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20201014075226)

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处方

临床治疗的人一旦有病,已经不吃不喝了,单纯靠打点滴维持是不行的,何况畜禽呢?投什么药都不会有好效果,还不如人,还可以挂个吊瓶维持一下。尤其是禽,所以: (一)治病先要想办法让其提高采食 减少畜禽疾病,除用疫苗、药物预防外,主要是靠增强畜禽对疾病的抵抗力。要增强畜禽对疾病的抵抗力,应保证畜禽身健体壮。要使畜禽身健体壮,必须增进食欲并提高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所谓:凡动物患病,食欲不振或食欲废绝乃第一首症。一日不餐,心慌气短,两日不餐,肢体发软,三日不餐,百病身缠。食少则体懒病现,食颓则体衰病重,食绝则气绝病危;反之,食增则气盛病减,食旺则体健病消,食足则身爽高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兽医临床上近千年所推崇的疗畜禽之基本方则就是“治病先治吃”。这是一最基本的治疗原则。 千年古兽医方“消食平胃散”,具有刺激采食中枢、减少胃内容积性反射,调节激素水平,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增强吸收、抑制胃肠道有害细菌、防止拉稀、驱虫促长、全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治多种疾病等功效。可广泛用于添加饲料或临床治疗以促进畜禽生长和增加肉、蛋、奶、皮毛等的产量。疾病过程中使用,通过调节胃口,促进食欲,增加采食量提高抵抗力,对其他药物有协同增效作用。疾病后期使用,通过增强脾胃功能,助于机体迅速康复。驱杀绦虫、

线虫、蠕虫、球虫等时同时使用,可消除驱虫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增进食欲。 (二)采取中西药结合标本兼治 兽医治疗畜禽疾病疗程不能太长,而一种药物难以达到速效、高效、长效。西药针对性较强,见效较快,中药通过多靶点效应,发挥多方面作用,所以临床上常需中西药结合。特别是当前畜禽发生疾病,多数是多种细菌病混发、多种病毒病混发,细 菌和病毒混发的严酷现实,利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尤显得重要。如泻痢性疾病,如过量使用抗菌类西药,易导致胃肠道菌群失调,特别是益生菌遭到破坏,可引起二重感染和消化不良。若选用西药抗菌,如:头孢类,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等。。。配合清瘟败毒,黄连解毒等。。。中药会更好。 (三)多种治疗方法并用 兽医临床上应采用药物注射、口服、喷雾和烟疗相结合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特别是规模化养殖的猪场、鸡场、鸭场,由于数量多,群体大,发病后症状表现不一,有轻有重。重症感染的畜禽饮食废绝,经口服投药治疗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此时就应该将这些重病畜禽筛选挑出进行药物注射治疗,待恢复食欲后再进行口服投药治疗以巩固治疗效果。禽气囊炎是一种多发的、

降压药物治疗原则

降压药物治疗原则 已有证据说明降压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压药的共同作用为降低血压,不同类别降压药可能有降压以外作用的差别,这些差别是在不同病人选用药物时的主要参考。 从当前的认识,高血压时的降低血压应采取以下原则: (1)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如有效而不满意,可逐步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2)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如此可以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致猝死、卒中或心脏病发作。要达到此目的,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药物。其标志之一是降压谷峰比值>50%,此类药物还可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3)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的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降压药联合治疗。 表8 主要降压药物选用的临床参考 类别适应证禁忌证 强制性可能 利尿药(噻嗪类)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痛风妊娠 利尿药(袢利尿药)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 利尿药(抗醛固酮药)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梗后肾功能衰竭,高血钾 阻滞剂心绞痛,心梗后,快速心律失 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2-3度房室传导阻滞,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 病 周围血管病 糖耐量减低 经常运动者 钙拮抗剂(二氢吡啶)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妊 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 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 钙拮抗剂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2-3度房室传导阻滞(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室上性心动过速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剂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梗后妊娠,高血钾 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肾病双侧肾动脉狭窄 1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1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 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 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 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 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 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 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动学特点不 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学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 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及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证 据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进 行经验治疗者可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不同,一般性非药物治疗措施无有害作用。 1992 年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召开的有关高血压会议上,已将非药物疗法的用词改为改进生活习惯。 所有确诊高血压的病人,无论是否接受药物治疗均应开始非药物治疗,以改进生活方式,消除不利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从而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性。 对高血压进行药物治疗,目的是控制并存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降低总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为后者是高血压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药物降压可有效的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高血压监测和随访计划(HDEP)试验表明,即使是轻型高血压,进行系统、有效的药物治疗也是十分有益的,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而且,随着药物的发展,副作用越来越小,对于轻度高血压(如舒张压90~100mmhg)积极用药治疗也广为临床接受。 但治疗对血压水平较高者更有益。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最近的国际降压指导方针强调了对病人个体的心血管病绝对危险做出全面估计的重要性。

