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中的力学浅析

中学物理中的力学浅析
中学物理中的力学浅析

中学物理中的力学浅析

摘要: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是专门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贯穿着物理学的始终。本文简要阐述力学教材在中学物理中的地位;初中、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力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中学教材中力学内容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物理,力学

1力学的发展

力学作为一门经典的学科,一开始就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紧密相关。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力学知识,不但是为后续课程打基础,也是为毕业后参加生产劳动做准备。力学是物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物理学中占重要的位置,并且对天文学及各种工程学都有极大的贡献。我国古代在力学方面就已有了很多伟大的成就。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在重心、杠杆、浮力等方面均有建树,为静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5世纪以后,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使力学进入了一个空前未有的发展阶段。

在15世纪到18世纪内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力学系统理论。首先应提到哥白尼,他提出了日心学说引起了宇宙观的大革命;开普勒总结了行星运动之定律;伽利略研究了落体和斜面运动的规律,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并第一次正确认识到加速度与外部作用的关系,为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牛顿的《原理》无疑是物理学史中第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第一次用实验、观察、假设和推理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揭示相互作用和运动的关系,而不限于对个别的现象和过程的描述。他运用微积分这一最为恰当的数学工具刻画力学规律,从而使人们通过相互作用和运动状态的瞬时关系去认识全过程。

2 力学教材在中学物理教材中的地位

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力学在整个中学物理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首先,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物质的机械运动是一切运动形式中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每一种较高级、较复杂的运动形式都包含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中学物理中,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力、质量、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力学的一些基本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是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它们在物理学中贯穿始终。研究力学的基本方法--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抽象、概括出物理规律,把实验同数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图像、数学语言、数学推理来

表示和论证物理规律,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等等,这也是学习物理学其它部分所必需的。总之,力学知识及其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后继课程中用处很大。

其次,力学知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在生产劳动中的经验。人们在建筑、灌溉等劳动中使用杠杆、斜面、汲水器具,逐渐积累起对平衡物体受力情况的认识。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对杠杆平衡、物体重心位置、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作了系统研究,确定它们的基本规律,初步奠定了静力学即平衡理论的基础。古代人还从对日、月运行的观察和弓箭、车轮等的使用中了解一些简单的运动规律,如匀速的移动和转动。伽利略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最早阐明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提出加速度的概念。牛顿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提出物体运动三定律。伽利略、牛顿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标志着力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它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今天仍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打好经典力学基础,对于进一步学习物理学及其它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准备。

第三,力学部分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讨论得比较详细、系统和完整,这从教学法观点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来也是可取的。因此,一般的中学物理教材,都把力学作为整个教材的重点,要求学生对整个力学部分的内容掌握的比较牢固,对力学的基本概念与规律,要求做出一定的定量的分析和描述。这也给培养学生实验,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等三方面能力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从学时上来看,力学占整个中学物理教材比重的三分之一强,这也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力学

3.1初中力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系统

初中物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以最简单的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为基础组成的。力学作为物理基础课之一,其结构和内容同样地也是由基本概念和规律组成的。虽然所讲的内容大多数是古代就总结出来的力学规律,但是整个教学结构是以牛顿三大定律为核心展开的。如果只是平列地去教各种概念和规律而突不出牛顿力学定律的核心地位,就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结构。力、功、能这三个概念是关键性的概念。在教学中要结合丰富的实例讲清楚牛顿定律。无论在重力、压强及其应用,还是讲功的原理和简单机械都应逐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的认识和理解。要让学生了解:自然和规律是简单的,然而它的应用却是无比丰富和生动的。

初中力学教材内容分为五个单元(以九义人教版为例),即:测量(第一章)、重量和力(第八章)、流体静力学(第十、十一、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二、九章)、

简单机械以及功和能(第十三、十四章)。

"测量"的重要意义在于:现代生产和科学研究都离不了测量;物理学中的许多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的数量关系,因而也离不开测量。教材的安排是先学习了几个最基本的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再过度到下一单元比重和力的测量。

"重量"和"力"是力学中的最基本概念。课本上"力"是先从重量和人的感受讲起,这是符合认识过程的。由重量引出密度的概念以及由力引出压强的概念,这是学习以后几章的基础。

在第三章里,通过对一些实验事实的概括,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结论。至于"作用"的含义是什么,以及如何给“力"下定义,本章中不作要求。因为正确的力的概念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要通过以后各章,特别是"运动和力"的教学,乃至高中力学教学来逐步解决。

有关流体静力学的三章教材,主要介绍与液体和气体的压强有关的问题以及浮力等基本知识。压强的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贯穿第三、四、五、六各章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一章主要介绍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初步知识,定性地讨论了运动的变化和力之间的关系,指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里,教材先后介绍了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简单机械、功和能"两章教材的安排是,在研究简单机械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引出功、功的原理和功率等基本概念,进而提出了机械效率、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等内容,最后以流水能的利用作为初中力学的结束。力的概念和功的概念不仅是力学的而且是全部物理学的重要概念。液体内部的压强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定律、惯性定律、摩擦力的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功的原理是初中力学教材中的基本知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将来参加工农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物理学都是很重要的。

