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405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1-3[1]培训资料

GB405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1-3[1]培训资料
GB405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1-3[1]培训资料

G B405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1-3[1]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1部分:钢直梯

2009-03-31发布 2009-12-01实施

前言

本部分除第3章外为强制性。

GB405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GB4053.1钢直梯;

——GB4053.2钢斜梯;

——GB4053.3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本部分为GB405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的第1部分。

本部分是对GB4053.1—1993《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修订。本部分代替GB4053.1—1993《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

本部分与GB4053.1—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对材料的要求;

——增加了梯子支撑及其连接件的载荷规定;

——增加了固定式钢直梯倾角范围的规定;

——修改了防锈及防腐蚀的要求;

——增加了防雷电保护接地的要求;

——修改了梯段最大高度及平台间距的规定;

——修改了应设置护笼梯段的高度的要求;

——修改了梯子内侧净宽度尺寸的规定;

——修改了踏棍间距的规定;

——修改了有关踏棍尺寸的规定;

——增加了在非正常环境下使用的梯子的踏棍尺寸要求;

——修改了梯梁尺寸的规定;

——增加了在非正常环境下使用的梯梁的尺寸要求;

——修改了护笼构件尺寸的规定;

——修改了水平笼箍间距的规定;

——增加了护笼立杆间距及空隙的要求;

——增加了护笼立杆间距及护笼构件形成空隙的规定;

——修改了护笼底部距下端基准面高度的规定。

本部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工程学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肖建民、郑凡颖、曲生、韩连英、孙伟。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4053.1—1983;

———GB4053.1—1993。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1部分:钢直梯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钢直梯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内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固定式钢直梯(另有标准规定的除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405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4053.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固定式钢直梯fixed steel ladder

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与水平面成75°~90°倾角主要构件为钢材制造的直梯(见图1)。

3.2梯梁(梯框)stile(rail)

用来安装踏棍或其它横向承载件的梯子侧边构件。

3.3踏棍rung

供使用者上下梯时脚踩踏的梯子构件。

3.4护笼(安全护笼)cage(cage guard)

安装在梯梁或固定结构上,封闭梯子周围攀登空间防止人员坠落的框架结构。

3.5支撑support

用来将钢直梯固定在建筑物或设备上的构件。

3.6(直梯)扶手handrail

钢直梯顶端供攀登者手握的构件。

3.7内侧净宽度inside clear width

两梯梁内侧平行于踏棍测量的距离,简称梯宽。

3.8梯段高度height of the ladder

梯子上端基准面至下端基准面间的垂直距离,简称梯高。

4一般要求

4.1材料

4.1.1钢直梯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并具有碳含量合格保证。

4.1.2支撑宜采用角钢、钢板或钢板焊接成T型钢制作,埋没或焊接时必须牢固可靠。

4.2钢直梯倾角

钢直梯应与其固定的结构表面平行并尽可能垂直水平面设置。当受条件限制不能垂直水平面时,两梯梁中心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倾角应在75°~90°范围内。

4.3设计载荷

4.3.1梯梁设计载荷按组装固定后其上端承受2kN垂直集中活载荷计算(高度按支撑间距选取,无中间支撑时按两端固定点距离选取)。在任何方向上的挠曲变形应不大于2mm。

4.3.2踏棍设计载荷按在其中点承受1kN垂直集中活载荷计算。允许挠度不大于踏棍长度的1/250。4.3.3每对梯子支撑及其连接件应能承受3kN的垂直载荷及0.5kN的拉出载荷。

4.4制造安装

4.4.1钢直梯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50205的规定。采用其它方式连接时,连接强度应不低于焊接。安装后的梯子不应有歪斜、扭曲、变形及其它缺陷。

4.4.2制造安装工艺应确保梯子及其所有部件的表面光滑、无锐边、尖角、毛刺或其它可能对梯子使用者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

4.4.3安装在固定结构上的钢直梯,应下部固定,其上部的支撑与固定结构牢固连接,在梯梁上开设长圆孔,采用螺栓连接。

4.4.4固定在设备上的钢直梯当温差较大时,相邻支撑中应一对支撑完全固定,另一对支撑在梯梁上开设长圆孔,采用螺栓连接。

4.5防锈及防腐蚀

4.5.1固定式钢直梯的设计应使其积留湿气最小,以减少梯子的锈蚀和腐蚀。

4.5.2根据钢直梯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应对梯子进行合适的防锈及防腐涂装。

4.5.3在自然环境中使用的梯子,应对其至少涂一层底漆和一层(或多层)面漆;或进行热浸镀锌,或采用等效的金属保护方法。

4.5.4在持续潮湿条件下使用的梯子,建议进行热浸镀锌,或采用特殊涂层或采用耐腐蚀材料。

4.6接地

在室外安装的钢直梯和连接部分的雷电保护,连接和接地附件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

5结构要求

5.1支撑间距

5.1.1无基础的钢直梯,至少焊两对支撑,将梯梁固定在结构、建筑物或设备上。相邻两对支撑的竖向间距,应根据梯梁截面尺寸、梯子内侧净宽度及其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的拉拔载荷特性确定。

5.1.2当梯梁采用60mm×10mm的扁钢,梯子内侧净宽度为400mm时,相邻两对支撑的竖向间距应不大于3000mm。

5.2梯子周围空间

5.2.1对未设护笼的梯子,由踏棍中心线到攀登面最近的连续性表面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760mm。对于非连续性障碍物,垂直距离应不小于600mm。

5.2.2由踏棍中心线到梯子后侧建筑物、结构或设备的连续性表面垂直距离应不小于180mm。对非连续性障碍物,垂直距离应不小于150mm(见图1)。

5.2.3对未设护笼的梯子,梯子中心线到侧面最近的永久性物体的距离均应不小于380mm。

5.2.4对前向进出式梯子,顶端踏棍上表面应与到达平台或屋面平齐,由踏棍中心线到前面最近的结构、建筑物或设备边缘的距离应为180mm~300mm,必要时应提供引导平台使通过距离减少至180mm~300mm。5.2.5侧向进出式梯子中心线至平台或屋面距离应为380mm~500mm。梯梁外侧与平台或屋面之间距离应为180mm~300mm(见图2)。

5.3梯段高度及保护要求

5.3.1单段梯高宜不大于10m,攀登高度大于10m时宜采用多段梯,梯段水平交错布置,并设梯间平台,平台的垂直间距宜为6m。单段梯及多段梯的梯高均应不大于15m。

5.3.2梯段高度大于3m时宜设置安全护笼。单梯段高度大于7m时,应设置安全护笼。当攀登高度小于7m,但梯子顶部在地面、地板或屋顶之上高度大于7m时,也应设置安全护笼。

5.3.3当护笼用于多段梯时,每个梯段应与相邻的梯段水平交错并有足够的间距(见图2),设有适当空间的安全进、出引导平台,以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5.4内侧净宽度

5.4.1梯梁间踏棍供踩踏表面的内侧净宽度应为400mm~600mm,在同一攀登高度上该宽度应相同。由于工作面所限,攀登高度在5m以下时,梯子内侧净宽度可小于400mm,但应不小于300mm。

