近代史论文——洋务运动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近代史论文——洋务运动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近代史论文——洋务运动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今天改革开放的影响

洋务运动30年开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河,它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而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列强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后百年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却不可否认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转变。前车已覆,后人既要哀之,

更要鉴之。

关键词: 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历史意义

19世纪中国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包括对经世致用思想对于一国实力的增加有什么帮助,这几乎是每一个对中国近代社会有兴趣的人,都在考虑的问题。因为不管是以后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或是救亡图存、还是以为找到了进化论的这个改造中国社会的所谓法宝,或是保皇或是君主立宪、或是建立共和等等方式,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并贸易真正引起中央朝庭的重视,而是民间的力量在起作用,中央集权统治者并没有主动自上而下的进行改革。因而一个维持就有模式的国家机器面前,任何的所谓的改革之路似乎都不能真正找到强盛之路。而仅仅是上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样是不能奏效的,对于这一点已经被一些国家的发展经历所证实。

这一点我们似乎在阅读<<近代中国思想历程>>一书中的一些论述就颇能

发人深思--这就是在19世纪的80到9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要求系改革的动态,并且浮现出一批系统改革内政的方案设计。“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中国不是被动地学习西方,只有从中国内部经世脉络里产生的问题和思路,与西方的理解发生了联系时,才会产生模仿某种体制的直接动力。在这个意义上,单从洋

务运动的演变和反思,来解释晚清改革,显然是不够的。”“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之后,受到西方影响的一些改革思路,不是从洋务运动本身的思想脉络中产生的,而是在京城清议和地方士绅政治化的场域里浮现。它表明,在19世纪不断发展的经世论述,由于其对体制问题的关注,倒是更容易超越西方经济发展的魅力,对西方的内部体制产生感应。”

不过没有了中国的洋务运动,那么国人的这些思想也许是不会建立起来的,因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中日甲午之战之后,人们好象对于纯粹的用什么实业救国,技术救国的思想以及作用,不再依赖或是崇拜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洋务运动以后,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又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其共同之处和各自显著的特点是甚麽?概述上述阶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绅士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是一次进步意义的救亡运动,也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了缓和国内矛盾,维持和巩固其封建统治,适应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拉拢上层资产阶级分子。慈禧太后不得不从1901年起宣布实行“新政”。因此,修补国家机器,维护清朝本身生存是新政的重要课题。但实行的结果却适得其反。清末“新政”的某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如兴学堂)或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如奖励工商),因而也有利于辛亥革命的到来,加速了清王朝的最终覆灭。

辛亥革命是震惊中外的一次伟大的政治事件,它在中国的土地上第一次树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的创举,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革命席卷神州大地,推倒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同时,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爆发立即在亚洲和世界激起巨大反响,它迎来了20世纪世界各国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这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加紧侵略和中国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中国各个社会阶级或阶层都在寻求出路或进行抗争,特别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洋务运动产生的性质

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的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他们在中央已奕 、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这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重要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总理衙门是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不在中央,在握有实权的督抚方面。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此期间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的洋务活动,包括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海军,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洋务运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60年代到70年代为第一阶段,创办军事工业阶段;70年代到90年代为第二阶段,虽然还继续创办军事工业,但重心转为创办民用工业。

军事工业:由于当时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洋务派急于用新式武器来剿灭之。因而在“自强”的旗号下,洋务派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仿造西式武器的军事工业;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创办得罪大的船舶修造厂。至1890年,洋务派所办近代军事工业共有24个。这些企业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

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时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最突出的是经费来源,还有原料、燃料以及运输等问题,因此他们提出“要先富而后强”的口号,从70年代开始,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开始创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主要的民用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中兴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刺激了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创办海军:1875年清政府觉得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计划十年建成。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1885年,清政府为统一掌握海军大权,成立海军衙门。1888年北洋海军扩建为北洋舰队。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新式学堂的出现:洋务运动兴起后,对翻译、科技、军事、外交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洋务派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在兴办工业的同时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最早创办的是1862年在北京开设的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同文馆,至1896年创办的新式学堂达20余所。并选派了大批留学生出国深造,中国出现了第一批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1872——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留学。这些留美学生回国后大多热心报国,成为栋梁之才,如詹天佑,邝荣光,唐国安等。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和对侵华外国势力的妥协(如为得到列强的支持而承认之前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但这次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改变固步自封、轻视科技的状态

