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练习: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练习: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练习: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美国学者莱斯利·贝瑟尔在《剑桥拉丁美洲史》中写道:单是巴西一国就占有葡萄牙从殖民地进口货物总值的83%,占葡萄牙对殖民地出口货物的78.5%。更为惊人的是葡萄牙向外国出口总值内葡萄牙帝国各部分所占的相应百分比是:宗主国产品占27.33%;巴西产品占60.76%;其他殖民地的产品占2.95%;再出口产品占8.86%。由此得出结论是( )

A.葡萄牙外贸逐渐走向了衰落

B.巴西与葡萄牙民族矛盾尖锐

C.巴西对葡萄牙贸易优势明显

D.巴西具备了独立的经济基础

2.与19世纪70~90年代相比,20世纪初亚洲觉醒呈现新的时代特点,“新”主要表现在( )

A.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

B.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

C.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

D.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3.1907年,亚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明确提出:“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并约定:“亚洲诸国,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这表明( )

A.亚洲国家实现了革命斗争的联合

B.亚洲各国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

C.联合斗争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

D.日本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指挥中心

4.19世纪末,南非各地普遍产生“土著教会”,至1905年时,南非已有15个这样的教会,并与日俱增。这些教会的出现( )

A.其教义与基督教教义根本一致

B.表明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运动

C.属于旧式革命运动的范畴

D.缺乏先进阶级的正确领导

5.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 )

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C.经济全球化

D.交通和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

6.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欧美国家在亚非拉国家建立商站、租借地、移民区、殖民地,通过控制和掠夺他们的资源,构成了新兴工业世界全球经济体的中心区。材料反映出垄断资本主义( ) A.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的确立

B.阻碍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

C.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助推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7.学者郑昌发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8.有学者指出:“(海地)从1791年爆发大规模革命运动到1803年发表‘独立宣言’,前后不过十几年,就完成了从奴隶制为主的殖民地向共和制转化。独立后不久,海地宪法即规定:海地为共和国,永远废除奴隶制,禁止白人获取地产,没收白种法国人从前占有的所有财产。”这表明( )

A.独立符合民众的意志B.国家实现了社会稳定

C.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D.共和制更加符合国情

9.1441年,安陶·贡萨尔维斯率领一支葡萄牙探险队,在布朗角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是为黑奴贸易的开始。1803年,丹麦废除了奴隶贸易,其他国家竞相效仿。1867年,最后一艘贩奴船横渡大西洋,抵达古巴。以上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完成B.掠夺方式的变化

C.世界霸主的更迭D.人文主义的影响

10.1840年,英国议会发生了一场辩论。布罗克赫斯特认为,“印度现在是一个农业国,而不是一个制造业国家”。罗伯特·马丁回应道:“印度既是农业国,也是制造业国家……自古以来,印度一直善于制造各类产品,在公平竞争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之抗衡。”根据史实可知( )

A.英国对印度制造业采取了不正当竞争

B.布罗克赫斯特的观点符合印度的现实

C.马丁指出了印度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D.印度制造业此时仍然对英国拥有优势

11.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B.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

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D.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

12.19世纪初,拉美各国独立后,美国总统门罗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获得了古巴和菲律宾,美洲开始从“美洲人的美洲”向“美国人的美洲”转变。此转变( ) A.说明欧洲殖民体系已经开始瓦解

B.体现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C.表明美国放弃孤立主义走上殖民道路

D.反映美国即将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从17世纪末便在非洲从事奴隶贸易。1807年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随后在西非沿海建立了几个殖民据点。19世纪中期,英国与非洲国家和部落签订了不平等通商条约加紧对非洲的侵略。19世纪末,欧洲对非洲的争夺和瓜分走向高潮。英国也加紧了对非洲侵略和扩张的步伐,力图建立“从开普敦到开罗”的殖民帝国。从1890年到1900年,英国对非洲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到20世纪初英国在非洲夺占了20个殖民地和附属国,占非洲土地面积的29%。

——摘编自何芳川主编《非洲通史》材料二1955年亚非会议上,新中国与非洲国家有了直接交流。此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非洲国家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台湾、人权等问题上都支持中国。50年来中国对非洲援建了近900个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并免除了31个非洲国家共计105亿元人民币的债务。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对非洲投资,而非洲石油、木材、铁矿石、有色金属等源源不断进口到中国。中国还为数万名非洲学生到中国留学提供奖学金,并派出一万余名医疗人员赴47个非洲国家援助。除此之外3 000多名中国维和官兵参与维和行动,大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非洲工作。

——摘编自艾周昌、沐涛主编《中非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7~20世纪初英国在非洲的扩张历程。(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现代中非关系与近代英非关系的差异。(2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些先进国家占统治地位,并且少数资本主义强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列宁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其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其内容包含三方面:

(1)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组成的政治体系;

