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曲线与方程教案

2.1.1曲线与方程教案
2.1.1曲线与方程教案

2.1.1曲线与方程教案

课题:2.1.1曲线与方程第1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②领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及其关系,并能作简单

的判断与推理。

③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曲线和方程概念的知识形成过程,进一步明白坐标系是沟通曲线与方程的基本工

具,坐标法是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

②在师生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严密性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曲线是由什么构成的?____点______

2、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是什么?_一对有序实数对__

3、“点”与“解”在直角坐标系中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二、新知探究:

1、设曲线C表示直角坐标系中平分第一、三象限的直线.解答下列问题:

1.1如果点M(x0,y0)是曲线C上任意一点,点M的坐标是方程x-y=0的解吗?()可以从集合观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x0,y0是方程x-y=0的解,那么点M(x0,y0)一定在曲线C上吗?()

可以从集合观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图3

结论:方程x-y=0是曲线C的方程;

曲线C是方程x-y=0的曲线.

1.3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x|=|y|的解吗?()

可以从集合观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方程|x|=|y|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吗?( )

可以从集合观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方程|x|=|y|不是曲线C 的方程;

曲线C 不是方程|x|=|y|的曲线.

1.4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

=的解吗?( )

可以从集合观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吗?

可以从集合观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方程

=不是曲线C 的方程;

曲线C 不

=

的曲线. 三、形成新知:

1、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其曲线c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 (x ,y )=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

(2)

那么,方程f (x ,y )=0叫做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叫做方程f (x ,y )=0的曲线.

2、理解概念:

①曲线C 的方程是f (x ,y )=0,点 P 0(x 0,y 0)在曲线C 上的充要条件是.

②只有曲线上的点集与此曲线的方程的解集______________,才说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

③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是等价的。

四、新知应用:

例1:解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 过点A (3,0)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方程为x=3;

(2) 到x 轴距离为2的点的轨迹方程为y=2;

(3) 到两坐标轴距离乘积等于1的点的轨迹方程为xy=1.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方程表示斜率为1,在轴上的截距为-2的直线;已知则的中线的方程是方程,:(1)12(2)(3,0),(3,0),(0,3),0;

(3).y y x A B C A BC CO x y =--D ==

2.判断图中曲线的方程是否正确

(1)曲线C 为过点A(1,1),B(-1,1),顶点在原点的折线,方程为(x-y)(x+y)=0;

(2)曲线C 是顶点在原点,过点(1,1)的抛物线,方程为

图4 图5

3、如果曲线C 上的点坐标(x,y)都是方程F(x,y)=0的解,那么()

A 、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

B 、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有些不在曲线上.

C 、不在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不是方程F(x,y)=0的解.

D 、坐标不满足F(x,y)=0的点不在曲线C 上.

例2:画出下列方程表示的曲线:

110y x

+=()(2)

22(1)||02(0

x y x y -=+-=练习:画出下列方程的曲线.()

例3:证明: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常数(0)>k k 的点的轨迹方程是xy =±k . 五:新知总结:

1、 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其中的关系如下图。

2、 概念的本质:{}={}?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即:

点解 六、课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板书设计

八、新知巩固:课后作业

1.如果命题“坐标满足方程(,)0f x y =的点都在曲线C 上”是不正确的,那么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坐标满足方程(,)0f x y =的点都不在曲线C 上;

.B 曲线C 上的点不都满足方程(,)0f x y =;

.C 坐标满足方程(,)0f x y =的点有些在曲线C 上,有些不在曲线C 上;

.D 至少有一个点不在曲线C 上,其坐标满足方程(,)0f x y =.

2.如果曲线C 上的点满足方程(,)0f x y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C 的方程是(,)0f x y =;.B 方程(,)0f x y =的曲线是C ;

.C 坐标满足方程(,)0f x y =的点在曲线C 上;

.D 坐标不满足方程(,)0f x y =的点不在曲线C 上;

3.方程()()22

22440x y -+-=表的图形是 .A 两个点.B 四个点.C 两条直线.D 四条直线

4.下述方程表示的图形分别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A) (B) (C) (D)

5.设曲线C 是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点的轨迹,那么C 的方程是 ( )

.A 0x y -=.

B 0=.

C ||||0x y -=.

