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习题及答案概述

工程地质习题及答案概述
工程地质习题及答案概述

第一章矿物与岩石

习题

一、填空题

1.工程地质条件是一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

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

2.矿物的光学性质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力学性质有:硬度、

解理、和断口。

3.岩石的工程性质包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4.风化作用按照破坏岩石的方式可分为:①物理风化作用、②化学风化作用

和③生物风化作用。

其中①物理风化作用包括气温变化、冰劈作用和盐类结晶作用三个主要作用因素;②化学风化作用则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和碳酸化作用四种风化作用。

5.确定岩石风化程度主要依据的是矿物颜色变化、矿物成分改变、岩石破碎

程度和岩石强度变化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6.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化学活泼性流

体。

7.岩浆岩按照SiO2的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

基性。

8.粘土矿物主要是指伊犁石、高岭石、蒙托石。

9.碎屑岩的胶结方式有孔隙式、基底式、接触式。

10.碎屑结构(clastic) ,特征为碎屑颗粒由胶结物黏结起来形成岩石。碎屑粒度

的形状有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四种

二、名词解释

矿物: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物质,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单位。

原生矿物:一般是由岩浆冷凝生成的,如石英、长石、辉石、角闪石、云母、橄榄石、石榴石等。

次生矿物:一般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直接生成的,如高岭石、蒙脱石、伊里石、绿泥石等;或在水溶液中析出生成的,如方解石、石膏、白云石等。

结晶质矿物:矿物内部质点呈有规律的周期性排列,形成空间结晶格子构造。而矿物本身形成基本固定的规则形态。

非晶质矿物又可分为:

①玻璃质矿物:由高温熔融状物质迅速冷却而成。如火山玻璃。

②胶体质矿物:由胶体颗粒凝聚而成。如蛋白石

白云母可用作绝缘材料;黑云母可用作高温防护眼镜的镜片。

矿物集合体:同种矿物多个单体聚集在一起的整体。

显晶集合体形态:有规则连生的双晶集合体,如接触双晶和穿插双晶以及不规则的粒状、块状、片状、板状、纤维状、针状、柱状、放射状、晶簇状等。其中晶簇是以岩石空洞洞壁或裂隙壁作为共同基底而生长的晶体群。

隐晶和胶态集合体:可以由溶液直接沉积或由胶体沉积生成。主要形态有球状、土状、结核体、鲕状、豆状、分泌体、钟乳状、笋状集合体等。

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的不同反映。它是指矿物新鲜表面呈现的颜色,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所含的杂质。按成色原因,有自色、他色、假色之分。

条痕:矿物在白色无釉的瓷板上划擦时留下的粉末的颜色,称为条痕。

光泽:指矿物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它是用来鉴定矿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透明度: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分为三级: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断口:完全不具有解理性的矿物,在锤击后沿任意方向发生不规则断裂,其断裂面称为断口。

岩石: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石头。它是在地壳中按一定规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共生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天然集合体。

例如:石灰岩是由方解石组成的集合体;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等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砾岩是由岩石碎屑所组成的集合体。

岩浆:地壳下面存在着的处于高温高压下的,以硅酸盐为主的熔融状态的物质。

岩浆作用: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岩浆沿着地壳中薄弱、开裂的地带向地表方向运动的作用。

侵入作用:岩浆上升未达地表,在地壳中逐渐冷凝的作用。

喷出作用:岩浆上升,冲出地表而冷凝的作用。

沉积物:原岩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各种松散破碎物质。

夹层:夹在厚层中间的薄层称为夹层。

变质作用:指原岩基本上在固态下,主要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使其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交代作用的特点:在固态条件下进行;交代前后岩石的总体积几乎不变;原矿物的溶解和新矿物的形成几乎同时进行。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是比较普遍的。

风化作用:地表及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岩石,在太阳能、水溶液、气体及生物等各种营力的作用下,逐渐产生裂隙、发生机械破碎和矿物成分的改变,丧失完整性的过程。

从结构上看,抗风化能力:

?均匀、细粒结构>粗粒结构;

?等粒结构>斑状结构;

?隐晶质岩石最不易风化;

?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

?Si质胶结>Ca质胶结>泥质。

从构造上看,抗风化能力:

?致密的块状岩石>各向异性的层理、片理状岩石;

?厚层岩石>薄层状岩石。

层理: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先后沉积下来的岩石沿垂直方向在大小、形状、成分、颜色、结构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成层现象。

岩石的抗压强度:干燥岩石试样在单轴压缩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岩石的抗拉强度:岩石试样在单轴拉伸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岩石的抗剪强度:岩石试样在一定法向压应力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岩石的变形模量:单轴压缩下任一时刻的轴向应力与应变之比

岩石的弹性模量:极限破坏应力值一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即岩石的弹性模量。

风化作用:地表及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岩石,在温变化、水溶液、气体及生物等自然因素作用下逐渐产生裂隙、发生机械破碎和矿物成分的改变,丧失完整性的过程。

三、简答题

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勘察和评价工程建筑场地的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预测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选择最佳的场地位置;提出克服不良地质作用的工程措施;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2.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主要包括:母岩风化(沉积物形成)、搬运与沉积(沉积物搬运与沉积)、成岩作用(沉积岩形成)三个过程。

3.防治岩石风化的措施有哪些?

措施之一:向岩石孔隙、裂隙灌注各种浆液,提高岩石的整体性和强度,增强岩石抗风化的能力;措施之二:在岩石表面喷抹水泥砂浆、沥青或石灰水泥砂浆封闭岩面,防止空气、水分与岩石接触或渗如其中。

4.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吗?常见的建材——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石是岩石还是矿物?

不是,由于岩石类型不同,在很多岩石中,除了矿物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物质。比如矿物颗粒之间的胶结物;遗留在岩石中的植物和动物遗迹(也称化石);还有由于岩石形成温度高,冷却快、来不及结晶而形成的火山玻璃,这些物质也都是构成岩石集合体的成分。

花岗岩是一种由火山爆发的熔岩在受到相当的压力的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岩浆不喷出地面,而在地底下慢慢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构造岩,是一种深成酸性火成岩,属于岩浆岩。

大理石又称云石,是重结晶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CaCO3。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软,并在所含矿物质发生变化时重新结晶形成大理石。主要成分是钙和白云石,颜色很多,通常有明显的花纹,矿物颗粒很多。

石灰石是石灰岩的商品名称。石灰岩是由方解石组成的一种碳酸盐类沉积岩,俗称石灰石或青石。石灰岩按矿床类型可分为纯石灰岩和含白云质石灰岩。纯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分子式是(CaCO3)。

第二章地质构造

习题

一、填空题

1.构造运动按照其发生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古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现代构造

运动。

按照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其中前者又称为造山运动,后者又称为造陆运动。

2.地质作用依据其能源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

质作用;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在地表主要形成山系、裂谷、隆起、凹陷、火山、地震等现象;后者主要有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冰水的地质作用、重力的地质作用等。

3.地质图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用规

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一副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并标明图名、比例、图例、和接图等。

4.常见的地质图包括普通地质图、构造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基岩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和工程地质图等六种。

二、名词解释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称走向;

?倾向垂直于走向线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称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方向,称为倾向;

?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褶皱: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造型式, 是地壳中最引人注目的地质构造。褶皱是由岩石中原来近于平直的各种面(例如层理面)发生弯曲而显示的变形。

节理: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在实际地形图上,倾伏背斜的地质界线表现为在倾伏端封闭弯曲;倾伏向斜的地质界线表现为在仰起端封闭弯曲。

