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对目的地感知评价及其对重游决策的影响

旅游者对目的地感知评价及其对重游决策的影响
旅游者对目的地感知评价及其对重游决策的影响

旅游者对目的地感知评价及其对重游决策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国外近20年来关于旅游者重游决策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分析旅游者重游行为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感知评价是影响旅游者重游的主导因素的讨论,分别从旅游经历、感知价值、感知形象以及满意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叙,概括了具有市场营销与管理应用价值的结构模型,延伸了质量——满意度——行为倾向的基本范式的理论内涵。最后,结合国内旅游者重游行为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旅游者;感知评价;重游决策;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b

旅游目的地的重游率是衡量旅游者对目的地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的依据之一。重游决策制定过程是基于旅游者内在动机、个人偏好和对旅游产品的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对已经游览和尚未游览的目的地的选择评价过程。学术研究试图讨论揭示旅游者重游目的地的决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检索elsevier sdos获取国际三大最具影响力的旅游期刊:《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旅游研究期刊》(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以及《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为主要资料来源,总结了近20年学者关于重游决策行为研究的热点目的地,从重游行为的动机及重游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根据旅游者评价与重游行为倾向之间的结构模型对目前重游决策行为的

研究进行了论述和评价。

一、旅游者感知评价因素对重游决策的影响

根据消费行为模型(assael 1998),消费者可能会对消费过程以及使用产品、服务之后或再次购买行为之前作出评价。旅游者评价是旅游者的感知,包括对目的地形象以及旅游者态度的评价。是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者们注重的研究主题。其中包括对以前旅游经历的评价,目的地感知形象、感知价值、感知质量、满意度水平等及一些潜在因素的评价。学者通过不同目的地分析的观测变量,分析影响重游决策的因素,从中发现主要的观测变量。

1.旅游者对目的地整体满意水平评价对重游决策行为的影响(overall satisfaction)。在重游决策行为研究领域,满意度是购买决策过程的最终评价阶段,虽然重游意向总体而言由满意度衡量,不仅是整体满意度的预测值,而且是作为影响重游决策过程的重游态度的结果。满意度是一个主观的评价,在每一次购买以及消费经历之后能够做出评价。在比较产品表现的感知以及对产品的预期的评价方面,满意度作为不确定范式被广泛应用于框架设计中。旅游者的满意度是旅游者对目的地呈现的产品和服务的预期、对旅游过程中旅游产品、服务质量的感知、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和对性能价格比感知的集中体现。由于旅游者满意度的提高会导致旅游者重游意向的提高,大量研究者倾向于研究满意度的结构,用于解释重游意向的原因(bigne et

al.,2001;bowen,2001;kozak,2001a;kozak &

rimmington,2000;mazursky,1989;oh,1999)。在此基础上,kozak &

beaman (2006)从市场营销的观点分析旅游者在目的地受到骚扰的程度和类型与重游意向的关系[1]。旅游者满意往往通过复合项目模式尺度进行衡量,这种衡量模型指向每一类目的地属性的旅游者评价的综合(kozak & rimmington,2000;tribe & snaith,1998)。研究认为,满意度的尺度直接与旅游者对目的地属性的评价相联系,属性包括自然环境、物理吸引力、住宿、餐馆、商店、文化节庆、遗产以及等等其他的事物。baker & crompton (2000)一直以来注意到关于文献回顾的形象研究实际上将目的地属性(或者预期的目的地表现)的感知质量进行衡量。目的地是旅游设施和服务的综合,这就表明,如同其他的商品和服务,目的地由许多复合目的地属性组合,这也就决定了对特定旅游情境下,对特别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研究主要的成果是与重复访问联系密切的满意度结构以及构成满意度的前提条件:重复访问倾向被视为旅游者满意度模型的结果(bigne et al.,2001)。在这些案例中,与其说重游倾向作为研究问题的因变量,不如说重游意向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衡量满意度变量相关联的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换言之,与其说重游意向是重复访问决策过程的开始,不如说是满意度的延伸。

旅游目的地过度的资源消耗不仅损害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而且降低旅游者重复访问的满意度。因此,为了生态旅行目的地的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议保持自然状态,减少人工发展和过度建设。当地社区主要的影响旅游者通过社会的互相影响,例如提供旅游者足够的与当地居民相互影响的机会,在一些特别的区域,旅游者能够经

历不同的文化,这样的方式减少可能扰乱当地居民每天的生活(ross & wall,1999a)。除此之外,为了丰富旅游者精神感受,相互影响的过程可能允许旅游者珍爱当地文化资源,这样提升他们重复访问以及推荐目的地的可能性[2]。对于澳大利亚旅游者将越南视为潜在的度假目的地,运用holsat比较度假目的地属性的正面和负面的表现,以度假制定者期望为背景处理度假满意度的理解[3]。评价特定目的地的旅游者的满意度,使得批发商和零售商旅行社提升服务水平以及发展针对性的产品适应澳大利亚旅行市场

的期望[4]。

通过对424位旅游者在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的问卷调查,并通过一系列细分群体,如欧洲,亚洲,大洋洲以及北美,建立旅游者满意的概念模型。其中价格是整体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所有的旅游群体,住宿和食品是北美的整体满意度。吸引物对于欧洲和亚洲的较为满意,同时文化是大洋洲旅游者比较青睐的因素。没有一个因素吸引所有旅行者,所有旅游者都愿意推荐给朋友和亲友。将来愿意再次访问新加坡[8]。

tdri模型[9]即时间范畴的重游意向的假设模型,如图2所示,由探新求奇的旅游动机,建立旅游者对目的地满意度与重游意向之间的关系,重游意向的影响范畴引入时间的维度,分为12月范围内的短期重游意向;三年范围中期重游意向,五年长期范围的重游意向。

研究揭示满意度是直接的前提,特别对短期重复访问意向,但是

并不是中期和长期重复访问意向的前提。因为探新求奇是显著的中期重复访问意向的前提,同时与长期重复访问意向相联系,探新求奇的作用以及目的地满意度在建立和加强目的地重复访问意向,以及发展长期的信任都是值得探索的。

成熟的海滨旅游目的地的重游意向与旅游者满意度、访问的次数的关系较为密切,研究结果如图3[10]所示。欧洲的海滨型目的地,从1960开始就在地中海范围大量涌现而面临严峻的竞争,也包括旅游者新的需求的产生。研究揭示,满意度是直接的前提,特别对短期重复访问意向,但是并不是中期和长期重复访问意向的前提。

