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辛格的《大外交》看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

从基辛格的《大外交》看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
从基辛格的《大外交》看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

摘要:基辛格是美国前国务卿,《大外交》是作者基于多年外交事务亲身体验的经验,加上本人的丰富历史知识储备,并且运用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写作的最新与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鉴于书中描述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其独到的见解分析了美国外交风格前后的差异。因此本文以《大外交》为基础,通过对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概述,引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几大影响因素,继而总结出美国外交政策思想的实质。

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影响因素;实质

中图分类号:d8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017-02

长期以来,关于如何定义影响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一系列因素,学者们各抒己见。为了更好地分析制定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利益服务。

一、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有一个发展历程,其中美国的外交政策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第一,从1775至1897年间的大陆扩张时期、从1898至1945年间的海外扩张时期和从1946年至今的全球称霸时期。从划分三大时期的标准的角度看,存在着三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政策口号分别与美国的三个外交时期相对应,一是孤立主义;二是门户开放政策;三是遏制政策。三种不同口号的提出都是为美国的扩张主义服务的。具体说来,孤立主义基本上是大陆扩张时期的指导思想;门户开放政策是海外扩张时期为适应海外扩张的需要而提出的;遏制政策是全球称霸时期为了全球称霸战略制定的,同时也是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对抗的情况下出现的[1]。

在美国的外交史上,政策口号的提出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并兼具实用主义性质,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某一地区或某一时间,决策人往往会给某一口号或政策以不同的解释,以便更好地推行该口号或政策。诸如欧洲均势,对于均势的概念,欧洲各国根据自己本国的实际国情以及发展趋势赋之以自己的解释,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执行相应的均势外交政策。

二、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

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基本上是受其国内各因素和国外相关环境的影响,其中国内因素是指影响和制约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国家利益、权力等;国外环境是指国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等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外交政策的发挥作用需要的正是这些国内外诸因素的合力,但是这种合力如意识形态、舆论媒介的作用本身就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这使得外交政策的制定者们必须根据自己本国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利益去创造、改变或者适应外部条件,以达到实现本国利益所要求的目的和执行该外交政策的最佳效果。

(一)国家利益的影响与制约

外交政策的制定毋庸置疑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国家利益是指导一个国家外交实践的路标,一国选择执行何种外交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利益。金特尔森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总体上追求的是以下四个核心目标,即权力、和平、繁荣和原则[2],它们构成了美国国家利益的四项基本内涵。

权力是国家利益的首要内涵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最基本的目标,同时也是国家保持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保证。为实现自己威慑侵略他国、捍卫自己所作承诺和国家自我伸张的目标,美国需要权力对其他国家施加一定的影响,进而塑造方便其利益和价值得以实现的国际环境。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过创建相应的国际机制,以在国家间培育持续稳定的合作。因为国际机制能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使得国家间的协调和集体行动有了实现的基础。实际上,在全球和各地区,通过制定外交政策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在有关于国际司法、军备控制及其不扩散、经济发展等范围不同、功能各异领域的国际机制建设中,美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其次是在确保自己能不直接卷入某些战争和冲突的条件下,美国至始扮演着和

平掮客的角色,以保持自己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角色。比较显著的例子有1973到1975年的中东穿梭外交、1978年的戴维营协议、1995年的代顿协议等,在此美国的外交政策主要是本国领导人运用外交的方式,对事件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停,最后有关各方达成协议,终止战斗,缔造了和平。

因之权力对应现实主义,所以美国制定的外交政策是以权力为目标,并用均势概念看待国际体系,主要的政策手段包括威慑和联盟作为;而和平则对应于自由国际主义,这决定了美国的和平战略目标是以世界秩序的观念来界定国际体系,以外交为其政策工具。