5.5踏棍

5.5.1梯子的整个攀登高度上所有的踏棍垂直间距应相等,相邻踏棍垂直间距应为225mm~300mm,梯子下端的第一级踏棍距基准面距离应不大于450mm(见图1)。

5.5.2圆形踏棍直径应不小于20mm,若采用其它截面形状的踏棍,其水平方向深度应不小于20mm。踏棍截面直径或外接圆直径应不大于35mm,以便于抓握。在同一攀登高度上踏棍的截面形状及尺寸应一致。

5.5.3在正常环境下使用的梯子,踏棍应采用直径不小于20mm的圆钢,或等效力学性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其它形状的实心或空心型材。

5.5.4在非正常环境(如潮湿或腐蚀)下使用的梯子,踏棍应采用直径不小于25mm的圆钢,或等效力学性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其它形状的实心或空心型材。

5.5.5踏棍应相互平行且水平设置。

5.5.6在因环境条件有可预见的打滑风险时,应对踏棍采取附加的防滑措施。

5.6梯梁

5.6.1梯梁的表面形状应使其在整个攀登高度上能为使用者提供一致的平滑手握表面,不应采用不便于手握紧的不规则形状截面(如大角钢、工字钢梁等)的梯梁。在同一攀登高度上梯梁应保持相同形状。

5.6.2在正常环境下使用的梯子,梯梁应采用不小于60mm×10mm的扁钢,或具有等效强度的其它实心或空心型钢材。

5.6.3在非正常环境(如潮湿或腐蚀)下使用的梯子,梯梁应采用不小于60mm×12mm的扁钢,或具有等效强度的其它实心或空心型钢材。

5.6.4在整个梯子的同一攀登长度上梯梁截面尺寸应保持一致。容许长细比不宜大于200。

5.6.5梯梁所有接头应设计成保证梯梁整个结构的连续性。除非所用材料型号有要求,不应在中间支撑处出现接头。

5.6.6如果要对梯梁因温度变化引起膨胀产生弯曲或应力增大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则应在接头处采取上述措施。5.6.7前向或侧向进出式梯子的梯梁应延长至梯子顶部进、出平面或平台顶面之上高度不小于GB4053.3中规定的栏杆高度。

5.6.8前向进出式梯子的顶部踏棍不应省略。梯梁延长段宜为喇叭型扩大,以使梯梁顶部内侧水平间距不小于600mm,不大于760mm。

5.6.9对侧向进出式梯子,梯梁和踏棍在延长段应为连续的。

5.7护笼

5.7.1护笼宜采用圆形结构,应包括一组水平笼箍和至少5根立杆(见图3)。其它等效结构也可采用。

单位为毫米

图3护笼结构示意图

5.7.2水平笼箍采用不小于50mm×6mm的扁钢,立杆采用不小于40mm×5mm的扁钢。水平笼箍应固定到梯梁上,立杆应在水平笼箍内侧并间距相等,与其牢固连接。

5.7.3护笼应能支撑梯子预定的活载荷和恒载荷。

5.7.4护笼内侧深度由踏棍中心线起应不小于650mm,不大于800mm,圆形护笼的直径应为650mm~800mm,其它形式的护笼内侧宽度应不小于650mm,不大于800mm。护笼内侧应无任何突出物(见图3)。5.7.5水平笼箍垂直间距应不大于1500mm。立杆间距应不大于300mm,均匀分布。护笼各构件形成的最大空隙应不大于0.4m2。

5.7.6护笼底部距梯段下端基准面应不小于2100mm,不大于3000mm。护笼的底部宜呈喇叭形,此时其底部水平笼箍和上一级笼箍间在圆周上的距离不小于100mm。

5.7.7护笼顶部在平台或梯子顶部进、出平面之上的高度应不小于GB4053.3中规定的栏杆高度,并有进、出平台的措施或进出口。

5.7.8未能固定到梯梁上的平台以上或进、出口以上的护笼部件应固定到护栏上或直接固定到结构、建筑物或设备上。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

自 2009-12-1 起执行

前言

本部分除第3章外为强制性。

GB 405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GB 4053.1 钢直梯;

——GB 4053.2 钢斜梯;

——GB 4053.3 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本部分为GB 405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的第2部分。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钢斜梯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内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固定式钢斜梯(另有标准规定的除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 405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4053.3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固定式钢斜梯 fixed steel inclined ladder

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与水平面成30°~75°倾角的踏板钢梯(见图1)。

3.2梯梁(梯框) stile(rail)

用来安装踏板或其他横向承载件的梯子侧边构件。

3.3踏板 tread(step)

供使用者上下梯时脚踩踏的梯子水平构件,其前后深度不小于80 mm。

3.4踏步高 rise

相邻两踏板间的垂直距离。

3.5踏步宽 going

相邻两踏板突缘间的水平距离。

3.6内侧净宽度 inside clear width

两梯梁内侧平行于踏板测量的距离,简称梯宽。

3.7梯段高度 height of the ladder

梯梁上端基准面与下端基准面间的垂直距离,简称梯高。

3.8扶手(系统) handrail(system)

安装在斜梯外侧边缘保护人员安全的阻挡型框架结构。当其作为斜梯扶手系统部件名称时,是由使用者手握作为支撑并与梯段倾角线平行的扶手系统构件。

3.9倾角 angle of pitch

两梯梁中心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踏板;

2——梯梁;

3——中间栏杆;

4——立柱;

5——扶手;

H——梯高;

L——梯跨;

h1——栏杆高;

h2——扶手高;

α——梯子倾角;

r——踏步高;

g——踏步宽。

图1 固定式钢斜梯示意图

4 一般要求

4.1 材料

钢斜梯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并具有碳含量合格保证。

4.2 钢斜梯倾角

4.2.1 固定式钢斜梯与水平面的倾角应在30°~75°范围内,优选倾角为30°~35°。偶尔性进入的最大倾角宜为42°。经常性双向通行的最大倾角宜为38°。

4.2.2 在同一梯段内,踏步高与踏步宽的组合应保持一致。踏步高与踏步宽的组合应符合式(1)的要求:

550≤g+2r≤700 (1)

式中:

g——踏步宽,单位为毫米(mm);

r——踏步高,单位为毫米(mm)。

4.2.3 常用的钢斜梯倾角与对应的踏步高r、踏步宽g组合(g+2r=600)示例见表1,其他倾角可按线性插值法确定。

4.2.4 常用钢斜梯倾角和高跨比(H:L)示例见表2。

表1 踏步高r、踏步宽g尺寸常用组合(g+2r=600)

