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心得体会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心得体会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心得体会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

言领域心得体会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心得体会

工作之余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学习,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指南》中所提到的种种都对我接下来的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原先只以为幼儿教育之切合《纲要》就能很完美了。而今天的学习让我明白幼儿教育需要更深的挖掘,不能只停留在某一处,我们不能只根据《纲要》来指定我们的工作,《纲要》虽然比较全面,但也不能完全的停留在这里,我们需要是更多的学习,完善自身的理论和实际,再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细致性把我们的幼儿教育办得更好,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现在,我就语言领域谈谈我的体会: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

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看了语言领域的听与说的教育建议,我自认为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如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我也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以前发现有孩子不够认真,我总是即时提醒,现在我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们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大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大全 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方案1 一教学目的: 1、让幼儿对故事图片有个感官上的认识,培养其语言复述能力和理解能力。 2、在看看、听听、玩玩、讲讲等游戏中表达自己的故事的理解和认识。 二准备: 图书(人手一册)录音纸偶桌面玩具(立体、平面) 三过程: 1)幼儿自己阅读。 幼儿阅读图书,教师观察。 幼儿主动提问。 有什么地方不懂可以来问老师。(幼儿提问,其他幼儿能回答的尽量让幼儿回答) 2)老师准备问题: 三只小猪本来是住在哪里的? 妈妈为什么要叫小猪们出去自己盖房子? 什么叫草屋? 砖屋是用什么做成的? 大灰狼从烟囱里爬进去,猪兄弟们为什么要害怕? 3)围绕重点讨论: 你们觉得哪间房子?为什么?(巩固词:坚固) 你们最喜欢哪只小猪?为什么? 老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完整的书面语言。 4)幼儿自由选择游戏。 逐一介绍游戏内容,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方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编。 3、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主题树《脚印》,小鸡(小鸭,小狗,小孩)脚印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儿歌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动物的脚长什么样吗?谁愿意来和我们说一说? 小结:动物们的脚长长短短,和我们的脚不一样,也不一定是五个脚趾。 重点提问:那你们知道动物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吗? 小结:动物的脚印各式各样,有大有小,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 2、学习儿歌,播放课件。 重点提问:儿歌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的脚印?它们的脚印一样吗? 小结:儿歌里提到了小鸡,小鸭,小狗和小孩的脚印。 3、完整学习儿歌 重点提问:小鸡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狗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鸭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孩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结:小鸡的脚像竹叶; 小狗的脚像梅花; 小鸭的脚像小扇; 小孩的脚像小树。 4、仿编儿歌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脚印?跑来跑去像什么?

清华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真题

2000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代汉语 一、标点并翻译。15分 1、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匿且擢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2、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3、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而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笃旅之臣也交疏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4、古者疱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归沆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二、请正确读出下面的地名、人名。5分 龟兹月氏吐番镐京涪陵 米?女娲皋陶单于?食其 三、请分析下面汉字的音节结构,包括声、韵(头、腹、尾)调。5分 光安要学英 四、简要说明下面名著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价值。5分 广雅疏证说文解字注切韵广韵中原音韵 五、请为下列几组汉字正确标音,并解释形声字声符变读的原因。5分 帝?敌谪虹豇贡扛坻?邸?馥愎复 六、请解释:5分 简牍篇卷汗青付梓郑玄 七、分析句子结构。20分 1、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2、大哉尧之为君! 3、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4、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7、老臣窃以为?之爱燕后贤于长君。 8、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八、解释下面文中加冒号…?的字词。10分 1、…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 2、…适?彼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 3、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4、…没?死…以?…闻? 5、…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二于已 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8、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谬之不详赦之…以?劝事君者 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雅学:《尔雅》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创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 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2、小学:“小学”这个名词最初跟学校有关系的,《大戴礼记》云:“及太子少长,知 妃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官也”;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也即语言文字 方面的学问;隋唐时代小学概念扩大;唐代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 诂学的总称。 3、《切韵》:隋代陆法言所著,是韵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 生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分韵部193部,记音简略,先释义,后记音。 在汉语音韵学当中,《切韵》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 和现代各方言因素的首要研究系统。 4、《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奉赦编撰,这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 最完整的韵书,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共分为五卷(平声分 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206韵。 5、《干禄字书》:是唐中的一部正字书,作者颜元孙。干禄,求禄位,学好写字就能 求得禄位,是科举时代的字体标准。 6、《说文解字》: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简称《说文》,根据文字的形体, 创立540个部首。系统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中国第一部即后代所说的字典。 7、因声求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字义。 8、字书:字数是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包括(1)学童识字课本,如 《急就篇》等;(2)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清)《康熙字典》等。(3) 刊正字书的书,如(唐)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宋)张有的《复古编》等。 9、秦代三书: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母敬的《博学篇》在历史上被称为 秦代三书。“秦代三书”的社会作用有两个:一是规范了文字书写形体,二是成就 了一部权威的蒙学知识教材。 10语文学: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注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文字的训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11 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口语与书面语),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 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12 声调: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3反切:古代的一种记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取上字之声母,用下字之韵母及声调,拼出被切字的读音。 14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著,他认为“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名语,欲正名语 必思中原之音。”根据元朝的北曲用韵,把韵部分析归纳为19韵部。 15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撰,是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是我 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 16 大小徐:指徐铉、徐渭兄弟二人,两人俱精通文字,对说文有着重要的研究,号“大 小徐”。 17 籀文:古汉字中一种书体的名称,西周末和春秋初的文字,字体与秦篆相近,又称 “大篆”、“籀书”。 18 古文:指战国时期盛行于六国的文字。