D ||y x =和||x y =

6.若两直线50x y a ++=与0x y a --=交点在曲线2y x a =+上,则a =

7.若曲线220y xy x k -++=通过点(,)()a a a R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8.画出以下方程的曲线

(1)(

)2240x y +-=

(2)y =

①-=0

x y

|x |-|y |=0②③x -|y |=0

曲线的参数方程(教案)

曲线的参数方程 教材 上海教育出版社高中二年级(理科)第十七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1、理解曲线参数方程的概念,能选取适当的参数建立参数方程; 2、通过对圆和直线的参数方程的研究,了解某些参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3、初步了解如何应用参数方程来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形成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体验参数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曲线参数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曲线参数方程的探求。 教学过程 (一)曲线的参数方程概念的引入 引例: 2002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身高108米的摩天轮,在上海锦江乐园正式对外运营。并以此高度跻身世界三大摩天轮之列,居亚洲第一。 已知该摩天轮半径为51.5米,逆时针匀速旋转一周需时20分钟。如图所示,某游客现在点(其中点和转轴的连线与水平面平行)。问:经过秒,该游客的位置在何处? 引导学生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实际问题抽象到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研究的兴趣;2、通过引例明确学习参数方程的现实意义;3、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仅仅运用一种方程来研究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从而了解学习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必要性;4、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研究圆的参数方程作准备。) (二)曲线的参数方程 1、圆的参数方程的推导 (1)一般的,设⊙的圆心为原点,半径为,0OP 所在直线 为轴,如图,以0OP 为始边绕着点按逆时针方向绕原点以匀角 速度作圆周运动,则质点的坐标与时刻的关系该如何建立呢? (其中与为常数,为变数) 结合图形,由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 ),0[sin cos +∞∈???==t t r y t r x ωω 为参数 ① (2)点的角速度为,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则角位移t ωθ=,那么方程组①可以改写为何种形式? 结合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意义可得:),0[sin cos +∞∈???==θθ θr y r x 为参数 ② (在引例的基础上,把原先具体的数据一般化,为圆的参数方程概念的形成作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 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课题名称《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者姓名郭晓泉 设计者单位华亭县第二中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实际背景分析 该单元选自人教版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与科研、生产以及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早在16、17世纪之交,开普勒就发现了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探照灯反射镜是抛物线绕其对称轴旋转形成的抛物面;发电厂冷却塔的外形线是双曲线,……现代航空航天领域内圆锥曲线也有重要的应用。圆锥曲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来自于它们的几何特征及其特性。 2、数学视角分析 《圆锥曲线与方程》是中学数学解析几何的主要内容,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是圆的几何性质的推广与延伸,是运用坐标法从代数的角度来研究圆锥曲线性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圆锥曲线的性质,先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如何建立曲线的方程,把几何的形与代数的数通过这个关系有机的联系起来,充分运用数的运算来解决形的问题,达到数形统一,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与方程的研究,延续了必修课程《必修2》中研究直线与圆的方程的方法,通过图形探究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建立它们的方程,并通过方程来研究他们的简单性质,进而利用坐标法解决一些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 3、课程标准视角分析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在本部分内容中,延续了《必修2》中研究直线与圆的方程的思想,所以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来完成圆锥曲线的学习,教师通过圆锥曲线背景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研究了椭圆方程及性质的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方程及性质,经历直观感知,定义、建立方程、研究性质的基本过程,感受坐标法的作用,体会数形结合法的思想。 (2)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这是课标对学生思维培养的要求,在圆锥曲线这部分

曲线与方程练习题

曲线与方程 命题人:褚晓清 审核人:王焕功 一、选择题 1、方程(x 2+y 2-4) x +y +1=0的曲线形状是( ) 2、已知点P 是直线2x -y +3=0上的一个动点,定点M (-1,2),Q 是线段PM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M |=|MQ |,则Q 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2x +y +1=0 B .2x -y -5=0 C .2x -y -1=0 D .2x -y +5=0 3、已知命题“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是方程(,)0f x y =的解”是正确的,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满足方程(,)0f x y =的点都在曲线C 上 B .方程(,)0f x y =是曲线 C 的方程 C .方程(,)0f x y =所表示的曲线不一定是C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4、方程2(326)[log (2)3]0x y x y --+-=表示的图形经过点(0,1)A -,(2,3)B ,(2,0)C ,57(,)34 D -中的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52(2)0y +=表示的图形是 A .圆 B .两条直线 C .一个点 D .两个点 6、方程y =- A B C D

