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矿业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综述

抚顺矿业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综述
抚顺矿业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综述

最全的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图,从原料到成品一目了然!

最全的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图,从原料到成品一目了然! 石化行业生产线长、涉及面广,产品众多,从最初的原油到化工原料再到数不清的化工产品,经过了众多生产和加工流程。今天小七带大家熟悉石油化工行业生产链,不仅能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石化生产流程,更让大家知道我们的衣食住行是何种化工原料加工而成!接下来小七为大家介绍几种最主要的化工原料!乙烯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 工原料,也用于制造氯乙烯、苯乙烯、环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药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应用领域工业领域主要用途: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乙丙橡胶、聚氯乙烯等;石油化工最基本原料之一。在合成材料方面,大量用于生产聚乙烯、氯乙烯及聚氯乙烯,乙苯、苯乙烯及聚苯乙烯以及乙丙橡胶等;在有机合成方面,广泛用于合成乙醇、环氧乙烷及乙二醇、乙醛、乙酸、丙醛、丙酸及其衍生物等多种基本有机合成原料;经卤化,可制氯代乙烯、氯代乙烷、溴代乙烷;经齐聚

可制α-烯烃,进而生产高级醇、烷基苯等;主要用作石化企业分析仪器的标准气;乙烯用作脐橙、蜜桔、香蕉等水果的环保催熟气体;乙烯用于医药合成、高新材料合成。生态领域乙烯“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of ethylene):①抑制茎的伸长生长;②促进茎和根的增粗;③促进茎的横向增长。用乙烯处理黄化幼苗茎可使茎加粗和叶柄偏上生长。由于乙烯可以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并可在高等植物体内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加,加速呼吸作用,因而当果实中乙烯含量增加时,已合成的生长素又可被植物体内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进一步促进其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加速成熟。常用乙烯利溶液浸泡未完全成熟的番茄、苹果、梨、香蕉、柿子等果实能显着促进成熟。乙烯也有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的作用。乙烯在花、叶和果实的脱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乙烯还可促进某些植物(如瓜类)的开花与雌花分化,促进橡胶树、漆树等排出乳汁。乙烯还可诱导插枝不定根的形成,促进根的生长和分化,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诱导次生物质的分泌等。2安全防护危险概述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

天能集团 做长循环经济产业链

天能集团做长循环经济产业链(转型发展新亮点) 本报记者江南 《人民日报》(2013年08月26日10 版) 对于一块废旧铅酸蓄电池,一般有三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随意丢弃。这将污染土地和水源,一旦铅通过水源或者食物进入人体,就可能造成人神经系统破坏、智商降低、贫血、肌肉及关节疼痛等。 第二种,野蛮拆解。在国内一些高价回收废旧蓄电池的小作坊,“土法”粗放冶炼,硫酸随意丢弃,铅板被扔进熔炉大火焚烧,黑灰四处弥散。 “我们选择了第三种。”在天能集团的再生回收车间,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告诉记者。 一块近10斤重的废旧铅酸蓄电池,被投入天能的再生铅回收设备。经过多道工序,6斤多再生铅、1斤多硫酸钠、0.6斤聚丙烯塑料脱胎而出,全部可以用于生产新的蓄电池。 简单来说,这条再生铅回收生产线几乎把废旧电池“吃干榨尽”,让它焕发“二次青春”。

