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和现

实依据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教育事业就历来被视为整个国家教育事业、民族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教育政策作为规范和促进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也因此成为我国教育政策与国家民族政策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

新中国的民族教育政策是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体系。民族教育政策在内容上包括党和国家制定的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方针、任务、目标、规划、具体措施等;在形式上表现为各种涉及民族教育的法律条款、条例、规章、决议、细则、指示、通知等;在层次上,既包括党和国家制定的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政策,又包括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为贯彻中央的政策制定的、在本辖区内实施的发展民族教育的地方政策与措施。

概括起来说,新中国在发展民族教育方面采取的政策主要有:设立民族教育行政机构(如教育部设有民族教育司、国家民委设有教育科技司,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自治区设有民族教育管理机构);举办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如民族高等院校、民族中學等)、民族

预科、民族班(包括内地西藏班、校和内地新疆高中班);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如,“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由内地大学对口支援18所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工作)、内地全面支援西藏教育事业(如,内地18个省、直辖市对口支援西藏的7个地、市,支持西藏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等);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在招生时给予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如,加分、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少数民族考生等);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和管理民族教育的权利(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专门人才,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当地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对少数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实行倾斜政策(如,实施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开展双语教学(在民族地区的民族中小学大力推行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的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特别是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1994年,开始在7个省、市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试点,至2000年,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已在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民族高等院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课程);在经费上对少数民族教育给予特殊照顾(如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经费)等政策。

事实证明,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民族教育以及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有力的促进和保障

作用。当然,民族教育政策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那么,我国制定民族教育政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又是什么呢?

(一)民族平等理论。

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都可以在民族平等理论中找到依据。民族教育政策直接的理论来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理论。

所谓民族平等,一是指主张和坚持一切民族的平等;二是指主张和坚持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三是指消灭剥削阶级、实现彻底的民族平等;四是指不仅要遵守形式上的民族平等,而且要实现事实上的民族平等。

在古代社会,由于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阶级利益局限性等因素的限制,民族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民族剥削,乃至民族之间的掠夺和战争,并没有真正的民族平等可言。民族平等的思想虽然在一些思想家的言论中时有出现,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更不用说被统治阶级所采纳。

直到17世纪至18世纪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爆发,“民族平等”这个口号才被提了出来,并被资产阶级革命派所接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平等派”的代表人物约翰·利尔本依据“天赋权利”的思想,提出了维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杰弗逊在所起草的《独立宣言》中第一次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这个口号,并认为这是一种“自然权利”。“民族平等”这个响亮的口号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历史也证明,资

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民族平等”实际上蜕变为掩盖资产阶级矛盾和保护资产阶级私利,欺骗劳动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工具。

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民族平等思想得到了质的飞跃,它被马克思主义赋予了真实的、彻底的革命内容,成为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恩格斯指出:“平等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只有大与小、先进与落后之分,而没有贵贱、优劣之分,各民族人民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都对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因而各民族都应该一律是平等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坚持这个原则。

实现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教育平等,是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义。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民族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促进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这个基本目标。

(二)教育平等理论。

教育政策是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关于教育事务的准则。不论从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来看,还是从教育的本质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看,公平都是教育政策的基本属性之一。但是,在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和地区,教育在任何时期都会有差距,差距是绝对的,我国也不例外。就我国而言,教育发展是很不均衡的,不仅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而且不同民族之间

的教育发展差距也很大,甚至在同一民族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教育公平问题成了我国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保持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党和政府的义务与责任。就民族教育而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早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把教育平等理论作为我国制定教育政策的核心理论。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几点建议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几点建议 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少数民族地区获得长足发展的首要环节,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教育的进步。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民族教育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诚然,现有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发现民族教育立法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民族教育立法位阶过低、地方性立法滞后、立法思想不够完善和理论研究过少等等。解决以上问题并不能一蹴而就,这要求我们在完善立法体系、推进地方立法进程、提高思想觉悟、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拟对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其缺陷,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相关立法现状 建国以来,立法机关在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我国民族教育立法进入了充分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具体来说,应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分析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现状。 1. 全国性立法现状。 ( 1) 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8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基本法的形式明确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立法的总体原则,使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立法权有了法定的依据。此后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颁布。此法出现之后,我国在教育领域又颁布了一整套法律法规,具体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其中的相关规定明确提出要在师资、财政等方面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及国务院在20XX 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主要从教师的角度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供法律帮助,具体措施就是提高教师的收入,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养,以及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使教师稳得住、留得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建国以来我国制定的教育方面的根本法,该法以根本法的形式保障了每个少数民族公民都能享受与其他地区基本相同的受教育权。该法通过对多年来教育发展实践的总结,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

