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自己归纳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自己归纳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自己归纳

中国古代史篇

1.“元谋人”会利用自然火进行熟食。“北京人”已会制造石器。

2.父系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

3.夏朝的“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以正月为岁首的记历分法。一直流传到现代。

4.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建立了编制的礼乐制度和建立的完备的宗法制度。

5.“春秋五霸”是指:先后取得霸主地位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6.“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

7.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它的主要内容是: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建立县制;重农抑商。

8.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关人物是秦二世和赵高。

9.秦朝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0.陈胜、吴广起义举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旗帜。最后以失败告终。

11.汉初采用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加强了中央集权。

12.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史称“官渡之战”。这一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3.杜牧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赤壁之战,相关人物有周瑜和诸葛亮。

14.东汉三国鼎立是指:曹氏家族的魏国,刘备的蜀国和孙权的吴国。

15.隋朝开始创立科举制,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

16.唐太宗开创了唐代繁荣昌盛的局面,被誉为“贞观之治”。

17.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18.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19.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使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的是黄巢农民起义。

20.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21.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全国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22.1644年,李自成率领清军入关,攻占北京,清世祖顺治帝定都北京,清朝逐步统一全国。

23.忽必烈是元世祖。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自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和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元朝也是我国疆域最辽阔的朝代,民族众多。

24明朝的郑和先后七次航海,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25.明成祖朱棣建立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清朝雍正设置了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职业理念篇

1.“终身教育”这一术语最早由法国的保罗?朗格朗系统提出。

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3.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4.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基础性、发展性、全面性和未来性的特点。

5.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

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包括知识传授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等。

7.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是由拉萨儿创设的。

8.“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

9.将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的是福勒和布朗。

1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这种观点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认为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的学习围绕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来进行。11.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终身教育》,是世界

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

12.反思训练是提高新手型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波斯纳认为.经验的反思非常重要,并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3.教师反思的环节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具体经验一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一积极的验证。

14.教师职业经过了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1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培养人才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16.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精通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了解该学科的新发展;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17.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8.学生的年龄特征方面的知识属于教育科学知识。

19.“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是说教师进行教育有方法可循,但是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依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并经常寻求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职业道德规范篇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这句话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2.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问题相联系的。

3.新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部门全面重视教育,师德远远地超出了本部门职业道德的范围,而上升到全社会各行各业职业道德之前,从而具有全局性。

4.“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体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超前性。

5.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美德,这些美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正派公正、真诚温和、尊重信任、有正义感。

6.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一一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一一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7.改革开放后最早颁布成文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性文件的是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

8.教师进行人格修养最好的策略是“取法乎上”。这是指效法于精湛、高超的学识、技艺,有志存高远的意思。

9.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把“关爱学生”作为一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1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环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11.爱与责任是贯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

12.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其中,道德是共性,教师职业道德是个性。

13.《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14.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师生之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教师本身的因素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威信来自于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15.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就是要把学习道德理论、提高道德认知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

信息处理篇

1.常用的抽样方法有以下四种: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群体抽样。

2.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标准差反映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程度。

3.难度是指题目或者测验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的得分率或答对率(P)表示。难度值在0至1之间,P>0.8时,试题太易;P<0.2时,试题太难。

4.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口头传递、书面传递和电信传递。

5.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有教育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和技术性原则。

6.Word中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但只有一个文档窗口处于活动状态,这个窗口是一个标题颜色与众不同的窗口。

7.筛选信息的方法通常有查重法、时序法、类比法等。

8.搜索引擎是用于网络信息资源选择的主要工具,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

9.工具书是专供查找知识信息的文献。可将工具书划分为检索性工具书和参考性工具书。

10.幻灯片的视图方式包括:普通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和放映视图。

11.在打印任务未完成便缺纸的情况下,计算机提示“缺纸”,在添纸后打印任务将继续执行。

12.在Windows系统,如想进入“安全模式”,则在开机的时候按F8键。

13.若想使一个页面中容纳更多的文字,可以通过缩小字体,调整页边距或缩小行距等方法实现。

14.在Word中查找功能可以实现准确的文本定位,用户可以用查找功

能查找文档中的汉字字符、短语、语句、英文字符和特殊符号等,但是不能利用该功能查找图片。

15.双击窗口标题栏,会使窗口在“最大化”和“还原”之间切换。

16.QQ在教育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

(1)通过聊天的方式对学生实施个别化辅导;