繁荣的发展程度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福利,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浅层次目标是追求繁荣,但实质是把国家经济利益置于最重要的位置。繁荣指涉的是有关美国贸易政策以及美国与那些对它来说主要具有经济意义的国家的总体关系。在繁荣目标上,国际政治经济学为繁荣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在具体的实践中,美国倡导建立了自由主义的国际经济秩序及其主要机制,如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从而加强了它的经济霸权。

原则作为第四个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涉及美国在世界上所声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具体做法是在全球,要求美国制定的外交政策应是致力于推广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最终实现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所说的“使世界对民主更安全”的社会环境。而且原则深源于美国的民主理想主义,其中所谓的民主理想主义划分成两分支:一是美国例外论,宣称美国不仅仅是国际政治中的又一个行为体,而且是上帝的选民、人权的标石和自由的圣火,美国外交政策有责任、也有权利把美国赖以生存的价值观扩展到全世界;二是民主和平论,民主将使世界更安全,因而要使美国制定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推进民主,从而以原则服务于诸如和平与权力这样的目标。在原则目标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政治方式,美国制定的外交政策以此在国际体系内谋求实现全球民主。

当这四个目标出现冲突时,美国就要在其中做出选择,决定四个目标中把哪个目标选为优先。关于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过程,或者说其外交政策出台的相关国内政治背景,美国学者杰里尔?罗赛蒂曾十分透彻地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美国制定外交决策是一个有着众多行为体参与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任一行为体都无法单独控制,其最终形成的政策通常是各个参与者之间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夹杂着明争暗斗、最终相互妥协的结果,最为明显的有包括总统、国会、行政机关内部的互动以及其中的非政府因素包括利益集团、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等。(二)国外环境的影响与制约

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可以追溯到美国积极地参与国际秩序时期。基辛格的《大外交》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因素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首先是对于均势的理解,由于美国与欧洲各国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政治传承以及文化传统之间的差异,二者对均势的理解,正如前面所述,都是从自己本国的角度出发,以制定符合本国利益发展的所谓均势的外交政策。

从威尔逊通过“十四点原则”想重构国际关系体系但最终失败,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国际参与主体们本身对于外交政策作用理解的不同,间接地影响到一国制定的外交政策的内容与所执行之后产生的效果。

基辛格思想的核心是在实力均衡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国际秩序,以遏制苏联的不断扩张,保护美国的利益。这是基辛格基于当前两级争霸的国际局势所提出的外交思想,充分考虑了国际环境对本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越南战争表明美国的力量在实现其对外目标上的有效性,以及美国外交政策的任何重新调整都必须反映这一现实。现实的教训使美国意识到世界已进入多极化的局面,因而更应该注意均势外交。均势外交的提出契合了当前国际多级化趋势的发展现实。

现实主义或者说是务实传统,现实与理想的平衡,道德核心仅是提供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模式。美国早期的理想主义最终证明必须跟现实结合起来,回到人间。历届的美国总统在

制定本国的外交政策时,除了充分考虑到本国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民意与民主及其相应的权力、原则等的影响,还要考虑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在世界发生重大事件时,所制定的外交政策有可能会与以往的背道而驰,但是其外交的本质却一直没有改变。

三、美国外交政策思想的实质

美国自建国伊始,就自诩与众不同。在对外政策上形成了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一种是在国内,美国使民主政治更趋于完美,以便为他国人民做榜样,并以此作为证明美国价值观优越性的最佳方法;二是在国际上,美国人自认为美国的价值观值得向全世界推广。事实却是,在现今的国际大环境中,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致使美国徘徊在孤立主义与信守承诺之间[3]。

围绕着势力均衡、现实政治、战略目标、地域利益、普世价值观,美国的外交政策把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不断地改变政策的表现形式,以达到推广自己民主、自由、和平的价值观的目的。

美国的外交政策在现实中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重新焕发活力,从最早的十四点原则到越南战争再到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叙利亚的卡扎菲。这些外交政策的本质始终是为了本国的利益与发展。