通过这条循环产业链,天能每年可以无害化回收处理15万吨废旧电池,产生10万吨再生铅及数万吨副产品。 积极善后:废旧电池无害化处理,企业从“城市矿山”中受益 大街小巷的电动自行车,每1—1.5年就要更换一次电池。 飞驰而过的汽车,使用的铅酸蓄电池,每2—3年也要更换。 当一块蓄电池寿终正寝了,善后的事谁来管? 问题被抛给了整个蓄电池行业,天能集团也不例外。 这个行业,是很多人眼中再传统不过的“低端产业”,污染高、能耗高,收益却不那么高。 根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1—6月,全国电池行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16%。其中5月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71%,6月份同比增长27.26%。 而置身于天能集团位于浙江长兴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固有的印象被一组数字颠覆了——2012年天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79.45亿多元,比上年翻一番还要多;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高达80%以上。眼下7、8月份正是销售旺季,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来自国外的订单也满满地排到好几个月之后。 红火的销售数字,印证了企业绿色发展的行之有效。 从废料中直接回收再生铅,不需要像原生铅那样采矿、选矿,能耗仅为原生铅消耗的25.1%。对废旧电池的无害化处理,使天能发掘了一座巨大的“城市矿山”。再生铅生产成本比原生铅降低38%,目前企业自产的电池大部分可以回收再生,能从中受益不少。 加大科技投入:全产业链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作后盾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资料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1。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4。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基于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一次突破性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集团通过构筑产业链,成功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本文详细分析了构筑产业链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并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关于产业链和循环经济的理论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研究比较深入,文献也比较丰富,这里仅对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和产业链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回顾。 1、关于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及动力机制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张扬1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合作机制,叶敏、万后芬2从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王虹、叶逊3从责任 1 张扬,循环经济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叶敏、万后芬,基于循环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3) 3王虹、叶逊,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分析[J],环境保护,2005(7)

感、社会规制、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等四个方面探讨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王兆华、武春友4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杨雪锋、张卫东5基于虚拟交换前臵提出转变经济流程;张卫东、杨雪锋从信息替代、信任治理两个角度对资源节约型经济流程的基础和条件作了研究。此外,黄建军6从循环型产业的产业特性、结构特性、资源特性等方面分析产业链构成的可能性,进而探讨其实现形式和发展途径。赵玮7从绿色供应链角度探讨了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信息流的运行过程与系统集成。 2、关于产业链的研究。产业链是中国学者提出的经济学概念,国外学者还没有将产业链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国内关于产业链的理论研究也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主要关注以下内容:一是产业链的类型,如郁义洪8将产业链类型定义为一个产业链中的两个上下游产业之间或两个相邻市场之间的关联方式,并将产业链分成4种类型。潘成云9从价值链的发育过程将产业链分为4中,从形成诱因看的角度将价值链分为2种。王家瑞10、刘大可11等对产业链的分类也 4王兆华、武春友,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8) 5杨雪锋、张卫东,资源减量化,信息替代与经济流程的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2005(5) 6 黄建军、刘建新、陈雪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实现形式及其发展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5) 7赵玮,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J].科研管理,2005(2) 8郁义洪,产业链类型及产业链效率基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 9潘成云.解读产业价值链——兼析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1(9) 10王家瑞、王禹,产业结构链的关联与共享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1(11) 11刘大可,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3)