(2)通过群聊功能进行集体讨论答疑;

(3)建立匿名心理咨询热线QQ;

(4)解决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问题;

(5)建立班级QQ群进行班级管理;

(6)利用QQ文件传输和群共享功能来实现教学资源的传输和共享。

17.Wiki网站以写作网上百科全书的居多。wiki用于学校教育可以有三种模式,即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代替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18. 一般来说,文献检索可分为以下步骤:

(1)明确查找目的与要求;

(2)选择检索工具;

(3)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

(4)根据文献线索,查阅原始文献。

法律法规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由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

2.教育单行法律一般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定教育领域某一方面具体问题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基本法。

3.在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主体是学生与教师。

4.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是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

5.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6.某中学对违反校规的学生进行罚款,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财产权。

7.办学经费和师资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最重要的条件。

8.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不收取学费、杂费。

9.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10.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11.学校司机在接送学生的路上造成学生意外伤害的,应由学校承担责任。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为3~5年。

1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15.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只是要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不是全面实现。

16.义务劳动属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义务劳动属于教育机构履行教育职能的一部分,学生在义务劳动中受伤,应由学校来承担医疗费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中国当代文学篇

1.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由留学日本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成立。

2.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后又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成为

五四运动的先导。

3.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薪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在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5.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创作方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造的白话小说。

6.茅盾,现代著名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

7.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8.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学术著作《经典常谈》,著名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9.冰心,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10.郭沫若,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

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作《棠棣之花》《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

11.郁达夫,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沉沦》是中国现代为学史上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

12.田汉,著名戏剧家,是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他是“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主要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关汉卿》《文成公主》,京剧《白蛇传》等。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广为流传,被定为国歌。

13.徐志摩,现代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著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14. 沈从文,著名作家。《湘行散记》是他的一本散文集子。由十二个单篇组成,以叙事、写人、纪闻为主,把人、事、物融为一体,表现出牧歌情调和乡野情趣,代表了沈从文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15.胡适于1919年发表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刊载于正式刊物的话剧创作。

16.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新诗要做到:建筑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

17.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著作《弃妇》。

18.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都是由梁启超倡导的。他是文学现代化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其新文体有划时代的意义。

19.标志着解放区诗歌创作最突出成就的是民歌体长篇叙事诗。其中

《王贵与李香香》可以称之为典范之作,诗人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创造的。

20.被称作“新《官场现形记》”的讽刺喜剧是陈白尘的《升官图》,是描画蒋介石集团的“百丑图”。

生活中的化学篇

1.在山区常见粗脖子病(甲状腺肿大),果小病(克汀病),医生建议多吃海带,进行食物疗法。上述病患者的病因是人体缺一种元素:碘。

2.用来制取包装香烟、糖果的金属箔(金属纸)的金属是:铝。

3.通常用来制白炽灯泡灯丝的金属是:钨。

4.儿童常患的软骨病是由于缺少:钙元素。

5.在石英管中充入某种气体制成的灯,通电时能发出比荧光灯强亿万倍的强光,因此有“人造小太阳”之称。这种灯中充入的气体是:氙气。

6.在紧闭门窗的房间里生火取暖或使用热水器洗澡,常产生一种无色、无味并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7.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氯烃导致地球大气层被破坏,则形成臭氧层空洞,致使作为人们抵御太阳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受到损坏,引起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生,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8.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体积分数)是:75%。

9.萘卫生球放在衣柜里变小,这是因为:萘在室温下缓缓升华。

10.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发痒或红肿,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擦稀氨水

或碳酸氢钠溶液。

11.因为某气体A在大气层中过量累积,使地球红外辐射不能透过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温度升高,产生了“温室效应”。气体A为:二氧化碳。

12.在五金商店买到的铁丝,上面镀了一种“防腐”的金属,它是:锌。

13.全钢手表是指它的表壳与表后盖全部是不锈钢制的。不锈钢锃亮发光,不会生锈,原因是在炼钢过程中加入了:铬、镍。

14.根据普通光照射一种金属放出电子的性质所制得的光电管,广泛用于电影机、录像机中。用来制光电管的金属是:铯。

15.医院放射科检查食道、胃等部位疾病时,常用“钡餐”造影法。用作“钡餐”的物质是:硫酸钡。

16.我国世界闻名的制碱专家侯德榜先生,在1942年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所制得的碱除用在工业上之外,日常生活中油条、馒头里也加入一定量这种碱。这种碱的化学名称是:碳酸钠。

