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四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四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案教师:

第1课生活垃圾分类放

教学目标:

懂得什么是垃圾分类,养成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教学重点:

1.垃圾、垃圾分类的概念。

2.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教学难点:

养成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垃圾吗?估计一下,你们家每天会产生多少垃圾?

2.“重庆市约有三干二百万万人口,每天会产生多少垃圾?”“中国约有13亿人口,每天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全世界呢?”

3.简笔画出示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地球的每个角落都散布着垃圾,就连蔚蓝色的海洋也受到了垃圾的污染。全球每年产生450亿吨垃圾,这是一个大问题啊!

4.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让总的垃圾量变小,同学们出出主意吧I

(1)学生发言。

(2)小结: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有的同学还提到了垃圾的回收。其实,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垃圾中有可以再

利用的物质,合理地利用它们可以造福人类。但也有不可以利用的垃圾,必须妥善的处理。今天这节课我们谈谈垃圾的分类。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了解垃圾、垃圾分类的概念

1.同桌讨论,说说白己对“垃圾”及“垃圾分类”的理解。

2.指名说出自己的看法。

3.教师:垃圾是指脏土或扔掉的废物以及不干海的事物。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4.垃圾究竟分为哪几类呢?小结垃圾的分类:

(1)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

(2)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曲。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度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钥药品等。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5.出示文字资料:变废为宝

我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30亿个,方便面碗5—6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3%—7%。1t废塑料可回炼600kg无铅汽洲和柴油。回收1500t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成

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t 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6.看了这段文字资料,说一说你有什么样的感想。指名说出自己的感想。

7.垃圾分类好处多。你还知道垃圾回收有哪些“变废又宝”的例子。指名回答。(檬子皮用来制药,生物垃圾用来做堆肥,废布头、墨水瓶等都能得到再利用)

8.小结:垃圾分类除了可以变废为宝,还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真是益处多多。

三、养成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1.了解我国的垃圾分类情况。

2.从街道上垃圾箱的变化谈起,说说你自己对垃圾分类的

3.小组讨论:结合你平时所闻、所见,你认为我国的垃圾分类活动开展得顺利吗?不顺利的原因在哪里?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4.请小组代表发言。

5.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说说校园的垃圾如何分类该怎么做。

6.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校园垃圾分类”倡议书。

7.小结:垃圾分类创造的是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使资源循环再生的社会,而这一切只需要我们的举手之劳。

四、趣味作业

回家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组织全家人针对白家情况制订“垃圾分类”的措施。讨论通过后,张贴上墙,由自己担当监督员。

第2课被动吸烟危害大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烟的有害成分,使学生明确吸烟以及被动吸烟的危害所在。

2.通过学习了解吸烟对周围环境的危害,知道关心环境卫生,有关心人们健康的意识。

3.拒绝被动吸烟,用有效的方式劝诫周围的人戒烟,营造无烟环境。

教学重点:

了解香烟中包含的主要有害物质。

教学难点:

了解吸烟会对人体带来哪些巨大的伤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想抽一支烟,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吸烟有害健康,被动吸烟危害大,公共场合不能吸烟。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吸烟是有害健康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二、创设情境,展开课堂:

1.《吸烟者的肺》

师:吸烟的人与不吸烟的人有哪些不同?

引导学生说话:

吸烟的人的牙齿、衣服、手指怎样?

师:这只是同学们看到的吸烟的人的外貌,下面请同学们看两幅图片:

师出示幻灯片

师:哪一副图片是吸烟人的肺?

生区别指出。

师:你凭什么判断的?

生:吸烟人的肺比不吸烟的人的肺要黑。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刚才老师展示的只是香烟对人体里肺的危害,只是一方面,其实香烟燃烧时会极大地危害人体全身的健康。

2.讲解吸烟吸烟引至慢性中毒的各种病症:

师出示课件:《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释疑:为什么没有吸烟急性中毒呢?

师:香烟燃烧时产生多种有害物质,主要是烟碱(尼古丁)、烟焦油和一氧化碳。尼古丁是一种剧毒物质,实验证明,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为5至15毫克,是可毒死一只老鼠,20支香烟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尼古丁的致死量为50—70毫克,相当于20—25支纸烟的含量。为什么没有吸烟急性中毒呢?

①吸烟时烟草中的部分尼古丁被烟雾中的毒物甲醛中和了,而且大多数不是连续吸烟,这些尼古丁是间断缓慢进入人体的。

②此外纸烟点燃后50%的尼古丁随烟雾扩散到空气中,5%随烟头被扔掉,25%被燃烧破坏,只有20%被肌体吸收。

③长时间的吸烟者体内对尼古丁产生耐受性。

4.烟情分析:

①我国是世界上烟民最多的国家,有3.5亿烟民,并因此制造了5.4亿被动吸烟者,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据世卫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5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烟草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杀手”。

师:由此可见,吸烟的后果多么可怕。这段话里有一个词:被动吸烟者。

②被动吸烟者是指哪些人?