化工行业循环经济

化工行业循环经济 摘要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化工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高投入的行业,随时可能面临能源及原材料危机。随着循环经济的推广与实施,化工行业在循环经济之路上要摸索出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结合化工行业本身特点,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入手,以国内外推行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的先进工业企业为例,分析了企业层面和生态园区层面两个方面循环经济的着手点。最后,在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 方向上作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化工园区 正文: 一、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 化学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国防建设及人民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国民经济各部门配套服务、支援农业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化学工业也是高耗能产业。据有关资料介绍,化学工业的耗能大约占全国能源消耗的10%左右,化学工业每年电耗约占全国用电的17%左右,而我国化工行业单位能耗创造的价值仅有德国、美国和日本的1 /5到1 /6。 化学工业是原材料产业,是以资源为基本原材料的。2004年我国消耗石油3. 19 亿吨中,约5000万吨是被化学工业消耗的。化学工业每年消耗的煤炭多达1亿吨、天然气100多亿立方米、原盐3800多万吨、化学矿近6 000万吨、天然橡胶近170万吨。在推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要对此类高耗能产业从源头抓起,控制其原材料投入,从源头上落实循环经济“减量化”的原则;同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单位能耗所能创造的价值。 化学工业也是污染较重的行业, 2003年化工行业排放工业废水约35亿吨,工业废气约12 000亿立方米,产生固体废弃物约6 800万吨。废水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8% ,居各行业第一位;废气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6.5% ,居第四位;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5. 9% ,居第五位。在推行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原材料输入量与废弃物排出量,尽量使得原材料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达到再循环再利用的标准,而减少废弃物的最终排放量。 化学工业也是运输量最大的行业,化学工业大宗产品多,运输量大,每年的运输量达几十亿吨,减少运输消耗和能耗,搞好物流配送,节约能源,也是发展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可行的一个方面。 二、化工行业特征与循环经济可行模式 在过去几年中,化工行业一直实行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管促治”的方针,指导着各地化工部门、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还需要一个更加“清洁”的道路来指引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化学工业本身来说,是一个高投入高污染的行业;而其对其产品来说,又是其他工业产生的原材料,投入到其他生产活动中而难以考察其未来状态,更无法有效回收利用。针对化工行业自身的这种特点,无法应用一般的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等循环经济研究方法来对化学工业进行分析。但是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可给企业与工业的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比如,处理污水时酸碱中和预处理问题,化学副产品再利用,化工企业聚集,形成化工园区统一发展等等现象这里,试采取从最简洁直观的“3R (Re2cuce Reuse Recycle) ”入手,制定化学工业发展的独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每个方案中,又可以分为企业层面与生态工业园区层面两个层面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的循环是企业根据循环经济的思想设计生产过程,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积极利用生态工业技术和设备,设计和改造工艺流程,变成无废、少废的生态工艺,使上游产品所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料,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

统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吴星星物流管理1301 1303131026 1、电子商务的发展 孙壮志(2016)认为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增长,中亚国家都出台了交通发展规划,努力改善本国的运输状况,并积极争取国外的支持。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为中亚跨境交通合作带来新的契机,也同样会遇到一系列难题和挑战[1] 。林文树,薛伟,董喜斌(2016)认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学生就业面的拓宽[2] 。张萌萌(2015)分析我国物流产业中,因“信息孤岛”使得物流资源闲置和社会物流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同时存在。这极大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急需对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更好的服务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以及电子商务物流[3]。刘鹤晗(2014)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物流电子商务潜力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各城市物流电子商务潜力。根据潜力值计算结果,结合相关数据和排名,分析大连市物流电子商务潜力的影响因素,提炼出大连市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的区位优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4]。雷宁(2013)分析到传统的物

流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实际要求,而电子商务购物模式的出现则正好改变了这样一种格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物流电子商务的难点进行了说明和分析[5]。徐昕冬,卢剑炜(2012)本文结合企业实际运作,从物流电子商务的概念、国内行业现状、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要点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的途径[6]。徐菱,康友才,尹莉(2012)本文根据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国内现有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的优缺点;同时,结合我国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功能需求,提出了物流电子商务模式向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演变的可能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的策略[7]。史秀鹏(2012)本文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日益转变,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特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铁路货运服务需要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扩大经营范围、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化水平,由传统货运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转变,以适应信息社会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8]。 2、物流业分析 叶燕(2014)从社会物流统计数据和福建经济地理特征两个方面对福建省当前的物流业进行现状分析,并就福建省物流业的发展提出对策[9]。陈德良,胡婉贞(2015)结合绿色物流管理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分析绿色物流影响的因素,构建了区域、企业多个层次的绿色物流统计指标体系[i0]。张敏彦(2015)通过对分析目前物流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物流统计的措施与方法[11]。马宜文,马登程,刘德良,袁堂梅(2015)以省为单位调研国内的区域物流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认为国内区域物流指数信息发布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统计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1ii]。张雪(2015)系统梳理我国物流业统计核算的基本情况,总结分析我国物流业统计核算的主要特点及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1iii]。胡婉贞(2015)应用绿色物流、物流管理、统计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对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统计与监测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分析[1iv]。曹海屏,樊凯非(2014)通过队当前我国物流统计领域存在的问题分析,系统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1v]。韩丽丽(2014)主要探讨了构建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物流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产物[1vi]。赵童(2014)从物流统计视角出发,试图构建我国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1vii]。佟畅翔(2014)对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新的探索[1viii]。张国强,李应(2014)阐述了建立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性,介绍了发达国家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分析及探讨了近年来国内物流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ix]。钱宏伟(2014)现代物流指的是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20]。秦俊杰,余文明(2014)主要介绍构建现代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具体的构

