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可中断负荷优化和激励机制分析

电力系统可中断负荷优化和激励机制分析
电力系统可中断负荷优化和激励机制分析

电力系统可中断负荷优化和激励机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电紧缺现象一直得不到有效缓解。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调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可中断负荷进行优化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电力负荷峰值,增加低谷用电。

可中断负荷优化激励组合电价

一、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的意义

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不仅是解决目前缺电问题的途径之一,而且可以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抑制尖峰负荷和市场力作用,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具体来说,推广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减少电力紧缺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可中断负荷管理通过一种较为简便、快捷、有效的方式解决电力供应不足时所产生的负荷缺口,它不仅克服了建设发电机组周期较长的缺点,还可以灵活的控制中断负荷量的大小,实施方便,效果明显。

(2)引导用户科学、合理用电,提高用电水平。可中断负荷管理提供了一种使用户对供电方式进行选择的机制,即用户可以选择在用电高峰期继续用电,辅以较高的电价,也可选择在高峰期按合同要求中断用电,以降低电费的支出。也就是说,这种机制可以引导用户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和要求选择用电方式,以便更加科学、合理的用电。同时,可中断负荷带来电网高峰负荷的降低、负荷曲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迅猛发展,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其中人才匮乏和人才流失是最为棘手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又如何去激励员工,让他们自觉地去发挥聪明才智和能力呢?这是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下面以一家民营公司为例,对民营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一、案例背景:民营企业长大后的潜在危机 20世纪80年代,在浙江某市的一个小镇上,王先生以1.75万元收购镇政府的原钢丝厂旧厂房、设备,又自行筹资13.5万元兴办了第一家乡镇工业企业——宏业铜棒厂。20年后的今天,该厂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0亿资产,下属6家境内独资或控股子公司、2家境外独资公司的大型综合性铜冶炼加工的企业集团——宏业集团公司。可是作为董事长,王先生觉得自己太累了,公司大小事情几乎都由他拍板。据说,公司采购员差旅费报销也要王董亲自签字,实行“一支笔”管理,以控制企业的财务。王董也深感管理这种大型企业必须懂得分权,而且也曾奉行“用人不疑”的原则,可是教训太深了。2002年放权,贸易公司经理用假提单卷走了480万元。王董只得集权,工作两年后实在不行,只好再度放权,没想到总经理携款1000万元跑到国外去了,而且他还是王董的亲戚。王董只好再次集权。 在笔者与王董的访谈中,王董向笔者表明了心迹:要控制这家公司越来越难了。以前给员工发个红包、拜个年,会得到员工真诚努力的回报。自乡镇企业改制后,有关部门界定王董个人在公司中的产权占90%、镇政府只占10%,最亲密的战友与他疏远了,他给员工加工资,有的年薪已达10—30万元,配备专车、司机和秘书,但这些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下属以及曾经的元老们却照样提不起精神。公款消费、私拿回扣和浪费现象开始在公司蔓延,原有的民营企业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而且携款外逃事件还有可能再度发生。 二、案例分析:影响激励机制的因素是什么?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宏业集团公司经历了规模迅速膨胀、产权关系变更、权力从集中到分散再到集中、员工收入不断提高忠诚度却不断下降的蜕变,企业潜伏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企业的激励机制?回答这个问题,不但对宏业集团公司,而且对于其他民营企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薪资标准太模糊。 案例中提到的经理人员携款而逃,或给予其优厚待遇但却不知回报等现象,是有其深层原因的。(1)员工薪资水平的确定随意性很大。由于公司没有形成人力资源制度管理的机制,员工的薪资基本上都由王董确定,而且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模糊性,模糊的薪资标准侵蚀了公平、弱化了激励。(2)在宏业公司,员工试用期满后,同一工种、同一类型的工作薪资水平就不再作区分,基本上一视同仁,公司没有考虑不同时期进入企业的员工为公司所作的贡献。(3)奖励方式过于单一。宏业公司为激励员工,通常是从事同一工作的员工都发放同样的奖金,奖金没有起到奖励的作用。 2.干部任用不合理。 (1)引进人才与员工提升不均衡。宏业公司为了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引进了不少职业经理人,但却忽视了内部人才的提升,使企业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激励手段,尤其对那些曾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研究现状与算法综述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研究现状与算法综述 学号:201431403083 姓名:郭宗书 摘要:对我国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的研究现状和无功优化的一般模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一般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已有的传统算法和现代算法,进一步分析了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领域存在的问题,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科研领域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现状算法 0 引言 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我们国家的电力工业不断发展壮大,达到无功优化也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控制与运行的重点研究对象。在电力市场条件下,供电电压质量是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供电电压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电力系统无功潮流分布是否合理,所以,无功优化是合理分布电力系统无功潮流以及保证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 所谓的无功优化,就是指在给定的系统结构参数和负荷的情况下,通过对一些特定控制变量进行优化,并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使得系统的一个或者是多个性能的指标都能够实现最佳时的一种无功调节方法。 无功优化问题是从最优潮流的发展中逐渐分化出的一个分支问题。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模型上的最优潮流模型,首先由法国的电气工程师Carpentier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2,3]。但随着电力市场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充分利用电力系统的无功优化手段,既满足客户各种用电需求又能保证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成为一直以来国内外电力工作者们致力研究解决的问题。而无功优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规划问题,由于其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的非线性、控制变量的离散性同连续性混合等特点,目前尚无一种直接、可行、快速完善的无功优化方法。因此,无功优化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对非线性函数处理、算法收敛、处理优化问题中的离散变量三个方面。 当下,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需求,建立了不同的无功模型,主要分为考虑网损及电压质量[4,5]、考虑负荷变化影响[6]、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7]和电力市场环

