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编码的Systemview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交织编码的Systemview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交织编码的Systemview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交织编码Systemview仿真

课题名称:差错编码系统仿真

专业: 09 通信

指导老师:

姓名:

学号:

目录

一、引言 (2)

二、基本原理 (3)

1 差错控制编码的介绍 (3)

2 交织编码 (6)

3 Systemview仿真软件介绍 (8)

三、交织编码仿真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0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0

2 交织编码实验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0

3 数据波形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2

四、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7

五、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8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息的存储和交换日益郑家,对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字通信要求传输过程中所造成的数码差错足够低。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干扰的影响,码元波形将变坏。接收端收到后可能发生错误判决。由乘性干扰引起的码间串扰,可以采用均衡的办法纠正。而加性干扰的影响则需要用其他办法解决。在设计数字通信系统时,应该首先从合理选择调制制度、解调方法以及发送功率等方面考虑,使加性干扰不足以影响达到误码率要求。在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就要考虑采用差错控制措施了。一些通用的系统,其误码率要求因用途而异,也可以把差错控制作为附加手段,在需要时加用。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由于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以及加性噪声的影响,传输的信息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影响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业务对系统误码率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采用差错控制编码技术是提高数字通信可靠性的有效办法之一。差错控制编码就是在发送端的信息码元序列中,以某种确定的编码规则加入一些监督码元,是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具有某种相关性。接收端通过检验这种相关性是否存在来判断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了误码。线性分组码、巴克码、CRC冗余校验码等都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之一。

二、基本原理

1、差错控制编码的介绍

1.1差错控制编码

在实际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过程中,引起传输差错的根本原因在于信道内存在的噪声以及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所造成的码间串扰。为了提高数字传输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信息传输的差错率,可以利用均衡技术消除码间串扰,利用增大发射功率、降低接收设备本身的噪声、选择好的调制制度和解调方法、加强天线的方向性等措施,提高数字传输系统的抗噪性能,但上述措施也只能将传输差错减小到一定程度。要进一步提高数字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就需要采用差错控制编码,对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差错进行控制。

差错控制编码是在信息序列上附加上一些监督码元,利用这些冗余的码元,使原来不规律的或规律性不强的原始数字信号变为有规律的数字信号;差错控制译码则利用这些规律性来鉴别传输过程是否发生错误,或进而纠正错误。

原始数字信号是分组传输的,例如每k个二进制码元为一组(称为信息组),经信道编码后转换为每n个码元一组的码字(码组),这里n>k,分组码通常表示为(n,k)。可见,信道编码是用增加数码,利用“冗余”来提高抗干扰能力的,也就是以降低信息传输速率为代价来减少错误的,或者说是用削弱有效性来增强可靠性的。

1.2 差错控制方式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主要有三种:前向纠错(简称FEC)、检错重发(简称ARQ)和混合纠错(简称HEC),它们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有斜线的方框图表示在该端进行错误的检测。

前向纠错系统中,发送端经信道编码后可以发出具有纠错能力的码字;接收端译码后不仅可以发现错误码,而且可以判断错误码的位置并予以自动纠正。然而,前向纠错编码需要附加较多的冗余码元,影响数据传输效率,同时其编译码设备比较复杂。但是由于不需要反馈信道,实时性较好,因此,这种技术在单工信道中普遍采用,例如无线电寻呼系统中采用的POGSAG编码等。

检错重发方式中,发送端经信道编码后可以发出能够检测出错误能力的码字;接收端收到后经检测如果发现传输中有错误,则通过反馈信道把这一判断结果反馈给发送端。然

后,发送端把前面发出的信息重新传送一次,直到接收端认为已经正确后为止。常用的检错重发系统有三种,即停发等候重发、返回重发和选择重发。

图1 差错控制方式

混合纠错方式是前向纠错方式和检错重发方式的结合。在这种系统中发送端不但具有纠正错误的能力,而且对超出纠错能力的错误有检测能力。遇到后一种情况时,系统可以通过反馈信道要求发送端重发一遍。混和纠错方式在实时性和译码复杂性方面是前向纠错和检错重发方式的折衷。

1.3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在差错控制系统中,信道编码存在着多种实现方式,同时信道编码也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照信道编码的不同功能,可以将它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检错码仅能检测误码,例如,在计算机串口通信中常用到的奇偶校验码等;纠错码可以纠正误码,当然同时具有检错的能力,当发现不可纠正的错误时可以发出出错指示。

(2)按照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检验关系,可以将它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码。若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即满足一组线性方程式,称为线性码;否则,称为非线性码。

(3)按照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约束方式不同,可以将它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在分组码中,编码后的码元序列每n位分为一组,其中k位信息码元,r个监督位,r = n-k。

监督码元仅与本码字的信息码元有关。卷积码则不同,监督码元不但与本信息码元有关,而且与前面码字的信息码元也有约束关系。

(4)按照信息码元在编码后是否保持原来的形式,可以将它分为系统码和非系统码。在系统码中,编码后的信息码元保持原样不变,而非系统码中的信息码元则发生了变化。除了个别情况,系统码的性能大体上与非系统码相同,但是非系统码的译码较为复杂,因此,系统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按照纠正错误的类型不同,可以将它分为纠正随机错误码和纠正突发错误码两种。前者主要用于发生零星独立错误的信道,而后者用于对付以突发错误为主的信道。

