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设计原则

统计表设计原则
统计表设计原则

3、《部门生产日报表》:年月日、单位、原料、名称、领入(本日领入、昨日结存、合计)耗用(本日耗用、损坏、合计)、结存、领入累积(本月领入、上月结存、合计)、人工(男:、正班:人、加班:时、女:、正...

3、《部门生产日报表》:年月日、单位、原料、名称、领入(本日领入、昨日结存、合计)耗用(本日耗用、损坏、合计)、结存、领入累积(本月领入、上月结存、合计)、人工(男:、正班:人、加班:时、女:、正班:人、加班:时)、批别(订单号)、产品(名称、规格)、批量(数量)、本日生产(产量、累积)、主料耗用(名称、数量、累积)、产品缴库(数量、累积)、设备效率使用(项目:故障、停车、保养、开动率、负荷率、设备使用率;时间、%)、部门主管、车间主任、制表;

4、《生产情况日报表》:开动机器数(机器数量、实际开机、总开机时间、开机率、停机率、停机数目、停机起因)、本日工作批数(目标:——次、实际:——次、差异起因:——)、生产数量(工作令号、产品名称、批号、本日产量、本日工时、本日移出、结存)、生产人数(应到——人,实到——人、应有工时——,加班工时,停工工时——,有效工时——)、车间主任

硅橡胶原材料

5、《生产管理人员工作日志》:生产主管及以下各级生产管理人员(最基层一级为班组长)每日填写工作日志,作为工作成效后检查的依据。:姓名:、日期:、星期:、今日工作计划、今日工作记录、重要事项

6、《工序作业日志》:工序负责人每日记录:工锻

工作代号、作业人员、时间(时分至时分)工时、制造数量、说明、重要事项记录、复核、记录员(适用于所有批量的生产首检考核:如SMC板材(ban cai)的而次加工、低压金属件的折弯、批量焊接的首检)

7、《作业过程记录》由班组长负责,在每项作业结束时记录,对于重复性作业如果没有重要特殊事项,可以简略记录,注明“同某某日记记录即可”:日期:、作业名称、作业人员、作业过程记录、分析及总结、复核、统计人员

8、《班次产量统计及交接表》由班组长统计:年月日、工段或工序、产品名称、产品编号、班别(前班移交[成品、半成品]、本班产量[成品、半成品]、本班移交[成品、半成品]、交接签章[交、接、质量说明]、早班、中班、晚班、说明事项、复核、统计人员

9、《材料消耗记录》(用料记录)班组长、车间统计员分别统计自己所在层次的用料情况,每日统计,层与层的统计数据要相衔接,并与库房相衔接。:年月日、材料名称或类别、耗用单位(订单号)或工序(设备名称及编号)、工作成果记录(半成品、成品)合计、昨日结存、今日领料、今日结存、复核、统计人员(如数控统计设备材料消耗来核定设备的加工威力)(SMC片材消耗以料箱编号建立物料消耗记录来统计片材的实际生产和消耗量)

橡胶网

10、《停工统计表》(《异常工时统计表》)班组停工统计由班组长负责,车间统计员每周汇总

班组数据并报生产计划部。:年月日、停工起因(待料、设备故障、设备保养、停电、作业培训、现场整顿、其他)、时间、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星期天、合计)、复核、统计人员;

11、《机器运作日志》(机器作业记录)班组长做好班组机器作业记录,并分报上级统计员和机电部,车间统计员分别在班组报表基础上汇总,分别报生产计划部和机电部,班组每日记录,车间每周汇总。:机器名称、操作人员、作业时间、停机时间、故障时间、待料时间、停电时间、其他、产量、效率、其他事项说明、复核

12、《工时统计表》(工时记录)班组长统计直接发生的工时,车间统计员分别在班组统计报表上汇总,班组每日统计,车间每日汇总:年月日、作业人员或单位(班组统计在“作业人员或单位“栏填作业人员姓名、车间统计则填写工序别或工段别)、工时(标准工时、实际工时、累积实际工时、效率分析)、复核、统计人员

13、生产日报表(二):制造号码、产品名称、规格型号、预定产量、本日产量(预计产量、实际产量)、累计产量(预计产量、实际产量)、耗费工时(相对工时、累计工时)、半成品(本日产量、昨日产量)、合计、人...

13、生产日报表(二):制造号码、产品名称、规格型号、预定产量、本日产量(预计产量、实际产量)、累计产量(预计产量、实际产量)、耗费工时(相对工时、累计工时)、半成品(本日产量、昨日产量)、合计、人事记录(应到、请假、调入、调出、新进、离职、实到、加班人数、新加工时、应有工时)停工记录、异常状况报告、新进离职人员

十一、统计要求

1、由专门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将数据输入到规定的表格内,并以书面(或电子)形式报送

3、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向上级报告

十二、统计原则

1、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2、即使生产过程没有数据产生,也要按规定报告

3、以计划为基准确认生产日报,跟进各部门的实施状态;

十三、生产统计中的基本数据

1、生产中统计的数据信息:

生产日期、员工姓名、工时(上午下班时间、上午下班时间、上午工时)、(下午下班时间、

下午下班时间、下午工时)、(晚上下班时间、晚上下班时间、加班工时)、岗位、工作单号、工序、工作内容、产品规格型号、产品生产定额、产品数量、加工工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实际工时)、设备或工具名称、设备或工具编号、设备工时(开机时间、停机时间、维修时间、实际工时、设备功率)、原料名称、原料规格型号、产品消耗定额、理论消耗定额、实际消耗数量、识别码、星期、计件单价、计时单价、异常分析[不合格品及起因分析、异常情况及辅助工时(辅助工时:备料时间、清洁、设备保养时间、设备维修时间)]

说明:

工作单号以订单编号为主;

设备或工具编号为公司或部门管理对设备的编号

工作内容填制产品类别和异常描述

岗位和工序可能相同也可以不同,当借调到别的工序时工序栏填制调入岗位工序名称

产品消耗定额还包括物料清单或设计图纸标注

在考核员工绩效时消耗量(使用量)包含三项数据:领用量、使用量、结转量,其中领用量=上期(班)+自己领用量

2、员工个人日报表:

日期、姓名、岗位、工序、工作单号(计划工作号、订单编号、图纸编号)、工作内容、产品规格型号、产品数量(产品生产数量、合格品数量、不合格品数量)、加工工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实际工时)、设备或工具名称、设备或工具编号、原材料名称、原材料规格型号、消耗数量(使用数量)

3、班长或车间主任报表:

签到表或下班考勤表——(上午下班时间、上午下班时间、上午工时)、(下午下班时间、下午下班时间、下午工时)、(晚上下班时间、晚上下班时间、加班工时)、

设备工时使用表——设备或工具名称、设备或工具编号、开机时间、停机时间、维修时间、实际有效时间

十四、生产使用的定额

产品生产定额、产品消耗定额、产品工时定额、产品计件单价、工时计时单价、设备额定功率、产品模具对照表

十五、生产统计员的职责

(一)生产统计员的一般职责橡胶信息聚合

1、负责本部门文件的归档、保管与分发

2、负责XX车间的生产日产量及生产进度统计

3、不定期的对报表的核查,账物是否一致

4、负责每周、月出货报告及退货报告的汇总

5、每日、周、月生产统计汇总并制定报告

6、收集各生产单位的产能信息并进行分析、不断完善产品生产周期及工时定额资料,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

7、统计物料损耗、所用人数及人工工时,领料清单,统计每个制令单上产品计划材料用料量和实际材料用量。

8、负责《生产制令单》结案相关表单收集工作

9、负责员工计件工资的核算工作

1、物料统计体系的作用

(1)及时、准确提供各种物料耗用数据

建立完善的物控统计体系,可为企业提供以下具体数据。

①各种物料消耗的定额标准

②单种产品的物料消耗数据

③各订单的物料消耗数据

④各部门物料消耗数据

(2)为物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物料统计体系提供的各种物料统计数据,而使企业能够掌握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物料消耗情况,有了这些基础统计数据,才可以与物料计划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原因,没有物料统计体系,也就提供不了物料消耗基本数据。比较、分析工作就无从谈起,也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物料统计体系提供的统计数据,是企业物控决策的科学依据。

(3)为绩效考核提供量化资料

绩效考核的内容有许多,但物料控制工作完成好与坏,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物料统计体系为其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2、物控统计的内容

(1)日常物料耗用统计

日常物料耗用统计是以统计台账的形式记录各车间、各订单的物料耗用情况,它可以清楚地记载每天的用料,并且成为今后查考有关数据的最原始依据。

(2)各部门物料耗用统计

各车间生产加工工序不同,所消耗的材料品种、规格、数量也不尽相同,各部门物

料耗用统计,是将各部门在不同时期所消耗的材料进行统计,这对于各部门的材料核算、各部门的物料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3)订单物料耗用分析

将某一订单各种产品的物料消耗进行统计,可以掌握该订单的物料消耗成本,进而计算其利润,为企业营销决策提供分析资料。

(4)单一产品物料消耗统计

每一种产品都要消耗很多种材料,将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材料进行统计,可以清楚掌握某种产品的材料成本。

(5)各类型产品物料统计

对企业的各类型产品进行物料耗用统计,可以为产品的大类生产提供决策依据。3.物控统计的表单

(1)一般统计报表的常见问题

一些人不懂得设计统计报表是一种科学,认为随心所欲地划几条线,写上几个字就成了一张表。在现在电脑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可以说表格满天飞,我们在企业中所看到的统计表,数量越来越多,但质量却越来越差。几年前,企业印刷一种表格还要经过几道关去审查,而现在,画表几乎可以不用惊动任何人,在电脑上随便几笔就成一张“表”,然后想要多少就复印多少,结果是许多内容叫人无法填写或是出现了重复工作等等。

物控工作要用到大量的统计数据,表单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自然不可缺少,但也容易在表单设计上出现问题,一方面加大了工作量,另一方面又没有收集到真正有用的数据。常见的问题一般有下面一些:

◆项目的设计不实际,没有意义。

◆项目设计过多,工作量过大。

◆项目设计过难,计算复杂。

◆表格过小写不下该填的内容。

◆项目之间的关系较杂,没有必然联系。

◆表中大量的空白无法填写

◆表中的内容是一个人无法填写的

◆该合并的项目没有合并,该分开的项目没有分开

◆表单不成体系,杂乱无章。

(2)建立物控工作表单体系的工作要点

拥有一套完整的物控统计表单是物控工作的需要,表单系统是完善的还是零散的,是规范的还是粗糙的,是管理工作是否步入正规化的标志。

建立完整的物控工作表单体系,要注意以下工作要点:

①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表单清理整顿工作小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

②要对已在企业流通的物控表单进行逐个排查,有价值的保留,无价值的废止。

③严格表单的复印、印刷管理,堵塞表单泛滥漏洞。

④要将表单进行认真的分类,并建立表单管理档案。

⑤每一张表单的设计,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不得生搬硬套。

⑥新表单系统建立时,应将填写范例公布于众,并向有关人员认真讲解填写要求。

⑦要建立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新表单体系运行。

(3)设计报表如何体现中心突出的原则

一张统计报表,不可能只统计一个或几个数字,统计报表上有很多项目,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如果这些项目过于杂乱,则这张统计表就失去了中心。

要做到表单中心突出,关键要注意以下问题:

◆省去枝杈末梢,与中心不相关的不提。

◆忍痛割爱,宁可多列几张表,也不要把许多不相干的内容硬性放到一起。

◆要做到表单标题与内容相一致,并且标题尽可能明确。

◆表单设计不宜繁锁。

(4)设计报表应遵守“一表一题”原则

中心突出是完成了表单设计的第一步工作,但是在同一个中心之下,有时会有许多内容需要反映,比如说,一张《材料耗用统计表》,可能会包含原材料耗用、辅助材料耗用、包装材料耗用等各个内容,要把这些内容同时反映到一张表上去,内容多工作量大,看的人也会眼花缭乱,所以,仅仅中心突出还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做到“一表一题”。

所谓“一表一题”,指的是每一张统计表仅表达一个主题,这样做可以使得表单简捷,以便填写、分类和管理。

(5)如何降低统计员的填报难度

如果表单设计的结果给统计员造成很大的填报难度,则不但会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使工作效率下降,还会因为某些项目无法填写而被统计员空到那里,许多企业的报表,就经常会看到大片空白的地方,这都是因为统计报表的难度过大不切实际而造成的。

造成报表填报难度过大的原因有以下一些:

◆将定性的东西人为定量使人无从填写。

◆计算量较大,较复杂。

◆表中的数据需要依赖于其它的报表,而其它的报表又无法取得。

◆表中内容过多,使“日报”无法完成所有的项目。

◆含糊不清,叫人不知所云。

◆报表的设计明显超出企业现有的统计人员的能力之外。

◆有些数据是统计人员无法得知的。

要降低统计员在报表填写时的难度,需要注意以几点:

◆填报的工作量要适中

◆要认真考虑数据的来源,是否有可能、是否容易得到所要填写的数据。

◆对于属于数字采集类的报表,应避免繁锁的计算。

◆哪些表要日报,哪些表可以周报和月报,要做出科学的分类。

(6)如何做到统计数据的不遗漏、不重复。

这是统计表单系统设计所必须达到的目标之一。有数据的遗漏,说明表单系统不完美,不全面;有数据重复则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要达到上述的目的,在进行表单系统的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要进行统计表单的统筹设计。