通过多样化的外交表现形式和与时俱进的外交思想,在分析了国内的权力现状、民情民意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依据一定的民主原则,结合国际的政治经济秩序情况,一切从本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制定相应的灵活的外交政策。总言之就是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实质就是国家利益。

中国外交的大变局与大选择

更新时间:2010-10-6 11:17:41 点击数:44732 文字大小:大中小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5日刊发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文章,题为《中国外交的大变局与大选择》。文章摘编如下。 文章说,在五中全会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提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的问题。这两个“意识”当然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但如果把它们放在中国外交所面临的大变局中,再也确切不过了。 各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外交正面临史无前例的大变局。在经济上,就GDP总量来看,中国前不久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章说,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是开放状态下取得的,中国经济现在已经是世界经济的内在一部分。正因为如此,中国也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动力。 中国经济的外在影响,也必然反映在世界权力分配上。中国进入世界体系之后,在体系内部一步步稳定地往上升。尽管诸多国际经济组织,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都是西方建立的,但中国在这些组织中间的地位则在快速上升。在很大程度上,这意味着中国至少在经济领域开始和其他大国一起“掌管”世界经济秩序。中国早已经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中国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角色,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开始有能力“掌管”世界经济秩序,为中国提供了什么样的机遇?这是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文章说,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外交局面,表现在方方面面。在经济上,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被认为是应当为全球经济失衡负责。而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气候和环保问题,也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一环。更典型的是在战略方面,中国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不仅表现在大国关系,而且也表现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上。进入2010年以来中美关系、中韩关系、中日关系、中国和东盟(亚细安)的关系都在发生巨变。在所有这些关系里,美国等国家和中国的互动方式令人担忧。 中国的抉择决定世界未来格局很显然,中国面临“机遇”,也面临“忧患”。“机遇”和“忧患”,说穿了就是两种互为矛盾的力量。因此,这里就面临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如何抓住“机遇”?如何防范“忧患”?实际上,中国的选择不仅会决定中国自身的未来,而且也决定世界权力格局的未来。 中国现在的选择决定未来,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证明了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尽管世界还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但邓小平敏锐地感觉到了中国的机遇,毅然作出了“改革开放”政策的选择。中国的这一选择既改变了中国自身,也改变了日后的世界。当时贫穷的中

2020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2020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为我们今后面对世界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础.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了解它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八字方针。时代发展极大程度影响着我们发 展的道路,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具有 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 必须从不断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 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 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树立个人目标,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努力奋斗,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四有”的优秀 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积极结合自身,我们应该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只有国家的昌盛,才有个人的好发展。同样在这个沧桑巨变的 时代,如何做到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 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 了经济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 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之而来 的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 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 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 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

从这几年外交大事件看中国到底有多强大

从这几年外交大事件看中国到底有多强大 在你心中,祖国是强大还是软弱?说强大的,看到的是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发展。永远发展中国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不是浪得虚名!说软弱的,肯定是拿中国的外交来举例子。被吐槽称“抗议部”的外交部,成了很多人随时开喷的最佳对象。然而,中国的外交,真的软弱吗?如果外交=外交发言,那笔者要说,中国的外交,算不上强硬。如果外交=对外行为,那笔者要说中国的外交,强硬的很!很多人对中国的外交不满,其实是基于一种心理:把外交当成个人生活,嗓门大就是强硬,喊打喊杀就是大哥。然而外交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和艺术。中国的外交言辞不会喊打喊杀,中国的外交行为则在不断强硬。 下面几个案例,就是中国外交强硬的代表!一,也门撤侨的强硬大国!网上曾有两个小女孩,红遍朋友圈:一样的年纪,一样在战乱地区,不一样的人生境遇。她们一个面对相机以为是枪,习惯性地举手“投降”,另一个在海军的护送下离开危险的也门,平安回家。也门撤侨,让中国人再一次感受到,一个强大祖国的意义。 2015年,也门紧张局势持续升级,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10多个国家已经关闭使馆,要求本国公民撤离也门。 美国在4月6日承认,无法帮助在也门的公民离境。由于也