(6)按照信道编码所采用的数学方法不同,可以将它分为代数码、几何码和算术码。其中代数码是目前发展最为完善的编码,线性码就是代数码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除上述信道编码的分类方法以外,还可以将它分为二进制信道编码和多进制信道编码等等。同时,随着数字通信系统的发展,可以将信道编码器和调制器统一起来综合设计,这就是所谓的网格编码调制(TCM ——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1.4 差错控制编码原理

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就是在被传送的信息中附加一些监督码元,在收和发之间建立某种校验关系,当这种校验关系因传输错误而受到破坏时,可以被发现甚至纠正错误,这种检错与纠错能力是用信息量的冗余度来换取的。

下面将介绍几个与信道编码有关的基本概念:

(1)码长:码字中码元的数目;

(2)码重:码字中非0数字的数目;对于二进制码来讲,码重W就是码元中1的数目,例如码字10100,码长n = 5,码重W = 2。

(3)码距:两个等长码字之间对应位不同的数目,有时也称作这两个码字的汉明距离,例如码字10100与11000之间的码距d = 2。

(4)最小码距:在码字集合中全体码字之间距离的最小数值。

对于二进制码字而言,两个码字之间的模二相加,其不同的对应位必为1,相同的对应位必为0。因此,两个码字之间模二相加得到的码重就是这两个码字之间的距离。

以二进制分组码的纠错过程为例,可以较为详细地说明纠错码检错和纠错的基本原理。分组码对于数字序列是分段进行处理的,设每一段有k个码元组成(称作长度为k的信息

组),由于每个码元有0或1两种值,故共有个不同的状态。每段长为k的信息组,以一定的规则增加r个多余度码元(称为监督元),监督这k个信息元,这样就组成长度为n =k+r的码字(又称n重)。共可以得到个长度为n码字,它们通常被称为许用码字。

而长度为n的数字序列共有2n种可能的组合,其中-个长度为n码字未被选用,故称它们为禁用码字。上述个长度为n的许用码字的集合称为分组码。分组码能够检错或纠错的原因是存在-多余度码字,或者说在码字中有禁用码字存在。

纠错码的抗干扰能力完全取决于许用码字之间的距离,码的最小距离越大,说明码字间的最小差别越大,抗干扰能力就越强。因此,码字之间的最小距离是衡量该码字检错和纠错能力的重要依据,最小码距是信道编码的一个重要的参数。

信道编码的任务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干扰特性,设计出编码效率高、纠错能力强的编码。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指标要求,尽量简化编码实现的复杂度,节省设计费用。

2、交织编码

交织编码是在实际移动通信环境下改善移动通信信号衰落的一种通信技术。将造成数字信号传输的突发性差错,利用交织编码技术可离散并纠正这种突发性差错,改善移动通信的传输特性。

2.1 交织编码的决定因素

交织深度越大,则离散度越大,抗突发差错能力也就越强。但交织深度越大,交织编码处理时间越长,从而造成数据传输时延增大,也就是说,交织编码是以时间为代价的。因此,交织编码属于时间隐分集。在实际移动通信环境下的衰落,将造成数字信号传输的突发性差错。利用交织编码技术可离散并纠正这种突发性差错,改善移动通信的传输特性。

2.2 交织编码原理

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常常存在突发性错误。突发错误一般是一个错误序列。纠正突发错误的通常采用交织编码。交织编码的基本思路是,将i个能纠t个错的分组码(n,k)中的码元比特排列成i行n列的方阵。每个码元比特记作B(i,n)。交织前如果遇到连续j个

比特的突发错误(用阴影方块表示),且j>>t,对其中的连续两个码组而言,错误数已远远大于纠错能力t,因而无法正确对出错码组进行纠错。交织后,总的比特数不变,传输次序由原来的B(1,1),B(1,2),B(1,3)…B(1,n),B(2,1),B(2,2),B(2,3)…B(2,n),……B(i,1),B(i,2),B(i,3)…B(i,n)转变为B(1,1),B(2,1),B(3,1)…B(i,1),B(1,2),B(2,2),B(3,2)…B(i,2)………B (1,n),B(2,n),B(3,n),…B(i,n)的次序。此时因干扰或衰落引起的突发错误图样正好落在分组码的纠错能力范围内,可以正确纠错错误。通常把码组数i称为交织度,用这种方法构造的码称为交织码。

使用交织编码的好处是提高了抗突发错误的能力但不增加新的监督码元,从而不会降低编码效率。理论上交织度i越大,抗突发错误的能力就越强,但是要求译码器的暂存区就越大,而且译码延时也相应加大。因此,实际工程中会根据设计成本和系统的延时要求选取合适的i。

图2 交织编码示意图

3、Systemview仿真软件介绍

Systemview——可视化软件工具

3.1 Systemview简介

SystemView是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用于系统仿真分析的可视化软件工具,它使用功能模块(Token)去描述程序,无需与复杂的程序语言打交道,不用写一句代码即可完成各种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快速地建立和修改系统、访问与调整参数,方便地加入注释。

