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步行街设计说明

某步行街设计说明
某步行街设计说明

xxxx商业步行街环境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xxxx商业街是一条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商业步行街,地处万昌北路新区,南起横湖路,北至九龙大道,西接万昌北路,按城市道路规划分为北区、中区、南区三个区域,总长度约1.8公里,商业街规划范围内用地面积约33公顷。

二. 规划设计目标

构筑高档次、高品位商业休闲空间,以步行为特征,结合当地特色民俗文化、休闲文化和旅游资源,形成一处具有多层次综合性的复合体街区,使其成为城市最重要的标志性中心商业街,展现温岭作为浙江省东部沿海现代化工贸城市的新风貌。

三.设计要素与功能

现代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包含景观视觉形态、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大要素内容。景观视觉形态要求有鲜明的形象,在商业街中主要体现在雕塑、园林小品、硬地铺装等造型和色彩上。

环境生态绿化要求有足够的绿地和树木,在商业街中体现在绿化树木的布置和品种上。大众行为心理要求考虑群体大众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在商业街中主要体现在人流的趋向和导向及环境气氛的渲染营造上。

步行街的功能活动主要是商业、文化娱乐及节假日休闲。

四. 设计思考与风格追求

时代特征思考:九龙汇商业街属新城开发,与现代、繁华、富含信息特征的街面建筑相适应的商业街环境亦应体现高技术、高情感的商业场所精神,将经济和时代交融一体。

在环境设计中,花坛、树池、座凳等小品创意性采用型钢和当地青花石板结合,造型色彩与两侧建筑十分协调,这一设计手法贯穿于整条商业街环境设计,成为本方案特色之一。

传统文化思考:从温岭传统的民间文艺、戏曲及人文习俗中挖掘思路,在环境设计加以继承和延续,通过南来北往之商客传播,展示滨海新城的传统文脉。

人本主义思考:设计中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和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设施,做到休闲购物,娱乐购物。

自然生态思考:步行街中尽可能栽种大乔木、大灌木,并以常绿树种为主。植物配置不影响人的逛街活动,树木姿态优美,易于养护。

色彩秩序思考:对商业街的路面铺装、广告牌、座椅、果壳箱等景观设施予以色彩控制,即分段控制色彩基调,使色彩秩序不致过花过乱而失去商业街的档次品位。

五. 环境设计要点

?“金链”设计——

意象之源:繁荣的九龙汇商业街与五湖四海的商业网紧密协作,互为链接。

意象设计:在景观规划中,考虑如何与商业街环境有机联系,互为链接。

方案提出:由树池、花坛、售货亭等各个景观服务设施串联成一条约8米宽的“金

链”贯穿于整条商业街。

“金链”以外两边区域属于人流活动频繁性地带。景观设计以硬地铺装为主,色彩较为朴素,简洁明了地形成开敞流动的空间。

“金链”内设计为静态休闲区域,通过错落布置的绿地、花坛和各类服务设施,构成人群滞留地带。“金链”内提供了完备的服务设施、景观小品,如电话亭、售报售货亭、垃圾箱、饮水器、路灯及广告牌等。景观设计除色彩相对较为热烈的硬地铺装外,注重环境小品的形与质设计与动静空间的分隔变化。

方案留出了6米宽贯穿整条商业街的消防车道。

?硬地铺装——

分三个层次:静态休闲区域、开敞流动区域和道路交叉口。

因整个商业街较长,分段设计各个区域的铺装图案,铺装材质选用青花石、广场砖为主,辅以其它花岗岩、彩色砼预制块等材料。

另外对车档、窨井盖、树蓖子等小品做专门设计。

各个街区的硬地铺装色彩以暖色调为主,静态休闲区域和道路交叉口铺地图案较为细致,开敞流动区域铺地图案较为简洁朴素。

?绿化设计——

分四个层次:作为庭荫树的大乔木、形成视线阻挡的常绿大灌木、花坛地被植物和休闲公共绿地。

大乔木以单排常绿树为主,部分街区栽种双排树,间距10米左右,品种选用杜英、香樟和杂交鹅掌楸。大灌木选用桂花和茶花。

花坛中配置无刺构骨球,红花继木、火棘、白三叶、书带草、高羊茅等品种。

六. 由北向南分段设计概要

?会展中心(城市雾森广场)——

会展中心广场面向万昌北路和九龙大道,开阔的凹入式空间与高耸的建筑背景,给人以强烈欢迎开放形态感觉。

商业街入口通过弧形连廊与主体弧形建筑相接,使商业街与会展中心广场紧密联系,其入口通道与会展建筑通过铺装笔直连接,从而引导人流方向。设计在椭圆空间的基本形上采取逐级开放的绿地构图,中央地形作下沉处理。绿地一侧设计了水纹铺装图案的雾森旱喷广场——树形喷泉与喷雾装置结合成“雾的森林”。

商业街入口两侧绿地和硬地铺装采用简洁的横纹线条处理手法,丛植大乔木——银杏,树下设计喷雾装置形成雾森广场,使人们在一片如梦的云雾中步入商业街中。“雾森”创意源于现代都市人体验自然、回归自然的渴望,通过人造“雾的森林”,体验原始森林沐浴的感觉,且雾形随风变幻飘舞,置身其中如临仙境,景观效果十分宜人。

商业街入口连廊设计成悬索天桥,通过斜拉钢索的线条表现商业街入口气势。

本方案据此创意将广场命名为城市雾森广场。

?商业街北区(文化商业区)

——位于会展广场与曙光路之间。

本区空间特点主要建筑设计的两条架空曲廊,环境布局随形而变,南北道路岔口两侧的景观小品作错落有序布置,围合成相对安静区域,放置若干坐凳,形成露天茶吧。

花坛由焊接型钢和花岗岩材料构成,风格现代,与周围街面建筑相协调。

东西向步行街设计了若干条1.5米宽左右的水溪,东街布置有模拟青花石板铺装景点,石板上放置有塘礁原石,上面可铭刻题文,本景点主题为“石板道地”。

“石板道地”源于城西岙底杨村中的一溪流景观,因溪底层叠参差且平,旧称十八道地,后谐为今名。

东西向步行街的东面临河处还设计一游船码头,游船可自此到达水上公园。

在道路岔口中央设计四片镂空剪纸铜雕,剪纸内容取材当地风情。雕塑主题为“九龙潮”——寓示商潮、人潮和温岭人商海弄潮的精神。

步行街与曙光路岔口侧石设计成圆形,链形铺装图案寓示各景点小品在此链结,并形成整条商业街的景观高潮,主题为“太平昌盛”,设想通过色彩设计,有序悬挂的软质景观——装饰灯笼、横幅等渲染出热烈的环境气氛,寓示步行街车水马龙,熙攘拥挤的商业气息。