门机场关闭,美国希望在也门的公民从海上乘坐外国船只离境。而我们的祖国,是这样做的:2015年3月29日,一艘中国海军护卫舰停靠也门港口亚丁,撤离中国公民。3月30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护卫舰潍坊舰载着449名中国公民平安撤离也门西部荷台达港。至此,需要撤出的571名中国公民已全部安全撤离也门。 而当时,我们的巴铁兄弟,无力撤侨,所以: 4月2日,在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港,中国海军临沂舰的舰员抱着一名外籍儿童走下舷梯。当地时间2日晚7时15分,225名从也门撤离的外国公民搭乘中国海军临沂舰平安抵达吉布提港。其中,帮助巴基斯坦撤侨176人。 撤离行动结束后,巴基斯坦驻也门使馆的大使给中国大使打电话表示,感谢中方的救助行动。很多撤离的巴基斯坦公民手里挥舞的是五星红旗。“巴基斯坦大使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能听得出他哭了,”田琦说,“这证明了,我们这一次的撤离行动取得了好的效果。” 看着这些外国人挥舞着五星红旗,感觉大爽。但是,在撤侨中,我们也有做的不到的地方,例如:在也门亚丁港,海军特战队员进行警戒,标牌上写有“Chines Navy Security Area. Keep Clear!”字样英文,翻译成汉语大意是“这里是中国海军所设安全区,闲人回避!”。 《北大商业评论》首席编辑鲍迪克在微博炮轰中国在也门撤

上外历年试题

2003年《当代中国外交》 一、名词解释 1、麦克马洪线 2、彭定康 3、中国对美复交三原则 4、80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 5、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6、前门驱狼,后门拒虎 7、李登辉访美事件 8、上海合作组织 9、《人民战争胜利万岁》 10、文明冲突论 二、简答 1、简述新中国处理与民族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2、简述毛泽东关于两个中间地带的学说 3、简述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思想 三、论述题 1、如何评价60年代的中苏论战? 2、如何看待美国在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后又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 3、如何看待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反恐和反霸问题? 4、如何认识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 2003年《战后国际关系》 一、名词解释 巴格达条约组织新东方政策综合国力莫斯科条约“多米诺骨牌”理论古巴导弹危机第四点计划三权分立肯尼迪回合十月革命 二、简答题 1、简评“北约东扩”。 2、简析“一超多强”。 3、简析第一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方面失利的原因。 4、简论“新思维”。 三、分析题 1、美国为什么要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做出强烈反应? 2、评述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扩大历程。 3、两极格局的解体对世界的影响。 4、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的影响。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1、中美复关三原则 2、中苏关系正常化三大障碍 3、“再论无产阶级专政” 4、洛美协定 5、葛罗米柯 6、布热津斯基 7、麦克马洪线 8、彭定康 9、新东方政策 10、哈尔斯坦主义 11、三环外交 12、文明冲突论 二、简答 1、中法建交的原因 2、日本民主化改革的内容 3、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观 4、凯南的遏制理论 5、两个中间地带学说 三、论述题 1、中国地缘战略环境 2、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 3、评价60年代中苏论战 4、如何看待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反恐与反霸问题 5、如何看待美国在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后又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 6、两极格局的解体对世界的影响 口试题目 1、翻译联合国决议 2、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姓名:李梦玉学号:1340302213 班级:视觉传达设计(2)班十八大报告对中国外交战略做出了系统深入的思考,在确定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时,必须首先将中国置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去认识,确定符合国家利益和发展需要的恰当外交战略。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期中国外交规划了路线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个目标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交战略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中国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目标。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中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战略是“内政优先”,其重心是推进国内现代化建设。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是全球发展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全球发展整体而“关起门来搞建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因此,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和平、求合作,将是中国较长一段时期内外战略的核心。并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诉求,是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的中心和大局。在这一大局中,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大战略的三个支柱,也是中国对外战略紧紧围绕和服务的中心任务。 两大挑战 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中国对外战略面临着两大挑战。