危险因素不仅包括血压还包括靶器官损伤,血管疾病共存症状的存在及相关心血管危险因子的数量等。 属高危的病人,尤其是有糖尿病和有靶器官损伤者,需要强有力的降压治疗及需不止一种降压药联合治疗才可能达到目标血压(135/80mmhg). 降压指导方针的另一个主题是使用小剂量每天一次用药,保持血浓度稳定,从而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目前,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个体化原则: 用药因人而异,为病人选择适宜的药物应根据各人的血压水平;血压升高程度和急、缓;病人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无靶器官损伤、有无临床心血管病、肾脏病、糖尿病等合并症;有无伴随疾病影响某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注意来年和用药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影响降压效果的药物;药物降心血管危险的证据有多少;患者长期治疗的经济承担能力。 (2)单药开始。 (3)任何药物开始治疗时应服用适当的最低剂量,采用最小有效剂量获得可能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 (4)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增加该药的剂量。 (5)如第一中药无效,血压未能达到目标: 由于联合用药优于大剂量单药治疗,故通常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抗高血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 有效的联合用药组合是:

降压药物治疗及用药原则.

降压药药物的告知程序 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发展迅速,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新型降压药的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面貌。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单独选用或联合应用各类降压药,已可使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 一、降压药物选用原则 1、每种降压药物有其各自的药理学特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程度和分期、有无并发症或夹杂症(如糖尿病、高血脂、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支气管和肺部病变等)及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以及用药后的反应选择用药,才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2、缓进型高血压患者,阶梯式降压药物选择原则的首选药目前已从利尿剂和β阻滞剂扩展到包括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选用这四类药物中的一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压获得控制或达最大量,或出现不良反应。达到降压目的后再逐步改为维持量,以保持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维持量治疗应力求简单、用最小剂量,使副作用最少而病人能坚持服药。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需长期服用维持量降压药,如无必要,不应突然停药或换药。对重度高血压,可能一开始就需要联合使用两种降压药。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物的优点是:①通过协同作用提高疗效;②减少各药剂量使副作用减少。 3、密切注意降压药物治疗中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时加以

