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效果分析

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效果分析
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效果分析

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07T15:54:31.1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作者:倪茗1张华平2

[导读]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溃疡。因为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1]。

倪茗1张华平2

1倪茗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157000

2张华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康复新液,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5%,两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后复查胃镜,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25%,观察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1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良好,能够降低溃疡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康复新液;难治性;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溃疡。因为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1]。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病程较长,发病较缓,具有较高复发率,临床难以彻底治愈,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及工作都具有严重不良影响[2]。提高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避免反复,一直是消化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探讨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我们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过一定时间(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时间为6周,胃溃疡治疗时间为8周)的正规治疗后,经病理情况及内镜确诊为难治性消化性溃疡,HP检查结果为阳性,符合病程持续时间长、愈合缓慢、容易复发的特点[3]。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5~68岁,平均(44.5±16.5)岁,病程3.5~14.0年,平均(8.5±4.5)年;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7~66岁,平均(4

2.5±10.5)岁,病程

3.5~15.0年,平均(9.0±

4.5)年。两组患者的病程、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疗程1个月;阿莫西林1000mg /次,2次/d,疗程2周;甲硝唑400mg /次,2次/d,疗程2周。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康复新液10mL/次,3次/d,疗程1个月。疗程结束后行胃镜检查、停药4周后检测Hp,对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1年后复查胃镜,对溃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1.3疗效评判标准[4]:①痊愈:患者消化性溃疡症状消失,通过胃镜探及到溃疡已经愈合并达到S2期(瘢痕),Hp(一);②显效:患者症状消失,通过胃镜探及到溃疡处于H2期(愈合期),Hp(一);③好转:显著减轻了患者症状,通过胃镜探及到溃疡处于H期(愈合期),Hp(一);④无效:没有改善患者的症状,通过胃镜探及到溃疡处于A期(活动期),Hp(+)。其中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式:通过SPSS15.0软件对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14例,临床总有效率65%,观察组痊愈14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6例,临床总有效率85%,两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复发情况:1年后复查胃镜,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25%,观察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1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消化性溃疡属于慢性溃疡,研究发现,饮食、年龄、遗传、药物、不良生活习惯等均与该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5],大量临床实验研究表明,患者感染Hp后能够引起慢性胃炎,产生多种致病因子,使胃粘膜保护功能下降,粘膜受损,从而产生消化性溃疡。因此,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溃疡的关键[6]。目前,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有了很大改善,但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痊愈率仍不高,复发情况难以控制。

有研究指出,消化性溃疡愈合不仅仅是修复粘膜受损,还应当包括重建新生粘膜的防御作用[7]。为了防止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提高其愈合质量是彻底根治的关键。康复新液的主要成分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该药物能够有效增加胃粘膜氨基己糖、前列腺素E2的含量,对胃粘膜具有较强保护作用[8];能够使机体免疫功能得到增强,使细胞免疫、血清活菌酶以及淋巴细胞等的活力得到提高;能够减少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该药物有着较强的抗炎作用,可迅速消退炎性水肿的吸收,减少渗出量。本组研究表明,在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过程中,康复新液起到了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促进新肌生长的作用、缓解溃疡的作用[9],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溃疡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雪梅.康复新液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4(8):1041-1042.

[2]孙蓉蓉,何燕青,李睿,等.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7):96-97.

[3]关德运,王奇.难治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及防治对策[J].当代医学,2010,5(16):26-27.

[4]尹基颖,齐荣,荆元宏,等.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4,7(5):143-144.

[5]熊玲,王芬.毫米波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460例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4,8(14):1719-1721.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常见证型及治疗进展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常见证型及治疗进展 消化性溃疡(PU)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疾病,发病率高,复发率也甚高。近年来,现代医学在病因病机研究中有新的突破,研制出现了具有较高疗效的西药,但其副作用大,复发率高,而且对部分难治性溃疡的疗效仍不理想。为了探讨中医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效果,本文对其中医常见证型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中医常见证型及辩证治疗 1.1脾胃虚弱型 证见:胃脘隐痛,痛有定处,逢饥作痛,进食则缓,兼有痞满堵塞,暖气吞酸,纳减运迟,神疲乏力,面黄肌瘦,大便稀溏或虚秘不畅,舌淡有齿痕,脉细弱无力。治宜健脾养胃,调理升降。本证型多见于溃疡病的慢性退行期和愈合期。由于脾胃升降的失调,胃张力较高,潴留液多,胃络失养,溃疡面上皮细胞组织生长缓慢,甚至出现溃疡周边组织的萎缩病变,致溃疡迁延不愈。辨证治疗要抓住脾胃虚弱致升降失调、胃络失养这一主要病机,以健脾养胃,使其升降有序,胃络得荣,纳运有常,而促进溃疡愈合。方中用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白芷、白及生肌养络;白芍药、炙甘草、桂枝温中缓急止痛;陈皮、半夏醒脾开胃化浊;焦麦芽、焦神曲助胃纳消化之功。在治疗中针对固定隐痛不止者多为中阳虚寒、血虚不荣而致,配以九香虫、当归可缓解,不可误认为“久病入络”而使用活血化瘀之品,更伤其中。 1.2肝胃不和型 证见:胃脘胀痛,食后加重或牵引两肋,掣及背部,泛酸纳呆,情志不舒,善太息,每因情志因素而变化,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沉弦。治宜疏肝理气,降逆和胃。本证型多见于溃疡病的早期和急性活动期。由于肝木失其条达,肝用偏颇,胃土受侮是疾病的必然病机,而造成肝用偏颇的原因为郁怒伤肝,疏泄失职,或因肝体不足,肝失柔和之性,疏泄失调,针对这一病因病机故拟以疏肝和胃汤,使肝气得以疏泄,胃气得以和