道路岔口东北角大片铺装地开辟为公共绿地,人们在此可休闲小憩,绿地采取现代构图形式,参次列植樟树,组合成若干排形成疏林,沿绿地错落布置长凳,中央摆放一组正在歇息的人物坐雕,人物表情悠闲自得。绿化植物主要栽种杂交鹅掌楸、香樟和白玉兰,小花坛中以覆盖白三叶草和书带草为主,大花坛中覆盖高羊茅草。在步行街西面地下停车场上布置了若干型钢木结构的移动式树池和花钵,解决地上不能栽树的情况。

?商业街中区(立体商业区)

——位于曙光路与下保路之间。

下沉节庆广场构成本段步行街的中心,节庆广场主题为“渔歌唱晚”。

在连廊立柱间设计渔网状攀缘绳,渔网上以编绳方式点缀海洋生物图案,以此表现渔民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渔网局部可供植物攀缘用。

广场中央设置有随意组合的活动舞台及背景屏风,为人们了提供多元化表演空间。

广场两侧是由链形图案组成的花坛绿地,园林小品设置有木廊架,树池座椅等,在一侧设计了儿童天地,布置少许游乐设施,以“捉子斗草”内容的儿童雕塑作为环境主题。“捉子斗草”为当地儿童娱乐习俗之一,“捉子”类似抢沙袋,系女孩游戏;“斗草”为两草互斗,以拉断对方为胜,系男孩游戏。

绿化树种以单排栽种杜英为主,廊架上攀缘开花植物——藤本蔷薇,花坛及树池做法同北区。部分杜英树下盖有专门设计的树箅子。

?商业街南区(休闲旅游区)

——位于下保路与横湖中路之间。

本区的主要特色是在步行街上设计了玻璃膜结构穹顶风雨廊,廊下布置休闲座椅和花坛

绿化,人行其中,风雨无阻。风雨廊之间的步行街设计了表现当地民间艺术的雕塑——

“渔鼓道情”和“踏地故事”。

渔鼓道情——源于当地民间曲艺:道情。

道情是最盛行曲艺形式,从其发展了快板、相声、说唱等曲种。

踏地故事——源于当地民间艺术“二人转”:由二人表演,穿插在迎神队伍中边说边走。在与横湖路相接的商业街尽头,设置一对景——九龙汇步行街记事碑,主要介绍步行街的历史沿革等事项。

风雨廊下配置树型奇特的老人葵,树丛中摆放休闲座椅。在露天地段栽种双排杜英,并点缀几株桂花,花坛中设计有杜鹃、朝鲜栀子等小灌木。

?水上公园(太平公园)

——本地块地势较低,设想在公园中挖湖堆坡,适当改造地形,同时土方就地平衡。绿化在公园中央栽植较浓密,以高大混交阔叶林为主,景观空间较为郁闭,沿公园四周栽植相对稀疏,使视线深入公园中心。

公园从功能上分三大块:

1.西面——由水上餐厅、石礁廊桥、夕霞落日等景点组成。

2.北面——由亲水木栈台(码头)、渔港晒网雕塑、卖鱼郎雕塑等景点组成。

3.中部——由小花港、太平八景廊、红荆春晚、冠云落影、休闲林荫地、塘礁秋月等景点组成。

4.东南角——由水上游乐场、一镜衔天、蕉雨潇湘等景点组成。主要建筑功能:

?水上餐厅:为一圆形组合建筑,仿当地民居形式,布置于一椭圆型小岛上,临水而筑,景观视线与步行街记事碑错开,构成背景。

?石礁廊桥:桥身由当地石料砌筑,桥上设计一青瓦坡顶透空长廊。

?水上游乐场(儿童乐园):布置于公园东面岛上,由三条园路相连,可开辟为儿童乐园。

?太平八景廊:仿当地民居形式,其中主要展示民俗文化和渔区风情。

公园绿化树种拟选用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易于养护品种。

a. 常绿阔叶乔木:香樟、广玉兰、乐昌含笑、石楠、杜英、木荷

b. 落叶阔叶乔木:枫香、白玉兰、日本晚樱、银杏、悬铃木、紫玉兰、黄山栾树、垂

柳、水杉、无患子、杂交鹅掌楸、池杉

c. 常绿针叶乔木:黑松、五针松、湿地松、罗汉松、侧柏、蜀桧

d. 花灌木:碧桃、云南黄馨、春鹃、紫薇、夏鹃、桂花、红花继木、山茶、月季、火

棘、紫荆、剑麻、花石榴、

e. 色叶树:红枫、鸡爪槭、南天竺、红花继木、枫香、银杏、无患子

f. 攀援植物:紫藤、凌霄、木香、中华常春藤

g. 地被和草坪:混播高羊茅、白三叶、中国石蒜、鸢尾、麦冬

h. 球类:瓜子黄杨球、构骨球、无刺构骨球、罗汉松球

绿地在设计时注重利用微地形设计来营造一种高程变化丰富的景观,以丰富了绿地的空

间形态,其它部分竖向规划结合给排水与植物造景需要。

植物造景除注重季相时序、疏密关系外还考虑结合环境创造诗情画意的景点:

?小花港:在公园中挖湖堆坡,湖岸边种植大量花灌木,形成花丛中的港湾效果。

?塘礁秋月:河岸边放置若干海滩礁石,欣赏其月下风景。

?冠云落影:湖中小岛上孤植大悬铃木,其水面、地面投影与班驳树皮相映成趣。

?一镜衔天:散置座椅若干,游人在此小憩,远眺水天一色。

?红荆春晚:紫荆花期在三月下旬,暮春时节,粉红一片的紫荆林似乎告诉游人春欲归去,赶快抓住春天的脚步。

?蕉雨潇湘:细雨迷蒙中芭蕉,如同梦中美人。

?夕霞落日:数张座椅布置于公园西岸,观赏湖中倒映的晨光霞影。

七. 道路排水及绿化灌溉

商业街道路沿“金链”两侧设宽5~10cm集水缝,缝盖专门设计。雨水径流至路面集水缝后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绿化灌溉采用自动喷灌和人工拉皮管两种方式。仅在城市广场绿地中使用自动喷灌装置,商业街中花坛绿地和水上公园均布置自来水龙头进行人工浇灌。