3.2 Systemview主要作用

利用System View,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各种多速率系统,因此,它可用于各种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用户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只需从System View配置的图标库中调出有关图标并进行参数设置,完成图标间的连线,然后运行仿真操作,最终以时域波形、眼图、功率谱等形式给出系统的仿真分析结果。

3.3 Systemview工具特点

SystemView的库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含若干图标的基本库(Main Library)及专业库(Optional Library),基本库中包括多种信号源、接收器、加法器、乘法器,各种函数运算器等;专业库有通讯(Communication)、逻辑(Logic)、数字信号处理(DSP)、射频/模拟(RF/Analog)等;它们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方案论证,尤其适合于无线电话、无绳电话、寻呼机、调制解调器、卫星通讯等通信系统;并可进行各种系统时域和频域分析、谱分析,及对各种逻辑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混合器、放大器、RLC电路、运放电路等)进行理论分析和失真分析

System View能自动执行系统连接检查,给出连接错误信息或尚悬空的待连接端信息,通知用户连接出错并通过显示指出出错的图标。这个特点对用户系统的诊断是十分有效的。System View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可以从各种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按要求设计多种滤波器,并可自动完成滤波器各指标—如幅频特性(伯特图)、传递函数、根轨迹图等之间的转换。

在系统设计和仿真分析方面,System View还提供了一个真实而灵活的窗口用以检查、

分析系统波形。在窗口内,可以通过鼠标方便地控制内部数据的图形放大、缩小、滚动等。另外,分析窗中还带有一个功能强大的“接收计算器”,可以完成对仿真运行结果的各种运算、谱分析、滤波。

System View还具有与外部文件的接口,可直接获得并处理输入/输出数据。提供了与编程语言VC++或仿真工具Matlab的接口,可以很方便的调用其函数。还具备与硬件设计的接口:与Xilinx公司的软件Core Generator配套,可以将System View系统中的部分器件生成下载FPGA芯片所需的数据文件;另外,System View还有与DSP芯片设计的接口,可以将其DSP库中的部分器件生成DSP芯片编程的C语言源代码。

三、交织编码仿真实验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巩固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

2.熟悉SystemView仿真环境并能在其环境下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

3. 比特误码率是衡量一个通信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

4. 利用SystemView软件仿真测试和生成一个交织编解码系统的BER曲线。熟悉对于系统延时的处理。

5.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交织编码仿真实验过程

2.1设计思路

根据差错控制编码的原理电路图利用systemview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在进行交织编码以前,先将数据用戈雷码编码器进行了纠错编码,然后再进行23行、23列的交织编码。在传输信道上用了一个周期为1Hz、脉宽为100ms、幅度为2V的方波信号模拟突发干扰源。

2.2 设计过程

第1步:进入SystemView系统视窗,设置“时间窗”参数如图3所示。

图3 参数设置

第2步:创建如图2所示的仿真分析系统,主要参数设置见图符。图4所示为交织编码仿真实验原理图。

图4 交织编码仿真实验原理图

第3步:点击运行按钮,点击分析窗口,观察输出实验结果。

3、数据波形图

w0:Sink 5 DECODE

w1:Sink 7 Source Input

w2:Sink 8 Interleaver Code Adder Noise

得到如上三个图后,为了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做如下设置:

点击计算器功能窗口,选择Scale → Scale Axes,进行如图5中设置,可得到波形图w3。

图5 计算器功能窗口设置

点击计算器功能窗口,选择Scale → Scale Axes,进行如图6中设置,可得到波形图w4。

图6 计算器功能窗口设置

点击计算器功能窗口,进行如图7中设置,可得到波形图w4。

图7 计算器功能窗口设置

w5: Overlay Sink 5,w3: X-Y Scaled w2,w4:X-Y Scaled

四、总结

为期4周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于我上学期所学的差分控制编码这一部分的内容进一步熟悉,并且学习了交织编码这种以前没学过的差分编码类型。不仅如此,我通过这次还学习到了利用SystemView 的仿真,使得我在学好理论知识的时候应用于实际中的去,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遇到问题,使得对于通信原理的知识更加的深刻,同时也增加了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更能培养我们对通信原理课程的兴趣。以前没有接触SystemView 这个软件,第一次接触这个软件,了解及其熟悉这个软件是在做课设前必须要克服的困难。SystemView 在通信仿真软件中也是具有分出重要的地位的,作为学习信息的我们,掌握SystemView 软件是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这次课程设计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学习这款软件,通过自己把这些电路图实现,能够基本掌握了其中一些常用的软件的相关知识。对于以后进一步去掌握这款软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通过由不熟悉这款软件,到自学其中的知识,并且阅读相关指导书了解窗口中的界面的介绍,结合老师所给的参考的资料内容,通过不断摸索最终学会了这款软件,并独立完成全部的仿真的内容,仿真的结果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同时也验证了课本知识的正确性。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非常好的利用了课本的知识,结合课本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检测和利用我这学期在这一章的差分控制编码的学习的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不仅学会了SystemView 软件的使用,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也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次实践验证。

五、参考文献

1、樊昌信,张甫翊,徐炳祥,吴成柯.通信原理(第五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2、罗卫兵,孙桦,张捷.SystemView 动态系统分析及通信系统仿真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李东生, 雍爱霞, 左洪浩。System View 系统设计及仿真入门与应用[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4、青松, 程岱松, 武建华等。数字通信系统的System View 仿真与分析[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