2.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对重游决策行为的影响(perceived image)。在旅游文献中,形象往往视为一系列行为的预期,其可能反应在一个地点或者一次活动,或者是自发的或者是通过简易的在实际经历之前获得的。因为形象认识是多维的(chen,2001; echtner &,ritchie,1993;gartner & hunt,1987;gunn,1972),crompton (1979)认为形象是信任、思想以及印象的的累积,是个人对目的地持有的印象。gartner(1987)描述了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品牌的方式,并且是旅游者以及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对于相关吸引物的属性的感知,这些活动和吸引物在目的地范围是可达的

[11-12]。

游客信息中心对于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产业起到重要的作用。中

心对旅游业有显著的经济贡献,尤其在地区范围内,提供信息,以便鼓励旅游者逗留更久,花费更多,经历更多的吸引物以及鼓励旅游者重游该地区(tourism queensland, 2005),因为原生形象(organic image)对于旅游者重游意向是有一定关联的[13]。旅游形象将使用一些感知因素,使旅游者从度假经历获取的满意度基础上来感知质量。研究着眼于旅游者感知到的目的地形象以及他们的行为意向的关系,以及相同的形象与购买后评价的关系,进而考察质量与满意度,以及这些变量与旅游者行为变量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旅游形象是感知价值、满意度,重返意向以及推荐意愿的直接前提,形象角色是目的地营销的关键因素。实践证实质量影响满意度以及重返的意向同时满意度决定了推荐的意愿[14]。市场的异质性对于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者未来行为关系的影响已

有近10年研究进程,公司和研究机构对于维护稳定基础的忠诚顾客带来利益的更加关注。因此顾客的忠诚对于其他经济体也同样重要。例如旅游目的地。在服务业市场营销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当前研究发展一个创新的模型是用于评价目的地形象对于旅游者忠诚

意向的影响作用。当前研究探索是否市场的异质性影响这些关系需通过潜在表现的分析。通过对游览过西班牙南部大城市游客的调查,旅游者的需求有显著差异,大致有四种需求类型:第一类是最大的细分市场是由中度多样化需求的个体组成(占样本的43.61%)。通过服务质量以及满意度、目的地形象对于未来行为影响。第二类是对于变化有强烈需求的个体组成(26.91%)。由于他们追求变化,

故重复访问的意向较低。第三类是总体上对多样性缺乏追求的(23.71%)。那么满意度即是他们重游意向与推荐意向的关键变量。第四类是最小的群体(6.31%),虽有较高变化需求,但总体上依附于服务质量对于推荐目的地意向的影响[15]。

旅游目的地意象三维耦合结构的认知组成部分:功能型,混合型以及心理型,运用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图4[16])。功能型形象包括:住宿条件、有趣的地点、自然吸引物(风景)、气候、露天活动、当地交通、购物设施、体育运动设施、历史古迹(博物馆)、展销会(节事,展览)夜生活(娱乐活动)。

心理型形象:住宿质量、餐厅质量、友善好客的服务态度、让人觉得心情平和、高质量的沙滩、物有所值、服务质量。混合型形象:干净卫生、都市化水平、美食、可达性。我们研究这些成分对于了解目的地的旅游整体形象以及未来行为倾向的影响,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心理的以及功能的组成部分表现出对于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有最大的影响。整体形象被发现影响未来行为倾向是持续性的,同时功能型形象对于重复访问倾向以及心理型形象对于推荐倾向是有关联的。

大型体育节事,例如世界杯和奥运会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关注并且对于提升旅游的兴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green & chalip,1998)。2002世界杯是第一次由两个国家韩国和日本共同承办。世界杯这样带有鲜明特征的节事活动对于事件发生的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是

毋庸置疑的。该节事活动不仅提高了旅游收入,从业人员的收入,

增加就业以及政府税收,而且它也为参与的国家和地区提升了知名度。通过成功的合作式的举办2002世界杯,韩国获得了向世界投射积极正面形象的机会,这种形象从长远而言对于强化韩国旅游业的竞争力作用显著。

情感对于整体满意度以及推荐作用的影响是得到支持的。旅游者访问韩国的情感越正面,对于逗留期间的满意度以及向其他人推荐行程的意愿越是肯定。在访问韩国世界杯的游客中,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回答的问题表明在许多情况下,比起访问相同的地方,人们对新的地方更加感兴趣。他们主要访问的动机是观看比赛,支持他们的球队,这些人下一个旅程可能是去2006世界杯举办地。提供好的现场经历是提高满意度的有效工具,并且能够鼓励重复访问和推荐度。这样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市场营销的成本。然而,研究揭示,在提供现场经历之前,市场营销者应该创造令人满意的目的地形象[17](如图5)。

3.感知价值对于重游决策行为的影响(perceived value)。感知价值是市场营销上被认为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措施,同时,也被证明是旅游者满意度以及行为意向的重要衡量指标。(cronin et al.,2000;dodds, monroe & grewal,1991;mcdougall & levesque,2000)。感知价值为:消费者基于他们得到和给予的感受,对产品使用的整体评价,具体而言是包含消费是否物有所值的感知也作为重游倾向的前提条件,物有所值的感知定义为消费者的感知价值的一种形态,衡量货币的和非货币的付出的回报。更好地

理解感知价值对于试图理解旅游者决策行为的旅游供应方将受益

深远。(zeitham,1988;dodds et al.,1991;jensen,1996;holbrook,1999)。choong-ki lee(2007)倾力于研究感知价值的多尺度衡量以及感知价值如何影响旅游者满意度以及推荐意向[18]。

然而,在这一领域的旅游重游意图和消费者忠诚通常完全是以消费者满意和(或)服务质量来预测的。james.f等(2002)通过高尔夫度假市场的研究,深入理解感知价值理论[19]。

感知价值的构建分为获取的价值和交易的价值,两者都与重复购买意向有关。获取的价值:(1)购得季节性的折扣产品,使我感觉很好;(2)我得知季节折扣让我高尔夫度假省了钱,我觉得很高兴;(3)季节性折扣给我乐趣已经超越了省钱带来的愉悦。交易价值:(1)我觉得高尔夫度假物超所值;(2)物有所值;(3)在评价我的高尔夫度假之后,我觉得物有所值;(4)我感觉购买到了价廉物美的高尔夫度假[19]。

感知价值作为满意度的前提条件与重游意向的关系研究,如图6所示。感知价值分为吸引物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以及物有所值与满意度以及重游意向的关系感知。

martina g(2006)对感知价值的测量引入新的维度,即对旅游过程的负面因素的感知。除有效性、服务质量、社会价值、活动的内容、美学价值、物有所值以外,还包括风险的感知、付出时间和努力的衡量等[21]。