◆要建立严密的表单系统

◆要做到“事事有人报”,必须将所要求上报的全部内容,科学地分解到每个人身上。

◆要进行工序间报表数据的合理设计,一个车间或工序已经上报的数据,在其它的报表中就不再体现。

4、物控统计工作流程图

物控统计工作是一个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过程。

(1)首先收集物料消耗资料。

(2)根据产品物料消耗、订单物料消耗、部门物料消耗等进行归类。

(3)按需要对相关项目进行归纳合并。

(4)通过统计核算计算出各产品、各订单、各部门的物料用量、材料利用率、消耗物料的金额、单位产值的物料成本等。

(5)通过以上各数据与物料消耗定额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掌握成本变动情况。

(6)对比分析找出差距。

(7)找出出现差距的原因。

(8)写出统计分析报告向有关领导汇报,便于企业决策。183830368

对色灯箱的调色对色技巧

对色灯箱的调色对色技巧 一、光与色 什么是光?光是一种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能发出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自然光源,电灯是人造光源。光具有波的性质,不论什么来源的光,都是些类似水波那样的特殊的波,这种波光叫光波。它由光源向四周传播,每个波的最高点叫波峰,两个波峰间的直线距离叫波长。 在光波中,凡是人的肉眼能看得到的叫可见光,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颜色随波长不同而异,如白色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时,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波,这些光波就是可见光波,它的波长范围在3900~7700/a(a读作“埃”,1a=10-10m)其中紫光的光波最短,红光的光波最长。在太阳光的光波中,除可见的有色光外,还有波长短于紫光波的紫外光和波长长于红光波的红外光,这些紫外光和红外光,人的眼睛通常条件下是看不见的,叫作不可见光波. 光线照射在各种有色物体上,被照射的各种物体就要反射出不同的光,这种光反映到人的眼球内,刺激了眼底的视神经,在人的大脑中就有了颜色的感觉。颜色既然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在可见光范围内,光的波长不同,人眼得到的颜色感觉也就不同。如果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全部被吸收,这种物体看起来就是黑色;相反地如果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全部透过,没有吸收和反射作用,看起来看就是无色,这种物体就叫透明体;如果物体能比较平均地吸收一部分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波,这时的物体就呈现典型的灰色。 在可见光范围内,一种波段的光能与另一种波段的光混合而成白色,这样两种光的颜色,称之为互为补色。如波长在4350~4800a的蓝光与波长为5800~5950a的黄光混合成为白色,因此,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光。 可见光的波长、颜色和补色光系列表如下: 光的波长范围(a)光的颜色补色 7700~6050红青 6050~5950橙绿、蓝

第三讲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第 3 讲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与一般结构相同,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分别计算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然后从不同工况的荷载组合中找到最不利内力及位移,进行结构设计。 应当保证在荷裁作用下结构有足够的承裁力及刚度,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结构抗风及抗震对承载力及位移有不同的要求,较高的结构抗风还要考虑舒适度要求,抗震结构还要满足延性要求等。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1、承载力验算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结构在可能同时出现的各种外荷载作用下,各个构件及其连接均有足够的承载力。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构件按极限状态设计,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采用由荷载效应组合得到的构件最不利内力进行构件截面承裁力验算。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的一般表达式为: 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无地震作用组合时:0 S R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S E R E / 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侧移限制 1)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 结构的刚度可以用限制侧向变形的形式表达,我国现行规范主要限制层间位移: U/h max U/h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限制侧向变形的主要原因有:要防止主体结构开裂、损坏;防止填充墙及装修开裂、损坏;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人有不舒适感,影响正常使用;过大的侧移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P 效应)。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风荷载和小震作用),u/h的限 值按下表选用。

2)结构薄弱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 弹塑性层间位移按下列公式计算 U p p U e 或U p U y — U y y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指:楼房等建筑的各层按构件实际配筋和 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对排架柱,指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表示建筑的实际承载强度相对于其设计时 罕遇地震的对建筑的作用力的大小。《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程》中规定: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框架结构,应该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详见《高层建 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版3.7.4条) 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7~9度时层屈强系数小于0.5的框架结构;(2)甲类建筑和9 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3)采用隔振和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4)高度大于150m的结构。 不超过12层且侧向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可采用简化计算方法; 其余结构可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 结构薄弱层位置按下列情况确定: 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

泵的选型原则、依据和具体操作方式

泵的选型原则、依据和具体操作方式 设计院在设计装置设备时,要确定泵的用途和性能并选择崩型。这种选择首先得从选择泵的种类和形式开始,那么以什么原则来选泵呢?依据又是什么? 一、了解泵选型原则 1、使所选泵的型式和性能符合装置流量、扬程、压力、温度、汽蚀流量、吸程等工艺参数的要求。 2、必须满足介质特性的要求。 对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或贵重介质的泵,要求轴封可靠或采用无泄漏泵,如磁力驱动泵、隔膜泵、屏蔽泵 对输送腐蚀性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腐蚀性材料,如AFB不锈钢耐腐蚀泵,CQF工程塑料磁力驱动泵。 对输送含固体颗粒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磨材料,必要时轴封用采用清洁液体冲洗。 3、机械方面可靠性高、噪声低、振动小。 4、经济上要综合考虑到设备费、运转费、维修费和管理费的总成本最低。 5、离心泵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流量大、结构简单、输液无脉动、性能平稳、容易操作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因此除以下情况外,应尽可能选用离心泵: a、有计量要求时,选用计量泵 b、扬程要求很高,流量很小且无合适小流量高扬程离心泵可选用时,可选用往复泵,如汽蚀要求不高时也可选用旋涡泵. c、扬程很低,流量很大时,可选用轴流泵和混流泵。 d、介质粘度较大(大于650~1000mm2/s)时,可考虑选用转子泵或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 e、介质含气量75%,流量较小且粘度小于37.4mm2/s时,可选用旋涡泵。 f、对启动频繁或灌泵不便的场合,应选用具有自吸性能的泵,如自吸式离心泵、自吸式旋涡泵、气动(电动)隔膜泵。 二、知道泵选型的基本依据 泵选型依据,应根据工艺流程,给排水要求,从五个方面加以考虑,既液体输送量、装置扬程、液体性质、管路布置以及操作运转条件等 1、流量是选泵的重要性能数据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的的生产能力和输送能力。如设计院工艺设计中能算出泵正常、最小、最大三种流量。选择泵时,以最大流量为依据,兼顾正常流量,在没有最大流量时,通常可取正常流量的1.1倍作为最大流量。 2、装置系统所需的扬程是选泵的又一重要性能数据,一般要用放大5%—10%余量后扬程来选型。 3、液体性质,包括液体介质名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其它性质,物理性质有温度c密度d,粘度u,介质中固体颗粒直径和气体的含量等,这涉及到系统的扬程,有效气蚀余量计算和合适泵的类型:化学性质,主要指液体介质的化学腐蚀性和毒性,是选用泵材料和选用那一种轴封型式的重要依据。 4、装置系统的管路布置条件指的是送液高度送液距离送液走向,吸如侧最低液面,排出侧最高液面等一些数据和管道规格及其长度、材料、管件规格、数量等,以便进行系梳扬程计算和汽蚀余量的校核。 5、操作条件的内容很多,如液体的操作T饱和蒸汽力P、吸入侧压力PS(绝对)、排出侧容器压力PZ、海拔高度、环境温度操作是间隙的还是连续的、泵的位置是固定的还是可移的。 三、选泵的具体操作