商业街中洒水栓布置在花坛中,水上公园中绿地按间距不大于40米布置洒水栓。水景中水循环使用,废水直接排入附近雨水井内,花坛中的积水由组织地排入地下雨水井。

八. 灯光夜景照明商业街中采用了高杆型灯柱——用于主道路照明,布置于“金链”内两侧或中央一排。

落地型投光灯——用于雕塑、植物及部分小品照明,布置于树下和小品旁。

埋地式泛光灯——依景观需要布置于重点地段。

磨砂玻璃泛光带——布置于“金链”两侧铺装地上,间距约10m。

霓虹灯——大型广告牌及路口节点的霓虹灯需配合景观环境专门设计。

商业街的重点地段,如露天茶座旁、风雨廊中还采用了背景音乐系统,隐蔽布置于花坛树下。

雾森广场与水上公园的灯光夜景照明分别按城市广场和大型公园规范标准设计。

九. 投资框算

详见附表。

商业街设计说明

商业街设计说明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和创天地步行街项目 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则 项目背景 项目地处四川省开江县新宁镇西大街片,建设用地紧邻新宁河,拥有绝佳的地理环境和休闲娱乐氛围,城市道路交错于此,交通十分便利,地型所处位置极佳,属于典型的主城开发核心片区。 地块一为不规则多边型,红线范围内南北最长约371米,东西最宽约356米。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04320平方米。规划建设为商业、住宅、市民广场等配套一体的新型住宅区。地块为不规则条形,小区地块外用地你建地面积为33960平方米.湿地公园带、晨练步道、音乐广场、两条桥为一体的沿河景观带,长约2公里。 设计依据 (1)四川省开江县和创天地步行街项目规划、建筑设计任务书以及甲方要求。 (2)用地红线图 (3)甲方提供的该区域地形图及相关电子文件。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67—97) (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3)《住宅建筑规范》(GB50386—2005) 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人居的环境空间。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 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 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 建设场地及自然条件 ⑴该项目地处四川省开江县新宁镇西大街片,拥有绝佳的商业氛围,城市道路交错于此,交通十分便利。 第二章总体规划设计 项目背景

现代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要求

现代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要求 现代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要求提要:步行街是人口流量很大的地方,所以交通网要好,要通畅。从交通要求考虑,需要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公路交通与步行街交通的互补关系,在步行街口设置公交线路站点 更多精品自财务 现代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要求 3A)布局设计要求 现代城市步行街的布局设计包括步行街自身布局和周边城市环境布局。由商业区改造的步行街,原有的传统文化市场日益萎缩,现代化商业风涌而至,逐步将中低收入的客源推向其它商业场所。因此除了建中档步行街外,还可以考虑丰富其他布局,例如为低收入阶层服务的步行街,以经营要素商品或服务贸易类商品为主的步行街,以及一些特殊定位、特殊功能的特色步行街等。步行街只有定位准确,布局明确,才能达到形象与效益的统一。 3B)交通设计要求 步行街是人口流量很大的地方,所以交通网要好,要通畅。从交通要求考虑,需要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公路交通与步行街交通的互补关系,在步行街口设置公交线路站点,对于长度过长的步行街区可以适当的设置内部公交线路,以备居民的需求;二是机动车停车问题,步行街街口应设置大面积的停车场,用地紧张的街区可以采用立体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的方式;三是步行街周围交通网密度及每条道路负载量与人流量的关系问题,步行街作为城市的消费、购物、娱乐、休闲的集合地,人流量大,因此要合理布局、合理定位,使之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3c)景观与生态设计要求 城市步行街的建设除了对城市环境及城市交通上的影响外,还带来包括景观视觉影响在内的其他影响。它直接影响到城市的面貌风、步行街空间的风格,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景观和生态价值上进行分析:一是要考虑步行街沿线建筑的协调性,重点考虑建筑的色彩、高度、建筑风格等问题;二是要丰富步行街的沿路轮廓线设计,使之具有整体性、流畅性和内涵性;三是要突出步行街绿化的视觉效果,加强步行街的亲和力;四是要适当增加道路小品设置,利用细部刻画、侧重装饰来反映一定的文化主题;五是要拥有绿色交通系统、绿色消费、适当的绿地面积。 5商业步行街实例分析——以王府井为例 概况 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就成了”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大街,全长约三华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王府井的日用百货、五金电料、服装鞋帽、珠宝钻石、金银首饰等,琳琅满目,商品进销量极大,是号称”日进斗金”的寸金之地。 3D)区位分析 王府井地处北京市二环内的中心地段,它位于市中心的东长安街北侧,是一条北起金鱼胡同西口南至东长安街的810米长的大街。 3E)交通分析 东西向:前三门大街、长安街、五四大街、平安大街,4条主要通道;东西道路均贯穿旧城区,道路条件好,无须转向分流; 南北向:东二环路、东单北大街及延长线、南北河沿大街;东二环路沿线全封闭、全立交条件很好,其余两条道路可在平安大街和前三门大街交叉路口通过转向分流,这些交叉口允许南北方向的车辆左转。 根据道路的功能划分,四条街分别承担了各自不同的功能。主街,依然以商业为主;

商业街设计方案构思

商业街设计方案构思 本商业街位于15#地别墅区北侧入口处,主要满足15#地业主及对面高尔夫别墅区业主日常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等活动。15#地北临环城主干道珠江南环路,是15#地别墅区的入口,是人流聚集的一个主要场所。建筑用地约6700平米,采用东西方向排列,以入口为中洲对称布局,建筑立面采用了塔楼,骑楼,雨罩的元素使空间产生新的划分,室内空间既设置了集中商业,又有零散店铺,是西方现代MALL与中国传统商铺的有机组合。 这个聚集包括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商业街的繁华气氛于别墅的宁静气氛之间的冲突问题。解决商业街车行交通空间与步行交通空间的隔离的问题。 解决商业街的平直单调,感觉很长,很枯燥的问题。 解决商业街的历史人文记忆的缺乏。 总体构思: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轴线对称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纯正法国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构思的基础:据心里进化论的观点,人类对大自然所作出的最表层,直接的,第一的反映是情感上的,不是认知上的,在情感反映的基础上,才有了思维与记忆、意识与行为。就像电影就是在创造一种场景感受,现代神经心理学也证明这一观点。方案的室外空间设计以传统江南古镇的模式来构筑整个商业街, 从历史发展中形成小镇商业街和传统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深入分析,如人流和街道的关系,河与街与住宅的关系,总结出一个空间的模式,运用到我们的商业街中来。将一个古镇的街空间融合到我们的商业街中来,使其不仅有现代商业街的时代气息,又蕴含原始的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间长出的空间,这些空间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信息。 我们认为街是随着人们交换产生与贸易的发展而逐渐生长的,它是由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商业形态,我们通过将街切割、打碎、重组再造的,运用我们以景观意境为出发点,寻找适宜的尺度,通过空间变化的重组,营造一条生长出来的街,通过各种元素,铺地、雕塑、喷泉、植物来解决商业街的标识性。 我们认为街是人们行走,徜徉、休息、交流的开放空间,我们避免西单大街改造的那样的误区(人可以自由徜徉的街巷被大大拓宽成便利车行的大街,人群从街上被挤到过街天桥,或人们已被车流逼迫到某个区域,已不可自由徜徉,人的愉悦心情也就消大半,一条街道变成了一条车的河流,所以我们区分空间,使人与车的矛盾得到最大解决,)我们方式是通过高差解决人车分流。 景观的意境: 远远的你能听到时高时底,时缓时急的交响曲,,迫不及待的走近观赏,法国凡尔赛宫式的水池上面跳跃着奏出欢快的乐曲,顿感精神倍增,两侧高耸的塔楼同样透露出法国的浪漫情调,中间高贵典雅的欧式拱券门诉说着你的不凡身份,走过林荫道,银铃般的笑声传来,穿过拱券门,旱喷泉广场上孩子们在玩耍嬉闹,走过嬉闹,开阔的草坪树木郁郁葱葱,人们无拘无束的躺在草坪上,三五成群的聊天,孩子在草地跑来跑去,临水栈道的长椅上,一对对情侣静静欣赏远处的晚霞。 一.交通分析 运动与通路: 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运动心理,把紧张的运动与放松的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沿河散