二、对国内重游决策行为研究的几点建议

国内有关重游决策行为的研究也沿袭了国外研究轨迹和脉络,其中包括对重游者的研究[22-23]和重游意愿的研究[24-29]。然而无论从数量上或是质量上尚存在显著的差距,研究的进展明显滞后。其一,研究范围狭窄搜集的样本仅仅局限于某一地区,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特征过于集中,如年龄局限,职业局限,等等。根据研究需要,选择样本经过本文的筛选,重游的目的地附和特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的客观性,研究结论很难运用到其他目的地的重游决策分析,容易产生抽样误差;缺乏常时期的跟踪数据,无法长时间地观察旅游者重游率的变化。其次,分析影响重游意向和重游决策的因子比较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到旅游者的心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学因素,使得研究结论的普遍适用性较弱,很难形成指导目的地营销绩效的有利方法。再则,国内的研究方法还仅仅停留在统计学的一般阶段,采用相关系数分析,回归分析或方差分析等,而国外自2000年开始几乎相关的论文都已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的运用,在国内的同类论文中很少涉及,使得研究结论缺乏更为有效的科学依据。

针对上述研究中的不足,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旅游目的地重游者决策行为的多区域、多类型、多渠道的调查分析力度,使研究资料更具客观性,代表性与时效性。(2)综合性分析重游意向和重游决策的影响因素,运用现代心理学、经济学与行为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分析更全面、更科学、更具指导意义。(3)完善研究

方法,强化实证研究及定量分析,充分发掘各种先进研究方法的综合优势。当前除采用一般的统计学方法外,应加强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的合理运用,使研究结论更加具有科学指导意义。(4)有必要建立区域旅游目的地重游率评价结构和评价体系,为目的地营销绩效、旅游发展及目的地开发,旅游资源重建等提供更具实际意义的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 kozak m.tourist harassmen:a marketing perspective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7,34(2): 384-399. [2] tsaur s h,lin y c,lin jo h.evaluating ecotourism sustainability from the integrated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community and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2006

(27):640-653.

[3] tribe j,snaith t.from servqual to holsat:holiday satisfaction in varadero, cuba[j].tourism management,1998(19):25-34.

[4] truonga t h,fosterb https://www.360docs.net/doc/8015078754.html,ing holsat to evaluate tourist satisfaction at destinations:the case of australian holidaymakers in vietnam[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842-855.

[5] oliver r.l.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0(17):460-469.

[6] parasuraman a,zeithaml v.a,berry l l.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journal of marketing,1985(49):41-50.

[7] cronin j.j,taylor s a.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 a re-examination and extension[j].journal of marketing,1992(56):55-68.

[8] hui t k,wan d,ho a.tourists’satisfaction, recommendation and revisiting singapore[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4):965-975.

[9] jang s c,feng r.temporal destination revisit intention:the effects of novelty seeking and satisfaction [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2):580-590.

[10]alegre j,cladera m.repeat visitation in mature sun and sand holiday destination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6,44(3):288-297.

[11]crompton j.an assessment of the image of mexico as a vacation destination[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79,17(4):18-23.

[12]martinez,s,c,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repeat visits to a destination:the influence of group composition [j].tourism management,2010,31(1):29-35.

[13]shi.y.the accessibility of queensland visitor information centres’ websites[j]. tourism management,2006,27(5):829-841.

[14]bigné j. e,sánchez m i,sánchez j.tourism

image,evaluation variables and after purchase

behaviour:inter-relationship[j].tourism

management,2001,22(6):607-616.

[15]castro c b,armario e m, ruiz d m.the influence of market heterogenei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estination’s image and tourists’ future behaviour [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1):175-187.

[16]bigné e a,sánchez i g,blas s s.the

functional-psychological continuum in the cognitive image of a destination: a confirmatory analysis[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5): 715-723.

[17]lee c k,lee y k,lee b k.korea’s destination image formed by the 2002 world cup[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4):839-858.

[18]lee c k,yoon y s,lee s k.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erceived value, satisfac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the case of the korean dmz[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1):204-214.

[19]petrick j f, backman s j.an examination of the construct of perceived value for the prediction of golf travelers’ intentions to revisit[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2,41(1):38-45.

[20]um s, chon k,ro.c y.antechedents of revisit intention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33(4):1141-1158. [21]gallarza m g,saura i g.value dimensions,perceived value,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an investig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ravel behaviour[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3):437-452.

[22]陈钢华,黄远水.旅游者重游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网络调查[j].旅游学刊,2008(11):69-74.

[23]王斌,武春友,李振东.初游者与重游者行为差异的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3):68-71.

[24]杨旸,张捷,赵宁曦.旅游地游客游憩体验与重游意愿作用机制研究——以宜兴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8(5):42-48. [25]乌铁红,张捷.旅游地属性与旅游者感知态度和购后行为的关系——以九寨沟风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9,

24(5):36-42.

[26]唐德荣,杨锦秀,刘艺梅.乡村旅游者重游决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重庆市510位城市游客的调查数据[j].农业技

术经济,2010(7):78-83.

[27]耿献辉,王晓晴,孙乔圣.生态观光旅游:游客满意度及重游意愿——基于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的调查分析[j].生态经济,2010(6):119-123.

[28]白凯,郭生伟.旅游景区共生形象对游客重游意愿及口碑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西安曲江唐文化主题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0,25(1):53-58.

[29]张言庆.游客游后行为倾向前因实证研究——以青岛国内休闲游客为例[j].旅游学刊,2008,23(3):74-78.

自媒体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影响

自媒体对旅游者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报告 陈笠衡

引言 当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瞬息万变、日新月异,自媒体便是个中翘楚。随着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深度、广度的不断增强,自媒体终端应运而生,它满足了现代人类社会对信息的各类需求,与各类传统媒体分庭抗礼,甚至有超越前者之势。而在自媒体平台上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络大V们就此搭上了“山姆大叔的顺风车”,成为了自媒体时代的第一批受益者,拥有了金钱与名望,成为众多粉丝的“风向标”。粉丝们从网络大V的自媒体平台获取到旅游信息,诱发旅游动机,从而产生旅游行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动机引发行为,其诱发因素十分复杂,本文仅从一个点切入,分析网络大V对旅游者行为决策的影响。在自媒体时代,如果我们能利用好这个平台,将会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所推动。例如现在的“网红经济”,这些网红其实就是一种形态上的网络大V,他们基于庞大的粉丝群体创造了巨额的经济收入。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卖衣服卖化妆品,而我们卖旅游产品,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研究网络大V对旅游者行为决策的影响不仅在理论上可行,在实践上也有成功的范本证实其可行性。 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网络大V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优越性的体现以及利用网络大V自媒体平台宣传旅游产品的必要性。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 B.18-30岁 C.30-50岁 D.50岁以上 3.您是否使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终端? A.是 B.否(选择此选项则不必回答后续问题) 4.您每天大概花多少时间浏览这些自媒体平台? A.两小时以下 B.2-5小时 C.5-8小时 D.8小时以上 5.您在自媒体平台上有发布过或者浏览过有关旅游的信息吗? A.有 B.没有 6.您对这些旅游的信息感兴趣吗? A.感兴趣 B.不感兴趣 7.您喜欢哪种旅游信息的分享方式?(多选) A.文字 B.图片 C.小视频 D.直播 E.其他 8.您会因为看到自媒体平台上精彩的推送而选择实施旅游活动吗? A.会去 B.不会去 C.考虑考虑 9.您更信任哪类发布者分享的信息? A.人气低的小博主 B.人气高的网络大V