表2 常用钢斜梯倾角和高跨比

4.3 设计载荷

4.3.1 固定式钢斜梯设计载荷应按实际使用要求确定,但应不小于本部分规定的数值。

4.3.2 固定式钢斜梯应能承受5倍预定活载荷标准值,并不应小于施加在任何点的4.4kN集中载荷。钢斜梯水平投影面上的均布活载荷标准值应不小于3.5kN/m2。

4.3.3 踏板中点集中活载荷应不小于1.5kN,在梯子内侧宽度上均布载荷不小于2.2kN/m。

4.3.4 斜梯扶手应能承受在除了向上的任何方向施加的不小于890 N集中载荷,在相邻立柱间的最大挠曲变形应不大于跨度的1/250。中间栏杆应能承受在中点圆周上施加的不小于700 N水平集中载荷,最大挠曲变形不大于75 mm。端部或末端立柱应能承受在立柱顶部施加的任何方向上890 N的集中载荷。以上载荷不进行叠加。

4.4 制造安装

4.4.1 钢斜梯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 50205的规定。采用其他方式连接时,连接强度应不低于焊接。安装后的梯子不应有歪斜、扭曲、变形及其他缺陷。

4.4.2 制造安装工艺应确保梯子及其所有构件的表面光滑、无锐边、尖角、毛刺或其他可能对梯子使用者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

4.4.3 钢斜梯与附在设备上的平台梁相连接时,连接处宜采用开长圆孔的螺栓连接。

4.5 防锈及防腐蚀

4.5.1 固定式钢斜梯的设计应使其积留湿气最小,以减少梯子的锈蚀和腐蚀。

4.5.2 根据钢斜梯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应对梯子进行合适的防锈及防腐涂装。

4.5.3 钢斜梯安装后,应对其至少涂一层底漆和一层(或多层)面漆或采用等效的防锈防腐涂装。

4.6 接地

在室外安装的钢斜梯和连接部分的防雷电保护,连接和接地附件应符合GB 50057的要求。

5 结构要求

5.1 梯高

5.1.1 梯高宜不大于5 m,大于5 m时宜设梯间平台(休息平台),分段设梯。

5.1.2 单梯段的梯高应不大于6 m,梯级数宜不大于16。

5.2 内侧净宽度

5.2.1 斜梯内侧净宽度单向通行的净宽度宜为600 mm,经常性单向通行及偶尔双向通行净宽度宜为800 mm,经常性双向通行净宽度宜为1000 mm。

5.2.2 斜梯内侧净宽度应不小于450 mm,宜不大于1100 mm。

5.3 踏板

5.3.1 踏板的前后深度应不小于80 mm,相邻两踏板的前后方向重叠应不小于10 mm,不大于35 mm。

5.3.2 在同一梯段所有踏板间距应相同。踏板间距宜为225 mm~255 mm。

5.3.3 顶部踏板的上表面应与平台平面一致,踏板与平台间应无空隙。

5.3.4 踏板应采用防滑材料或至少有不小于25 mm宽的防滑突缘。应采用厚度不小于4 mm的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普通钢板,或采用由25 mm×4 mm扁钢和小角钢组焊成的格板或其他等效的结构。

5.4 梯梁

梯梁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使结构横向挠曲变形最小,并由底部踏板的突缘向前突出不小于50 mm(见图1)。

5.5 梯子通行空间

5.5.1 在斜梯使用者上方,由踏板突缘前端到上方障碍物沿梯梁中心线垂直方向测量距离应不小于1200 mm。

5.5.2 在斜梯使用者上方,由踏板突缘前端到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2000 mm。

5.6 扶手

5.6.1 梯宽不大于1100 mm两侧封闭的斜梯,应至少一侧有扶手,宜设在下梯方向的右侧。

5.6.2 梯宽不大于1100 mm一侧敞开的斜梯,应至少在敞开一侧装有梯子扶手。

5.6.3 梯宽不大于1100 mm两边敞开的斜梯,应在两侧均安装梯子扶手。

5.6.4 梯宽大于1100 mm但不大于2200 mm的斜梯,无论是否封闭,均应在两侧安装扶手。

5.6.5 梯宽大于2200 mm的斜梯,除在两侧安装扶手外,在梯子宽度的中线处应设置中间栏杆。

5.6.6 梯子扶手中心线应与梯子的倾角线平行。梯子封闭边扶手的高度由踏板突缘上表面到扶手的上表面垂直测量应不小于860 mm,不大于960 mm。

5.6.7 斜梯敞开边的扶手高度应不低于GB 4053.3中规定的栏杆高度。

5.6.8 扶手应沿着其整个长度方向上连续可抓握。在扶手外表面与周围其它物体间的距离应不小于60 mm。

5.6.9 扶手宜为外径30 mm~50 mm,壁厚不小于2.5 mm的圆形管材。对于非圆形截面的扶手,其周长应为100 mm~160 mm。非圆形截面外接圆直径应不大于57 mm,所有边缘应为圆弧形,圆角半径不小于3 mm。

5.6.10 支撑扶手的立柱宜采用截面不小于40 mm×40 mm×4 mm角钢或外径为30 mm~50 mm的管材。从第一级踏板开始设置,间距不宜大于1000 mm。中间栏杆采用直径不小于16 mm圆钢或30 mm×4 mm扁钢,固定在立柱中部。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自 2009-12-1 起执行

前言

本部分除第3章外为强制性。

GB 405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GB 4053.1 钢直梯;

——GB 4053.2 钢斜梯;

——GB 4053.3 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本部分为GB 405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的第3部分。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内工作场所中使用的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另有标准规定的除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 405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 fixed industrial guardrail

永久性安装在梯子、平台、通道、升降口及其他敞开边缘防止人员坠落的框架结构,简称护栏(见图1)。

3.2扶手(顶部栏杆) handrail(top-rail)

可供手握作为支撑并有阻挡功能的防护栏杆顶部构件。

3.3中间栏杆(横杆) intermediate rail(knee-rail)

安装在顶部栏杆和地板之间的防护栏杆水平构件。

3.4立柱(支柱) post(stanchion)

与平台或其他固定结构连接,支撑防护栏杆的垂直构件。

3.5踢脚板(档板) toe board(toe plate,kick plate)

沿平台、通道或其他敞开边缘垂直设置,用来防止物体坠落(或人员滑出)的防护栏杆构件。

3.6平台 platform

在周围区域平面以上有可供人员工作或站立的平面结构。

3.7固定式工业钢平台 fixed industrial steel platform

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供人员工作、休息或通行的钢制平台。

3.7.1工作平台 work platform

装有要求的防护装置,供人员进行工作活动的平台。

3.7.2梯间平台(中间平台,休息平台) landing(intermediate platform,rest platform)

相邻梯段间供人员休息或改变行进方向的平台。

3.7.3通行平台(通道) walking platform(walkway,runway)

供人员由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行走的平台。

4 一般要求

4.1 防护要求

4.1.1 距下方相邻地板或地面1.2 m及以上的平台、通道或工作面的所有敞开边缘应设置防护栏杆。

4.1.2 在平台、通道或工作面上可能使用工具、机器部件或物品场合,应在所有敞开边缘设置带踢脚板的防护栏杆。

4.1.3 在酸洗或电镀、脱脂等危险设备上方或附近的平台、通道或工作面的敞开边缘,均应设置带踢脚板的防护栏杆。

4.1.4 当平台设有满足踢脚板功能及强度要求的其他结构边沿时,防护栏杆可不设踢脚板。

4.2 材料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并具有碳含量合格保证。

1——扶手(顶部栏杆);