褶曲的野外观察要点

1.通过横向、纵向的观察,找地层界线、断层线、化石等,观察岩层是否有对称的重复出现;

2.比较核心部与外部岩层的新老关系(利用角度不整合等),以及比较两翼岩层的走向和倾斜;

3.研究两翼相当层的平面形态。

综合分析研究确定其形态。

研究节理的实际意义

节理构造是地壳上部岩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地质构造。节理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1) 节理常常为成矿热液的分散、渗透、迁移和储存提供了通道和空间。一些矿区矿床中的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与该区节理的性质、产状和分布有密切关系。

2)节理也是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的运移通道和储集场所。

3)大量发育的节理常常引起水库的渗漏和岩体的不稳定, 为水库和大坝等工程带来隐患。

4)节理的性质、产状和分布规律与褶皱、断层和区域构造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所以, 节理的研究也有助于分析和阐明地质构造的形成和发展。

绝对地质年代是指地层形成到现在的实际年数,是用距今多少年以前来表示,目前,主要是根据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来确定。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是由该岩石地层单位与相邻已知岩石地层单位的相对层位的关系来决定的。

倾伏曲

课后16题

1.水平枢纽,轴面倾斜,P2之后形成的倾斜背斜;

2.F1断层,逆断层>45°,属冲断层,在背斜后形成,形成于P2之后,J之前。

3.接触关系:

整合:C~P1,P1~P2

平行不整合:C~O2,O2~C

角度不整合:P1~J,P2~J,P2~K,C~J,J~K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岩层的产状要素?

确定岩层在空间分布状态的要素称为岩层产状要素。一般用岩层面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进行描述,分别称为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3.简述地质构造对工程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从地质构造控制地质结构和地质环境两个

方面总结分析)。

运动构造形成并控制着地质构造和地质环境,其中前者控制着区域地壳结构(或区域构造)和地质体结构即土体结构和岩体结构;后者则控制地壳稳定性(地震活动、地壳升降活动、断层活动及地壳活动引起的地壳表层活动)、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地质体中的地应力、地下水和地温等因素。上述不同的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不同类型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可从边坡工程、地基工程、地下工程等不同种类的情况具体分析。

4.试简述岩层和地层两概念的差别?

岩层一般泛指各种成层岩石,是由层状的沉积岩(固结的岩石或松散堆积物)、火山岩和它们的变质岩组成,不具有时代的概念。地史学中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称为该时代的地层,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时间概念,是具有一定时代意义的岩层或岩层组合。

5.简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法及主要依据?

主要有绝对年代法和相对年代法。前者主要有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法和古地磁学法。后者又包括地层层序法、古生物法、地层接触关系法。地层层序法的依据是标准地层剖面

和沉积岩的层面构造;古生物法的依据是标准化石;地层接触关系法依据岩浆岩、沉积岩及其相互关系接触类型判断。沉积岩之间主要有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岩浆岩之间主要是穿插接触关系,岩浆岩和沉积岩之间是侵入接触和沉积接触。

6. 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是怎样形成的?

平行不整合:地壳先下降接受稳定沉积,然后胎生到侵蚀基准面以上接受风化剥蚀,再后地壳由下降接受稳定沉积的地史过程;

角度不整合:地壳先下降沉积,然后挤压变形和上升剥蚀,在下降接受沉积的地史过程。

7. 简述地质图的阅读步骤。

阅读地质图应按照如下顺序:一、图名、比例尺和方位;二、地形和水系;三、图例;

四、地质内容,主要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等。

四、读图题

识读下图,写出此平面图中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时代,并判断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若同一构造类型有若干个,那么请在图上用①、②、③、④、⑤标出,然后分别描述)

答:

地质构造:

① 1~4号褶曲属于一个褶皱构造,形成于T 之后,J 之前,1 ~3号褶曲属倾伏倾斜褶曲,4号属倾伏直立褶曲;5号向斜形成于J 之后,K 之前,是直立褶曲。

② 逆断层,逆掩断层,形成于J 之后,K 之前。

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S ~D ,D ~C ,P 2~T

平行不整合 C ~P 2

1 5

4

3 2

角度不整合T~J,P2~J,C~J,C~K,D~K,S~K,J~K

γ与D、C、P2、T为侵入接触;J、K与γ为沉积接触。

第三章水的地质作用

习题

一、填空题

1.地表流水可以分为暂时流水和经常流水;其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

积作用;地表流水的沉积物有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和冲积层四种主要类型。

2.河流的侵蚀能力取决于流量和流速;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下蚀和侧

蚀;前者的强弱取决于流速和流量的大小,也与组成河床的物质有关;后者产生的原因是:一是因为原始河床不完全笔直,任一微小的弯曲都将使喝水主流线不再平行于河岸而引起冲刷,导致弯曲程度加剧,二是河流中各种障碍物改变了主流线方向,导致冲刷河岸作用加剧。

3.河流的搬运方式可分为物理搬运和化学搬运两大类,其中前者主要搬运的物质是

泥沙和石块,后者则是可溶解盐类和胶体物质;前者的搬运可有三种方式:悬浮式、跳跃式和滚动式。河流沉积物区别于其它成因沉积物的重要特征是良好的分选性和磨圆度。

4.一条河流从河源到河口一般分为三段,即上游、中游和下游。从河谷横断面上,

也可将其划分为三部分,即①河床、②河漫滩和③河谷阶地。其中③用罗马数字按顺序编号,其编号越大,则阶地位置愈高,生成年代愈早。

5.河流阶地依据其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和冲积阶地。其物

质组成特征分别是由被侵蚀的岩石组成、由上部冲积层和下部基岩两部分构成和由冲积层构成。在野外辨认河流阶地时应注意两方面的特征,即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特征。其中,冲积物是阶地物质组成中最重要的物质特征。

6.木工程中地下水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水供水的重要来源,二是地下水

是威胁施工安全和造成工程病害的重要因素。

7.水在岩土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①气态水、②液态水和③固态水。其中②包括重

力水和毛细水;③包括结合水和冰。

8.岩土的水理性质①容水性、②持水性、③给水性和④透水性,其中①②③之间

的关系是给水度=容水度—持水度。

9.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温度、颜色、透明度、嗅觉、口味、比重、导电

性、放射性;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以离子状态、化合物状态和气体状态三种状

态出现。其中化学成分出现最多的是:Na+、Ka+、Ca2+、Mg2+等阳离子和Cl —、HCO3—、SO42等阴离子。化合物则主要以沉淀物和胶体的形式存在。10.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①上层滞水(包气带水)、②潜水和③承压水三种,其

中最适宜形成③的地质构造是;向斜构造和单斜构造。

11.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可分为①孔隙水、②裂隙水和③岩溶水三种。其中②又可进

一步划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12.河流的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13.水循环按其循环范围分为:

大循环——指整个地球范围内,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循环。

小循环——指地球局部范围内的循环。

二、名词解释

洪积扇——洪流携带大量泥沙、石块到沟口后,流速显著降低,所搬运的碎屑物大量沉积,在沟口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侵蚀基准面——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内延伸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局部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水面、主流的水面称为其局部侵蚀基准面。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是自由流动的重力水,称为饱水带。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直到地表称为包气带。

包气带水:地面以下,潜水位以上,未饱和岩层中的水。

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埋藏并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是一种有压重力水。

含水层中地下水从外部(如大气降水、地表水等)获得大量补充的过程称为地下水的补给。

三、简答题

1.简述河流地质作用与道路工程的关系。

道路沿河前进,则需注意线路在河谷横断面上所处位置的选择和河谷斜坡、河流阶地上路基的稳定性;道路跨河而过,则需注意桥墩台基础和桥渡位置的选择。应从边坡稳定、地基稳定和结构稳定等方面论证河流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