被动吸烟者:是指生活和工作在吸烟者周闱的人们不自觉地吸进烟雾尘粒和各种有毒的物质。

③香烟对被动吸烟的人有什么危害?

被动吸烟15分钟等于主动吸烟:

а、戒烟网最近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被动吸烟即俗称的“吸二手烟”比原先外界所知道的还要危险,一些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人,患肺癌的机率比常人多出6倍。

в、被动吸烟对婴幼儿、青少年及妇女的危害尤为严重。对儿童来说,被动吸烟可以引起呼吸道症状和疾病,并且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对于孕妇来说,被动吸烟会导致死胎、流产和低出生体重儿;被动吸烟亦会增加成人呼吸道疾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

5.怎样减少香烟的危害?

(1)认识禁烟标志:引导学生回忆健康标志。(幻灯片出示禁烟标志)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禁烟标志?

(2)有禁烟标志的场所:宾馆、饭馆、影剧院、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商场(店)、书店;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学校、医院、加油站等等。

任何社会成员都可以自由往来、停驻足或者只需购票就可以自由出入进行各种共同性活动的场所都是公共场所。

(3)小结:吸烟,污染环境,使空气变得浑浊,危害别人的身体健康,容易引起火灾,所以我们国家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并把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夜定为我们国家的无烟日,号召人们戒烟。

(4)宣传戒烟:你们家人吸烟吗?教师将数字统计出,让学生感受目前吸烟的人还是比较多,为了他和家人的健康,你有什么好办法劝诫哪些吸烟的人呢?

第3课呼吸道传染病要知道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知道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因和分类。

教学重点: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教学难点:

呼吸道疾病的的危害和后遗症。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什么叫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三、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四、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五、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为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第4课呼吸道传染病早预防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

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呼吸道传染病关系,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二、进行新课

1、学生自读课文,在通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分析讲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3、提问有那些同学患过这些病?并说出患这些病时的症状。教师统一整理,并写在黑板上。使学生更加了解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危害,加强预防工作。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教师要适当补充。

三、畅谈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让学生讨论后,分别谈谈流行性感冒、腮腺炎、脑髓膜炎,猩红热等疾病的预防方法。学生交流后教师适当补充。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教室、宿舍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建议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及宿舍的开窗通风。学校也会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7、切莫讳疾忌医。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

视,因此学生如果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

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四、布置作业:

1、进行家庭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的查找及处理。

2、结合天气等生活环境,谈谈该预防哪些疾病?

第5课神奇心脏功能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心脏的作用;

2.通过学习,知道心脏的组成。

教学重点:

能够在学习之后,了解心脏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你们用手捂住左胸部,轻轻地按住,看看有什么感觉?

师:对了,这一跳一跳的是心脏,说明我们的胸部里有心脏。(播放心脏幻灯片)

师:看看它像什么?(桃子)心脏位于人体胸部内,中部偏左,夹在两肺之间。心

脏与本人的拳头差不多大。

心脏是维持血液循环的,它好象一台血泵,不停地收缩与舒张,它能把人体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让身体每个细胞都吃饱喝足。(贴图—泵)

二、了解心脏的位置

(1)摸摸自己的心脏。

(2)指出位置。

(3)师帮学生指正。

三、了解心脏的结构

1.指导看结构图

2.心脏的组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有心事。

3.心房与心室的连接是怎样的?

4.生理常识:

什么叫脉搏?影响脉搏的原因有哪些?

四、心脏的功能

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体内各种内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它体液因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成年人的心脏重约300克,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则

每分钟约泵5升血,如此推算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作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所作的力。

第6课体内器官真奇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身体几个内脏器官的名称。

2.让学生对人体内脏各部分功能有初步了解。

3.初步培养学生保护内脏各器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内脏器官,了解内脏器官功能并培养学生保护内脏各器官的意识。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给学生直接感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的身体从外观上看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躯干从前面可分为上面的胸部和下面的腹部,后面可分为背部、腰部和臀部。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做一次奇妙的旅行,到我们的腹部看一看,看我们的身体内部都有哪些内脏器官。

二、讲解新课

1、了解腹部内的器官

师:胸部里有心和肺,这一站我们要到人的腹部去看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肚子,跟我一起说“腹部”,看看腹部里有什么。

(1)师:我们平时看到好吃的,就要多吃几口,撑得肚子都大了,其实,大的是我

们的胃。(播放胃幻灯片)