古北黄金城道步行街景观设计说明

古北黄金城道步行街景观设计 这是一个需要仔细阅读的设计!每次看到它的图片都想再次转发,希望精品的设计能得到后续精品的管护!中国时下管护应当要提到和设计同等重要的层次上了 上海古北(集团)委托SWA在繁华的上海市设计一条步行街(古北黄金城道步行街)。步行街跨越三个城市街区,两侧是20楼层高的住宅大厦,大厦的第一层是零售商店。步行街的两端是SWA设计的公园。新的步行街带动附近地区的活力,是上海市的新亮点所在。步行街上有广场、喷泉、咖啡店、饭店、零售商店、剧场和一个四周环树的阶梯平台。 步行街位于人口密集的古北新区,它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露天场地,它是这座繁忙城市的一处桃源胜地。古北路是一条大型的商业街,和步行街道西口交叉。交叉处有一个雄伟的广场,上面有一个大型喷泉,这个广场是步行街和商业街之间的缓冲区。 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中融入了现代元素和法国古典风格。高大的银杏树沿着商店前的街道排成一排,让住宅大厦自然地过渡到街道花园;四季常青的樟树和城市的硬边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树木组成了一个全年的迎客“天篷”;而每年落叶的樱树能让你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为了能刺激人们的各种感觉,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也采用了一些芬香植物,如桂花树,细小的黄色花朵能散发出成熟桃子和杏子的香味。 古北新区拥有一个快速发展的华侨社区。这个发展地区的社会生态也对设计有着巨大的影响。带有微笑的室外区别,商店、画廊和饭店的室空间和30英尺宽的人行道融合在一起。铺石路面和定制的户外座椅加强了大厦和露天场地之间的联系。 距离大厦一楼商店不远处是步行街的中央广场,上面大量的长凳和浓密的树荫为住户提供了一个社区交流场所。家长们坐在长凳上,看这他们的孩子滑旱冰,而老人们则在小的花园区打太极。 这次景观设计也非常注重细节,铺路材料使用了中国庙宇的屋顶砖。一些华丽的建筑像玻璃宝石一样座落在每一个区域的中央——这些地方不仅实用,而且美丽。设计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摩天楼群中的舒适之地。

商业街规划设计要点

商业街规划设计要点 一、尺度近人 建筑物的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的关键要素之一。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用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以势压人”。 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这恰好说明了商业街建筑外观设计的重点应该在建筑外观设计的第三个层面上。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著名建筑的外观轮廓往往都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等。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而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层高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商业街的设计重点也应在首层外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建筑师的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国外商业街经常被作为设计样板,这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国内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的形象和气势。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二、空间的限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

商业步行街设计案例

商业步行街设计案例 案例一:在素有“中华第一街”美誉的上海南京东路步行商业街改造工程中,最大的可发挥空间即是地面的铺装处理及景观设计。 步行街地面设计是在中外设计师协同合作的基础上,以法国的“金 色地带”(GoldenLine)(简称“金带”)的构思方案为基础,结合活 动及环境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化与细化设计,象征性、标志性及简约 性设计原则体现在各个层次及细部的设计中。 地面铺装以简洁洗练为原则,均采用花岗岩板材,根据不同活动分区的功能及行为特点,分为四种类型: 案例二:在武汉人眼里,江汉路不仅仅是一条路,而是一段历史,一段记录着武汉百年风云的历史。在武汉人的心里,将江汉路改造 为步行街,不仅仅因为她是一条繁华的现代商业街,更因为她的繁 荣与衰败、古朴与现代、沉重与自豪,她的每一寸土地所蕴含着的 历史风雨。因此,在步行街改造过程中,决策者们提出了一个大胆 设想——用石头“铺”出江汉路的悠悠韵味。 石头的颜色是铺装效果成败的关键。步行街的主路段设计采用中性偏暖色调,重型步道采用骆驼红,其他则采用进连红,将通过材 料的不同质感来表现光与影的变化。步行街的“大门”取名“回归 广场”,以进连红和瑞青石“工”字型铺砌为主,从沿江大道开始 色调由黑到红、由深到浅、由冷到暖。黄陂街节点被看作是江汉关 的延续,因此它被设计为开屏的孔雀,以瑞青石扇形铺砌,继续表 现出热烈的气氛。 在花楼街节点,瑞青石的“田”字铺装,喻意“田园”,再配上轻巧的廊道,精美的柱子,使人产生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江汉一 路新生广场的构思匠心独具,骆驼红、进连红配上兰麻和印度红, 并点缀以印度白,呈放射状层次铺开来,让人看到一种银瓶乍破、 凤凰涅后新生的形象。江汉二路节点以芝麻白、印度白、金花米黄 为主铺装出武汉市市花——梅花,取梅花盛开时的美丽寓今天江汉

商业街设计说明

和创天地步行街项目 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则 项目背景 项目地处四川省开江县新宁镇西大街片,建设用地紧邻新宁河,拥有绝佳的地理环境和休闲娱乐氛围,城市道路交错于此,交通十分便利,地型所处位置极佳,属于典型的主城开发核心片区。 地块一为不规则多边型,红线范围内南北最长约371米,东西最宽约356米。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04320平方米。规划建设为商业、住宅、市民广场等配套一体的新型住宅区。地块为不规则条形,小区地块外用地你建地面积为33960平方米.湿地公园带、晨练步道、音乐广场、两条桥为一体的沿河景观带,长约2公里。设计依据 (1)四川省开江县和创天地步行街项目规划、建筑设计任务书以及甲方要求。 (2)用地红线图 (3)甲方提供的该区域地形图及相关电子文件。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67—97) (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3)《住宅建筑规范》(GB50386—2005) 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人居的环境空间。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 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 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 建设场地及自然条件 ⑴该项目地处四川省开江县新宁镇西大街片,拥有绝佳的商业氛围,城市道路交错于此,交通十分便利。 第二章总体规划设计 项目背景 而本案位于四川省开江县新宁镇西大街片,区域位置好。而且地块紧邻新宁河,有着极佳的地理环境和休闲娱乐氛围,随着县城的开发进程的日益加紧,城市化建设的日益加快,就要求有新型的住宅区形式的出现,综上几点,无疑也大大的推动了本案的大力发展。