5、(美)Shu Lin Daniel Costello.Jr. 差错控制编码(原书第2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SystemView仿真

---------------------------------------------------------------最新资料推荐------------------------------------------------------ SystemView仿真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systemvi ew仿真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二进制振幅键控 2ASK 1、调制系统: 实验原理: 2ASK 的实现二进制不归零信号图 2: 2ASK 调制器原理框图在幅移键控中,载波幅度是随着调制信号而变化的。 一种是最简单的形式是载波在二进制调制信号 1 或 0 控制下通或断,这种二进制幅度键控方式称为通断键控(OOK)。 二进制振幅键控方式是数字调制中出现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 这种方法最初用于电报系统,但由于它在抗噪声的能力上较差,故在数字通信用的不多。 但二进制振幅键控常作为研究其他数字调制方式的基础。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基本解调方法有两种: 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即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测。 非相干解调系统设备简单,但信噪比小市,相干解调系统的性能优于相干解调系统。 1 / 3

2ASK 解调器原理框图: 图 3 乘法器coscte2ASK(t)(a)模拟调制法(相乘器法)cosct开关电路s(t)e2ASK(t)(b)通-断键控(OOK,On-Off Keying) s(t)e2ASK(t)BPF全波整流器LPF抽样判决器输出abcd定时脉冲(a)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e2ASK(t)BPF相乘器LPF抽样判决器定时脉冲输出Cosct(b)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法)系统的相关参数:基带信号 amplitu=0. 5, offset=-0. 5, rate=10。 图 4 输入的调制信号: 图 5 已调信号: 图 6 2 调制解调系统: 系统相关参数: 基带信号频率=50HZ,电平=2,偏移=1,载波频率=1000HZ 模拟低通频率=225HZ,极点数为 3. 系统运行时间为 0. 3S,采样频率=20190HZ。 图 7 模块 3 为原始信号: 图 8 模块 8 为解调后信号: 图 9 模块 4 为已调信号: 图 1 0 功率谱图: Sink3 输入信号图 1 1 Sink8 输出信号: 图 1 2 2ASK 系统调制解调图对比: 图 1 3 图 14 3 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如图所示调制信号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2011级) 题目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学院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王永忠/刘伟峰 完成日期2014年6月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 ———交流异步电机动态仿真 一 设计目的 1.了解交流异步电机的原理,组成及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原理。 2. 设计交流异步电机动态结构系统; 3.掌握交流异步电机调速系统的调试步骤,方法及参数的整定。 二 设计及Matlab 仿真过程 异步电机工作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仿真异步电机在空载启动和加载过程中的转速和电流变化过程。仿真电动机参数如下: 1.85, 2.658,0.2941,0.2898,0.2838s r s r m R R L H L H L H =Ω=Ω===, 20.1284Nm s ,2,380,50Hz p N N J n U V f =?===,此外,中间需要计算的参数如下: 21m s r L L L σ=-,r r r L T R =,22 2 s r r m t r R L R L R L +=,10N m TL =?。αβ坐标系状态方程: 其中,状态变量: 输入变量: 电磁转矩: 2p m p s r s L r d ()d n L n i i T t JL J βααωψψβ=--r m r r s r r d 1d L i t T T ααβαψψωψ=--+r m r r s r r d 1d L i t T T ββαβψψωψ=-++22s s r r m m m s r r s s 2r r r r d d i R L R L L L L i u t L T L L ααβαα σψωψ+=+-+22 s s r r m m m s r r s s 2 r r r r d d i R L R L L L L i u t L T L L ββαββ σψωψ+=--+[ ] T r r s s X i i αβαβωψψ=[ ] T s s L U u u T αβ=()p m e s s s s r n L T i i L βααβ ψψ=-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System View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第四部分System View通信系统仿真实验SystemView及其操作简介 美国ELANIX公司于1995年开始推出SystemView软件工具,最早的1.8版为16bit教学版,自1.9版开始升为32bit专业版,目前我们见到的是4.5版。SystemView是在Windows95/98环境下运行的用于系统仿真分析的软件工具,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仿真与分析的可视化系统软件环境,能进行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的分析设计,可对线性系统进行拉氏变换和Z变换分析。 一、SystemView的基本特点 SystemView基本属于一个系统级工具平台,可进行包括数字信号处理(DSP)系统、模拟与数字通信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仿真,并配置了大量图符块(Token)库,用户很容易构造出所需要的仿真系统,只要调出有关图符块并设置好参数,完成图符块间的连线后,运行仿真操作,最终以时域波形、眼图、功率谱、星座图和各类曲线形式给出系统的仿真分析结果。SystemView的库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含有若干图符库的主库(MainLibrary)、通信库(Communications Library)、信号处理库(DSP Library)、逻辑库(LogicLibrary)、射频/模拟库(RF Analog Library)、Matlab连接库(M-Link Library)和用户代码库(Costum Library)。 二、SystemView系统视窗 1、主菜单功能 图1 系统视窗