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录]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种种,但治愈率并不高。本文通过对其难治性的原因分析后,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总结了一些确有成效的对策,在临床上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原因、对策 消化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溃疡(DU),是人类的常见病,呈世界性分布,约10%的人口一生中患过此病。20世纪后,该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发达国家较高,我国南方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近20年来,DU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作为一种常见病,为什么治疗中存在一系列困难?本人十余年来对此病的难治性进行了一些研究,现报告如下,与同道共商: 1. 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原因 1.1 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不彻底 1.1.1 根除HP用药不规范 虽然大家都知道根除Hp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重要性,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能真正坚持根除Hp的三联治疗方案的患者并不多,坚持四联疗法的患者更是廖廖无几,这与部分医务人员消化专业知识有欠缺之外,这与患者嫌服药麻烦有一定关系。 1.1.2 根除Hp时忽视了其耐药方面的考虑[1]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Hp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其中大环内酯类药物中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10%—20%,硝基咪唑类中甲硝唑最高,为10%—70%,B一内酰胺类中的阿莫西林耐药性新近出现,但巴西报道说其达29%,喹诺酮类以环内沙星为代表,其耐药率也达10%,随着该病耐药率的逐步提高,给消化性溃疡的治愈增加了难度。 1.2 不能随时追踪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少数具有较为典型的症状外,多数轻重不一,有些根本就没有临床症状,甚至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而首发。部分患者服药后,自感症状减轻或消失,便以为用药有效,加之消化性溃疡多数并不危及生命,胃镜复查又不愿意接受,于是,自认为基本治愈而自行停止用药,从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给病情的完全康复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1.3 应激与心理因素

中药散剂治疗消化性溃疡作用研究.

中药散剂治疗消化性溃疡作用研究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发且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性疾病。主要因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导致,表现为长期性、周期性、节律性疼痛等⑴。幽门螺杆菌(Hp) 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生长条件苛刻,但能在人胃中生存的细菌, Hp感染己被证明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2]。木研究探讨了中药散剂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效果及对Hp感染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6月一20XX年6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男36例,女25例;年龄22岁~64岁,平均年龄(43.82+5.35)岁;病程1年~5年,平均(3.15±0.74)年:溃疡部位:胃21例,十二指肠28例,两者联合12例。观察组:男35 例,女26例;年龄22岁~65岁,平均(44.23±5.42)岁;病程2年 ~6年,平均(3.43±0.69)年:溃疡部位:胃20例,十二指肠30例, 两者联合11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诊断标准 西医标准:根据《中西医结合胃肠病学》[3],经过胃镜、上消化道顿餐、Hp感染检测等诊断后确诊,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中医标准:根据《中医内科学》[4],将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定为胃皖痛:出现胃痛且隐隐发作,绵绵不止,温暖时减轻发作,饭后痛甚,劳累受凉会加重,四肢疲乏、

手脚冰凉、舌淡苔白、脉虚且迟缓。 2.3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胃皖痛诊断标准; 年龄霖8岁;无幽门梗阻、胃肠穿孔、消化道大岀血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严重异常或障碍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治疗过程使用药品过敏患者;患有精神类疾病患者。脱落标准:因过敏情况退出研究;不能按照规定情况用药;临床资料不全。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根幽愈疡汤内服,方剂组成:蒲公英、丹参各30g, 黄连、延胡索、黄苓、当归、苍术、陈皮、党参各10g,吴茱萸、甘草各5g, 川大黄2g,加水煎至500mL,分为早晚2次服用,每日2 剂,持续服用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散剂,选用三七、白及、生白芍、浙 贝母、淮山药、海螺蜡、珍珠各10g,研末为散,配合根幽愈疡汤内服,每 日1次,持续服用4周。 1.5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内科学》⑸制定疗效评估标准,治愈:溃疡完全愈合或者溃疡 周围炎症消失;有效:溃疡而积缩小50%以上或溃疡数量减少, 且伴有轻度 炎症;无效: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下或者无变化,且仍伴有较重炎症。治疗总有效率二(治愈+有效)/总例数X100%o Hp根治率:根据组织学检验及 尿素酶实验判定Hp根除情况,若两者均显示阳性则判定为Hp阳性,两者 均显示阴性则判定为Hp阴性,若其中一项为阳性则表示未根治。Hp根治率二Hp阴性例数/总例数xlOO%o 1.7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及其治疗指南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可发生于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 一、症状体征 (一)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凌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4.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解剖位置。 5.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6.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二)消化性溃疡其他症状与体征 1.其他症状本病除中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

第二章内科疾病护理学第三节消化科

第三节消化科 一、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知识要点】 1. 了解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 2. 熟悉消化性溃瘍患者的饮食原则与治疗方法。 3. 掌握消化性溃瘍患者的疼痛特点。 4. 掌握消化性溃瘍患者的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5. 掌握常见的消化性溃瘍患者的病情变化时应急处理。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34岁,因黑便3日伴呕血一次入院。入院后又解柏油样便 7?8次,伴头晕、心慌、全身大汗,急查血提示:血红蛋白87 g/L,白细胞 15.1X10VL,中性粒细胞82.2%。肝功能示:正常。凝血示:纤维蛋白原 1.3 g/L;有吸烟史10余年,每日约半包,平常睡眠差,生活无规律,近5年多次夜间胃痛,进食后好转,由于害怕做胃镜而没有明确,只用一些胃药治疗。入院查体:T 36.8°C, P 104次/分,R 25次/分,BP 96/60 mmHg,病程中有头昏乏力;入院第二日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夜间患者出现发热,体温达39.4°C,心率110次/分,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1.9X10VL,血红蛋白56 g/L。医嘱予吲哚美辛0.5枚纳肛,30分钟后患者大汗淋漓,体温为37.5°C,1小时后体温为36°C。入院第五日,患者出院。 ^选择题 1. 患者上述病史中,现存的主要护理问题有哪些?(ABCD) A. 循环血容量不足的危险 B.知识缺乏 C.活动无耐力 D. 睡眠形态紊乱 E.舒适的改变——疼痛 2. 该患者出现伴头晕、心慌、冷汗,提示出血量至少在:(B)