2——中间栏杆;

3——立柱;

4——踢脚板;

H——栏杆高度。

图1 防护栏杆示意图

4.3 防护栏杆设计载荷

4.3.1 防护栏杆安装后顶部栏杆应能承受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不小于890 N集中载荷和不小于700 N/m均布载荷。在相邻立柱间的最大挠曲变形应不大于跨度的1/250。水平和垂直载荷以及集中和均布载荷均不叠加。

4.3.2 中间栏杆应能承受在中点圆周上施加的不小于700 N水平集中载荷,最大挠曲变形不大于75 mm。

4.3.3 端部或末端立柱应能承受在立柱顶部施加的任何方向上890 N的集中载荷。

4.4 钢平台设计载荷

4.4.1 钢平台的设计载荷应按实际使用要求确定,并应不小于本部分规定的值。

4.4.2 整个平台区域内应能承受不小于3kN/m2均匀分布活载荷。

4.4.3 在平台区域内中心距为1000 mm,边长300 mm正方形上应能承受不小于1kN集中载荷。

4.4.4 平台地板在设计载荷下的挠曲变形应不大于10 mm或跨度的1/200,两者取小值。

4.5 制造安装

4.5.1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 50205的规定。

当不便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但应保证设计的结构强度。安装后的防护栏杆及钢平台不应有歪斜、扭曲、变形及其他缺陷。

4.5.2 防护栏杆制造安装工艺应确保所有构件及其连接部分表面光滑,无锐边、尖角、毛刺或其他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

4.5.3 钢平台和通道不应仅靠自重安装固定。当采用仅靠拉力的固定件时,其工作载荷系数应不小于1.5。设计时应考虑腐蚀和疲劳应力对固定件寿命的影响。

4.5.4 安装后的平台钢梁应平直,铺板应平整,不应有歪斜、翘曲、变形及其他缺陷。

4.6 防锈及防腐蚀

4.6.1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的设计应使其积存水和湿气最小,以减少锈蚀和腐蚀。

4.6.2 根据防护栏杆及钢平台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应对其进行合适的防锈及防腐涂装。

4.6.3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安装后,应对其至少涂一层底漆和一层(或多层)面漆或采用等效的防锈防腐涂装。

5 防护栏杆结构要求

5.1 结构形式

5.1.1 防护栏杆应采用包括扶手(顶部栏杆)、中间栏杆和立柱的结构形式或采用其他等效的结构。

5.1.2 防护栏杆各构件的布置应确保中间栏杆(横杆)与上下构件间形成的空隙间距不大于500 mm。构件设置方式应阻止攀爬。

5.2 栏杆高度

5.2.1 当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距基准面高度小于2 m时,防护栏杆高度应不低于900 mm。

5.2.2 在距基准面高度大于等于2 m并小于20 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高度应不低于1050 mm。

5.2.3 在距基准面高度不小于20 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高度应不低于1200 mm。

5.3 扶手

5.3.1 扶手的设计应允许手能连续滑动。扶手末端应以曲折端结束,可转向支撑墙,或转向中间栏杆,或转向立柱,或布置成避免扶手末端突出结构。

5.3.2 扶手宜采用钢管,外径应不小于30 mm,不大于50 mm。采用非圆形截面的扶手,截面外接圆直径应不大于57 mm,圆角半径不小于3 mm。

5.3.3 扶手后应有不小于75 mm的净空间,以便于手握。

5.4 中间栏杆

5.4.1 在扶手和踢脚板之间,应至少设置一道中间栏杆。

5.4.2 中间栏杆宜采用不小于25 mm×4 mm扁钢或直径16 mm的圆钢。中间栏杆与上、下方构件的空隙间距应不大于500 mm。

5.5 立柱

5.5.1 防护栏杆端部应设置立柱或确保与建筑物或其他固定结构牢固连接,立柱间距应不大于1000 mm。

5.5.2 立柱不应在踢脚板上安装,除非踢脚板为承载的构件。

5.5.3 立柱宜采用不小于50 mm×50 mm×4 mm角钢或外径30 mm~50 mm钢管。

5.6 踢脚板

5.6.1 踢脚板顶部在平台地面之上高度应不小于100 mm,其底部距地面应不大于10 mm。踢脚板宜采用不小于100

mm×2 mm的钢板制造。

5.6.2 在室内的平台、通道或地面,如果没有排水或排除有害液体要求,踢脚板下端可不留空隙。

6 钢平台结构要求

6.1 平台尺寸

6.1.1 工作平台的尺寸应根据预定的使用要求及功能确定,但应不小于通行平台和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最小尺寸。

6.1.2 通行平台的无障碍宽度应不小于750 mm,单人偶尔通行的平台宽度可适当减小,但应不小于450 mm。

6.1.3 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宽度应不小于梯子的宽度,且对直梯应不小于700 mm,斜梯应不小于760 mm,两者取较大值。梯间平台(休息平台)在行进方向的长度应不小于梯子的宽度,且对直梯应不小于700 mm,斜梯应不小于850 mm,两者取较大值。

6.2 上方空间

6.2.1 平台地面到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2000 mm。

6.2.2 对于仅限单人偶尔使用的平台,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可适当减少,但应不小于1900 mm。

6.3 支撑结构

平台应安装在牢固可靠的支撑结构上,并与其刚性连接;梯间平台(休息平台)不应悬挂在梯段上。

6.4 平台地板

6.4.1 平台地板宜采用不小于4 mm厚的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钢板铺装,相邻钢板不应搭接。相邻钢板上表面的高度差应不大于4 mm。

6.4.2 工作平台和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地板应水平设置。通行平台地板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大于10°,倾斜的地板应采取防滑措施。

钢梯及平台设计规范

钢梯及平台设计规范(仅供内部使用,严禁外泄) 编写: 校对: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0.10.20 版本1.0 目录 1. 总则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固定式钢梯 (3) 3.1. 类型 (3) 3.2. 固定式钢直梯技术标准 (3) 3.3. 刚斜梯技术标准 (7) 4. 防护栏杆 (10) 4.1. 术语和定义 (10) 4.2. 一般要求 (11) 4.3. 栏杆高度 (11) 4.4. 扶手 (11)

4.5. 中间栏杆 (12) 4.6. 立柱 (12) 4.7. 踢脚板 (12) 5. 钢平台及结构要求 (12) 5.1. 平台尺寸 (12) 5.2. 上方距离空间 (13) 5.3. 平台地板 (13)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机械设备钢梯及平台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日常维护要求。它提出了机械设备钢梯及平台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设备制造和材料符合下列标准和规定的最新版本的要求: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_第1部分:钢直梯》 GB4053.1-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 GB4053.2-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4053.3-2009《机械安全进入机械的固定设施第3部分:楼梯、阶梯和护栏》 GB17888.3-2008 《机械安全进入机械的固定设施第4部分∶固定式直梯》 GB17888.4-2008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 GB/T15706.2-1995 3.固定式钢梯