浅论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优势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 论文题目:试论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优势以及有 策略 学生姓名:周庆宝 指导教师:刘艳华 学科专业:英语专业 学号:14035150502003 学习中心:扬州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6年4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 1.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 2.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3.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 4.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周庆宝 日期:2016 年 4 月

摘要 基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作用已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第二语言的学习。本文试图厘清第二语言的概念,客观分析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因素,以及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和特点,和教师在日常教学第二语言的有效策略,如创造英语富足的环境、忽略错误等。 关键词:第二语言;优势;有效策略

前言 目前,英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语言,它在许多领域都需要:如商务、日常交际、国际合作、跨文化交际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他们更加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希望孩子能更好地学习英语,所以学习另一种语言是孩子们面临的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知道孩子是如何学习他们的母语的话,也许我们会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教孩子第二种语言。人们有一种能力是会学习语言的,儿童可以通过努力去理解和使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大多数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还想知道如何学习语言。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观察到所有正常的孩子都是成功习得他们的第一语言。他们怎么能学好第二种语言,他们有什么优势?有人认为成年人在学习英语方面做的比孩子好,因为他们有学习方法、目的和思想,而其他人认为孩子在学习英语上更容易些。本文将告诉我们儿童学英语的优势和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它对孩子的学习英语有很好的发展,也能发展外语教学。 一、第二语言学习的概念 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领域。显而易见,孩子学习第二语言是不同于孩子在个人特征和学习条件下习得的第一语言。但是,第一语言习得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如何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它们都是语言学习并且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没有证据表明孩子的大脑只有有限的语言能力,如果他们的一个语言知识增长的话,另一个语言知识必须缩小。大多数孩子最终会掌握自己的第一语言,但二语学习需要时间。孩子们可以用几年的时间来把语言学好,因为这是从出生后就在学习的语言。最终,它很可能成为他们的首选语言。虽然对孩子来说是很自然的,但有几个理论的方法来解释第一语言学习。传统的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学习是模仿练习,成功反馈和习惯形成的结果。孩子们模仿他们听到的声音和模式,并得到了积极的加强。因此,不断被环境鼓励,他们继续模仿和练习这些声音和模式,直到他们形成正确的语言使用习惯。根据这一观点,孩子们听到的语言的质量和数量,以及被其他人在环境中所提供的加强的一致性,应该对儿童语言学习的成功有影响。 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声称孩子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孩子的语言发展和其他的生物功能发展,程序是一样的。大多数孩子都是在同一个年龄段走路,而在所有正常的人类中,走路基本都是一样的。这两者是合理的,同样,他们也有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 二、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因素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北京大学语言学院推荐 (英)The Categories(范畴):亚里士多德 (英)THE DEVIL’S DICTIONARY(魔鬼词典)-- AMBROSE BIERCE(阿姆布诺斯·比尔斯) (英)The Foolish Dictionary(愚蠢的词典)-- Gideon Wurdz(吉顿·伍兹) (英)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美]塞尔[Searle,J.R.] (英)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英]哈切(Hatch,E (英)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习得 (英)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英)当代语义理论指南--[美]拉宾(Lappin,S.)著 (英)德里达--诺利斯 (英)汉语方言的连续变化变调模式--陈渊泉 (英)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美]吉(Gee,J.P.)著 (英)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 (英)剑桥语言百科词典 (英)交际语言教学论 (英)句法:结构、意义与功能 (英)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美]斯科隆(Scbllon,R.)等著 (英)历史语言学 (英)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英)乔姆司基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英)人类语言学入门 (英)认知语言学入门 (英)社会语言学教程 (英)言语的萌发:语言的起源和进化 (英)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美]塞尔(Searle,J.R.)著 (英)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英)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英]利奇(Leech,G.N.)著 (英)语法化学说 (英)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料库语言学入门[新]肯尼迪(Kennedy,G.)著 (英)语言和人 (英)语言类型学与普通语法特征--Croft (英)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Sapir (英)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美]奥德林(Odlin,T.)著 (英)语言心理学[美]卡罗尔(Carroll,D.W.)著 (英)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言学教程--Radford (英)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英)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英)语言学入门[英]普尔(Poole,S.C.)著 (英)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