当代中国外交名词解释4.0

名词解释 两条线战略: 概述:是指20世纪60年代苏联修正主义加紧危害新中国,中国必须同时应对美帝苏修两大敌人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外交方针。 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局势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当时国际政治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美苏争霸过程中出现缓和的迹象,中苏分裂,使确立于建国前夕并在50年代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一边倒”政策失去存在的意义, 其结果不仅使我国在与美国抗衡中失去强大的依靠力量,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又增加了一个强大对手。中美关系没有明显改善,我国也逐步走上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状态的道路。同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国内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变化,强调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国成为核国家。对于外交与国际事务,主张支持左派政权,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世界范围内的农村包围城市。为了增强同美苏两霸对抗的力量,毛泽东把我国的外交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结成反帝、反霸国际统一战线,从此,我国的外交进入既反美又反苏的“两条线”战略时期。 内容: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 积极评价: (1)、有力地支持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扩大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自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改变了联合国成员的结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2)、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当时的软实力--革命经验,借推进世界革命,进一步巩固了独立自主权。 (3)在实力悬殊的劣势下顶住了美苏夹击,而且突破了美国长期对我遏制的局面, 维护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大大提高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影响力。消极评价: (1)、在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片面强调国家安全,忽视国家的发展。“两条线”战略片面夸大美苏对我国安全的威胁,结果导致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出现错位,夸大战争的威胁,影响和削弱了经济建设。此外,由于受美苏压制的刺激,过分排斥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缺乏对接世界先进技术的主动性,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搞建设,错失发展良机。 (2)、对外交往过于突出政治因素,忽视经济技术合作。在“两条线”战略时期,我国的外交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一方面在对外交往中,片面突出外交对改变我国在与美苏斗争的地位和发挥政治大国的作用,把对外经济关系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手段为政治目的服务,而不是作为国家对外交往所追求的一种利益目标。另一方面,我国对亚非拉国家的经济援助不仅过于强调政治因素,而且往往脱离国情,影响了国内建设。大量的对外经济援助,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国民经济更加窘迫,加大了我国经济的负荷,而且使一些亚非拉国家养成对我国的依赖心理。(3)、“左”倾错误在外交领域的蔓延,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该时段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活动明显地打上“左”的烙印,呈现出单一性(即重点发展同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斗争性(即外交政策以打倒帝、修、反三个敌人为主)、世界性(即外交目标是推进世界革命)的特点。严重摧残了我国外第1期交事业。 一条线一大片: 背景:“一大片、一条线”时期是指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由于中苏交恶,苏联成为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同时,这件事也使得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看到了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两个大国的不和,加上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以及苏联实力的急剧窜升,使得美国的战略开

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大外交课后测试

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大外交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2015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作为()的中国,在砥砺奋进中站上了新高度,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为世界经济的灰暗色调增添了一抹中国红。√ A 第一大经济体 B 第二大经济体 C 第三大经济体 D 第四大经济体 正确答案: B 2. 2016年是()选举年。√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D 日本 正确答案: A 3. 下列哪些国家不是金砖五国的成员?()√ A 中国 B 俄罗斯 C 朝鲜 D 印度 正确答案: C 4.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政府处理对外关系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是()。√ A 互不侵犯 B 独立自主 C 求同存异

D 维护主权 正确答案: B 5.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指标是年均增长保持在()以上。√ A 0.065 B 0.078 C 0.085 D 0.1 正确答案: A 6. 当前,我国正以()姿态走进世界舞台中央。√ A 传统大国 B 新兴大国 C 超级大国 D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7. 2016年中国外交的头等大事是()。√ A 联合国系列峰会 B 亚太经合组织峰会 C 主办G20峰会 D 气候变化大会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8. 经过多年的外交实践,新中国外交形成了()的全方位外交布局。√ A 大国是关键 B 周边是首要 C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 多边是重要舞台