PSASP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简介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简介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PSASP?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11年5月

目录 PSASP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简介............................................................................................- 1 -PSASP图模一体化平台(7.0版)..............................................................................................- 3 -PSASP潮流计算程序....................................................................................................................- 6 -PSASP暂态稳定计算程序............................................................................................................- 8 -PSASP短路计算程序................................................................................................................. - 10 -PSASP最优潮流和无功优化计算程序..................................................................................... - 12 -PSASP静态安全分析计算程序................................................................................................. - 14 -PSASP网损分析计算程序......................................................................................................... - 15 -PSASP静态和动态等值计算程序............................................................................................. - 16 -PSASP用户自定义模型和程序接口..........................................................................................- 17 -PSASP直接法稳定计算程序..................................................................................................... - 19 -PSASP小干扰稳定分析程序......................................................................................................- 20 -PSASP电压稳定分析程序......................................................................................................... - 22 -PSASP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程序................................................................................................. - 23 -PSASP线性/非线性参数优化程序 ........................................................................................... - 25 -PSASP谐波分析程序..................................................................................................................- 26 -PSASP分布式离线计算平台..................................................................................................... - 28 -PSASP电网风险评估系统......................................................................................................... - 30 -PSASP暂态稳定极限自动求解程序......................................................................................... - 32 -PSASP负荷电流防冰融冰辅助决策系统................................................................................. - 33 -

电力系统建模及仿真课程设计

某某大学 《电力系统建模及仿真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题目: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短路故障仿真于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 班级 指导教师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是结合《电力系统分析》的理论教学进行的一个实践课程。 电力系统短路故障,故障电流中必定有零序分量存在,零序分量可以用来判断故障的类型,故障的地点等,零序分量作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一个重要分析量。运用Matlab电力系统仿真程序SimPowerSystems工具箱构建设计要求所给的电力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力系统多中故障进行仿真,仿真波形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说明用Matlab对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有效性。实际中无法对故障进行实验,所以进行仿真实验可达到效果。 关键词:电力系统;仿真;短路故障;Matlab;SimPowerSystems Abstract: The course design is a combination of power system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courses. Power system short-circuit fault, the fault current must be zero sequence component exists, and zero-sequence component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fault type, fault location, the zero-sequence component a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SimPowerSystems Toolbox building design requirements to the power system model using Matlab power system simulation program, and on this basis, the power system fault 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 waveforms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ults match, indicating that the power system fault analysis using Matlab effectiveness. Practice can not fault the experiment, the simulation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Keywords: power system; simulation; failure; Matlab; SimPowerSystems - 1 - 目录 一、引言 ............................................ - 3 -