第二章 旅游知觉

第二章旅游知觉 第一节旅游者知觉概述 教学目标:熟悉感觉的概念与感觉的种类,掌握知觉的概念和特性,能分析影响知觉的主观客观因素有哪些,能分析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知觉现象。 教学重点:熟悉感觉的概念与感觉的种类,掌握知觉的概念和特性。 教学难点:能分析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知觉现象。 教材内容: 感觉与知觉是人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是研究旅游者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一、旅游知觉的概念 (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二)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三)旅游知觉 所谓旅游知觉就是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情境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 二、旅游知觉的特性 (一)选择性 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把复杂环境中的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二)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旅游刺激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他们标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三)整体性 在对周围世界的知觉过程中,人们并不是孤立的反映刺激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与关系,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①接近原则:在时间或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②相似原则:性质或形状相似的对象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成为知觉的对象。 ③闭合原则:若干旅游刺激对象共同包围一个空间,易形成一个知觉单位。 ④连续原理:几个刺激对象在空间和实践上具有连续的性质,易被人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⑤背景律:对象和背景是知觉整体的一部分,背景的变化会对知觉对象产生影响。 (四)恒常性 三、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影响游客知觉的客观刺激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知觉对象本身的因素,也有对象和背景间的关系因素。 1.知觉对象的刺激强度 2.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关系 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②对象的运动;③对象的组合 (二)主观因素 1.兴趣 2.需要和动机 3.经验 4.个性 四、旅游知觉的种类 (一)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距离知觉 4、方位知觉 (二)时间知觉 1、活动的内容 2、情绪和态度 3、时间标尺的作用 (三)运动知觉 1、物体运动的速度 2、运动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 3、运动知觉的参考标志 4、状态 (四)错觉 1、几何图形错觉 2、形重错觉 3、大小错觉 4、方位错觉 5、运动错觉 【案例回放】 1.在服务性行业的接待服务中,可能发生考虑不周、一时疏忽而引起客人误解和不快,这便要求接待服务人员能够细心观察客人的动作、表情等信息,从中推测出客人的需要、个性等信息。并能随“地”应变,为客人提供相应的服务。 2.案例中的那位餐厅经理,尽管英语讲得还不够熟练,但知识比较渊博,而且能够揣摩客人的心理,用巧妙的语言解决了客人不满的问题,赢得了客人的尊重。 【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知觉?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2.请说明知觉与旅游的关系。

女性旅游者决策行为研究综述

Abstract As wome n's social status, educati on al level and the con ti nu ous improveme nt of in come, wome n's tourism has gradually become a major tourist group. Because wome n at home have more and more decisi on-mak ing power in the family travel decision-making, wome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sort out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literature on female tourists on the basis of female tourists from the study of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studies, women's tourism product marketing research is reviewed in three areas that the tourism enterprises should be from product desig n, marketi ng strategy, marketi ng tools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start ing to desig n products to me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me n in tourism decision-makers. Summarizes the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of womenin tourism law,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 nt and desig n compa ny, marketi ng refere nee. Key Words: Female tourism, Female tourist decision-making, Marketing Strategy

心理学 第二章 感知觉

第二章感知觉 大纲:1、感觉的概念2、知觉的概念3、感觉的分类4、知觉的种类5、感觉的基本特征6、知觉的基本特征7、感知觉规律在教学及其他领域的应用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知觉的概念 知觉: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应。 ·知觉是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性反应形式。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 3. 感觉的分类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

·内部感觉: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4.知觉的分类 依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征的知觉。 ·时间知觉:个体对客观对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5、感觉的基本特征 (1)感受性和感受阀限 ·随着刺激量的加大,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受 阀限;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阀限在数量上成反比。 ·差别阀限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所需的最小差别;心 理学家把在测量时两个同类刺激有50%的次数被察觉出有差别的差异量叫最小可觉差,对这种差别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阀限在数量上成反比;韦伯定律:K I I ,I 指原有刺激的 量,△I 是差别阀限,或最小可觉差,符号K 叫做韦伯常数。 (2)感觉的相互作用 ·视觉中的闪光融合现象 ·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 ·感觉对比:几个刺激物同事时作用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事对比。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完整版)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二章练习题有答案

第二章旅游简史 第一节世界旅游简史 一、填空题 1、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其目的是。 2、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古大旅行和旅游阶段,出现最早的旅行是() A通商贸易 B宗教朝圣 C帝王巡游 D科学考察 2、产业革命的成果构成了世界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其中()因素是方便旅游和克服对远程旅行的心理障碍的首要条件。 A经济 B技术 C社会 D价值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旅游迅速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 A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功 B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 C国际旅游的范围扩大 D社会闲暇的增多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起伏兴衰的变化过程,唯独旅游业一花独秀、经久不衰、至今发展方兴未艾,这说明现代旅游和旅游业具有() A增长的持久性 B发展的不平衡性 C游客的大众性 D地区的广泛性 5、(),近代旅游业开始成为世界一项经济产业。 A19世纪上半页 B19世纪下半页 C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6、现如今,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采用网上宣传、网上接受预定和电子汇款等方式来替代传统的旅游销售方式。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有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 B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要求 C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D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旅游宣传效益和旅游组织工作效率,使现代化的旅游得以顺利展开 三、多项选择题 1、人类的旅游和旅行活动首先在()等国家中兴起 A埃及 B巴比伦 C古希腊 D中国 2、下列关于世界古代旅行和旅游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首先在文明古国中兴起 B最早的旅行者目的在于宗教朝圣 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是第一个走完丝绸之路全程的人 D古代旅行和旅游与近代旅游的分界线在1841年 3、下列关于托马斯·库克的说法正确的有() A他是世界旅游业的创始人 B1851年,他组织了第一次国际旅游 C他是法国人 D1827年,他组织了第一次环球旅行 四、判断正误并改错 1、由马克·波罗执笔的《马克·波罗游记》第一次系统地向欧洲人介绍了亚洲和中国。() 2、世界古代的旅行和旅游的动机更多地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联系。() 3、世界旅游业一经产生,就在整个世界经济中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