中国语言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简介 岑麒祥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学史 《语言学史概要》是其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语言学史著作 陈望道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修辞学发凡》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著作 丁声树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词典编纂专家 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语义学、词典学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学》 高名凯著名语言学家 与石安石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观点平妥,简明通俗,至今仍被许多高等学院用为教材。 桂诗春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统计语言学等 郭锡良主要著作有:《古代汉语》(三种)、《汉字古音手册》、《汉字知识》等著作10种。音韵方面也第一次提出了殷商音系的设想,为汉语语音史填补了一项空白。 何九盈中国古汉语、汉语音韵学专家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胡明扬胡明扬的学术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现代汉语语法、汉语方言并结合汉语实际对语言理论的研究;一是向国内介绍国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北京话初探》、《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 胡裕树汉语语法理论、现代汉语教学、语言文字辞书编纂 《现代汉语》、《今日汉语》、《汉语语法研究》 胡壮麟国外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英语教学法、符号学、认知与隐喻《语言学教程》 黄伯荣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的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及汉语方言等方面《汉语方言语法类编》 蒋礼鸿著名语言学家、敦煌学家、辞书学家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义府续貂》 金兆梓著名语言学家、文史学家 《国文法之研究》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揭示了我国白话文内在的语言规律,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具有自己独特体系的、将传统语法体系应用于现代汉语的专门著作。 李方桂李方桂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印第安语言的研究、侗台(壮侗)语族语言的研究、汉语和藏语的研究 参与翻译《中国音韵学硏究》(ps:《中国音韵学研究》是高本汉构拟中古音的代表作,陆续发 表于1915-1926间,中译本是由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共同翻译的,在翻译中三位学者加了 注释和补订。该书影响极大,标志着中国现代音韵学史的开端) 李荣音韵学家、方言学家 《切韵音系》、《汉语方言调查手册》、创办了《方言》杂志 李行健主持完成国家规范标准项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廖序东方言学、教学语法研究、楚辞研究 《现代汉语》、《汉语语言学书目答问》、《楚辞语法研究》 林焘汉语音韵学、现代语音学、汉语方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 《语音学教程》、《北京话的连读音变》、《北京语音实验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的教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 活动目标 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内涵及特点,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 2.掌握0-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步 骤。 3.增强专业认识,提高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与表达;语言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儿童语言获得还应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 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前语言发展 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儿童发展三个方面的能力:

1.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的发展) 辨音水平(0—4个月)→辨调水平(4—10个月)→辨义水平(10—18个月)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段(10—18个月)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 (二)语言发展 语言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用技能。语言形式是指儿童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了对语言和语法的获得。 1.语言形式的获得 (1)语音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可以从语音的辨别、发音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意识的产生3个方面来考察。 A、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一般而言,这一时期儿童语音辨别主要表现在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方面。 B、发音能力的发展。儿童正确发音一般比准确辨别音位要困难,发音能力的发展也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到4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 C、语音意识的产生。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的发音的一种能力。这种语音意识主要表现在:能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能够有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2、3岁儿童开始出现语音意识。 (2)语法的获得——主要考察儿童句子的获得与发展 儿童句法结构的获得大致呈以下的规律: A、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如:“妈妈”一词可能表示要母亲做什么事 情,也可能表达情感); B、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C、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学前儿童教育语言教育活动设计

第一篇学前儿童教育语言教育活动设计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 本章将帮助你: 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心理的其他方面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帮助同学们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具体的语言教育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2、通过对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和活动教育观的介绍,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些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依据,树立正确的幼儿语言教育观,并逐渐学会将这些观念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 3、初步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的目标、以及具体教育活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并且用它指导自己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整个活动过程。 核心概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语言教育观;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的目标;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语言教育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学前儿童处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只能掌握情境性很强的语言,而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时,才有可能掌握连贯性语言。抽象的词和语法的掌握有赖于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心理表征符号,语言一旦被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就能够对认知的发展起推动和加速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认知的速度、广度和强度,使认知过程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普遍性。没有语言这种工具,个体的认知始终会停留在个人心理层面。 1、加深和巩固学前儿童初步形成的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以词为标志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受概括水平的限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读后感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读后 感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为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周兢所写。其读后感是怎么样的呢,欢迎阅读下文。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读后感一:本学期读了关于幼儿《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这本书,其中对对于儿童前阅读学习的核心经验、教学策略方法和案例分析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行阅读各种交流活动。根据幼儿认知的水平,阅读的材料、内容的需要,教室内设立了阅读角,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幼儿读物,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 幼儿的阅读常常会依赖于耳朵的“阅读”,为了逐步引导幼儿,我们常常安排午间活动为幼儿朗诵绘本故事,教师朗诵时咬字清晰,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不是完全照搬书中的文字,而是根据故事情节增添一些形容词或象声词

如“老山羊‘嘭嘭嘭'敲门,门‘吱呀'一声开了。”“狐狸‘扑通'一下摔了个四脚朝天”等等,这样就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能听清、听懂、爱听,渐渐地“迷上”那些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同样一些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活动,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追求教师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当运用,例如:小剧场中表演的故事《拔萝卜》采用”感知--体验”教学模式,教师与幼儿共同扮演图片的角色边看边说边做,从而使幼儿在模仿体验中快乐地开展阅读学习,使幼儿在阅读中做到动静交替,从“不愿读”到“愿意读”,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开启了幼儿主动阅读的大门。 幼儿的感知、理解、体验是外显的,即通过感知形象的动作,模仿形象的语言,从而完成图画中的形象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在阅读中,可以采用大图书来启发幼儿思考,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内容自制成大型图画故事书或汉字大范文,主要帮助幼儿学习按序仔细观察画面并加以理解的阅读活动。在大图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幼儿思考。 在阅读中,重视“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在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后,提问偏重于对

应用语言学

AL: An advanced Course Chapter 1 Introduction P24 1.AL-AL(print), P2 2.Major aspects- AL(print), P2 3.Social relationship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AL Chapter 2 The development of AL P51 Chapter 3 AL and linguistics P97 1.Linguistics-P54 Linguis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P54m 2.Pragmatics Pragmatic awareness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aspect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es only through experience. There is considerable overlap between pragmatics and sociolinguistics, since both shares and interest in linguistic meaning as determined by usage in a speech community. Pragmatics helps anthropologists relate elements of language to broader social phenomena; it thus pervades the field of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3.Relationship between L and AL Generally speaking, P70 Specifically (1)Jia, P69u, P86 (2)Widdowson, P69d, P70, P75 (3)Corder, P71 (4)Christopher, P71 (5)Davies, P71 (6)Elasson, P80 (7)Grabe and Kaplan, P85 (8)I think Applied linguistics first concerned itself wit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n the basis of linguistics. In the early days, applied linguistics was thought as “linguistics-applied” at least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field.Research of applied linguistics was shifted to “the theoretical an 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real world problems in which language is a central issue”. Chapter 4 AL and Language P99 https://www.360docs.net/doc/8012813149.html,nguage-systematic, symbolic, arbitrary,primarily vocal, human specific, used for communication. 2.Implication of identities of language to foreign language L&T https://www.360docs.net/doc/8012813149.html,nguage identit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ntity and language learning is of interest to scholars in the field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language education, socio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Is holds that learners can be defined in binary terms as motivated or unmotivated, introverted or extroverted, without considering that such affective factors are frequently socially constructed in inequitable relations of power, changing across time and space, and possibly coexisting in contradictory ways within a single individual. Chapter 5 Al and SLA P112 1.AL and SLA, P102, P111 2.AL and LA 3.SLA relate to pedagogy, P110u Applied linguist contribute to SLA, P110d Chapter 6 AL and Psycholinguistics P126 1.Psycholinguistics and AL, P121, P125 2.Multilingual processing explain learners’ acquisition of non-native language Regulatory pragmatic interpersonal micro Interactional macro function Personal mathetic ideational