电力系统的无功优化与无功补偿

电力系统的无功优化和无功补偿 摘要:电力系统的无功优化和无功补偿是提高系统运行电压,减小网损,提高系统稳定水平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当前国内外的无功优化和无功补偿进行了总结,对目前无功补偿和优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无功优化无功补偿非线性网损电压质量 1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用电量的增加,电网的经济运行日益受到重视。降低网损,提高电力系统输电效率和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是电力系统运行部门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电力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特别是随着电力市场的实行,输电公司(电网公司)通过有效的手段,降低网损,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可给输电公司带来更高的效益和利润。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优化和无功功率补偿是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电力系统无功电源的合理配置和对无功负荷的最佳补偿,不仅可以维持电压水平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而且可以降低有功网损和无功网损,使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经济运行。 无功优化计算是在系统网络结构和系统负荷给定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控制变量(发电机的无功出力和机端电压水平、电容器组的安装及投切和变压器分接头的调节)使系统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网损达到最小。通过无功优化不仅使全网电压在额定值附近运行,而且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使电能质量、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完美的

结合在一起,因而无功优化的前景十分广阔。无功补偿可看作是无功优化的一个子部分,即它通过调节电容器的安装位置和电容器的容量,使系统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网损达到最小。 2无功优化和补偿的原则和类型 2.1无功优化和补偿的原则 在无功优化和无功补偿中,首先要确定合适的补偿点。无功负荷补偿点一般按以下原则进行确定: 1)根据网络结构的特点,选择几个中枢点以实现对其他节点电压的控制; 2)根据无功就地平衡原则,选择无功负荷较大的节点。 3)无功分层平衡,即避免不同电压等级的无功相互流动,以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4)网络中无功补偿度不应低于部颁标准0.7的规定。 2.2无功优化和补偿的类型 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不仅包括容性无功功率的补偿而且包括感性无功功率的补偿。在超高压输电线路中(500kV及以上),由于线路的容性充电功率很大,据统计在500kV每公里的容性充电功率达1.2Mvar/km。这样就必须对系统进行感性无功功率补偿以抵消线路的容性功率。如实际上,电网在500kV的变电所都进行了感性无功补偿,并联了高压电抗和低压电抗,使无功在500kV电网平衡。 3 输配电网络的无功优化(闭式网)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优化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优化 【摘要】随着我国各种产业的迅速发展,现代电力系统日益扩大,对电网的运行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输电效率,降低有功网损和减少发电费用,我们需要加强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研究,合理选择无功补偿方案和补偿容量,通过对电力系统无功电源的合理配置和对无功负荷的最佳补偿,这样不仅能够改善电能的运行环境,给输电公司带来更高的效益和利润,还能提高功率因数,保证电网的电压质量,维持电压水平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最终保证了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我国配电网的规模巨大,因此要想优化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需要电力部门和用户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分析无功补偿应用技术,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案。本文先是介绍了无功优化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无功优化的基本思路,无功优化的一般模型和目标函数,阐述了无功功率的动态补偿。 【关键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一般模型;目标函数;动态补偿 引言 电压和无功功率的分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一般情况下,无功功率是造成电网线路出现有功损耗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电力系统电压的正确分布。由此可见,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无功调节手段,合理的调动无功,在满足安全运行约束的前提下,加强对无功优化的研究,对于提高电压质量、降低系统网损具有重要的意义。无功优化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1 无功优化的重要性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降低电网损耗,直接决定着电力电网公司的经济效益和供电效率,变得非常重要。降低网损,其主要途径就是要降低电网的无功潮流流动,通过无功优化,可以降低电网有功损耗和电压损耗,优化电网的无功潮流分布,改善电压质量,使用电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在保证现代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无功优化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全球的关注。因此,电力系统中无功优化的重要性越来越为突出。 2 无功优化的基本思路 无功优化可分为无功运行优化和规划设计优化。其中无功运行优化是利用现有无功补偿装置,通过降低网损的方式,合理调节变压器分接头和发电机端电压,正确分析离线运行方式,实现无功实时或短期控制。而规划设计优化涉及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不仅包括多时段,还要充分考虑多运行方式,确定补偿装置的地点、容量和投切时间,扣除补偿投资后的净收益,使得损耗电能减少的收益最大,而年运行费用与投资等年值之和最小。总之,电力系统的无功优化的基本思路,就是在满足电力系统无功负荷的需求下,根据电力系统的有功负荷、有功电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调度研究综述 陆梦龙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调度研究综述陆梦龙 发表时间:2017-09-19T12:02:15.9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作者:陆梦龙 [导读] 摘要:无功优化是关系到电力系统能否安全经济运行的一个核心问题。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直接关系到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和供电效率。 (国网徐州供电公司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无功优化是关系到电力系统能否安全经济运行的一个核心问题。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直接关系到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和供电效率。利用无功优化调度,能够优化电网的无功潮流分布。大大的降低电网的有功损耗和电压的损耗。从根本上缓解电压质量问题,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受到国内外电力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充分重视。