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及其意义.doc

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及其意义 聂献忠张捷吕菽菲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 汤家法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成都610041) 提要九寨沟国内旅游流表现为九寨沟与几个地域结点间的线状季节性流动。旅游者的行为属性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和偏好等)对其所获取的感知映象、行为动机与决策、实际行为在目的地的时空分布格局有决定性意义,而旅游地高质量的风景资源、文化特征、设施水平及居民态度会促使潜在旅游者产生由感知—动机—决策—旅游的良性循环,并影响旅游流的发展(壮大或分散)。本文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九寨沟旅游流的结点特征与现状以及国内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提出开拓客流市场的建议性措施,并强调了形象与定位对山区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九寨沟 分类中图法F590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以保持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等风景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九寨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其高质量的自然美景、人文景观、风情民俗、藏羌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且以高山湖泊、瀑布、灰华滩、灰华堤堰等迷人的水景组合和天然动植物为最优。自1984年开放以后,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游人数量由最初的27 529人次发展到1996年的170 301人次。然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国内游客,根据1992~1996年资料统计,国内游客占90.59%,港澳台游客占8.48%,外国游客占0.93%①,且国内旅游者在行为和行为属性方面有其独特性。我们于1997年8月在沟口现场随机发放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342 份。通过问卷调查,使用决策模型、区位分析、影响系统分析和收益─成本分析等方法,对其国内旅游流进行研究,了解其潜在旅游者的心理与需求偏好特征,因而能有助于提高九寨沟在潜在消费者中的感知印象,积极引导其动机偏好,进而深化游客心理旅游形象及发展壮大客流市场。 1九寨沟国内旅游流结点研究 旅游行为研究是指以旅游目的地环境映象为基础的旅游流主体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其行为不仅决策于对环境信息进行感应、评价(判断和选择),还取决于人的主观上(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偏好)的观察和感觉,强调人的“感知”(感应perception和认知cognition)到“行为”对环境变化和分布规律的影响。而产生旅游行为的旅游流三要素主要是两结点(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和连接线路,所以旅游流的研究包括客源地的特征与目的地的资源特征及现状、旅游流流动特征(如交通方式、路途花费以及与其他目的地或结点的关系)等。 1.1九寨沟目的地研究 九寨沟旅游资源可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即物质层(瀑布、钙化堤堰及钙化滩、动植物等自然和水磨房、经幡等人文景观)、心物层(当地的建筑艺术风光、藏羌语言与文化、宗教习俗等)、心理层(当地居民思想观念、意识等),且都有独特的价值。Juckle(1976)认为这些旅游者事先感知和行为空间中的地理物象是知觉判断、区位优选和决策形成的基础,且具有主观能动、距离衰减和动态的特征[1] 。随着高品位景点的逐渐开发,游人的兴趣有向更深的心物层和心理层转移的趋势。

旅游心理学 第二章 旅游者知觉

第二章旅游者感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心理认知过程所包含的内容 2、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理性认识感觉、知觉的能力,能够科学地看待人的心理认知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运用自己的感觉和知觉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点难点: 重点:感觉的概念、分类及规律,知觉的概念和特性,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难点:知觉的特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PPT演示,课堂讨论 新课导入: 第一节感觉 人类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以认知过程为基础的,而感知觉是认知过程的开始。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和审美判断,也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不同的人面临相同的风景会产生不同的旅游感知觉反应。因此,要理解人们的旅游行为,就要首先懂得感知觉。旅游经营者做广告,搞宣传,及旅游产品开发,实际上都是通过影响人们的感知觉进而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评价及旅游态度。 一、感觉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到“感觉”这个词,如“我对他的感觉不太好”“我感觉完成这项任务挺困难的”等等,这里的“感觉”的意思是“觉得”,与心理学的专有名词“感觉”的意思并不相同。 1.感觉的概念:在心理学中,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功能 感觉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

端。通过感觉,人们既能认识外界事物的颜色、明度、气味、软硬等属性,也能认识自己机体的状态,如饥、渴等,从而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借助于感觉获得的信息,人们可以进行更复杂的知觉、记忆、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世界。其次,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实验表明,在动物个体发育的早期进行感觉剥夺,会使动物的感觉功能产生严重缺陷;人类也无法长时间忍受全部或部分感觉剥夺。感觉剥夺会使人的思维过程混乱,出现幻觉,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还会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3、感觉的分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和皮肤感觉(触觉、温度觉、痛觉);内部感觉是由来自身体内部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等感觉) (1)视觉:很多商家在广告设计、营业场所的设置及产品包装上·都非常倚重视觉因素。营销信息的视觉因素常常充分表明一种商品的属性。通过对商品的规格、风格、明亮度及区别于其他竞争商品的特色等的介绍·商品的价值就通过视觉渠道得到了传递。颜色的象征价值和化意义非常丰富。在许多营销战略中,颜色都居于中心地位。在考虑广告、包装、甚至营业场所装饰上,颜色的选择都是非常慎重的。有些颜色(尤其是红色)易使人兴奋,而有的颜色(如蓝色)则使人情绪平和。颜色能够引发积极或消极情感的力量,使其成为广告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2).听觉:声音的多方面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情感和行为。在消费者行为中,有

旅游者行为研究综述

国内外旅游者行为研究综述 杨晓佳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广东广州 510631) 【摘要】对国内外旅游消费者研究发展情况进行综述,从经济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心理学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与研究进展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划分与论述,比较国内外在此领域各自研究的重点,讨论国外研究的进展及国内关于旅游者行为研究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以及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今天,参照国外研究我国在该领域研究所具有的资源平台。 【关键词】旅游者行为;文献综述 A Review on Tourist Consumer Behavior Yang Xiaojia (Tourism Managemen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Canton, China 510631) Abstract:This paper employs the Literature Review, to study and reexamine the research papers of Tourism consumer behavior in and out of China, classifying Economy,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and psychology,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key points in different times and present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which aim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aids for researchers in China. Keyword: Tourism Consumer Behavior; Literature Review 旅游行为的研究对象是流动着的或者有流动意向的人群;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季节、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的选择特征,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旅游意识、旅游效应和旅游需求特征(周世强,1998)。旅游研究中,旅游者作为旅游和旅游学研究的主体,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王德刚,1999)。各国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社会学与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戴斌,1999;王德刚,1999)。本文查阅国内外