2 0 16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 新和镇第三小学2015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根据国家《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为响应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岀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通知,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使全体师生 进一步增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牢固树立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歧视、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今年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根据教体局对民族团结工作的要求和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健康、文明、 安全和谐的校园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深入开展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校与校之间、家长与家长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争创民族团结模范集体。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促进我校民族团结发展,使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成立了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胡红梅(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艾合太泥沙(校长) 组员:阿迪拉(政教主任) 阿依吐尔孙(少先队辅导员) 各班班主任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提高认识,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充分利 用校内外资源,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在国家繁荣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巨大作用。 3、设置课程,强化教学 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至少5节,确立和确保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课堂教 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

中国制定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导向

中国制定《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导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肖元真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普遍要求切实保护他们通过辛勤劳动积累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物权法》正是这样一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急需推出的一部保护中国民事主体财产权益的重要民事法律。1993年,中国正式开始了《物权法》的起草工作,这部历时15年制定的法律草案历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八次审议,创造了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的审议次数之最。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通过向社会全文公布草案,举行座谈会和论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据此进行了多次修改,终于布,但前结束的中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高票审议通过,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在中国施行。《物权法》的颁发将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公民日益关注的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的理念,最终在这部法律中得以充分体现和真正明确。 (一)制定《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中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就是《物权法》的制定、解释、适用、研究的最基本的规则。这些基本原则在《物权法》中并不是一些抽象和空洞的教条,而是集中体现了物权的总体精神,是《物权

法》规则体系的总概括。它具体地体现在《物权法》的具体条文中,并且是有关物权的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因此《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物权法》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调整人(自然人、法人、特殊情况下可以是国家)对于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人们的日常理解中,《物权法》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涵义。广义的物权法即实质意义的物权法,凡是调整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都是广义的《物权法》。因此,不仅民法物权篇包括在内,其他如《土地管理法》、《森林萨》、《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房地产法》等相关法律中有关物权的规定都属于物权法。狭义的物权法即形式意义上的《物权法》,专指《民法》中的物权篇而言。中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就狭义的《物权法》展开的,但这些基本原则对于广义的《物权法》仍具有指导意义。 《物权法》是调整人对物的支配关系 《物权法》调整的是人对物的支配关系,较之《民法》的其他部分,它更为直接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所有制关系。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物权法》确认着生产和交换的前提,体现了分配的结果,并且也决定着消费的范围。所以,物权法对于

(答案版)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A.统一国家 B.多民族国家 C.共和国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中国目前共有()个少数民族。 A.55 B.56 C.57 D.54 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的义务。 A.国家统一和稳定 B.国家稳定和发展 C.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D.统一和团结 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关系。 A、平等、互助 B.平等、团结 C.团结、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 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 B.散居 C.杂居 D.群居 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 A.50% B.70% C.63.8% D.81.3% 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 B.发展和创新 C.保持或者改革 D.维护或者改变 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A.一级地方组织 B.一级政府 C.不可分离的部分 D.地方部门 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的代表。 A.一定比例 B.一定数量 C.适当名额 D.一定名额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 A.民族事务委员会 B.民族宗教委员会 C.民族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 12、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起施行。 A.7月1日 B.8月1日 C.9月1日 D.10月1日 13、()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A.2007年 B.2001年 C.2003年 D.2005年 14、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法规

近几年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试题与答案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2001-10-12 〖次〗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2020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单位工作计划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国家民委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点、亮点工作来抓。学校特别是民族高校作为创建工作的主阵地,在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下面是带来关于20 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单位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新疆工作座谈会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弘扬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全校各族干部更加坚定地高举爱国主义和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老沙湾镇中心学校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创建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宗教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学校工作有机结合,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使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为中心学校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应有贡献。 二、总体目标 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积极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机关氛围,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活动的过程,变为不断推动民族团结事业进步和学校工作全面发展的过程,形成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舆论和良好社会风气,力争在20 年创建成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并鼓励广大教职工争创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三、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 ( 年月日——年月日) 1、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学校创建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组织召开动员会,并大力宣传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学校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创建目标,在校园内营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的浓郁氛围。 2、结合五月份自治区第个民族团结教育月,重点抓好新疆“三史”教育和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宣传活动,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上来。将宣传活动纳入党总支学习计划,进一步澄清历史事实,统一思想认识,让各族教职工进一步感受到的关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不断增强学校各族干部的免疫力、鉴别力。 3、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活动。选树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宣传典型事迹,营造良好氛围。