本文对无功优化调度的计算和控制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寻优质量,离散变量处理,求解效率动态优化调度及其协同优化方法等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调度;研究 一、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概述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调度问题是指在电力系统无功电源较为充足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发电机机端的电压,调整变压器抽头变比,改变无功补偿装置的出力等措施来调整无功潮流。从而使系统电压值能够达到合格值。同时把全网有功损耗降到最小。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调度问题有时也被称为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控制,或者电压无功优化控制,无功优化潮流问题等。 电压质量是衡量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各种电能质量问题中,电压波动过大产生的危害是最大的。它不止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性能,它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和运行安全。利用无功优化调度,能够优化电网的无功潮流分布。大大的降低电网的有功损耗和电压的损耗。从根本上缓解电压质量问题。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无功优化调度在保证现代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双面的作用不可小视。 从笔者的观点来看,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调度,分为静态无功优化调度和动态无功优化调度。静态无功优化调度是指不考虑控制设备是否允许连续调整的情况下,只追求对于电压水平和网损的无功优化。而动态的无功优化调度是指在无功优化过程中,为了适应负荷的动态变化,而加上对控制变量的每日允许操作次数限制的考虑。还要考虑到电力系统各种不同的负荷水平和运行状态下所产生的各种调度结果的相关联系。所以动态优化比静态优化问题要复杂一些。静态优化一般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而动态优化往往是在实际生活中的。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调度问题从数学的角度来讲可以类似于一个目标函数和一组约束条件。这个问题具有多目标性,约束条件数量多,非线性不确定性,离散性,多极值性,解的空间缺少连通性等。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无功优化算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快速得到最优解。解决不可行问题等都变得十分复杂和困难了。 二、无功优化的几种常用计算方法 无功优化的求解方法主要有非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混合整数,动态规划法等常规方法。以及像神经网络法,专家系统方法遗传算法等非常规性方法。这些方法在无功优化的求解方面各有利弊,下面来一一进行分析。 1.非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是最先被运用到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的一种算法。因为无功优化本身便是具有非线性的特点的。这种算法的优点是既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又能够实现他的经济性,还能提高电能质量。非线性规划法的运算操作形式是,首先设定一个目标函数。然后把节点功率平衡作为等式的约束条件。然后再通过引入松弛变量的方法发布董事的约束条件转换成等式的约束条件。那么这个复杂的无功优化问题就转换成了一个非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的问题。 2.线性规划法。无功优化虽然是一个非线性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线性化之后再进行研究。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对无功优化进行计算,具有加快计算速度,使各种约束条件处理简单化。线性规划法因其较为简单便捷,所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具有速度快收敛性好算法稳定等优点。但是在进行无功规划优化时需要对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这便是一个非常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如果选取或处理的不合适,很有可能会引发震荡或收敛缓慢。在把无功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确定好之后,它的求解方法一般采用具有指数时间复杂性的单纯形法,或者是这一形法的各种变形。美国贝尔实验室于1984年提出内点法。内点法具有迭代次数变化少,鲁棒性和收敛特性较好的特点,很多专家学者在应用中证实它比单纯形法更具有优越性。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采用内点法来解决无功优化问题。 3.混合整数算法。非线性和线性规划法虽然各有各自的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它们都难以反映出变压器分接头变化以及电容器组,电抗器投射的离散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有学者发明了混合整数规划方法。在一般的线性规划问题中,最优解是分数和小数的情况很多,但是对于具体的问题来说,他一般要求某些变量的解必须要是一个整数。把规划中的变量限制为整数,称为整数规划。这个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优化计算中变量的离散性问题。它的原理是通过分支定界法,不断的定系缩小范围,使得结果越来越接近于最优解。但是这一算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它的计算时间属于非多项式的类型。随着计算维度的不断增加,计算时间也会快速增长,这样在实际操作中便难以及时有效的反映问题,所以混合整数规划优化算法应当向着更好的适应系统规模,加强实用化这个方面不断发展。 4.人工智能方法。上面提到的三种算法的共同缺陷是他们都存在着无法找到全局最优解的可能性。而且传统的数学优化方法一般都需要依赖于非常精确的数学模型。这就造成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导致它难以被实时控制。基于这一原因和人们受自然界和人类本身的启发。人工智能方法开始逐渐被研究并应用到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例如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都是一些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方法。专家系统方法是指在结合上其它方法的基础上,依据专家的经验设置出初始值,然后不断的调整控制参数的大小,选举出一个比较好的解,将专家系统应用于无功优化,有利于结合上运行人员的专业知识,从而增加功能性。人工神经网络又被人称为连接机制模型,它是一个由大量简单元件广泛连接而形成的,被用来模拟人脑行为的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系统。 三、无功优化的领域的关键性问题及发展动态 1.存在的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目前无功优化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有五点。一是选择哪种算法可以求出最优解,二是我们是否能够直接处理离散控制变量,不再采用连续化假设的方法,三是在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优化算法的巡游速度能否赶上实时计算的需求,四是如何解决好控制设备动作次数的限制问题,五是在大规模电网中无功优化调度如何更好的实现对于全局的协调优化控制。 2.国内外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就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来看,现在学者们研究的问题大多是针对选择何种优化算法可以求得最优解的,当然,这一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而对于不采用连续化假设直接处理离散控制变量来说,只有进化算法和内点算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就目前所存在的算法来看,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优化算法的速度是难以赶上实时计算的需求的,这一点还需要我们不断