里达中学“三通两平台”汇报材料

里达中学“三通两平台”建设、管理先进材料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这就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为切实贯彻国家教育部,州、县教育部门关于学校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管理的要求。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部署了一系列推进“三通两平台”工作的制度及实施办法,使我校的“三通两平台”工作得到稳步的推进和发展。现对我校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领导班子为成员及以专业信息技术教师为技术指导员的领导小组,以教导处为主抓实体,狠抓学校“三通两平台”建设,由专人负责和进行管理并保障技术支持。由学校统一部署安排工作。并召开多次会议,强调“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是这项工作,深入人心,切实落实到实处。

二、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首先,管理组研究制定了有效的管理机制,包括多媒体教室管理使用制度、微机室管理使用制度、农薄装备室管理使用制度、校安通管理使用制度、敏特英语教学管理责任制度及班班通电子白板管理使用制度。每一项都有专人负责,并与学校签订责任书,使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做到分工管理、责任明确,责任人除了负责设备的管理还负责室内卫生。并对责任人实行“一学期一考核制度”,从管理上严抓严管。 其次,实行痕迹管理,切实履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三通两平台”工作的要求。建立任课教师使用登记、总结、反思、评价制度。即使用必须登记,课后必须在教案上对本节课使用不当或运用不合理的地方,并对使用情况进行反思,在下一次的使用中改进。如遇设备系统问题必须立即向主管领导上报,以得到及时解决。让每一位教师真正参与到运用和爱护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中来。 第三、实行电子白板班级挂钩制度,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全班共同管理班级设备,实行“谁损坏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并把电子白板的爱护与管理纳入班主任考核及班级量化考核中来。 第四、每月派专人进行一次维修,以保障设备得到及时的修理和维护。 三、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

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最主要的还是现在的事故太多了。而造成事故的原因都是由于交通安全知识的缺乏和自身不遵守交通安全法所造成的。 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多了解、传达、和遵守交通安全知识。从而减少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资料 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 1.超速行驶超速行驶影响驾驶人观察,判断的准确性;减少驾驶人的反应时间;使驾驶人的空间认知能力减退;使驾驶人对空间距离的判断产生误差;使驾驶人对速度判断产生误差;使驾驶人容易疲劳等。车辆超速,一旦肇事,往往加大交通事故损害后果。因为超速在发生碰撞时,速度越快,撞击力越大,交通事故的损害程度就越高。超速等于死亡。 酒后驾驶酒后驾驶的严重的违反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极易发生道路安全事故,严重危害道路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酒精对驾驶员的操作能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酒精的状态下,驾驶员的操作反应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根据实验论证,当喝酒的驾驶员发现前方危险的情况后,当酒精浓度达到100毫克时,反应时间延迟了35%,到达150毫克延迟了50%,做出的错误反应增加了%。对于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处理,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酿成惨重的悲剧。 3.疲劳驾驶长时间驾驶机动车,长途行车前睡眠不好或患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时开车易引发疲劳,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实现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麻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焦虑,急躁等现象。 “十次车祸,九次快,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车辆内故障,车辆保养不到位,随意违规,驾驶时不谨慎”等等是导致车祸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止交通事故的安全措施,行人的注意事项: 1.步行时,走人行道,靠右侧行走。 2.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行走时,先看左侧车辆,后看右侧车辆。 3.设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绿灯亮时,可通行。红灯亮时,禁止通行。 4.设有自助式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要先按人行横道使用开关,等绿灯亮、机动车停驶后,再通过。红灯亮或显示“等待”信号时,禁止通过。 5.设有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区域,不横穿马路。 6.无人行横道与通过设施的区域,横穿马路时,要在确认安全后,再通过。 7.不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打闹、猛跑。

GB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 B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部分工业防护 栏杆及钢平台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内工作场所中使用的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另有标准规定的除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405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部分。 GB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 fixed industrial guardrail 永久性安装在梯子、平台、通道、升降口及其他敞开边缘防止人员坠落的框架结构,简称护栏(见图1)。 扶手(顶部栏杆) handrail(top-rail) 可供手握作为支撑并有阻挡功能的防护栏杆顶部构件。 中间栏杆(横杆) intermediate rail(knee-rail) 安装在顶部栏杆和地板之间的防护栏杆水平构件。 立柱(支柱) post(stanchion) 与平台或其他固定结构连接,支撑防护栏杆的垂直构件。 脚踏板(挡板) toe board(toe plate,kick,plate) 沿平台、通道或其他敞开边缘垂直设置,用来防止物体坠落(或人员滑出)的防护栏杆构件。 平台 platform 在周围区域平面以上有可供人员工作或站立的平面结构。 固定式工业平台 fixed industrial steel platform 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供人员工作、休息或通行的钢制平台。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

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简析 一、概述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正在深刻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但是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不像对于大众生活的影响那么快速和彻底,是渐进式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1、教育作为关系到整个国家意识形态等思想层面建设的重要环节,传递的内容要严格控制 和筛选,与互联网的开放式信息传播方式不一致; 2、教育作为公民普遍享受的义务,提供的方式要兼顾所有国民,信息化要考虑到不同地区 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普及程度的差异。 所以,教育的信息化战略,总体上是处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统一推进的步伐中。某些特定领域之间以及某些地区之间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有所差异,大体上呈现出东部发达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课堂外高于课堂内,学习周边高于学习中的状态。 由于教育涵盖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各领域需求差别较大,所以下面着重分析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信息化市场。 二、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市场细分 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市场有以下细分市场: (一)家校沟通 家校沟通是目前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细分市场,主要产品包括: 1、付费短信产品:如中国移动校讯通、中国电信、联通的家校通、翼校通等产品; 2、免费大众即时通讯类互联网产品:qq群、微信群、飞信群等; 家校沟通市场分析: 运营商提供的付费短信产品是运营商短信通道+计费通道+使用平台+代理商推广渠道的结合体。在信息化发展的初期,大多数用户之间还依赖短信来进行互动交流的阶段,这类产品很好的满足了家校之间互动沟通的用户需求,运营商也依靠对于短信通道的垄断在用户规模和收入上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中,中国移动又依靠占绝对优势的用户规模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在部分省份,付费短信产品的渗透率达到了目标用户的90%,这个业务也成为了大部分省份运营商行业信息化产品和收入的主力。

教育信息化之三通两平台

教育信息化之三通两平台 三通: 1、宽带网络校校通:?“宽带网络校校通"得实质内容有两个,一就是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得宽带接入条件,二就是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得基本教学环境建设。所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从建设角度讲就是要完成两项任务,为学校提供宽带接入条件与在学校内部建成网络条件下得基本教学环境。什么就是网络条件下得基本教学环境?一就是为学校建设能上网得多媒体教室,二就是为教师提供一套基本得软件工具与教学资源,三就是一定比例得教师配有计算机并且经过培训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授课。 宽带网络接入条件得建设方式就是“政府投资建设,企业运营维护,学校持续使用”.很多省(区、市)已经这样做了。政府得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整体规划、整体要求与政策指导,并与电信运营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电信运营企业为学校建设并提供优惠得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学校按协议付费使用。校内得网络条件下得基本教学环境建设,应该由政府资助学校完成,中央财政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得学校,支持得手段就是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里增加内容与投资。“宽带网络校校通”得建设目标就是到2015年基本覆盖乡镇及乡镇以上得所有校舍条件允许得中小学校。2?、优质资源班班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得根本目得就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与教研活动中得普遍应用。不能把它理解成为每个班级安装多媒体设备。所谓“优质资源班班通",就就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得学校得大部分班级得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不同得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得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得共享,还应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与“名校网络课堂”得建设。“专递课