西乡樱花湖步行街景观设计说明

西乡樱花湖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一、公园概况 西乡樱花湖位于西乡县城北席家沟,因盛产素有果中“玛瑙”之称的樱桃而得名,距今已有200多年。沟内樱桃树以天然形成,经人工种植,逐渐形成规模,面积约20多公顷。樱桃树每年3月初为开花季节,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为果实成熟期。鉴于樱桃花期、挂果期较长,气候适宜,是休闲旅游的最佳时期。 二、设计理念 我的设计的区域为樱花湖的步行街景观设计,思路是现代简约风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设计成交通便利和景观美化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景区。 三、场地分析 场地优势: 樱花湖的樱花种植已经形成规模,初步形成了覆盖湖面的格局。 存在的问题: 1、人工开发过重,造成了湖岸周围地表裸露,严重使湖的面积减 少。 2、自然植被过分单一,环境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植物种植缺乏规划,茶叶种植和樱桃种植属于人们自发混合种 植。使得景观效果受到影响,不能形成很好的观景效果;在 坡度大的区域种植茶叶从而造成水土流失。

四、设计原则 1、生态性的设计原则: 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气候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围绕以樱花湖的水体景观为主,和岸边造景相结合,充分运用乡土树种,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使景观与当地自然风景相和谐,形成一条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的“生态景观”,成为自然景观的补充和完善。 2、亲水的设计原则: 水,对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园林的亲水性设计就是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樱花湖作为中心水体也是整个景区的主景,因此,水景布置在这里体现的重点就是“借景”,铺装硬地,布置园路,点缀景观建筑小品,所有的铺装小广场、园路、景观小品均依樱花湖展开,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惬意,同时,又可从立面上丰富景观效果。 3、休闲的设计原则: 休闲性是现代生态度假景区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又是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人本主义”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任何设计都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的生存、生活,给人的生活带来欢乐、悠闲、幽雅的感受,所以在设计中精心设置了园路,休息观景亭等,达到道路线型流畅、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

商业街规划设计五个要点

商业街规划设计五个要点 一、尺度近人 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 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 的范围内“之”字前行。这恰好说明了商业街建筑外观设计的重点应该在建筑外观设计的第三个层面上。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著名 建筑的外观轮廓往往都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等。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 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 划分等。而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 层高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商业街的设计重点也应在首层外 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建筑师的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缺少细部的设计 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国外商业街经常被作为设计样板,这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国内 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的形象和气势。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二、空间的限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同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 例如在北京珠江国际城商业街设计中,入口一端的一座中西合璧的牌楼作为标志,不但使入口更加醒目和吸引人,也起到屏障的作用,把城市交通与步行空间隔开。小区中心一端以一座高耸的钟塔既作为商业街结束也标示着小区的中心。两端标志的建立确立了商业街的宽间范围,购物人能随时感知自身在这一空间内的位置,预知未走的路程。这一手法避免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内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从人的行为模式来看,一般步行商业街的宽度宜在10——20米之间,超过20米宽的街道难有近人的尺度。从建筑高度与街道比例来看,街宽宜在楼高的1/3——1/4。商业街的宽度也与商业规模有关,但不等于说街越长楼越高,街应该越宽。空间的舒适度也是必须考虑的。若宽于20米,“街”的感觉则可能被“广场”的感觉取代。 商业街空间的高度方向的限定应遵循以行人为模数的原则,并考虑二次空间的应用。住宅区的商业街经常是同住宅建筑合二为一的,也就是底层商业。顶部住宅,特别是高层建筑因与商业建筑个性不同,与商业街的建筑设计手法不必相同。多层、低层住宅如有可能,在尺度和色彩上适当加以商业特点能提高商业街与住宅的整体性。 在首层商业与二层住宅之间用雨罩、骑楼、遮阳等形式将商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在室外区分开是必要的。既能降低噪音和视觉干扰,也可使上下不同的建筑个性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带。雨罩骑楼这样的空间划分手段能将建筑主体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划分成次一级的二次空间。骑楼这样的空间正好适应购物行人的尺度,无论建筑主体有多高,这样的二次购物空间给人稳定的舒适感。 三、风格色彩的多元化

步行街规划设计说明书

花明楼少奇商业广场规划设计说明 一、现状概况: 1、区位关系: 少奇商业广场位于花明楼镇核心区地段,紧靠少奇纪念馆,地理位置优越。规划用地位于安源路、幸福大道、花明大道三条主要道路围合处,周边道路完备,可达性强。总体规划中花明楼镇是以少奇故里为核心的纪念性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型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定位的,所以具有天然的商业集聚优势。 2、建设现状: 拟建商业广场片区有一座红砖厂和一些居民住宅,电力供水等城市公用设施基本具备。 3、环境条件: 拟建商业广场的区段为一乱掘地,紧靠少奇祖坟遗址和少奇纪念馆风景区,开发建设后,可以彻底改变该地段的“脏、乱、差”的现状,促进了城市土地的大幅度地增值,是经营城市思想新的突破。 4、规划围: 依据“花明楼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步行街用地围为:南抵幸福大陆、东临安源路、西至花明大道、北以国家电网花明楼供电站为界,总用地面积约17.97公顷。 二、设计依据: (一)花明楼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用地红线图; (三)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规定; 三、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1、良好的交通体系: 商业广场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镇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路面的宽窄、居民出行意向等因素。在商业广场中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步行道为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2、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