华为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doc

华为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1 华为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分析 (一)企业介绍 1、发展历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成立于1988年。华为的全资股东是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为控股是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65,179人(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部由公司员工构成。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截至2011年6月30日,华为员工人数已超过12万,其中,44%的员工专注于R&D。2011年第一季,华为在全球移动通讯设备市场排名第三。 2、企业发展阶段 1989-1995,草创阶段 1995―1998,基本法阶段 1998-现在,管理细化阶段 3、公司主要高管 董事长:孙亚芳 CEO:任正非

4、企业文化 民族文化、政治文化企业化 双重利益驱动 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团结协作、集体奋斗是华为企业文化之魂。 (二)人力资源系统 1、华为组织结构 2、华为人员组成。依靠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行工作的员工都可以称之为知识型员工。 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组织基础为人力资源委员会、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懂业务的HR。薪酬体系:HAY项目。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任职资格标准、任职资格评估和任职资格应用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职位族任职资格资格认证培训与发展业绩考核薪酬结构薪酬管理。任职资格与职位相结合,为员工提供了任职通道。公司任职通道为双向晋升通道。员工培训体系:上岗培训,岗中培训,下岗培训。 二、理论知识介绍 (一)激励的定义 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应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建设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建设 摘要:随着电网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及不断细化,电网无功补偿安装容量已经能够基本满足电网的负荷需要,但电网无功管理工作仍需加强,就目前县级电网无功优化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无功优化;管理;电网 1 无功优化建设原则 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全网优化、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以改善电压质量、降低损耗、节约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无功优化管理水平为目的,逐步实现变电站、配电线路、低压配电台区的全网分区、分层电压无功优化。 2 无功优化的目的 经过近几年的电网建设与改造,公司所属35kv及以上变电站基本上安装了足够容量的无功补偿装置。但变电站的电容器均采用断路器分组投切方式。这种采用人工投切电容器组的方式不能根据负荷及时的输出无功,且大大的加重了主变有载调压的动作次数,给我局设备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3 目前现状 1)10kv线路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安装的还较少,不能够满足需要。2)没有开展全网无功优化计算,还处于比较粗略的计算方法和仅仅凭借经验从事的状态。需要进一步完善全网优化、提高优化效果。3)农网低压线路存在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损耗较大,没有达到