7、一条线段的长等于10,两端点,A 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滑动,M 在线段AB 上 且4AM MB =,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A .221664x y += B . 221664x y += C .22168x y += D .22168x y += 8、“点M 在曲线||y x =上”是“点M 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已知(2,0)M -,(2,0)N ,则以MN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P 的轨迹方程是 A . 222x y += B .224x y += C .222(2)x y x +=≠± D .224(2)x y x +=≠± 10、一动点C 在曲线221x y +=上移动时,它和定点B (3,0)连线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是 A .22(3)4x y ++= B .22(3)1x y -+= C .22(23)41x y -+= D .223()12 x y ++= 11、已知F 1,F 2分别为椭圆C :x 24+y 23 =1的左、右焦点,点P 为椭圆C 上的动点,则△PF 1F 2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为( ) A.x 236+y 227=1(y ≠0) B.4x 29 +y 2=1(y ≠0) C.9x 24+3y 2=1(y ≠0) D .x 2+4y 23=1(y ≠0) 12、设圆C 与圆x 2+(y -3)2 =1外切,与直线y =0相切,则C 的圆心轨迹为( ) A .抛物线 B .双曲线 C .椭圆 D .圆 二、填空题 13、已知△ABC 的顶点B (0,0),C (5,0),AB 边上的中线长|CD |=3,则顶点A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 14、曲线y =||0()y ax a +=∈R 的交点有______个. 15、已知两定点A (-2,0),B (1,0),如果动点P 满足|PA |=2|PB |,则点P 的 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

上海教育版高中数学二下12.1曲线和方程教案

12.1曲线与方程 上海市控江中学张进兴一、教学内容分析 曲线与方程是以直线方程为认识基础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它既是直线与方程的自然延伸,又是学习圆锥曲线乃至其它平面曲线的理论基础,是解析几何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章节.本节在充分讨论曲线方程概念后,介绍了解析几何的思想——通过直角坐标系建立曲线的方程、再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性质.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由曲线的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然后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问题又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前者回答什么是曲线方程,后者解决如何求出曲线方程.为后面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奠定基础. “曲线”与“方程”是点的轨迹的两种表现形式.“曲线”是轨迹的几何形式,“方程”是轨迹的代数形式;求曲线方程是用方程研究曲线的先导,是解析几何所要解决的两大类问题的首要问题.体现了坐标法的本质——代数化处理几何问题. 在本节的学习中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直线方程的知识帮助我们领会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学习解析几何的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为学习求曲线的方程做好逻辑上的和心理上的准备. 作为曲线内容学习的开始,“曲线与方程”这一小节思想性较强,约需三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第二课时讲曲线方程的求法;第三课时讲曲线的交点. 12.1(1)(2)曲线与方程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以简单的几何轨迹问题为例,学会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坐标系求曲线方程.通过积极参与、亲身经历曲线方程的获得过程,体验坐标法在处理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会在简单的情况下画方程的曲线和求两条曲线的交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历经从“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模式,深化对求曲线方程本质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理解曲线方程概念和掌握求曲线方程方法,领悟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 难点是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最新曲线和方程优秀教案

1 《曲线和方程》教案 2 【课题】曲线和方程 3 【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 4 【教学目标】 5 ◆知识目标: 6 1、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7 2、初步领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8 3、学会根据已有的情景资料找规律,进而分析、判断、归纳结论; 9 4、强化“形”与“数”一致并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10 ◆能力目标: 1、通过直线方程的引入,加强学生对方程的解和曲线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11 12 的认识; 13 2、在形成曲线和方程的概念的教学中,学生经历观察、分析、讨论等数学活 动过程,探索出结论,并能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14 15 3、能用所学知识理解新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转化16 化归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应用意识; 17 ◆情感目标: 18 1、通过概念的引入,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19 2、通过反例辨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及勇于批判、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0 21 【教学重点】“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22 【教学难点】怎样利用定义验证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 23 【教学方法】问题探索和启发引导式相结合 24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5 【教学过程】 一、感性认识阶段——以旧带新,提出课题 26 27 师:在本节课之前,我们研究过直线的各种方程,建立了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28 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同时任何29 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也表示着一条直线。下面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30 (出示幻灯片2) 幻灯片2 31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上深刻体会如下结论: 32 33 (出示幻灯片3) 34