商业街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商业街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 规划设计指导原则: 1、延续历史街区城市机理,创造尺度怡人、空间丰富的步行街区 2、结合自然景观,发挥阳朔最具魅力的山、水、街的城市特色,使本地的街区与阳朔自然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 3、发扬地方建筑的特色,小青瓦、白粉墙、坡屋面、木格窗、马头墙、青石板,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以及构造方法,创造与传统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又方便现代生活使用的地方建筑。 4、发展多元化社区和阳朔独有的文化特色,营造休闲式的商业步行街,为市民及旅游者提供体验地方文化、自然山水风光以及现代生活的理想场所。 5、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创造性地发挥用地的商业价值。 ※ 规划方案说明: ·进一步细分地块,减小地块尺度,增加沿街的商业面积,将接近方形的用地分解成6个小地块,形成两条纵向的主要步行街和三条横向的小巷,使建筑形成沿街道周边分布的商铺,从规划上解决了体量及街道尺度问题,营造怡人的休闲氛围,体现阳朔"宁小勿大、宁低勿高、宁淡勿浓"的三个特色。 ·沿用传统街道的空间尺度,沿街店面采用本地传统的3.6m~4.4m尺度,采用开敞式经营方式,基本上都是两面临街的的铺面,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卖点--"空间",通过弯曲的街道(宽度6~8m)以及小广场创造街道的氛围。 ·结合周边的地块,设计设计步行道路系统,形成步行街、广场、山景系列。 ·主要街道的方向性引入自然对景。主要的纵向街道方向由碧莲峰和龙头山的对景关系确定,并通过道路宽窄、曲直的变化,增加景观视角的多样性,形成自然融入的独特街道氛围。 ·步行街的主入口朝向自然引导步行街人流:江滨路+府前路+西街(商贸拆迁后)+桂花桥,规划街道的延续性、连贯性,很自然地引导人流进入礼堂片的美食广场。 ※建筑方案说明: 1. 功能布局: 本项目定位为与商贸地块以及西街联为一体的、高品质的阳朔美食中心,设有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具体功能如下: "地下室,主要功能是作为一、二层商铺的辅助用房,和一层商铺有内部楼梯连通,局部为设备用房以及管理用房。 "建筑一层、二层,均为单元式布置的商铺,其竖向交通由单元内的钢木楼梯解决,全框架结构,分隔方式灵活多样,根据客户要求可作局部调整,厨房以及卫生间设在二楼,设独立排烟系统。 "建筑三层、四层,为设有内部连廊连通的开敞式食街,设独立厨房,公用卫生间。 2.交通组织:

步行街理念设计

哈尔滨步行街 简介:本文主要从步行街(区)的形成和发展入手,分析了步行街(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交通方面等的规划设计优点,重点提出了步行街(区)、在良好的交通体系、良好的空间环境意象、丰富的空间形式、独特的景观构成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原则,使步行街(区)能够真正成为“步行者的天堂”。 关键字:步行街(区)设计优点设计原则 “6月5日”一年一度的呼唤,一年一度的希望。从1972年到现在,人类已迎来了第2 4个环境日。尽管到这一天各国有识之士都要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忧心忡忡地大声疾呼,但地球环境状况却仍然处在不断恶化之中,人类正一步步地把自己挤推悬崖。君不见:厂矿区浓烟腾空,街道上臭气熏天,马路边噪音刺耳;南极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扩大,受臭氧空洞的影响,太阳紫外线辐射长驱直入,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全球有1.25亿人口生活在岌岌可危之中,全球12%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1992年6月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员国一致承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的长期共同的发展战略。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之与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当代任何一个有人类群体意识和道德良知的人,都必然要认真地考虑目前日趋严峻的城市环境问题。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在改革的总体战略中,一般都包括改善空间质量和生活环境的问题。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正是作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战后的西方率先崛起的。 现代城市设计比较偏重形体艺术和人的知觉心理,其要素包括: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土地使用、开敞空间、步行街(区)、使用活动、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标志等。其中开敞空间(Open Spece)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不包括那些隶属于建筑物的院落),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娱乐空间等。步行街则是城市开敞空间一个分支。欧洲大陆的荷兰、德国、丹麦等国家最早发展了“无车辆交通区”,如德国埃森市的林贝克大街1 922年封闭交通,1930年建成林荫步行街,它是现代步行街的最早雏形。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脉和传统。我国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形态——中心结构和大量的街道组成的城市网格。这种结构形态为今天的城市带来了高人口密度的高建筑密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城市更新。就城市交通而言,我国是世界上自行车的第一大王国,仅北京就有726万辆,其保有量达80%~90%,而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汽车则以年平均10%~13%的速度递增,这迫使我们去研究城市的步行交通系统,以适应国情,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 实际上,步行街是现代人对日渐稀少的生机勃勃的街道生活现象的一种反拨。轮回——来源于宗教的意象,似乎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把街道还给行人”,“把人性尊严的空间还给市民”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呼声。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我们城市的存在不是为了汽车通行的方便,而是为了人的安全与文明”,他反对将公路通到市中心,他所喜爱的城市是有生活气息(Iively)城市,具有邻里中心,便于人们步行,人们可以在路旁咖啡馆及有林荫的街道上面对面地相遇;他推荐新泽西州的汽车与步行街分离的社区规划。源于30年代,大规模实践于60年代的复兴,更新城市中心区成为“步行化”的直接原因,“步行化”目标绝不仅仅限于复兴城市中心区的经济,而且在于恢复人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城市社会价值。芒福德认为:“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是关心人和陶冶人”,“社会的重建必须从‘人的再生’开始”。许多步行街(区)的建成还证明,它使城市具有了新的活力,新的形象,并极大地改善了环境。 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上海城隍庙步行商业街等都证明了这一作用的存在,而且步行街建设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城市中某特定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如西德的慕尼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慕尼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战后经济迅速起飞,人口剧增,使古城一度陷入困境。1963年,该市为此确立了“促进市中心的城市生活”的规划设计目标。1965年,由津森教授带领的小组在对全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著名的“津森鉴定”,并建议将东西向的纽豪森街、考芬格街和南北向的凡恩街改为步行街,即所谓的“津森十字”,1968年议会通过该方案并付诸实施,1972年全城以节日气氛庆贺竣工落成,其后使用反应极佳,其成功经验有四:一是选址好,它与城市门户火车站直接相联系,通畅便捷;二是综合解决了旧城交通问题;三是多功能;四是空间布局富有变化,设计精细,很好地利用和组织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文化遗产。