17.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有些是用电镀加工成古铜色的硬铝制成,该硬铝的成分是:铝、铜、镁、锰、硅。

18.氯化钡有剧毒,致死量为0.8克。

19.液化石油气早已进入家庭。它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

20.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若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改烧液化石油气,应采用的正确措施是: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进入量。

21.我国古代书法家的真迹能保存至今的原因:使用墨汁或碳素墨水,使字迹久不褪色,这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2.盛在汽车、柴油机水箱里的冷却水,在冬天结冰后会使水箱炸裂。为了防冻,常加入少量的:乙二醇。

23.水壶、保温瓶和锅炉中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24.不能用来酿酒的物质是:黄豆。能用来酿酒的物质是:谷子、玉米、高粱、红薯等。

25.剧烈运动后,感觉全身酸痛,这是因为肌肉中增加了:乳酸。

26.在霜降以后,青菜、萝卜等吃起来味道甜美,这是因为青菜里的淀粉在植物内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27.电视中播放文艺演出时,经常看到舞台上烟气腾腾,现在普遍用的发烟剂是:乙二醇和干冰。

28.不粘锅之所以不粘食物,是因为锅底涂上了一层特殊物质:“特氟龙”,其化学名叫聚四氟乙烯,俗名叫“塑料王”。

中外歌戏篇

1.中国传统乐器种类包括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拉弦乐器。

2.王玉峰,清末民间盲艺人,创“三弦弹戏”,以能在弦上模仿京剧名演员唱腔知名。

3.华彦钧,人称“瞎子阿炳”。所作《听松》《二泉映月》《寒春风曲》等二胡曲最为曼妙。

4.京剧的表演艺术形式主要是唱、念、做、打四种。2010年,京剧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京剧脸谱含义不同。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表神妖。例如: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6.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

“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末”行专司引戏的职能,如打头出场者;“丑”扮演戏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色粉末,俗称小花脸。

7.聂耳,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奠基者。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等及歌剧《扬子江暴风雨》。

8.冼星海,现代作曲家、人民音乐家。作品有大合唱《黄河》《生产》等。

9.巴赫,德国作曲家,并将复调音乐推上了空前的高度。代表作有《b 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等。

10.海顿,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11.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等,并首创独奏协奏曲形式。

12.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代表作有九大交响曲中的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等交响曲。13.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被称为“歌曲之王”。代表作有《魔王》《野玫瑰》等。

14.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享有“圆舞曲之王”的美称,名作有《蓝色多瑙河》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5.格林卡,俄罗斯古典音乐奠基者,奠定了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基础。

16.柴可夫斯基是俄国最伟大的作曲家。所作有《悲怆》、《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

17.李斯特,匈牙利浪漫主义音乐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钢琴之王”。

18.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年少成名,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主要作品有《革命练习曲》等。

19.皮埃尔?狄盖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歌曲《国际歌》的作者。

古代中国艺术篇

1.在商朝,甲骨文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用于王室和贵族的占卜活动。西周晚期的毛公鼎,是目前已发现的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2.秦朝统一六国后,将小篆作为统一文字,但民间流行更简化的隶书。

3.张芝是东汉著名的草书大家,被后人称为“草书之祖”。

4.唐朝张旭与怀素(狂草)同为草书名家,并称为“张颠素狂”。且都被誉为“草圣”。

5.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6.书家四绝: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

7.东晋的“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兰亭序》被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8.唐代颜真卿所写的《祭侄季明文稿》也是非常有名,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9.宋代书法四家是“苏黄米蔡”,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10.宋徽宗赵佶也是位杰出的书法家,以“瘦金体”著称。

11.赵孟頫(赵体)与唐朝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12.2009年,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双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3.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14.两汉瑰宝:汉阳陵(汉景帝墓)出土上万件举世无双的陶俑,以仕女俑最为著名。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是国之重宝。

15.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16.甘肃敦煌莫高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精华。