我们每天吃那么多食物,是怎么被消化的呢?那就是胃的功劳了。胃在人上腹

部的中间位置,外形像个大茄子。食物在胃里是如何被消化的呢?原来,食物一到胃里,胃就开始有节奏地伸缩、蠕动,把食物来回地揉搓,象个搅拌机,同时,胃还能分泌许多胃液,使食物变得更加松软,容易被消化,这样被磨碎的食物更容易被小肠吸收。肚子饿了会咕咕叫,这是人们常有的切身体会。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进的饭菜,一般大约经4—5小时,就从胃中排空。这时候,胃就会开始剧烈收缩。胃中的液体和气体,在胃壁剧烈收缩的情况下,就会被挤捏揉压,东跑西窜,就象我们洗衣服的时候,衣服中如果包着一定量的空气,在水中一揉一搓,也会发出咕咕的声来,这回,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吧? (贴图—搅拌机)

(2)师:前几站我们讲的器官,都是可以摸到或感觉到,腹部还有些器官,是感觉或者摸不出来的,你们说一说,还有哪些器官?(学生自由发言,不立即作出回答)(播放肝脏、肾、小肠幻灯片)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吗?谁认识说一下?

(1)肝脏大部分体积位于右上腹部,小部分在左上腹部,在肺的下方,肝脏可是

人体的化工厂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之一,它分泌胆汁把人体一些有毒的变为无毒的,防止它们危害我

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它还能吞噬细菌、病毒,保护其他器官免受伤害。(贴图—化工厂)

(2)肾脏,位于后腰两侧,左右各一个。像两粒蚕豆,肾是制造尿液的“工厂”,象一个过滤器将体内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贴图—过滤器)

(3)小肠在人体腹腔的下部,很细很长,约5~6米,弯弯曲曲地盘折在一起,上面连着胃,下面连着大肠。小肠有三种功能即消化、吸收和分泌及运动功能,其中以吸收和分泌功能为主,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将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统统网住!刚才我们讲了胃,大肠是做什么用的呢?大肠在下腹中间,上接小肠,下接肛门。其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储存经小肠消化吸收后所剩余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的旅行就要结束了,我们看看我们到过的这些器官如果组合在一起,在人体里是什么样的?(出示人体内脏器官全图)指图片再说一说各器官的位置。

2、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内脏器官在人体的位置及其作用,现在,我们做个练习,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8页,我们连连看,内脏器官都像在做什么?(请几个同学到展台展示,师稍加小评)

四、总结

师:人体的内脏器官必须每分每秒都在工作,我们的身体才能健康,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器官,保护我们的身体。

五、课后作业向家长说说身体几个重要器官的位置和作用。

第7课游泳安全要牢记

教学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小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现在是夏季,天气渐渐变得很热了,你们热了怎么办?可是去年有好几个小学生因为热就悄悄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告诉你们,去年福州有好几个小孩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他们好可怜,老师伤心,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很伤心。

二、防溺水教育

同学们,我们怎样使自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老师先向学生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

(1)教育学生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教育学生在来校、离校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河游泳。

(3)我们是小学生,很多同学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小学生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我们不能擅自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二)看视频

在周末,几名学生到讲河边洗澡,有6名学生不慎溺水死亡。这个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这几个同学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1)议一议:这几个小学生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2)把小学生的错误纠正过来。

(3)由这个事实谈谈我们的心得体会。

(三)说一说

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第8课地震自护我能行

教学目标:

1、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了解地震的危害。

2、知道做好防震准备,知道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做。

教学重点:

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了解地震的危害。

教学难点:

知道做好防震准备,知道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做。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地面晃动、门窗震动……发生地震了。

面对突然发生的地震,人们感到恐慌、无助,人的力量顷刻间显得那么渺小。可是,我们应该相信,了解一些地震逃生知识,再面对地震时,我们就会多一分逃生保障,多一分自救本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探究学习新课。

(一)认识地震

地震是因为地壳中的岩层发生破裂产生振动而引起的。

(二)地震的危害

观看图片,了解地震的危害。

在城市,可以造成房屋坍塌、燃气泄漏等;在山区,会引起山体滑坡、水库垮坝等;在海底会引起海啸。

(三)地震发生时该如何应变

(1)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镇静。

(2)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

(3)如果你在家里的时候,要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然后把脸盘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灯或其他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

(4)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摔伤你。

(5)如果在车上,要赶快把车熄火,停靠在空旷的地方,走出车外。

(6)怎样做好防震准备:

固定物品,以免震倒。清洁楼道,保持畅通。

清理小间,以便躲避。备防震包,方便自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