石油化工产业链概述

石油化工产业链概述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 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精彩文档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从炼油出发的产业链见图1。 图1 石油炼制产业链 精彩文档

精彩文档

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裂解气分离可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烯烃、芳烃经加工可生产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高分子产品及一系列制品,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因此石油化工的范畴已扩大到高分子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大部分领域。其中石脑油进一步裂解产生的产品见图2、图3。 图2 乙烯裂解产业链 精彩文档

枸杞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计划书

阅读提示事项 一、目的 新疆阿斯亚高新科技农业发展“枸杞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计划书(以下简称“计划书”)是一个概要性质的材料,由编制人编制并提供。目的在于使特定合作者、投资人能在对本计划进行审慎投资考察之前,较为全面把握本计划整体情况。 二、容及风险因素 本计划书含有编制人的信息,本计划书仅在于为特定合作者、投资人对本项目进行初步评估,提供充分的信息。初步评估后,合作者、投资者还应自己进行认真的研究,以证明在充分考虑了对本项目的合作、投资将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前提下,做出自己正确的投资决定。 三、责任声明 本计划书由编制人制作,计划书容解释权归编制人所有,编制人及其代表确保本计划书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若有不准确之处,亦非编制人主观故意为之,编制人应予免责。 四、性 编制人是为特定对象提供本计划书的。本计划书阅读者、研究者应接受一切协议中的条款的条件。特别是在未经编制人事先同意和明确同意之前,任何研究、阅读本计划书者,都不得对本计划书及其任何部分容进行复印、引用、仿制或将容泄露给任何其它人,并且不得与不涉及计划以外的任何人谈论此项目和本计划书的容。

本计划书阅读者、研究者应在编制人要求时退还本计划书,并且不得保留任何复印件。 五、未尽事宜 合作者、投资方从投资角度会有各种要了解的问题,编制人在计划书难免有考虑不到之处,但编制人愿随时解答任何的疑问,并欢迎面谈。 目录 1.概要 1 2.产品 3 2.1 项目产品简介 3 2.2 技术 6 3.市场/营销10 3.1 市场10 3.2 营销14 4.竞争分析16

4.1 现有竞争状况16 4.2 SWOT分析16 5.管理团队19 6.项目投资及财务分析22 6.1项目投资22 6.2财务效益分析23 7.合作27 7.1项目融资27 8.2合资合作27 8.项目实施计划28 9.风险分析29 9.1 原料供应风险分析29 9.2 生产经营管理风险30 9.3 市场风险30 9.4 财务及外汇风险31 10.单位介绍32 附表1――12 投资及财务分析表 33 附件: 1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34 12、新疆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39 13、枸杞饲料添加剂专利申请 48

上海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上海化工园区循环经济进展模式 一、差不多情况 上海化工园区位于杭州湾北岸,距市中心50公里,规划面积为29.4平方公里,是“十五”期间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之一。上海化工园区是以石油和精细化工为主的专业开发区,自2001年开始建设,目前已成功吸引英国石油、璐彩特,德国巴斯夫、拜耳、德固赛,美国亨斯迈、普莱克斯,法国苏伊士、法液空,日本三井化学、三菱瓦斯,荷兰孚宝等闻名跨国公司以及中国石化、华谊集团等国内大型化工企业落户,园区重点