3.2初中力学教材和教学的特点

初中力学教材比较简单,总的说来在教学上困难不大。力学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在生活中到处可碰到。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形象讲授物理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一开始起就注意培养他们观察现象、进行思维和动手实验的习惯,指导学生钻研教材。初中的练习题一般都比较简单,这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不了解物理意义单纯套公式求答数的偏向。可以多找一些生动事例启发学生去思考。

4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力学

4.1高中力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系统

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高中物理课程比较系统的论述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在初中水平的力学结构的基础上,高中水平的力学结构是明确地以牛顿力学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为其重要内容。从牛顿力学定律,可以演绎出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演绎出功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但是,实验验证这两个守恒定律是十分必要的。这两个守恒定律的普遍适用性比牛顿力学定律还要广泛,因为这两个守恒定律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都适应,而牛顿力学则不适用于微观世界。在教学上,既可以从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出发,应用牛顿力学三定律,演绎出万有引力定律,也可以从万有引力定律出发,应用牛顿力学三定律,演绎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高中力学教材共分七章,每一章都可看作一个单元。

第一章阐述力的概念、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及物体平衡等静力学知识,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的内容是质点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等运动学知识,是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以后各章必要的预备知识。

第三章运动定律在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经典力学的基础.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它不仅是力学教材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物理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第四章机械能和第七章动量也是力学的重点。功和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它们虽然是由力学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动量和动量定理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不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的运动,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过去的中学教材对这一部分内容只作为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推论加以一般的介绍,显然是不够的,因此现行教材把"动量"作为单独的一章。

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也可以看作是运动定律的应用。不过从运动形式来看,振动和波比前面各章的内容要复杂一些,它已超出了质点力学的范围,实际上研究的是连续介质中的过程。这里,主要对简谐振动作了定量的研究,对波的传播只作一般的讨论;它需要以运动定律、圆周运动、运动图像、能量等知识为基础。这一章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电磁波以及物理光学的基础。

第六章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可以看作是运动定律在某些特定的曲线运动中的应用从上述教材的安排来看,高中力学教材各章之间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初、高中力学教材的安排,注意了分工和联系。象比重、压强、流体静力学和简单机械,初中讲过了,

高中就不再重复;象运动和力、功和能在初中只要求初步了解,到高中再进一步扩充、深化;象滑动摩擦系数,初中讲了,高中则作必要的复习。

4.2高中力学教材及教学特点

高中力学在整个中学物理教学中是比较困难的部分。在即时速度、加速度、功和能、运动定律、物体的受力分析、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以及波动等问题的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学生普遍感到困难。这是由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下面我们对高中力学教材和教学的特点作一概略的分析。

4.2.1力学教材的概括性、系统性强,体系严密。

在高中教材里,对力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差不多都进行了定量的研究。也就是说,高中力学教材已经初步组成了一个相当严格的推理系统。高中力学教材的这个特点,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相当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这种能力还不可能得到足够的训练。他们学习力学一开始遇到象即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时,觉得抽象难懂,根源就在于此。因此,在教学法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2.2定律公式多、运用数学进行定量分析、推理和计算。

高中力学教材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广泛地运用了初等数学工具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计算,而且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都是用矢量来表示的。把物理量分成标量和矢量,这是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一个明显的跃变。许多物理过程和规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恒力和变力做功、振动和波等等,都用有关的图线或图象来表示和进行研究,这也是高一学生感到困难之所在。高中力学教材中公式多,如匀变速直线运动一章中就有近二十个,学生在做习题时,乱套公式是比较普遍的毛病。根据教材的这个特点,在教学法上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困难主要不在具体的数学运算上,而在对物理概念

t+1/2at,F=ma这两个公式,从数学上来讲学生是没和规律意义的理解上。例如,s=v

有什么困难的,但是对这两个公式的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较深的理解,是很不容易的,而这正是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所以,在力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使学生理解物理公式的意义,而决不能把物理公式数学化"。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从基本公式推证派生公式(导出公式)的能力。如匀变速运动一章的公式虽有二十个之多,但基本公式就是两个(v t=v0+at,s=v0t+1/2at),其余公式都可由此

推得。圆周运动中,描述一个质点做圆周运动的量也比较多,如线速度(v)、角速度(w)、周期(T)、频率(f)、转速(n)等,要着重使学生理解它们相互的关系,而不必死记公式。这样,他们在解题时就不会乱套公式了。

4.2.3力学教材的很多内容是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接触过的

从一个方面讲,学生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对教学是有利的;但是,实践又证明,学生在学习力学时,头脑中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念,特别是关于力的概念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系列错误观念,这是力学教学中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严重障碍。要使学生从经验的直觉上升到科学的概念,或从似是而非的错误概念到建立准确的严格的概念,需要认真花一番去伪存真的工夫。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力学教学的这一特点,及时了解学生到底存在哪些错误或模糊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学生平时积累起来的这种错误观念,交织在一起,给许多课题的教学带来不少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与方法,例如,通过实验或对经典事例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纠正和克服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根据高中力学教材和教学的上述特点,在教学法方面往往容易较多地偏重抽象推理与数学运算,而忽视基本训练,忽视实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实而不化堕入题海。高初中在教材内容和教法上的跃变,要求教师在处理力学教材时注意这个问题,以便实现妥善的过渡。因此要特别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注意加强实验训练,注意循序渐进地安排好习题课的作业。