纠正或调整用药。原则上,理想的降压药应能纠正高血压所致的血流动力异常增高的外周阻力和减少的心排血量而不影响患者的压力感受器反射机制。使用可引起明显体位性低血压的降压药物前,宜先向病人说明,从坐位或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最要注意,以免血压骤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近年发现噻嗪类利尿剂能升高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β阻滞剂能增高血浆甘油三酯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因此对血脂异常者应慎用。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脂无影响,而α阻滞剂和中枢交感神经兴奋剂能轻度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因此适用于伴有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 4、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昼夜24小时血压的关系较其与一次性随测血压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在有条件时,应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的测定结果选用长作用时间降压药或采用缓(控)释制剂,以达到24小时的血压控制,减少靶器官损害。 5、血压重度增高多年的患者,由于外周小动脉已产生器质性改变,或由于患者不能耐受血压的下降,即使联合使用几种降压药物,也不易使收缩压或舒张压降至正常水平。此时不宜过分强求降压,否则患者常反可感觉不适,并有可能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进一步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 6、老年人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应从小剂量开始谨慎使用降压药物,一般使收缩压控制在18.7~21.3kPa(140~160mmHg)为宜。可选用钙拮抗剂或转换酶抑制剂,必要时加用少量噻嗪类利尿剂。老年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表皮的结构 由深入浅依次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原则为: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抗组胺药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1、H1受体拮抗剂由于有与组胺相同的已基胺结构,因此能与组胺争夺相应靶细胞上的H1受体,产生抗组胺作用。可以对抗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泌增加,血压下降等效应,此外尚有一定的抗胆碱及抗5-羟色胺作用。不良反应:第一代,嗜睡,法力,困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部分还可导致黏膜干燥,排尿困难,瞳孔放大。第二代,轻微困倦。2、H2受体拮抗剂与H2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血管扩张作用和抗雄激素作用。不良反应:头痛,眩晕,长期应用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阳痿,精子减少等,孕妇及哺乳妇女慎用。 皮损类型:原发: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大疱,脓疱,结节,囊肿。继发: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 皮肤的功能: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代谢,免疫 棘层松解征又称尼氏征,是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定义: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致病原与发病机制:总分为两大类。 1、原发性刺激物-----原发性刺激反应(机制:直接损伤或破坏皮肤细胞、组织。共同特点: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无一定潜伏期;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 2、接触性致敏物-------- 接触性致敏反应(机制:主要是IV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初次反应(诱导期)4天,二次反应(激发期)24-48小时,少数人,“迟发、泛发”斑贴试验阳性。共同特点: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1-2周接触到同样致敏物才发病;皮损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易反复发作;皮肤斑贴阳性) 临床表现均伴有瘙痒 急性接触性皮炎:轻的红斑、丘疹;重的水疱、糜烂 亚急性接触性皮炎:脱屑、浸润。 慢性接触性皮炎:肥厚、苔藓样变。 几种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皮炎、尿布皮炎漆性皮炎、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 多形红斑 定义: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黏膜伤害,易复发。 多形红斑的特征性皮损:靶型红斑或虹膜状红斑。此为多形红斑与固定型药疹的鉴别要点临床分型:红斑—丘疹型较常见,全身症状较轻,但易复发。皮损主要是为红斑,颜色鲜红血周围扩大;典型皮损为暗戏色或风团样皮损 水疱—大疱型由红斑-丘疹型发展而来,除四肢远端外可向心性扩散到致全身并出现糜烂。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1 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证,正确选择药物 合理使用抗生素:各种原因的发热患者、病毒感染者;外科术前术后连续使用等属不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合理使用是当作一般解热镇痛或消炎病药用。只能限用于重危患者作为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并应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 2 明确联合用药目的 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和副作用,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增强疗效 (1)磺胺类药物+甲氧苄啶(TMP):抗菌力增加,抗菌谱扩大; (2)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增加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增强杀菌作用; (3)棒酸+阿莫西林:使阿莫西林对耐药株仍有效; (4)氟尿嘧啶(5-氟)+醛氢叶酸:增强抗癌效果;抗癌药物只有在联合应用时才能获良效; (5)高血压治疗中,配伍利尿药可增强降压药的治疗效果; (6)急性哮喘时,沙丁胺醇与茶碱类合用收到相加的疗效。 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作用 (1)异烟肼与VB6合用可减少异烟肼的神经系统毒性; (2)氨茶碱与镇静催眠药合用减少氨茶碱的中枢兴奋作用等; (3)降压药与利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既增强降压作用,又减少降压药引起水钠潴留;(4)在抗癌方面,大量甲氨蝶呤可增强疗效,并加用醛氢叶酸以减轻其骨髓抑制。 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结核菌对单药治疗时易产生耐药性,联合用药则可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临床上常采用异烟胺+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盐(PAS)或利福平+乙胺丁醇联用。 3 充分考虑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药物因素及机体因素。

量效关系: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恰当的剂量应该是使药物在最小的毒副反应下发挥最佳的疗效。 量效曲线表示①药物达到一定剂量才产生效应;②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也增强; ③效应的增加有一定限度,这个极限称为最大效应或效能;④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斜率最大,即对剂量变化的反映最灵敏。 剂型:注射剂给药吸收速度较快;口服溶液剂吸收最快,散剂其次,片剂较慢。控释制剂使药物近似恒速释放,不仅能避免血药浓度上下波动,而且能延长药效,有效性和安全性优越。靶向给药系统能把药物指向机体的特定部位,可增加靶组织中药物浓度很高,而在其他组织中药物浓度极低,故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给药时间 一般分早、中、晚饭前、饭后、睡前等。临床一般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给药时间间隔,确保药物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给药途径 选择依据:⑴药物理化性质及药物剂型;⑵药物生物利用度,给药后血或组织的药物浓度能保持治疗范围;⑶疾病疗效与血药浓度关系;⑷病人的病情状态;⑸符合价廉、方便、易行要求。 制剂工艺 工艺不同,相同剂量和同样剂型的药物其生物利用度可能差异很大。 机体因素 3.6.1 年龄: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婴幼儿和老年人。 老年人对药物反应性倾向于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多,其用药剂量应减少,约为成人剂量2/3。 小儿特别是幼儿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反应的差异性也包括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 3.6.2 性别和围产期:除影响性特征和生育的药物外,一般性别在药物作用的性质上没有重要差别;主要影响发生在围产期。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主要为致畸、影响胎儿生长和某些器官功能、分娩后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 3.6.3 时辰和药物作用:节律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以“昼夜节律”研究得最多。实验和临床药物研究都已证明,药物作用强度与时间有定量关系。 精神因素和病理状态:医生的暗示及病人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可对治疗产生深刻影响。评价