曲线与方程的教学设计

曲线与方程的教学设计 上海曹杨二中桂思铭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曲线与方程为选修2-1的内容,它刻画了曲线(几何图形)和方程(代数算式)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介绍了求解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要求学生能通过方程来处理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如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方程中的参数,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等问题. 学生在这本节内容学习之前,已经有了直线方程及圆方程的相关知识,在这里进一步研究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已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一般的归纳总结,用已有经验来加深对定义的认识,廓清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关系,进而能更深入理解解析几何的本质,同时也为后继圆锥曲线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根据给出的条件求曲线的方程;经历对曲线方程定义的归纳理解过程,体会数学思维的严谨,借助于技术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方法. 上述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 (1)能辨析给出的方程是否是某个曲线的方程; (2)给出一些熟悉的曲线的部分图像后能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 (3)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流程; (4)能利用曲线方程的定义求解轨迹方程; (5)能对照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来反思自己的求解过程.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问题诊断 新课标教材将这部分内容作为选修内容,之前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曲线与方程的具体事例(直线及圆),学生知道直线和圆的问题可以通过方程来研究处理,如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求直线的交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但可能经过了一个阶段学生记忆中留下的只是一些具体的解题的方法和知识,并不能自觉地通过已有的知识、记忆去发展和构建新的知识,这需要教师通过一些事例去激活学生的思维. 另外,在前面学习的直线和圆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求得的直线或圆就是一条完整的直线或一个完整的圆,不需要去深究求得的方程是否会混入不在曲线上的点的问题,而进入到一般的曲线的研究过程,学生自然会在这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

曲线和方程的概念说课

《曲线和方程的概念》说课稿 临朐二中谢文利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以及教后评价六个方面来汇报对教材的钻研情况和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恳请在座的领导、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关于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曲线和方程”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一般曲线(也包括直线)与二元方程的关系作进一步的研究。这部分内容从理论上揭示了几何中的“形”与代数中的“数”相统一的关系,为“形”与“数”的相互转化开辟了途径,同时也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为解析几何 https://www.360docs.net/doc/8011356989.html,/view/900761eae009581b6bd9eb45.html 的教学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 本节教材主要讲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8011356989.html,/view/9d02094fc850ad02de8041ad.html) 坐标法、解析几何等概念,讨论怎样求曲线的方程以及曲线的交点等问题。共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此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这两个概念,并对概念进行初步运用。我在处理教材时,不拘泥于教材,敢于大胆进行调整。主要体现在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定义进行归纳上,通过构造反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分析、正反对比,逐步揭示其内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定义。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会用定义来判断点是否在方程的曲线上、证明曲线的方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借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对问题的不断探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4、关于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由于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学生只有透彻理解了这个概念,才能用解析法去研究几何图形,才算是踏上学好解析几何的入门之径。因此,我把曲线和方程的概念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另外,由于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刚刚进入高二的学

高中数学选修1-1教学设计-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2014年高中数学 2.2.5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 版选修1-1 (1)预习与引入过程 预习教科书56页至60页,当变化的平面与圆锥轴所成的角在变化时,观察平面截圆锥的截口曲线(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是什么图形?又是怎么样变化的?特别是当截面与圆锥的轴线或平行时,截口曲线是双曲线,待观察或操作了课件后,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能理解为什么此时的截口曲线是双曲线而不是两条抛物线;第二、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双曲线的例子.当学生把上述两个问题回答清楚后,要引导学生一起思考与探究P 56页上的问题(同桌的两位同学准备无弹性的细绳子两条(一条约10cm 长,另一条约6cm 每条一端结一个套)和笔尖带小环的铅笔一枝,教师准备无弹性细绳子两条(一条约20cm ,另一条约12cm ,一端结个套,另一端是活动的),图钉两个).当把绳子按同一方向穿入笔尖的环中,把绳子的另一端重合在一起,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双曲线.启发性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小(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板书〗§2.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2)新课讲授过程 (i )由上述探究过程容易得到双曲线的定义. 〖板书〗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hyperbola ).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即当动点设为M 时,双曲线即为点集P ={} 122M MF MF a -=. (ii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提问:已知椭圆的图形,是怎么样建立直角坐标系的?类比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由学生来建立直角坐标系. 无理方程的化简过程仍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实际掌握无理方程的两次移项、平方整理的数学活动过程. 类比椭圆:设参量b 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二、,,a b c 的关系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类比:写出焦点在y 轴上,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2 2210,0y x a b b a -=>>. (iii )例题讲解、引申与补充 例1 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分别为()15,0F -,()25,0F ,双曲线上一点P 到1F ,2F 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曲线与方程教学设计王远彬)

