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方剂歌诀

一、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汤中有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恶寒发热头身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伤寒论》)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发表解肌调营卫,表虚有汗最适用。
九味羌活汤(《此事知难》)
九味羌活配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临证加减在变通。
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苏散有陈皮草,发表理气效果好,
方中苏叶是为君,香附辅佐不能少。
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阴暑选用香薷散,香薷厚朴扁豆煎,
寒热胸闷兼吐泻,解表化湿是关键。
(二)辛凉解表
银翘散(《温病条例》)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鼓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桑菊饮(《温病条例》)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饮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升麻葛根汤(《阎式小儿方论》)
董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效力彰.

二、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白虎汤(《伤寒论》)
白虎汤中石膏君,知母粳米甘草随,
清热泻火第一方,热清津生建奇勋。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
再加粳米水煎服,清热益气又生津。
(二)清脏腑热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功,
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火同归小便中。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圆,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清胃泻火固齿方(验方)
胃火牙痛有良方,清胃泻火固齿汤,
石膏黄连鲜生地,丹皮甘草用之良,
去掉甘草改升麻,更为正宗清胃汤。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施,
热伏肺中或咳喘,清泻肺热总相宜。
玉女煎(《景岳全书》)
玉女煎中熟地黄,石膏知母麦膝裹,
肾虚胃火相为病,烦渴牙痛急煎尝。
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瓜子薏苡仁,
痰热瘀血壅与肺,清热排脓痈自退。
白头翁汤(《伤寒论》)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配秦皮,
清热解毒又凉血,痢下脓血腹痛去。
(三)清营凉血
清营汤(《温病条辨》)
清营汤乃鞠通方,身热夜甚营血伤,
犀角丹玄连地

麦,银翘竹叶煎服康。
(四)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柏黄芩栀子备,
烦躁错语吐衄斑,痈肿疔毒均可贵。
他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
贝母花粉兼乳没,山甲皂刺酒煎佳。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五味消毒疔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勿看轻。
蚤休带状疱疹汤(《验方》)
蚤休带状疱疹汤,板蓝大青连翘裹,
再加公英共五味,三至九日煎服康。
六神丸(《雷氏方》)
六神丸治咽喉痛,珍珠牛黄麝香冰,
蟾酥雄黄共六味,研末外用又治痈。
红藤煎(《临床经验汇编》)
红藤煎治阑尾炎,地丁乳没银翘玄,
丹皮大黄生甘草,泻热破瘀毒消散。
(五)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青蒿鳖甲知地丹,阴分伏热此剂搬,
夜热早凉身无汗,从里达表服之安。
秦艽鳖甲汤(《卫生宝鉴》)
秦艽鳖甲治虚劳,地骨柴胡共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消骨散(《证治准绳》)
清骨散有银柴胡,秦艽鳖甲与地骨,
胡连甘草知母蒿,骨蒸劳热一并除。

三、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通。
(二)调和肝脾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逍遥散中当归芍,柴芩术草加姜薄,
疏肝养血又健脾,肝郁血虚脾气弱。

四、泻下剂

(一)寒下
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承气汤主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
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是首方。
(二)温下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大黄附子细辛汤,寒积腹痛便秘方,
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
三物备急巴豆霜,干姜大黄各等量,
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散显效良。
(三)润下
麻子仁丸(《伤寒论》)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
诸药研粉做蜜丸,便结尿频效不错。
五仁丸(《世医得效方》)
五仁柏子杏仁桃,松仁陈皮郁李饶,
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效力高。