17.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18.唐宋时期,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逐渐取代了陶器的历史地位。

19.“南青”指越窑的青瓷,“北白”指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指洛阳出土的彩陶俑。简称唐代“南青北白唐三彩”。

20.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21.景德镇瓷器:发达于元代,在明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22.中国四大名绣:蜀绣、苏绣、湘绣、粤绣。

23.南京云锦、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于2009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外国文学篇

1.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著有《俄瑞斯忒斯》三部曲和《普罗米修斯》三部曲。

2.赫西奥德的《工作与时日》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首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长诗。

3.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其创作标志着希腊悲剧进入成熟阶段。他的著作《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

4.《埃涅阿斯纪》是世界上第一部“文人史诗”。其作者维吉尔更被称为“继往开来的诗人,自觉的艺术家”。

5.塞内加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

但丁的《神曲》称为“神圣的喜剧”。但丁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

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6.彼特拉克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代表作《歌集》。

7.薄伽丘的《十日谈》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开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先河。

8.塞万提斯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黄金时期”的艺术高峰,欧洲近代长篇小说的奠基作,宣告了骑士小说的终结,开创反映现实生活的长篇叙事性文学作品。

9.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小说。

10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11.弥尔顿是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桥梁,著有《失乐园》。

12.拉辛的《安德洛玛刻》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发展的巅峰。

13.莫里哀的《太太学堂》标志着古典主义喜剧的诞生。

14.丹尼尔?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著有《鲁宾逊漂流记》。

15.亨利?菲尔丁的《汤姆?琼斯》被誉为“散文滑稽史诗”,《汤姆?琼斯》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是英国小说史上划时代的杰作。

16.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

17.卢梭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著有《爱弥儿》。

18.歌德著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他的《浮士德》被认为是与《神曲》齐名的史诗性巨著。并将德国文学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对欧洲文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0.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一、职业理念㈠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㈡学生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

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不能“一刀切”③不平衡性-抓住发展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⑵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⑴人的全面发展使以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⑵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㈢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 、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1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①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②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⑵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⑶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⑷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⑴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①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②其次,尊重学生意味

2020年教资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2020年教资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1.历史性&历史继承性 历史性:不同时期不同点。 历史继承性:不同时期的相同点。 2.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代表作:《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 地位: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的代言人; 思想:夸我班级独立与大泛&一原则,二基础,三中心,四阶段。3.《大教学论》的地位&《普通教育学》的地位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是:《普通教育学》; 科学形态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普通教育学》。 4.孔子&苏格拉底 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5.《学记》的地位&《论演说家的教育》的地位 《学记》: ①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②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③“教育学的雏形”。 《论演说家的教育》:

①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②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③体现了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 6.杜威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 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7.顺序性&阶段性 顺序性强调的是方向性,由A到B,不可逆不可跨越; 阶段性强调的是A和B的不同,强调的是不可混淆,不可混为一谈。 8.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指的是同一个人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之间的比较; 个别差异性指的是不同人之间的比较。 9.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理论术语;着重对培养人的规格做规定;可以由个人提出; 教育方针:政治术语;着重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具有强制性。 (二) 阅读理解题目所给材料篇幅一般在600到800字,有些甚至能达到1000字到1200字,篇幅相对较长,而在答题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读文章 读文章分两边读,第一遍先看一下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完整资料).doc

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重点(小学)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 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

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 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五者一社区记忆技巧:学生不仅要在课上接受教育,还要去社区终身学。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二)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两全一个一重点)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 补充: ?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主要知识点汇总】

职业理念教师观和教学观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常考题型:选择题) 一方面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1. 分析和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开展微格教学 3. 进行专门训练 4. 反思教学 教师成长的过程(常考题型:选择题) 1. 关注生存阶段:新教师。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2. 关注情境阶段: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将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3. 关注学生阶段: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关心学生发展,及其内心世界的变化。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A.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B.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 从教学与社区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 教师行为的转变 A.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B. 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C. 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 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总而言之,关于职业理念这一部分不仅仅包含教师观和教学观当然还包含学生观,大家备考的时候不仅仅要借助老师的讲解,自己还需要学会整理考点,科目一考试题型较为固定,所以广大学员可以通过大量真题在自己做题的过程中进行汇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该知识点的考试方式常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察对不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所以在准备该考点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以下将对常考知识点进行分析。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