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分析

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分析 一次完整的旅游过程存在着两个基本行为,即决策行为和空间行为。决策过程在前,一般发生在客源地;空间行为在后,发生在接待地。空间行为的效益受决策水的制约。 (一)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1、什么是旅游决策行为 决策行为是一切实际行为发起和进行的前导行为,是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两个以上的可替代方案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方案来的过程。所谓旅游决策行为,就是在外出旅游前,人们根据可收集到的有关信息,结合自己的旅游偏好,选择、确定旅游目的地、旅游路线及旅游方式的过程。 2、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 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主要有感知环境和旅游偏好。 (1)感知环境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是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根本原因,但不是影响立场有决策的直接原因。直接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原因是感知环境的差异。此差异不是指客观存在的环境差异,而是决策人头脑里感知环境的数量及对环境感知深度的差异。 感知环境即通常人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所获得的对外界环境的整体印象。 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感知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旅游地的旅游环境和客源地到旅游地的感知距离。 旅游环境包括旅游地的性质、旅游地内资源的内容及组合状况、不同逗留时间的活动内容组合、旅游地的环境质量、旅游地的接待条件等。 旅游地的性质,系指其旅游功能是游览观光型、度假型、娱乐型、购物型还是以某项功能为主的综合型,以及在同类旅游地中的知名度。 旅游资源内容及组合状况,系指旅游地的资源是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体,还是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体,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资源登等级组合是指国家级的、省市级的或地区级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 不同逗留时间的活动内容组合,是旅游地经营者根据旅游者可能停留的时间类别,人为地将本地的旅游景点或各项旅游活动搭配组合成几种方案,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如北京有一日游、三日游、五日游的不同组合方案,颐和园也有两小时游、半日游、一日游的不同组合。 旅游地的环境质量,是旅游者越来越关心的因素。在同类旅游地中往往是这项因素最终左右了决策。 旅游地的接待条件,即旅游地所能提供的吃、住、行、娱、购等方面的条件。 上述五个方面,即是旅游环境被感知深度的具体表现。 感知距离与客观距离是距离概念内涵的两个方面。客观距离是地表两点之间的实际长度,以里程来衡量。感知距离是一种心理感应距离,是用克服客观距离所消耗的时间、资金和精力给人的感应来衡量的。客观距离是感知距离的基础,感知距离的远近取决于交通便利的程度。现在,人们通常说地球变小了,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由于航空事业的发达,缩小了人们头脑中洲际间往来的感知距离。 在旅游决策过程中对旅游地的吸引力起着增强或削弱作用的是感知距离而不是客观距离。 由于感知环境的限制影响,人们在旅游决策中所追求的最大旅游效益,可能是满意的,但不一定是最佳的。

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旅游者个体在进行旅游决策和购买、消费、评估、处理旅游产品时的种种行为表现,统称为旅游者消费行为 影响购买行为的因素1,文化因素:(1)文化{决定人们的欲望和行为的最基本的因素。它由基本的价值观、认知系统、欲望和行为所构成}(2)亚文化{民族,宗教,种族,地理亚文化群}(3)社会阶层{指一个社会相对稳定和有序的分类,每类成员都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和行为方式}2,社会因素(1)相关群体(Reference Groups)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个人或集体(2)家庭(3)角色和地位3,个人因素(年龄, 所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 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个性和自我概念等) 4,心理因素(动机,知觉,学习,信念和态度)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 旅游需要的内容(变换生活环境以调节身心节律的需要,探索求知的需要) 旅游者需要在旅游购买中的表现(习俗、时尚、炫耀、求美、方便、新奇、求名,偏好等心理需求) 旅游者购买动机(身心、文化、社会、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 旅游者购买动机的特点[(购买需求)转移性、(真正动机)内隐性,(复杂动机)模糊性、(比较选择)冲突性] 三种知觉过程1,选择性注意[与人们目前需要有关的,预期将出现的、差异度较大或较为特殊的] 2,选择性扭曲;(先入之见)3,选择性保留 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 [对营销人员来说,可以通过把学习与强烈驱动力联系起来,运用刺激性暗示和提供强化等手段来建立对产品的需求] “原产地国家”信念1,对原产地国家的印象因产品而异2,一些国家特别受欢迎的某些代表性商品3,对“原产地国家”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 态度[营销启示:最好使产品与既有态度相一致,改变消费者的态度需要时间] 旅游组织的消费行为分析 旅游组织机构的分类1,一般组织机构,[ 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是为了自己消费,如企事业单位、各种协会机构、社会娱乐组织等。] 2 , 旅游中间商,[则是为了盈利而购买产品和服务,包括各类旅游企业、旅游批发商、旅游代理商、旅游零售商等.] 影响一般组织机构购买行为的因素1,外部因素(1),经营环境(2),竞争者因素 2,内部因素【业务特点、经营宗旨、制度、组织结构以及购买中心或购买成员个人特点等】企业文化和公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商务人员的旅游购买行为 旅游组织机构的旅游购买过程;识别购买需求--建立购买标准--寻找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购买后评估和反馈。

旅游者决策行为研究

旅游者决策行为研究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以保持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等风景为LI的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九寨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其髙质量的自然美景、人文景观、风情民俗、藏羌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且以高山湖泊、瀑布、灰华滩、灰华堤堰等迷人的水景组合和天然动植物为最优。自1984年开放以后,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游人数量山最初的27529人次发展到1996年的170301人次。然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国内游客,根据1992?1996年资料统计,国内游客占90.59孰港澳台游客占& 48%, 外国游客占0.93%①,且国内旅游者在行为和行为属性方面有其独特性。我们于1997年8月在沟口现场随机发放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342份。通过问卷调查,使用决策模型、区位分析、影响系统分析和收益一成本分析等方法,对其国内旅游流进行研究,了解其潜在旅游者的心理与需求偏好特征,因而能有助于提高九寨沟在潜在消费者中的感知印象,积极引导其动机偏好,进而深化游客心理旅游形象及发展壮大客流市场。 1九寨沟国内旅游流结点研究 旅游行为研究是指以旅游H的地环境映象为基础的旅游流主体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其行为不仅决策于对环境信息进行感应、评价(判断和选择),还取决于人的主观上(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 同偏好)的观察和感觉,强调人的"感知”(感应perception和认知cognition)到“行为”对环境变化和分布规律的影响。而产生旅游行为的旅游流三要素主要是两结点(旅游U的地和客源地)和连接线路,所以旅游流的研究包括客源地的特征与 L1的地的资源特征及现状、旅游流流动特征(如交通方式、路途花费以及与其他目的地或结点的关系)等。 1.1九寨沟目的地研究 九寨沟旅游资源可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即物质层(瀑布、钙化堤堰及钙化滩、动植物等自然和水磨房、经幡等人文景观)、心物层(当地的建筑艺术风光、藏羌语言与文化、宗教习俗等)、心理层(当地居民思想观念、意识等),且都有独特的价值。Juckle(1976)认为这些旅游者事先感知和行为空间中的地理物象是知觉判断、区位优选和决策形成的基础,且具有主观能动、距离衰减和动态的特征⑴。随着高品位景点的逐渐开发,游人的兴趣有向更深的心物层和心理层转移的趋势。 但要注意其资源的消极发展趋势。如山于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导致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以及能源的消耗对水景色彩的形成、对水景中钙华的发育均有致命性的影响,人为因素还导致co:浓度增大,从而破坏堰塞堤坝。同时,九寨沟的堰塞湖泊群因处在喀斯特盆地深切的峡谷中,受到区内的固体径流、喀斯特化作用和人为排污的影响,使部分湖泊产生不同程度的衰老现象或“富营养化”⑵。 “风景”是一个自然和文化环境的有效组合,且以“风”(风情民俗)为依托前提⑶,九寨沟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是以其独特的藏羌民族文化风情为丰富内涵的。而LI 前普遍存在的少数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建筑等方面的“汉族化”问题,已淡化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降低了资源的吸引力。另外,因环绕九寨沟风景区的“九环线”

