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风湿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风湿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风湿性心脏病健康教育资料风湿性心脏病即风湿性心瓣膜病,是风湿性心脏炎遗

留下来的以心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本病我国发病率较高,多见于20一40岁的人,女多于男,约有1/3的病人以往无明显风湿热史。一、风湿性心脏病临床主要有4种类型: 1、二尖瓣狭窄:心功能代偿期多无明显症状,体力活动也不受限制,

失代偿时发作表现为心悸气促,易出现心律失常,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

,吐泡沫样痰,或见咯血,胸痛,吞咽困难,偶有声音嘶哑,口唇深红,两颧紫红色

。 2、二尖瓣关闭不全:轻症可以无症状,病变加重时呼吸困难,乏力,心悸,

或见咯血,胸痛。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早期无症状,或仅有面色苍白,心悸

,劳累时气促,心前区不适感和头部动脉搏动感,晚期可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咳嗽

,少数病人有心绞痛。 4、主动脉瓣狭窄:轻者无症状,重者可以见到疲乏无力,呼吸困难。可产生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甚至淬死;有时可发生眩晕、晕质,晚期可出

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左心功能不全症状。以上4种类型既可单独存在,也可能联合出现,如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关闭不全等。二、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心功能代偿期可无症状,失偿后有劳性呼吸因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咯

血痰,伴有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性不全者可有心绞痛症状,当左心房压力增

高与扩大时,可以出现房性期前收缩,心房纤颤与扑动。三、风湿性心脏病的预防本病的预防,首先应着重预防风湿热的发生,使心脏瓣膜病根本无发病的基础。一旦瓣膜损害已经形成,仍应积极控制和预防风湿活动,控制症状,改善心功能,以免

病变加重。 1.防治链球菌感染。要注意居住卫生,对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结炎等急性链球菌感染,应予积极彻底治疗,以避免风湿热的发作

。风湿热的反复发作,会加重心脏瓣膜的损害。 2.劳逸结合。适当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可增加心脏的代偿能力,没有出现呼吸

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可以照常工作和生活,但是要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是防治本病的必要措施,患者病情发作时要根据症状和医生

的嘱咐,不同程度地限制体力活动,甚至完全卧床,直到心功能改善为止。 3.稳

定心神。不少风心病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会突然发生心动过速,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功能不全,因而要宽心平气,淡泊守神。 4.合理饮食。 (1)风湿性

心脏病易发生水肿,因而必须限制食盐的摄入量,防止水肿加重,防止心脏负担增加

,一般来说,风心病患者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在1一,5克之间较为合适。 (2)减少高脂肪饮食:商脂肪饮食摄入后不易消化,会增加心脏负担,有的还会发生心律失常,

所以要少用或不用高脂肪饮食。 (3)与限制食盐道理相同,风心病患者应少吃含

钠丰富的食品如香蕉等,以免引发水肿。 (4)缓进饮料:一次喝大量的水、茶、汤

、果子汁、汽水或其他饮料时,会迅速增加血容量,进而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进食饮

料不要太多,最好一次不超过500毫升。需要多喝水时,分成几次喝,每次少一点,相隔时间长一些。 (5)戒刺激性食饮和兴奋性药物:辣椒、生姜、胡椒、烟、酒和大

量饮浓茶,服咖啡因、苯丙胺等兴奋药对心脏也会带来负担,在风心病患者心功能不

佳时,尤当注意。 5.节制性生活。一般情况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如果从来没有

发生过心力衰竭,那么对结婚、生育、哺乳等没有多大的妨碍。由于夫妻双方进行性

生活时,心跳会加快,血压会升高,心脏的负担也会随之加重。因此,风心病患者宜

节制性生活。女性患者如病情较重,不宜怀孕生育,因为妊娠期间;心脏负担加重后,可危及母子的生命安全。重症女青年,最好不结婚,待症情好转再做考虑。 6.常饮柠檬汁。口服柠檬汁治疗风湿病有良好的疗效。实验表明,柠檬汁具有抑制导

致风湿热的链球菌的能力。柠檬汁的饮用方法是:从第1天开始,每天口服柠檬汁10毫升,以后每天加服lo毫升,一直加服到每天300毫升为止,然后又逐日减少10毫升,直

至减少到最初的每日lo毫升为止。一般经过两个这样的疗程,风心病会得到显著好转

由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的心脏瓣膜损害,主要累群及40岁以下人群,目前仍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

【疾病相关知识】

诱发因素:反复风湿活动、呼吸道感染、心内膜炎、妊娠、分娩等。

【护理措施】

心功能代偿期可适当体力锻炼,以不感心悸、气急为度。

心功能不全时不宜参加运动和体力劳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如出现心慌、腰痛、气急,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饮食指导】

清淡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饮食,如动物性食物、大豆制品等。

不宜过饱、多吃水果和蔬菜。

有心力衰竭时要控制食盐的摄入。

【用药指导】

洋地黄类药物:

需观察毒性反应,如黄视、绿视、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乏力、及各种心律失常等。

利尿剂需观察有无低钾现象,如全身无力。

抗感染药需观察滴速,不宜过快。

【心理指导】

做好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思想准备。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学习自我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法、静默法等。

【健康指导】

尽量避免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居住,以免诱发风湿热。

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术前一般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经历慢性病程,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患者往往表现出对疾病、手术、术后恢复情况的担忧,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针对这种情况,术前上专病课[2],由专病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讲解疾病的原因、手术的方法、术后一般恢复情况,打消患者的顾虑,从而减轻其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术后患者要入住监护室,没有家人的陪伴,医护人员术前向患者介绍监护室的位置、环境、仪器设备等,使其有心理准备,减少恐惧心理。给患者讲解如何从自身做好手术准备,如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注意休息,适当活动。在进行术前的常规检查和治疗时,向患者讲解检查或治疗的目的、方法,打消其疑虑,得到患者的配合。吸氧对改善心脏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应向患者讲解吸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术后卧床会导致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为避免术后坠积性肺炎,需要患者术后能够有效咳嗽排痰,因此术前要教患者练习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深呼吸3次后深吸气、屏气、用力咳嗽。教患者练习床上排便。患者术后因为气管插管,暂时不能讲话,因此要教会患者约定的手势,如大拇指代表伤口疼痛,食指代表想见家人,中指代表想拔管,无名指代表想解大小便,小指代表想写字

,以便术后能与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1.2.2 术后患者术后入住监护室,待患者清醒后,及时向其讲解手术情况及术后的监护和治疗,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重要性,确认其学会了使用手势进行

沟通,停用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后翻身拍背的重要性,避免其因疼痛不愿配合。患者病情稳定后回病房继续治疗,鼓励患者进食富含营养的食物,同时要注意易消化、清淡。不要过多摄入水分。术后患者可听到瓣膜的拍击音,可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向患者讲解具体情况,打消其顾虑,鼓励其逐渐适应。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呼吸运动,后逐渐过渡到在床边活动、室内走动。术后患者常规需要抗凝治疗,生物瓣的患者需要抗凝治疗3~6个月,机械瓣的患者需要终生抗凝。应向患者介绍抗凝治疗的必要性,以及使用的药物,药物的副作用,使用方法等情况。华法令是术后常用的抗凝药,告知患者要定期复查APTT等凝血指标,以根据情况调整药量。在用药期间,告知患者在家自行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一旦出现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斑、紫癜、黑便、尿血等情况要及时就诊。出院时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饮食方面宜进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低脂的食物,可少量多餐。避免食用浓茶、咖啡、辛辣食物,要戒烟戒酒。适当限制食盐量。术后可进食富含钾的食物。居住环境应安静、舒适,常通风换气。根据自己情况,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定时定量地服用抗凝药物,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定期复查凝血时间。出院后按时服用6~12个月的强心药或利尿剂,服用强心药的患者每天早上睡醒时不要起床,先自数脉搏,低于70次/min,可能出现中毒情况,及时就诊,服用利尿剂患者要注意观察尿量。术后3个月来院复查,出现呼吸道感染或瓣膜声音改变时及时就诊。

危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实施心脏人工瓣膜替换术后,在围手术期的处理中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知识。

危重风湿性心瓣膜病体循环及肺循环系统长期高压、淤血,发生肺、肝、肾等主要脏器的功能障碍。由于胃肠系统粘膜长期淤血,引起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病人伴有心脏

恶液质。因此术前应加强心功能支持,甚至静脉滴注正性肌力药物。

术前改善病人的心功能状况,输入血浆、新鲜血液、白蛋白等,纠正病人的低蛋白血症与贫血。进行肺功能锻炼。一般待心衰纠正、营养状态改善后,选择适应的手术时机,以提高手术疗效。

术中心肌保护采用含钾机血停跳液持续灌注,保证了心肌的氧供与能量代谢,避免心肌再灌注损伤。

术后若出现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除正性肌力药物外,早期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左心转流可提高左心功能。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早期行腹膜透析或床旁血液透析,气管插管不能经口进食病人及早通过鼻饲补充营养或静脉营养,有利病人的恢复。

风湿性心脏病术后的患者也可以吃些维持心功能的药物,如强心利尿药等。因为有些患者来就诊前心功能就很差,心功能在三级甚至四级,这种病人长期承受心肌劳损,即使换瓣后也只是解决了瓣膜问题,并不能缓解心肌病变、心肌劳损等。而且有些食物对抗凝效果也有影响,例如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会影响抗凝的效果,使之减弱。所以食物不能偏食,搭配要合理。

风湿性心脏病术后随访:瓣膜置换手术后吃抗凝药的患者建议一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血,调整抗凝药剂量。要使手术后的切口尽快愈合,避免伤口的感染。还要预防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等。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