2.简述潜水的特征。

①潜水与大气相通,具有自由水面,为无压水;

②潜水的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旱季时,常以蒸发形式排泄给

大气;

③潜水的动态受气候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④潜水易受地面污染影响。

3.简述潜水等水位线的用途。

①确定任一点的潜水流向;

②确定潜水流动方向上两点间的水力坡度;

③确定任一点潜水埋藏深度;

④确定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4.简述承压水的特征

①承压水的重要特征是不具有自由水面,并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承压水承受的压力来自补给区的静水压力和上覆地层压力,由于上覆地层压力是恒定的,故承压水压力变化与补给区水位变化有关;

②承压水含水层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常常是补给区远小于分布区,一般只通过补给区接受补给;

③承压水的动态比较稳定,受气候影响较小;

④承压水不易受地面污染。

5.简述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类型

主要包括:溶出侵蚀、碳酸侵蚀、硫酸盐侵蚀、一般酸性侵蚀和镁盐侵蚀

6.冲沟形成的条件

地表岩石或土比较疏松

裂隙发育

地面坡降大,角度陡

地面植被稀少

降水较集中

沉积作用发生的主要场所有:

(1)河床坡降变缓处,如山口处;

(2)河流流入其它水体处,如入海湖、入干流处;

(3)河床变宽处;

(4)河曲的凸岸。

包气带水的主要特征:

(1)水量不大,但季节性变化强烈。

(2)补给区和分布区是一致的。

(3)一般矿化度低,但水质最易受污染。

(4)土壤水不能直接被人们取出应用,但对农作物和植物有重要作用。所含的上层滞

水水量不大,但其常常是引起土质边坡滑坍,地基、路基沉陷、冻胀等病害的重要因素。

潜水面的特征

⑴潜水面一般呈倾斜的各种形态的曲面。

⑵潜水面的起伏经常与地形一致,只是比地形起伏平缓一些;潜水面与地表面的形

态具有相似性。

⑶当含水层厚度变大时,潜水面坡度变缓;

⑷当岩层透水性变好,潜水面坡度变缓。

潜水的补给来源

⑴大气降水;

⑵地表水的补给;

⑶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I.越流补给;II.直接补给

⑷凝结水;

⑸人工补给

第四章地貌

习题

一、填空题

1.地貌形态是由地貌基本要素所构成的。地貌基本要素包括地形面、地形线和地形点,

它们是地貌形态的最简单的几何组分,决定了地貌形态的几何特征。

2.任何一种地貌形态的特点,都可以通过描述其地貌形态特征和形态测量特征反映出

来。主要的形态测量特征有高度、坡度和地面切割程度等。

3.地貌等级一般划分为四级:巨型地貌、大型地貌、中型地貌、小型地貌。

4.地貌的形态分类,就是按地貌的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及地面的平均坡度等形态特征进

行分类。

5.以内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为内力地貌,它又可分为构造地貌和火山地貌。

6.以外力地质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为外力地貌。根据外动力的不同它又分为水成地

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岩溶地貌和重力地貌等。

7.山岭地貌具有山顶、山坡、山脚等明显的形态要素。

8.构造作用形成的山岭有平顶山、单面山、褶皱山、断块山和褶皱断块山。

9.从地质作用来看,可以将垭口归纳为构造型垭口、剥蚀型垭口和剥蚀—堆积型垭口三

个基本类型,其中构造型垭口常见的有断层破碎带型垭口、背斜张裂带型垭口和单斜软弱层型垭口三种。

10.山坡是山岭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之一。按山坡的纵向轮廓分类,山坡可分为直线形

坡、凸形坡、凹形坡和阶梯形坡。按山坡的纵向坡度分类,山坡的纵向坡度小于15°的为微坡,介于16~30°的为缓坡,介于31~70°的为陡坡,山坡坡度大于70°的为垂直坡。

11.按高程,平原可分为高原、高平原、低平原和洼地;按成因,平原可分为构造平原、

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

12.按河谷走向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可将河谷分为背斜谷、向斜谷、单斜谷、断层谷四

种。

13.一般可以将阶地分为侵蚀阶地、侵蚀—堆积阶地和堆积阶地三种主要类型。

二、名词解释

1. 地貌: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地壳表面形成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

起伏形态,称为地貌。

2. 地形:“地形”是专指地表既成形态的某些外部特征,如高低起伏、坡度大小和空间分布

等。

3. 垭口:山脊标高较低的鞍部,即相连的两山顶之间较低的部分称为垭口。

4. 阶地:阶地是沿着谷坡走向呈条带状或断断续续分布的阶梯状平台。

三、简答题

1.地形与地貌的区别是什么?

答:“地形”和“地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地形”是专指地表既成形态的某些外部特征,如高低起伏、坡度大小和空间分布等。这些形态在地形图上以等高线表达。“地貌”则含义广泛,它不仅包括地表形态的全部外表特征,更重要的还要分析和研究这些形态的成因和发展。

2.试说明地貌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答:内力地质作用形成了地壳表面的基本起伏,对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首先,地壳的构造运动不仅是地壳岩层受到强烈的挤压、拉伸或扭动而形成一系列褶皱带和断裂带,而且还在地壳表面造成大规模的隆起区和沉降区,隆起区将形成大陆、高原、山岭;

沉降区则形成海洋、平原、盆地。其次,地下岩浆的喷发活动对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火山喷发可形成火山锥和熔岩盖等堆积物,后者的覆盖面积可达几百以至几十万平方公里,厚度可达几百、几千米。内力地质作用不仅形成了地壳表面的基本起伏,而且还对外力地质作用的条件、方式及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地壳上升,侵蚀、剥蚀、搬运等作用增强,堆积作用就变弱;地壳下降,则相反。

外力地质作用对由内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基本地貌形态,不断地进行雕塑、加工,起着改造作用,其总趋势是削高补低,力图把地表夷平,即把由内力地质作用所造成的隆起部分进行剥蚀破坏,同时把破坏的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到由内力地质作用所造成的低地和海洋中去。如同内力地质作用会引起外力地质作用加剧一样,在外力地质作用把地表夷平的过程中,也会改变地壳已有的平衡,从而又为内力地质作用产生新的地面起伏提供新的条件。

综上所述,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共同产生的结果。

3.地貌按成因可划分哪几种类型?它们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答:以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作为分类基础的方案如下:

(1)内力地貌以内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为内力地貌,它又可分为:

1) 构造地貌由地壳的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貌。

2) 火山地貌由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和碎屑物质堆积所形成的地貌为火山地貌。

(2)外力地貌以外力地质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为外力地貌。它又分为以下几种:

1) 水成地貌以水的作用为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它又可分为面状洗刷地貌、线状冲刷地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与海洋地貌等。

2) 冰川地貌以冰雪的作用为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它又可分为冰川剥蚀地貌与冰川堆积地貌,

3) 风成地貌以风的作用为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它又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4) 岩溶地貌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5) 重力地貌以重力作用为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4.按成因平原地貌可分为哪几种?它们的工程地质条件如何?