DMARDs药物治疗 原则

DMARDs药物治疗类风湿疾病原则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近年来DMARDs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均有重要进展,如对DMARDs治疗机制的研究,新型DMARDs,生物制剂(Bio—DMARDs)的出现以及旧药新用等。这些进展为风湿免疫科医师的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新的挑战。为此,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组织了由多名风湿病学专家组成的专门工作组,在系统文献回顾以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RA药物治疗的建议,并通过Delphi程序对这些建议进行修改,最终提出了DMARDs治疗RA的15条建议。 l、RA一经诊断。应尽早使用传统DMARDs。 2、治疗目标是尽早达到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每l~3个月随访1次,并进行治疗方案调整。 3、甲氨蝶呤(MTX)是活动性RA首选药物之一。 4、如MTX禁忌或不能耐受时,可换用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注射金制剂等。 5、未使用过DMARDs的患者,不管是否使用过激素,可考虑DMARDs单药治疗(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应考虑DMARDs联合治疗——译者注)。 6、对于DMARDs单药或联合治疗的患者,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小到中等剂量激素,但要尽早、尽快减药。 7、首选传统DMARDs治疗失败后,如患者存在预后不良因素可考虑加用生物DMARD s,如患者无预后不良因素可换用 其他传统DMARDs。 8、患者对MTX或其他传统DMARDs效果差时,在合用或未合用激素的情况下。可考虑MTX联合生物DMARDs,目前推荐使用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如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戈利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及certolizumab。 9、首次选用TNF拮抗剂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换用其他TNF拮抗剂,或阿巴西普、利妥昔单抗及tocilizumab等生物制剂。 10、难治性RA或对生物制剂和传统DMARDs有禁忌的患者可选用硫唑嘌呤、环孢素A (特殊情况下亦可选用环磷酰胺),单用或联合。 11、所有的RA患者均应考虑是否进行强化治疗,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在强化治疗中受益最大。 12、如患者病情持续缓解,可考虑逐渐减药,首先减量或停用激素,当生物制剂与其他传统DMARDs合用时,则应先减少生物制剂用量。 13、长期持续缓解的患者,医患共同商讨后可谨慎减量传统DMARDs。 14、未使用过传统DMARDs但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可考虑MTX加生物制剂联合治疗。 15、应根据疾病活动度、骨破坏、并发症和安全性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

药品分类指导原则

上海市零售药店药品分类与陈列管理指导原则 (不含中药饮片) 前言 为规范本市零售药店药品的分类陈列,提升上海药品流通行业的社会文明形象,推进医药零售业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零售药店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法规及行政规章,在市药品监管部门指导下,广泛征求药品零售企业及业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特起草《上海市零售药店药品分类与陈列管理指导原则(不含中药饮片)》(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由于中药饮片的陈列管理已有明确的规程和要求,本“指导原则”不作重述。行业内各零售企业涉及中药饮片陈列管理,应严格执行有关中药饮片陈列以及格斗管理规定。 本指导原则由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提出并解释,由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参与研讨和修订。 本指导原则的起草单位有: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以及上海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上海复美益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上海第一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上海雷允上西区药品零售有限公司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本指导原则的附录为规范性附件。 本指导原则起草人:陆国平、何怀卿、柯 琴、陈 惠、周静静、吴 娟、楊 晹、缪秀红、贡国芳、王云萍、张 瑜、杨凌云、朱立波、陆湘萍。 本指导原则于2011年9月首次发布。 1.范围 本指导原则规定了上海市零售药店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分类与陈列管理的通用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品零售连锁公司下属的直营门店和加盟门店、社会单体药店、超市药柜。 2.规范性引用文件及资料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00年版)》国药监管局(局令第20号)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国药监管局(局令第10号) 《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食药监管局(局令第24号) 《关于公布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及管理规定的通知》(国药管安[1999]399号) 《关于贯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试行意见》沪食药监流通[2005]783号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0年版)》 《中国常用药品集》