经济运行的要求。4)随着近几年“农网改造”、“农网完善工程”、“农村电气化建设”以及“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等农网工程的开展,对全市农村低压线路和设备进行了改造,增补了大批台区无功补偿装置。目前县级电网低压配电台区的随器、随机补偿容量基本满足要求。但因未加装配电台区采集终端,也无法对低压补偿装置进行实时监控和远方控制。5)无法实时监测用户的无功补偿情况,大用户不及时投退电容器会影响电网的无功补偿效果。 4 存在问题 随着电网规模的增大及日益复杂,电压无功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表现在无功补偿虽然达到局部最优,但是全网电压无功质量却上不去。目前电力系统进行无功规划和无功控制都是局部补偿,不能考虑到全网进行优化补偿。目前县级无功电压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如:高、中、低压无功管理分离,这种管理模式造成管理上的脱节;无功管理理论缺乏、人员素质不高,还处于依据粗略、传统的计算方法和凭借经验指导工作;无功补偿进行了分层、分级补偿,在区域内达到了效果,但是没有实现全网的整体优化补偿。经过近几年的电网建设与改造,县级供电企业所属35kv及以上变电站基本上安装了足够容量的无功补偿装置。但变电站的电容器均采用断路器分组投切方式。这种采用人工投切电容器组的方式不能根据负荷及时的输出无功,且大大的加重了主变有载调压的动作次数,给县级供电企业设备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案例剖析