正确答案: A B C D 9. 美国在WTO之外另起炉灶,通过()重塑国际经贸规则,极力排挤孤立新兴大国。√ A RCEP B TPP C TTIP D FTAAP 正确答案: B C 判断题 10. 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1.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2.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切实保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安全。√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3.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办好在我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推动世界经济创新增长,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4. 中国的崛起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亚洲都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惊恐。√ 正确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中国外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77期)2008(5) Journal of Huazhong Agr icultural Univer sity(Social Sciences Edit ion) 收稿日期:2008205209作者简介:叶静(1974-),女,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史。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中国外交 叶 静 1,2) (1)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2)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基本精神)))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对当代中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天人合一0的生态观启示了中国的环境外交;/以人为本0的民本观指导了中国外交活动中的领事保护工作;/刚健有为0的进取观激励了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大国0;/贵和尚中0的中和观是胡锦涛同志建设/和谐世界0外交理念的文化根基。 关键词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中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D 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456(2008)0520062205 Traditional Cultural Spirits and Modern Diplomacy of China YE Jing 1,2) (1)School of For eig n Lang ua ges,Wuha n U niver sity of T echnology ,Wuha n,H ubei,430070 2) H istory School,Wuhan Univer sity ,Wuha n,H ubei,430070) Abstr act The four basic spiri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unity between H eaven and Man,people 2oriented,vigorous and pr omising,harmony and neutralism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Chi 2nese modern diplomacy.The ecological view of /unity between H eaven and Man 0enlightens Chinese en 2vir onmental diplomacy;the /people 2oriented 0view directs Chinese consular protection activities;the /vigorous and promising 0conception encourages China to become a /responsible big power 0;and the /harmony and neutralism 0philosophy are the cultur al roots of H u Jintao .s diplomatic notion )))/build 2ing a harmonious world 0. Key words unity between H eaven and Man;people 2oriented;vigor ous and pr omising;harmony and neutralism;Chinese diplomacy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近代以前流传数千年的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儒释道合一的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一切,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及一切/人化0的事物。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0。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究竟是什么呢?国学大师张岱年将/天人合一0、/以人为本0、/刚健有为0、/贵和尚 中0[1] 并列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 作为独立国家维护本国利益和实现其对外政策的官方行为,外交势必会受到该主权国家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在中国,各种政治性的组织机构、思想、观念与信仰都浸润着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中国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逐渐培育起中国人对自己国家地位的认知,对发展与它国关系的政治情感、理念和价值观的认知,这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