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人为什么会得病?疾病该怎么治疗?这是人类生活的本质需求,无论人类做什么都是为使自己活得更好,而前提是要活着!除了不可抗拒的原因,在今天我们必须战胜健康的敌人,那就是疾病和贫穷,可现实中我们更多的是追求金钱改变贫穷,却忽略了疾病,即使得病也就是去看医生,普通人把医学看的太过深奥,以至于完全把这件事交给别人,孰不知,这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因为没有谁比你更看重这个皮囊,就如同你不能代替亲人肉体的疼痛一样,别人也代替不了你。 生命的自然规律就是生老病死,这里包括一切生命,但现实社会里,似乎只有人和与人身边的动植物得了病去找医生看病治病,而那些老鼠以及原始森林的动植物就只好听天由命了!但讽刺的是看病治病的活不到本该活到的年龄,相反没有医生的却尽享天年。那么医生和医学到底犯了什么错误?自古以来就有医巫同源和医道同源之说,也就是说医生和巫师一样给人更多的是玄学,今天还有这样的人!科学地说他们都是心理医生!医道同源就是医生和道士一样都是炼丹的,而更高层次的理解就是医学和道家主张一样,顺应天理自然,把人类和自然相融合,人不是主宰,而是和其他生命一样普通,甚至还不如某些,今天我们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依然脆弱不堪!所以我更认为疾病的治疗如同其获得一样,都是自然地变化,有着非常普通的规律!即生命是自然的产物,一切治疗都有个基本原则和规律可循!以下论述解释都是本人观点,仅供参考和讨论! 中医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山倒不过是表象症状,就是今天讲健康—亚健康—疾病,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质变!抽丝就是反过来疾病—亚健康—健康,这是质改的过程,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前者讲的是标,后者讲的是本。今天的医学侧重治病症,病人正好应和感觉,没有症状就好了!却忽略医生后面的话“回去好好养养吧!”,好了还养什么啊?去养本!人是自然的产物,就应遵守自然之道,不需去寻找什么灵丹妙药,这世上本身也没有灵丹妙药,我们结合中医学和现代营养学,以及简单的生命科学探讨一下疾病的治疗原则。 一、水。水在人体中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是我们要说水在治病过程中,更无可替代!一定有人会笑话,如果水可以治病,那还用开发什么药物啊,根本就不需要医院和医生喽!尤其是经过现代医学洗礼的医生和专家,更认为是荒唐。打着科技名义的人会说,全球那么多的研究单位,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研发各种各样各类的药物,水就可以解决的话,都失业了。但恰恰相反,这个世界上哪个东西不含水,没水的地方一定没有生命,探测外界宇宙生命,水是第一指标,我们说治病的第一步必须解决水的问题,提出这个思想的是李时珍,水是百药之王,饮食者,人之命脉也!中医治病讲究君臣佐使,“使”就是药引子!没有引经药,就像是炸药包没有导火索!使类药物通常是茶酒甘草等等,而李时珍强调更多的是水,举出48种水作为治疗不同疾病的汤水。可是今天学中医的人,只去关注药方,而看不到水,认为那是骗人的!水在治疗疾病过程是起到载体作用。 众所周知,一切营养包括药物要进入人体必须靠水来运输,同时一切毒素也必须靠水排放出人体,即使二氧化碳也需要水的滋润,否则对我们的肺及呼吸系统通道都会损伤,所以我们要想解决疾病就必须解决水。 第一、要保证水量。水份不充足就会影响体内和体外物质的交换,使吃进去的所需物质无法达到该到的部位,毒素废物就无法排放干净。 第二、要保证水质。就是指水的洁净力、乳化力、渗透力、溶解力以及水自身的营养结构。参考好水的标准。好水是药,坏水是毒! 第三、要正确的方法和时间喝水。不同的疾病对应不同的器官和组织,而不同的器官和组织所含水量不同,每天各器官组织工作的时间和状态不同,即生物钟不同。如骨病,骨中水份含量少,吃药时就要比正常情况要多喝。便秘就要求早起床时要多喝。 第四、构成人体的七大营养素中水占70%,而其他六种合在一起才是30%。世界上长寿之地大多是偏僻的地方,营养素的获取很不全面,但仅仅是水好就能长寿,平均寿命最长的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关注水的国家。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获得健康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必须解决的第一步,就是水!否则,即使用最好的药物和营养,也不能达到其全部功效!