浅谈对比色配色方案

浅谈对比色配色方案 核心提示: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无论何时何地,都充满着各种不同的色彩。人们在接触这些色彩的时候,常常都会以为色彩是独立的:天空是蓝色的、植物是绿色的、而花朵是红色的。 我们介绍过色彩是由三种「色相」、「明度」以及「彩度」三种属性所组成,而我们知道 其中的「色相」是人在最早认识色彩的时候所理解到的属性,也就是所谓色彩的名称,例 如红色、黄色、蓝色……等等,以下为由最常见的 12 色相环: 在色相环的组成中,相隔 180 度的色彩我们称之为互补色:红与绿互补,黄与紫互补而蓝色与橙色互补。

由于互补色有强烈的分离性,所以使用互补色的配色设计,可以有效加强整体配色的对比度、拉开距离感,而且能表现出特殊的视觉对比与平衡效果,使用得好能让作品令人感觉活泼、充满生命力的感受。 当然如果将色彩的条件稍微放宽一点,比如说 180 度互补色的临近色系也搭入配色考虑的话,可以形成的色彩配色就更宽广、更丰富了。

由于互补色彩之间的对比相当强烈,因此想要适当地运用互补色,必须特别慎重考虑色彩彼此间的比例问题。因此当使用互补色配色时,必须利用大面积的一种颜色与另一个面积较小的互补色来达到平衡。如果两种色彩所佔的比例相同,那麽对比会显得过于强烈。比如说红与绿如果再画面上佔有同样面积的时候,就容易让人头晕目眩。可以选择其中之一的颜色为大面积,构成主调色,而另一颜色为小面积作为对比色。经验上会以 3:7 甚至2:8 的比例分配原则。 日本设计师まりっぺ曾经针对色彩的配色提出比例原则 75%、25%与 5%的配色比例方式,其中的底色为大面积使用的底色,而主色与强调色则是可以利用互补色的特性,来讲主色以及强调色皆衬托出来。

建筑空间组合流线分析功能分区

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流线分析 建筑界常引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话的意思表明了一幢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 人们盖房子总有其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在建筑中叫功能。在建筑设计的历史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活跃因素,特别是它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在建筑中,功能作为内容的一个主导方面,确实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也不能否定空间形式的反作用。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或被创造出来),不仅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还会反过来促使功能朝着新的高度发展。 功能空间与建筑造型。建筑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后,要考虑的就是其优美的立面和造型带给人们精神上良好的感受。 建筑的流线无疑影响着功能的划分与使用,一个建筑流线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建筑的使用性。 以上所述为建筑中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也就是说,设计的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这些基本功能要求。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功能)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它和人的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影响也最大,它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审美的要求。 建筑的空间组合 在设计中,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谈,我认为尤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空间的体量。住宅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

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目前,由于住宅市场的炒作和使用方(甲方)盲目攀比的心理,使很多设计变得不理性;厅的面积被扩大到60-70M2,卫生间被扩大到18 M2。这不是正常人所能接受的。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曾指出:“日本式建筑中四张半席的空间对两个人来说,是小巧、宁静、亲密的空间……”其所说的四张半席相当于我国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居室。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曾谈到:“尽管我们可以忽视空间,空间却影响着我们,并控制我们的精神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引起人们心理体验的,不仅是建筑物的物理实体,主要是使用建筑空间的人和活动。 2.空间的尺度。尺度问题就是在空间的高度上应考虑好的两个高度:绝对高度(实际层高)和相对高度。选择合适的层高在住宅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大部分地区住宅设计层高一般为2.8米。 绝对高度与人的感受: 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这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绝对高度:以人为尺度,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另一个是相对高度:空间的高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愈小,顶盖与地面的引力感愈强。 相对高度不能只着眼于尺寸,而要联系到实际的平面面积,人们在实际生活经验中体会到,在绝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面积愈大空间愈显得低矮;另外,作为空间顶界面的天棚和底界面的地面——其相互平行、对应,如高度和面积保持适当的比例,则可以显示一种互相吸引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造成一种亲和、适宜的感觉。 3.空间的形状和比例。不同的形状空间,往往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选择空间形状时,必须把功能使用要求和精神感受要求统一起来考虑,使其不但适用而且又能按照一定的艺术意图给人以良好的精神感受。对于一般建筑空间来讲,所谓形状就是指“长、宽、高三者的比例关系”。由不同形状体量组合而成的建筑体形,可以利用长、宽、高三个向量要素在形状

组合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组合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一、概述 彩屏总线仪表是基于J1939通信协议的新一代智能总线仪表,配备驱动模块可以构成全车CAN总线系统,实现全车电气负载的智能控制与诊断功能。该仪表可直接和发动机通讯,通过CAN总线读取发动机的相关信息(如燃油消耗、水温、转速机油压力等),满足欧Ⅲ和欧Ⅳ标准;同时可取消机油压力传感器、水温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可采集指示灯开光信号,通过LCD或者LED显示各类状态信息,如:远光、雾灯、制动、转向、开关门和变速箱等状态指示灯;可采集传感器信号,如车速、油量、气压等;不同发动机和底盘可通过上位机进行配置。该型号HNS-ZB209A主要用于传统车型。 二、功能和规格参数 1.高性能双核处理器,功能强大,实时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2.集成了彩色7寸模拟TFT显示屏,显示内容丰富,可实现视频监 控和数字终端功能; 3.具备声光报警功能,及时准确指示故障所在; 4.有2个标准CAN通讯接口,集成网关功能,一个连接车身模块系 统;另一个直接与发动机ECU模块、变速箱、ABS等通讯,直接读取J1939总线上的状态信息和传感器信息等; 5.有39路开关输入: ◆1路带120mA驱动电流的D+专用开关输入; ◆2路带50mA驱动电流只能接低有效的开关输入,一般用来做