制定政策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制定政策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陈前金 2011年7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妥善处理解决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遗留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发〔2011〕38号)指出:“制定出台并实施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是省委、省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关系到许多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今年底前完成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保工作。”《实施方案》规定,曾经与城镇小集体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且所在企业已经没有生产经营能力、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城镇小集体职工(包括劳服企业、五七工厂、家属工厂中的五七工、家属工及超过退休年龄的人员), 2010年12月31日前具有我省城镇户籍、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可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江西省委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对城镇小集体职工的关怀,是一件深得民心、有利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好事。 《实施方案》规定申报时应提供以下材料:1.本人身份证、户口簿;2.职工档案或用工登记表(职工花名册)、《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表、工资台账、在城镇小集体企业工作期间的工作证、入党入团志愿书、有关获奖证书等能够证明其工作经历的相关原始资料;3.户籍与企业所在地不在同一县(市、区)的,需提供户籍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证明;4.其它需要提供的材料。应当说,这些条件都是比较宽松的。然而,有两个问题必须搞清楚:一、上述原始材料由谁提供?二、没有原始材料怎么办?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1讲课讲稿

新时期我国的耕地保护问题 一、案例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农产品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上升,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明显加大,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新的就业门路不多,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适应农民需求,其中,我国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在这个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国家里,耕地不仅关系到GDP的增速,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安定的问题,更是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生命线,“民以食为天,国以食而立。”而耕地恰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正所谓“没天哪有地,没地哪有粮”。当前,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原因如下: (一)城市化建设对“耕地”的侵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约 3.8亿,城市化程度大约为30.4%。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70%,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市,而且现有的许多城市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按照每个城镇人口占地100平方米计算,增加5亿城市人口,约需要土地5万平方公里,即7500万亩。 首先,新城市的建立和老城市的扩大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而占用一部分耕地,是不可避免的。但无论如何,城市化所带来的占用耕地的需要,与耕地保护两者之间毕竟产生了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对辩证的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违法用地现象严重 据《中国土地报》报道,陕、粤、赣、豫、皖、鲁、吉、川、湘、浙等10

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研究 精选文档

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研究 在我国教育制度下,少数民族的教育优惠政策一直是如影随形。当然对少数民族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是从国家宏观角度考虑的,是为了弥补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实行这样的优惠政策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偏离,还滋生了很多问题。许多人还利用这样的优惠政策,使得其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理论指导行动,有效的理论研究能够使实践工作获得更大的收益。然而关于实行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过程困难重重,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把握执行的方向与原有意图相一致成为政策价值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的优惠政策的不足,并根据国内的不同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能够为执行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提出的背景与特点 (一)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提出的背景 1、政治背景 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就制定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教育方面的政策,这个也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统治的一种措施。像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办书院、社学等等,但是不是为了少数民族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是出于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民国设立了专管蒙藏后来在孙中山先生共和思想的影响下,

回疆的教育的“蒙藏教育司”。然而由于当时军阀混战,这些机构并无实质性的作用,根本没有心思管理这些,所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时期,出于一定的军事和政治目的,需要对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有利统治与管理。当局为了更好的对全国进行控制,蒋介石先后在这些地方设立了一些学校,然而这并不是实质上的重视,内战发生后大搞民族歧视的教育政策与之前的少数民族兴办学校等相违背,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陷入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 2、文化背景 在以往的教育中对少数民族的教育采取的是消极的态度,少数民族一般居住条件、文化传统等等都有差异,管理过程中难度更大,加上地处偏远等原因,都是被历代统治阶级忽略的。这种做法使得整个社会的发展很缓慢而且不平衡。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还停留在原始形态,有的地方虽然有一些学校,但是学生并不多,教学条件也很差。在这样的不利环境中是不可能使少数民族教育得到良性发展的,发展现状和水平也是可想而知的。据调查,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几乎是空白,文盲半文盲度很高。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为改善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起点比较低的问题以及尽快缩小全国各地区受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国家推扩大这部分人进入高校行了对少数民族考生教育时的优惠政策,