最后还要指出,由于力学各章教材的地位、作用不同,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别对待,不要平均使用力量,特别是对非重点章节不要贪多求全,占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重点章节知识的教学。

5 中学教材中力学的探讨

随着近几年高考制度的改革,出现了文综和理综的综合科目。在理综中物理占的比重一般不少于40%,而力学作为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所占的比重是不容忽略的。综合科目多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举例说明)。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的局部或一个侧面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对事物整体的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

总之,在高考的理综中,关于力学部分的考查,我们要加强基础知识的面,即对知识进行立体扩展,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全体学生纵向深入。同时,注意把力学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的交叉和互补渗透,对各相关知识建立渗透点,逐步加大综合能力的训

练。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协调各学科的进度和要求。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应由关联型向交叉渗透型再向迁移发散型逐步发展,不可操之过急而适得其反。

6 结束语

力学不仅作为物理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由于它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它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含多种子学科,如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声学与超声波、海洋力学、语言声学等不胜枚举。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不同学科互相交叉。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高考中也出现了考查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科目。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综试,它不是理、化、生、政、中、地等科目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应地,力学知识也要被综合到综合科目中去逐次考查。但不论目标怎样,物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如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这些力学知识仍是我们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漆文慎,杜婵英.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

[2]周衍柏.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3]袁中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思考与实践.物理教学,2001,1

[4]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江苏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2

[5]阎金铎.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浏览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探究启发合作探究 教学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教具准备: 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钢尺、橡皮泥、气球、鸡蛋、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游戏引入: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做一个掰腕的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我们为胜利的同学鼓掌。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学了今天的知识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反败为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学生同桌一组,进行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由静止变为运; b、由运动变为静止; 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

1.请同学们打开网站,阅读学习目标。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2.请同学们浏览网站上《助学园地》栏目,并对你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反应的物理现象。 3.想想做做:请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大头针、弹簧、橡皮泥、气球、乒乓球、钢尺等,对某个物体施力,看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 1}.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观察现象。 2}.用力推小车,磁铁靠近大头针或小钢球,观察运动情况。根据实验,让学生体验并试述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根据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并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并由此引出 二、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 2.力的单位:牛顿——N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 1}.在力的作用过程中,有几个物体。 2}. 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你认为哪个是受力物体,通过学生直观实验,进行理性分析,解决抽象问题。 为了纪念著名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叫做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理解1N的含义.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过渡语:我们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2.老师有选择的板书总结: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设疑:那么,我们身边又有哪些例子是力的三要素不同,其作用效果就不同呢? 4.前后呼应:在上课前,老师说在掰腕游戏中失败的同学,也能反败为胜,你现在有办法了吗?我们再试一下。学生讨论猜想。学生浏览后,思考回答:学生举例 学生再次游戏,体验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四、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 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Ⅱ 变速运动: A 、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 、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与路程S 时间t 没关系 t S v s t = t s v = v t s = v s t =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物理学不但紧密联系着现代社会,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的发展。“物理学是专业学习的基础。”张宇如是说。物理在他眼中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其中贯穿了许多可贵的思想方法。如物理中常用的“理想模型法”体现了哲学中矛盾论的思想。对大一同学来说,学好物理学、掌握这些重要思想方法可以触类旁通,对未来其他课程的深入学习大有裨益。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一、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学习方法有本质区别 起初学习大学物理时,学生们可能会觉得很多概念、定律、定理等都是中学时学过的,并且会发现有些问题仍然可以用中学时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就可以解决。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掉以轻心,不认真听讲,有了这种想法之后,到了后期就会觉得学起来越来越困难,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最终出现批量学生掉队、对大学物理课程失去兴趣的现象,这也是大学物理课程不及格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之前,一定强调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学习方法是有本质区别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要绷紧学习神经,戒骄戒躁。 二、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差异 回顾中学物理的学习方式,可以简单的总结为:学生在教师讲解知识点后,要劳记一些概念、公式、定律和定理,然后会利用它们解决实际物理问题即可。也就是说我们中学时教师讲解知识点,最注重的是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去解题,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并不注重讲解这些概念、公式定律和定理都是如何演绎过来的。而在学习大学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要牢记一些物理概念、公式、定律和定理,最重要的是要掌