(2)以资本主义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行分析。(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12分)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美国学者莱斯利·贝瑟尔在《剑桥拉丁美洲史》中写道:单是巴西一国就占有葡萄牙从殖民地进口货物总值的83%,占葡萄牙对殖民地出口货物的78.5%。更为惊人的是葡萄牙向外国出口总值内葡萄牙帝国各部分所占的相应百分比是:宗主国产品占27.33%;巴西产品占60.76%;其他殖民地的产品占2.95%;再出口产品占8.86%。由此得出结论是( )

A.葡萄牙外贸逐渐走向了衰落

B.巴西与葡萄牙民族矛盾尖锐

C.巴西对葡萄牙贸易优势明显

D.巴西具备了独立的经济基础

解析:选D 据材料可知,巴西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在葡萄牙进出口贸易总量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这为巴西独立奠定了经济基础,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为巴西和葡萄牙贸易的数据对比,无法体现葡萄牙外贸走向了衰落,故A项错误;B项由材料信息无法看出,排除;C项为材料的表象,未能反映其本质,排除。

2.与19世纪70~90年代相比,20世纪初亚洲觉醒呈现新的时代特点,“新”主要表现在( )

A.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

B.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

C.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

D.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解析:选D 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与19世纪70~90年代上层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相比,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主义已经摆脱封建主义和改良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的战斗纲领,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为之进行了英勇的实践,故D项正确;A、B两项属于两个时期的共同点,无法体现“新特点”,排除;这一时期,各国的民主革命要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用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专制政体,故C项错误。

3.1907年,亚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明确提出:“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并约定:“亚洲诸国,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这表明( )

A.亚洲国家实现了革命斗争的联合

B.亚洲各国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

C.联合斗争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

D.日本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指挥中心

解析:选B 由材料信息“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可以看出,亚洲许多国家面临着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也促使各国在革命斗争中加强联合,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亚洲国家实现了革命斗争的联合,错在“实现”上,故A项错误;联合斗争不一定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亚洲革命运动多数失败了,故C项错误;在日本成立“亚洲和亲会”并非说明日本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指挥中心,故D项错误。

4.19世纪末,南非各地普遍产生“土著教会”,至1905年时,南非已有15个这样的教会,并与日俱增。这些教会的出现( )

A.其教义与基督教教义根本一致

B.表明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运动

C.属于旧式革命运动的范畴

D.缺乏先进阶级的正确领导

解析:选C “土著教会”的出现,反映了遭受压迫和剥削的非洲人,在接受基督教以后,自然会从基督教教义中去寻找他们要求摆脱殖民剥削的根据,这是因为非洲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尚未成长到足以领导群众进行反殖民斗争,仍属于旧式革命运动的范畴,故C项正确;“土著教会”教义与基督教教义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并非根本一致,故A项错误;“土著教会”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运动,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争取独立的斗争,故B项错误;D 项属于旧式革命运动的表现之一,排除。

5.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 )

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C.经济全球化

D.交通和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

解析:选A 约翰能够完成题干中所述行为的原因主要是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6.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欧美国家在亚非拉国家建立商站、租借地、移民区、殖民地,通过控制和掠夺他们的资源,构成了新兴工业世界全球经济体的中心区。材料反映出垄断资本主义( ) A.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的确立

B.阻碍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

C.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助推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解析:选D 由材料“垄断资本主义”“构成……中心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C两项错误;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故B项错误。

7.学者郑昌发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解析:选C 由材料可以看出,西属拉美人民独立运动的胜利,冲击了殖民主义,动摇了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从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西属拉美人民独立运动的影响,没有体现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故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政治上、经济上还面临着更多的社会问题,排除D项。

8.有学者指出:“(海地)从1791年爆发大规模革命运动到1803年发表‘独立宣言’,前后不过十几年,就

完成了从奴隶制为主的殖民地向共和制转化。独立后不久,海地宪法即规定:海地为共和国,永远废除奴隶制,禁止白人获取地产,没收白种法国人从前占有的所有财产。”这表明( )

A.独立符合民众的意志B.国家实现了社会稳定

C.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D.共和制更加符合国情

解析:选C 由材料及所学可知,海地独立时间短,随后颁布海地宪法,这种实现快速而激进的政治变革,由于缺乏必要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基础,容易发生新的动乱,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故选C项;A项仅为材料的表象,无法体现材料的本质,排除;由材料无法看出国家是否实现了社会稳定,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共和制与其它政体的比较,故D项错误。

9.1441年,安陶·贡萨尔维斯率领一支葡萄牙探险队,在布朗角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是为黑奴贸易的开始。1803年,丹麦废除了奴隶贸易,其他国家竞相效仿。1867年,最后一艘贩奴船横渡大西洋,抵达古巴。以上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完成B.掠夺方式的变化