中国未来的外交

进入21 世纪中国的实力在不断的上升,但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且情况日益复杂!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外交目标及外交观念都需要再新形势下做出适当调整,以保障中国能够更好的迎接挑战,加速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 一、新时期外交目标及理念转变的必要性 首先中国面临周边安全环境的恶化,在东亚,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美国拉拢我周边国家对我国不断展开围堵,美日澳组成的军事同盟关系已经具有东亚的“小北约”之称,中美关系也比20 世纪80 年代恶化很多。其次,中国实力增长带来的冲击,2010年中国的经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实力在不断的上升,很多国家都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国外众多的媒体和学者都认为中国应该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第三,国际体系与格局变迁与中国的自我定位。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由两极格局转变为“一超多强”的态势,国际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推进,但世界体系中的力量斗争仍然错综复杂,西方国家不希望看到中国强大到挑战他们的地位,所以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如何对自己的作用做一个恰当的定位,需要中国外交予以积极的应对及谨慎细致的判断。第四,新主权观及新干涉主义对独立自主及主权之上观念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也对中国的主张内政问题的原则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在当前大环境已经有所改变且仍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未来的外交目标及外交理念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中国未来外交战略的目标 要在21世纪中叶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外交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目标: (一)发展权是首要目标 维持发展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能够维持存在的必要条件当前的世界各国都在极度重视自己的发展权,但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了争夺资源,维持发展,有的国家采取了军事手段美国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众多的学者都认为是为了石油,美国正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石油国;争夺水资源也是中东国家之间战争的重要一个原因,但归结到底来说都是为了维持未来的发展权所进行的战争所以中国要在21世纪崛起,必须获取发展权中国虽然是一个大国,但是相对来说,资源人均量比较少,很多资源主要靠进}},而且目前出现的情况是中国在国际上寻找什么资源、买什么资源,那种资源价格会立马飘升;在东海、南海有着大量油气资源的区域,也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的蚕食,一方面周边国家为寻求发展而侵占中国领海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大国打压中国发展,挤压中国发展空间、)所以在未来中国外交首要战略目标就是争取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展权,为中国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有利的环境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为中国发展创造安全的基础 中国的国家安全是一个)‘一义的概念,既有中国国上不受外国侵略的威胁,也有实现中国国家统一的需求;既有中国外部周边环境稳定和谐、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要求,也有内政稳定、不受别国干涉的要求;既有未来中国维持生存权的要求,也有获得中国未来发展权的需求、中国在国家安全设计上首先要围绕发展权进行〔)中国是一个核国家,拥有核武器也就意味着对别国领上进行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是如果没有发展权,中国人在国际上的生存将得不到保障,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可能再次中断、)所以中国外交未来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面临着实现国家统一、稳定周边环境的巨大挑战〔)海洋是21世纪发展的资源保障,未来人类的发展必然依靠海洋〔)中国只有实现了国家统一,才能顺利实现进入大洋,为中国的发展寻求卜一个资源平台的支持;只有收复被侵占的海域岛屿,才能维持中国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工业血液、)其次,外交需要争取创造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今天中国周边环境比较复杂,掺杂了较多的大国势力和敌对势力,未来做出什么样的调整,使周边国

当代中国外交复习题

1、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被毛主席概括为“一边倒”“另起炉灶”“到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是相当睿智的外交政策。首先,成立初期的新中国是国力衰微的社会主义国家,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敌视,因此我们必须依靠苏联的力量,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其次,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签订的任何不平等文件,这位我们进行公平外交创造了条件;最后,清楚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为国家安定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与民主和平平等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这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为我国进行国内建设和国际交往打下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极好的环境,促进了国力的增强。 2、亚非会议在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历史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 位? 万隆会议为与会国提供了难得的相互接触的机会,使亚非国家能够自由地互相接触. 这种面对面的接触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和平共处的生动体现.万隆精神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它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睦邻友好,加强了亚非新兴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觉;它推动了日益众多的亚非国家走上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此后,这些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在世界事务中所处地位日臻重要,促使国际政治力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万隆会议是战后两极世界向多极世界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中印边界冲突的起因,大致过程及中国政府关于解决边界问题 的政策和努力?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但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边界线,而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侵略留下了的一些历史纠纷,使中印边界问题成为两国间存在的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印两国对边界的看法出入很大。中国政府历来主张中、印边界争端需要通过谈判,互谅互让,取得公平合理的解决。但是印度拒绝谈判并不断用武力打破中印边界的现状,要把它单方面划定的边界线强加给中国。1959年3月22日,尼赫鲁总理在给周