握每个概念、定理的形成过程,要知道他们阐明了什么样的物理规律,体现了什么样的物理思想以及它们的适应条件和范围都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们学会运用高等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 三、高等数学是大学物理研究的重要工具 高等数学贯穿于大学物理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学习大学物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应用高等数学知识的过程。大学物理学习中常用的高等数学的知识主要有:微积分、矢量和数学建模。微分、积分主要应用于公式推导的定量,同时微积分的思想方法是解决大学物理中实际问题的主要方法。比如:讨论变力的功问题时,即采用了高等数学中的积分方法又采用了微分方法。因此,学生们一定要把高等数学学好,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四、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在物理课堂上,学生们应该更注重对物理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学会举一反三,不能死记硬背,不能只生搬硬套公式,要加深对物理概念、公式等的理解,了解定理的演绎过程,从本质上弄清楚每个知识点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 2.课堂上学生一定要认真记笔记,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由于大学物理课程课时的限制以及讲解内容的限制,教科书上有些相对不重要的知识点会被教师略讲或者删除。讲解的重点内容都将体现在课堂板书或者说学生的笔记中,所以学生一定要认真听教师讲解知识点的同时,有选择的记录教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内容,特别是课上例题和解决方法都要详细记录在笔记中。在期末复习时,一本记录详实的笔记,会给学生们的期末复习带来很大的便利,是期末复习的好帮手,也是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指导书。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物理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即使这样,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想必这一点你也有很深的体会吧?你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的基本方法出发,与同志们共同研究物理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和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并试图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各种实施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有哪些?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9、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word完整版)高一物理力学分析习题及答案.docx

高一物理力学 受力分析 1 如图 2-1-7 所示,甲、乙球通过弹簧连接后用绳悬挂于天花板,丙、丁球通过细绳连接后也用绳悬挂天花板.若都在 A 处剪断细绳,在剪 断瞬间,关于球的受力情况,下 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球只受重力作用 B .乙球只受重力作用 C .丙球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 D .丁球只受重力作用 图 2-1-7 分析:当在 A 处剪断时两球看作一个整体,整体加速度为 g ,此时弹簧中的力不变,对 A B 球都会有力的作用故 A B 错,绳在松弛状态不能提供力,假设绳中有拉力,则丁的加速度会大于 g 而丙的加速度会小于 g ,则两球会相互靠近,绳则松弛,假设不成立,故绳中无拉力 2.如图 2-2-8所示,物体 a 、b 和 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 F b 、F c =10N =5N 分别作用于物体 b 、 c 上, a 、b 和 c 仍保持静止.以 F 1、 F 2 、F 3 分别表示 a 与 b 、 b 与 c 、c 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 A . F 1 , F 2 ,F 3 =5N =0 =5N F b a B .F 1=5N , F 2 =5N ,F 3=0 b C . F 1 ,F 2 ,F 3 F c c =0 =5N =5N 图 D . F 1 ,F 2 ,F 3 =5N 2-2-8 =0 =10N 分析:(分析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因为 a 、b 、c 均保持静止,故加速度,合外力都为 0。先分析 a 只受 b 对 a 的支持力,以及重力故 F1=0,再分析 b , b 受到重力、 a 对 b 的压力、 c 对 b 的支持力、 Fb 、以及 c 对 b 的摩擦力, c 对 b 的摩擦力为水平方向,故需水平方向的力来平衡,故 F2=Fb=5,方向向右。同理在对 c 分析 3 如图 2-2-1 所示, A 、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 F 作用在 A 上,使两者 一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 B 间无摩擦力 A B .A 对 B 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F ,方向向右 C .B 对地面的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F ,方向向右 B D .B 受到了向右的静摩擦力和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分析:两者一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加速度都为 0,处于平衡 图 2-2-1 状态。对 A 分析, A 受到重力、 B 对 A 的支持力、 F 、及 B 对 A 的 静摩擦力且等于 F ,方向向左, A 对 B 则向右。同理在对 B 分析 4 如图 2-2-2 示,物体 A 、B 在力 F 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率沿 F 方向匀速运动, 关于物体 A 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F .甲、乙两图中 A 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 F 相同 A 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 F 相反 A .甲、乙两图中 A B F B 甲 图 2-2-2 F A B 乙

