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指标测量

生长发育指标测量
生长发育指标测量

试题评分卡

组号:

项目:小儿生长发育测量

操作前准备:

1.两名选手,一名选手测量,一名选手为助手

2.向患儿家长交代测量目的,解释测量方法,取得家长的同意和配合

3.检查物品准备:体重秤、婴儿身长测量器、身高计、软尺、垫布、皮褶厚度计等。

4.测量内容:体重、身长、顶臀长、坐高、上、下部量、头围、胸围、腹围、腹部皮下脂

肪、上臂围

评分细则(请将各项评分写于评分细则序号之前)(满分10分)

[ ]1.核对医嘱、床号及患儿姓名。(0.2分)

[ ]2.体重测量(1.0分)

(1)3岁以下小儿测量:环境准备,使室温保持在22~24℃(0.2分);秤的选择及称量前校正体重秤(0.2分);脱去小儿衣帽及纸尿裤(0.2分);一手托住小儿头部,一手托住臀部,卧于秤盘中央(0.2分);准确读数(婴儿精确至10g,50kg秤精确至50g)(0.2分)。

(2)3岁以上小儿测量:晨起排尿及脱去衣袜(0.25分);秤的选择(0.25分);站立于踏板中央,双手自然下垂(0.25);准确读数(50kg秤精确至50g ,100kg秤精确至100g)(0.25分)

(3)体温低或病重患儿:先衣服及纸尿裤及包被称重,再给患儿穿上后再测量。

[ ]3.身长(高)测量(1.0分)

(1)卧位测量(3岁以下):一手托住小儿头部,一手托住臀部,将小儿仰卧位放在量床地板中线上(0.2分);助手将头部扶正,头顶接触头板,小儿双眼直视上方(0.2分);

检查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按住双膝,使双腿伸直并拢,右手移动组办使其接触两侧足跟(0.4分);读数,使两侧读数一致,精确至0.1cm(0.2分)

(2)立位测量(3岁以上):检查身高计是否放置平稳,水平板与立柱之间是否成直角(0.2分);小儿脱去鞋袜(0.1分);呈立正姿势,背靠身高计的立柱,两眼平视前方,胸稍挺,腹稍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60℃,使两足后跟、臀部及两肩胛角同时解除立柱,头部保持正直位置(0.3分);测量者轻轻滑动水平板直至与小儿头顶接触(0.1分);读数前再次观察被测量者姿势是否正确(0.1分);读取水平板呈水平位时其地面立柱上的数字,精确至0.1cm(0.2分)

[ ]4.顶臀长测量(1.0分)

小儿取仰卧位(0.2分);助手固定小儿头部及身体,使其头顶贴于测量板顶端(0.2分);

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0.1分),左手提起小儿小腿使其膝关节屈曲,大腿与与地板垂直,

骶骨紧贴底板,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臀部(0.3分);准确读数,精确至0.1cm (0.2分)

[ ]5.坐高测量(1.0分)

取坐位(0.2分);两大腿伸直并拢,与躯干成直角(0.2分);令小儿挺身坐直,双眼平视前方,臀部紧靠立柱,双肩自然,双足平放地面上,足尖向前(0.3分);移动头顶板与头顶接触(0.1分);读数,精确至0.1cm(0.2分)

[ ]6.上、下部量(1.0分)

取仰卧位或立位(0.2分);测量自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的垂直距离(0.4分);读数,精确至0.1cm(0.2分);身高(长)减去下部量即为上部量(0.2分)

[ ]7.头围测量(1.0分)

取立位或坐位(0.2分);测量者位于小儿前方或一侧(0.1分),用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一侧眉弓上缘处(0.1分),软尺经过耳上方,经枕骨结节最高点(0.2分);两侧对称,从另一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0.2分);读数,精确至0.1cm(0.2分)

[ ]8.胸围测量(1.0分)

3岁以下取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0.2分);测量者位于小儿前方或一侧(0.1分);将软尺零点固定于一侧乳头下缘(0.1分);绕经小儿后背,经双侧肩甲骨下角下缘(0.2分);左右对称,经另一侧回到起点(0.2分);读数,取平静呼、吸气时的中间数,精确至0.1cm (0.2分)

[ ]9.腹围测量(0.8分)

取卧位(0.2分);婴儿将软尺零点固定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儿童可平脐(0.2分);经同一水平绕背一周回到零点(0.2分);读数,精确至0.1cm(0.2分)