儿科用药的治疗原则

儿科用药的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药物的过敏反应,不良反应和毒性作用常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中的小儿因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够成熟、健全,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较成年人更为敏感,小儿疾病多变,选择药物须慎重,更要求剂量恰当,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掌别药物的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精确的剂量计算和适当的用药方法。 (一)小儿的物治疗的特点 由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体液的pH.细胞膜的通透性、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程度、药物在肝脏内的代谢和肾脏排泄等因素的影响,小儿期的药物治疗具有下述特点: 1·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因年龄而异如巴比妥类、吗啡、四环素在幼儿脑浓度明显高于年 长儿 2小儿对药物的反应因年龄而异吗啡对新生儿呼吸中权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年长儿,麻黄碱使血压升高的作用在未成熟儿却低得多。 3.肝脏解毒功能不足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肝脏酶系统发育不成熟,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增加了药物的血浓度和毒性作用。 4,肾脏排泄功能不足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的肾功能尚不成熟,药物及其分解产物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延长,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5,先天遗传因素要考虑家族中有遗传性疾病史的患儿对某些药物的先天性异常反应;对家族中有药物过敏史者要慎用某些药物。 (二)药物选择 选择用药的主要依据是小儿年龄、病种和病情,同时要考虑小儿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和药物的远期影响。 1.抗生素小儿容易患感染性疾病,故常用抗生素等抗感染药物。儿科工作者既要掌握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用药指征,更要重视其毒、副作用的一面。对个体而言,除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外,过量使用抗生素还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衡,使体内微生态紊乱,引起真菌或耐药菌感染;对群体和社会来讲,广泛、长时间地滥用广谱抗生素,容易产生微生物对药物的耐性性,进而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极为有害的影响。临床应用某些抗生素时必须注意其毒、副作用,如肾毒性、对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等。 2.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疗程常用于过敏性疾病,重症感染性疾病等;长疗程则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哮喘,某些皮肤病则提倡局部用药。在使用中必须重视其副作用:(1)短期大量使用可掩盖病情,故诊断未明确时一般不用;(2)较长期使用可抑制骨骼生长,影响水,电解质,蛋白质、脂肪代谢,也可引起血压增高和库欣综合征;(3)长期使用除以上副作用外,尚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可降低免疫力,使病灶扩散;(4)水痘患儿禁用糖皮质激素,以防加重病情。 3,退热药一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剂量不宜过大,可反复使用。婴儿不宜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发生Reye综合征。 4、镇静止惊药在患儿高热、烦躁不安、剧咳不止等情况下可考虑给予镇静药。发生惊厥时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洋等镇静止惊药。 5.镇咳止嘴药婴幼儿一般不用镇咳药,多用祛痰药口服或雾化吸人,使分泌 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必要时也可用物稀释、易于咳出。哮喘患儿提倡局部吸入B 2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部分抗肿瘤药物有明显毒副作用,可给人体造成伤害,对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要谨慎合理,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力求患者从抗癌治疗中最大获益,是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根本目的。用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权衡患者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受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和经济承受力,尽量规避风险,客观评估疗效。即使毒副作用不危及生命,并能被患者接受,也要避免所谓“无效但安全”的不当用药行为。 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抗肿瘤药物治疗是肿瘤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针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和身体耐受情况,进行有序治疗,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治疗目标。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治疗目的、疗效、给药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等,医患双方尽量达成共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抗肿瘤药物治疗应行之有据,规范合理,依据业内公认的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实施治疗,确保药物适量、疗程足够,不宜随意更改,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药物疗效相近时,治疗应舍繁求简,讲求效益,切忌重复用药。 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耐受性、分子生物学特征、既往治疗情况、个人治疗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的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并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特殊年龄(新生儿、儿童、老年)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患者和有重要基础疾病的患者需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人群的特殊性,从严掌握适应证,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必须参见说明书谨慎选择、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充分认识并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施治前应有相应的救治预案,毒副反应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药物临床试验是在已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探索、拓展患者治疗获益的新途径,以求进一步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应鼓励符合条件的患者积极参加。 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须具有国家认可的相应资质,严格按《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要求进行。严禁因药物临床试

第二章 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及其原则

第二章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及其原则 学习目标 学习目的 指导患者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知识要求 掌握治疗药物的选择原则及方法;给药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及注意事项;药物处方的书写规则;患者的依从性和用药指导; 熟悉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 能力要求 学会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的过程及依据。 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基本的治疗手段。药物作用具有两重性,都有严格的适应证和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果用药不当,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会对机体造成危害,因此,临床采用药物治疗时,要根据疾病、机体和药物的特点权衡利弊,做到合理用药。患者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药物,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如高血压早期、糖尿病早期等,先考虑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戒除不良生活习惯等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当上述手段不能达到目的,而药物治疗又确实对患者有益时,才考虑使用药物治疗。有些疾病的药物治疗需要很长的疗程甚至要终生用药,在决定用药前更要慎重考虑。 一、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 药物治疗的对象是患者,治疗的成功与否是药物-机体-疾病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对每一例患者的药物治疗,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正确的诊断,然后拟定治疗目标,从机体及疾病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疗程,开具处方并指导患者用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依照治疗目标检查治疗效果,当疗程结束时,如果达到治疗目标,可停止该药物治疗,否则需要对药物治疗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明确诊断 正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开始。临床诊断可分为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症状诊断和病理生理诊断,需要综合分析各种临床信息才能确定,包括患者的主诉、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等。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动态的发