某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说明

莱茵苑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说明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护城河,通过形式丰富的驳岸处理手法将吧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化为独特的地理优势,将商业街区的建筑形式与沿河绿化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景观画面。 形式丰富——沿护城河250米的河岸处理分成多种类型。 下沉式的河边散步道——比地面标高低90㎝的河边散步道,夹于绿树成荫的两边,既是沿河公共环境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该街区独有的散步环境。 木制观景平台——结合地形将原本较为局促的空间扩大为观景平台,通过平台挑出低矮的驳岸,伸出水面,将商业空间融合到舒适的水面环境,不但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也成为沿河风光带的一处亮点。 亲水码头——街区中心广场与河岸的交接处,设计了下沉的亲水码头,结合中心旱喷广场、下沉小广场及河边散步道,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式,为人们创造了不同的空间感受。 特色景观链——通过狭长的地下光带贯穿整个商业街区,作为景观联系带,串联各个景观节点。设计时,青石板铺装中夹毛面玻璃,玻璃覆盖暗藏灯光的凹槽,局部还注入流动的水,这样的组合既形成了材质上的多种对比,又使整个商业街区内的“发光水系”与护城河的水系并列穿行,在夜晚结合音乐喷泉,无形之中为商业气氛注入了无限活力。 人文特色——再现扬州民俗风情为整个商业街区的文化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概念,运用具像的雕塑、生动的浮雕等景观元素来体现了扬州地方文化色彩,为整个商业街区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底蕴。情趣性雕塑主题:民间艺人、街头评书、市井再现等,让人们与这些栩栩如生的“扬州人”亲密接触,增加了商业街区的人情味和情趣性。 功能与景观紧密结合——商业街区的设计充分考虑使用需求,结合景观设置了小型表演舞台、儿童活动空间、购物休憩空间等,将该街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场所。街区中心广场的设计,结合了水景幕墙为视觉焦点,同时也是小型舞台的背景,提供了市民多种娱乐活动的场所。同时在街区东侧较为开阔的地方,设置了以花坛堆砌的儿童滑梯、沙坑、趣味景墙、景观架等系列设施,为孩子们创造了活动场所。 人性化设计——绿色停车场的设置:机动车停车场与非机动车停车场分街区两侧设置,保证整个商业街内的步行系统。且设计以绿色大乔木和低矮灌木围合停车场,将停车空间隐于绿色之中,保证了商业街的美观。 休息空间的组织:配置姿态优美的景观树组,围合较为安静的休息小空间,人们在树下可坐可憩,并可与铜像雕塑亲密接触。在整条商业街中,有秩序地排放了花坛、街灯和座椅组合的街道小品,既美观且实用,有效的解决了街区休息功能的需求。 街道家具的设置:组织多种街道家具如:景观树池、座椅、标识牌、街灯、电话亭、彩旗、垃圾桶、情趣雕塑、花坛、喷泉等,充分体现人性化的尺度、视觉感受及使用便利性等。

浅谈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

浅谈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 中国消防在线 | 时间: 2010-06-24 | 文章来源:无锡市消防支队 | 作者:郑雁秋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和环境要求更趋多样化层次化,为了改善城市购物环境,拉动经济发展,城市商业步行街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步行街建设的形式多样,包括传统步行街的改造和现代化商业步行街建设,还包括购物中心和室内步行街的建设等。在这股商业步行街建设热中,防火分区划分、安全疏散设计、防排烟设计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如何划分商业步行街连通空间的防火分区、有顶的商业步行街商铺的疏散门到达室外地点的步行距离如何控制,室内商业步行街疏散楼梯在首层如何设置直通室外出口,商业步行街自然排烟口面积如何确定,净空高度大于12米是否能够采用自然排烟等。国内有关防火设计规范对商业步行街设计尚无的具体规定,如何避免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盲目性,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防火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点,确保商业步行街设计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当前步行街防火设计的关键,不仅是理论研究的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分析大型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出现的难点,研究应采取的防火措施,与同行商榷。 2 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难点 传统的商业步行街是一种城市中商业活动集中的街道,由大量的零售业、服务业商店作为主体,集中于一定的地区,构成有一定长度的街区。传统的步行街街道用重檐挑檐或敞廊盖顶或过街楼遮挡风雨,传统的商业步行街街道完全是室外开敞空间,防火设计主要是满足商业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商业步行街要供消防车通行及火灾扑救。而商业步行街乱摆乱卖,占用消防通道,是最大的难题和火灾隐患。 现代的商业步行街以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为主,其主要特征为:商业建筑通过有顶棚的步行街连接组成一个步行街商业建筑形式,是供人们进行购物、饮食、娱乐、美容、休息、休闲等而设置的场所。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两侧的商铺有进入街道的入口,顾客可以通过该街道在商铺之间流动。步行街两侧商业建筑形式多样,既有鳞次栉比的小空间摊位,也有空大的超市等主力店,既有闭合的主体,也有开放或半开放的交往和景观空间。因交通功能,步行街还可以设置外廊、天桥和梯道等。有的商业步行街不仅有顶棚,步行街出入口等处设置门窗,形成完全封闭的有室内商业步行街的商业综合体,其防火设计难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顶的商业步行街空间如果视为室内受限的空间形态,按照现行消防设计规范建筑物

商业街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商业街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明说总第一篇.概述1米,南北商业街地块位于香格里拉乡的中心地带,整个地块呈两条带状,东西向长约4101.1地理位置:中间两条规,米,场地西面临河流,河边为星级酒店及演艺中心,景观优美,南临香格里拉东路向长约230 交通便捷。,划路穿越酒店用地:容积率≤1,建筑密度≤40%,绿地率≥30%。:1.2规划控制建筑性质和组成:建筑性质为商业用房,包含餐饮、娱乐、零售等功能用房。建筑群契合基地自然特1.3米,建筑临街形成浓郁的商业氛围。点设计,上下高差4-5:经济技术指标1.4 公顷用地面积:2.8818100M2总建筑面积:5600M2其中:商业中心:12500M2其它商业用房:0.63容积率:32%建筑密度: 42%绿化率:.设计依据2地形底图及勘察设计资料CAD2.1建设单位提供的本项目 稻城县香格里拉乡嘎拥及沿河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2 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香格里拉乡总体规划2.3 主要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规程2.4 )版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2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设场地和自然条件3.建设场地:3.1,本工程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香格里拉乡的中心地带,场地西面临河流,环境优美,南临香格里拉东路交通便捷。中心有两条规划路,公顷,现用地范围内地势高差较大。2.88整个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为香格里拉乡地区自然条件:3.241'48”28o香格里拉乡位于东经9o57'40”——100o27'30”北纬28o11'30”——的地区内,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保护区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温润气候,最冷月出现在一月,最暖月之间,雨季为五到十月。为七月。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mm 场地地质条件:3.3场地位于香格里拉乡的中心地带,地面地势比较起伏,地面高差比较明显。地貌单元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场地大部分为未使用的原始地形覆盖。基地土壤上层薄,多岩屑;除漂灰土外,其他土类土层过渡不明显,反映出高山峡谷土壤特点。.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要求4:4.1设计指导思想北面不远处有半山,:4.1.1该基地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西面临河流,米宽的原生态果树林河两侧有大约,20上有一个小的藏居村落热光村,环境优美。由于设 计所处地区为藏族地区的特殊性,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上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建筑设计力求简洁、大气、符合 藏族地区建筑特点,并且使建筑各方面功能均衡的建筑群。. 本工程严格按照城市相关规范,方案评审会议纪要、方案批复的意见以及业主的要求,进一步优2.1.4化设计并 有所创新。:设计要求.24二级建筑工程等级:度6抗震设防烈度: 50年设计使用年限: 总图、建筑和结构第二篇 总图设计5.总体布局5.1考虑到本地块位于中心地带,地块内多条主要道路穿越,交通便利,故将商业中心布于两规划道路交汇处,其地理位置醒目,景观优美,是商业街的视觉中心。商业建筑列于道路两侧,之间由广场及骑 楼等空间连。接,营造出开放、休闲、热闹的商业气氛。交通组织.25人流:商业街人流主要由两侧规划道路引入,骑楼、广场等空间可供行人行走及休憩,南面商业15.2.街设有内街以增加商业界面。车流:穿越基地的两条规划路,在东侧设有专门的公共停车场。商业街内部不设停车场,以免造25.2.成干扰。绿化布置35.商业中心西面与原生态果林围合成一个庭院,与酒店主体建筑相响应,经过精心的景观设计,将成为基地的特色景观。商业二层均 有游客休憩及观景的平台,与广场等空间均有绿化点缀其中。.建筑设计6平面设计6.1业主可自行分隔使用面积。商业中心景观条件优越,其内部功能以高档餐饮为主。平面采取开放式设计,建筑与廊道等灰空间围合多个庭院并通过台阶和步道连接。柱廊可方便地让游客观赏到原生态果林和水景。米的高差通过多个台阶解决。整个中心以丰 富的空间、宜人的尺在东南角人流交汇处设计一广场,南北4度、精致的小品构筑规划地块的又一视觉中心。商业 街序列式布于两条规划道路两侧。为避免其建筑空间过于呆板,分别以内街、平面变化等手段增加其空间的趣味。商 业街纵向延伸至南面旅馆地块,以提高旅馆的商业价值。栋交通条件较优越,19~1~7栋景观条件较好,设置餐饮