A. 250?400 ml B. 400?500 ml 以上 C. 1000 ml 以上 D. 250 ml以内 E.血容量的20%以上 3. 患者人院第二日,夜间出现发热,体温达39.4°C,心率110次/分,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1.9X10VL,血红蛋白56 g/L,无呕血,值班医师予吲哚美辛0.5枚纳肛,30分钟后体温恢复正常。该患者降温过程最需要注意的是:(C) A.肠道内积血吸收合并感染所致发热 B.给予温凉的米汤 C.降温过程中血压的变化 D.给予补液、消炎 E.不必处理 4. 患者在病程第5天,除了略感乏力、查体贫血貌外余无特殊,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考虑出血已停止,此时健康教育内容有:(ABCDE) A.定时规律饮食,少量多餐 B.面食为主 C.忌酸辣、油煎等机械性刺激食物 D.牛奶不易多用,脱脂牛奶较好 E.戒烟 5. 此患者HP检查阳性,关于HP的叙述正确的是:(ABCE) A. 根除HP治疗方案:一种PPI加2种抗生素,疗程持续7?14天 B. HP感染是消化性溃瘍发病的主要病因 C. 根除HP治疗后复査的首选方法是13 C或14C尿素酶呼气试验 D. 只用1周 E.易复发 6. 关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疼痛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BCDE) A. 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疼痛多为夜间痛 B. 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疼痛为疼痛一进食一缓解 C. 胃溃疡的疼痛为进食一疼痛一缓解 D. 进食或止酸药能有效缓解胃溃瘍的疼痛 E. 疼痛性质和规律发生变化往往提示有并发症发生 7. 该患者准备出院前一天,血红蛋白58.0 g/L,患者起床时的护理措施错误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2-03-16T15:31:50.0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8期供稿作者:杨扩美 [导读]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为全球性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杨扩美(广西容县中医院 537500) 【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446-02 【摘要】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临床研究,包括辨证分型治疗及专方专药治疗;药理研究,包括单味药有效成分及复方实验研究两方面。同时应看到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为全球性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在中医古籍中对其有诸多记载。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木郁发之,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主要临床表现有长期发作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反胃、嗳气、泛酸等一系列胃肠道症状。中医中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且在辨证客观化及开展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沈舒文等[1]认为消化性溃疡虽病位在胃,然而肝木与胃土相关,脾与胃燥湿相济,故其发病与肝脾失调最为相关,肝失疏泄首先壅胃碍脾,脾失健运,胃土纳化失常,胃病及脾则碍运,胃病及肝则气郁。时得延[2]亦总结了消化性溃疡的病机,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多因饮食不节,烟酒过度,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情志不畅等,致使胃热炽盛,气滞血瘀,瘀势化腐,损伤胃络,脾胃虚弱是该病的发病基础,气滞血瘀是共同的病机,胃络损伤为基本病变。邓中光[3]认为慢性胃病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尤以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和先天不足为主证,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胃虚弱,其他如痰湿,瘀血的停聚,多为虚损后继发。从病机来看,热证、实证多因胃所致,虚寒痰湿多因脾所致,虚寒过甚往往由于脾肾阳虚所致,气郁、气滞多由肝失条达或肝气太盛所致,故辨证论治均应注意脾胃与肝肾之间的关系。于己百[4]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仍是“不通则痛”,是由脾胃升降失调,气机郁滞逆乱造成,病性多属寒热夹杂。同时认为脾胃虚寒,阳气不舒而气机逆乱,这是溃疡病的基本发病机制,亦为病本。脾胃运化失职,饮食停滞。日久生热或脾胃虚弱,气机“中枢”功能不足,气机郁滞,郁久化热,此为溃疡病常见病理转机,亦是病标。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病因与感受外邪、饮食失常、情志不遂、素体脾胃虚弱四个方面有关,病位虽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中焦气滞不畅,脾胃升降功能失调为胃脘痛发病的关键,而食积、湿阻、瘀血、火郁等证都是在气滞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其病机变化可由气到血,由实转虚,虚中夹实,寒热转化,中医对其治疗应视其标本虚实情况分而治之。 2 临床研究 涂云等[5]采用四逆散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0g,枳实10g,白芍药15g,甘草10g。脾胃虚弱者加党参、黄芪、茯苓各15g;脾胃虚寒者加香附、桂枝、附子、高良姜各10g,木香6g;郁热明显,舌质红,苔黄者加牡丹皮、栀子、黄芩、蒲公英各10g;有瘀血者加五灵脂、蒲黄、延胡索各10g,丹参15g;疼痛较剧烈者加血竭6g,乳香、没药各10g;暖气反酸、嘈杂者加法半夏、吴茱萸各10g,海螵蛸15g;出血者加白及、蒲黄各10g,地榆炭15g,煅瓦楞子15g,陈皮6g)治疗PU56例。结果:总有效率96.43%。李莉等[6]采用用一贯煎加味(药物组成:生地黄20g,北沙参、麦门冬、当归各10g,枸杞子15g,川I楝子10g,白芍药10g。胃痛喜按者加吴茱萸、高良姜各12g;胸胁苦满者加栀子6g、牡丹皮12g;头晕,t2,慌气短者加黄芪30g、炒白术15g;反酸者加海螵蛸8g、煅瓦楞子18g;黑便者加白及12g、仙鹤草15g;情绪不稳、烦躁者加柴胡10g、木香6g)治疗PU 40例,并与西药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9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邓智武等[7]采用自拟养胃消疡汤(药物组成:党参、茯苓、黄芪各20g,自术、柴胡、枳实、白芍药、黄芩、白及、延胡索各15g,三七10g,炙甘草6g)治疗PU 48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42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88.64%,1年后复发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Hp清除率65.79%,1年后复发率59.5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时德廷等[8]自拟愈疡胶囊(药物组成:白及、三七参、五倍子、黄连等粉碎后过100目筛,装0号胶囊。每次6~8粒,每日4次)治疗PU 126例,并与法莫替丁治疗8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3%,对照组75.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吴海鹰等[9]采用自拟温胃活血愈疡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15g,当归21g,炮姜12g,茯苓30g,吴茱萸(后下)10g,黄连3g,丹参30g,红花12g,白及10g,仙鹤草15g,三七粉(冲服)6g,朱砂10g,甘草6g]治疗PU有良效。王幼立[10]采用自拟疏肝消溃散(药物组成:柴胡12g,郁金15g,白芍药15g,甘草6g,党参15g,白术12g,枳实12g,白及15g,海螵蛸15g,三七6g,儿茶5g,血竭2g)治疗PU 58例。结果:总有效率98.28%,随访2年未复发。王玉钰[11]自拟愈疡汤(药物组成:自及15g,海螵蛸15g,黄连10g,黄芪20g,丹参20g,草豆蔻15g,白芍药15g,炙甘草10g)治疗PU 45例。结果:总有效率93%。黄新[12]自拟愈疡散(药物组成:桂枝100g,白芍药60g,黄连30g,附子30g,败酱草50g,乳香60g,没药60g,三七50g,龙骨100g,海螵蛸100g,白及60g,白蔹30g,陈皮30g,延胡索100g,甘草300g。共研细末,每次6—9g,每日3次蜜调开水送服。胃溃疡食后服,十二指肠壶腹溃疡食后1 h服)治疗PU获良效。黄国栋等[13]采用健胃愈疡颗粒(药物组成:柴胡10g,白芍药10g,延胡索10g,青黛6g,白及10g,党参12g,珍珠粉10g。湖南湘雅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30405)治疗肝郁脾虚型Pu 36例,并与对照组雷尼替丁胶囊治疗36例对照观察。627结果:治疗组36例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4.1%,对照组30.0%。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黄国栋等[13]研究认为,健胃愈疡颗粒对PU患者胃黏膜的保护机制是通过提高乳癌相关肽(PS)和解痉多肽(sp)的表达,影响胃黏膜疏水性,最终防止溃疡的产生和复发。张芝华[14]采用甘海胃胶囊(主要由枳实、沙棘、甘草、海螵蛸、白术、黄柏、绞股蓝等药物组成。东科麦迪森药业集团)治疗PU 88例。结果:总有效率93.2%。王学成[15]采用香砂养胃丸[主要由木香、砂仁、枳实(炒)、陈皮、茯苓、白术、半夏(制)、豆蔻(去壳)、香附(醋制)、厚朴(姜制)、广藿香、甘草等药物组成]治疗PU 65例。结果:总有效率86.15%。 3 现代药理研究 刘可云等采用小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模型观察水黄皮根乙酸乙酯萃取物(aeetic ether extract frompongamia pinnata roots,PRA)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采用大鼠乙醇模型观察PRA对胃黏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RA具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胃黏膜组织SOD活性降低、MDA生成增多及NO减少,增加血清表皮生长