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案例剖析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迅猛发展,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其中人才匮乏和人才流失是最为棘手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又如何去激励员工,让他们自觉地去发挥聪明才智和能力呢?这是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下面以一家民营公司为例,对民营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一、案例背景:民营企业长大后的潜在危机 20世纪80年代,在浙江某市的一个小镇上,王先生以1.75万元收购镇政府的原钢丝厂旧厂房、设备,又自行筹资13.5万元兴办了第一家乡镇工业企业——宏业铜棒厂。20年后的今天,该厂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0亿资产,下属6家境内独资或控股子公司、2家境外独资公司的大型综合性铜冶炼加工的企业集团——宏业集团公司。可是作为董事长,王先生觉得自己太累了,公司大小事情几乎都由他拍板。据说,公司采购员差旅费报销也要王董亲自签字,实行“一支笔”管理,以控制企业的财务。王董也深感管理这种大型企业必须懂得分权,而且也曾奉行“用人不疑”的原则,可是教训太深了。2002年放权,贸易公司经理用假提单卷走了480万元。王董只得集权,工作两年后实在不行,只好再度放权,没想到总经理携款1000万元跑到国外去了,而且他还是王董的亲戚。王董只好再次集权。 在笔者与王董的访谈中,王董向笔者表明了心迹:要控制这家公司越来越难了。以前给员工发个红包、拜个年,会得到员工真诚努力的回报。自乡镇企业改制后,有关部门界定王董个人在公司中的产权占90%、镇政府只占10%,最亲密的战友与他疏远了,他给员工加工资,有的年薪已达10—30万元,配备专车、司机和秘书,但这些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下属以及曾经的元老们却照样提不起精神。公款消费、私拿回扣和浪费现象开始在公司蔓延,原有的民营企业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而且携款外逃事件还有可能再度发生。 二、案例分析:影响激励机制的因素是什么?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宏业集团公司经历了规模迅速膨胀、产权关系变更、权力从集中到分散再到集中、员工收入不断提高忠诚度却不断下降的蜕变,企业潜伏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企业的激励机制?回答这个问题,不但对宏业集团公司,而且对于其他民营企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薪资标准太模糊。案例中提到的经理人员携款而逃,或给予其优厚待遇但却不知回报等现象,是有其深层原因的。(1)员工薪资水平的确定随意性很大。由于公司没有形成人力资源制度管理的机制,员工的薪资基本上都由王董确定,而且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模糊性,模糊的薪资标准侵蚀了公平、弱化了激励。(2)在宏业公司,员工试用期满后,同一工种、同一类型的工作薪资水平就不再作区分,基本上一视同仁,公司没有考虑不同时期进入企业的员工为公司所作的贡献。(3)奖励方式过于单一。宏业公司为激励员工,通常是从事同一工作的员工都发放同样的奖金,奖金没有起到奖励的作用。 2.干部任用不合理。(1)引进人才与员工提升不均衡。宏业公司为了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引进了不少职业经理人,但却忽视了内部人才的提升,使企业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激励手段,尤其对那些曾经为公司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元老们”和打江山的“兄弟们”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公司在任用干部时“重外轻内”的倾向,使得公司内部的老员工失去了发展机会,不利于员工归属感的形成,降低了员工的忠诚度。(2)任用干部缺乏标准。由于公司的权力过于集中在王董手中,在提升员工进入管理层的时候,主要也是由王董最后确定。而王董也只是依据人个的眼光,而不是根据各岗位的任用标准。实际上,该公司不但没有形成管理岗位的任用标准,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模型及算法综述_许文超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模型及算法综述① 许文超 郭 伟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 南京 210096) SUMMARIZE OF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MODEL AND ALGORITHM I N ELETRIC POWER SYSTEM Xu Wenchao Guo Wei (Dept.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South east Univ ersity,Nanjing,210096) ABSTRACT In this pape r Reactiv e Pow er Optimiza tio n (R PO)and its histo r y ar e intro duced in brief.Th en the pape r makes a summar y of sev er al cla ssical optima l models and the model in elect ricity mar ke t,and ana ly ses some compar ativ ely ex cellent optima l algo rithm.So me ex istent pro blems ar e also bro ught o ut accor ding to the demand of r ea l-time optima l co ntro l. Key Words Reactiv e po w er optimizatio n(RPO),Algo-rithm,M o del,Electric po w er system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历史,综合评述了比较经典的优化模型和电力市场下的无功优化模型,分析比较了多种较为优秀的优化算法,并根据全网无功实时优化控制的要求提出了现存的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无功优化 算法 模型 电力系统 1 引言 自J.Carpentier在上世纪60年代初首先提出了电力系统最优潮流(OPF)的概念后,电力系统潮流优化问题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而无功优化问题是O PF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十年来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4]。 随着电力系统的复杂化,除了系统规划、运行要考虑无功优化,高压支流输电及灵活交流输电、电力市场等更多的领域也涉及到无功优化问题,对无功优化方案及控制手段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5][6]。本文对其中的无功优化问题及其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以往无功优化模型算法的优缺点的比较,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2 无功优化的数学模型 无功优化问题是指某电力系统在一定运行方式下,满足各种约束条件,达到预定目标的优化问题,它涉及无功补偿装备投入地点的选择、无功补偿装置投入容量的确定、变压器分接头的调节和发电机机端电压的配合等,是一个多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 2.1 经典的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一般可以表示为以下的数学模型: min f(u,x) s.t.g(u,x)=0 h(u,x)≤0 (1) 式(1)中涉及到控制变量(u)和状态变量(x)。u是可人为调节的变量,可包括:P Q发电机节点的无功功率、可调变压器的抽头位置、无功补偿设备的容量及PV和平衡节点的电压模值。x可包括除平衡节点外其它所有节点的电压相角、除发电机或具有无功补偿设备的节点的电压模值。 目标函数有多种考虑角度。从经济性角度出发的经典模型是考虑系统的网损最小化,目标函数为[7]: min f1=min∑ n l k=1 G k(i,j)[U2i+U2j-2U i U j cos(W i-W j)](2)式中:n l为网络总支路数;G k(i,j)为支路i-j的电导;U i、U j分别为节点i、j的电压;W i、W j分别为节点i、j的相角。 从系统安全性出发的经典模型是选取节点电压偏离规定值最小为目标函数[7]: min f2=min∑ n j=1 |U j-U spec j| ΔU j(3) ①本文2002年5月17日收到 本文修改稿2002年7月9日收到