[ ]10.腹部皮下脂肪测量(1.0分)

取锁骨中线平脐处(0.2分);皮褶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0.1分);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和示指将该处皮肤及皮下脂肪捏起(0.2分);捏起时两手指相距3cm(0.1分);右手拿皮具,将钳板插入捏起皮褶两边至底部钳住(0.2分);测量其厚度,精确至0.5cm(0.2分)

[ ]11.上臂围测量(1.0分)

取立位、坐位或者仰卧位(0.2分);双手自然平放或下垂(0.1分);选取左上臂,将软尺零点固定于上臂外侧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0.3分);沿该点水平位将软尺紧贴皮肤绕上臂一周,回至零点(0.2分);读数,精确至0.1cm(0.2分)

总分:复核分数:

裁判(签名):秘书(签名):

0-10岁儿童生长发育指标(非常有用)[1]

0-10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 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 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 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 ~12厘米。 (2 )身高与营养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

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及判读

5命题卡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北赛区” 试题命题卡 项目新生儿窒息复苏内容 类型 儿科学学科用 题 考试时间:10分钟 考点 题干 一名4岁2月患儿,完成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及判读回答问题 计分标准 场景描述 标准来源《儿科实习医师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准备用品/ 说明儿童模拟人1个,软尺、站式杠杆秤、量床、坐高计、皮褶卡 命题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命题人(签 字) 审核人(签字)题干

一名4岁2月患儿,完成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及判读 计分标准 1.体重测量方法正确1分,否则0分。 2.身高测量方法正确1分,否则0分。 3.坐高测量方法正确1分,否则0分。 4.指距测量方法正确1分,否则0分。 5.头围测量方法正确1分,否则0分。 6.胸围测量方法正确1分,否则0分。 7.上臂围测量方法正确1分,否则0分。 8.皮褶厚度测量方法正确1分,否则0分。 场景描述 ●2人一组,1人操作(测量),1人记录数据。 一名4岁2月患儿,完成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及判读 ●体重测量:晨起空腹排尿后称量,脱鞋,只穿内衣裤,衣服不能脱去时应除去衣服重量。杠杆秤的选择应与儿童年龄一致,用前需校正读数。站于站板中央,读出数值。 ●身高测量:儿童测量时双眼平视,挺胸抬头,足后跟、臀部、肩胛间均接触立柱或墙,测量者移动身高计头板,头板与头顶接触时,头板垂直与立柱或墙的读数为身高测量值。

●坐高测量:儿童测量时坐于坐高计凳板使骶部紧靠量板,挺身坐直,测量者下移头板与头顶接触时,头板垂直与立柱或墙的读数为坐高测量值。 ●指距测量:两上肢水平伸展,测量两个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头围测量:软尺测量。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左手拇指将软尺始端固定于右侧眉弓上缘处,左手中、食指固定软尺于枕骨粗隆,右手将软尺紧贴头皮经左侧眉弓上缘回至0点处即为最大径头围读数。 ●胸围测量:立位。测量者位于儿童前方或右侧,左手拇指将软尺始端固定于乳头下缘,右手将软尺紧贴胸部,绕经背部右侧,沿两肩胛骨下角,经左侧眉回至0点,取平静呼吸时中间读数,或吸、呼气时的平均数为胸围测量值。 ●上臂围测量:测左上臂,先测上臂中点,将软尺绕上臂中点一周,周径与肱骨成直角,软尺轻贴皮肤,过紧过松影响读数。 ●皮褶厚度测量:用皮褶卡测量。测量前矫正刻度为零,测量时测量者左手拇、食指间距为3cm,捏起所测部位的皮肤与皮下脂肪,使之与肌肉分离,然后右手用皮褶卡钳住皮褶,使上下刻度线对齐所指示的读数为皮褶厚度(精确到0.5mm)。常测部位:左上臂三头肌。 ●整理现场。 ●大声报告“操作完毕,谢谢! ●操作开始大屏幕计时,限时10分钟。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间,>厘米示营养良好,<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0.7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0.25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1.5~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一、目的 通过对小儿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测量,判断小儿 体格生长水平。 二、适应证 需进行生长发育测量的小儿。 三、禁忌证 无。 四、操作前准备 1.向患儿家长交代测量目的,解释测量方法,取得家长同意及配合。 2.检查物品准备:体重秤、婴儿身长测量器、身高计、软尺、垫布等。 五、操作步骤 1.体重测量 1)3岁以下小儿测量:10kg 以下的小婴儿先进行环境准备,使室温保 持在22-24 摄氏度。测体重之前注意体重计调零,脱去小儿衣帽及纸尿裤, 一手托住小儿的头部,一手托住臀部,放于体重秤上进行测量。小婴儿 最好采用载重10—15kg 盘式杠杆秤或盘式电子秤测量,准确读数至 10g。1-3 岁幼儿亦可采用载重 50kg 体重计蹲位测量,准确读数至 50g。 需注意让小儿蹲于秤台中央。 2)3岁以上小儿测量:体重测量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脱去衣 裤鞋袜后进行。平时以进食后 2 小时称量为佳。3—7 岁儿童用载重 50kg 体重计测量,准确读数至 50g;7 岁以上用载重 100kg 体重计测 量,准确读数至100g。测量时让儿童站立于踏板中央,两手自然下 垂。 3)体温低或病重的患儿:可先将衣服、纸尿裤和小毛毯称重后,给 患儿穿上后再测量。注意:体重计调零。 2.身长(高)测量 注意:需2 人配合操作。 1)卧位测量(3岁以下)(图57-1):一手托住小儿的头部,一手托住 臀部,将小儿仰卧位放在量床底板中线上。两人配合,助手将头扶正, 头顶接触头板。检查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按住双膝,使双腿伸直并拢, 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然后读刻度,注意使量床两侧读数一致。 误差不超过。 注意:测量者的眼睛要与滑侧板在一个水平面上。