答:按成因,平原可分为构造平原、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

构造平原可分为海成平原和大陆拗曲平原。海成平原上覆堆积物多为泥砂和淤泥,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并与下伏基岩一起略微向海洋方向倾斜。大陆拗曲平原岩层倾角较大,在平原表面留有凸状的起伏形态,其上覆堆积物多与下伏基岩有关。

由于基岩埋藏不深,所以构造平原的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浅。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若排

水不畅,常易形成盐渍化。在多雨的冻土地区则常易造成道路的冻胀和翻浆。

剥蚀平原其特点是地形面与岩层面不一致,上覆堆积物很薄,基岩常裸露于地表;在低洼地段有时覆盖有厚度稍大的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等。剥蚀平原的工程地质条件一般较好。

堆积平原其特点是地形开阔平缓,起伏不大,往往分布有厚度很大的松散堆积物。按外力堆积作用的动力性质不同,堆积平原又可分为河流冲积平原、山前洪冲积平原、湖积平原、风积平原和冰碛平原,其中常见的是:(1)河流冲积平原,他地形开阔平坦,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对道路选线也十分有利。但其下伏基岩埋藏一般很深,第四纪堆积物很厚,细颗粒多,地下水位浅,地基土的承载力较低。在冰冻潮湿地区,道路的冻胀翻浆问题比较突出,而低洼地面容易遭受洪水淹没。在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桥梁基础工程中,应注意选择较有利的工程地质条件,采取可靠的工程技术措施。(2)山前冲洪积平原:他的堆积物的岩性与山区岩层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其颗粒为砾石和砂,以至粉粒或黏粒。由于地下水埋藏较浅,常有地下水溢出,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往往对工程建设不利。(3)湖积平原:他的堆积物,由于是在静水条件下形成的,故淤泥和泥炭的含量较多,其总厚度一般也较大,其中往往夹有多层呈水平层理的薄层细砂或黏土,很少见到圆砾或卵石,且土颗粒由湖岸向湖心逐渐由粗变细。湖积平原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浅。其沉积物由于富含淤泥和泥炭,常具可塑性和流动性,孔隙度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也很低。

5.河谷地貌有哪些要素?

答:典型的河谷地貌,一般都具有(1)谷底,谷底上分布有河床及河漫滩。其中每年都能被洪水淹没的部分称为低河漫滩;仅为周期性多年一遇的最高洪水所淹没的部分称为高河漫滩。(2)谷坡,谷坡上部的转折处称为谷缘或谷肩,下部的转折处称为坡麓或坡脚。(3)阶地,阶地可能有多级,此时,从河漫滩向上依次称为Ⅰ级接地、Ⅱ级阶地、Ⅲ级阶地等。

6.何谓河流阶地?它有哪些要素?它是如何形成的?按物质组成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阶地是沿着谷坡走向呈条带状或断断续续分布的阶梯状平台每一级阶地都有阶地面、阶地斜坡、阶地前缘、阶地后缘和阶地陡坎等要素。

河流阶地是在地壳的构造运动与河流的侵蚀、堆积作用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当河漫滩、河谷形成之后,由于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原来的河床或河漫滩遭受下切,而没有受到下切的部分就高出于洪水水位之上,变成阶地,于是河流又在新的平面上下切河床。此后,当地壳构造运动处于相对稳定期或下降期时,河流纵剖面坡度变小,流水动能减弱,河流下蚀作用变弱或停止,侧蚀和沉积作用增强,于是又重新扩宽河谷,塑造新的河漫滩。在长期的地质历史过程中,若地壳发生多次升降运动,则引起河流侵蚀与堆积交替发生,从而在河谷中形成多级阶地。

一般可以将其分为下列三种主要类型:侵蚀阶地、侵蚀-堆积阶地、堆积阶地(他又分为上迭阶地和内迭阶地)。

工程地质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关于相对地质年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质工作中,绝对地质年代比相对地质年代用得多。 B)侏罗纪形成的地层称为侏罗系。 C)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主要是根据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来确定。 D)相应每个时代单位宙、代、纪、世,形成的地层单位为宇、系、统、界。如中生代形成的地层 单位称为中生系。 答案:B 2.关于岩石地层单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地区在地质历史中所形成的地层事实上是不完全相同的。 B)群、组、段是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 C)群是地方性岩石地层的最大单位。 D)以上说法不全对。 答案:D 3.关于第四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早的一个世纪,也是包括现代在内的地质发展历史的最新时期。 B)第四纪地质历史事件及其地质作用对现在的工程建设地质环境影响最大。 C)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 D)第四纪的地层为各种近代堆积物。 答案:A 4.残积层是( )作用的产物。 A)水平运动。B)河流沉积作用。C)\山洪急流。D)雨水和雪融水坡面片流。E)岩石风化。 答案:E 5.坡积层( )作用的产物。 A)水平运动。B)河流沉积作用。C) 山洪急流。D)雨水和雪融水坡面片流。E)岩石风化。 答案:C 6.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内业整理中的裂隙玫瑰花图的绘制方法为:() A)在I、IV象限构成的半圆内,按一定的走向间隔,以圆心为起点、以半径长短为裂隙条数、以走向为方向画出若干个点,将各个点连接起来,最后封闭于圆心所形成; B)在II、III象限构成的半圆内,按一定走向间隔,以圆心为起点、以半径长短为裂隙条数、以走向为方向画出若干个点,将各个点连接起来,最后封闭于圆心所形成; C)在I、II、III、IV象限构成的圆内,按一定的走向间隔,以圆心为起点、以半径长短为裂隙条数、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 1. 谓工程地质学? 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2. 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答:①阐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确切的结论。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④根据建筑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⑤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案提供地质依据。3. 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容? 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法的研究。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 谓工程地质条件?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②地质构造。③水文地质条件。④动力地质作用。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筑材料。 5. 谓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②斜坡稳定性问题。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 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 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17世纪以后开始出现地质环境对建筑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20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向发展中扩展并稳定发展。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紧密相连,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法和研究手段等各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 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答:见课本P8-P9。 第二章矿物与岩 1.谓克拉克值?地壳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 答: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的原子百分数成为原子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镁、钾、钛和氢十种元素组成。 2.根据地震资料,地球部圈层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各圈层的物质组成是什 么?各圈层之间的不连续界面是什么? 答:地球部圈层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由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组成;地幔由二辉橄榄岩组成;地核由铁、镍、硅构成的物质组成。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工程地质判断题250及答案

三、判断题(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填“√”,错误者填“X”,每题0.5分) 1.地壳是莫霍面以上固体地球的表层部分,平均厚度约为33Km。( √) 2.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物质沉积是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开始。( X ) 3.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等。( X ) 4.与不整合接触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 √) 5.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各种地质条件的图件。( √) 6.根据地面残积土的成分不可以推测出下卧基岩的种类。( X ) 7.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完整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表面的重力水即包气带水。( X ) 8.根据场地条件,调整后的地震烈度称为场地烈度。( √) 9.围岩压力的大小与岩土的物理性质、岩体结构、支护结构有关,与支护时间无关。( X ) 10.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应根据工程安全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综合分析确定。( √) 11.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 12.根据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岩石按坚硬程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和软岩四大类。( X ) 13.与不整合接触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晚。( X )

14.断层既可以造成地层的重复又可以造成地层的缺失。( √) 15.承压水部有压力而潜水部无压力。( X ) 16.冲积土是由河流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 17.利用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可以确定潜水的流向,但不能确定潜水的水力梯度。( X ) 18.风化作用在岩石中形成的节理面属于构造结构面。( X ) 19.作用在洞室衬砌上的外水压力等于外水的全部水柱高度乘以水的重度。( X ) 20.勘察一般分为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阶段。( X ) 21.在改造地壳的过程中,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使得地壳表面趋于平缓。( √) 22.根据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岩石可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软岩、极软岩四大类。( X ) 23.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 √) 24. 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岩性—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较晚。( X ) 25. 断层儿能造成地层的缺失,不能造成地层的重复。( X ) 26.承压水部有压力而潜水部尤压力。( X ) 27.地质图的地层图例,如果放在图的下方,应按照自左至右,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 28.当洞室围岩很不稳定,顶围塌落,侧围易滑时,可采用全断面开挖法。( X )