遵循以下步骤进入SystemView系统视窗: (1)双击SystemView图标,开始启动系统。 (2)首先会出现SystemView License Manager窗口,可用来选择附加库。本实验中选择Selectlall再左键单击OK结束选择。 (3)然后会出现Recent SystemView Files窗口,可用来方便的选择所需打开的文件。在本实验中,左键单击Close结束选择。 完成以上操作,即可进入SystemView系统视窗。如图1所示。 系统视窗最上边一行为主菜单栏,包括:文件(File)、编辑(Edit)、参数优选(Preferences)、视窗观察(View)、便签(NotePads)、连接(Connections)、编译器(Compiler)、系统(System)、 图符块(Tokens)、工具(Tool)和帮助(Help)等11项功能菜单。 执行菜单命令操作较简单,例如,用户需要清除系统时,可单击“File”菜单,出现一个下拉菜单,单击其中的“Newsystem”工具条即可。为说明问题简单起见,将上述操作命令记作:File>>Newsystem,以下类同。各菜单下的工具条及其功能如下表所示: 表1 SvstemView4.5个菜单下的工具条及其功能

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 2学期 学生姓名:林泽佳专业班级:08自动化1班指导教师:钟秋海工作部门:信息学院一、课程设计题目 :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 本课程设计共列出10个同等难度的设计题目,编号为:[0号题]、[1号题]、[2号题]、[3号题]、[4号题]、[5号题]、[6号题]、[7号题]、[8号题]、[9号题]。 学生必须选择与学号尾数相同的题目完成课程设计。例如,学号为8xxxxxxxxx2的学生必须选做[2号题]。 二、课程设计内容 (一)《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课题设计内容|

! " [2 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具体要求见(二)。 (二)《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课题设计要求及评分标准【共100分】 , 1、求被控对象传递函数G(s)的MATLAB描述。(2分) 2、求被控对象脉冲传递函数G(z)。(4分) 3、转换G(z)为零极点增益模型并按z-1形式排列。(2分) 4、确定误差脉冲传递函数Ge(z)形式,满足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稳态误差为零和实际 闭环系统稳定的要求。(6分) 5、确定闭环脉冲传递函数Gc(z)形式,满足控制器Dy(z)可实现、最少拍和实际闭环系统稳 定的要求。(8分)

6、根据4、5、列写方程组,求解Gc(z)和Ge(z)中的待定系数并最终求解Gc(z)和Ge(z) 。 (12分) 7、求针对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并说明Dy(z)的可实现性。 (3分) ! 8、用程序仿真方法分析加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7分) 9、用图形仿真方法(Simulink)分析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8分) 10、确定误差脉冲传递函数Ge(z)形式,满足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稳态误差为零和实际 闭环系统稳定的要求。(6分) 11、确定闭环脉冲传递函数Gc(z)形式,满足控制器Dw(z)可实现、无波纹、最少拍和实际 闭环系统稳定的要求。(8分) 12、根据10、11、列写方程组,求解Gc(z)和Ge(z)中的待定系数并最终求解Gc(z)和Ge(z) 。 (12分) 13、求针对单位速度信号输入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并说明Dw(z)的可实现性。(3分) 14、用程序仿真方法分析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7分) 15、用图形仿真方法(Simulink)分析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闭环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 (8分) 16、根据8、9、14、15、的分析,说明有波纹和无波纹的差别和物理意义。(4分) 三、进度安排 6月13至6月14: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复习控制理论和计算机仿真知识,收集资料、熟悉仿真工具;确定设计方案和步骤。 6月14至6月16:编程练习,程序设计;仿真调试,图形仿真参数整定;总结整理设计、 仿真结果,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6月16至6月17:完成程序仿真调试和图形仿真调试;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答 辩总结。 [ 四、基本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 程设计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 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亿元、亿元、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镇江高新区位于我市主城区的西部,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后,就与东部的镇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形成“两翼”,在提升经济体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经济质量,形成主城区“一体两翼”格局。同时,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等重大机遇形成叠加优势。 经济发展规划: 近期:人均GDP达到万元,产业结构为∶∶41,财政总收入完成80亿元以上 中期:人均GDP达到6万元,产业结构为∶∶44,财政总收入150亿元以上。

Systemview仿真

通信仿真实训总结Systemview软件仿真实验 姓名:邱永锋 班级:信息123班 学号:1213260142 指导老师:崔春雷

一、 实训目的 利用System View ,构造ASK 、FSK 、PSK 、AM 、FM 的信号仿真,从System View 配置的图标库中调出有关图标并进行参数设置,完成图标间的连线,然后运行仿真操作,最终以时域波形、眼图、功率谱等形式给出系统的仿真分析结果。 二、幅移键控ASK (一)、ASK 产生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方法1:采用相乘电路,用基带信号A(t)和载波tcos(wt)相乘就得到已调信号输出; 方法2:采用开关电路,这里的开关由输入基带信号A(t)控制,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同样的输出波形。 (二)、原理及框图 1. 调制部分:设信息源发出的是由二进制符号0、1组成的序列,则一个二进制的振幅键控信号可以表示成一个单极性矩形脉冲序列与一个正弦载波的相乘,。所以二进制幅度键控调制器可用一个相乘器来实现、 OOK 信号表达式: S ook (t)=a(n)?Acos(ω0t) A: 载波幅度 ω0:载波频率 a(n):二进制数字信号 原理框图: 基带信号 a(n) 相乘器 调制信号Sook(t) 载波 Acos (ω0t) 2、电路图