0-6岁儿童每月生长发育指标(最新版)

目录 0-1个月 (2) 2个月 (3) 3个月 (4) 4个月 (4) 5个月 (5) 6个月 (6) 7个月 (6) 8个月 (7) 9个月 (8) 10个月 (8) 11个月 (9) 12个月 (9) 13个月 (10) 14个月 (10) 15个月 (11) 16个月 (12) 17个月 (12) 18个月 (13) 19-20个月 (14) 21-22个月 (14) 23-24个月 (15) 25-27个月 (16) 28-30个月 (17) 31-33个月 (18) 34-36个月 (19) 3岁-3岁4个月 (19) 3岁4个月-3岁8个月 (20) 3岁8个月-满4岁 (21) 4岁-4岁半 (21) 4岁半-5岁 (22) 5岁-5岁半 (23) 5岁半-6岁 (23) 6岁-6岁半 (24)

0-1个月 一般掌握部分 出生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3.12—3.21千克;身高:49.6—50.2厘米; 头围:33.5—33.9厘米;胸围:32.2—32.3厘米。 身体发育:一个月的孩子,一逗会笑。可以注视某一物体,1—2个月的孩子集中了全身不协调的动作(握拳)。 早期教育:可在小床上悬挂彩色观点,色彩鲜艳、简单、种类不宜多,还可以挂带响声的玩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个方面来刺激宝宝透视能力及听觉能力。采用唱歌、听音乐等方式训练宝宝听觉能力。 (1)体重:喂养得当,宝宝的体重就会增加,否则就会下降,生病时体重下降,恢复后又上升。因此,测体重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既方便又灵敏。 (2)身长:是指从头顶到足底(不是足尖)的长度,3岁以内的宝宝以仰卧位测量。 (3)头围:观察和测量婴幼儿头围,就可了解千口掌握婴幼儿脑发育是否正常,大脑发育不正常会导致头围过大,可能是脑发育异常。头围的大小决定了小儿的脑发育,正常发育:吠态下的小儿出生时脑的重量平均为370克,约为成人脑的1/4。9个月时为出生前的2倍多,3岁时会超过出生时的3倍。 (4)胸围:代表胸廊与肺发育。婴儿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几厘米,从半岁开始胸围逐渐接近头围。 宝宝出生时体重约为3—3.5千克,不足2.5千克的婴儿称为“低体重儿”,需要在医院采用暖箱保持体温,待自身能保持体温时才可出院。体重超过4千克的婴儿称为“巨大儿”,如果母亲产后血糖升高,婴儿也需要住院观察。 由于口乎吸与蒸发导致身体水分减少以及大小便的排出、母乳分泌不足、婴儿吃奶还不太多等因素,所有新生儿的体重都会减少,称为生理性失重,俗称“掉水标”,一般体重会减少3%—9%。待母乳充足后大概到两周,婴儿会恢复到出生体重,到满月时体重增加0.6—1.2千克。观察宝宝的体重十分重要,可以知道宝宝是否发育正常,母乳是否充足。家庭中最好准备磅秤,为宝宝定期测量体重。测量时可;曙宝宝直接放在垫好衣被的磅称上,减去衣被的重量;也可以由妈妈抱着测量,减去妈妈的重量,不过这种称法不太准确。 