课题:2.1.1曲线与方程(第1课时)(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 成都石室中学王远彬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教学内容 《曲线与方程》共分两小节,第一小节主要内容是曲线地方程、方程地曲线地概念;第二小节内容是如何求曲线地方程.本课时为第一小节内容. 2.地位与作用 本小节内容揭示了几何中地“形”与代数中地“数”相统一地关系,体现了解析几何这门课地基本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解析几何教学有着指导性地意义.其中,对曲线地方程和方程地曲线从概念上进行明确界定,是解析几何中数与形互化地理论基础和操作依据.《曲线与方程》作为《圆锥曲线与方程》地第一节,一方面,该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地方程和圆地方程地基础上对曲线与方程关系认识地一次飞跃;另一方面,它也为下一步学习圆锥曲线方程奠定了模型地基础.因此,它在高中解析几何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地关键作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本课时地教学目标是结合已学曲线及其方程地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地对应关系,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地基本思想.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探究“以方程地解为坐标地点”汇集地图形,感知并归纳概括曲线与方程地对应关系; 2.初步理解方程地曲线与曲线地方程地含义; 3.通过经历曲线与方程地对应关系地探究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地能力; 4.能使用曲线地方程(方程地曲线)地概念判断曲线与方程地对应关系,继续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问题诊断 学生已经对“用方程表示直线、圆”有着感性地认知基础,能够根据直线地方程、圆地方程作对应地图形,并对数形结合思想有初步地了解.但是从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到曲线与方程地对应关系是一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地“飞跃”,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生活中其他地曲线是否能用、如何使用方程表示”这些问题还未曾有过思考,加之曲线地方程(方程地曲线)这一组概念有着较高地抽象性,所以预计在本课地学习中,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困难: (1)作图探究结束后,学生独立地归纳概括并写出曲线地方程(方程地曲线)地概念时不规范,不全面;

曲线和方程时

课题:求曲线的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进一步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3)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强调. 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 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 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岀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 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岀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 【问题】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岀曲线的方程. 【实例分析】

例1:设「、亦两点的坐标是、(3,7),求线段工三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 的斜率为 于是有 y~ 沪奶7 即丨的方程为 -0 ① 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 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 '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 (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 应该证明,证明的依据就是定义 中的两条). 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设是线段」:王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贝9 呦?|阙 即 J (呵十if 十S 十if = J (仓_ 十也 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首先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 解法一:易求线段 二占的中点坐标为(1, 3),

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参考练习与答案)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2.1 判断题: 2.11 政府规定某种商品的最高限价会使该商品短缺现象发生。 ( ) 2.12 价格呈发散型蛛网波动,说明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的斜率绝对值。 ( ) 2.13 对所有商品来说,价格上升,消费者的购买数量都会下降。 ( ) 2.14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说明消费者愿意在更高的价格上购买更多的商品。( ) 2.15 X 商品价格下降导致Y 商品需求数量上升,说明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 ) 2.16 汽车的价格下降,会使汽油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 ) 2.17 垂直的需求曲线说明消费者对此商品的需求数量为零。 ( ) 2.18 替代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供给量减少。 ( ) 2.19 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其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 ) 2.110 从供给的角度看,价格越高,生产者获取利润的机会就越多。 ( ) 2.111 生产环境的改善会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 ) 2.112 原油价格的下降会促进人们对别的替代能源的开发。 ( ) 2.113 政府规定最高限价的意图是防止价格下跌。 ( ) 2.114 如果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陡直,征收单位销售税的结果是使消费者负担更大比例的税收。 ( ) 2.115 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需求曲线的斜率。 ( ) 2.116 线性的需求曲线的上半部分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总是大于1。 ( ) 2.117 购买某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小,其价格弹性就越小。 ( ) 2.118 一般来说,价格上升就会增加销售收入,而降价则要减少销售收入。 ( ) 2.119 在价格缺乏弹性时,价格变化的方向与销售收入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 2.120 只要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1,边际销售收入一定大于1。 ( ) 2.121 如果某种商品很容易被别的商品替代,则该种商品的价格弹性就比较大。 2.122 高档商品因占人们的收入的比例比较大,所以它的价格弹性比较小。 ( ) 2.223 垂直的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一定等于无穷大。 ( ) 2.124 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零,说明该种商品是低档品。 ( ) 2.125 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等于1,全部销售收入一定等于极大值。 ( ) 2.126 必需品的价格弹性必定大于高级品的价格弹性。 ( ) ( ) ( )