ABS开关输入; ◆2路带10mA驱动电流只能接低有效的开关输入; ◆2路带10mA驱动电流只能接高有效的开关输入; ◆3路不带驱动电流只能接高有效的开关输入; ◆29路带弱驱动电流可接高也可以接低的开关输入,且均可做为 高低有效配置,均带有唤醒功能。 6. 2路3A高端功率输出,可做开短路检测及故障诊断。 7. 有20路状态显示指示灯;6个步进电机驱动的仪表盘; 8. 2路PWM脉冲输入电路,一路带上拉电阻,另外一路带下拉电阻; 9. 一个稳定的12V/300mA电源输出,作为车速传感器电源; 10. 2路PWM脉冲输出电路,其中一路脉冲输出电压为(0~12)V,另一路输出电压为(0~24)V; 11. 5路传感器输入,传感器的阻值为(0-500)欧姆; 12. 面板有6个按键,分别可做故障查询、参数设置、蜂鸣器取消功能,1个蜂鸣器声音报警提示; 13. 1个分辨率为800×480的7寸TFT屏,可显示全车的各类状态信息,具有报警指示功能; 14. 4路CVBS视频信号输入,可接中门监控、倒车监控和行李舱监控等。 15. 不同车型的软件可通过CAN总线在PC机上更新或者配置(传感器采集方式、车速转速比、里程参数),满足不同的需要;

建筑的空间组合

建筑的空间组合 建筑空间组合是在熟悉使用空间、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建筑整体的使用要求,分析各种使用空间之间以及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考虑技术、济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整体规划、基地环境等具体条件,将各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相互联系结合,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任务是:(1)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合理分区,妥善解决平面各组成部分空间的相互关系,安排各使用空间的相对位置。 (2)选择合适的交通联系方式,组织好建筑内部及内外之间的交通联系,交通联系要简洁明确,避免流线相互交叉干扰。 (3)按照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和基地环境,确定建筑平面形式,要做到布局紧凑、用地节约,并为体型塑造、立面设计创造条件。 (4)考虑结构布置、构造处理、施工方法和所用材料的合理性,掌握建筑标准,注意美观要求,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类型繁多,每种建筑类型又包括若干种用途不同的多个空间,这些空间需按其使用要求组合成一栋完整的建筑物。在进行空间组合时,应对各种空间进行深入的功能分析,分清主次、闹静、内外等,明确流线顺序,并根据材料、结构、技术、经济等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全面综合考虑,使建筑物内部空间组织完善,造型简洁,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 第一节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尽管各类民用建筑的功能要求决然不同,组合方式千变万化,然而,其空间组合的基本原则仍然具有共同之处。 一、功能分区合理 建筑设计立意构思和建筑的使用功能对建筑空间的组合有着决定性影响,它们不仅对单个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提出量(大小尺寸)、形(形状)和质(采光、通风、日照等舒适程度)等方面的制约,而且对建筑空间组合也相应提出量、形、质的制约。建筑空间组合往往先以分析使用空间之间的功能关系着手,这种方法通常称“功能分析”法。早在20世纪初建筑大师格罗庇乌斯创立的包豪斯学校时,就针对现代建筑而创立了“功能分析”的方法,并运用于他所设计的德绍包豪斯新校舍中。至今,功能分区的设计方法已 (四)空间联系的“内”与“外” 在民用建筑的各种使用空间中,有的对外联系的功能居主导地位,而有的对内关系密切一些。所以,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的内外关系,将对外性较强的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附近,对内性较强的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图3-4)。另外,在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的主次、闹静、内外等方面进行分区时,既可在水平面(同层)进行分区,称为水平分区;也可在垂直面(异层)进行分区,称为垂直分区,以满足关系明确、互不干扰的分区特点。如商业建筑设计时,常将管理用房置于顶层,仓储、车库却布置于地下,使营业厅的有效营业面积增大,增加商业效益。

山区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01702929.html, 山区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点 作者:王晓华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8年第05期 摘要:在山区公路迅速发展的今天,因道路沿线自然条件制约,加大了山区公路线形设 计的难度,如道路线形设计不合理,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产生交通事故。目前,在我国平原微丘区公路建设中已广泛应用现行公路技术标准中的相关设计指标,但山区公路建设起步晚,对山区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研究不多,如何保证路线内平纵线形设计合理、有效,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山区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U4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5-0113-01 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交通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公路建设质量问题。为满足新时期公路建设需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路网建设。山区公路因其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气候恶劣及施工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已经成为公路建设行业发展的瓶颈。为提高山区公路施工质量,确保行车安全,必须重视山区公路设计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指标,保证道路设计线形符合自然地形条件,纵断面设计合理、可行。同时,准确把握山区公路的特点、难点,最大限度减小对沿线生态环境的损害,降低交通事故率,提高安全系数。 1 山区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1.1 道路线形的连续性及行驶的舒适性 设计山区公路线形时,应保证其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与车辆行驶运动学、动力学理念相符,并能充分考虑驾驶者的视觉、心理需求。为此,在线形设计中应保证具有连续性、舒适性,且与沿线环境协调。 (1)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时,应确保竖曲线涵盖于平曲线内,也就是说相比竖曲线长度范围,平曲线应长一些。这样可保证向凸形竖曲线起点驶入时,驾驶者视觉不受影响,可看到平曲线的始末端,提前做好平曲线转弯判定。 (2)保证道路线形平曲线和竖曲线设计技术指标值均衡,在视觉上达到线形连续变化的效果,避免驾驶者出现心理不适,降低操作难度。 1.2 道路线形技术指标的均衡性

配色技巧

在现实的丝网印刷中,有两种彩色印刷方式,一是网点印刷,一是专色印刷。网点印刷可印制色彩丰富且有层次感的印刷品,但色彩较为柔和,一般广告行业中应用较多。专色印刷可印制色彩厚实鲜艳的效果,且不需要进行分色,而用多色套印,是通过专色油墨进行单色对位印刷就可达到原稿色样要求的色彩效果,所以也有不少的印刷业采用专色印刷,但由于印刷的专色 千变万化,而油墨制适厂家不可能也没必要制造出各种色相的油墨,往往只生产几种常用的基本色油墨,这样对印刷企业来说,就需要进行油墨的配色,来复制出原稿的色彩。下面就油墨的调色作一概述。 一、色彩基本知识 1.色彩与光的关系。色光物理基础是光,色彩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存在。如果没有光的照射就没有颜色,便成一片黑暗,所以有光才有色。 2.光的三原色。在日常生活,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在整个可见光中,我们最敏感的占波长最长的为红、绿、蓝,而橙、黄、青三种色光只在红、绿、蓝三种色光之间占有很狭窄的一段位置,实际上也是由红、绿、蓝三种光混合得到,而红、绿、蓝三种光却不能由其他色光混合得到。所以我们把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3.色光的混合。 (1)概念: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产生的综合效应,称为加色法。 (2)混合规则:原色光等量相加得出。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品红光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若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为消色时,则两色光互为补色。 蓝+黄=白光 绿+品红=白光 红+青=白光