五、祛湿剂

(一)芳香化湿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正气陈皮苏,甘桔白芷苓术补,
夏曲腹皮加姜枣,风寒湿滞并能除。
平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平胃散中苍术君,厚朴陈皮甘草跟,
生姜两片枣两个,燥湿宽中总相随。
(二)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伤寒论》)
茵陈蒿汤仲景方,茵陈栀子与大黄,
清热利湿归肝胆,湿热黄疸第一方。
三仁汤(《温病条辨》)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伦,
宣畅气机利湿热,湿温初起法堪遵。
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心众淋蠲。
(三)利水渗湿
五苓散(《伤寒论》)
五苓散中有桂枝,伏猪泽泻白术施,
利水渗湿且化气,水肿泄泻均可祛。
五皮饮(《华氏中藏经》)
五皮饮用五种皮,陈芩姜桑大腹皮,
或以五加易桑白,水肿气滞最相宜。
(四)温化水湿
真武汤(《伤寒论》)
真武汤壮肾中阳,附术苓芍与生姜,
脾肾阳虚水为患,温阳利水保安康。
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
尿浊尿频缘肾虚,萆薢分清最称奇,
益智乌药合菖蒲,四药温肾又利湿。
(五)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羌活胜湿羌独芎,蔓甘蒿本与防风,
湿邪在表头腰重,祛风胜湿有殊功。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君,
杜仲牛膝人参草,痹证日久见奇勋。
秦艽通痹汤(验方)
秦艽通痹治痹痛,秦艽寄生广地龙,
五加牛膝制没药,海桐皮与海风藤。
驱痹汤(验方)
坐骨神经驱痹汤,川乌草乌细辛帮,
牛膝引药能下行,麻黄木瓜和乳香。
薏苡仁汤(《张氏医通》)
薏苡仁汤治痹痛,苡米苍术芍草同,
麻黄桂枝配生姜,祛风除湿效力宏。
小活络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小活络丸治中风,风寒湿痹肢体痛,
川乌草乌地龙配,乳香没药制南星。

六、温理剂

理中丸(《伤寒论》)
理中丸主理中乡,人参甘草术干姜,
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吴茱萸汤(《伤寒论》)
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少不了。
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
阴盛阳虚腹冷痛,温中补虚止痛强。
桂苓丸(验方)
桂苓丸中有干姜,肉桂茯苓丁木香,
附子温肾肉果涩,五更泄泻是良方。
四逆汤(《伤寒论》)
四逆汤中草附姜,四肢厥逆急煎尝,
吐利脉微阴寒胜,回阳救逆赖此

方。

七、驱风剂

(一)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安康。
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牵正散能治面瘫,白附全蝎与僵蚕,
每服三克热酒下,络中风瘫此方蠲。
玉真散(《外科正宗》)(附:五虎追风散《史全恩家传方》)
玉真散治破伤风,南附天防芷羌攻,
五虎追风散六味,蝎里蝉僵朱麻配。
(二)平熄内风
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俞氏羚羊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
贝草竹茹同芍药,肝热生风急煎尝。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龙牡代赭共,
龟麦膝草茵川楝,肝阳风动建奇功。
赭石龙骨牡蛎汤(验方)
赭石龙骨牡蛎汤,生地芍药柏子裹,
赭石龙牡怀牛膝,血压偏高是良方。
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建瓴汤是锡纯方,山膝龙牡生地黄,
赭石芍药柏子配。肝阳眩晕一扫光。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芩杜膝桑寄生,
交藤茯神益母草,头痛眩晕失眠宁。
天竺黄散(验方)
天竺黄散配僵蚕,蝉蜕郁金山栀甘,
清热化痰且息风,惊风夜啼俱能安。

八、理气剂

(一)行气
柴胡疏肝散(《医学统旨》)
柴胡疏肝散七味,枳壳香附芎芍配,
再加陈皮与甘草,肝郁气滞效如神。
天台乌药散(《圣剂总录》)
天台乌药楝槟姜,茴香青皮与木香,
川楝巴豆麸皮炒,寒疝腹痛酒煎尝。
金铃子散(《太平圣惠方》)
金铃子散有玄明,川楝玄胡等份入,
心腹诸痛因热郁,黄酒调服或煎服。
乌贼骨散(验方)
乌贼骨散治胃痛,乌贝玄草四药成,
乌贼用量大三倍,每服六克显效灵。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
咽有异物咽不下,皆因神经问题出。
(二)降气
苏子降气汤(《备急千金要方》)
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草姜随,
痰壅肾虚多咳喘,或入沉香去肉桂。
旋复代赭汤(《伤寒论》)
旋复代赭用人参,半夏姜甘大枣临,
化痰降逆兼调补,痞硬噫气力能禁。
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橘皮竹茹治呕呃,参甘姜枣共相合,
胃气不虚去人参,痰多夏苓也可加。
丁香柿蒂(《症因脉治》)
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胃气伤,