旅游者对目的地感知评价及其对重游决策的影响

旅游者对目的地感知评价及其对重游决策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国外近20年来关于旅游者重游决策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分析旅游者重游行为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感知评价是影响旅游者重游的主导因素的讨论,分别从旅游经历、感知价值、感知形象以及满意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叙,概括了具有市场营销与管理应用价值的结构模型,延伸了质量——满意度——行为倾向的基本范式的理论内涵。最后,结合国内旅游者重游行为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旅游者;感知评价;重游决策;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b 旅游目的地的重游率是衡量旅游者对目的地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的依据之一。重游决策制定过程是基于旅游者内在动机、个人偏好和对旅游产品的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对已经游览和尚未游览的目的地的选择评价过程。学术研究试图讨论揭示旅游者重游目的地的决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检索elsevier sdos获取国际三大最具影响力的旅游期刊:《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旅游研究期刊》(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以及《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为主要资料来源,总结了近20年学者关于重游决策行为研究的热点目的地,从重游行为的动机及重游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根据旅游者评价与重游行为倾向之间的结构模型对目前重游决策行为的 研究进行了论述和评价。

一、旅游者感知评价因素对重游决策的影响 根据消费行为模型(assael 1998),消费者可能会对消费过程以及使用产品、服务之后或再次购买行为之前作出评价。旅游者评价是旅游者的感知,包括对目的地形象以及旅游者态度的评价。是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者们注重的研究主题。其中包括对以前旅游经历的评价,目的地感知形象、感知价值、感知质量、满意度水平等及一些潜在因素的评价。学者通过不同目的地分析的观测变量,分析影响重游决策的因素,从中发现主要的观测变量。 1.旅游者对目的地整体满意水平评价对重游决策行为的影响(overall satisfaction)。在重游决策行为研究领域,满意度是购买决策过程的最终评价阶段,虽然重游意向总体而言由满意度衡量,不仅是整体满意度的预测值,而且是作为影响重游决策过程的重游态度的结果。满意度是一个主观的评价,在每一次购买以及消费经历之后能够做出评价。在比较产品表现的感知以及对产品的预期的评价方面,满意度作为不确定范式被广泛应用于框架设计中。旅游者的满意度是旅游者对目的地呈现的产品和服务的预期、对旅游过程中旅游产品、服务质量的感知、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和对性能价格比感知的集中体现。由于旅游者满意度的提高会导致旅游者重游意向的提高,大量研究者倾向于研究满意度的结构,用于解释重游意向的原因(bigne et al.,2001;bowen,2001;kozak,2001a;kozak & rimmington,2000;mazursky,1989;oh,1999)。在此基础上,kozak &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以及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 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2.旅游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难点:旅游的定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定义的类型 1、概念性定义或理论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s) 2、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s) 本章侧重讨论关于旅游的概念性定义。 二、旅游的定义 1、“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瑞士汉泽克尔、克普拉夫于1942年提出,后来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简称“艾斯特”定义。 2、“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某地旅行和在该地逗留期间的各种活动。” 3、美国: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居家所在的地区,到某个或某些其他地方去旅行的行动和活动。 4、英国:旅游是人的活动,即市场的活动,而非一项产业的活动,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 5、WTO马尼拉会议以后:旅游取代人员往来,是指人们出于非移民及和平的目的,或者出于能够导致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个人发展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等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活动。 6、旅游是人们离开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创立的各种设施。 7、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的其他来访游客过程中,由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艾斯特”定义的特点:在这个定义中,旅行和逗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的表述不仅包括了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了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导致的众多现象和关系,从而反映了旅游的内涵的综合性。该定义中关于“非定居者”的表述体现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强调“这些人不会导致定居”则在原则上指出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并且规定了旅游活动的非定居性或非移民性。该定义中的“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的表述实际上反映的是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 综上所述,旅游的定义可以概括如下: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划分标准 常见的划分标准: 1、按地理范围划分:如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游等;

17春福师《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在线作业一

2017秋17春福师《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个人/商务因素是会展旅游者决策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属于这一因素的有() A. 人文化程度 B. 个人兴趣爱好 C. 个人财务状况 D. 个人认识水平 正确答案: 2. 根据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基本类型,这类旅游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购买目标虽大体明确,但具体要求不明确,购买行为往往是经过挑选、比较之后实行的,这种购物类型属于() A. 不确定型购买 B. 确定型购买 C. 半确定型购买 D. 冲动型型购买 正确答案: 3. ()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 A. 知觉 B. 感觉 C. 需要 D. 动机 正确答案: 4. ()“城市旅游形象的面孔” A. CIS B. VI C. BI D. MI 正确答案: 5. 万豪酒店旗下万豪宾馆定位的消费群体是() A. 销售经理 B. 业务经理 C. 高级经理人员 D. 普通销售人员 正确答案: 6. 根据旅游消费需求的基本类型,在旅游前对某一旅游场所或项目有一定的偏爱并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则属于() A. 渴望性旅游需求