工程地质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80分) 1.关于相对地质年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 2.A)在地质工作中,绝对地质年代比相对地质年代用得多。 3.B)侏罗纪形成的地层称为侏罗系。 4.C)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主要是根据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来确定。 5.D)相应每个时代单位宙、代、纪、世,形成的地层单位为宇、系、统、界。如中生 代形成的地层单位称为中生系。 6.答案:B 7.关于岩石地层单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8.A)各地区在地质历史中所形成的地层事实上是不完全相同的。 9.B)群、组、段是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 10.C)群是地方性岩石地层的最大单位。 11.D)以上说法不全对。 12.答案:D 13.关于第四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4.A)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早的一个世纪,也是包括现代在内的地质发展历史的最新时 期。 15.B)第四纪地质历史事件及其地质作用对现在的工程建设地质环境影响最大。 16.C)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 17.D)第四纪的地层为各种近代堆积物。 18.答案:A 19.残积层是( )作用的产物。 20.A)水平运动。B)河流沉积作用。C)\山洪急流。D)雨水和雪融水坡面片流。E)岩石 风化。 21.答案:E 22.坡积层( )作用的产物。 23.A)水平运动。B)河流沉积作用。C) 山洪急流。D)雨水和雪融水坡面片流。E)岩石 风化。 24.答案:C 25.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内业整理中的裂隙玫瑰花图的绘制方法为:() 26.A)在I、IV象限构成的半圆内,按一定的走向间隔,以圆心为起点、以半径长短 为裂隙条数、以走向为方向画出若干个点,将各个点连接起来,最后封闭于圆心所形成; 27.B)在II、III象限构成的半圆内,按一定走向间隔,以圆心为起点、以半径长短 为裂隙条数、以走向为方向画出若干个点,将各个点连接起来,最后封闭于圆心所

工程地质学最新完整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2、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学: 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4、原生矿物 岩石经物理风化破碎,但成分没有发生变化的矿物碎屑。 5、次生矿物 岩石经过化学作用,使其进一步分解,形成一些颗粒更细小的新矿物。 6、粒径 土颗粒的大小以其直径来表示,称为粒径,其单位一般采用mm。粒径只是一个相对的、近似的概念,应理解为土粒的等效直径。 7、粒度成分 土中各个粒组相对百分含量,通常用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8、等(有)效粒径 非均粒土累积含量占10%(粒组累积百分含量)所对应的粒径。(平均粒径=50%限制粒径=60%) 9、不均匀系数是土的限制粒径和有效粒径的比值,即为Cu=d60 d10。Cu值越大,土粒越不均匀,累积曲线越平缓;反之,Cu值越 小,则土粒越均匀,曲线越陡。 曲率系数 2d30是累积含量30%粒径的平方与有效粒径和限制粒径乘积的比值,即为 Cc=,Cc值能说明累积曲线的弯曲情d10?d60 况。 10、土的结构: 是指组成土的土粒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土粒间的连结关系和土粒的排列情况。 11、土的构造:

在一定的土体中,结构相对均一的土层单元体的形态和组合特征。包含土层单元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相互关联等方面。 12、细粒土的稠度: 由于细粒土的含水率不同,表现出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物理状态,如固态、速态或流态,细粒土这种因含水率变化而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物力状态,即为细粒土的稠度。 13、稠度界限 随着含水率的变化,细粒土可由一种稠度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稠度状态,相对于转变点的含水率,称为稠度界限,也称为界限含水率。 14细粒土的可塑性 细粒土的含水率在液限和塑限两个稠度界限之间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揉塑成任意形状而不破坏土粒间的连结,并且在外力解除后仍保持已有的形状,细粒的这种性质称为它的可塑性。 16、土的前期固结压力: 是土层在过去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固结压力。 17、黏性土和非黏性土: 黏性土具有结合水连结所产生的粘性土。如细粒土; 非黏性土土粒间无连结,不具粘土。如粗粒土、巨粒土。 18、湿陷性: 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附加沉陷的性能。19、触变性: (土饱水而结构疏松)在振动等强烈扰动下其强度也会剧烈降低,甚至液化变为悬液的这种现象。 20、湿陷系数: (黄土)试样在某压力作用(p)下稳定的湿陷变形值与式样原始高度的比值称δs=hp-h'p h0,式中hp为保持天然 的湿度和结构的土样,施加一定压力时,压缩稳定后的高度(cm);h'p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侵水作用下,下层稳定后的高度(cm),h0为土样的原始高度(cm)。 21、自重湿陷系数: (黄土)实验在与其饱和自重压力相等的压力作用下,压缩稳定后的湿陷值与土样原始高度的H值δ2s='hz-hz式h0 '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中hz为保持天然的湿度和结构的土样,施加至土样的饱和自重压力时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hz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工程地质基础 一、填空题 1、在工程上,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R b将其划分三类,()、()、()。 2、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和()三类。 3、地震按其成因的不同,可分为()、()、()和()。 4、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所经历的地质作用叫成岩作用。硬结成岩作用比较复杂, 主要包括()、()、()和()四个作用。 5、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谷变()和变弯。 6、沉积岩的层理是指岩层中()、()、()和()在垂直方向发 生变化时产生的纹理,每一个单元层理构造代表一个沉积动态的改变。 7、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情况,可以将断层分为三种类型:()、()和()。 8、岩浆岩的结构特征与岩浆的()、()及()密切相关,岩浆的温度、压力、 粘度及冷凝的速度等都影响岩浆岩的结构。 9、岩层的空间分布状态称岩层产状。岩层按其产状可分为()、()和()。 10、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称();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称();断层走向 与岩层走向斜交,称()。 11、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划分为()、()和()三类。 12、地质年代分为()地质年代和()地质年代。 1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情况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各圈层间 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叫(),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分界面叫()。 14、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和()。 15、自然界的矿物按其内部组成质点是否有规则排列可分为()和()两类。 16、根据褶曲轴面的产状,可将褶曲分为()、()、()和()。 17、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有()和()两种形式。 18、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可分为()、()和()。 19、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四个方面。 20、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 造有四种主要类型:()、()、()和()。 21、矿物的颜色是(),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种。 其中对判别矿物最有鉴定意义的是(),无鉴定意义的是()。 22、地壳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和()。 23、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和()。 24、岩溶形成的条件是:();()、(),()。 25、按岩层断裂后两侧沿断裂面有无明显的相对位移,断裂构造可以分为()和()两种类 型。 26、原岩受到()、()和()三大因素的影响,在()状 态下发生剧烈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称为()。 27、通常所指的断裂构造包括()和()。 28、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分为()、()和()三部分。 29、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和()。()所引起的。