胎儿的胎红细胞携静脉氧,需要的量较多,出生后有了自主口乎吸,红细胞需要的量减少,因此过多的红细胞会死亡,红细胞中的铁留在肝脏中,其中的胆红素由于肝脏的酶系统还未成熟,不能结合而排除,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黄疸。所以足月儿中70%从出生第二天起,皮肤、黏膜、眼的结膜、躯干、手 足发黄,第4—5天最重,第7—10天开始消退,到第2—3周会痊愈。在此期间宝宝精神好,能吃奶、大小便正常、哭声洪亮。但是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程度重、手心脚心发黄、精神疲倦、不吃奶、尿布被染黄等,就应马上到医院检查治疗。溶血引起的黄疸需要换血,如果耽误,过高的胆红素会侵蚀脑的神 经核,称为核黄疸,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影响智力甚至生命。所以黄疸期间,密切观察宝宝的全身J,青况十分重要。另一些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轻,只持续几月,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停喂母乳2—3天,黄疸消退,再吃母乳又出现黄疸,这种情况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由于母乳中的某种酶所致,此时不州亭止母乳喂养,但应把母乳吸出装瓶,放在56‘C的热水中水浴15分钟再喂宝宝。待宝宝能适应母乳后再正

0-1岁宝宝每个月生长发育指标

0-1岁宝宝每个月生长发育指标 一个月 视觉:眼随物转头至中线,开始能调节视焦距。 听觉:对妈妈说话的声音很熟悉了,爱听悦耳的声音,要给宝宝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和歌曲,对宝宝说话、唱歌的声音都要悦耳。喜欢周围的人和他说话,没人理他的时候会感到寂寞而哭闹。 嗅觉:讨厌刺激性强的气味。 味觉:能辨别不同的味道,对不喜欢的味道表示拒绝。 触觉:皮肤感觉能力比成人敏感得多,有东西刺激了皮肤,他就会全身左右乱动或者哭闹表示很不舒服。对冷、热都比较敏感。 心理特点:面部表情逐渐丰富。在睡眠中有时会做出哭相,有时又会出现无意识的笑。 动作:小胳膊、小腿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俯卧时可抬头45度。 两个月 视觉:能分辨鲜艳的颜色,会盯着清晰的东西看,会用眼睛追随走来走去的人。 听觉:能分辨妈妈说话的语气,妈妈安抚宝宝时,他会安静,妈妈语气大声时,宝宝会显得不安。头会转向声音发出的地方。 嗅觉:对难闻的气味会逃避。 味觉:对难吃的味道表示拒绝。 触觉:喜欢依偎着妈妈。当宝宝哭的时候,妈妈轻轻抚摸宝宝的面部、腹部或背部,能使宝宝逐渐安静下来,停止啼哭。 认知:宝宝发现了一件好玩的玩具,那就是他的小手。宝宝爱把手放进嘴里津津有味的吮吸。吃奶时手能触摸妈妈的乳房。 心理:会有意识的笑,开心或逗弄,宝宝会笑。 动作:宝宝仰卧时,大人稍拉其手,身体可以自己稍用力。宝宝的双手从握拳姿势逐渐松开。如果给他小玩具,他可无意识地抓握片刻。要给他喂奶时,他会立即做出吸吮动作。会用小脚踢东西。 语言:高兴时会发出“啊、呜”的声音。