即红、绿、蓝三色光的补色为黄、品红、青。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4.色料的混合。色料的混合是减色法,是反映从白光中减去某些色光而得到某一色的现象,当颜料显示一定颜色时,意味着颜色物质对白光光谱中的某些色光实现了选择性的吸收,减去了某些白光的结果,比如:黄色,就是吸收了蓝、紫,反射出红、绿光,红光+绿光=黄光,即呈现黄色。 减色法物质有反射体和透射体之分,人能从有色物体前面观察色彩,称为反射体,从其后面观察色彩的称为透射体。 5.色料的三原色。根据色料的混合法则,色料的每一种原色都应反射两个光谱区的色光,而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及光的混合法则可以得到,品红、黄、青三种为色料的三原色,它是混合其他颜色的基础,它们与光的三原色的补色一致。 二、配色原理 1.颜色的混合是减色的过程,相加的颜色越多,减去的色光也越多,就显得越暗,为此,配色时,最好用三原色或基本色。有三原色可调配出的颜色为1330种左右,若加上黑色,可调出14640种之多,即几乎可调出所有颜色。例如PANTON色卡上的颜色。色料的三原色的混合法则为: 品红+黄=红 黄+青=绿 品红+青=蓝 原色相加得间色,等量的黄、品红、青相加为黑色。 等量间色与间色的混合法则为: 红+绿=红绿(黄灰色) 绿+蓝=绿蓝(青灰色) 蓝+红=蓝红(红灰色) 2.在各品牌油墨的色卡中,都标有三原色、基本色和标准色等,配色时,为什么要用三原色或基本色,而不用标准色呢?这是因为,三原色与基本色由单一颜料组成,而标准色则是基本色配成的,每一种标准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压缩机选型设计规范

压缩机选型设计规范 (发布日期:2008-07-21) --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房间空调器选用定速R22/R407C/R410A制冷剂压缩机时的设计。具体数值如与压缩机厂家提供的规格书有冲突部分,以相应的厂家提供的规格书为准。其它制冷剂压缩机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725 房间空气调节器 GB 12021.3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QMG-J11.009 家用产品试验指引 QMG-J21.001 房间空气调节器 QMG-J80.004 零部件耐候性试验和评价方法 QMG-J81.001 包装运输试验评价方法 QMG-J81.004 振动运输试验方法 QMG-J82.001 异常噪声检测、判定方法 QMG-J82.007 房间空气调节器凝露试验判定方法 QMG-J82.014 分体式空调器非标安装评价方法 QMG-J84.001 产品可靠性评定导则 QMG-J84.002 产品可靠性试验室评定方法 QMG-J84.006 整机一般环境长期运行试验规范 QMG-J85.004 家用空调和类似用途产品安全标准 3设计要求 3.1 压缩机选用参考: 3.1.1 对于压机本体能力的挑选要根据冷媒种类、设计要求的能效比、所用系统的大小等综合来决定。 (例如要开发EER为3.4的R22冷媒35机,要选的压机本体能力约为3500W,如是R410A 机型则可按下浮5%来选取) 3.1.2 压缩机必须预留有接地螺丝孔(一般为M4)。 3.1.3 对于T1工况机型:在满足整机能效要求情况下尽量选用转子式压缩机,能效实在满足不了才 用涡旋式压缩机。对于T3工况机型:尽量选用转子式压缩机,客户指定时才用活塞式压缩机。

平纵线形之组合设计

第四节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教学目的: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一般要求和组合方式等 重点难点:1、平曲线和竖曲线结合的一般要求 2、平面直线和纵断面结合的一般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播放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 1、什么是爬坡车道 2、爬坡车道设置的条件 3、竖曲线的两种形式纵断面设计线是由什么组成的 Ⅱ导入新课 公路的空间线形是指由公路的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及横断面所组成的空间带状结构物;公路设计是从路线规划开始的,然后经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最终以平、纵、横组合的立体线形展现出来。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所选择的实际行车速度是他对立体线形的判断作出的,这样,立体线形组合的优劣最后集中反映在汽车的车速上。因此,设计中不仅仅满足平面、纵断面线形标准,还必须满足公路空间线形视觉的连续性,并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Ⅲ讲解新课 一、视觉分析 (一 )视觉分析的意义 公路设计除应考虑自然条件、汽车行驶力学的要求外,还要把驾驶员在心理和视觉上的反应作为重要因素考虑。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是通过视觉、运动感觉和时间的变化来判断线形。公路的线形、周围景观、标志及其他有关信息,驾驶员几乎都是通过的视觉感受到的。 从视觉心理出发,对公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 (二)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 (1)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的程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2)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点随着车速增加而向远方移动。当车速增加97km/h时,他的注意力集中点在前方600m以外的某一点。 (3)当车速超过97km/h时,对前景细节的视觉开始模糊起来。 (4)驾驶者的周界感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当车速达到72km/h时,驾驶者可以看到公路两侧视角30~40°的范围,而当车速增加到97km/h时,视角减至20°以下。当车速再增加,驾驶者的注意力随之引向景象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 (三)视觉评价方法 所谓线形状况是指公路平面和纵断面线形所组成的立体形状,在汽车快速行驶中给驾驶员提供的连续不断的视觉印象。设计者通过公路透视图评价线形组合是否顺势流畅,对易产生判断失误和茫然的地方,必须在设计阶段进行修改。 二、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一)组合原则 平面与纵断面的线形组合是指在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性、舒适感,研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公路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是:

《建筑空间组合论》读书笔记_共8页

《建筑空间组合论》读书笔记作者:彭一刚中国建工出版社 全书分成了八章,分别是:1总论、2功能与空间、3空间与结构、4形式美的规律、5内部空 间的处理、6外部空间的处理、7群体组合的处理、8当代西方建筑审美的变异。其实,我觉 得,里面的空间与结构这一章没必要单独设立一章,很多内容可以在其它7章里面穿插进行,单独设立一章,反而对这本书的论述重点有所迟疑,或许,作者为了论述的完整性吧,其实,他也没怎么讲清楚。 一在总论中,作者对建筑发展中的本质联系,提到了三个主要方面: 一、人们对建筑提出的功能和使用方面的要求; 二、人们对建筑提出的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要求; 三、以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来达到前述的两个方面的要求; 从功能使用要求来看 作者引用了老子的一段话,在这里因为不会拼,暂不打出来。对于建筑的意义在于:强调建筑对于人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围成空间的实体的壳,而是空间本身。这让我想起了 一句话,当你在用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就要把这个东西忘掉。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也是 对老子的呼应吧。 看待建筑功能的合理性,不能脱开一定的社会条件而追求一种抽象的,绝对的标准。 近现代建筑在破除了古典建筑形式的桎梏后,在空间的形成,分隔和组合上产生了极大 的灵活性,这必然会促使功能朝更新,更复杂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功能和形式是两个相 辅相成的因素,互有促进的相互扶持,是两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关于精神和审美的要求 由于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而具有思维和精神活动的能力,因而,供人居住或者使用的建 筑应考虑到它对人的精神感受上所产生的影响。 对称:庄严,肃穆,雄伟 非对称:自由,轻巧,活泼 建筑性格特征所表现的是建筑物的个性。不光是由它的功能,地形,环境所决定的,还 有时代(时代风格),民族或地区(民族或地区风格),作者(个人风格)共同给与。所以,单就建筑风格来讲,就可以分为:时代的,民族或地区的和作者个人的。 建筑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不仅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且,反过来起着保护经 济基础的作用,因而,它就自然的成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我国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建筑风格,彭是这样说的: 1、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是政治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2、我国固有的东方文化传统和西方的文化文化出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渊源,要创造新 的建筑风格,势必要同时吸取这两种文化传统的精华,而要把这两者熔融在一起,自然需要