工程地质答案及复习题

. 一、选择题 31.岩石允许水通过的能力称为(A岩石的透水性)。 32.基础形式)。岩石抵抗冰冻作用的能力称为(B岩石的抗冻性)。 1.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 件的是(C33.岩石溶解于水的性质称为(2.概括地讲,工程地质所研究的两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AC岩石的溶解性)。 34.岩石在一定试验条件下的吸水性能称为(区域稳定和地质稳定)。D岩石的吸水性)。相比较来讲,下列各学科宇工程地质学联系不大的是(D 3.35.根据岩土的水理特性,砂土层与黏土层相比,其隔水性材料力学)。 (AD差)。 4.下列关于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6.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雨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岩石的力学性质指岩石在各种静力、动力作用下所呈现的性质,主要包括(A. 变形和强度)。 5.陆地的总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A29.2%)37.下列不属于地质年代单位的是(B统)。 6.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属于外圈的是38.下列不属于地层年代单位的是(D代)。(A大气圈)。 39.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可能是(A沉积接触)。7.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属于内圈的是 (C地幔)。 40.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主要有(D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A70%8.海洋的总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41.9.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沉积岩的不整合接触面商常常形成底砾岩,与底砾岩岩性一直的岩层形成时间(A 较早)。最外的圈层是(A地壳)。 42.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有(D10.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沉积接触和侵入接触)。中最里面的圈层是(B地核)。43.下列有关平行不整合接触正确的 一项是(B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11. 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直的岩层形成时间性对较早)。中处于中间的圈层是(C地幔)。44.下列有关角度不整合 接触不正确的一项是(C上、下两套12.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岩层之间无沉积间断)。 A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地壳)。45.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D侵入接触是13.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B变质作用)。 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14.些列各项地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的是(D沉积作用)。 46.下列有关岩层倾向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15.岩石按成成原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D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数值)。硬度)。 A16.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成为(47.由 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是(17.D岩浆岩)。下列有关岩层走向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岩层的走向只有一个数值)。 18.岩浆岩构造不包括(A层面构造)。48.岩层走向与坡面走向一致,岩层倾向于坡面倾向相反对,A19.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质胶结以后所形成的构造成为(碎屑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关系是(D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结构)。 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沉积岩特有的构造形式时(B层理构造)。 20.49.水平岩层的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是(21.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岩石在干燥状态下A平行)。 50.软化系数)。未经构造变形影响的沉积岩,其原始产状当是(D无法确D的极限抗压强度的 比值成为岩石的(定)。压应力等于零时,22.岩石抵抗剪断强度成为岩石的抗切(C51.可以确定岩层在空间位置的因素是(D走向、倾向、倾角)。强度)。52.背斜表现为(B核部位老地层,两翼对称出现新地层)。在垂直压力作用下,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能力称为23.53.逆断层 即(A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抗剪强度)。的(ieyanshiD

工程地质学题库及答案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必修课程 工程地质学 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编者:谢谟文 2012-6

1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稳定性问题的一门科学。 2地质作用:所有引起矿物、岩石的产生和破坏,从而使地壳面貌发生变化的自然作用。 3地壳运动由地球自转速度的改变等原因,使得组成地壳的物质(岩体)不断运动,改变它的相对位置和内部构造,称地壳运动。 4岩浆作用:软流圈及岩石圈中下部的高温融熔物质沿某一通道上升至地表或在地下冷凝成岩的过程叫岩浆作用 5地震:岩石圈机械运动积累的能量,由于岩石圈破裂而突然释放的一种现象,由于地震波的传播引起地面快速颤动叫地震 6岩石: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中形成,并在一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集合体。 7.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8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岩屑或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相互关系。8地层:地质学上把某一地质年代形成的一套岩层(无论是沉积岩,火山碎屑岩还是变质岩)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 9地层层序定律:正常的地层总是老的先沉积在下,而新的则后沉积在上,这种新老地层的覆盖关系叫地层层序律。 10. 地质构造:是指地质体(岩层、岩体或矿体)存在的空间形式、状态及相互关系,是地质作用(地壳运动等)所造成的岩石(或矿体)变形、变位等现象,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它们主要包括褶皱、断裂等。 11.断层:岩层受力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的位移,这种断裂构造称断层。 12 活断层:现在正在活动或在最近地质时期发生过活动的断层。 13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地形及地质情况的综合图纸。它是在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或花纹)及规定符号,按比例尺缩小,把地表上各种地质体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的一种图件。 14地下水是埋藏在地表下面土中的孔隙、岩石中孔隙和裂隙中的水 15孔隙:土(粘土、砂土、砾石等)和碎屑岩等沉积岩中的颗粒和颗粒集合体间存在的空隙。

工程地质与水文I试卷答案

职业技术学院考试卷(I卷)Array得分 课程名称工程地质与桥涵水文) 考试学期 适用专业考试形式} 考试时间长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径流总量:时间T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径流体积,单位为m3,实际中也用km3或亿m3表示。 2. 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孔隙、裂隙和空洞中的水。 3.过水断面:凡垂直于所有流线所取的横断面,称为过水断面,过水断面面积常用A表示, m。 单位为2 4.永久硬度:水沸腾后仍余留在水中的Ca2+、Mg2+的含量,称为永久硬度。 【 5. 软弱夹层:是指在上、下相对坚硬的岩层中,夹有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或泥化、延伸较长而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河流的基本特征,一般用河流长度、弯曲系数、横断面积及纵向比降等表示。 2. 水文观测项目主要包括水位、流速、流向、水文断面、水面比降和含沙量。 3. 水文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即水文站观测资料、文献考证资料和洪水调查资料。 4.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比重、温度、透明度、颜色、嗅、味、导电性和放射性等。 5.按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根据含水层空隙的性质又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6、研究结构面最关键的是研究各类结构面的分布规律、发育密度、表面特征、连续特征以及它们的空间组合形式等。 ,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 以地质剖面勘探资料和试验成果编制而成的图件是(A)。 A、工程地质剖面图 B、钻孔柱状图 C、硐、井、坑、槽的展视图 D、地质图 2.矿物的天然集合体称为(C ) A、、

工程地质学试卷及答案8套

工程地质试题1 一、名词释义(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工程地质条件 2、活动断层 3、岩体结构 4、液化指数 5、软化系数 6、地质工程 7、卓越周期 8、管涌 9、固结灌浆 10、地应力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完整性含义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软弱岩石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7、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水库地震的特征是什么?其成因学说有哪些? 三、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结构面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工程意义? 2、分析坝基深层滑动的边界条件,简要说明剩余推力法、等稳定法的原理。 四综合论述题(14分) 分析边坡工程研究的内容和稳定分析的方法?

工程地质试题2 一、区别各组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 8、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9、液化指数与液性指数 10、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 4、固结灌浆与帷幕灌浆 5、震级与烈度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结构含义是什么?岩体结构类型是怎样划分?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结构面的成因分类是什么?并举例说明每种类型。 7、卓越周期含义是什么?如何利用波速试验资料确定卓越周期?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坝基渗透变形破坏类型有哪些?如何防治之。

工程地质试题以及答案

工程地质试题 填空题 1岩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 2根据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划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种类型, 3岩体结构要素是(结构面)和(结构体)。 4褶曲基本形态是(向斜)、(背斜);断层要素有(断层线)、(断层面)、(断层带)、(段盘)。 5滑坡体的物质组成,滑坡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极深层滑坡)。 6岭垭口按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7层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展布状态)。倾斜岩层的产状主要有(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 8.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9.沉积岩的结构一般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 10.平原地貌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平原、(冲击平原)和 ()。 11.流水的侵蚀作用包括(化学侵蚀)和机械侵蚀两种式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种岩不属于沉积岩( C )。 A. 粉砂岩 B. 灰岩 C. 玄武岩 D. 白云岩 2. 坡面加固可起到下列( A )主要作用。 A. 增加斜坡的稳定性 B. 拦截防御作用 C. 防止水流大量渗入岩体 D. 防止软弱层风化,增加岩体完整性 3. 下列岩中哪一类是产生岩溶现象的主要岩种类( B )。 A. 硅质灰岩 B. 灰岩 C. 砂岩 D. 凝灰岩 4.震级是用来衡量( B ) A.地震大小的标准B.地面破坏轻重程度的标准 C.地震影响围的标准D.地震效应的标准5.下列岩属于沉积岩的是( B ) A.正长岩B.灰岩 C.英岩D.花岗岩 6.按照摩氏硬度等级比较,下列四种矿物中硬度最小的是( C )A.英(硬度7) B.正长(硬度6)C.解(硬度3)D.萤(硬度4) 7.下列结构特征中,不属于沉积岩结构的是( D )。 A.碎屑结构 B.泥质结构 C.结晶结构 D.玻璃质结构 8.影响滑坡的因素很多,但下列中哪个不是主要因素?( B ) A.岩性 B.温度 专业资料