进展石油和天然气化工项目以及合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石油深加工产品,同时也是上海六大产业基地的南块中心。上海化工园区累计吸引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形成了年产90万吨乙烯、25万吨苯酚、15万吨丙酮、8万吨聚碳酸酯和6万吨炭黑的生产能力。 上海化工园区2003 年被中国—欧盟环境合作治理打算(EMCP)列为试点工业园区, 2005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截至2008年底,上海化工园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698.1亿元,累计批准项目总投资137.8亿美元,初步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基地的雏形和循环经济基地。 二、模式特征 1.延伸与扩展产业链,通过产业链聚拢企业 上海化工区依照化工产品链的特点,将符合上、中、下游产品链关系的企业有机联结起来,由石脑油、乙烯等上游产品与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等聚合生产系列中游产品以及精细化工、合成材料等下游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化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这条科学规划的循环产业链上,上一环的产品、副产品以及废弃物正是下一环的原材料,充分展示了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内涵。企业依托完善的公用配套服务,实现了关联企业之间产品、辅料等的互换互供,优化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废弃物的排放。目前园区内的产业关联度已达到80%以上,形成了以乙烯为主的乙烯产品链和以氯气为核心的氯化工产业链。在乙烯产品链中,形成了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类、再生产二氯乙烷、苯酚丙酮、丁苯橡胶ABS 等,到生产双酚A继而生产聚碳酸酯等 图2 上海化工园区乙烯产品链 图3 上海化工园区氯化工产业链 4~5级梯次的产品链(如图2所示)。在氯化工产品链中,天原集团的烧碱和聚氯乙烯装置,按传统的生产模式,生产30万吨聚氯乙烯需要20万吨氯气和15万吨乙烯配对,同时产生大量“三废”。在上海化工园区内, 20万吨氯气能够先送巴斯夫生产29吨MDI/TDI,产生的氯化氢返回给天原用于生产二氯乙烷,同时加工

产业链研究

摘要 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链管理理论已成为当前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有关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研究偏重于核心企业的影响、能力业绩评价、建模技术、信息共享、风险规避等领域,忽略了核心企业的生成机理研究。产业链管理的实践表明,核心企业常常发生改变,核心企业的改变给产业链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生成机理,是产业链管理理论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对河南省产业链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综合运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全面探讨。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基于约束理论通过对河南省产业链的实证分析,对核心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全面探讨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动因,最后研究核心企业演化漂移的维度和轨迹。 研究在国内外产业链有核心企业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在对河南成熟的产业链实证分析基础上基于约束理论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重新界定,为解释产业链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基于约束理论,对双汇猪肉加工、平煤姚电煤电生产两条典型产业链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行,核心企业必须共同具备一定的条件,据此得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核心企业是指产业链上拥有该产业链的核心瓶颈约束资源,决定产业链运行节拍,在物流、信息流、工作流等资源配置方面胜任组织协调工作,能够实现并提升整体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2)全面探讨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动因。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因素主要有产业链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顾客需求多样化、产业链竞争恶性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链内部因素(稳定发展、效益需求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和产业链核心企业自身素质(行业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结构、商业信誉、控制协调能力和财务状况)。在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链各节点企业不停的动态博弈竞合,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提升,核心企业得以形成。(3)研究发现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新模式。随着产业链的结构更加虚拟化和动态化,产业链核心企业发生演化漂移,诞生出双核心企业