商业步行街策划与规划设计

价值工程 1商业步行街发展特点 在商业地产的各种形态中,无论是从操作的角度看还是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商业步行街无疑是其中比较复杂的一类,但也是形态最为丰富的一类,商业步行街从立项建设到开始经营,涉及到建筑规划、市场定位、主题定位、装饰装潢、商品布局、商铺间隔、宣传推广、招商销售以至商场的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1.1商业步行街的发展历程商业步行街发源于中国,唐代时期,长安就有著名的商业街:东市和西市。到了宋代,清明上河图就是典型的商业街,到了近代和现代,我国商业步行街发展落后于法国等西方国家。 从全球来看商业步行街发展大体分为七个阶段:第一个时期: 集市贸易;第二个时期:摊贩慢慢地开始进店,形成店铺格局,在道路两侧形成不同数量不同规模的店铺;第三个时期:随着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有些地方形成小的商业中心;第四个时期:大型商业步行 街的出现;第五个时期:规范化的商场和超市业态加入到流通领域以后,实际上就给商业步行街的结构增添了骨干力量;第六个时期:六十年代,商业步行街由于中产阶级搬到郊区居住进入低谷时期;第七个时期:商业步行街增加shopping mall 购物中心, 出现购物、文化娱乐、休闲、展示等趋势,商业步行街开始在各国获得大发展。 1.2商业步行街分类商业步行街是指众多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商店有规律地排列组合的商品交易场所,在西方的经济理论中,它与购物中心、商业区等等有着严格的界限,是不可混淆的概念。目前,国内的商业步行街有如下几种分类方式: 1.2.1按规模分类①大型商业步行街:在长度为1000米的标准基点上进行的商铺的有序布局,如上海的南京路和淮海路两大商业步行街,北京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北大街两个大型商业步行街,目前全国最长的步行街是全长为1210米的武汉江汉路商业步行街。②中小型商业步行街:如广州北京路和上下九步行街、深圳华强北路商业步行街和北京275米的大栅栏袖珍商业步行街。 1.2.2按功能分类①综合型商业步行街:如南北总长度为1600米的北京西单商业步行街、乌鲁木齐中山路商业步行街、昆明青年路商业步行街。②专业型商业步行街:如杭州健康路丝绸特色街、福州榕城美食街、北京三里屯酒吧一条街。 1.2.3按等级分类①市级商业步行街:如哈尔滨中央大街、天津和平路商业步行街。②区级商业步行街:如天津滨江道商业步行街、北京地安门商业步行街和方庄小区餐饮一条街。 1.2.4按形式分类①室外商业步行街:如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广州北京路步行街、深圳的东门步行街等,如图1。②社区商业步行街:主要指楼盘社区内专门规划的商业步行街,如万科四季花城商业步行街、上海创意步行街、广州雅居乐国际社区步行街等。③室内商业步行街:主要指大型购物中心内部规划的专业步行街。除此之外还有按照不同性质来划分的,如商品性一条 街、 服务性一条街,如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北京西二环东侧的北京金融街。 1.3国际一流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特点国际一流的商业步行街具有特征: ①硬件设施一流,包括市政、交通和商场乃至购物环境的硬件设施; ②它应该是多功能的,比如购物、休闲、文化、娱乐、餐饮、旅游六个方面; ③商业步行街管理水平应该是一流的,不仅要具备普通的商业物业管理功能,而且在步行街整体形象宣传方面,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水准方面也应该是一流的;④世界著名步行街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味。 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就是国际一流的商业大街, 它的发展印证了上述特征,香榭丽舍大街建于1670年, 西起戴高乐星形广场的凯旋门,东至矩形协和广场,街道全长1800米,宽120米,中间车行道可并行10辆汽车。香榭丽舍大街的改造工程是于1991年5月正式开始的,整个工程耗资达2.4亿法 郎, 改造后增加了地下停车位,交通更加方便。世界各大公司争相把香榭丽舍大街作为向世界展示自己实力的窗口。 “雷诺”、“白茹”、“雪铁龙” 、“奔驰”、“菲亚特”等欧洲名牌汽车公司在这里设立汽车展销大厅; 日本的“索尼”、“精工”等名牌公司在此开设专卖店;法航、俄航等众多航空公司在这里开设了售票处;高档的时装店、皮鞋店、 首饰店、箱包店、香水店鳞次栉比;夜总会、歌舞厅、咖啡屋星罗棋布; 巴黎三大夜总会之一的“丽多”就设在这里。(图2)2国内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水平与存在问题 —————————————————————— —作者简介:甄娜(1979-),女,天津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 浅析商业步行街策划与规划设计 Analysis of Planning Design of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甄娜Zhen Na ;张钊Zhang Zhao (天津中天建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天津300074) (ZTJ Urban &Architecture Design CO., LTD.TianJin ,Tianjin 300074,China )摘要:商业步行街是指众多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商店有规律地排列组合的商品交易场所。商业步行街从立项建设到开始经营,涉及诸多方 面的内容,其策划应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并运用城市经营理论与社会组织力量建立与管理商业步行街。 Abstract:The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means commodity trading places with regularly permutations and combinations of many different size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stores.From project construction to operation of the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it involves many aspects,and its plan should be based on adequate research and use city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social forces.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管理;策划Key words:business ;pedestrian street ;managemen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2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 01-0094-03 ·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