中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曾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清政府长期以来沉迷于“天朝上国”的幻境中,顽固派抱着“中国文化独尊”论不放。洋务派从中国被动挨打、屡遭屈辱的现实中看到了科学技术落后的悲哀。洋务运动更重要的贡献在于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唯一理想,

奠定了“科学救国”的根基于基础。设立的新式学堂第一次将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带进课堂,从而培养出我国第一批造船、航海,机器制造以及近代医学等方面的人才,让国人重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大的形势下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为祖国的独立与富强作贡献。

2、引发思想上的巨大转变

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于是开办民用企业以解决资金等问题。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几千年来“重农轻商”的观念。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为清朝自强带来新的活力,使中国的现代化商业落地生根。历史表明只有农工商都为本,国家才会富强。

3、开新型军事形式先河

中国近代海军开始出现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清政府觉得每年拨款四百万两白银作为海防经费,是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开端。七十年代中期,清政府内部爆发了一场关于海防和塞防的大争论,这场争论直接推动了清王朝国防建设的近代化进程。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4、开源广进、人才培养

清政府开始重视外交,致力于培养外交人才。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

总结:100年前的洋务运动,是中国人拥抱西方物质文明的一次努力,洋务

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们在洋务运动期间进行的各项改革使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是中国社会从未出现过的近代化实践活动,这种实践对中国的影响是不可抹杀的。

参考文献:1.《曾文正公全集》作者:曾国藩出版时间:2011年1月出版社:中国书店

2.《李文忠公全书》作者:李鸿章

3.《中国近代史》作者:方敏马克锋耿向东龚书铎出版社:

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4.《现代化新论》作者: 罗荣渠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出版年:

2004-01-01

历史学论文题目历史学专业关键题目大全历史学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历史学论文题目历史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历史学开题报告参考 文献 一、选题技巧 论文选题标准众多,但核心的有这么几点:(1)可借鉴性,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博采众长,搞好自己的论文。知网上有现成的论文可借鉴,单数量不可以太多,否则会被怀疑抄袭;也不能太少,不然浪费时间去选题和整理宏观思路还被老师否定,如你的题目太大不易写深入而pass掉。(2)紧跟热词,最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会让论文显得很有新意,但最好也是有依葫芦画瓢的参考对象。(3)贴合案例,理论型文章对数学模型和软件仿真能力要求极高,故必须贴合案例,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快速写好论文。(4)结构完整,选题最好能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模型,注重问题导向和数学语言的应用,不然论文口水话连篇;但切记炫技,整高大上的题目,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不顾是否能收集到个案实证资料和工作量的多寡。(5)字数相仿,不要本科、硕士论文选博士论文做参考,因为博士细节过多论证更充分,没宏观驾驭能力的人控制不好章节字数,会多写一两万字。 二、热词分布 历史学论文的关键词众多,可供检索的有如历史学、史学理论、史学思想、北美洲、美利坚合众国、辽宋金元时代、史学研究、思想体系、社会科学、两宋时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界、历史唯物主义、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文化机构、历史哲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马克思、海登·怀特、高中历史教学、权利主体、历史教学、分科教学、年鉴学派、历史叙事、高中历史等。

二、历史学题目大全 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史学在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罗宾·乔治·柯林武德考古思想研究 劳伦斯·斯通的英国社会史研究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乡镇高中历史“学案导学”模式应用研究 赫伊津哈史学思想研究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美国历史课程能力目标比较研究民国“历史研究法”研究 中国电视剧的历史学批评 埃里克·方纳史学研究 海因里希·格莱茨史学思想研究 霍华德·津恩的史学思想研究 约恩·吕森历史叙事理论研究 从民族话语建构到阶级话语建构 唐宋动物灵异观念研究 20世纪20年代北大史学社会科学化改革新探 流变的风景:民国福州籍历史学家形象研究 一种探索的历史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史学思想研究 历史学师范生实习备课研究