三个月 视觉:头眼协调好,头部可灵活转动,转向有光亮、色彩鲜艳的地方盯着看。对颜色视觉已接进成人,喜欢红色、黄色、橙色。能准确地认出妈妈的脸。 听觉: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将头转向声源。喜爱听妈妈的声音。 嗅觉:对难闻的气味会逃避。 味觉:能区分食物的细微改变。 触觉:妈妈的抚摩可以使宝宝的情绪安定。 动作:趴着能把头和胸部抬起来,直抱时脖子不再摇晃。仰卧时四肢能上举,会尝试翻身,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翻身。手能在胸前握住,并注意自己的手。 心理:对妈妈显得较偏爱。这个时期的宝宝晚上特别容易哭,可能是由于惊慌和焦躁,这是阶段性的,成人要耐心地和宝宝度过这一时期。 认知:吮吸手指的情况更厉害,有时会吃拳头。这是由于口部的感觉最为灵敏,宝宝在用嘴来探索世界,他会把手能摸到的东西都放在嘴里,成人要注意宝宝所能拿到东西的安全性。 语言:会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情绪。 四个月 视觉:能很清楚地分辨妈妈的脸。 调节焦距的能力更进一步,可以看到4~7米远的物体。偏爱鲜艳的颜色,顺序为红、黄、绿、橙、蓝。 听觉:听到声音准确转动眼睛和身体。能辨别不同的音色,区分男女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 嗅觉:能区别不同的气味,会用身体动作回避不喜欢的气味。 味觉:对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会用舌头顶出来。 触觉:视觉和触觉开始统合,会伸出手又摸又抓眼前的玩具。能紧紧抓住放在宝宝手中的物品。吃奶时会扶住奶瓶。 动作:脖子已经很硬朗了,头能稳稳地直立起来。俯卧时,能把头抬起并和肩胛成90度角。能用手掌抓握东西。扶着髋部能坐稳,能仰卧翻身至侧身。 心理:对妈妈的依恋感更强了,看到妈妈就高兴,很想和妈妈说话。 认知:对周围事物都很感兴趣。 语言:表情越来越丰富,并用表情来表达心理活动。会发出咯咯咕咕的声音,好像在跟成人对话。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1.体重** 为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小儿体格生长的代表,是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临床给药、输液、热量的给予常依据体重计算。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第1个月增加1-1.5kg,3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2岁以后到12岁前体重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2kg,推算公式如下: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 ★2-12岁:体重(kg)=年龄×2+8(Kg) 2.身长(高)* 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增长高峰。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周岁时达到75cm;2周岁时达到85cm。2-12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身长(cm)=年龄(岁)×7+75(cm)。 3.坐高坐高指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出生时坐高为身高的67%,以后下肢增长比躯干快,6岁时为55%。此百分数显示了上、下部比例的改变,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

4.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绩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其反映脑和颅骨的发意。出生时平均为33~3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时54-58cm(接近成人)。 5.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胸围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约46cm,1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至青春期前其差数(cm)约等于小儿年龄数减1。 6.腹围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脉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为腹围。2岁前腹围与胸围大约相等,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时需测量腹围。 7.上臂围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称 上臂围,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以*评估小儿营养状况。评估标准为:上臂围>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 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8.牙齿人的一生有乳牙20颗、恒牙32颗,两副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约于2岁半乳牙出齐。2岁内乳牙数目为★月龄减4(或6)。6岁左右萌出第1

婴儿生长发育监测

婴儿生长发育监测 一、婴儿体格发育的指标 儿童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广义的身体发育包括形态、生理和运动能力等多个方面。体格发育是指外部形态发育,可用人体测量指标来反映。 1.测量的意义:主要是了解小儿生长发育及喂养的情况。儿童最明显的表 现就是不断地生长发育。 生长是表现在形体上的增加,如不断地长高长大。发育表现在组织器官功能的完善, 如新生儿只能听到发音,以后渐开始学习发音到学会说话等。 2.婴儿体格发育常用的指标:体重、身长(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 脂肪。 二、体格测量的内容与方法 定期测量,把每次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如果与标准相差不大,就可以认为是正常的,相差得过多,应查找原因,加以解决。 1.体重是衡量营养状况的指标,体重的增长反映了生长发育在量方面的变化。观察体重应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如果小儿体重不增或反而减低,应追查原因。 增加规律:体重增加的速度与年龄有关,出生后头3个月内增长很快。出生时达3kg以上,生后第一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5kg,3个月时约等于出生时的2倍。计算公式如下: 6月龄婴儿体重=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 7—12月龄婴儿体重=6(kg)+月龄×0.25(kg) 2岁—12岁儿童体重=年龄×2 + 7(或8 kg) 体重是观察小儿体格发育最灵敏的指标。给小儿测量体重最好选用杠杆称,测量前要检查零点,被测小儿尽量排空小便,脱去外衣、鞋和帽子,这样称出的数值较为准确。 2.身长(身高) 3岁以内测卧位长称身长,3岁以上测立位长称身高。是正确评价小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指标。