中国语言学简史

中国语言学简史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路线,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历史;第二个因素是汉族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是为了实用的目的的。这与经济基础不是直接的关系,而是间接的关系。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过程中,“先王之道”被认为是巩固封建统治的法宝。即使是提倡变法的王安石,也主张“当法其意”(《上仁宗皇帝书》)。要法其意,也就必须通《经》。通《经》必先识字;识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是非通过这个手段不能达到通《经》的目的,也就无从确知“先王之道”。张之洞说:“治经,贵通大义,然求通义理,必自音韵始;欲通音训,必自《说文》始。”这种指导思想贯穿着近两千年的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的前身是语文学(philology)。语文学与语言学是有分别的。前者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又叫文献学、语史学、传统语言学);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面的语言理论。中国在“五四”以前所作的语言研究,大致是属于语文学范围的。 语文学在中国古代称为小学。小学这个名称最初跟小学校有关系。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我们知道古人八岁入小学,老师教他六书。识字是小学里的事,所以把识字的学问叫做小学。到了后来,小学的范围扩大了。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小学类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训诂是研究字义的,字书是研究字形的,韵书是研究字音的。但是,研究字形的时候不能不讲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关系,三者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小学是有关文字的学问。古人治小学不是以语言为对象,而是以文字为对象的。 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 第一节语言研究的萌芽 一、语文学的萌芽 语文学在先秦还没有产生。因为春秋战国时代去古未远,而且书籍很少,人们还不感觉到有语文学的需要,即还没有产生语言研究动因。但是零星的语文学知识已经萌芽。 首先是作者借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孔子、孟子解释字义,主要是为了表达他们的政治思想,即并不是为了语文学的目的,但也反映了古代有关语言、字义研究的萌芽。 其次,作者也可以借字形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左传》和《韩非子》对“武”“厶”等字的解释虽然都被《说文》引用了,但也不一定就是正确地说明了古人造字的原意,很可能还是牵强附会。这也说明了,作者在讲字形的时候,也并不是为了语文学的目的,而是为了政治的目的。最合于语文学性质的,则是对古书字义的解释。 二、关于文字起源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对语言、文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比较科学的认识。 关于文字的起源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系辞传》:“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学前儿童语言活动指导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应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适用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三年高职专业) 先修与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幼儿教育心理学》 2.后续实践课程:见习,实习 课程简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之一,专门研究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应用性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语言活动的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以训练为主的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能力的职业技能课程。 2.课程任务: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讲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培养合格师资。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提高素质。为以后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课程总学时:64(理论学时32,实践32学时) 课程总学分:4 授课教材: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张加蓉、卢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0年7月第2版 参考书目: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张明红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祝士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讲授和学生实际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独自设计并组织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活动。 1.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识各年龄段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2)能用较为科学的方法设计和组织实施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 (3)能正确分析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并会采取相应方法应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中的问题。 (4)能生动讲述故事和朗诵诗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试题(一) 一、 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判断正确3分,给出依据7分)。 1.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与讲述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 施中可以相互代替。 2. 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应把识字教育放在首位。 3. 听说游戏是语言游戏。 二、 选择题(每题 2分,共20分)。 1. 幼儿园通常所开展的讲述活动一般应具备的主要特征包括( ) A. 有一定的凭借物 B .有相对正式的语境 C.旨在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 D ?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 2. 学前儿 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 ) B. 个别化的语言教育内容 D. 特殊语言教育内容 )阶段的儿童常常用“球球”表示“这是一个球” 4. 前语言阶段是指儿童从( )。 A. 出生到1岁左右 B. 从1岁到2岁左右 C. 从2岁到3岁左右 D. 从3岁到4岁左右 5. 不属于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特点是( )。 A. 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B. 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语境随意、宽松、自由 C. 多方参与的言语交往活动 D. 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直接引导的作用 6. 儿童观察小兔子后将其特点讲述出来是( )。 A.实物讲述 B. 看图讲述 C.剪影讲述 D. 情境讲述 7. 听说游戏的基本步骤是( )。 A. 教师引导游戏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创设游戏情景一一幼儿自主游戏 B. 创设游戏情景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教师引导游戏一一幼儿自主游戏 C. 创设游戏情景一一教师引导游戏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幼儿自主游戏 D. 教师引导游戏一一创设游戏情景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幼儿自主游戏 A.单词句 B .电报句 C .完整句 D .复合句 在活动设计与实 A.渗透性的语言教育内容 C.集体语言教育内容 3、处于句法结构发展( 、“我要球球”