油墨配色技巧

油墨配色技巧 在现实的丝网印刷中,有两种彩色印刷方式,一是网点印刷,一是专色印刷。网点印刷可印制色彩丰富且有层次感的印刷品,但色彩较为柔和,一般广告行业中应用较多。专色印刷可印制色彩厚实鲜艳的效果,且不需要进行分色,而用多色套印,是通过专色油墨进行单色对位印刷就可达到原稿色样要求的色彩效果,所以也有不少的印刷业采用专色印刷,但由于印刷的专色 千变万化,而油墨制适厂家不可能也没必要制造出各种色相的油墨,往往只生产几种常用的基本色油墨,这样对印刷企业来说,就需要进行油墨的配色,来复制出原稿的色彩。下面就油墨的调色作一概述。 一、色彩基本知识 1.色彩与光的关系。色光物理基础是光,色彩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存在。如果没有光的照射就没有颜色,便成一片黑暗,所以有光才有色。 2.光的三原色。在日常生活,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在整个可见光中,我们最敏感的占波长最

长的为红、绿、蓝,而橙、黄、青三种色光只在红、绿、蓝三种色光之间占有很狭窄的一段位置,实际上也是由红、绿、蓝三种光混合得到,而红、绿、蓝三种光却不能由其他色光混合得到。所以我们把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3.色光的混合。 (1)概念: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产生的综合效应,称为加色法。 (2)混合规则:原色光等量相加得出。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品红光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若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为消色时,则两色光互为补色。

蓝+黄=白光 绿+品红=白光 红+青=白光 即红、绿、蓝三色光的补色为黄、品红、青。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4.色料的混合。色料的混合是减色法,是反映从白光中减去某些色光而得到某一色的现象,当颜料显示一定颜色时,意味着颜色物质对白光光谱中的某些色光实现了选择性的吸收,减去了某些白光的结果,比如:黄色,就是吸收了蓝、紫,反射出红、绿光,红光+绿光=黄光,即呈现黄色。 减色法物质有反射体和透射体之分,人能从有色物体前面观察色彩,称为反射体,从其后面观察色彩的称为透射体。 5.色料的三原色。根据色料的混合法则,色料的每一种原色都应反射两个光谱区的色光,而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及光的混合法则可以得到,品红、黄、青三种为色料的三原色,它是混合其他颜色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设计原则及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设计原则及特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城区范围越来越大,人口逐渐增多,城市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限制性。在这种背景下,高层建筑应运而生,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建筑设计中,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首要任务就是结构选型,其影响着高层建筑的质量、功能以及与城市的协调度。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与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要点。 标签: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原则 近些年,为了缓解土地紧张的问题,大量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因此,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型设计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必须科学选择设计方案,保障高层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及特点 1.1结构平面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应该以简单、规则、对称为主要原则,尽可能使质心和钢心重合。如果结构偏心较大,那么相应的扭转效应也大,造成端部构件位移增加,导致应力集中,因此,结构布局中平面突出部分不宜过长。在结构计算中,判断扭转是否过大,可以使用概念设计方法近似计算钢心、质心及偏心距,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判断。另外,也可以计算结构最远边缘处的最大层间变形和质心处的层间变形,如果两者比值大于1.2,则扭转太大而结构不规则,应该对平面布置进行优化。最后,高层建筑应该避免使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布置,如果使用功能与建筑的要求、结构平面布置严重不规则时,应该将平面分割成若干个简单、规则的独立单元。 1.2结构立体布置 同样的原则,结构立体布置应该规则、均匀。规则主要是要确保体型规则,如果出现变化,也应该是有规则的渐变。如果在竖向上发生剧变,那么在地震发生时很容易出现变形集中,引起某一楼层的倒塌;均匀是指上下体型、刚度、承载力及质量分布均匀或者变化均匀。在竖向结构中,刚度应该遵循下大上小的原则,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如果设计中下层刚度小,那么变形将会集中在下部,形成薄弱层,一旦出现突发的外力作用,比如地震,就会造成高层建筑的整体坍塌。同样的,在体型尺寸上,也应遵循下大上小、逐渐变化的原则,不能出现体型的突变。上不楼层收进使得体型较小的情况经常发生,但是对于收进的尺寸应当限制。收进的部位越高,收进后的平面尺寸越小,高振型的影响明显加大。如果上部楼层外挑,那么就会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就会增大扭转反映,大大增加竖向地震影响。

浅谈地图配色技巧

浅谈地图配色技巧 分享 作者:中正(仁和)已被分享160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在GIS项目中,数据无论是从人力还是物力上都占了将近70%的份额。人们往往刚接触一个GIS软件或者GIS应用系统,最直观看到的就是地图是否美观简洁。做一幅美观的地图,将会对GIS 软件或者GIS应用系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以下是作者在地图配色中总结的一些经验。由于地图配色没有特别明确的标准,并且每个人对色彩的感觉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这里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1、电子地图的制作 1)城市电子地图 城市电子地图大多是大比例尺的地图,涉及到的地图要素主要有居民地、道路、注 记、水系、植被、境界、要素点等。下面列出了这些要素的主要配色方案: l 居民地:粉红色、浅棕色 l 道路:浅黄色、浅棕色或者白色 n 不同等级的道路可以将色彩逐级加深,例如三级道路用浅黄色、二级道路用土黄色、一级道路用深棕色等。 l 注记: n 公园名称的标注可以用深绿色楷体字表示; n 单位名称的标注可以用宋体,对于政府机构的用红色宋体字表示; n 山脉、地名名称的标注可以用黑色黑体字表示。 l 水系: n 内陆河流、湖泊可以用浅蓝色; n 海洋可以用深蓝色; l 植被:主要使用绿色表示。 l 要素点:主要用矢量符号表示。 城市电子地图配色的基本原则是:色彩不要太过浓重,尽量选择一些浅淡、素雅的颜色进行搭配,这样对于使用者来说看起来比较舒服,不会有太刺眼的效果。城市电子地图配色的基本原则是:色彩不要太过浓重,尽量选择一些浅淡、素雅的颜色进行搭配,这样对于使用者来说看起来比较舒服,不会有太刺眼的效果。 2)地形、地貌地图 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分布图、地形图、地价图等等。这类地图配色的基本原则是:色彩不要太浅淡,要用较深的、对比明显的色彩渲染地图。并且可以制作三维晕渲图增强地图的可视效果。 2、出版地图的制作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与要求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道路的线形状况是指道路的平面和纵断面所组成的立体形状。 线形设计首先从路线规划开始,然后按照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过程进行,最终展现在驾驶员面前的平、纵、横三者组合的立体线形,特别是平、纵线形的组合对立体线形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是指在满足汽车动力学和力学要求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舒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 特别在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中必须注重平、纵线形的合理组合。 (一)组合原则平面与纵断面组合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1.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密切相关,任何单一提高某方面的技术指标都是毫无意义的。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 4.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 特别是在路堑地段,要注意路堑边坡的美化设计。 (二)组合方式 1.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a平曲线和竖曲线两者在一般情况下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如图所示,宜将竖曲线的起终点,放在平曲线的缓和段内;这种立体线形不仅能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而且可取得平顺和流畅的效果。 b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其中一方大而平缓时,另一方切忌不能形成多而小。