初中物理力学 经典习题

初中物理力学难点巧突破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要么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如果受力只能是受平衡力作用。画线部分是语句的关键部分,表达了基本意思,把它们连起来读就是:匀速静止不受力,受力只受平衡力。 ???只收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 只受平衡力。匀速静止不受力,受力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要么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如果受力只能是受平衡力作用”这个分析过程必须要有。语句很长,我们只取其主干记忆,但浓缩后的语句所表达的物理原理是必须要记住的,否则就变成唱儿歌说笑话了,这一点必须牢记。 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也是有效果的。 例.用水平向右50N 的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______N ;如果推力变为80N ,木箱仍然保持静止,则此时木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______N 。 解析:用50N 的水平力推,物体保持静止,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推力、摩擦力。用“匀速静止不受力,受力只受平衡力”来进行分析最好了。物体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是静止,受不受力?受力,那么受力就受平衡力,而平衡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摩擦力与推力大小相等,等于50N 。那么,当推力变为80N 呢?学生很容易认为摩擦力是不变的,其实静摩擦力大小是会改变的。还是用刚才的模式进行分析:物体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是静止;受不受力?受力,那么受力就受平衡力,而平衡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摩擦力与推力大小相等,等于80N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常见的例题:人游泳时,向后划水,为什么人能够前进?具体的解释是:人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给人一个向前的力,所以人能够前进。回答的时候,必须要有关键的那句话“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这句话就是没有说到点子上,答案就不全面了。 力学练习 1.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的动力是( )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2.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 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 受到重力的作用 C 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 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3.一辆汽车分别以6米/秒和4米/秒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 A.一样大; B.速度为4米/秒时大; C.速度为6米/秒时大; D.无法比较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论文 概要:力学,初看起来枯燥无味,其实只要老师挖掘一些生活小实验和归纳一 些“必杀技”,学生学起来也是津津有味地,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这样的课堂一定具有生命的活力。每解决一道难题,学生就有成功的自豪感,一个学期结束后,他们还特别怀念学力学的日子。 力学是抽象的一门学科,越抽象的理论知识,越要用实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 学生能直观领略其中的奥秘,从实验上升到理论知识,再举一反三,学会知识的迁移。 在讲《大气压强》这一节时,我先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动手用一只装满水的杯和 卡纸做一个倒置的水杯实验。实验过程中,有一些同学看着倒置的水杯,卡纸掉不下来,水流不出来,觉得不可思议,脸上露出惊奇的表情。有些同学做实验过程中,水哗啦啦地流出来,大吃一惊,“啊”地一声叫,兴奋极了,再重新做一次,最后卡纸掉不下来,水也流不出来。看着他们手上拿着这个倒置的水杯,我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水流不出来,卡纸掉不下来?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我给了一些提示,它们处于静止状态,卡纸受力如何?画出卡纸受力图。学生通过受力分析可知,卡纸向下受到水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卡纸要处于静止状态,向上应该受到作用力与向下的力平衡,而这个向上的力就是大气压力,它们的平衡关系是:F气=F水+G 纸,这时把平时忽视了或视而不见的大气压力引身出来,解开迷团。 我趁热打铁,既然大气压存在了,它能托起水和卡纸,那么这个大气压的大小 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用实验数据来测出来?老师演示用水银做托里拆利的实验,学生观看并利用公式P0=P水银=ρ水银gh把大气压的数值算出来。学生觉得书本 神圣的实验和结论也不是很难,如果自己当初有发现的眼光和思考动手做实验,说不定这个实验就会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流芳百世。紧跟着,我说如果用水代替水银做这个实验,那么标准大气压能托起多高的水柱呢?我把知识进一步迁移。学生用理论知识计算h水= g,算出水柱大约10米高,觉得大气压不可能托起三层楼高的水柱。看着他们一脸的疑惑,我说请看视频。我播放了一个视频:一位老师在教学楼外做这个实验,当水管抽真空后,他打开阀门,大气压进去管里把水压到三层楼以上,水管旁边的刻度尺显示高度10.13米,理论、实验摆在一起,学生折服了。 一节课,从学生动手做水杯实验到演示实验到视频实验,三个实验对比迁移, 理论实验互相穿插,让学生融会贯通,知识升华,应用到实践中。 一、图像结合、情景教学

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经典计算题

力学计算题 要求:(1)语言表述要简练、准确;(2)写出必要的运算和推理过程;(3)带单位计算;(4)计算结果若有近似,均保留两位小数。 1.我国自主研发的涡桨支线飞机“新舟600”,在科技人员的集体攻关下,于2008年9月试飞成功,填补了我国航空史上的一个空白。试飞中,若飞机以500km/h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了1.2h,飞机质量为20t。 (1)飞机水平飞行的路程是多少? (2)机水平飞行时受到的升力是多大? (3)飞机着陆后水平运动,轮子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约为1.5m2,飞机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 将一重为1.5 N、底面积为20 cm2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向杯内装入重2.5 N的水,水面恰好到达溢水口,将一物块轻轻放入杯内,静止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溢出40 cm3的水.求:(g取10 N/kg)(1)物块未放入之前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 (2)物块受到的浮力及物块的重力各是多少?(3)当用一细铁丝将物块完全压入水中时,又排出10 cm3的水,物块的体积是多大?物块的密度是多少? 3.今年“五一”假期,小明随父母到外地去旅游,增长知识。他家小轿车的功率为90kW,当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一段平直的路面上时,小明观察到仪表盘上显示的速度为108km/h,如图所示,若该车以此速度匀速行驶了1.5min。求:(1)该车l.5min行驶的路程。(2)在这段时间内,小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3)这段时间内,小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多少?