儿童语言学

儿童语言学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其分支愈加的细化。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儿童语言学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语言学的开端。 那么什么是儿童语言学呢? 儿童语言学是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规律及相关问题的科学,也称为儿童语言发展学或发展语言学。 儿童语言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儿童语言学,只把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规律及相关问题作为其研究对象。因为狭义的儿童语言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母语,所以也有人称其为母语习得或第一语言的习得。 广义的儿童语言学,把儿童时期所有语言学习的现象囊括其中。大致分为四个方面: 1. 第一语言口语学习 2. 儿童书面语学习 3. 儿童的非第一语言学习 4. 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 一、儿童语言发展的含义 语言发展也称语言获得,指个体对母语的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系统要素以及语言运用技能等的理解和产生的发展过程。对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内在机制的研究,早期是心理学家而不是语言学家感兴趣的问题。 二、西方的儿童语言学发展研究 (1)人类对儿童语言学的最初兴趣:公元前7世纪古埃及法老关于腓尼基人是最古老的民族,腓尼基语是最古老的语言的“奇妙实验”。 (2)对儿童语言学的真正观察和研究:18世纪后期德国学者蒂德曼的《婴儿行为日记》。 (3)引起广泛兴趣:德国,普莱尔1882《儿童心理》 (4)深入发展:德国心理学大师斯特恩《儿童语言》、《六岁以前早期儿童心理学》 (5)进一步: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激发了儿童语言学者的兴趣。 三、国内儿童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儿童语言学正是兴起。 1993年10月,北京,儿童言语发展协作讨论会 四、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和规律 新生儿出生时,哭是他们唯一的语言,而2~3个月的婴儿可以不自主的发出“啊”“咿”“呀”的声音;语言发育的早,一岁左右就能叫“爸爸”“妈妈”,以及用简单的形式表达较多的含义。2~3岁的儿童发音能力大为改观,词汇大量增加,可以用单句甚至是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愿。3岁的儿童发音虽然还不完全准确,但他们已基本掌握母语的语音系统。4岁的儿童已能清晰地说话,喜欢与家人以及同伴交谈。5~6岁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在与同伴的交谈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逐渐减少,能一句别人的言语调整谈话内容,表明这一阶段的儿童已基本掌握自己的母语语言系统,能比较自如的使用语言这个交流沟通的工具了。 研究表明,儿童语言的发展有阶段性,,不同阶段之间是连续而有序的,这种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颠倒。儿童必须依次走完这种过程,才能真正的掌握语言。从不同民族儿童语言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种阶段性整

语言学, 语言的应用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语言学导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合作原则———语言的调剂 学生姓名秦则喜 专业年级2013级英语师范一班 班级13级英师一班 学号20134033085 2014 年12 月28 日