消化性溃疡习题

单选题: 1、男性、55岁,上腹痛10年,餐后痛,服药有效,近三个月来,腹痛变为无规律,食欲减退,查体:轻贫血貌,上腹压痛,未扪及包块,多次粪便隐血,应考虑下述哪一项诊断最合适: A、胃溃疡活动期 B、胃溃疡并慢性穿孔 C、胃溃疡并胃炎 D、胃溃疡恶性变 E、胃溃疡并出血 2.男性,40岁,突然上腹剧痛,伴恶心,后延至脐周、全腹,体检:全腹压痛,尤其以上腹明显,且浊音消失,肠鸣音减弱,血淀粉酶500单位(快速法,正常是1000单位),最可能的诊断为: A、急性胰腺炎 B、胆囊炎、胆石症 C、急性小肠梗阻 D、消化性溃疡穿孔 E、急性胃扭转 3.男性,32岁,近三天解柏油样便,每日2-3次,以往常有返酸,上腹痛,晚间重,进食可缓解,查体贫血貌,肝脾不大,右上腹压痛,最可能的诊断:A、肝硬化并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B、胃癌并出血 C、胃炎并出血 D、溃疡病并出血

E、胆石症并出血 4.青年男性上腹痛,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复合性溃疡,判定其发病机理最可为:A、遗传因素 B、幽门排空障碍致胃窦潴流,胃泌素分泌增加所致 C、十二指肠液返流,胃粘膜屏障受损,H离子回渗所致 D、壁细胞总数增加,高胃酸分泌所致 E、长期吸烟 5、女性、45岁,心窝部疼痛反复发作一年,体检上腹部轻压痛,最可能为:A、胃癌 B、胃息肉 C、胃溃疡 D、胃平滑肌瘤 E、胃体胃炎 6.男性、35岁,上腹隐痛半年,无节律性,一个月前钡餐检查,见胃角部有2.5cm突出腔外的龛影,近3天来每天解成形黑便一次,量不多,血压正常,血红蛋白95g/L,最可能的诊是: A、慢性浅表性胃炎 B、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C、胃角溃疡 D、胃癌 E、胃粘膜脱垂症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概述及分类] 抗酸药是无机弱碱类,能直接中和胃酸,小剂量抗酸药能缓解疼痛,大剂量抗酸药可促进溃疡愈合。抗酸药按吸收过程可分为吸收性抗酸药(又称为全身性抗酸药,大剂量可引起碱中毒)和难吸收性抗酸药,(局部性抗酸药)。 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药物根据不同作用方式分类如下:抑制胃酸分泌H2 受体 拮抗剂:西咪替丁胆碱受体拮抗剂:哌仑西平 胃泌素拮抗剂:丙谷胺 H+-K+-ATP 酶抑制剂:奥美拉唑中和胃酸抗酸药:氢氧化铝抗胃蛋白酸:硫糖铝保护胃粘膜:前列腺素E、生胃酮 溃疡隔离剂:胶性铋制剂 [ 主要品种] 抗酸药目前常用的复方抗酸药多含有强、速效的碳酸氢钠和铋、镁盐等。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主要包括降低胃酸的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和增强胃粘膜保护作用的药物。 [ 药理作用] 抗酸药为弱碱性药物,主要的药理作用是可以和胃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削弱胃蛋白酶的活性。口服后可以迅速中和胃酸,减少胃酸胃和蛋白酶对溃疡面的侵蚀消化作用,有明显的止疼效果,也可促进溃疡的愈合。 [ 适应症] 抗酸药能中和过多的胃酸以减轻胃溃疡和十二脂肠溃疡。 [ 作用特点] 抗酸药:胃酸被中和后,可使幽门紧张度降低。缓和因幽门痉挛而引起的疼痛。有些还能在溃疡面上形成一惯保护膜,有利于溃疡的愈合。如氢氧化铝、氧化镁。 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1.降低胃液中胃酸浓度,养活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养活“攻击因子”的作用;2.增强胃肠粘膜的保护功能,修复或增强胃的“防御因子”。 由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壁细胞膜的H2 组胺受体、M胆碱受体、促胃液素受体与胃酸分泌有关,这些受体最后介导胃酸分泌的共同途径是激活H+, K+-ATP酶(又称质子泵)。因此,M受体、H2受体和促胃液素受体的阻断药,以及H+, K+-ATP酶抑制药均可抑制胃酸分泌,都可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可分为:H2受体阻断药、M受体阻断药、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H+K+-ATP 酶抑制药。 [ 主要品种] 常用的有:颠茄,阿托品,山莨菪碱,哌吡氮平,甲氰米胍,法莫替丁,洛赛克。 H2受体拮抗剂[主要品种] H2 受体拮抗剂包括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 作用特点]