(1)增长规律: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长约为50cm。第一个月长5cm,以后逐渐减慢。第一年身长平均增加约25cm,上半年比下半年快。2—12岁身高=年龄×7+70cm 。 (2)测量方法:3岁以内用量床测量卧位长。 注意:测量宝宝的身长时,应注意脱帽、鞋和袜。婴儿体重、身长有规律地增长是健康的表现之一。当小儿体重及身长不按规律增长,提示父母的喂养方法可能有不当之处,过胖时可能是出现营养过剩的状况,增长缓慢或不增长可能是食物质量欠佳或疾病所致(如肺炎、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体格的发育,应该积极查找原因采取措施。 3.头围3岁以前的小儿,可以通过测量头围来看小儿头部的发育,是反映脑发育的灵敏指标。 (1)增长规律:新生儿头围平均是34cm,第一年约增加11cm,第二年约增加2cm,以后增长较慢测量的意义不大。 (2)测量方法:软尺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1周的长度。 三、儿童营养不良体格测量的评估指标 儿童营养不良分度 四、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内因(遗传因素):在儿童发良上起决定性作用。父母高的子女也高。 2.外因(环境因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0-10岁儿童生长发育指标(非常有用)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 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0-10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 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 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2 )身高与营养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发育期新陈代谢最旺盛,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供给。饮食中的高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E族,豆类、杂粮及新鲜水果、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即骨骼的增长、增粗、增宽和骨皮质增厚。(3)身高与睡眠有关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著。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深睡1小时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超过白天5~7倍,而深睡时性激素和黄体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显然,这对儿童身高的增长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

0-6岁儿童每月生长发育指标(非常有用)

0-6岁儿童每月生长发育指标(非常有用)

目录 0-1个月 .................................. 错误!未定义书签。2个月 (6) 3个月 (7) 4个月 (7) 5个月 (8) 6个月 (9) 7个月 (9) 8个月 (10) 9个月 (11) 10个月 (11) 11个月 (12) 12个月 (12) 13个月 (13) 14个月 (13) 15个月 (14) 16个月 (15) 17个月 (15) 18个月 (16) 19-20个月 (17) 21-22个月 (17) 23-24个月 (18)

25-27个月 (19) 28-30个月 (20) 31-33个月 (21) 34-36个月 (22) 3岁-3岁4个月 (22) 3岁4个月-3岁8个月 (23) 3岁8个月-满4岁 (24) 4岁-4岁半 (24) 4岁半-5岁 (25) 5岁-5岁半 (26) 5岁半-6岁 (26) 6岁-6岁半 (27)