基于遗传程序设计的电力系统负荷建模

基于遗传程序设计的电力系统负荷建模 发表时间:2017-01-19T17:36:09.7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2期作者:高戟 [导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负荷预测数学模型不断涌现,但是他们都有各自的使用条件。 (国网浙江瑞安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温州 325200)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负荷预测数学模型不断涌现,但是他们都有各自的使用条件。如回归分析方法对于不同趋势的历史负荷曲线,需要选择不同的回归函数,这将会对预测的准确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往往这些历史负荷曲线非线性程度又比较复杂,选择起来也会非常困难,而遗传程序设计方法无需人为选择数学模型,它能够根据与问题有关的终结点集和函数集,自动生成与历史数据相拟合的函数表达式,从而可以预测出负荷的未来趋势,有效地避免了经验需求和假设。 关键词:电力系统;遗传程序设计方法;应用 遗传程序设计是基于遗传算法的一种进化算法,具有自组织、自学习和自适应性,作为一种自动编程技术,试图研究计算机怎样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根据客观环境自动解决问题。它采用生物界的自然选择原理和进化理论,用层次化的树形结构表达问题,从随机产生的初始群体出发,用适应度来衡量个体的优劣,对每一代个体都采用复制、交叉、变异等操作,经若干代的进化得出给定问题的最优解,也就是适应度最优的个体。 1 电力系统的负荷模型 负荷建模工作中通常所谓的负荷指的是由母线供电的各类用电设备、配电网络和接入该变电站(母线)的电源的综合。负荷模型则是负荷的功率随系统的电压U和频率f的变化而变化的数学表达式。按照模型是否反映负荷的动态行为,可分为静态负荷模型(LOADMODEL)和动态负荷模型(STATICLOADMODEL),前者反映的是母线功率(有功、无功)随电压和频率变化而变化的特性,通常用代数方程来表示,后者反应的则是母线负荷功率随系统的电压U、频率f和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重点强调对时间的记忆性,不仅与当前的电压和频率有关,而且与历史电压和频率值也有关,因此通常用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等非线性方程来描述动态负荷模型。具有记忆性的电力系统负荷成分主要是感应电动机,因此动态负荷模型的结构形式通常用感应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来表示。 2 遗传程序设计的原理与结构 遗传程序设计是只有在计算机时代才能实现的一种搜索解题方法[3]。首先随机产生一个适合于给定问题的搜索空间,构成搜索空间的个体都有一个适应度值,然后通过自然选择原理,用遗传算子根据适应度对个体进行处理,产生下一代搜索空间,这样一直进化下去,给定问题的最优解或次优解必将出现在某代搜索空间中。组成搜索空间的个体采用一种层次结构可变的分析树来表示,树的节点由终结点集和函数集中的元素组成。如图1所示函数f(x,y,z)=(x+ y)* z+ sin(x)的分析树表示形式: 其中终结点集是组成所给问题的最基本元素的集合,包括变量和常量。函数集是对终结点进行运算的连接运算符集合,包括算术运算符、标准数学函数、逻辑运算符和条件表达式等可能的可定义数学函数,而且函数的返回值必须仍属于终结点集,即满足相对于终结点集的封闭性。 3 用于负荷建模的遗传程序设计 3.1 进化计算 进化计算(Evolutionary Algorithms)是根据自然界生物的生命发展过程建立起来的计算理论,建立在进化理论的基础之上,采用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思想。虽然进化算法有有多分支,主要包括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简称 GA)、进化策略(Evolution Strategies,简称 ES)、进化规划(Evolutionary Planning,简称 EP)、进化程序设计(Evolution Programming,简称 EP)四大方面。GA 注重对染色体的操作,ES 则强调个体的行为变化,而 EP 主要强调种群的行为变化。 3.2 遗传程序设计 遗传程序设计,也称为遗传规划(Genetic Programming,简称 GP)是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引入自动程序设计的一中新型进化算法,它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层次化的结构表达问题,克服了遗传算法不能描述计算机程序和层次化的问题以及缺乏动态可变性的缺点,能够根据环境状态自动的改变程序结构和大小,在数据挖掘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 它的基本原理是:首先随机产生一个适应于给定问题环境的初始种群,这个种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对应一个适应度,然后按照达尔文“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标准,选择适应度高的个体直接通过复制进入下一代种群,对其它的个体则根据自然界的进化理论通过一些遗传操作(如变异、交换等)得到高适应度的个体,如此一直进化下去,直到得到给定问题的解或满足某一终止条件之后进化停止。 3.3 遗传程序设计的基本参数 系统中有些参数对程序的进化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程序开始之前,首先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设置。 1)种群规模:随机产生的初始种群如果不加以限制就会无限制的任意生长,如果种群数目过大不仅浪费存储空间,而且也会大大增加程序的计算时间,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种群规模从而控制种群进化过程中每一代的个体数目。通常的做法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