4.在“想想做做”教学活动中,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用橡皮泥进行“造船”比赛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用一块质量为60g 、密度为1.5×l03 kg/m 3 的橡皮泥造一艘小船,然后把图钉或者螺母、沙粒等当作“货物”装进去,看谁的小船装载的“货物”最多,最后是小华同学造的小船以装载了100g 的“货物”获胜,如图所示。求: (1)这块橡皮泥直接放入水中所受到的浮力。 (2)小华“造”的小船装载100g 货物时受到的浮力。 5. 如图所示,起重机将地面上的一箱设备沿竖直方向匀速吊到施工台上,设备重4 000 N ,施工台距离地面的高度为3 m(g 取10 N/kg). (1)起重机臂是一个 杠杆. (2)起重机的质量为8 t ,工作时,用支架将汽车的轮胎支离开地面.如果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7×104 Pa ,则支架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最小是多少? (3)若动滑轮上每段钢绳的拉力是2 500 N ,起重机做的额外功和机械效率是多少? (选做题). 如图甲所示是利用电动机和滑轮组(图中未画出)将实心圆柱体A 以1m/s 的速度从水库底匀速竖直起吊.钢缆绳对A 的拉力F 1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钢缆绳重、钢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g 取10 N/kg.求:(1)长方体未起吊前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多少 (2)长方体A 的体积. (3)长方体A 完全离开水面后,电动机对绳的拉力F 为8×103 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则动滑轮的重力为多少?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之比较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之比较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李树祥 暑假后,将会有一大批同学进入大学深造。其中又会有很多同学将会学习大学物理,那么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有哪些不同? 教材内容不同 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虽然内容上都是由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这五大部分组成,但中学物理只是这些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且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不是非常紧密,物理中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学生已在数学课上学过,所以难度较小。另外中学物理教材一般由演示实验、生产实际、生活经验等引入相关知识,配有较多的插图,所以比较形象生动;每节内容后都配置有关本节主要内容的练习题,这除了使学生掌握本节主要内容外,还有二个重要作用:一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复习所学内容,二是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因为每节内容后给出的练习题都是本节公式、原理的直接应用,大多同学能够做出,而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能正确求解习题时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会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会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中学物理实验编排在教材之中)。大学物理教材很少从演示实验,生产实际,生活经验等引入相关知识,它注重理论上的分析、推理、论证;插图较少,所以比较抽象;每章后才配有思考题和习题,对学生及时巩固、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大学物理实验不编排在教材中)。且大学物理教材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加深和拓展,而且与高等数学知识的结合比较紧密,所以难度增加了。以“重心”概念为例,中学和大学是从不同角度对重心进行研究的,中学阶段对重心是这样讲述的: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从效果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实际上就是重力的作用点。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在物体的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及物体的形状都有关,重心可能在物体内,也可能在物体外。 大学阶段关于重心的讲述则是按以下方法进行的: 将地面上的物体视为刚体,并将其分割成无数质元来看待。它的各个质元所受的重力是同向平行的,如果改变刚体在空间的位置,各个质元所受的重力大小以及相对于地球的方向均不变,只是相对于刚体的方向有所改变,不论如何改变刚体在空间的位置,它的各个质元所受重力的合力都通过与刚体相关联的某一点,即刚体各质元所受重力之合力的作用点,这一点就是刚体的重心。 由刚体各个质元重心的坐标可求出刚体重心G 的坐标为: m x m x i i G ?∑= m y m y i i G ?∑= m z m z i i G ?∑= m 为整个刚体的质量。 中学阶段,限于教学要求,只能给出重心的定性定义以及寻求重心的简易方法;大学阶段,重心的定义则是在中学基础上将物体看作由无数质元组成,各质元所受重力之合力的作用点定义为刚体的重心,并根据力矩等效导出重心的坐标,由此便可定量化地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 讲课方法不同 中学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多,所以教学进程相对较慢,老师有时间对内容进行详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表面到本质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的对问题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教学方法 1.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学习物理很是苦恼,老师逼,家长压,大有喘不过气来之感,不得不承认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承认,当前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分数是罪魁祸首,但是我们不妨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去找找原因,在教学方式上多来点悬念,多提点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不少学生说起物理教学就用“头悬梁、锥刺股”的方法去学习。这样被动的学习是一种强迫的被迫行为,学生根本就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长此以往,对物理必然产生一种畏惧的感觉,从而讨厌物理课。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当然是提倡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效率高不说,还学得流畅轻

松,他们才能够掌握相关的技能,教师才能够更好的驾御物理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观察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在过程上下功夫,注意演示的过程,产生的条件和特征。如我在教学“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学生注意: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什么现象?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学生的自我操作,学生得出了“摩擦过的相同电荷的物体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几个实验的演示和观察,我们不仅成功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 破除陈旧理念,正确认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指导教师仍有“学生会了就行,做不做实验没关系”的思想,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参与此项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工作较被动;部分学生受家庭或老师的影响,担心开放实验会占用理论课及其它科目的学习时间,有应付实验现象. 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关键还在教师自身,一方面认识不到位的老师暂时不吸收进入开放实验室指导工作,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展开,两个月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工作顺利展开最有效的催化剂. 破除陈旧理念,正确认识开

高一物理力学受力分析专题(精选)

受力分析练习: 1.画出静止物体A 受到的弹力:(并指出弹力的施力物) 2.画出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并写出施力物:(表面不光滑) B A A 静止不动 A 向右匀速 A 沿着斜面向上运动 A 相对斜面静止 A 沿着斜面向下运动 A 匀速下滑

3:对下面物体受力分析: 1)重新对1、2两题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图的右侧画)2)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并写出各力的施力物) 3)对水平面上物体A和B进行受力分析,并写出施力物(水平面粗糙) 4)分析A和B物体受的力分析A和C受力(并写出施力物) A沿着水平面向左运动A沿着墙向上运动A 沿着水平面向右运动 A、B相对地面静止 A与皮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A、B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A、B相对地面静止 木块A沿斜面匀速上滑 A、B相对地面静止A、 B、C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A、B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物体静止不动 A 在水平力F作用下A、B沿桌面匀速运动,