C.世界霸主的更迭D.人文主义的影响

解析:选A 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结束,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因此,三角贸易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故A项正确;B项错误,掠夺方式的变化也是工业革命的影响;C项错误,奴隶贸易的结束与世界霸主的更迭无关;D项错误,奴隶贸易兴盛时人文主义已经存在,不是奴隶贸易结束的原因。

10.1840年,英国议会发生了一场辩论。布罗克赫斯特认为,“印度现在是一个农业国,而不是一个制造业国家”。罗伯特·马丁回应道:“印度既是农业国,也是制造业国家……自古以来,印度一直善于制造各类产品,在公平竞争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之抗衡。”根据史实可知( )

A.英国对印度制造业采取了不正当竞争

B.布罗克赫斯特的观点符合印度的现实

C.马丁指出了印度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D.印度制造业此时仍然对英国拥有优势

解析:选B 英国议会在1840年的辩论,布罗克赫斯特指出了当时英国和印度在社会发展阶段的差距,符合史实,B项正确;这场辩论侧重点在对印度经济分析上,与A项竞争方式无关;实现印度工业化不是英国殖民当局的使命,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印度在19世纪中期无法和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比较。

11.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B.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

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D.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

解析:选C 题干中表格的(横向)最后两栏基本上是英国的殖民地,两项相加逐渐超过欧洲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故选C项;19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处于工业垄断地位,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列强竞争愈来愈烈,排除B项;题干显示欧洲从83.6%下降到28.9%,但仍占第二位,仍是主要市场,排除D项。

12.19世纪初,拉美各国独立后,美国总统门罗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获得了古巴和菲律宾,美洲开始从“美洲人的美洲”向“美国人的美洲”转变。此转变( ) A.说明欧洲殖民体系已经开始瓦解

B.体现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C.表明美国放弃孤立主义走上殖民道路

D.反映美国即将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解析:选B 美洲开始从“美洲人的美洲”向“美国人的美洲”转变出现在1898年,这时美国即将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这都是为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欧洲殖民体系是在一战后开始瓦解的,排除A项;美国放弃孤立主义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开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故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从17世纪末便在非洲从事奴隶贸易。1807年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随后在西非沿海建立了几个殖民据点。19世纪中期,英国与非洲国家和部落签订了不平等通商条约加紧对非洲的侵略。19世纪末,欧洲对非洲的争夺和瓜分走向高潮。英国也加紧了对非洲侵略和扩张的步伐,力图建立“从开普敦到开罗”的殖民帝国。从1890年到1900年,英国对非洲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到20世纪初英国在非洲夺占了20个殖民地和附属国,占非洲土地面积的29%。

——摘编自何芳川主编《非洲通史》材料二1955年亚非会议上,新中国与非洲国家有了直接交流。此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非洲国家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台湾、人权等问题上都支持中国。50年来中国对非洲援建了近900个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并免除了31个非洲国家共计105亿元人民币的债务。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对非洲投资,而非洲石油、木材、铁矿石、有色金属等源源不断进口到中国。中国还为数万名非洲学生到中国留学提供奖学金,并派出一万余名医疗人员赴47个非洲国家援助。除此之外3 000多名中国维和官兵参与维和行动,大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非洲工作。

——摘编自艾周昌、沐涛主编《中非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7~20世纪初英国在非洲的扩张历程。(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现代中非关系与近代英非关系的差异。(2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英国在非洲的扩张历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结合“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个时期英国在非洲扩张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可知现代中非关系是合作共赢的,而近代英非关系则是通过压榨掠夺非洲来维护英国利益,即英国利益至上。

答案:(1)简评:英国在非洲从事奴隶贸易,建立殖民据点,加速了本国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给非洲带来灾难;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对非洲开展不平等的通商贸易,为本国发展提供了市

场和原料,将非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动侵略战争,和其他列强一起瓜分非洲,使英国得以在非洲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巩固了英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也给非洲带来了灾难。

(2)差异:中国:奉行合作共赢;英国:奉行利益至上。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些先进国家占统治地位,并且少数资本主义强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列宁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其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其内容包含三方面:

(1)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组成的政治体系;

(2)以资本主义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行分析。(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12分) 解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首先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其次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也就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再次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使得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其根本的推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之中充满了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现象,解答时,可以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的进步性角度来分析,也可以从它的不正义性来分析,如果从进步性的角度,那就是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封建生产关系进行比较,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来展开,如果是从不正义性来分析,主要侧重对殖民地的剥削和压迫,以及对本国劳动人民的压迫角度来论证。

答案:示例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在经济上,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了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在思想文化上,突破了封建社会对思想文化的垄断与禁锢,有利于人类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繁荣;在对外关系上,资本主义把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等传播到各地,客观上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

示例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存在着不公平、不公正性。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建立在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剥削的基础上,加深了被侵略国家的殖民地化和半殖民地化,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陷入贫穷落后的状态,激起亚非拉地区人民的反抗,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同时,对本国劳动人民的压迫日益加剧。

(示例仅作参考,其它符合设问的答案亦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