2.2ASK 解调原理 1.解调部分:解调有相干和非相干两种。非相干系统设备简单,但在信噪比较小时,相干系统的性能优于非相干系统。这里采用相干解调。 原理框图: Sook(t) 相乘器低通滤波器解调信号a(n) 载波Acos( t) 2.信号图: 三.FSK的调制与解调 (二)、原理及框图 FSK是用数字基带信号去调制载波的频率。因为数字信号的电平是离散的,所以,载波频率的变化也是离散的。在本实验中,二进制基带信号是用正负电平表示。对于2FSK,载波频率随着调制信号1或-1而变,1对应于载波频率F1,-1对应于载频F2。

课程设计之matlab仿真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 专业课程设计报告书 院系名称: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姓名:李群学号05113096 专业名称: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光信1103 实习时间:2014年4月8日至2014年4月 18日

一、课程设计题目: 用matlab 仿真光束的传输特性。 二、任务和要求 1、用matlab 仿真光束通过光学元件的变换。 ① 设透镜材料为k9玻璃,对1064nm 波长的折射率为1.5062,镜片中心厚度为3mm ,凸面曲 率半径,设为100mm ,初始光线距离透镜平面20mm 。用matlab 仿真近轴光线(至少10条)经过平凸透镜的焦距,与理论焦距值进行对比,得出误差大小。 ② 已知透镜的结构参数为101=r ,0.11=n ,51=d ,5163.121==' n n (K9玻璃), 502-=r ,0.12=' n ,物点A 距第一面顶点的距离为100,由A 点计算三条沿光轴夹角分别为10、20、 30的光线的成像。试用Matlab 对以上三条光线光路和近轴光线光路进行仿真,并得出实际光线的球差大小。 ③ 设半径为1mm 的平面波经凸面曲率半径为25mm ,中心厚度3mm 的平凸透镜。用matlab 仿 真平面波在透镜几何焦平面上的聚焦光斑强度分布,计算光斑半径。并与理论光斑半径值进行对比,得出误差大小。(方法:采用波动理论,利用基尔霍夫—菲涅尔衍射积分公式。) 2、用MATLAB 仿真平行光束的衍射强度分布图样。(夫朗和费矩形孔衍射、夫朗和费圆孔衍射、夫朗和费单缝和多缝衍射。) 3、用MATLAB 仿真厄米—高斯光束在真空中的传输过程。(包括三维强度分布和平面的灰度图。) 4、(补充题)查找文献,掌握各类空心光束的表达式,采用费更斯-菲涅尔原理推导各类空心光束在真空中传输的光强表达式。用matlab 对不同传输距离处的光强进行仿真。 三、理论推导部分 第一大题 (1)十条近轴光线透过透镜时,理想情况下光线汇聚透镜的焦点上,焦点到像方主平面的距离为途径的焦距F ,但由于透镜的折射率和厚度会影响光在传输过程中所走的路径(即光程差Δ)。在用MATLAB 仿真以前先计算平行光线的传输路径。,R 为透镜凸面的曲率半径,h 为入射光线的高度,θ1为入射光线与出射面法线的夹角,θ2为出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n 为透镜材料的折射率。设透镜的中心厚度为d ,则入射光线经过透镜的实际厚度为:L=(R-d) 光线的入射角为:sinq1=h/R 折射角度满足:sinq2=nsinq1 而实际的光束偏折角度为:θ2-θ1。 由此可以看出,当平行光线照射透镜时,在凸面之前光线平行于光轴,在凸面之后发生了偏折,于光轴交汇一点,这一点成为焦点f ,折线的斜率为(-tan(θ2-θ1))。 (2)根据题意可得,本题所讨论的是与光轴夹角不同的三条光线,经过透镜的两次反射后的成像问题。利用转面公式计算。

WEB课程设计报告

Web开发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院系:软件工程 班级学号:软件13 -1(21,19) 姓名:唐波 同组成员:史伟良 指导教师:王双利 2014 年12 月12 日

Web开发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二、设计要求 (1)史伟良负责设计与实现管理系统登陆界面;唐波负责设计与实现管理系统增删改查界面。 (2)查阅相关资料,自学具体课题中涉及到的新知识。 (3)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功能要完善,具有一定的创新。 (4)所设计的程序有输入、输出。 (5)按要求写出了课程设计报告,于设计结束后2天提交了。其主要内容包括:封皮、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与成绩、目录、概述、软件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的调试、总结、致谢、附录(带中文注释的程序清单)、参考文献。总体设计应配合软件总体模块结构图来说明软件应具有的功能;详细设计应用传统或N-S流程图和屏幕抓图说明;调试的叙述应配合出错场景的抓图来说明出现了哪些错误,如何解决的。 三、课程设计工作量 一般每人的程序量在200行有效程序行左右,不得抄袭。 四、课程设计工作计划 2014年12月8日,指导教师讲解布置题目,学生根据题目准备资料; 2014年12月8日,进行总体方案设计; 2014年12月8日~2014年12月10日,完成程序模块并通过独立编译; 2014年12月10日~2014年12月11日,将各模块集成为一完整的系统, 并录入足够数据进行调试运行; 2014年12月11日~2014年12月12日,验收、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签章: 专业主任签章:

Web开发技术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语与成绩

基于Simulink仿真双闭环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仿真验证 学院年级:工程学院08级 组长:陈春明学号200830460102 08自动化1班成员一:陈木生学号 200830460103 08自动化1班 指导老师: 日期: 2012-2-28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摘要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是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由于其静态性能良好,动态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因而在工程设计中被广泛地采用。现在直流调速理论发展得比较成熟,但要真正设计好一个双闭环调速系统并应用于工程设计却有一定的难度。 Matlab是一高性能的技术计算语言,具有强大的科学数据可视化能力,其中Simulink具有模块组态简单、性能分析直观的优点,方便了系统的动态模型分析。应用Simulink来研究双闭环调速系统,可以清楚地观察每个时刻的响应曲线,所以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参数来得出较为满意的波形,即良好的性能指标,这给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模型带来很大的方便。 本研究采用工程设计方法,并利用Matlab协助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依据自动控制系统快、准、稳的设计要求,重点分析系统的起动过程。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 Simulink 自动控制

目录 1、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分析....................... 1.1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 1.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 2 、建立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模型............................ 2.1 小型直流调速系统的指标及参数......................... 2.2 电流环设计............................................... 2.3 转速环设计................................................ 3、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MATLAB仿真.................... 3.1 系统框图的搭建............................................. 3.2 PI控制器参数的设置...................................... 3.3 仿真结果.................................................... 4、结论与总结....................................................... 5、参考资料.......................................................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 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 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 - ):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 -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 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地震勘探课程设计》 报告 院系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年3月12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的容 (3) 三、课程设计原理 (3) 四、工区数据 (4) 五、课程设计步骤 (5) 1、建立工区 (5) 2、资料加载 (8) 3、层位标定和层位追踪 (10) 4、断层解释 (13) 5、构造图绘制 (14) 六、心得体会 (15)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地震勘探解释课程设计是我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训练我们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最终使我们达到:学会利用地震解释软件来进行地震数据的加载,地震层位的标定,地震层位的追踪对比,在地震资料上分析和解释各种断层,以及地震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同时,还要学会综合地震地质资料对构造解释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对含油气有利地带进行评价和预测,最终编制成果报告。 二、课程设计的容 本次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通过对地震资料解释软件Discovery的使用,追踪解释层位数据;二、通过surfer软件学习成图。使学生对地震常用的解释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为毕业后从事地震勘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地震解释课程设计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具体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人机联作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会地震解释软件的操作流程(工区建立、资料加载、合成记录制作、层位标定、层位追踪、断层解释、断点组合); 3. 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功; 4.初步学会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初步学会编写地震资料解释文字报告;

基于Systemview的通信系统的仿真

存档资料成绩: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书 所属课程名称现代通信原理 题目基于Systemview的通信系统的仿真 分院电信分院 专业班级11级通信工程2班 学号20110210420226 学生姓名杨晨 指导教师杨小翠 2014年6月27日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11通信工程班级2班姓名杨晨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于Systemview的通信系统的仿真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4 年6 月26 日起至2014 年6 月28 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 1、对调制解调的通信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2、掌握振幅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三种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 3、掌握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 4、通过Systemview仿真软件,实现对2ASK,2FSK等数字调制系统的仿真。 5、熟练掌握Systemview的用法。 学生签名:( 杨晨) 2014年6月27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阅意见 评阅人职称 20 年月日 序号项目 等级 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1 课程设计态度评价 2 出勤情况评价 3 任务难度评价 4 工作量饱满评价 5 任务难度评价 6 设计中创新性评价 7 论文书写规范化评价 8 综合应用能力评价 综合评定等级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目的 (5) 第2章SystemView的基本介绍 (6) 第3章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 (8) 3.1 调制系统 (8) 3.2解调系统 (10) 3.3 功率谱图: (12) 3.4 2ASK系统调制解调图对比 (13) 第四章二进制频移键控 (2FSK) (14) 4.1 调制系统 (14) 4.2 解调系统 (17) 4.3 功率谱图: (19) 4.4 2FSK系统调制解调图对比 (20) 第五章实验总结 (21) 第六章参考文献 (22)

MATLAB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北华大学 《MATLAB仿真》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学号: 实习日期: 辅导教师:

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的各种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变得日益复杂起来。如何快速有效的构建系统并进行系统仿真,已经成为各领域学者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仿真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而MATLAB作为当前国际控制界最流行的面向工程和科学计算的高级语言,能够设计出功能强大、界面优美、稳定可靠的高质量程序,而且编程效率和计算效率极高。MATLAB环境下的Simulink是当前众多仿真软件中功能最强大、最优秀、最容易使用的一个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动态仿真环境集成工具箱,并且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对磁盘驱动读取系统校正部分的设计,运用自动控制理论中的分析方法,利用MATLAB对未校正的系统进行时域和频域的分析,分析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设计目标,若有不符合的,根据自动控制理论中的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直到校正后系统满足设计目标为止。我组课程设计题目磁盘驱动读取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是设计一个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的动态过程超调量δ%≤7%,调节时间ts≤1s。 电锅炉的温度控制系统由于存在非线性、滞后性以及时变性等特点,常规的PID控制器很难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考虑到模糊控制能对复杂的非线性、时变系统进行很好的控制, 但无法消除静态误差的特点, 本设计将模糊控制和常规的PI D控制相结合, 提出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新方法。并对电锅炉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抗扰动的仿真试验, 结果表明, 和常规的PI D控制器及模糊PI D复合控制器相比,模糊自适应PI D控制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达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CAD课程设计报告