数学:曲线与方程教案新人教B版选修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1曲线与方程 2.1.1曲线与方程2.1.2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常用动点的轨迹以及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的归纳和介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对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常用动点的轨迹,为学习物理等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1.重点: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 (解决办法:对每种方法用例题加以说明,使学生掌握这种方法.)2.难点:作相关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法. (解决办法:先使学生了解相关点法的思路,再用例题进行讲解.)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大家知道,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我们已经对常见曲线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进行过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今天在上面已经研究的基础上来对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常见技巧与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二)几种常见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1.直接法 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 例1(1)求和定圆x2+y2=k2的圆周的距离等于k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 (2)过点A(a,o)作圆O∶x2+y2=R2(a>R>o)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 对(1)分析: 动点P的轨迹是不知道的,不能考查其几何特征,但是给出了动点P的运动规律:|OP|=2R或|OP|=0. 解:设动点P(x,y),则有|OP|=2R或|OP|=0. 即x2+y2=4R2或x2+y2=0. 故所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4R2或x2+y2=0. 对(2)分析: 题设中没有具体给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但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即圆心与弦的中点连线垂直于弦,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由学生演板完成,解答为: 设弦的中点为M(x,y),连结OM, 则OM⊥AM.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 程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一、课程目标 在必修阶段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上,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习目标: (1)、圆锥曲线: 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②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 ③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双曲线的有关性质。 ④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实际问题。 ⑤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2.1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已经学过的曲线及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求法;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并初步学会通过方程来研究曲线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求曲线方程的学习,可培养我们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我们理解研究圆锥曲线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曲线与方程概念的学习,可培养我们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 难点:作相关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我们已经对常见曲线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进行过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今天在上面已经研究的基础上来对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常见技巧与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二)几种常见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1.直接法 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例1、(1)求和定圆x2+y2=R2的圆周的距离等于R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 (2)过点A(a,o)作圆O∶x2+y2=R2(a>R>o)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 对(1)分析: 动点P的轨迹是不知道的,不能考查其几何特征,但是给出了动点P的运动规律:|OP|=2R或|OP|=0. 解:设动点P(x,y),则有|OP|=2R或|OP|=0. 即x2+y2=4R2或x2+y2=0. 故所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4R2或x2+y2=0. 对(2)分析: 题设中没有具体给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但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即圆心与弦的中点连线垂直于弦,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解答为: 设弦的中点为M(x,y),连结OM, 则OM⊥AM. ∵k OM·k AM=-1, 其轨迹是以OA为直径的圆在圆O内的一段弧(不含端点).

课时2-2.1曲线与方程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掌握如何建立坐标系。 [2]依据已知罗列方程。 [3]理解方程验证的意义及方法。 [4]通过学习研究概括曲线的性质。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坐标系、依据已知列方程。 教学难点:平面几何到方程式的转换。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回答,我们上节课学 了什么内容? 【板书】 轨迹方程:一条曲线可以看成动点依据某种条件运动的轨迹,所以曲线的方程 又常称为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方程。 曲线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C与方程F(x,y)=0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1)曲线C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

(2)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 那么,曲线C叫做方程F(x,y)=0的曲线,方程F(x,y)=0叫做曲线C的方程。 2 新知介绍 [1]依据曲线求方程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以一个具体实例来说明,如何根据曲线来构建方程。 那么第一个问题是“曲线”以何种形式出现? 【生】讨论回答 【师】“曲线”一般都是描述性的,具有某种或某些几何意义。 【板书】 “曲线的由来”:语言描述,具有一定的几何意义。 [2]构建坐标系、列方程 【师】方程离不开坐标系,那么建立坐标系就是必须且必要的了,怎么建立坐 标系呢?建立坐标系后如何依据题意列方程? 【生】讨论回答 【师】依据题意,见招拆招。 [3]例题研究 见书36页,并结合ppt,研究标准例题。 [4]小结 【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如何根据曲线建立方程的一般过程现在总结如下: ◎分析题目,对曲线首先有个直观的了解 ◎建立坐标系 ◎依据题意列方程 ◎化简并检验

2.1.2求曲线的方程(2)(教学设计)