平、竖曲线几何要素要大体平衡、匀称、协调,不要把过缓与过急、过长与过短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在一起。 c当平曲线半径和竖曲线半径都很小时,平曲线和竖曲线两者不宜重叠,或必须增大平、竖曲线半径。 d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也不得与反向平曲线拐点相重合,以免失去引导驾驶员视线的作用,使驾驶员操作失误,引起交通事故。 2.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a平面的长直线与纵面直坡段相配合,对双车道公路能提供超车方便,在平坦地区易于地形相适应,行车单调,驾驶员易疲劳。 b从美学的观点上,平面的直线与一个大半径的凸形竖曲线配合为好,与一个凹形竖曲线相配和次之;c在直线中较短距离内两次以上的变坡会形成反复凹凸的“驼峰”和“凹陷”,使线形视觉效果既不美观也不连续。 因此,只要路线有起有伏,就不要采用长直线,最好使平面路线形随纵坡的变化略加转折,并把平、竖曲线合理地组合。 尽量避免驾驶员一眼能看到路线方向转折两次以上或纵坡起伏三次以上。 d使用时应避免: ①平面长直线配纵面长坡;②平面直线上短距离内纵面多次变坡;③在平面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④在平面长直线上设置陡坡及竖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⑤在平面直线上的纵断面线形出现驼峰、凹暗、跳跃等使驾驶员视觉中断的线形。 三、线形组合特征及注意问题平面长直线与纵断面长坡段组合 1、线形单调、枯燥,在行车过程景观无变化,容易使司机产生疲劳; 2、驾驶易超速行驶,超车频繁;

板式换热器选型设计原则及方法

板式换热器选型设计原则及方法 单板面积的选择一般板式换热器选择首先是按流速确定角孔直径,角孔处流速一般控制在6m/s,当板片角孔确定后,板片的系列就能确定了。角孔直接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制造商有不同板型,有的就一~种,有些较多。我知道的有一公司,在100mm角孔直接下,有多达7种板片。面积大小有3个规格,流道宽度有2个。至于单片面积的大下,我的经验是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应从价格上考虑。从单片面积的造价比,越大越便宜,但是整机价格得考虑框架的价格,所以而个应综合考虑。单片面积小,框架价格低,但是板片单价高。并且单片面积太下,处除了占地大,一般也难达到单流程的板片布置。(2)板间流速的选取基本同意楼主的观点,一般0.2m/s是下限,但是上限0.8m/s好象稍低了。不过这得看制造商的板片波纹。(3)流程的确定补充楼主观点:板式换热器流程在工业上一般都布置成单流程,这样在检修时可不用拆处接管。在卫生和食品上,多流程的应用较多。因为换热器一般都比较小。(4)流向的选取一般的板式换热器都是取纯逆流布置的。 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在换热站的应用情况 加热载体为 1.1MPa、230℃的蒸汽;供暖载体为热水,供水温度为92℃,回水温度为70℃,供水压力为0.5MPa、回水压力为0.14MPa。因原管壳式换热器设备陈旧,维修量大,并且蒸汽的消耗量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于是在2006年大修期间,将原管壳式换热器改造成板式换热器。1、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plateheatexchangers,简称PHE)是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其发明始于1872年,最初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后来逐渐扩大至造纸、医药、冶金、矿山、机械制造、电力、船舶、采暖及石油化工等其它工业领域。目前世界较知名的板式换热器生产厂家有瑞典的Alfa-laval(阿法拉伐)、SWEP(舒瑞普)、德国的GEA公司、英国的APV、日本的Hisaka(日版制作所)等。板式换热器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由于其特殊结构,使得板式换热器具有以下优点。 1.1 、总传热系数高,设备占地面积小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一般制成槽形或波纹形,介质在流道内的流动呈复杂的三维流动结构,其流动方向及流动速度均不断变化,造成很大的扰动,在低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即可诱发湍流(而列管式换热器则要求雷诺数达到2000以上)。由于大的扰动减薄了液膜的厚度,可防止杂质在传热面上沉积粘附,从而减小污垢热阻,加之板片厚度仅0.6~0.8mm,热阻较小,另外在板式换热器中,冷热流体分别从板片的两侧通过,流体流道较小,不会出现象管壳式换热器那样的旁路流,故总传热系数较高。若以水/水为传热介质,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可达8360~25080kJ/m2•;h•;℃为管壳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3~5倍,但其设备体积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30%左右。 1.2 、传热效率高。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非常高,国际上已有多家公司能提供最小对数平均温差△Tm=1℃的板式换热器产品。但冷热物流最小对数平均温差过小将导致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很大,从工程应用角度而言并不经济。 1.3 、对数平均温差大。提高传热对数平均温差是强化传热效果的重要手段。流体的流动方向和方式都会影响对数平均温差。板式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总体上呈并流或逆流的方式,其传热平均温差的修正系数通常为0.95左右。而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壳程和管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的流动方式,即在壳程为混合流动,在管程为多股流动,所以传热平均温差的修正系数一般较小(约0.8左右)。 1.4 、组装灵活,操作弹性大。使用维修方便板式换热器由若干张板片组装而成,只需增、减板片的数量即可方便地调节换热面积的大小,因此使用非常灵活,操作弹性大,并且不象管壳式那样,需要预留出很大的空间用来拉出管束检修。而板式换热器只需要松开夹紧螺杆,即可在原空间范围内100%地接触倒换热板的表面,维修方便。 2 、板式换热器的适用条件及应用于换热站的实施方案 板式换热器虽然具有以上优点,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管壳式换热器。一方面是因为板式换热器对介质的洁净程度要求较高,它要求介质中杂质颗粒直径小于 1.5~2mm;另一方面是因为早期的板框式换热器(俗称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只能适用于工作压力小于 1.6MPa、工作温度介于120~165℃之间的工况。 因换热站热源采用的是 1.1MPa;230℃的过热蒸汽,受密封垫片的耐温限制(普通EPDM垫片耐温150℃,耐高温的EPDM垫片耐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