历史学论文范文2篇

历史学论文范文2篇 历史学论文范文一:浅析心态史学方法论述评 论文关键词:心态史学年鉴学派史学特征史学功能 论文摘要:心态史学既是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又是史学研究的一种新理论、新方法。自年鉴学派笃力耕耘以来,心态史学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之评述有利于推动这一史学研究新视角的发展。本文拟从心态史学概念的界定、研究特征、史学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 一、心态史学概念的界定 “心态”一词出自英语,最早出现在17世纪,是17世纪英国哲学的产物,指的是集体心理学,即“人们、一个特定的人们集团等等”所特有的思想和感知方式。然而,英语中的这个词只是哲学术语,在法语中,该词却很快被广泛运用起来。启蒙运动后,法语"态”一词具有了“心理状态”这一更为宽泛的内涵。本世纪初,由于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心态”一词的含义在法语中就表示“原始后期”人们的心理,它是一种无意识的集体现象。心态研究被广泛运用到历史领域,是随着年鉴学派的产生发展而萌生、勃兴的。于是年鉴学派的各大史学家们便对心态史学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由于“心态”这一概念的含义本身太广泛而又太模糊,虽然心态史学在法国已热闹了很多年,至今仍没有人能对此作出明确而又被公认为权威的界定。在我国,关于“心态”

一词的解释,主要被收集在一些辞典条目中,如《汉语新词词典》解释为“指心理状态,内心世界活动的状态”。史学界对于心态史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大体上借用年鉴学派的一些看法。可见,由于心态史学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至使对其概念的界定至今飘忽模糊。目前,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可的一种概念可总结为:心态史是研究一定时代群体心理表现和大众意识 状态结构及其演变过程和趋势的史学分支。它注重的是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共有的理念和意识,并着重考察特定历史环境下物质生产生活条件与这种观念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二、心态史学研究的特征 心态史的问世是年鉴派新历史观结出的丰硕成果。年鉴派历史观的核心是“总体历史”,这一总体性最初是通过社会史和经济社会史实现的。于是心态史家们一开始便注重考察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物质生产生活条件,注重一定时代群体心理和大众意识的状态,注重从各种社会因素与社会存在出发研究个人心理成长与发展的历程,注重从历史文献和遗迹而不是任何模式出发去重建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类精神生活,注重用历史主义的方法研究问题等。这种研究的史学特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突出心态在历史运动中的“中介”地位和反作用 社会心态在历史运动中扮演着“中介”角色,这种中介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从社会角度讲即:社会环境—人—社会运动; 二是从个体角度讲即:社会意识—心态—行为。前者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显示心态受社会环境影响发生变化,其中“社会环境”涉及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后

关于历史学的论文范文2篇-历史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赏析

关于历史学的论文范文2篇|历史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赏析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 关于历史学的论文篇1 历史人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 摘要:各个民族文化的独立繁荣发展,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永续发展更是离不开对历史人文的传承和创新。 在物质文明日益繁荣的今天,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对历史人文进行传承,把历史文化当中优秀的成分充分的吸收过来转换为可供现代化的社会运转的润滑剂已经成为时代的焦点。 高校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的意义便凸显出来,尤其是对于那些直接体现历史文明和对历史文明更为具象的表达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融入历史人文内涵,不但可以增添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性,而且还符合现代大众的欣赏习惯,并且可以吸引特定的人群,可以说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以及环境艺术作品实践性和艺术性的提高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关键词:历史人文;环境艺术设计;高校教学;传承 艺术设计是决定创意产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能够实现我们“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当今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物质需求的标准也逐渐最求个性化、完美化,这就对从事美术和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定位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如今我国高校都设置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以期能够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高校也都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对艺术和设计教育的改革与高校艺术教育有着直接性的关联,必须与时俱进。 环境艺术设计之所以不同在于是以环境的本身为前提依据,以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共同实现,使得艺术设计达到最高的境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它是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环境艺术实践活动与人类改造世界和影响自己周边环境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这一系列特征出发,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在历史人文的熏陶下进一步发展。 下面笔者将从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出发来具体研究历史人文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的融合。 一、高校教学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 1、教学模式的僵化 目前的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而很多教师都习以为常的按照美术教学的模式和思维来进行教学。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全套示范

学号:95161246 本科毕业论文 学院历史文化 专业历史学 年级9级 姓名裴杰 论文题目从民主运行机制视角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指导教师王瑞红职称副教授

3年5月15日 信阳师范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信阳师范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目录 摘要 (5) Abstract (5) 前言 (2) 一、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的特点 (6) (一)直接民主制 (6) (二)轮番而治 (7) (三)主权在民原则 (7) (四)多数决定原则 (8) 二、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的局限性 (9) (一)民主政治的执行主体具有狭隘性 (9) (二)民主政治下实际的不自由 (9) (三)直接民主制缺乏对群体决策必要的约束机制 (10) (四)在多数决定原则下群众易受演说术左右 (11) (五)在多数决定原则下容易出现集体的非理性 (12) 三、古典学者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的批判 (13)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7)