2.1.2求曲线的方程(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根据条件,求较复杂的曲线方程. 2.求曲线的交点. 3.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解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应用“五步”法求曲线方程的能力. 2.会求曲线交点坐标,通过曲线方程讨论曲线性质. 情感目标: 1.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教学重点 1.求曲线方程的实质就是找曲线上任意一点坐标(x,y)的关系式f(x,y)=0. 2.求曲线交点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教学难点 1. 寻找“几何关系”. 2. 转化为“动点坐标”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启发诱导学生联想新旧知识点的联系,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求曲线的方程(轨迹方程),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M 的坐标(,)x y ; 2.写出适合条件P 的几何点集:{} ()P M P M =; 3.用坐标表示条件()P M ,列出方程(,)0f x y =; 4.化简方程(,)0f x y =为最简形式; 5.证明(查漏除杂). 说明:回顾求简单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阐明步骤(2)、(3)为关键步骤,说明(5)步不要求书面表达,但思维一定要到位,注意等价性即可.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一)、直接法: 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 例1:(1)求和定圆x 2+y 2=R 2的圆周的距离等于R 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 (2)过点A(a ,o)作圆O ∶x 2+y 2=R 2(a >R >o)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 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 对(1)分析: 动点P 的轨迹是不知道的,不能考查其几何特征,但是给出了动点P 的运动规律:|OP|=2R 或|OP|=0.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导学案:第二章第一节曲线与方程第一课时

第二章第一节曲线与方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 2. 建立“数”与“形”的桥梁,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探究 问题1. 画出2 2x y =)21(≤≤-x 的图像 问题2.画出两坐标轴所成的角在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并写出其方程 问题4. “方程(,)0F x y =叫做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叫做方程(,)0F x y =的曲线”这 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试试】 1.点(1,)P a 在曲线2250x xy y +-=上,则a =___ . 2.曲线220x xy by +-=上有点(1,2)Q ,则b = . 【技能提炼】 1.证明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常数(0)k k >的点的轨迹方程式是xy k =±. 【变式】到x 轴距离等于5的点所组成的曲线的方程是50y -=吗? 2.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1)--,(3,7),求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变式】已知等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3)A ,(2,0)B -,(2,0)C .中线AO (O 为 原点)所在直线的方程是0x =吗?为什么?

教师问题创生 学生问题发现 变式反馈 1. 如果命题“坐标满足方程f (x, y)=0的点都在曲线c 上”是不正确的,那么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坐标满足方程f (x, y)=0的点都不在曲线c 上 B.坐标满足方程f (x, y)=0的点有些在曲线c 上,有些不在曲线c 上 C.曲线c 上的点不都满足方程f (x, y)=0 D.一定有不在曲线c 上的点,其坐标满足方程f (x, y)=0 2. 与两个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y=|x | B.y=x C.y=-x D.02 2=-y x 3. 下面各对方程中表示的曲线相同的一对是( )。 A. y=1与y=0x B.y=x 与x y =1 C.|y |=|x |与2 2x y = D.2lg x y =与x y lg 2= 4. 已知△ABC 的面积为4,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 )。 A.y=2 B.y=-2 C.y=2和y=-2 D.y=2或y=-2 5.下列方程的曲线分别是什么? (1) 2x y x = (2) 222x y x x -=- (3) log a x y a =