临床药物治疗学附习题与答案

《临床药物治疗学》 附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学习目标 1.理解临床药物治疗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熟练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基本概念与相关概念 3.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基本容与主要任务 4.了解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概况 (二)本章重点、要点 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基本概念与相关概念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药物治疗学 2)药物 3)临床药学 2.简答题: 1)药物治疗学的容 2)药物治疗学的任务 第二章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一)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药物治疗的逻辑过程,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案调整。 2.熟悉:影响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与用药指导原则。 3.了解:药物处方的类型与书写要求。 (二)本章重点、要点 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案调整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病人的依从性 2)治疗窗 2.简答题: 1)治疗药物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2)处方的类型有哪些? 3.论述题 1)如何根据治疗窗和药时曲线的变化来调整给药方案? 第八章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 (一)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孕妇、小儿和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熟悉:小儿药物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3.了解:哺乳期用药应注意的问题,小儿剂量计算 (二)本章重点、要点 孕妇、小儿和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简答题: 1)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特点。 2)老年人生理特点及用药特殊性。 2.论述题 1)列举小儿特殊的药效学反应有哪些? 第九章药物经济学原理与方法 (一)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分析方法 2.熟悉: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基本步骤 3.了解:药物经济学评价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二)本章重点、要点 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分析方法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药物经济学 2)成本 2.简答题 1)什么是最小成本分析?其前提是什么?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一)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目前临床主要治疗药物及疗效。 2.熟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 3.了解: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及其发病的相关因素 (二)本章重点、要点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常用药物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帕金森病 2)癫痫 2.简答题: 1)简述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救措施是什么? 2)人工冬眠头部降温疗法的优点是什么? 3.论述题: 1)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机制有哪些?常用的代表药物有哪些?第十二章精神病的药物治疗 (一)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抗精神病药及其作用特点 2、熟悉:精神病的临床分型与临床表现 3、了解:精神病的病程和预后 (二)本章重点、要点 精神病的临床分型及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作用特点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1.简答题

抗风湿药物(DMARDs)药物治疗原则

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类风湿疾病原则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是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近年来DMARDs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均有重要进展,如对DMARDs治疗机制的研究,新型DMARDs,生物制剂(Bio—DMARDs)的出现以及旧药新用等。这些进展为风湿免疫科医师的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新的挑战。为此,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组织了由多名风湿病学专家组成的专门工作组,在系统文献回顾以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RA药物治疗的建议,并通过Delphi程序对这些建议进行修改,最终提出了DMARDs治疗RA 的15条建议。河南省中医院骨病科郭会卿 l、RA一经诊断。应尽早使用传统DMARDs。 2、治疗目标是尽早达到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每l~3个月随访1次,并进行治疗方案调整。 3、甲氨蝶呤(MTX)是活动性RA首选药物之一。 4、如MTX禁忌或不能耐受时,可换用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注射金制剂等。 5、未使用过DMARDs的患者,不管是否使用过激素,可考虑DMARDs单药治疗(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应考虑DMARDs联合治疗)。 6、对于DMARDs单药或联合治疗的患者,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小到中等剂量激素,但要尽早、尽快减药。 7、首选传统DMARDs治疗失败后,如患者存在预后不良因素可考虑加用生物DMARDs,如患者无预后不良因素可换用其他传统DMARDs。 8、患者对MTX或其他传统DMARDs效果差时,在合用或未合用激素的情况下。可考虑MTX联合生物DMARDs,目前推荐使用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如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戈利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及certolizumab。 9、首次选用TNF拮抗剂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换用其他TNF拮抗剂,或阿巴西普、利妥昔单抗及tocilizumab等生物制剂。 10、难治性RA或对生物制剂和传统DMARDs有禁忌的患者可选用硫唑嘌呤、环孢素A(特殊情况下亦可选用环磷酰胺),单用或联合。 11、所有的RA患者均应考虑是否进行强化治疗,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在强化治疗中受益最大。 12、如患者病情持续缓解,可考虑逐渐减药,首先减量或停用激素,当生物制剂与其他传统DMARDs合用时,则应先减少生物制剂用量。 13、长期持续缓解的患者,医患共同商讨后可谨慎减量传统DMARDs。 14、未使用过传统DMARDs但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可考虑MTX加生物制剂联合治疗。 15、应根据疾病活动度、骨破坏、并发症和安全性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