从民主运行机制视角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学生姓名:裴杰学号:95161246 历史文化历史学专业 指导教师:王瑞红职称:副教授 摘要:在古希腊的文明中,雅典的民主政治备受瞩目与称赞。然而,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经历了发展和繁荣,却最终走向了衰亡。本文试图从雅典民主政治的运行机制方面并结合古典学者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反思来分析其衰落的原因。探究雅典民主政治衰亡的原因,对我国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反思 Abstract:Among the civilizations of ancient Athens,the Athenian democracy seems outstanding and is widely appreciated.However,ancient Athenian democracy saw its ow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finally fading away.It is of great meaning for the current democracy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collapsing of ancient Athenian democracy.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by picking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regulation,combined with some ancient scholars’ thought into it. Keywords: Classical Athens;Democratic policies;Working system;Profound thought 前言

历史教学论学年论文

西南大学 多方联系搞活历史教学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姓名:石国富___ 学号: 222009313011130 专业:历史学(师范) 班级: 09级2班__ 指导老师:____袁从秀_____

一、现实情况及解决策略 提起历史学科,给人的印象就是一门啃古书的学科,没有多少现实价值。其实不然,历史与现实是紧密联系的,历史是已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就活在历史之中。实际上,从历史成为一门学科开始,历史研究的目的就是“经世致用”,这也是其意义所在。 历史总是在重复着它自己,当然历史不是机械地重复着自己,确切地说,今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与之相似的例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已发生的历史事件,给予今天发生的事情以指导,充分利用历史经验,使今日之事少走弯路。 而谈到历史教学,给人的印象就是历史教师照本宣科,而学生也是死记硬背。当然现实中也不乏造成这种印象的实实在在的例子。像照本宣科这样的做法,使得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大大偏离了历史学科本身的意义,也使得历史学的价值难以得到发挥。 要解决这种现实的情况,就要对历史教学进行一定的改变,需要改变的方面很多,改变的途径也很多,而在种种的改变途径中,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多方联系是一个可行而有效的策略。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带领学生去体验过去,做一次时光旅行,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从而判断当今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合理性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是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整体,因此培养新时代的主人公具有世界思维是教育所负担的使命,历史以其特殊性,在培养学生的世界思维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具体到历史教学中,就是不只要对历史发展进行纵向比较,还要在同一时期进行横行比较,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从世界范围来看待一个国家地区发生的事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世界思维的目的。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过去事情的机械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世界史思维亦属于历史思维的一部分,而对于具体的史实的分析,则要培养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思想为基础,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等,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历史思维。 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历史学科也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过去的历史观点已跟不上时代发展,或者说需要用现在的方法来重新解释,因此,怀疑是必须的。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让学生敢于怀疑历史事件、历史观点的真实性、正确性。 历史学科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它与众多其他学科诸如政治、经济、哲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跨学科知识运用,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还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教科书由于其篇幅的有限,因此其编写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提到,造成了学生觉得历史都是些大事,或是大到国家、世界的事,与自己和本地方毫无关联。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入与本地区的相关的史实,有条件的还可以编写乡土教材,这还可能激发学生对历史探索的兴趣。 为了加强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联系,还要注意历史教学语言的生活化,摈弃历史教学中的晦涩难懂的语言,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历史教学,剥掉历史无用的外衣,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

物理学史论文3000字

物理学史论文3000 字 物理学史是人类探索和认识物理学现象、规律的物理学发展历史。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物理学史论文3000 字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物理学史论文3000 字篇1 浅谈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的作用论文摘要: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结合,加强物史的教育,增强中学物理教学返璞归真,凸显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开发物理学史教育的途径,充分体现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学史物理教学功能 物理教学渗透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让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精神和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挥教育功能,进一步发展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平时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就物理学史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加强物理学史教育的途径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 一、加强物理学史的教育,增强中学物理教学返璞归真 物理学史中就有许多催人泪下的事例。比如:M.居里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研究得了 白血病逝世,为科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伽利略为捍卫日心说受到罗马教皇残酷的迫害和折磨,但他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年近七旬又体弱多病的伽利略被迫在寒冬季节前往罗马,跪在冰冷的石板地上接受罗马宗教裁判所的,先是被判终审监禁,后又改为在家软禁,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仍然没有动摇他的信念,直到1642 年1 月8日病逝。300 年以后的1979 年罗马教庭才为他公开平反昭雪。科学家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对我们应该有所启发。 20 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被称为“物理学革命的旗手”,就是因为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创立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1905 年3 月他发表了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的观点》,提出了光的量子论,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1905 年6 月他写了一篇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完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解决了十九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的革命。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不懈的创新精神促使他在真理的道路上进行艰难曲折的探索,到1916 年3月,他写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广义相对论基础》,宣布了广义相对论的创立。 通过物理学史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返璞归真的意识,这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凸现物理学史教育的功能 充分利用物理学史中蕴藏着科学家——人,研究过程——事,研究成果——知识体系等多方