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典型案例

自贡一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教育信息化让中学教学插上“天使之翼”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校就是盐都自贡得一所有九十八年办学历史得城市完全中学,位于自贡市城市中心,学校创立于1918年。前身为加拿大教会创办得“培德中学"与自贡市政府创办得“市立师范与市立中学”, 198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经四川省教育厅复查验收,确认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1月被四川省教厅批准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随着信息技术得不断发展与普及,我校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得传统教学走进了真正得“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走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得道路,这都时时离不开信息技术得应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得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得精力投入到现实得、探索得学习活动中去.”它以丰富得语言、文字、动画演示、视频、音频等新颖独特得方式给广大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得教育教学资源,革新了传统得教学模式.信息化就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得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我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重要性,结合“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管理中得应用,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1、机构设置学校为推动信息化建设得发展,专门成 立了信息技术中心,成员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与各 学科得带头人。明确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定期交 流,协商工作,共谋创新与发展得思路。为落实工 作目标,还在每个教研组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 教研组组长牵头,收集与提供素材,让熟悉电脑知识

“三通两平台”的建设要点

“三通两平台”建设要点 以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推动信息产业升级,改变信息化发展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2012年11月23日,第十二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指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就是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重点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要通过探讨交流更多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相互促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三通两平台”建设内容 “三通两平台”中的“通”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则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 三、“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 一是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完成基于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学校宽带网络建设,优化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网络建设,完善包括网络设备、教师电子备课室等在内的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研究制定适应各类教育发展需要、符合我省省情的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加强学校数字化终端和应用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在学校管理、教学应用、学生实训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二是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要基本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逐步将优质教学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努力建好三个课堂,即专递课堂,主要针对特殊需要的课堂,集中力量做好一批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职业教育新课程等课程资源建设,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工具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名师课堂,组织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特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个人空间和相应工具,开设学科重点难点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名校网络课堂,汇聚若干基础教育名校和职业教育示范校的优质资源,开设网络学校,为学校集体组织学生选修高中网络课程和职业学校新开专业提供服务。 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为学生和教师建立实名网上学习空间环境,大力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促进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之中。按照“教师优先、发达地区优先、职业教育优先”的原则,先试先行,有序推动。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工程,加快研发推广与现行中小学课程标准相配套、适合学校课堂网络化教学需要的数字互动教

交通安全教育材料(参考)

交通安全教育材料(参考) 乘车 乘坐公共车辆,应该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注意交通安全。 候车时,应依次排队,站在道路边或站台上等候,不应拥挤在车行道上,更不准站在道路中间拦车。上车时,应等汽车靠站停稳,先让车上的乘客下完车,再按次序上车,不能争先恐后。上车后,应主动买票,主动让座给老人、病人、残疾人、孕妇或怀抱婴儿的乘客。车辆行驶时,要拉住扶手,头、手不能伸出车窗外,以免被来往车辆碰擦。下车时,要依次而行,不要硬推硬挤。下车后,应随即走上人行道。需要横过车行道的,应从人行道内通过;千万不能在车前车尾急穿,这样很不安全。 安全横过道路 上学、放学和外出活动,我们几乎天天要在道路上行走。走路要保证安全,这里面的学问可多着呢!有不少行人,因为没有掌握好安全横过道路的要领,结果丧身与汽车轮子底下。 横过道路时,要选择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这是行人享有“先行权”的安全地带。在这个地带,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一般都要减慢,驾驶员也比较注意行人的动态。在没划有人行横道的地方横过道路,要特别注意避让来往的车辆。避让车辆最简单的方法是:先看左边是否有来车,没有来车才走入车行道;再看右边是否有来车,没有来车时就可以安全横过道路了。 横过道路不走人行横道,随便乱穿,或者在汽车已经临近时急匆匆过道路,都是十分危险的举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横穿马路应该注意什么? 横穿马路,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 1)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 绿灯行,红灯停” 。 2)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3)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4)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更不能在马路上滑滑板。 5)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3、怎样认识交通信号灯? 交通信号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指挥车辆的红、黄、绿三色信号灯,设置在交*路口显眼的地方,叫做车辆交通指挥灯;另一种是用于指挥行人横过马路的红、绿两色信号灯,设置在人行横道的两端,叫做人行横道灯。我国交通法规也对交通指挥信号灯做出了规定: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准妨碍直行的车辆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行。 2)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3)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4)绿色箭头灯亮时,准许车辆按箭头所示方向通行。 5)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可以通行。 骑自行车安全知识 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是世界上拥有自行车最多的国家。但是,自行车结构简单、一碰就倒、稳定性差,因此它是交通工具中的弱者。在交通伤亡事故中,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受伤人数居第一,伤亡人数居第二。在我国,少年儿童年满12周岁,方能在道路上起自行车,并要遵守交通规则在慢车道上骑车,并且自行车车不能带人。

三通两平台”介绍

“三通两平台” 商业机会挖掘分析报告

一、“三通两平台”建设背景 “三通两平台”是教育部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份纲领性文件的背景下,教育部为了推进落实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杜占元部长深入解析了规划,并总结提炼出“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核心目标,并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推动和强调。 二、“三通两平台”现状分析 1、概念解析 “三通两平台”是教育部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的总结和提炼,在4月26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听取教育部的专题汇报上正式提出的,国务委员刘延东于今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正式提出推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三通两平台”内涵: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目标是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问题,本质是信息化的硬环境建设。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目标是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普遍使用。 (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网络空间就是学生和教师有一个基本的学习空间,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互动学习。 (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平台是一个集合了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的资源云服务平台,为了达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目的而建立。 (五)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平台即目前学校中规模使用的信息化平台,一般包括:办公、门户、教务等业务的整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资源共享的作用。建设重点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五级包括中央、省、地市、县和学

交通安全知识培训材料.