温中降逆又益气,胃气虚寒最相当。

九、消导剂

(一)消食导滞
保和丸(《丹溪心法》)
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莱菔加,
消食导滞和胃气,方中也可加麦芽。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枳实导滞首大黄,芩连曲术泽苓裹,
消积导滞清湿热,积滞内阻苔腻黄。
小儿消疳汤(验方)
验方小儿消疳汤,童参山陈使君裹,
神曲麦芽共扁豆,消食驱虫脾安康。
(二)消癥化积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共牡丹,
等份为末蜜丸服,缓消癥块胎可安。
消瘰丸(《医学心悟》)
《医学心悟》消瘰丸,玄参贝母牡蛎研,
炼蜜为丸服九克,瘰疬痰核可消散。

十、驱虫剂

化虫汤(验方)
化虫汤中有使君,雷丸槟榔苦楝根,
再加鹤虱共五味,肠中诸虫此方推。

十一、止血剂

十灰散(《十药神书》)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芽茜荷丹榈煨,
二蓟栀黄各炒黑,用此止血热势推。
四生丸(《杨氏家藏方》)
四生丸用三种叶,侧柏艾荷生地协,
血热妄行成吐衄,血随火降效不错。
黄土汤(《金匮要略》)
虚寒出血黄土汤,阿胶术附干地黄,
黄芩甘草伏龙干,脾脏虚寒血失常。
小蓟饮子(《玉机微义》)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黄,
归草黑栀淡竹叶,热结血淋服之良。
胶艾汤(《金匮要略》)
胶艾汤中四物先,阿胶艾叶草同煎,
养血调经兼止血,胎漏崩中病自痊。
柏叶汤(《金匮要略》)
虚寒吐血柏叶汤,侧柏艾叶与炮姜,
虽言侧柏性偏寒,不敌艾姜温性强。
止血合剂(验方)
溃疡出血胃酸多,止血合剂不可缺,
甘草地榆炒成炭,瓦楞火煅三七鹤。
安血饮(验方)
安血饮中有三七,茅根藕节与白及,
龙骨牡蛎大黄配,肺胃出血称效奇。

十二、活血剂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扶,
桃仁红花大黄草,跌打瘀痛总能除。
冠心二号方(验方)
冠心二号有降香,川赤丹红合成方,
活血祛瘀通血脉,胸痹心痛效验彰。
川归汤(验方)
川归汤治面颊痛,芎归丹参柴地龙,
黄芩白芷共全蝎,芍药蝉蜕配合成。
七厘散(《同寿录》)
七厘散是伤科方,血竭儿茶冰麝香,
乳没红花朱砂配,内服外敷效皆良。

厘散(《医宗金鉴》)
八厘散能治伤痛,乳没血竭苏木红,
丁香麝香番木鳖,还有一味自然铜。
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产后偏宜生化汤,归芎桃草酒炮姜,
恶露不行少腹痛,温养活血最见长。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归地龙,川芎赤芍桃仁红,
重用黄芩为主药,半身不遂建奇功。
失笑散(《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草本》)
失笑灵脂与蒲黄,等分为散醋煎尝,
瘀滞少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锡纯活络效灵丹,乳没丹参当归兼,
各取五钱煎酒服,若为散剂四次完。

十三、祛痰剂

(一)燥湿化痰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有半夏橘,茯苓甘草四般施,
燥湿化痰兼利气,温痰为病称效奇。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温胆汤中苓夏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苔黄腻,此系胆虚痰热扰。
(二)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清气化痰杏瓜萎,茯苓枳芩胆星投,
陈皮半夏姜汁丸,专治肺热咳痰稠。
滚痰丸(《玉机微义》)
滚痰丸是逐痰方,礞石黄芩及大黄,
少佐沉香为引导,顽痰癫狂力能匡。
枇清肺饮(验方)
近有枇杷清肺饮,桑皮山栀北沙参,
芩连灸草枇杷叶,清热化痰不伤阴。
(三)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贝母瓜蒌散茯苓,陈皮花粉桔梗增,
咳嗽咽干痰难咯,润燥化痰病自清。
消瘰丸(《医学心悟》)
消瘰牡蛎贝玄参,消痰散结并养阴,
肝肾阴虚痰火结,临时加减细斟酌。
(四)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附:三子养心汤《韩氏医通》)
苓甘五味姜辛汤,寒痰咳嗽是要方,
若用苏芥莱菔子,则为三子养亲汤。
(五)治风化痰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
眩晕头痛风痰盛,化痰熄风是效方。
止嗽散(《医学心悟》)
止嗽散中有桔梗,紫菀荆芥百部从,
白前陈皮共甘草,加减临时在变通。