历史学专业选题方向参考

历史学专业选题方向参考、撰写提示及参考书目 历史专业学生可以在以下五个方向中选择自己的论文写作方向,具体为: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历史课程教学论。 选题方向一:中国古代史研究 (一)概述: 网络课程“中国古代史研究”主要以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与文明的演变脉络与状况为讲授的重心,即以中国古代王朝的兴替为线索、以文明的演变为核心,揭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典型人物、制度更新、社会思潮等,及其产生的社会与历史动因,演变的特点与趋势,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只有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才能对中国文明整体进程形成比较全面而准确的认识。通过以中国古代史为专题的论文写作,可以帮助学员梳理课程中所学习的具体史实,深化对历史现象背后深层次意义的思考,从而巩固和提升我们的专业学习水平。 (二)选题方向及撰写提示: 基于学员一般现有的学习水平和国内资料可资利用的方便程度,本专业方向将选题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中国文明起源的特点、途径和演进的具体模式;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具体内容和趋势;中国历代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及演变的主要时代特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演变历程中的各阶段主要内容及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之评价;中国历代民族政策;中西文明比较和其在世界文明史中之历史地位。 学员可根据自身实际,尽可能广泛地翻阅浏览下述参考书目,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对各具体问题的把握程度,在本课程推荐的参考论文题目中寻找合适的选题。然后根据选题有针对性地细致解读相关参考书目中的篇章,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观点,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排比与细致分析,寻找利于论证自身题目的史料证据,逐步搭建论文框架,完成论文写作。在写作论文过程中,参阅书目可不局限于下面所列参考书目。为了研究更有针对性,如果条件允许,学员可翻阅《历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考古》、《考古学报》、《文物》等文史考古类期刊或登录“中国期刊网”,搜集与所写论文主题相关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参阅他人成果或引证史料和其他论据时,应以页下注释方式明确标明其出处(包括作者、论著名称、源出刊物、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页码等,具体可参见《史学月刊》、《史学集刊》、《文史哲》等专业期刊论文的引证格式),以免引发知识版权纠纷。 (三)参考论文题目: 1、中国文明起源的模式、特点及其与中国文明的特质形成关系。 2、殷周政治文化的关系:变革乎,抑或损益乎? 3、轴心说与先秦诸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4、汉承秦制乎?楚制乎?抑或周制乎? 5、周秦汉唐政治制度之比较。 6、中国古代经学流变中的汉学、宋学与清学。 7、汉武帝“独尊儒术”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 8、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条件及表现。 9、士族门阀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衰落原因 10、隋唐时期的政治体制的内容及其意义。 11、隋唐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12、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13、宋代文人政治形成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历史学论文写作格式

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 ⑴【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题名用语的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 ⑵【作者】:包括作者的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作用:①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 ⑶【摘要】:是对本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可不阅读全文,即可从摘要中获得重要信息。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外文一般不会超过250个实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并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⑷【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的《主题词表》。 ⑸【引言】:用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正文】 ⑺【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且精练。 ⑻【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⑼【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要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起止页码、出版日期和期数。 ⑽【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学校要求: 1.注释用①类标明,每页重新计算校注; 2.小四,宋体,1.5倍行距 3.引用文献例子 ·国内著作 【汉】司马迁:《史记》第五卷《秦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p22. ·国外著作 【法】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p55. ·学术论文 侯建新:《论封建主义》,《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4.参考文献 例:【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书评的四大部分 1.本书简介; 2.本书特点; 3.本书不足; 4.整体评价(自己可写一些加注释论证的内容)。