交通安全知识培训材料 张洪营 一、《道路安全法》颁布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交通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的道路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道路交通事故持续多年上升。交通事故起数从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2002年的77万多起,每年平均增长6.3%。死亡人数由5万人上升到10.9万人,年均增长5%。仅去年一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6.7万起,死亡10.4万人,受伤49.4万人,平均每天死亡285人,每六分钟就有一个因交通事故死亡,每一分钟就有一人受伤。交通事故的死伤人数高居各类灾害事故之首。我国不是世界上汽车最多的国家(最多的是美国,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是全世界最多的。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人大通过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法》通过规范道路交通行为,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保护道路交通参与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确定法律制度,增强道路交通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规范执法行为,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和畅通。 二、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及交通规则 道路交通主要由三大要素构成:人、车、路。人是交通活动中的主体,一切交通活动、交通行为,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服务,建造公路、制造汽车,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人在道路交通活动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驾驶汽车的人,我们称之为驾驶员、司机;二是骑自行车、三轮车、拉板车的人,称之为非机动车驾驶人,三是走路的人,在路上行走的人,我们称之为行人,四是在道路上从事与交通活动有关的其他人员,如养路工人、交通警察等等。

道路交通安全培训资料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1.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对行人的要求有哪些? 答:对行人的要求有⑴必须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和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实施办法等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⑵必须遵守车辆、行人各行其道的规定。借道通行时 应当让在其本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行人优先通行;⑶必须遵守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信号灯的规定 即“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告要注意”; ⑷必须遵守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规定;⑸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与管理;⑹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抛物击车或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等;⑺不准强迫、指使、纵容他人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 2.在道路上怎样行走最安全? 答:作为行人在道路上通行时是道路交通中的弱者,只有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律。 法规规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才能保证自身安全。具体讲 行人在道路上行走必须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必须靠路边行走即在从道路边缘线算起1米内行走。不要跨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铁路道口的护栏以及道路隔离设施不要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不要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不要有追车、抛物击车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遇有红灯或禁止通行的交通标志标线时不要强行通过应等

绿灯放行或绕道通行。 3.行人怎样横过城市街道或公路最安全? 答:行人横过城市街道或公路时属于借道通行应当让在其本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行人优先通过。为确保自身安全和取得横过道路的优先权行人横过城市道路时首先应当选择离自己最近的人行横道、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通过。其次是在通过人行横道时有信号灯控制的应当遵守信号灯的规定绿灯亮时要迅速通过;没有信号灯控制的应看清来往车辆直行通过千万不要与车辆抢道或相互追逐、猛跑。第三在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横过道路 应该先左看、后右看、再左看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横过多条车行道或者车行道的车流量比较大时可以采取“左右左”看、一条一条车道通过。第四横过道路时不要突然改变行走路线、突然猛跑、突然往后退更不能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第五行人列队横过道路时须从人行横道迅速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应直行通过不要斜穿。 4.行人怎样通过铁路道口最安全? 答:行人通过铁路道口时一是在遇有道口栏杆(栏门)关闭、音响器发出报警、红灯亮时或看守人员示意停止行进时应站在停止线以外或在最外股铁轨5米以外等候放行。二是在遇有道口信号两个红灯交替闪烁或红灯亮时不能通过;白灯亮时才能通过。三是通过无人看守的道口时应先站在道口外左右看看两边均没有火车来临时才能通过。 5.《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行人通行权利有哪些保障?

驾驶员安全培训内容资料

驾驶员安全培训内容资料 第一章司机的职责及管理 一、司机职责 1、爱岗敬业,热爱公司,维护公司良好的形象; 2、认真钻研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 3、遵守国家法律、条例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4、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5、精心爱护车辆,保证车况良好,车容整洁,各种设备齐全; 6、正确驾驶车辆,预防车辆事故。 二、司机交通行为规范 1、遵守行为美德和职业道德,文明驾驶、礼貌行车,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公司 各项规章制度; 2、坚持车辆“三检查制度”,安全设备保持齐全有效,车容保持整洁,不驾驶机 件失灵的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 3、随身携带驾驶证,不准驾驶与准驾车种不符的车辆,严禁将车辆交给非司机 驾驶; 4、驾驶车辆时要精力集中,不超速行驶,不强行超车,严禁疲劳驾驶、酒后驾 驶; 5、停放车辆要遵守规定,严禁乱停乱放,拉好手制动,锁好车门,确保安全, 注意保管货物,防丢失、破损; 6、行车中发生交通事故应保护现场,积极抢救伤者并及时报告交通民警和公司 领导。 四、司机工作规章 1、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和按规定加班; 2、工作中必须随身携带通信工具,并保证每天开机; 3、修理车辆必须提前一天或头天晚上申报,任何司机不得在工作时间擅自拆卸 车辆;(特殊情况例外) 4、工作期间严禁喝酒;

5、值班司机必须坚守岗位,一律在公司待命,不得擅自离岗; 6、严禁非司机开车,严禁擅自将车辆交给他人驾驶或私自驾驶别人的车辆; 7、严禁私自乱拿他人随车工具。 第二章车辆使用规定 一、车辆使用管理规定 1、司机上班时要认真保存好车钥匙,出车必须带好相关证件(驾驶证、行驶证)。 2、司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通讯工具畅通,不得无故关机,拒接电话; 3、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的相关车辆管理规定,严禁非司机开车和疲劳驾驶,严禁 公车私用,严禁用公司的财产做交易。 4、爱护公司车辆,定期维护检查,预防事故发生; 5、发生交通事故时,应报告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准确位置,保护好现场,并 急时上报上级领导和保险公司。 6、有意损坏车辆及公司财物者,按损失额赔偿并予以辞退,情节严重者移交司 法行政机关处理; 7、未经允许,严禁司机开车回家或办私事。 二、随车工具及随车证件管理 1、因工作需要司机更换车辆,必须在上级领导的参与下办好证件的交接(行驶 证交接),如有丢失由交车司机负责赔偿; 2、司机有事请假,要向替班司机讲明车辆有关事宜.。(行驶证交接和车辆存在的一些问题。) 5、如有丢失或损坏车辆随车工具和证件,司机必须立即上报上接领导,并追究 当事人责任,如系个人原因,当事人按照实际价值赔偿; 6、司机离职必须办理交接手续。 第三章车辆保养 一、车辆保养的分类 车辆保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它分为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包括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和三级保养)、初驶保养、换季保养和停驶车保养等五种。 二、在车辆生产厂家提供免费保养的条件下,尽量到服务站进行保养

“三通两平台”建设方案

一、“三通两平台”介绍 一、“三通两平台”建设背景 “三通两平台”是教育部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份纲领性文件的背景下,教育部为了推进落实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杜占元部长深入解析了规划,并总结提炼出“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核心目标,并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推动和强调。 二、“三通两平台”现状分析 1、概念解析 “三通两平台”是教育部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的总结和提炼,在4月26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听取教育部的专题汇报上正式提出的,国务委员刘延东于今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正式提出推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三通两平台”内涵: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目标是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问题,本质是信息化的硬环境建设。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目标是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普遍使用。 (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网络空间就是学生和教师有一个基本的学习空间,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互动学习。(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资源平台是一个集合了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的资源云服务平台,为了达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目的而建立。

(五)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平台即目前学校中规模使用的信息化平台,一般包括:办公、门户、教务等业务的整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资源共享的作用。建设重点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五级包括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建设重点是中央和省两级。 2、政策支撑 “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是由下列的一系列文件所支撑的,可以通过下面先后出台的文件、纲领看出此工程建设的力度。 党和国家层面: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 中央部委层面: 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教育部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012年5月28日,教育部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杜占元部长深入解析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三通两平台”的核心建设目标。2012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强调,“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多管齐下加快推进学校接入宽带,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维护机制,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要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重点建设名师和名校网络课堂,集中开发音乐、美术、英语等短缺课程,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要推动