B. 嗜好性旅游需求 C. 功能性旅游需求 D. 快乐性旅游需求 正确答案: 7. 下列哪个属于消费者行为综合模型() A. 阿塞尔模型 B. 米德尔顿的“刺激-反应”模型 C. 莫霆荷的度假旅游者行为模型 D. 斯莫尔的旅游者决策过程模型 正确答案: 8. 某先生偏爱希尔顿饭店,只要目的地有希尔顿饭店,他就毫不犹豫选择希尔顿饭店不会考虑其他品牌饭店,这种消费决策称为() A. 名义型购买决策 B. 扩展型购买决策 C. 有限型购买决策 D. 理智型购买决策 正确答案: 9. 旅游消费动机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方面条件为() A. 旅游需要、外部刺激 B. 健康、景观 C. 文化、交通 D. 地位声望、旅游商业环境 正确答案: 10. 洛阳的仿唐三彩、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云南白药等旅游商品的名字都不超过5个字,且顺口,不用生僻的字,说明商品的命名符合旅游者购物行为的()心理要求。 A. 言简意赅 B. 语言动听 C. 名实相符 D. 有艺术感染力 正确答案: 11. 旅游者在进行购物消费时,总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渐延伸并发展,体现了旅游者购物动机的()。 A. 多样性 B. 发展性 C. 层次性 D. 伸缩性 正确答案: 12. 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冲击现象对旅游消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一般要经历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为() A. 接触与崩溃、恢复与自立、适应与不适应 B. 接触与崩溃、平静与紧张、适应与不适应 C. 接触与崩溃、恢复与自立、体验与融入 D. 新鲜与奇特、恢复与自立、适应与不适应

第二章旅游者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探讨了有历史代表性的人物托马斯?库克的相关事件,请回顾: 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政治、经济、交通、休假制度、旅游意识、受教育及媒体宣传、政府等七个原因。 今天我们开始新的重要的一章学习,首先我们来了解旅游活动的要素,旅游者、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的概念。 第二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概述 就旅游活动内容构成而言,其基本要素有:食、住、行、游、购、娱。 就旅游活动的开展要素或旅游活动的体系构成而言,基本要素有: 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 旅游活动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活动中介体旅游业 定义:P36 一、关于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 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至U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1963年罗马旅游会议定义:罗马会议没有对旅游作出定义,而是对旅游者进行

了界定: 凡纳入旅游统计中来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游客分两类:一类是到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游客,在旅游统计中称为"旅游者".另一类是不在目的地停留过夜,而是当日返回或当日离去的游客? 这个界定的优点: 1、将游客分为“过夜游客”与“不过夜游客”,进一步细化了; 2、将“旅游”与“旅行”两个涵义原本不同的术语朝着概念同化的方向迈进了一 步; 缺点:概念没有将国内旅游者包括在内。 3、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1981年出版《国内与国际旅游统计资料收集与提供方法手册》对罗马定义作了补充和完善。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 (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 (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 (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 特点: (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 (4)“游客”称谓用于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 二、我国对入境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行为分析 3000字论文

旅游者行为调查与分析 课程论文 题目:大学生旅游特征分析及对策 院(系)工商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李学江 专业班级旅游管理1101 学生姓名王诗达学号2011040136 二〇一四年五月

大学生旅游特征分析及对策 内容摘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学生这个特殊旅游群体正显示出其蓬勃生机,市场发展潜力前景广阔,大学生观念新颖,有强烈的出游猎奇心理以及充足的课余时间,在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使大学生这一群体旅游市场中越来越被得到重视。通过我们小组此次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出游动机、选择旅游目的地偏好、消费结构等方面,探求如果更好的开发新兴的大学生市场。 为更好的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我们针对大学生群体展开了历时一个月的调查。 调查方式:主要是以网上问卷的形式,让小组成员发动身边同学参与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89份。 关键词 大学生旅游市场旅游行为动机特征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而大学生作为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休闲观念突现,对旅游的愿望日益强烈。此外,大学生是属于高学历层次的群体,有较强的精神享受需求,并且他们大都处于18-24周岁之间,对书本以外的世界充满了新鲜感,精力旺盛、活力充沛。大学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旅游,并且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这些都为其外出旅游奠定了基础。本文只在分析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旅游需求、大学生旅游的行为特征以及消费习惯,对山东财经大学在校生节假日旅游行为进行了随机调查,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高校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 一、大学生旅游动机特征分析 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性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外,还有某些外部因素。研究高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企业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以便准确细分市场,及时推出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关键。(一)旅游的目的 高校大学生旅游的旅游动机,具体有:排除心中忧郁(31.8%)、放松心情、释放压力(22%)、游历风景(35.2%)、陶冶情操(15.6%)等。 由此表明,高校大学生旅游普遍认同的主要目的是“观赏自然风光”、“远离尘嚣、接近自然”、“丰富阅历,增加成就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表明独特的自然风光、完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物种资源是高校大学生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其中辅助动机也很多,有“考察学习、艺术创作”、“娱乐休闲”、“增强体质”等,他们在追求多样、复杂、变化的同时,求知、求新,同时受求异心理的影响,对于娱乐活动、地方特产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当然,有时候旅游就是单纯的为了旅游,纯粹为了娱乐性质上的观光游玩,因这个目的进行旅游的

智慧旅游时代旅游者决策行为研究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前言:.. (1)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3) 1.2 研究方法 (4) 2.本文相关理论基础 (4) 2.1智慧旅游理论 (4) 2.2旅游者决策理论 (5) 3.问卷设计以及问卷调研 (7) 3.1问卷设计 (7) 3.2调研过程 (7) 4.智慧旅游时代下旅游者基本个人资料分析 (7) 4.1年龄 (7) 4.2 职业 (8) 4.3受教育水平 (9) 4.4月收入 (9) 4.5旅游偏好及经历 (10) 5.智慧旅游时代下旅游者决策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13) 5.1旅游服务因素 (14)

5.2社会支持因素 (14) 5.3群体支持因素 (15) 5.4个人心理因素 (15) 5.5个人社会经济因素 (15) 5.6其他因素 (15) 6.智慧旅游时代下旅游者决策过程分析 (16) 6.1智慧旅游时代下旅游者的动机分析 (16) 6.2智慧旅游时代下旅游者出行前信息搜索特征分析 (16) 6.2.1目的地选择 (16) 6.2.2搜寻的旅游信息 (17) 6.2.3他人游记分享影响 (17) 6.2.4旅游APP和旅游公众号对旅游者的影响 (19) 6.3智慧旅游时代下旅游者游程中实时互动决策分析 (19) 6.4智慧旅游时代下旅游者游后心理感受和反馈特征分析 (20) 7.现存问题以及对策措施 (21) 7.1在政府的主导下建设和完善智慧旅游平台 (21) 7.2全民参与共筑智慧旅游长城(体验共享) (22) 7.3监管反馈机制平台的建设和完善 (22) 8.研究结论与展望 (22) 8.1研究结论 (22) 8.1.1智慧旅游时代下旅游者决策过程总结 (22) 8.2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23) 8.2.1研究的创新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