教资《综合素质》必背考点+口诀

教资《综合素质》必背考点+口诀 距离教师资格证考试仅剩15天了,想必大家的复习也进入了最后阶段,《综合素质》同样是一门考点杂又多的学科,快来复习一遍看看你的《综合素质》都背熟了吗?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 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综合素质 模块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观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 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 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观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素质教育观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 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4.素质教育观产生 20C 80-90年代末提出。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 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 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素质教育观发展 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

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 家意志。 6.中学素质教育 (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 基础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中学素质教育应 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初中:人的自我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高中:形成三观的关键阶段,进入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关键阶段。 7.素质教育目标 (1)促进学生身体发展(2)心理的成熟化(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了和基本素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8.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 9.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最新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学生观这一节需要“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学生观是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育观的影响与制约.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学生观。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被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人的发展的问题.指出:“这不决定于意识,而决定于存在:不决定于思维,而决定于生活;这决定于个人生活的经验发展和表现,这两者又决定于社会关系。”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后指出,出现在第

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的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里,人的身心发展更加片面化、畸形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达到了顶点。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了社会的客观需要。其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劳动时间,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劳动者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学技术、学文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而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性质决定了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而生产劳动又为每个人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同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为全体劳动者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条件,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奥奔教育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能

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重要考点: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重要考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重要考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重要考点: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其他教师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重要考点:教师职业道德 一、爱国守法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幼教《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 汇总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合素质考点归纳

综合素质考点预测 专题一教育观 ★★★★★考点预测1:素质教育观的内涵(提速个性创两全)考法:从教育观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正例—不以为某一差生而放弃,关注所有学生 反例—只关注某个学生或某些学生 3.! 4. 5.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正例—除了成绩。还重视德、体、美 反例—只重视成绩 6.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正例—能够发现学生的独特之处 反例—对个体差异视而不见 7.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跟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 正例—鼓励创新、带学生去实践 反例—灌输式教学,学生不会应用 ★★★★★考点预测2:教师教学观的转变(学习过人) 考法: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请你从教学观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桌为中心” 正例—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主体,自主、合作、探究 反例—传统教学,一言堂,教师主体 ; 2.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正例—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 反例—只重视知识本身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 正例—重视学习过程 反例—重视成绩,不关心过程 4.教学从“关注科学”转向“关注人” # 正例—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格养成 反例—只关注学科知识,忽略学生情感体验 考点预测3:新课改改革的具体目标(选择题居多)1. 2.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3.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维目标) 4.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5.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6.{ 7.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发展性评价) 8.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 考点预测4: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

2019年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道德(一) ——教师职业道德 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学生的权利保护这一节需要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一、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指教师行业的道德要求在教师个人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等要素的统一体。 1.教师职业遁德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认识。从教师职业与社会的关系和教师职业内部的关系这个广义的理解看.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包括思想要求、政治要求和职业内部活动的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核心是职业道德价值观。其中.“义务”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重要范畴,道德范畴的义务是由人的内在精神力量支持的。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 2.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师在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时的情感体验。当教师将职业道德认识付诸职业实践时.有一种积极的情感付出的要求,也在道德实践时感受到这种情感付出后的满足感。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重要范畴是“爱”——“教师爱”。教师没有职业之爱,就没有真正的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行为上的体现。教师的行为自觉地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形成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标志。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范畴是“责任”。当教师把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责任”时.教师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的职业行为约束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准则下。 二、教师职业道德在小学教育活动中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素养,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保障,也是教育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一、职业理念 ㈠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㈡学生观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 质知识点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综合素质》大题重点 备注: 1.此文档是知识点精简提要,材料分析题必背知识点,至于其他章节知识点请看书,并理解。 2.《综合素质》答题主旨:往好的方面答就对了。 3.表格中加粗字体为复习重点和主要题型 4.为什么综合素质只有几页,问的同学有点多,我统一回复一下:综合素质主要是看书,其中作文就占了50分;选择题,如法律法规部分知识点需看书理解,文化素养部分知识点太多太杂,我也提炼不出知识点来,剩下就是材料分析题了,分析题主要考以下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教育的高质量的教育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学生观对小学教育的具体要求 1.把握小学教育的本质特征(基础性、全面性、全民性) 2.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