胃病治疗原则

胃病治疗原则 1、防止胃酸、胆汁反流伤及胃粘膜, 2、和胃粘膜与外界隔离。 3、营养均衡和增加特别营养元素促使粘膜再生。(只有辅助治疗作用) 4、心情愉快睡眠充足激发人体自身修复功能。 留意的朋友可能发现,凡是治疗胃病的药物,都离不开这几个方面的功能。但是!!这些药物不光有伤及肝肾的毒副作用,而且用过一段就会让人体自然平衡,失去疗效。就像3年没吃肉,闻见就好受,连吃3各月,听见就想吐。 本人多年胃病,各大医院都跑遍,啥中药、西药,吊瓶、按医生说的搞个遍,还穿线疗法3次胃病一直未愈、花钱无数毫无结果,到最后医生药无药可开。建议我回家自己调养。%>_<% 只能靠自己了,到处翻书集、查资料悉心向百余位名医求教总结摸索一套不吃药治愈种胃病方法,胃病至今未犯。现在献出来帮助深受胃病折磨的患者解除病痛。 我的方法没有任何副作用,而且疗效非凡。 方法; 1、每天喝水3000ml至5000ml。(病愈后稍微减量)喝水方法,饿时、睡觉前、半夜、早起喝。注意:吃饭时最好不要喝水,汤汁类也要少喝;喝水时不宜太猛,要小口慢饮。 原理;胃病主要就是胃酸过多刺激胃粘膜造成的。喝水可以大大淡化胃酸浓度。 2,改变睡觉姿势,同样重要,切忌不能往右侧卧姿势。往左侧卧姿势最佳。往左睡,会使胆汁直接流向肠道,(胆汁应该是往十二指肠流的)不至于反流到胃、食道内。 原理;胃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胆汁反流到胃里,腐蚀胃壁、食道。 3、忌口; 胃病发病期,少吃。吃面片为宜,7成饱就可以。 忌、(从主→到次)1、酸→酒→过硬→辛辣→腌制食品→油腻→过甜→冷饮→ 凉食→油炸→方便食品。 药物禁忌;治疗跌打损伤类骨关节病的三七片...,感冒消炎药的安乃近、土霉素... 按我的方法,不到两个月就好了。 病愈之后还要继续坚持,忌口方面前五项即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可能有的只需忌前两项,你可以病愈后你可以试尝一下禁忌之中的食物有啥反应,一般反应要等一天或几天后才会显现。胃病多为先天生理缺陷、有遗传性,不能与其他人相比。 千万不要以为光忌口就可不得胃病。胆汁反流,胃酸过才是得胃病的主要原因, 忌口只是胃病辅助治疗之一而已。 以上方法对任何原因的;胆汁反流性、胃酸过多、用药不当引起的药物性、饮食不当引起的各种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有起死回生的效果。)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气滞型、瘀血型、阴虚型、虚寒型患者治愈有效率占95.38%。不良反应经过临床对症处理均好转,不影响治疗。结论对溃疡病的诊治,要以中西医结合为重点,多角度全面认识病因病机。中医价格低廉,患者易于坚持治疗,是一种治疗本病较好的临床选择方案。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药疗法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多发病,对人体健康有着较大的威胁,特别是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在内的消化道溃疡性疾病,由于其病位较深、病情复杂、病势较重而直接危害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因而备受医学界的重视,成为医师和病人共同关注的重要疾病之一。2005-03-2010-8,笔者以敛口生肌、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5例患者均为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病例,符合《内科门急诊手册》诊断标准。男52例,女13例;年龄19~70岁;病程6个月~25年;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41例,复合性溃疡5例;43例为初发病例,22例为复发病例;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气滞型23例、瘀血型14例、阴虚型17例、虚寒型11例。 2 治疗方法 ①气滞型:香苏散加味。药物组成:苏梗10g,香附8g,陈皮10g,半夏10g,厚朴8g,枳壳10g,佛手12g。加减:烧心、泛酸者,加海螵蛸、瓦楞子、海蛤壳。②瘀血型:失笑散加味。药物组成:五灵脂10g,蒲黄10g,丹参15g,延胡索15g,枳壳10g,青皮10g,砂仁10g,檀香6g,生甘草3g。③阴虚型:益胃汤合一贯煎加减。药物组成:沙参15g,麦冬15g,生地黄15g,怀山药20g,玉竹10g,石斛10g,川楝子6g,延胡索15g,白豆蔻6g,生甘草3g。④虚寒型:黄芪建中汤加味。药物组成:炙黄芪20g,桂枝8g,白芍20g,炙甘草5g,生姜6g,大枣12g,饴糖30g,乌贼骨15g。服用方法:1d1剂,水煎服。治疗期间忌食过冷、过热及辛辣食物。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按期复查胃镜。在胃溃疡患者的溃疡边缘及病灶部位行活检,以防恶变,同时观察药物毒副作用。治愈:胃脘痛及其他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愈合,Hp检测阴性,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胃脘痛消失,其他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溃疡基本愈合,Hp检测阴性,并随访半年以上未加重。有效:胃脘痛明显减轻,其他临床症状改善,胃镜检查溃疡范围缩小50%以上,Hp检测弱阳性。无效:

消化性溃疡诊疗指南

内科消化性溃疡 【概述】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系指主要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其他部位,包括食管、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及其附近肠襻,以及梅克尔(Meckel )憩室。由于溃疡的病损超过黏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消化性溃疡的得名在于其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关。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胃黏膜的损害因素(幽门螺杆菌、胃酸及非街体抗炎药等)大于防御因素(胃黏膜屏障、黏液、黏膜血流、细胞更新及前列腺素等)所致. 【临床表现】 1.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 (1)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在上腹部或偏右,胃溃疡在上腹 部偏左。 (2)疼痛性质及时间:空腹痛、灼痛、胀痛、隐痛。十二指肠溃疡有空腹痛、半夜痛,进食可以缓解。胃溃疡饭后半小时后痛,至下餐前缓解。 (3)患病的周期性和疼痛的节律性:每年春秋季节变化时发 病. (4)诱因:饮食不当或精神紧张等。 2。其他症状:可以伴有反酸、烧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3.体征

(1)上腹部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压痛偏右上腹;胃溃疡偏左 上腹。 (2)其他体征取决于溃疡并发症,幽门梗阻时可见胃型及胃蠕动波,溃疡穿孔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 4。特殊类型的溃疡:包括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老年性溃疡及胃泌素瘤。特殊类型的溃疡不具备典型溃疡的疼痛特点,往往缺乏疼痛的节律性.胃泌素瘤患者多有顽固性症状和多发性难治性溃疡,手术后近期多复发,有的伴有水泻或脂肪泻.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往往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但要注意特殊类型溃疡症状往往不典型。还有极少数患者无症状,甚至以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如穿孔、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2。体征:消化性溃疡除在相应部位有压痛之外,无其他对诊断有意义的体征.但要注意,如患者出现胃型及胃蠕动波揭示有幽门梗阻;如患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则提示溃疡穿孔. 3.胃镜检查:胃镜可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最直接的检查,而且还可以取活体组织作病理和幽门螺杆菌检查。内镜诊断应包括溃疡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溃疡的分期:活动期(A1 A2)、愈合期(H1 H2)、瘢痕期CS1 S2)。对胃溃疡应常规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