药品取用的三原则

一、药品取用的三原则: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1. 固体药品的取用 (1) 块状药品的取用 仪器: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竖 横放容器,把药品放在容器口,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顺着器壁滑到底部。 (2) 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仪器:药匙或纸槽 一斜二送三直立 把容器倾斜→把药品用药匙或纸槽送到容器底部→把容器竖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2、液体药品的取用 a.取用较多量时:倾倒法 【注意】瓶塞倒放口对口,缓缓倒液签向手,轻刮残液盖紧塞,放回原处签向外。 【思考】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答: 防止药液污染、腐蚀桌面和避免试剂受到污染 【思考】 2.倾倒液体时,细口瓶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答: 防止药液流出试管外。应该缓慢的倾倒。 【思考】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答: 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思考】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答: 防止药液挥发和避免试剂受到污染,便于以后寻找 b.取用较少量时:用胶头滴管滴加法. 注意事项: ①垂直悬滴,不伸入容器内,不接触容器内壁; ②不能一管多用,洗净后才能取另一种液体; ③取用试剂后不能倒置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C.取用一定量的液体时:用量筒量取. 量筒使用总规则:一选二平三不能 “一选”:选择量程等于或略大于待测液体体积的量筒。 “二平”:1、量筒放置水平;2、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平视) “三不能”: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量取对玻璃有腐蚀性的液体。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各种原因的发热患者、病毒感染者;外科术前术后连续使用等属不合理使用。1、2 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合理使用是当作一般解热镇痛或消炎病药用。只能限用于重危患者作为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并应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2 明确联合用药目的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和副作用,延缓耐药性的发生。2、1 增强疗效(1)磺胺类药物+甲氧苄啶(TMP):抗菌力增加,抗菌谱扩大;(2)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增加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增强杀菌作用;(3)棒酸+阿莫西林:使阿莫西林对耐药株仍有效;(4)氟尿嘧啶(5-氟)+醛氢叶酸:增强抗癌效果;抗癌药物只有在联合应用时才能获良效;(5)高血压治疗中,配伍利尿药可增强降压药的治疗效果;(6)急性哮喘时,沙丁胺醇与茶碱类合用收到相加的疗效。 2、2 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作用(1)异烟肼与VB6合用可减少异烟肼的神经系统毒性;(2)氨茶碱与镇静催眠药合用减少氨茶碱的中枢兴奋作用等;(3)降压药与利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既增强降压作用,又减少降压药引起水钠潴留;(4)在抗癌方面,大量甲氨蝶呤可增强疗效,并加用醛氢叶酸以减轻其骨髓抑制。2、3 延缓耐药性的发生结核菌对单药治疗时易产生耐药性,联合用药则可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临床上常采用异烟胺+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盐(PAS)或利福平+乙胺丁醇联用。3 充分考虑影响药物

作用的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药物因素及机体因素。3、1 量效关系: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恰当的剂量应该是使药物在最小的毒副反应下发挥最佳的疗效。量效曲线表示①药物达到一定剂量才产生效应;②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也增强;③效应的增加有一定限度,这个极限称为最大效应或效能;④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斜率最大,即对剂量变化的反映最灵敏。3、2 剂型:注射剂给药吸收速度较快;口服溶液剂吸收最快,散剂其次,片剂较慢。控释制剂使药物近似恒速释放,不仅能避免血药浓度上下波动,而且能延长药效,有效性和安全性优越。靶向给药系统能把药物指向机体的特定部位,可增加靶组织中药物浓度很高,而在其他组织中药物浓度极低,故疗效高、不良反应少。3、3 给药时间一般分早、中、晚饭前、饭后、睡前等。临床一般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给药时间间隔,确保药物维持有效血药浓度。3、4 给药途径选择依据:⑴药物理化性质及药物剂型;⑵药物生物利用度,给药后血或组织的药物浓度能保持治疗范围;⑶疾病疗效与血药浓度关系;⑷病人的病情状态;⑸符合价廉、方便、易行要求。3、5 制剂工艺工艺不同,相同剂量和同样剂型的药物其生物利用度可能差异很大。3、6 机体因素3、6、1 年龄: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婴幼儿和老年人。老年人对药物反应性倾向于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多,其用药剂量应减少,约为成人剂量2/3。小儿特别是幼儿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