止母乳喂养,但应把母乳吸出装瓶,放在56‘C的热水中水浴15分钟再喂宝宝。待宝宝能适应母乳后再正常哺育。但是黄疸过重时要暂停母乳,改用配方奶喂养,并对宝宝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宝宝出生后的前两周失水较多,需要补充。新生儿的肾还未成熟,出生后肾皮层的肾单位继续发育,逐渐增加血管流量,使肾小球滤过率渐增。足月新生儿滤过30毫升/体表面积/分钟,3个月时达60毫升/体表面积/分钟,1周岁时达100毫升/体表面积/分钟与成人相同。因此新生儿还不能排出过高的钠盐千口过高的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有些妈妈急于让宝宝吃普通的鲜牛奶,孰不知牛奶中含钠是人奶的3倍,牛奶中的蛋白质也是人奶的3倍,如果不稀释,会影响肾功能,宝宝排不出来这些高渗透压的物质,会出现脱水和血氨增高,甚至抽风,导致肾功能衰竭而突然死亡。所以,如果需要人工喂养,应当选用经过处理的配方奶。4个月之前婴儿食用的菜水、菜泥等不宜加盐和含钠的味精。 新生儿有许多消化酶还未生成,所以有些食物不能消化,如淀粉类食物。有些妈妈泌乳不足,或者担心宝宝吃不饱,过早添加米汤、淀粉糊,致母乳中宝贵的阳离子如铁、锌、钙等被淀粉中的植酸结合成为不溶解的物质从大便中排出,造成宝宝贫血、缺锌、缺钙。此外淀粉未被消化,不能被吸收,在肠道发酵变酸,引起腹泻。 宝宝的各个感官都应得到刺激才能促使大脑的神经发育,如果缺乏刺激,只让宝宝吃饱就睡,宝宝的大脑神经细胞数目会减少,神经纤维联系减少,造成智力落后,情绪冷漠。所以对宝宝进行适宜的感官刺激,设定视觉、听觉、触觉的练习非常重要。此外,妈妈还要注意为宝宝提供手的抓握练习,允许宝宝吃手,这样可加强手口联系。竖抱宝宝或者让宝宝俯卧抬头是训练其颈部肌肉的好方法,只是妈妈要掌握好度。宝宝发笑与发音需要妈妈来激发,让宝宝早些露出笑脸和发出声音,使宝宝学会表达自己的心情,更乐意与人交往 2个月 1个月底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4.81—5.0千克; 身高:56.1—56.9厘米; 头围:37.4—38.1厘米; 胸围:36.9—37.6厘米; 前囟:2厘米,2厘米;后囟:0—1厘米 动作发育: 将宝宝竖抱起来,这时他头能伸直,几乎不用扶托,让宝宝看看墙上的彩图。宝宝开始对手感兴趣,宝宝眼看着自己的一双小手,感到十分新奇。 语言发育: 宝宝除了哭之外又增加了一种办法来表示情绪,在睡醒时自己躺在床上咿呀自己取乐。父母可以同他呼应,而且用不同口型夸张的发出不同的元音。宝宝对爸妈的某种表情或接触某个部位引起条件反射性大笑。 感觉发育: 宝宝的听觉最灵敏就是听到目前的声音,当宝宝正因饥饿哭时,只要听到母亲的脚步声,就会停止哭闹转头张望安静地等待喂。 这一阶段的宝宝吃奶间隔时间比上月延长,生活开始有规律,早晨定时大便,晚上睡眠时间加长,渐渐接近昼夜规律。经常能发出笑声,愿意同大人对话,并能“啊、啊、呀、呀”自语,发出元音。到了二月末左右,由于视、听觉联系增多,视听觉联系有了共同的分辨能力,宝宝会对某张图表示偏爱,愉快地注视着喜爱的挂图,眼睛滴滴溜溜地转。对照料的亲人也会有所偏爱,长期细心照料宝宝的人,会受到倍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内容提要:1.熟悉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以及儿童体格发育的规律; 2.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方法以及几种常见的体格发育偏离的评价; 3.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常用的指标以及利用监测图评价儿童生长发育。 对儿童身体和心理行为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是妇幼保健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是妇幼保健工作者一项基本技能。准确地对体格发育指标进行测量,选用合适地评价方法,运用地区、全国或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身体矮小、低体重、超重与肥胖等体格发育偏离。 第一节儿童体格发育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贯穿于儿童期乃至人的一生。生长(growth)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机体各组织、器官在体积、重量和长度方面的增加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发育(development)指机体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成熟与完善,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称之为发展。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和前提,发育寓含于生长之中。发育儿科学将生长与发育连用,或用发育一词代替生长发育,如身高、体重生长,可称之为身高、体重发育;但不用生长代替发育,如不能把心理发育或语言发育称为心理生长或语言生长。 儿童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广义的身体发育包括形态、生理和运动能力等多个方面。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是指外部形态发育,可用人体测量指标来反映。 一、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 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包括纵向测量指标、横向测量指标和重量测量指标。 (1)纵向测量指标:身高(3岁以后)、身长(3岁以前)、坐高(3岁以后)、顶臀长(3岁以前)、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等。 意义: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系统的生长有关。