思路点拨 1、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 的物体在水平力F=80N 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上,物体与墙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用二力平衡知识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 ,弹力大小为________N 。(g=10N/kg ) 2、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kg ,物体与水平面间1.0=μ,在运动过程中,物体还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F =10N 的拉力的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 ,方向_______。(g=10N/kg ) 3、如图,A 和B 在水平力F 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试分析A 、B 物体 所受的力,并指出B 所受的每一力的反作用力。 基础训练 1、如图所示的物体A ,放在粗糙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试画出A 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标出个力的名称。 2、重G =5N 的木块在水平压力F 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面上,则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f = N ;若木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则当压力F N = N 时木块可沿墙面匀速下滑。 3、如图(1)人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不计滑轮质量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保持系统静止 时,求人对绳子的拉力T 2=? 4、如图所示,物体A 沿倾角为θ 的斜面匀速下滑.求摩擦力及动摩擦因数。 5、如图所示,重G 1=600N 的人,站在重G 2=200N 的吊篮中,吊篮用一根不计质量的软绳悬挂,绳绕过不计质量和摩擦的定滑轮,一端拉于人的手中。当人用力拉绳,使吊篮匀速上升时,绳的拉力T 及人对吊篮底部的压力N ’多大? 6、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沿河岸拉一条小船前进,两个大人的拉力分别为F 1=400N 和F 2=320N ,它们的方向如图所示.要使船在河流中间行驶,求小孩对船施加的最小的力。 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外力F 的作用下物体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与平面间的摩擦力系数。 F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带解析)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带解析) 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 1.如右图用同样的滑轮组分别提起质量相等的一个物体和两个物体,比较甲、乙两图,正确表示机械效率关系的是( ) A. η甲=η乙 B. η甲<η乙 C. η甲>η乙 D. 无法比较 2.甲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乙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它们分别在相等的水平力F作用下移动相等的距离s,那么,力F对两物体所做的功( ) A. 甲较多 B. 乙较多 C. 相等 D. 无法确定 3.下列生活实例中,对图片描述正确的有( ) A. 甲图:不计阻力及能量损耗,网球从刚击球拍到球拍形变最大过程中,网球机械能守恒 B. 乙图:铁锁来回摆动最终停下,在铁锁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 丙图:人造地球卫星由于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D. 丁图: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4.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可绕O点转动,当物体C浸没在水中时杠杆恰好水平静止,A、B两端的绳子均不可伸长且处于张紧状态。已知C是体积为1dm3、重为80N的实心物体,D是边长为20cm、质量为20kg 的正方体,OA:OB=2:1,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400cm2(g=10N/kg),则下列结果不正确的是() A. 物体C的密度为8×103kg/m3 B. 杠杆A端受到细线的拉力为70N C. 物体D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3Pa D. 物体C浸没在水中前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了2×103Pa

5.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牵引力为F0 ,t1时刻开始,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保持恒定功率所行驶,到t2时刻,汽车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已知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f恒定不变,汽车牵引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v0 A. t1至t2时间内,汽车做加速运动 B. F0=2f C. t1时刻之后,汽车将保持功率P0行驶 D. v= 1 2 6.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实心金属球密度之比为3:2,将甲球浸没在液体A中,乙球浸没在液体B中,A、B 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5:4,则此时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 A. 6:5 B. 5:6 C. 8:15 D. 15:8 7.小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起水中的物块,下列判断正确的() A. 装置中的滑轮是定滑轮 B. 装置中的AOB是省力杠杆 C. 物块在上表面露出水面前,所受浮力不断减小 D. 该滑轮的机械效率可以达到100% 8.实心正方体木块(不吸水)漂浮在水上,如图所示,此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10﹣4m3,然后在其上表面放置一个重4N的铝块,静止后木块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g取10N/kg,ρ水=1.0×103kg/m3)则该木块() A. 未放置铝块前,木块受到的浮力是10N B. 放置铝块后,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1×10﹣3m3 C. 木块的密度是0.7×103kg/m3 D. 放置铝块后,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增大了600Pa 9.下列涉及压强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中学物理力学的教学法讨论

中学物理力学的教学法讨论 2007年8月9日来源:网友供稿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中学物理力学的教学法讨论 中学物理知识内容是物理学的初级层次.严格地讲,它的科学性、系统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只是阐述了物理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并不是十分严谨的物理理论.其主要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而以力学、电学为重点.本文就力学部分的教学法谈点看法. 一、从全局观点分析力学部分教材 从全局观点分析力学部分教材,揭示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分析教材. 1.力学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经典物理的基础之一.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为经典力学的栋梁.现行教材的体系是先讲静力学,后讲运动学,最后讲动力学.把牛顿三定律按三、一、二的顺序安排,第三定律放在静力学中讲授.这种安排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学习静力学时,有牛顿第三定律作准备知识,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有力的合成与分解作先行.通过静力学的教学,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物体受力分析是力学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的力学问题都要涉及物体的受力分析,所以静力学教学是最重要的基础. 2.物理思维方式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的过程,是人脑的功能,通过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及其它过程来反映客观现象的能动过程.物理思维就是运用思维的一般规律于物理学习、研究中所体现的具体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教材分析中掌握物理思维结构,就是要掌握怎样运用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推理、论证等)和思维的基本方法(比较、分类、鉴别、分析、综合、归纳、证明、反驳等)以便能更好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8年级下物理力学专题复习(含答案解析)