大学考试—工程地质及土力学——试题库及答案

某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由石灰岩或白云岩变质而成。呈白色、浅红。块状构造,等粒状变晶结构。该岩石可初步确定为 A. 石灰岩 B. 大理岩 C. 花岗岩 D. 片麻岩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对于浅基础,一般发生整体剪切破坏的地基是 A. 中等密实的砂土地基 B. 松砂地基 C. 软土地基 D. 硬粘性土地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哪项正确? A. 侵入接触一定是岩浆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B. 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C. 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D. 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某直径7cm的土样进行直剪试验,已知其抗剪强度指标c=10kPa,φ=20°,当固结压力为200kPa时,破坏时的最大推力为 A. 0.318kN B. 318kPa C. 0.318kPa D.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粘性土坡滑动面的形状一般为 A. 垂直平面 B. 水平面 C. 近似圆弧面 D. 斜面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是 A. 沉积作用 B. 风化作用 C. 搬运作用

变质作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下列风化作用中,属于物理风化的是 A. 植物腐蚀作用 B. 冰冻风化 C. 水解作用 D. 碳酸化作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得到土的抗剪强度为τf,则可认为是 A. CD试验的指标cd B. 不排水强度cu C.

有效强度指标c’ D. CU试验的指标ccu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原状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称为土 A. 灵敏度 B. 不排水强度 C. 强度提高系数 D. 固结系数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已知土样试验数据为:含水量33%,液限33%,塑限18%,则该土的液性指数为: A. 0.5 B.

11.1《工程地质》试题及答案111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工程地质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概括的讲,工程地质所研究的两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 ) A.区域稳定和地基稳定 B.区域稳定和基础稳定 C.基础稳定和结构稳定 D.地基稳定和基础稳定 2.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下列属于内圈的是( ) A.大气圈 B.水圈 C.地幔 D.生物圈 3.下列各项地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C.岩浆作用 D.沉积作用 4.岩浆岩的构造不包含( ) A.层面构造 B.流纹构造C.杏仁构造 D.气孔构造 5.压应力等于零时,岩石抵抗剪断强度称为岩石的( ) A.抗剪断强度 B.抗拉强度C.抗切强度 D.抗剪强度 6.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 ) A.吸水率 B.吸水系数C.饱水系数 D.饱水率 7.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主要有( ) A.沉积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C.风化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D.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8.下列有关岩层走向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数值,且两数值相差180 B.岩层的走向只有一个数值C.岩层的走向可由走向线的方位角表示 D.岩层走向方位角与倾向方位角相差90 9.逆断层即( ) A.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B.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C.上盘水平左移,下盘水平右移的断层 D.上盘水平右移,下盘水平左移的断层10.岩石的风化可以分为( ) A.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B.物理风化、生物风化、水理风化 C.化学风化、水理风化、生物风化 D.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水理风化 11.按赋存条件的分类,地下水可分为( ) A.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B.裂隙水、包气带水、岩溶水 C.潜水、孔隙水、包气带水 D.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12.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称为( ) A.地震烈度 B.场地烈度 C.基本烈度 D.设防烈度 13.采空区地表变形可分为( ) A.两种移动,两种变形 B.两种移动,三种变形 C.-种移动,三种变形 D.三种移动,一种变形

工程地质试题及答案(3套)

综合测试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20分) 1.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 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2.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3.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4.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5.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二、填空题(20分) 1.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地震断层(粘滑型)和蠕变断层(蠕滑型) 2.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和\模型模拟实验法\ 3.斜坡变形的形式较多,主要有\拉裂(回弹)\蠕滑\弯曲倾倒三种 4.按滑坡动力学性质分类,可分为推落式平推式、牵引式性所多余的约束。 三、判断题(共20分,每题4分):全错 1.水库蓄水前,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蓄水后将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的渗漏。 2.斜坡变形的结果将导致斜坡的破坏。 3.在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中,由于边界条件、荷载条件、岩土体强度等难以精确确定,通常在设计上考虑上述因素及建筑物重要性而综合确定一经验值,此即稳定性系数。 4.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确定。 5.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砂土液化时,若某一土层的实际贯入击数大于临界贯入击数,则该土层液化。 四、问答题(40分) 1.识别滑坡的标志有: (1)地形地貌方面:滑坡形态特征、阶地、夷平面高程对比 (2)地质构造方面:滑体上产生小型褶曲和断裂现象滑体结构松散、破碎(3)水文地质方面:结构破碎→透水性增高→ 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 滑体表

(完整版)工程地质习题及答案

工程地质习题及答案 1.地壳与地质作用 1 在野外的褶曲,一般向斜处为谷,背斜处为山的说法是(C )。 (A)正确的(B)不正确的(C)不一定 2 褶曲的基本形态是(A )。 (A)背斜褶曲和向斜褶曲(B)向斜褶曲和倾斜褶曲 (C)背斜褶曲和水平褶曲(D)水平褶曲和倾斜褶曲 3 关于褶曲分类正确的是(D )。 (A)按褶曲的轴面产状分为水平褶曲、直立褶曲 (B)按褶曲的轴面产状分为水平褶曲、倾伏褶曲 (C)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为水平褶曲、直立褶曲 (D)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为水平褶曲、倾伏褶曲 4 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的断层是(B)。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推断层(D)冲断层 5 断层的上升盘一定是断层的上盘吗?(C ) (A)是(B)不是(C)不一定 6 地壳运动促使组成地壳的物质变位,从而产生地质构造,所以地壳运动亦称为(A )。(A)构造运动(B)造山运动(C)造陆运动(D)造海运动 7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壳以(A )。 (A)水平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 (B)水平和升降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 (C)升降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 (D)构造运动为主,且大陆块在不断地运动 8 国际性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是(B )。 (A)代、纪、时(B)代、纪、世 (C)代、纪、期(D)代、系、世 9 褶皱结构的两种基本形态是(B )。 1 倾伏褶曲 2 背斜 3 向斜 4 平卧褶曲 A 1和2 B 2和3 C 1和4 D 3和4

10 两侧岩层向外相背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的是( C )。 A 向斜 B 节理 C 背斜 D 断层 11 两侧岩层向内相向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的是( B )。 A 节理 B 向斜 C 背斜 D 断层 12 由走向大致相同、倾向相反、性质相同的数条断层组成的断层,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成为(A )。 A 地堑 B 地垒 C 阶梯状断层 D 逆掩断层 13 褶曲分类正确地说法(D )。 A 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为倾斜褶曲、水平褶曲 B 按褶曲的轴面产状分为平卧褶曲、倾伏褶曲 C 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为水平褶曲、倒转褶曲 D 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为水平褶曲、倾伏褶曲 14 断裂构造主要分为(C )两大类。 1 节理 2 断层 3 向斜 4 背斜 A 1和3 B 2和4 C 1和2 D 3和4 15 未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是(C )。 A 断层 B 解理 C 节理 D 片理 16 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是(A )。 A 断层 B 解理 C 节理 D 层理 17 按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情况,将断层分为(C )。 1 正断层 2 逆断层 3 平移断层4走向断层 5 倾向断层 A 1、3、4 B 2、3、5 C 1、2、3 D 3、4、5 18 上盘相对下移,下盘相对上移的断层是(A )。 A 正断层 B 平移断层 C 走向断层 D 逆断层 19 上盘相对上移,下盘相对下移的断层是(D )。 A 正断层 B 平移断层 C 走向断层 D 逆断层 20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在岩层或岩体中遗留下来地各种构造痕迹,因此又把地壳运动称为(A )。 A 构造运动 B 造海运动 C 造山运动 D 造陆运动 21 确定岩层空间位置时,是使用(D )要素。