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它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过程。 (2)横向测量指标:包括围度测量指标和径长测量指标。 常用的围度测量指标有: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和小腿围等。 常用的径长测量指标:肩围、骨盆围、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头前后径和左右径等。 (3)重量测量指标:目前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可应用的重量测量指标为体重。 对体格测量指标的选择还需依据年龄和研究目的。婴幼儿时期为了筛查小头畸形和脑积水等常需测量小儿的头围;观察婴幼儿的头围和胸围的交叉年龄,需测量胸围。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需测量身高和体重。 二、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其测量方法 1.身长3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不能站立或站立时不能保持足跟、骶骨和胸椎与身高计保持接触(以使婴幼儿维持身体直立位),需卧位测量头顶点至足底距离,称之为身长。 测量婴幼儿身长用量床,两边可嵌钢尺以示刻度。测量时需要两人,儿童仰卧,助手将儿童扶正,头顶抵量床头板;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左手握住儿童双膝,时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足跟。以cm为记录单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0.7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0.25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1.5~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0-6岁儿童每月生长发育指标详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0-6岁儿童发展指标: 0-1个月 一般掌握部分 岀生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3. 12—3. 21千克;身高:49. 6—50. 2厘米; 头围:33. 5—33. 9厘米;胸围:32. 2—32. 3厘米。 身体发育:一个月的孩子,一逗会笑。可以注视某一物体,1 —2个月的孩子集中了全身不协调的动作(握拳)。 早期教育:可在小床上悬挂彩色观点,色彩鲜艳、简单、种类不宜多,还可以挂带响声的玩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个方面来刺激宝宝透视能力及听觉能力。采用唱歌、听音乐等方式训练宝宝听觉能力。 (1) 体重:喂养得当,宝宝的体重就会增加,否则就会下降,生病时体重下降,恢复后又上升。因此,测体重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既方便又灵敏。 (2) 身长:是指从头顶到足底(不是足尖)的长度,3岁以内的宝宝以仰卧位测量。 (3) 头围:观察和测量婴幼儿头围,就可了解千口掌握婴幼儿脑发育是否正常,大脑发育不正常会导致头围过大,可能是脑发育异常。头围的大小决定了小儿的脑发育,正常发育:吠态下的小儿岀生时脑的重量平均为370克,约为成人脑的1 /4。9个月时为出生前的2倍多,3岁时会超过出生时的3倍。 (4) 胸围:代表胸廊与肺发育。婴儿岀生时胸围比头围小几厘米,从半岁开始胸围逐渐接近头围。 宝宝岀生时体重约为3 —3. 5千克,不足2. 5千克的婴儿称为“低体重儿”,需要在医院采用暖箱保持体温,待自身能保持体温时才可岀院。体重超过4千克的婴儿称为“巨大儿”,如果母亲产后血糖升高,婴儿也需要住院观察。 由于口乎吸与蒸发导致身体水分减少以及大小便的排出、母乳分泌不足、婴儿吃奶还不太多等因素, 所有新生儿的体重都会减少,称为生理性失重,俗称“掉水标”,一般体重会减少3%—9%。待母乳充足 后大概到两周,婴儿会恢复到岀生体重,到满月时体重增加0 . 6—1 . 2千克。观察宝宝的体重十分重要, 可以知道宝宝是否发育正常,母乳是否充足。家庭中最好准备磅秤,为宝宝定期测量体重。测量时可;曙宝宝直接放在垫好衣被的磅称上,减去衣被的重量;也可以由妈妈抱着测量,减去妈妈的重量,不过这种称法不太准确。 胎儿的胎红细胞携静脉氧,需要的量较多,岀生后有了自主口乎吸,红细胞需要的量减少,因此过多 的红细胞会死亡,红细胞中的铁留在肝脏中,其中的胆红素由于肝脏的酶系统还未成熟,不能结合而排除, 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黄疸。所以足月儿中70%从岀生第二天起,皮肤、黏膜、眼的结膜、躯干、 手 足发黄,第4—5天最重,第7 —10天开始消退,到第2—3周会痊愈。在此期间宝宝精神好,能吃奶、大小便正常、哭声洪亮。但是如果岀生后24小时内岀现黄疸,且程度重、手心脚心发黄、精神疲倦、不吃奶、尿布被染黄等,就应马上到医院检查治疗。溶血引起的黄疸需要换血,如果耽误,过高的胆红素会侵蚀脑的神 经核,称为核黄疸,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影响智力甚至生命。所以黄疸期间,密切观察宝宝的全身J,青 况十分重要。另一些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轻,只持续几月,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停喂母乳2—3天,黄 疸消退,再吃母乳又岀现黄疸,这种情况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由于母乳中的某种酶所致,此时不州亭止母乳喂养,但应把母乳吸岀装瓶,放在56 ‘C的热水中水浴15分钟再喂宝宝。待宝宝能适应母乳后再正 常哺育。但是黄疸过重时要暂停母乳,改用配方奶喂养,并对宝宝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