2015高中数学 1.1变化率与导数要点讲解 新人教A版选修2-2

变化率与导数要点讲解 一、求导的基本方法——导数极限定义 函数y =f (x )在点x 0的导数,正好就等于函数曲线在点M (x 0,f (x 0))的切线斜率. 我们看看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右边这个图,在x 0右边距离为△x 的地方另取 一点,那么曲线上相应的点M 1的坐标为(x 0+△x ,f (x 0+△x )),我们将点M 和M 1连起来,得到一条直线,我们称之为“割线”,显然它不是我们所要的切线. 这条割线的斜率是多少呢? 割线MM 1的斜率= 请注意,如果这时我们沿着曲线f (x )移动点M 1,使它逐渐接近点M (也就是让△x 缩小,最后变成0),割线MM 1就会逐步移动,渐渐靠近切线MT ,向切线MT 逼近.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M 1沿着曲线逐渐向M 靠拢时,MM 1的斜率也会向MT 的斜率逐渐靠近. 我们可以把上面这句话写成:当△x →0,MM 1的斜率→MT 的斜率.用式子表示: 切线MT 的斜率= 这就是导数的定义. △x 中在x 前面的那个三角形,是一个大写希腊字母,读作delta ,相当于英文字母的 D.据说牛顿年轻的时候,由于先天有某种障碍缺陷,无法精通某种秘密的握手方式,结果不幸因此被一个名称中带△的兄弟会拒绝了他的入会申请.当时他当然非常失望,他后来幽默地用了这个让他毕生最伤心的字母,作为他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微积分)的基石.他用△x 这个符号,来代表x 的微小变化. 导数的定义还可以有其他形式,比如用h 替代△x : 还可以用x 替代x 0,得到: 我们假设,这样,当△x →0,就相当于x →x 0,可以把式子改写成: 从外表看,似乎跟原来的定义不一样了,但实质是一回事. 什么时候我们会用到导数的极限定义去计算导数呢?只有在考核对导数定义的理解时才会遇到,平时是不会用到的. 二、导数几何意义的应用 函数y =f(x)在点x 0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y =f(x)在点P(x 0,y 0)处的切线的斜率.它把函数的导数与曲线的切线联系在一起,使导数成为函数知识与解析几何知识交汇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用导数解决与切线有关的问题将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导数几何意义的应用涉及如下几类问题. 一、切线的夹角问题 例1已知抛物线y =x 2﹣4与直线y =x +2相交于A 、B 两点,过A 、B 两点的切线分别 为l 1和l 2.(1)求直线l 1与l 2的夹角. 解析:由方程组??? y =x 2﹣4y =x +2 ,解得A (-2,0),B (3,5), 由y '=2x ,则y '|x =-2=﹣4,y '|x =3=6,设两直线的夹角为θ, 根据两直线的夹角公式,tan θ=|-4-61+(-4)×6|=1023,所以θ=arctan 1023 . 点拨:解答此类问题分两步:第一步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曲线两条切线的斜率;第

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公开课教学设计

§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海南华侨中学王芳文 1.教学背景 1.1 学生特征分析 我授课班级是海南侨中理科班,方法储备上,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基本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规律,但是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简单模仿,反复练习层次上,对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区别与联系认识不深,缺少抽象概括及分析综合能力。 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直线方程,圆的方程以及椭圆的相关知识,学生熟知椭圆的定义,会根据题目条件求简单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但是由于接触学习椭圆的时间还相对较短,对椭圆的基本性质了解不深,而且理性思维比较欠缺,且计算能力的短板约束使得在处理直线与椭圆等综合问题时还存在困难。把新问题转化为已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缺乏选择、调整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1.2教师特点分析 自己教学中的优势:注重问题引导、思路分析、善于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善于鼓励学生,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不足:课堂教学语言相对不够准确简练、板书不够清晰美观。 1.3 学习内容分析 1、内容分析:学生初步认识圆锥曲线是从椭圆开始的,双曲线的学习是对其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如果双曲线研究的透彻、清楚,那么抛物线的学习就会顺理成章。所以说本节课的作用就是纵向承接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研究,横向为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从高考大纲要求和课程标准角度来讲,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作为了解内容,在高考的考查当中以选择、填空为主。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双曲线缺少应有的重视,成为了学生的一个失分点。而且由于学生对椭圆与双曲线的区别与联系认识不够,无法做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在学习双曲线时极易与椭圆混淆。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类比体会椭圆与双曲线的异同点,使得椭圆与双曲线的学习能相互促进。 2、例题分析: 温故:帮助学生复习椭圆的定义,提出问题。 探究:如图,实验操作:1.取一条拉链,拉开一部分;

曲线和方程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曲线和方程(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初步领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3)学会根据已有的情景资料找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强化“形”与“数”一致并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线方程的复习引入,加强学生对方程的解和曲线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直观认识; (2)在形成曲线和方程概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出结论并能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能用所学知识理解新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概念的复习引入,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发展规律;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体验几何问题可以转化成代数问题来研究,真正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分析:因为学生已有了用方程(有时用函数式的形式出现)表示曲线的感性认识(特别是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直线),现在要进一步研究平面内的曲线和含有两个变数的方程之间的关系,是由直观表象上升到抽象概念的过程。所以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引入课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在概念的探索过程中采用了举反例的方法来揭示概念的内涵。在概念的应用即例题的设计方面,着重巩固对概念的两个条件的认识。 2、教学重点 “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