案例分析01897

五、病例分析(共12分) (一)男,46岁,既往有溃疡病史,近期有胃痛,午餐后突发右上腹剧烈疼痛,并迅速蔓延至全腹,发病后呕吐两次,为胃内容物,体检:T38℃,P108次/分,R30次/分,Bp80/60mmHg,急性面容,平卧屈膝被动体位,心肺正常,腹平,腹式呼吸消失,腹肌紧张,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缩小,X线检查膈下可见游离气体。请问: 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治疗原则是什么? 3、如何护理? 答:1.胃溃疡并发急性胃穿孔 2.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准备急诊手术 3.术前护理:禁食、补液、胃肠减压,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①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 ②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量及性状。 ③体位:平卧位,BP平稳取半卧位 ④活动:第一天坐起轻微活动,第2天床边活动,第三天室内活动,预防术后肠粘连 ⑤饮食:术后一周,考虑改为流质,少食多餐,二周后可进软食。 ⑥并发症观察和护理:术后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吻合口破裂或瘘;术后梗阻;倾倒综合症。 (二)女性,62岁,主诉: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3天,伴有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1小时前突然腹痛加剧,有里急后重感,排1次粘液便。查体:T39o C,P138次/分,R28次/分,BP110/70mmHg,急性面容,营养中等,屈膝被动体位,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膨隆,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右下腹为重,麦氏点有压痛,化验检查白细胞22×109/L,中性粒细胞示核左移。既往体健,心肺功能基本正常。(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可能存在的护理诊断有哪些?例出3个或以上。 (3)主要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答:(1)急性腹膜炎、阑尾穿孔。 (2)疼痛:与炎症刺激腹膜有关;体温过高:与阑尾炎症有关;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呕吐,禁食,高热等有关;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焦虑:与担心手术有关;知识缺乏:缺乏术前注意事项和准备内容相关知识。 (3)①测生命体征及出入量,病情平稳后取半卧位。②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告诉医生及时处理。③术后禁食,待肛门排气后可进流食,并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及腹部体征。④术后24小时内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剂,保证病人休息,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⑤术后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应用抗生素,消炎治疗。⑥注意引流的护理。⑦加强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三)男性,57岁,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天。血压80/60mmHg,脾肋下6cm,血红蛋白80g/L,转氨酶100单位,血清总蛋白40g/L,黄疸指数18单位。 (1)首选治疗方案是什么?

消化性溃疡治疗原则是什麽

1 消化性溃疡治疗原则是什么? 消化性溃疡治疗原则有四句话:消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消除病因:停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改变不良嗜好,戒烟、戒酒等。 控制症状:大部分消化性溃疡有腹痛、烧心、腹胀,严重者可影响工作,生活质量下降,可应用抑酸药物、促动力药物控制症状。 促进溃疡愈合: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这样可以做到迅速减轻痛苦,在最短时间内溃疡愈合(7天),节省开支。 防止复发: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很多,但其作用各有利弊。不少药物近期疗效均较好,但停药后年复发率却较高。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者,加强Hp根除后,溃疡的复发率很低,大多数消化性溃疡可望治愈。 避免并发症:消化性溃疡主要并发症有胃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一旦发生往往危及生命,防止并发症也是溃疡治疗的重点。 2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有哪些? 正确的选择药物对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十分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选好胃药呢? 下面按作用介绍些治疗溃疡的药物供参考。具体根据病因、病情及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1)抗酸药:这类药物能中和胃酸、缓解疼痛、减少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促进溃疡愈合。为了增加疗效并减少副作用,制酸药多为复合制剂,这类药物有氢氧化镁、三硅酸镁、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铝碳酸镁(达喜)、复方碳酸钙(罗内)、磷酸铝(吉胃乐、安达)等。 (2)组胺(H2)受体阻断剂:其原理是这类药物进入人体后与组胺竞争H2受体,从而消除组胺使胃酸增多的作用。常用的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 (3)质子泵抑制剂:胃酸分泌的最后过程,是壁细胞膜内的 H+,K+-ATP酶(质子泵)被激活,使H+(HCL)分泌到胃腔里。因此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抑制任何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目前临床上应用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浅析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浅析 发表时间:2012-04-13T11:04:16.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明华[导读] 作为一种常见的、多发性临床疾病,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备受医学界关注。 李明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中医院云南临沧 675900) 【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053-02 【摘要】作为一种常见的、多发性临床疾病,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备受医学界关注。