1.力的单位与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中,下列数据接近实际的是() A.一位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 B.一个成年人的一般步行速度为5m/s 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15dm D.一枚图钉受到的重力约为5N 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个大西瓜的重大约6 N B.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 C.一元硬币的质量最接近50g D.一本物理书重大约0.4N 了解社会,从了解自己开始,对于一名初中生小明来讲,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约为500kg B.体重约为50N C.体积约为0.05m3D.密度约为5000kg/m3 2.力的作用效果 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力的三要素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B.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发生形变 C.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运动 D.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的形变来研究问题.如图所示是小华设计的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小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 (1)通过比较(a)和(b)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 (2)通过比较(a)和(d)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________有关. (3)通过比较________和________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4)在本实验中,小华采用的方法叫做________法.

高中物理力学受力分析专题

高中物理力学受力分析专题 (一)受力分析 物体之所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是由于它们的受力情况不同.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如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呢主要依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有多少个物体接触)和运动状态着手,分析它与所处环境的其它物体的相互联系;一般采取以下的步骤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然后找出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产生作用. 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不要找该物体施于其它物体的力,譬如所研究的物体叫A,那么就应该找出“甲对A”和“乙对A”及“丙对A”的力……而“A对甲”或“A对乙”等的力就不是A所受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要养成按步骤分析的习惯. 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 次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绕研究对象逆时针(或顺时针)观察一周,看对象跟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对每个接触点(面)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趋势,则画出摩擦力.要熟记: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垂直,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着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势)方向相反。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场力. 3.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 初学者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不是“少力”就是“多力”,因此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加的力。 (2) 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若没有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不存在.这是防止“多力”的有效 措施之一。检查一下画出的每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特别是检查一下分析的结果,能否使对象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相一致,否则,必然发生了多力或漏力现象. (3) 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受到的力。 (4)只分析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如下滑力、上升 力等)。 (二)受力分析练习: 1。画出物体A受到的弹力:(并指出弹力的施力物)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经典题目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将同一个小球放入三个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小球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 ) A.甲容器的最大 B.乙容器的最大 C.丙容器的最大 D.一样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动力越大,惯性也越大 B.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加紧蹬几下,这是为了增大惯性 C.足球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了球场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 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慢慢变小,最终停下来 3.你所在的考场里的空气质量大约是( ) A.几十克 B.几千克

C.几百千克 D.几十毫克 4.物体从光滑的斜面滑下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受到的力有( ) 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 C.重力、下滑力和摩擦力 D.重力和下滑力 5.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 A.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 B.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C.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D.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6.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7.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 ) A.失去了惯性

B.具有惯性 C.不受力的作用 D.惯性大于阻力 8.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下列步骤中不必要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B.往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C.用量筒测出烧杯中液体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倒掉盐水后空烧杯的质量 9.下列做法中,目的在于增大压强的事例是( ) A.载重卡车装有较多的轮子 B.房屋的墙基做的比墙宽 C.铁轨铺在枕木上 D.刀、斧的刃要磨得很薄 10.滑雪运动员从山坡上匀速滑下,则运动员的( ) A.机械能增加 B.动能和势能都减小 C.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D.机械能不变 11.小明沿水平方向用80牛的力,将重50牛的球沿水平方向推出,球在地面上滚过10米后停下,在球滚动的过程中,小明对球做的功是( )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题目讲课稿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题 目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将同一个小球放入三个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小球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 ) A.甲容器的最大 B.乙容器的最大 C.丙容器的最大 D.一样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动力越大,惯性也越大 B.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加紧蹬几下,这是为了增大惯性 C.足球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了球场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 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慢慢变小,最终停下来 3.你所在的考场里的空气质量大约是( ) A.几十克 B.几千克

C.几百千克 D.几十毫克 4.物体从光滑的斜面滑下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受到的力有( ) 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 C.重力、下滑力和摩擦力 D.重力和下滑力 5.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 A.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 B.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C.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D.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6.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7.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 ) A.失去了惯性

B.具有惯性 C.不受力的作用 D.惯性大于阻力 8.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下列步骤中不必要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B.往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C.用量筒测出烧杯中液体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倒掉盐水后空烧杯的质量 9.下列做法中,目的在于增大压强的事例是( ) A.载重卡车装有较多的轮子 B.房屋的墙基做的比墙宽 C.铁轨铺在枕木上 D.刀、斧的刃要磨得很薄 10.滑雪运动员从山坡上匀速滑下,则运动员的( ) A.机械能增加 B.动能和势能都减小 C.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D.机械能不变 11.小明沿水平方向用80牛的力,将重50牛的球沿水平方向推出,球在地面上滚过10米后停下,在球滚动的过程中,小明对球做的功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