十四、治燥剂

(一)轻宣外燥
桑杏汤(《温病条辨》)
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鼓与梨皮,
身热咽干咳痰少,辛凉甘润燥能医。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
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夸。
(二)滋润内燥
百合固金汤(

《慎斋遗书》)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增液汤(《温病条辨》)
增液汤用玄地冬,无水舟停下不通,
若合硝黄作泻剂,补泻兼施妙不同。

十五、安神剂

(一)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
东垣朱砂安神丸,地草归连配合全,
烦乱懊憹神不宁,怔忡失眠奏凯旋。
(二)养心安神
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
养血除烦清内热,安然入睡不一般。
柏子养心丸(《休仁汇编》)
柏子养心治神衰,枸杞玄归茯苓添,
熟地麦冬菖蒲草,多梦健忘可改观。
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安神定志参菖齿,茯苓茯神共远志,
朱砂少许外衣裹,安神定志又益气。
孔圣枕中丹(《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孔圣枕中丹,补肾宁心将神安,
龟板龙齿加菖蒲,还有远志配方全。
(三)交通心肾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黄连阿胶鸡子黄,黄芩白芍合成方,
水亏火炽烦不卧,滋阴降火自热康。

十六、补益剂

(一)补气
四君子汤(《圣济总录》)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
参苓白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苡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参,
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也堪珍。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益气固表最有名。
生脉散(《医学启源》)
生脉冬味与人参,益气生津保肺阴,
少气汗出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葛芪降糖汤(验方)
葛芪降糖汤八味,芪葛玄参花粉配,
二术山药茯苓蒿,健脾益气又保阴。
灸甘草汤(《伤寒论》)
灸甘草汤参桂姜,麦冬生地麻仁裹,
大枣阿胶加酒服,通阳复脉第一方。
(二)补阳
肾气丸(《金匮要略》)
肾气丸中有八味,六味地黄加附桂,
方源来自张仲景,滋阴助阳最可贵。
补肾强腰汤(验方)
补肾强腰治腰痛,杜断故子膝赤红,
补益肝胃肾强腰膝,活血祛瘀腰不痛。
育精汤(验方)
男子不育育精汤,菟覆韭子熟地黄,
当归首乌川膝配,仙灵脾能壮肾阳。
(三)补血
四物

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白病此方宗,
妇人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在变通。
归脾汤(《正体类要》)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共远志,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填精补血汤(验方)
再障填精补血汤,龟鹿二胶熟地黄,
参芪首乌黄精配,桑椹仙鹤砂仁当。
(四)补阴
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专,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大补阴丸治阴虚,火炎劳热治阴衰,
地黄龟板兼知柏,狗脊脂膏蜜和丸。
虎潜丸(《丹溪心法》)
虎潜足痿是神方,龙骨陈皮共锁阳,
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制丸尝。
黑芝麻乌发汤(验方)
乌发汤能治白发,黑豆枸杞黑芝麻,
生熟二地山药枣,萸肉首乌效不差。

十七、固涩剂

(一)固表止汗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牡蛎散中有黄芪,小麦麻黄根最宜,
自汗盗汗心液损,固表敛汗见效奇。
(二)涩肠固脱
固肠丸(《证治准绳》)
固肠丸中有木香,肉蔻栗壳诃子裹,
乌梅党参苍术苓,久泻久痢得安康。
四神丸(《内科摘要》)
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除油五味须,
大枣生姜同煎烂,五更肾泻称效奇。
(三)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蒺藜牡蛎需,
莲须糊丸盐汤下,涩精秘气滑无遗。
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桑螵蛸散用龙龟,参苓菖远及当归,
尿频遗尿精不固,滋肾宁心法勿违。
(四)固崩止带
固经丸(《丹溪心法》)
固经丸中有椿皮,黄芩黄柏白芍须,
龟板香附同配伍,滋阴清热血自止。
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易黄白果与芡实,车前黄柏加薯蓣,
湿热带下黏稠秽,补脾清热又祛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