工程地质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对地下结构物产生浮力的地下水是( ) A.包气带水 B.承压水 C. 潜水 D.承压水或潜水 2.围岩应力重新分布是指( )应力的重分布。 A.岩土原有应力 B.洞室衬砌应力C. 地下水动水压力 D.洞室围岩总应力 3.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 )、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 A.岩浆作用 B.剥蚀作用C.地质作用 D. 地震作用 4.流纹状构造反映了岩浆岩的哪种形成环境?( ) A.喷成相 B.浅成相C. 深成相 D.河湖相 5.某矿物呈灰白色,菱面体,三组完全解理,小刀能刻划动,遇稀盐酸强烈起泡。该矿物可定名为( ) A.石膏 B.食盐 C. 方解石 D.白云石 6.沉积岩的结构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 )及生物结构四种类型。 A. 斑状结构 B.结晶结构C. 碎裂结构 D散体结构 7.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在干燥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称为岩石的( ) A. 饱水系数 B.渗透系数C. 吸水系数 D.软化系数 8.平板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地基土的( ) A.抗剪强度 B.重度 C. 承载力 D.压缩模量 9.盐渍土在浸水后强度明显( ) A.提高 B.降低C.不一定 10.地下水位的降低可使降水周围的地面( ) A.下降 B.上升C. 上升或下降 11.下列哪项为地层单位?( ) A.宙 B.界C. 纪 D.世 12.下列哪项为地质年代单位?( )

A.宇 B.界 C.纪 D.统 13.岩层在空间的位置是由以下哪种要素确定?( ) A. 地壳运动 B.地形地貌 C. 走向和倾斜 D. 走向、倾向、倾角 14.下列关于岩层走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岩层的走向可由走向线的方位角表示 B.岩层走向方位角与倾向方位角相差90。 C.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数值,且两数值相差180。 D.岩层的走向只有一个数值 15.斜坡的变形方式有蠕动和下列哪项?( ) A.松动 B.滑动 C.崩塌 D.裂隙 16. 斜坡的破坏方式有滑坡和下列何项?( ) A.流动 B.松动C. 流砂 D.崩塌 17.按滑动的力学性质滑坡可分为( ) A.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 B.牵引式滑坡和推动式滑坡 C.张性滑坡和剪性滑坡 D.切层滑坡和均质滑坡 18.下列哪项组合最易发生岩溶?( ) A.可溶性岩石,岩体内有相互连通的裂隙,水具有侵浊性,且水是流动的 B.可溶性岩石,丰富的水,岩体内有丰富的裂隙,水是流动的 C. 沉积岩,水具有侵蚀性,且水是流动的 D. 可溶性岩石,岩体中有丰富裂隙,水具有侵蚀性,水是封闭的 19.下列哪项不是岩溶发育的必要条件?( ) A.可溶性岩石 B.岩石为软岩。C. 水是流动的 D.水具有侵蚀性20.地震的发源地称为( ) A.震源 B.震中C. 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 二、判断下列各说法正误(每题2分,·共20分)

工程地质试卷及答案(367)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个空,每空分,共分) .岩层的倾角是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其中沿倾向方向测得的最大交角称为真倾角。 岩层层面在其他方向上的夹角皆为视倾角。 .根据河流阶地的物质组成,可将阶地类型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三类。.褶皱据轴面产状可分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翻转褶皱。 .岩浆岩按岩浆的冷凝环境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和倾角。 .岩浆岩常见结构有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和玻璃结构四种。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三种。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和次生节理两大类,其中次生节理又可分为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节理按力学性质可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常见的沉积岩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平行不整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三种。.变质岩的结构具有变晶结构、变余结构两大类. .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是层理构造。 .又可分为和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小题,每题分,共分) .工程地质条件— 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持环境各因素之综合。具体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等五个方面。 .岩层的走向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或岩层面上的水平线即该岩层的走向线,其两端所指的方向为岩层的走向,可由两个相差°的方位角来表示,如°与°。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均匀固体,是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角度不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角度相交,地层时代不连续,反映其间发生过剧烈的构造运动,致使老地层产生褶皱、断层,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形成剥蚀面。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题分,共分).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所使用的标准贯入试验的锤重为。 .沉积岩的,是指沉积岩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配置关系。 、物质组成。、分类、结构。、构造。。 .岩层是指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 、结构。、形态。、构造。、产状 .在第四纪历史上发生的两大变化是。 .人类出现、火山活 . 人类出现、冰川作用 . 构造作用、冰川作用 .人类出现、构造作用 .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侵入接触是岩浆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 .侵人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活岩浆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在褶皱要素中,同一褶皱层面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叫做。 . 翼部. 轴面. 轴迹. 枢纽 .下列地质年代按由新到老的顺序,正确的是。 . 侏罗纪、白垩纪、三叠纪. 白垩纪、三叠纪、侏罗纪 . 侏罗纪、三叠纪、白垩纪. 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 .下图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图中数值表示潜水位(米)。河流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正确是:。 .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 石英 . 正长石 . 黑云母 . 方解石 .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是根据哪些因素对岩石基本质量进行修正的?。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工程地质基础》 一、填空题: 1、自然界的矿物按其内部组成质点是否有规则排列可分为和两类。 2、地壳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和。 3、河流流水对风化物的搬运方式有____、____、____ 三种。 4、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____ 和____,其中阶地的形成是由地壳的____所引起的。 5、一个地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可能普遍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称为____。 6、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大小,可把岩石分为____、和____。 7、按岩层断裂后两侧沿断裂面有无明显的相对位移,断裂构造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 8、滑坡按力学特征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 9、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____、____、和 ____。 10、根据褶曲轴面的产状,可将褶曲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 11、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有和两种形式。 12、地震按其成因的不同,可分为、、和。 13、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情况,可以将断层分为三种类型:、和。 14、地质年代分为____地质年代和____地质年代。 15、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称;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称;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称。 16、河流阶地是一种分布较普遍的地貌类型。根据阶地的成因、结构和形态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和三大类型。 17、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谷变____和变弯。 18、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划分为、和三类。 19、碎屑岩属于沉积岩大类,主要又碎屑物质和胶结物质组成。其中胶结物类型主要有、、和四种类型。 20、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____和____。 21、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和____。 22、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和四个方面。 23、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分为、和三部分。 24、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情况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 25、矿物的颜色是,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种。其中对判别矿物最有鉴定意义的是,无鉴定意义的是。 26、原岩受到、和三大因素的影响,在状态下发生剧烈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称为。 27、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和。 28、岩溶形成的条件是:;、,。 29、岩石按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四个等级即:、、和。 30、通常所指的断裂构造包括____和____。 31、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和三类。 32、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叫,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分界面叫。 33、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有两种形式,即和。 34、自然界的矿物按其内部组成质点是否有规则排列可分为和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