运输企业交通安全教育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运输企业交通安全教育制 度正式版

运输企业交通安全教育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为了深化运输企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覆盖面,坚决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一、各中队(所室)要督促联系的运输企业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对客运企业驾驶人、车主、管理人员每个月宣传教育不低于2次,对货运企业驾驶人、车主、管理人员每个月宣传教育不低于1次。 二、客货运企业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时,联系该企业的中队(所室)要派员参加,及时传递交通安全管理信息,讲解交

通安全法律法规,通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 三、各中队(所室)要督促联系的客运企业(含场站)建立固定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阵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内容每年更新不低于3次。客运企业要根据交通安全管理情况悬挂宣传标语、播放宣传光碟。 四、各中队(所室)要建立联系的运输企业法人代表定期宣传工作机制,在8月底前,会同交通、安监召集辖区内运输企业法人代表,组织召开交通安全宣讲会,在运输企业中开展“文明驾驶明星”、“百万公里安全驾驶明星”评比活动,进一步深化“文明交通进企业”工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4053.3-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三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前言 本部分除第3章外为强制性。 GB405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GB4053.1钢直梯; ———GB4053.2钢斜梯; ———GB4053.3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本部分为GB405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的第3部分。 本部分是对GB4053.3—19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和GB4053.4—1983《固定式 工业钢平台》的修订,修订后两个部分合并为一个标准。 本部分与GB4053.3—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防护栏杆设置的高度要求和条件; ———修改了对材料的要求; ———修改了扶手设计载荷的规定; ———增加了中间栏杆和立柱的载荷要求; ———修改了防锈及防腐蚀的要求; ———修改了防护栏杆推荐高度及最低高度的规定; ———增加了扶手结构、非圆截面扶手尺寸及扶手周围空间的要求; ———修改了中间栏杆与上下方构件间距的规定; ———增加了立柱安装的要求; ———修改踢脚板结构的要求,增加了踢脚板高度的规定。 本部分与GB4053.4—198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对材料的要求; ———修改了平台设计载荷的规定; ———修改了防锈及防腐蚀的要求; ———修改了平台宽度的规定; ———修改了平台行进方向长度的规定; ———修改了平台上方空间高度的要求; ———增加了通行平台倾角的规定。 本部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内工作场所中使用的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另有标准规定的除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405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 fixde industrial guardrail 永久性安装在梯子、平台、通道、升降口及其他敞开边缘防止人员坠落的框架结构,简称护栏(见图1)。 3.2 扶手(顶部栏杆) handrail(top-rail) 可供手握作为支撑并有阻挡功能的防护栏杆顶部构件。 3.3 中间栏杆(横杆) intermediate rail(knee-rail) 安装在顶部栏杆和地板之间的防护栏杆水平构件。 3.4 立柱(支柱) post(stanchion) 与平台或其他固定结构连接,支撑防护栏杆的垂直构件。 3.5 踢脚板(档板) toe boare(toe blate,kick blate) 沿平台、通道或其他敞开边缘垂直设置,用来防止物体坠落(或人员滑出)的防护栏杆构件。3.6 平台platform 在周围区域平面以上有可供人员工作或站立的平面结构。 3.7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 fixed industrial steel platform

教育信息化之三通两平台

教育信息化之三通两平台三通: 1、宽带网络校校通: “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实质内容有两个,一是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二是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所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从建设角度讲是要完成两项任务,为学校提供宽带接入条件和在学校内部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什么是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一是为学校建设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二是为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三是一定比例的教师配有计算机并且经过培训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授课。 宽带网络接入条件的建设方式是“政府投资建设,企业运营维护,学校持续使用”。很多省(区、市)已经这样做了。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整体规划、整体要求和政策指导,并和电信运营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电信运营企业为学校建设并提供优惠的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学校按协议付费使用。校内的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应该由政府资助学校完成,中央财政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支持的手段是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里增加内容和投资。“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覆盖乡镇及乡镇以上的所有校舍条件允许的中小学校。 2、优质资源班班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不能把它理解成为每个班级安装多媒体设备。所谓“优质资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还应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专递课堂”是指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使边远地区上不起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名师课堂”是指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开设网络课堂,形成更多更好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探索网上教研活动的组织形态,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名校网络课堂”是指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使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多更广地扩散,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优质资源班班通”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使每一个基本具备网络条件的学校和教师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要使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教学、教研活动的常态。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要引起各地足够的重视。不能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简单理解成在资源网站开通实名注册的个人空间。“网络学习空间”首先应该是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其次应该是一个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资源超市”,为各类资源提供者提供高效的资源交易服务,使教师和学生有更丰富的优质资源可用。再次还应该是一个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服务平台,平台主动推送资源的功能帮助教师依托空间快捷地获取合适的资源,平台容易使用的开发工具帮助教师提高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最后还应该是一个管理的平台,平台的机构空间帮助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所有的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统计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和教师内生的、自己创造的课件资源的数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或区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网上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条件支撑。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是把教育信息化推进到第三阶段的技术支撑和运行模式,所以我们要提高认识、主动设计。要把“网络学习空间”建成网络条件下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个实名制的、组织化的、可控可管的体系,为所有想在网上进行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的教师提供一个网络

钢梯及平台设计规范

钢梯及平台设计规(仅供部使用,严禁外泄) 编写: 校对: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0.10.20 版本1.0

目录 1. 总则 (3) 2. 规性引用文件 (3) 3. 固定式钢梯 (3) 3.1. 类型 (3) 3.2. 固定式钢直梯技术标准 (3) 3.3. 刚斜梯技术标准 (7) 4. 防护栏杆 (10) 4.1. 术语和定义 (10) 4.2. 一般要求 (11) 4.3. 栏杆高度 (11) 4.4. 扶手 (11) 4.5. 中间栏杆 (12) 4.6. 立柱 (12) 4.7. 踢脚板 (12) 5. 钢平台及结构要求 (12) 5.1. 平台尺寸 (12) 5.2. 上方距离空间 (13) 5.3. 平台地板 (13)

1.总则 本技术规书适用于机械设备钢梯及平台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日常维护要求。它提出了机械设备钢梯及平台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规性引用文件 设备制造和材料符合下列标准和规定的最新版本的要求: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_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1-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4053.2-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4053.3-2009 《机械安全进入机械的固定设施第3部分:楼梯、阶梯和护栏》 GB17888.3-2008 《机械安全进入机械的固定设施第4部分∶固定式直梯》 GB17888.4-2008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GB/T15706.2-1995 3.固定式钢梯 3.1.类型 固定式钢直梯: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与水平面呈75°~90°倾角,主要构件为钢材制造的直梯(见图1)。 固定式钢斜梯: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与水平面成30°~75°倾角的踏板钢梯(见图2)。 盘梯(略) 3.2.固定式钢直梯技术标准 3.2.1.总体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