本文认为通过中医药进行治疗,具疗效可靠、副作用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通过分析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中医的诊断治疗,本文于结论处对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相应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消化性溃疡脾胃 从中医角度来讲,消化性溃疡是一种脾胃类疾病,具有慢性和复发性的特征。我国中医界对消化性溃疡进行了长期的经验积累,使我们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有了清楚的认识,尤其是近年来医学界对消化性溃疡进行的宏微观辩证分析研究,更加深了对该病的证型实质和病机实质的客观认识。中医药的治疗,对于消除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损害因素和增强保护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帮助解决消化功能的紊乱。 1 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节律性上腹痛和具有周期性,而且其临床表现特征不明显。同时,该病的某些患者还伴有胃肠道症状,如反酸、恶心、呕吐、嗳气、便秘等情形,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如多汗、失眠等。对于消化性溃疡病还有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如某些患者球后溃疡占到十二指肠溃疡的5%左右,其症状的表现与典型的十二指肠溃疡极为相似,但是比十二指肠溃疡具有更严重的疼痛感,且经常在夜间出现严重的疼痛。又如,对于那些有巨大的溃疡患者,其临床症状为出现大范围的溃疡、伴随严重和顽固的疼痛,同时还会出现体重减轻和低蛋白血症的现象。还有一种特殊的症状被称为幽门管溃疡症状,此症状的临床表现也和十二指肠溃疡很相似,只是该症状伴随有反酸、餐后持续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容易导致幽门梗阻。 2 辨证治疗 通过分析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症状和患者的舌、脉的综合症状,我们总结出三种类型的辩证治疗方法。 2.1 脾胃虚寒型对于脾胃虚寒型的患者,多表现为疼痛部位按住可缓解,容易饥饿且只要及时补充就可缓解,着凉会加剧疼痛的程度,容易留口水,四肢冰凉等。对于这种病症,可以采用健脾温中、活血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所用药物的组成成分为白芍、蒲公英、桂枝、赤芍等。 2.2 肝胃不和型对于肝胃不和型的患者,多数是由于心情不畅所导致,病情症状表现为胃疼、反酸、嗳气、舌苔发白、不消化等。对于此症状,可以采用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所用药物由柴胡、陈皮、生蒲黄、白芍、香附等成分组成。 2.3 寒热错杂型对于寒热错杂型的患者,多表现为疼痛时间很长,吃东西会加剧疼痛,伴有胃部的灼烧感,并且胃怕着凉,出现反酸、嗳气、舌头发红、舌苔发黄等症状。对于此症状,可以采用含辛、苦味的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所用药物由清半夏、五灵脂、黄连、干姜等组成。对于此病,如果出现呕血便血现象,则应加入血散,如果有脾肾阳虚,则应加入桂枝和附子。 2.4辨证用药与辨病用药相结合 由于消化性溃疡具有发病机理复杂且易复发的特征,因此,我们在治疗的时候要着重分析其发病机理和特殊病情的发病机理,通过对病情和药物进行辩证性的分析来进行诊断治疗。一方面,应该仔细分析消化性溃疡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选用一些常用的抗溃疡药,如蒲公英、黄连、党参、茯苓等。另一方面,采用不同的药物对特殊的病情进行辅助治疗。如利用单味药大黄、半夏泻心汤等促进胃粘膜分泌前列腺素E2;又如利用乌贼骨、瓦楞子等中和胃酸等。 对于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我们应该主要攻克脾胃虚弱这一本质,通过对不同患者的脾胃病变症状的分析,施以益气温中的治疗方式,方能解决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病情。同时,在诊断过程中,要综合分析病变的机理和各种病情的多样特征,采用对药物和病情进行辨证分析的手段对病情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医学界更多的从中医药学方面对该病进行治疗,因此也有了更多的这方面的报道。对于该病的诊疗方法已经从先前的健脾益气法进行升级,更多的采用收敛、活血、清热、利湿等方法,其诊疗判断也从单纯的通过主观症状进行判断转换为结合胃粘膜的病理组织结构、生化等多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然而,笔者认为当前的大多数报道还是缺乏一定的计划性的远期追踪观察,缺乏有效实例分析。因此,本文认为,医学界应该着重研究消化性溃疡的远期治疗。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消化性溃疡有多个发病因素,虽然我们认为胃酸在该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只是局部分析的观点,通过分析病情与患者的全身状态、药物等因素,都可能成为胃粘膜的屏障,从而引发该病。伴随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诊断模式已经由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融合心里和社会因素在内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例如,武成通过临床观察表明,121例消化性溃疡病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结合心理支持疗法治疗,其疗效与单用西药的对照组108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复发率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且气机紊乱证的证候表现贯穿于治疗前后。表明消化性溃疡存在以精神障碍为中心的临床表现。由此可见,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虽在局部,但它只是全身病理变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认为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不仅要从局部出发考虑发病因素,更应该加强对整体的治疗,从医学发展的总体角度来进行诊断,这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总趋势。如何把宏观与微观、生理与心理、个体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整体医学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梅莉.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09,(S3) . [2] 付万朝.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与探讨[J].四川医学,2009,(07) . [3] 杨晓伟,刘德志,毋英.212例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0,(13).