绿色经济与财务绩效文献综述

一、绿色经济文献综述: (一)与绿色经济相关的基本概述 绿色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也是一门关于生态经济的学问,致力于提高人类福利和社会公平,并且大幅度降低环境与生态风险。绿色经济区别于以往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对自然资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直接估价,通过生态系统外化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追溯某一具有危害性的实体经济,并将有关危害解释为该实体的负债。 1、绿色经济定义 绿色经济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 于1989 年在其著作《绿色经济蓝图》一书中提出的,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起来的“可承受的经济”——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能够承受的、不因人类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生态危机与社会分裂,不因自然资源耗竭而致使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国际绿色经济协对绿色经济定义是: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并保护环境为方向,以产业经济的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为基础,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经济增长成正比的可持续发展为表现形式,以提高人类福祉、引导人类社会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绿色经济定义为一种“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降低生态稀缺性的环境经济”,认为绿色经济收入、就业的增长可以通过减少碳排放和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防止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丧失的私营投资,公共投入等实现。 2、绿色产业链的概述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40万美元的资助下,进行了“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产业链的概念。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150)汇集全球环境管理及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在总结全世界环境管理科学经验基础上制定并正式发布了一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15014000系列,涉及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的环境行为。 国外对绿色产业链的研究国外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996年,Sarkis等人研究了将环境意识应用到企业内、外部物流及产品包装中,并要求供应链管理中的企业严格遵守15014000标准,并构建了一个系统评价体系。 1997年,Min等人讨论了在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中如何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及绿色采购减少废物的作用。 1998年Texas Tech大学在工业工程系建立了绿色产业链管理研究中心,并在网上发布了其概念、基本模型、实施手段等的研究成果。 2003年,Joseph Sarkis研究了怎样将环境决策整合到产业链战略决策中去,考虑环境因素的企业决策不仅对该企业有影响,而且它的顾客和供应商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整合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要素、功能和活动实质上是整合供应链系统中企业间的环境影响关系。 近年来,我国在在绿色产业链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绿色产业链管理发展现状:大多数企业积极主动地实施绿色产业链管理的意识相当薄弱以及绿色产业链管理的实施处于较浅的层次。实施的意义: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可拓市场以及实现整个供应链共赢。存在的问题:法规制度的不健全、消费者薄弱的环保意识、企业的抵触和观望行为、信息不对称以及技术方面的障碍,并给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如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由事后环境管理向全过程的环境管理的方式转变,构建网络化

基于价值链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研究报告

基于价值链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研究摘要:循环型产业链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循环经济产业之间之所以能够形成链条,是因为存在合作的收益空间。这种收益空间就是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价值基础。由于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基于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形成的价值链,因此,它不仅存在交易因素的不稳定,还有非交易因素的不稳定,如何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良性运行,治理对策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尤为必要。 问题的提出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运行方式,共生和协同是其根本特征,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不是靠企业单打独斗能够实施,而是需要若干企业围绕相关资源进行合作形成产业链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良性运作,是以关联企业长期合作为前提,故又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健全和政府的适当干预。不确定性是市场经济中存在并危及交易活动的常见问题。在循环经济中,由于信息不充分或信息不对称以及系统和环境的动态变化,市场失灵表现尤为突出。由于市场的不完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易活动和规制活动会受到抑制,并导致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本章分析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演进过程及微观运行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的制度结构。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对文献背景作简要回顾,接着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价值基础进行分析,然后讨论其稳定性,最后根据不同的产业链类型提出治理对策。 一、文献回顾 关于循环经济研究的文献比较丰富。在经济学视野中,循环经济研究如何深入展开是一项极富学术价值和挑战性且具有现实紧迫性的课题。限于本文的研究目的,这里仅对有关循环经济微观运行机制和产业链方面的文献做简要回顾。