XXX课程标准 盐城工学院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号:第五题 姓名:邓钟鸣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科 班级:141 页脚内容1

学号:33 日期2016年12月26日——2017年1月13日指导教师:曹瑞、朱明 页脚内容2

目录 一、摘要 (1) 二、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三、软件介绍 (1) 四、画图的步骤 (3) 五、设计总结 (20) 六、参考文献 (21) 附录: 附录1.原理图 附录2.PCB图 页脚内容1

页脚内容2

一、摘要 电子线路CAD是从实用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Altium Designer的实用功能,可以引导读者轻松入门,快速提高。全面介绍了Altium Designer的界面、基本组成及使用环境等,并详细讲解了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元件设计、印制电路板图的基本知识、印制电路板图设计方法及操作步骤等,详细讲解了电路从电路原理图设计到印制电路板图输出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Altium Designer软件;电路原理图设计;电路板; 二、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锻炼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和动手的能力以及更熟练的使用Altium Designer软件 2.使学生学会绘制电路原理图、电路查错、仿真、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设计 3、掌握元件封装的方法 意义:通过这次Altium Designer期末考试以及报告的设计,提高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本课题设计,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建立逻辑数字电路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了解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各个单元电路。而且更加掌握的Altium Designer该软件的使用,对原理图的绘制和PCB的布局以及电路的仿真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软件介绍 页脚内容1

vf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vf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经济管理学院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9年12 月28 日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系统,它是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的好帮手。 此软件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适合各种学校对繁杂的学生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具有严格的系统使用权限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强大的查询功能。它可以融入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不仅方便了学生信息各方面的管理,同时也为教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我们进行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上机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 计、表单的设计、表单与数据库的连接、SQL语言的使用和了解它的功能:数据定 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以及简单VF程序的编写。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 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并对Visual FoxPro6.0 的各种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更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在实践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今社会,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 - 1 -

、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该系统可以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 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系统 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登录 管理 学学学学学 生生生生生 信信信信信 息息息息息 录查浏修删 入询览改除 三、系统设计内容及步骤 3.1创建项目管理文件 1.启动foxpro 系统,建一个项目管理器,命名为“学生管理”。 哑 目f ■ 也 电 岂同左 矣 氏H. 0 存 JI 蛋誤曾

仿真课设报告

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柔性生产线仿真案例 班级:物流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9月23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内容 (3) 三、设计步骤 (3) 3.1案例分析 (3) 3.1.1案例说明 (3) 3.1.2建模步骤 (5) 3.1.3主要技术设计 (5) 3.2模型搭建 (6) 3.2.1基础空间总体布局 (6) 3.2.2Track设计 (6) 3.2.3加工设备的设计 (7) 3.2.4工件和AGV的属性设计 (9) 3.2.5表的设计 (10) 3.2.6工件生成器和消灭器的设计 (12) 3.2.7Method和Variable的设计 (12) 3.3仿真实现 (13) 3.3.1工件加工流程及时间设计 (13) 3.3.2任务队列设计 (13) 3.3.3小车的运行规则设计 (14) 3.3.4其它控制方法 (17) 四、仿真分析 (20) 4.1设备利用率 (20) 4.2轨道利用率 (21) 4.3加工总时间 (22) 五、模型优化 (22) 5.1订单投产优化 (22) 5.2小车优化 (23) 5.3其它优化 (26) 六、课设总结 (29)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与物流工程专业教学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结合《现代生产管理》、《设施布置与规划》、《离散系统建模与仿真》等课程的具体教学知识点开展。在完成以上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全面的实操性锻炼。设计采用企业的实际案例数据,要求完成生产线物流仿真建模和生产线物流优化方案设计两大方面的实际设计内容。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我们可以加深对本课程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同时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 二、课程设计内容 以某企业柔性制造系统(FMS)为对象,按该企业的生产实际资料为设计依据。对该柔性制造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模拟该制造系统的物流状况,寻找优化的物流方案进行产能平衡,并针对优化后的方案再次进行仿真,对比两个仿真结果在交货期要求,设备利用率等方面的不同,并制定该柔性制造系统生产作业计划。 三、设计步骤 3.1案例分析 3.1.1案例说明 1.柔性制造系统状况: 某企业柔性制造系统共有5台加工中心,定义加工中心名称分别为CNC_1、CNC_2、CNC_3、CNC_4、CNC_5。该制造系统内有一辆AGV小车,运行速度为1米/秒,可控制其实现不同的运送策略。每台设备入口和出口前有容量为4的缓冲,工件在由设备完成加工前后必须经过入口缓冲和出口缓冲,每台设备由一工人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