消化性溃疡的规范化治疗

案例分析-----消化性溃疡的规范化治疗 王日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也包括食管溃疡、胃空肠吻合口溃疡;其局部粘膜损伤超过粘膜肌层,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因此又称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而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比女性多见。消化性溃疡也是全球常见病,一般认为,人群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目前进行的规范化治疗也是近年来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一大进展,因此了解对其规范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首先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之后结合案例分析掌握消化性溃疡的规范治疗措施。 第一部分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原则对于消化性溃疡,我们首先来了解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胃和十二指肠具有一系列防御和修复机制,能够抵抗胃酸/胃蛋白酶,及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袭和损害,以维持黏膜的完整性。只有当某些因素损害了这一机制才可能发生胃酸/胃蛋白酶侵蚀黏膜而导致溃疡形成。随着消化内镜检查的普及、H2受体拮抗剂( 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 PPI)的问世,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的广泛应用及对幽门螺杆菌( Hp)在消化性溃疡病发生中作用的认识,使近二十年来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断、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PPI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病治疗中的应用,降低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因此,进行规范化治疗意义重大。 一、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主要是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粘膜自身防御-修复(保护)因素失衡,导致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使黏膜组织受到损伤的结果。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胃十二指肠黏膜经常受到胃酸、胃蛋白酶、和摄入的各种有害物质的侵袭,但却能抵御这些侵袭因素的损害,维持黏膜的完整性,这是因为胃十二指肠黏膜具有完善而有效的防御和修复机制,足以抵抗胃酸∕胃蛋白酶侵蚀黏膜而形成溃疡,只有当某些因素损害了这一机制才可能发生胃酸∕胃蛋白酶侵蚀黏膜导致溃疡形成。也就是说溃疡的发病与否,取决于黏膜的侵袭力的强弱和黏膜自身防卫能力的强弱,其中有侵袭力的因素包括:微生物(Hp)、胃酸、胃蛋白酶、胆盐、胰酶、药物(NSAID)、乙醇等。黏膜的防卫力指:粘膜屏障、粘液、HCO3—分泌、前列腺素E的细胞保护和细胞更新、表皮生长因子和黏膜血流量等。当侵袭力超过防卫力作用时就会产生溃疡。目前认为的病因有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消化性溃疡病最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 2.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而且在上消化道出血中起重要作用。3.胃酸在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