当代中国外交

当代中国外交 1、什么是外交(一句话),外交的特征(5个)? 外交是各主权独立的国家通过和平方式,为捍卫和促进国家利益所进行的官方往来活动。 特征:1)具有政治性(阶级性) 2)以实力为后盾(综合国力){硬相当的领土面积;软经济实力、军事} 3)以追求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安全、政治、经济) 4)与战争相对应的和平的活动 5)是政治与艺术的结合(具体的手段、方法、技巧) 2、自新中国以来,外交的演变和发展。“一边倒”、采取“一大片、一条线”的背景和内容、 新世纪以来,提出的新理念(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理由)、和谐世界观的内涵? “一边倒”时期(建国初期) (1)一边倒,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关系变化 2)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壮大 3)美苏两国关系变化从合作到竞争 任务:1.得到国际认可2国家建设 (2)另起炉灶,不承认旧中国与外国签约的条约和外交关系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大片、一条线”的背景和内容: 背景:1)为了减轻来自于苏联的威胁 2)美苏关系发生了利于美国的变化 3)扭转外交上的被动局面 内容:大致上照地球的纬线,联合美、日、巴基斯坦、西欧等国家——一条线除了要团结一条线上的国家,还要团结其他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广泛 的国际统一战线来对付主要的敌人——苏联。——一大片 独立自主理由: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新中国外交的基石,也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畏强暴,不怕鬼不信邪,敢于顶住任何外来压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始终把独立自主作为外交的核心内容,这在毛泽东到胡锦涛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思想中是一致的。。我们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不信邪不怕压,对西方国家西化分化弱化中国的图谋,保持高度的警惕。正是由于中国政府已独立自主外交的鉴定原则和灵活的策略,一次次化解了各种威胁,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和谐世界观的内涵: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在讲话中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实现各国和谐共处,建立民主的世界。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只有不同国家间和谐共处、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才是建设和谐世界、促进人类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关键和前提。 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建立公正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好比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带给世界各国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埋下了一系列隐

当代中国外交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新中国为什么要“一边倒”? 首先,从中美关系来看,中国共产党虽然具有坚定的反帝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与美、英等国家打交道的可能。但美国一次又一次以中国共产党为敌,从而排除了中国共产党在美英之间走“第三条道路”的可能性。 其次,从中苏关系来看,“一边倒”是获取社会主义阵营援助的必要条件。,如果要走“第三条道路”,不但不可能改变美国敌视中国革命的态度,反而会导致失去苏联援助的可能。 第三,当时,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另一方面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这国际进步和反动两种力量的对立中,没有中间道路。 2.亚非会议在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历史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万隆会议为与会国提供了难得的相互接触的机会,使亚非国家能够自由地互相接触。这种面对面的接触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和平共处的生动体现。万隆精神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它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睦邻友好,加强了亚非新兴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觉;它推动了日益众多的亚非国家走上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此后,这些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在世界事务中所处地位日臻重要,促使国际政治力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万隆会议是战后两极世界向多极世界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它确定了中国的外交方向,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发展都是我们首要的国家利益。中国外交的最重要任务,是为国内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也就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一个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一个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环境,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减少中国崛起的外部阻力,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兴衰不同的新型发展道路。 3.中美大使级会谈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局势的发生变化,“第三种势力”的国家的外交活动空前活跃。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国际形势、中美两国为战争付出的实际代价以及因此而对对方实力、意志力的了解,使双方在战争结束以后都不愿意再卷入一场战争。但是,中美之间还有许多争端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双方的政策冲突日益凸现。在经历了朝鲜战争的较量之后,既然中美两国不愿再战,就不得不用战争以外的方式处理争端。事实上,双方都选择了用非战非和的方式面对对方的策略。 签订的协议及两国立场:遣返双方侨民问题;双方有争执的其他实际问题。在同年9 月10日举行十四次会议上,中美两国大使级代表就双方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平民回国问题的两国大使协议的声明》。《声明》说,双方都认为在本国的对方国人愿意返回本国者,“享有返回的权利,并宣布已经采取、且将继续采取适当措施,使他们能够尽速行使其返回的权利。”随后,会谈进入第二阶级。由于美方缺乏诚意,会议始终未取得进展,并在1957年12月12日举行的第七十三次会议以后中断会谈。 4.中日民间往来是怎样“以民促官,水到渠成”的? (1)中国重视对日关系,区分日本人民和日本军国主义; (2)中国通过民间外交形式恢复对日接触; (3)中国以协助归侨等善意措施,扩大中日来往,谋求事务协议,促进邦交意识。 5.中国政府对外援助八项原则的精神实质及意义。试评价中国对民族主义国家的援助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