前言 语言作为一个我们熟悉却有无法说自己说百分之百掌握的东西,经过前人一遍又一遍的总结归纳,我们对语言才一步一步地更加理解。语言法则的建立使我们的交流有据可循,使良好的人际交往不再是神秘而不可及的事。本篇文章主要围绕推销自我和推销产品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尽力做到使读者能明白合作原则在交流中的作用,重要性和意义。愿读者能度有所获。 合作原则——语言的调剂虽然人类的文明长河不曾停滞,社会气象日新月异,为什么我们人类的语言可以沿用至今而且很有可能一直流传下去呢? 在人类的日常语言交流中,每天似乎都是那些高频词语的简单的重复,人类的生活是虽然不是千篇一律,但也是大致相同。改变的只是人类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随之而引入的科技单词,和人类生活中“创造”的潮流新词。语言的合作原则对我们语言的活跃生动性以及人际的交往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Grice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因此,Grice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即1、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要求

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和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2、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要求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要求说话要有关联。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说话要清楚、明了;避免晦涩,避免歧义; 简炼明了,井井有条。下面将着重在商品销售和自我销售方面对语言中的合作原则进行阐述: 在促销时需要销售人员的一系列语言宣传活动,语言不当不但不会说服客户反而会损坏商家形象,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样的,在你促销自己时,得体从容的问答过程就会是你脱颖而出。 首先是关于量的准则的具体介绍。假设当你在国外学习,参加朋友的宴会时,拿上一杯酒,作自我介绍时,也许你会非常自然的地回答“I’m Liu from China, a teacher of English.”我是来自中国的刘,英语教师。但是个你回答“I’m Liu from China, a teacher of English, with a wonderful salary, unmarried.”我是来自中国的刘,英语教师,收入颇丰,未婚。 那么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这两个回答的优劣。第一个回答已经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恰当的进行了介绍,而在第二个介绍中有太多多余成分,对方会认为你别有用心。同样在人员促销中要特别注意量的准则,如果信息不足,消费者不能充分了解产品,而不愿意购买,如果介绍过于冗长,信息过多,消费者就会产生腻烦

中国语言学史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的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分为六期: 第一期:先秦——中国语言学的萌芽期 这个时期的表现是:诸子着作中有关语言问题的论述方面及训诂学的产生萌芽。 首先是诸子的语言观,表现在: (1)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孔子认为,只有正名,国家的政策和官员们的言论才能统一,政令才能顺利地下达,政事才能成功,礼乐才能复兴,刑罚才能准确,老百姓才能有所依从。只有通过正“名”以正实,重建社会的和政治的关系与制度,使其名实相符。君主和各级官员们都按照自己的名份来行事,就能够实行"仁"政,建立起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这样社会便可以转危为安,转乱为治。 由于其政治主张在各国都无法采纳,于是开始修《春秋》,想通过编书来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他寓褒贬于一字,在语言运用上非常严肃。《公羊传》、《谷梁传》里分析《春秋》的语言很注意孔子的正名思想。我国训诂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孔子在谈论正名问题的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反对过于浮华的辞藻。主张言辞足以达意,这就是《论语·卫灵公篇》

所说的“辞达而已”。《论语》里还提到言语的朴实和有文采是对立的两方面,君子要使这两方面配合得当,统一起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看法,今天还有积极意义。修辞学的着作谈到修辞的起源,还是认为孔子起了很大作用。 (2)老子着有《老子》,这本书在第一章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中第二个“道”的一是就是称说,也就是言语表达。第一个与第三个“名”是名称,第二个“名”是动词“取名。”名称与事物的关系,用今天语言上的惯用的说法就是解决语言在认识过程中作用的问题。老子以后,不少学者也都谈到了这个问题。 (3)墨子,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其着作《墨子》里面有些论述反映了当时人对语言问题的看法。如“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言,口之利也。”“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这些话谈到了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过程。 (4)荀子,名况,赵国人。《正名篇》的写作目的在于语言的社会实践是为政治服务的。内容上大大超过了孔子的正名论。名实关系的社会约定性在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这些话就说明了名称与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关系的约定俗成原则。,也就是语词成立的社会因素。当然他没有用“社会”这个词,用的是“群”。在名的分类方面,荀子和墨子也不同。 其次是训诂学的萌芽,表现在: (1)《公羊传》中写道“《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这实际上是指古汉语里同一个词兼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