在循环经济的运行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和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X扬(2005)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合作机制,曹凤中(2005)从宏观上(包括产业、市场、政府和、消费者)提出循环经济链作用机理,叶敏&万后芬(2005)从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王虹&叶逊(2005)探讨了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王兆华&武春友(2002)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黄建军等(2005)分析产业链构成的可能性,进而探讨其实现形式和发展途径,赵玮(2005)从绿色供应链角度探讨了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信息流的运行过程与系统集成。上述研究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和研究X围,探讨物质循环和经济活动的协调性。这些文献在循环经济微观领域的贡献对进一步探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生成机理和稳定性问题具有启发意义。缺点是有的过于微观,有的过于宏观,对于循环经济企业间关系、产业链的运行规律还少有涉足。 在循环经济产业方面,国内文献略有涉及,但是还很少对循环经济的微观问题作深入研究。周宏春(2005)把循环经济视为一种产业形态,黄贤金(2004)研究了循环经济不同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曹凤中(2005)认为产业生态链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X天柱(2004)认为,循环经济的基本任务是沿着新型工业化方向建立生态产业系统,借以不断改进经济体系的生态质态;其核心内容就可归结为产业的生态化。但是这种产业形态和产业链如何构造和演化还有待深入研究。 二、循环型产业链运行的基础:基于价值链分析视角 产业链是关联企业之间分工与合作的产物。企业间分工与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与产业链对应的就是价值链。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 发展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武汉工程大学08级化工02班,湖北武汉430073)摘要: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规模和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现状的仔细分析,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bei 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is the basis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s to promote the country's economy continued to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at present our country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hallenge of the two briefly and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rough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arefu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rend in Chin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hat is, the road of the future. Keywords: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认真分析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趋势、确定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形势,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1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

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撰咨询)

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立项投资 融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概论 (1) 一、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7) 十一、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 二、厂址选择方案 (16)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 一、建设内容 (19) (一)土建工程 (20) (二)设备购臵 (20) 二、建设规模 (20)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 (二)原辅材料来源 (21)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 二、基本生产条件 (23)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 二、工艺技术方案 (25)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 (二)技术保障措施 (25)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 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6) 三、设备的选择 (26) (一)设备配臵原则 (26) (二)设备配臵方案 (27)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 第八章环境保护 (28)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 二、污染物的来源 (30) (一)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30)

产业链理论研究综述_肖小红

2012年12月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Dec.2012第25卷第4期Journal of Guizhou Commercial College Vol.25No.4 产业链理论研究综述 肖小红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产业链在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中国经济面临产业结构升级模式选择的现实背景下,极有必要对产业链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促进产业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本文以产业链为主线,对产业链的内涵、产业链的形成、产业链的构建、产业链的优化与整合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产业链;理论;综述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549(2012)04-0029-04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on industrial chain theory Xiao Xiao-hong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Guizhou550004) Abstract:Industry chai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improv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Economy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models selection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ality,it is necessary to review and summary of industrial chain theory to promote innovation in industry chain theory and practice,fo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 in China.This industry chain as the main line,formed the connotation of industry chain,industry chain,chain building,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chain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Key words:Industry chain;Theory;Summary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链理论和实践发展迅速。产业链在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以产业链为主线,对产业链的内涵、产业链的形成、产业链的构建、产业链的优化与整合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在中国经济面临产业结构升级模式选择的现实背景下,通过对产业链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促进产业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一、产业链的内涵 国外学者对中观层面的产业链的研究几乎没有,大多是围绕价值链、供应链等微观层面进行研究。“产业链”是一个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概念。笔者通过文献考证,“产业链”一词最早是1985年姚齐源、宋伍生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实现模式-区域市场》一文中首先使用:“根据对未来市场的长期预测和宏观信息的准确把握,确定区域在一定阶段取得最大利益的战略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重点(产业链)及相应的结构调整方向,编制相互协调的产业链发展规划,制订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确定调节各类市场的杠杆作用方案,提出行政干预和监督的各种区域经济法规,最后以各种形式和渠道将它传入各类市场之中。[1]姚齐源、宋伍生所使用的“产业链”的概念与今天的产业链 收稿日期:2012-10-1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编号(09XJY021)“产业化进程中农业产业链培育研究”。 作者简介:肖小红(1968-),女,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和企业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