史学论文

关于司马迁《史记》的研究和发展 《史记》蕴含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天汉年间共三千年的中国 历史,有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双重美誉。司马迁以五种不同的体裁,即本 纪、书、表、世家、列传,纵横交错地架构出这三千年的历史,立体化、系统化地展现了风 云变幻、丰富多彩的恢弘历史生活。历史是文化的载体,伦理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因而抒写三千年中国历史的鸿篇巨著的《史记》无疑有着明显的伦理文化特征。司马迁的伦理价值观有着自己理想的道德情感与取向,但他并没有以此来一味地 抹杀社会伦理价值观,而是在《史记》这部巨著中,使两者得到了兼容。后学者对于《史记》伦理文化的研究往往侧重于主体性,而忽视主体性背后的大的文化背景。应从伦理学的角度、社会政治学的角度、主体性的角度来解构《史记》的历史史实,探索大的文化背景下,史公的伦理价值观以及伴随历史的进展而发展着的社会伦理价值观,以求重新整合《史记》所具有的伦理文化特征,使这种评价更具全面性,更具客观性。 第一部分从伦理学的角度,即从道德行为以及支撑其行为的价值背景来探究《史记》的伦理文化。取之以“道德外化”与“道德内化”的两个基本方面,展现从商朝 到汉代这一历史时期社会人伦关系的三个基本层次,即君臣、父子、社会普遍的人际关系,以此解析《史记》实录中所展现的社会伦理价值观。通过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各个时期道德规范的阶段性,也可看出其承继性。当道德主体处于矛盾中,即道德主体处在功与德,利与德的双重选择中时,道德规范体系便呈现出其约束性。道德规范的约束随着人们对于功利的追求,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想的状态为人们所膜拜。第二部分从社会政治学的角度,即从政治与伦理的内在互动关系来探究 《史记》的伦理文化。这部分从三个层次加以分析:首先,从表层和深层概略地追述了伦理政治的精神。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性,从文化原理而言,则是透过血缘 伦理的组织,建立社会秩序与政治秩序的原理。另一方面作为政治运作方式,推行者并不关注伦理与政治双向同化所构成

历史学本科学年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论庚子赔款留学教育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和评价 学号: 06504008 姓名:王焱根 专业:历史学 年级: 2006级 1班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完成日期: 2010年 5月 指导教师:邓玉娜 摘要:庚款留学,渊源于1908年美国政府向中国清政府退还多余的庚子赔款,由此推动的 留学浪潮从清末、北洋,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最后几年。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庚款留学为中国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科技教育人才,奠定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但长期以来,对于庚子赔款留美教育活动的定性和评价争论不休,各种观点差若天渊。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庚子赔款留学教育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研究庚款兴学对近代中国的具体影响,做出相应的评价。

关键词:庚子赔款、教育、中国、美国、清政府这里还有英文摘要,请添加。

目录 一、《辛丑条约》与“庚子赔款” (3) 二、“庚子赔款”留学教育的孕育和诞生 (3) 三、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决策的目的和初衷 (4) 四、庚款留美的历史进程及庚款退赔使用情况 (5) 五、利用庚款陆续创立的在华教会大学概况 (7) 六、庚款留学对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影响 (8) 七、友谊,还是侵略? (10) 八、对庚款留学的定性和评价 (11) 九、参考书目 (11) 大题目还需斟酌,寻找更为准确的表述。要么全部写成“庚子赔款”,前后要统一称谓。 一、《辛丑条约》与“庚子赔款”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第六款规定,赔偿俄、德、法、英、日、美、意、奥等8个交战国,以及比、荷、西、葡、瑞、挪等6个“受害国”军费、损失费等项,合计关平银4.5亿两,年息四厘,按条约所列办法及汇率折合各国货币,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关税、常关税、盐税作抵押。“庚子赔款”各国分配率为:俄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l%、比1.89%,其余各国均不足1%。美国按比例分得32939055两,合24440778.81美元,39年还清,本息共计5355余万美元,这一数目大大超过美国实际上的损失数。据美国国务卿1907年6月15日致中国驻美公使梁诚的照会中称:?当赔款之初定也,美国政府本已定意,俟赔恤各项呈报齐全,军费支用核算明白,即于合宜之时,将派定数目改正,除本国政府、国民应得之数外,所有湓数,愿请中国毋庸担任。?① 关于退回多余款项的交涉从1904年就已经开始,中国原本以白银支付赔款,当时,一些国家因金贵银贱,要求中国以黄金支付。为此,中国驻美公使梁诚于当年12月初拜会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指出:?用金用银出入虽属不多,然现今中国为赔款罗掘俱穷,一概还金,势须加增租税,民间难于负担,仇洋之念将日益高涨,大局很可能受到动摇,祸患何堪设想。?海约翰动容沉默良久,慢慢说道:?庚子赔案实属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