学校民族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民族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民族教育工作计划 现将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唱响三爱"为主题,大力宣传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各民族人民同甘共苦、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历史业绩,不断增强各民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毛家店镇小学民族教育工作计划。 二、主要内容 加大宣传"三爱教育","三个离不开"教育和"和谐发展"主题教育,并进一步把它们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以下主题活动。 (1)开展一次"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三个离不开"为主题的主题班队会活动。 (2)组织一次民族团结黑板报比赛。 (3)举行一次民族团结的学生手抄报比赛。 (4)举办一次民俗知识竞赛。 (5)校园内悬挂民族团结标语。 三、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要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战

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师生教育活动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认识、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狠抓活动落实,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2、丰富活动载体。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 3、形成工作合力。认真制订校级活动方案,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四知四清四掌握"活动相结合,与创建和谐相结合,为社区各项工作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工作计划《毛家店镇小学民族教育工作计划》。 4、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进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结合实际,开设宣传专栏,不断挖掘民族团结先进典型。集中宣传报道民族团结的丰硕成果和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重大成就。 四、校级教育内容涉及及安排 涉及内容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措施及教学方法课时 一、中华大家庭让学生了解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知道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建立民族观念,激发民族情感。让学生了解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建立民族观念。.看图片、录像资料,了解五十六个民族。 2.借助大家庭亲如一家的`图片、录像,建立民族观念。 二、民俗.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民俗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1.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中国民俗的文化.收集民俗资料(图片、录像)。

(完整版)为什么要学习民族理论政策

为什么要学习民族理论政策,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 中国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学习中国民族理论,了解我国当前的民族现状、民族问题以及我国的民族政策原则等是非常重要的,且对于我国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民族问题,在新形势下指导开展相关民族工作,达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是非常有用和必要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历史上长期的交流融合、共同发展是我国现在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这是我国的现实国情,在我国的建设鏖战中是不可能避免与不同民族交往或者产生各种联系的。这种现实情况决定了我们在生产生活学习中必须注重与不同民族间的友好相处和往来,而为了能够达到个民族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目的我们学习和了解一些民族知识是必须的,当我们学习和了解了相关的民族知识更有利于我们加强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就有利于我们开展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各项工作,所以学习民族理论政策是我国现实发展的需要。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往往是欠发达地区或者是边疆地区,不发达地区是我国将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也可能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地区,而边疆地区是关乎我国国家的安全统一的重要地区。简而言之,少数民族聚居区对于我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将成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地区,而这样就必然和当地的少数民族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也为了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我们学习了解相关民族知识对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将会非常有利。 对于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们来说学习和了解我国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作为一名民族大学的学生来说学习了解我国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更是必不可少的,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民族理论与政策是我国民族类院校必修课的原因。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在以后走入社会参与工作也或多或少的要和民族产生联系,也可能会遇到一些有民族成分的问题等等,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一些民族知识的储备,会有利于我们自己开展工作。 学习和了解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是国家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这对于在多民族统一的我国来说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是非常必要的。民族问题、民族工作在我国是非常重要的,各级党和政府都一直非常重视,认真学习和了解中国民族政策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国不仅重视民族工作,也重视相关民族问题民族理论等民族类学科的研究,而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对于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学习了解民族理论与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少数民族优惠性政策

1.在哲学、政治等场域与社会空间的结构之间, 可以观察到一个完整系列的结构上和功能上的同源性: 它们各自都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都有为侵占和排斥而进行的斗争, 都有再生产的机制等等。但是, 这些特征中的每一个部分, 都在每一个场域中呈现特殊的、不可简化的形式。(重要启示:教育场域不像经济场域、政治场域那样存在明显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而是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存在着即好学生统治着差学生,汉族学生统治着少数民族学生;;;) 3.场域是力量关系和旨在改变场域的斗争关系的地方, 因此也是无休止的变革的地方。(可以作为结尾论述教育改革永无停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修正。) 4.如果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类型上来看,长期以来我们民族教育政策有两大类型:第一类为优惠性政策,第二类为特殊性政策。〔6〕所谓优惠性政策在西方国家中大都称为“补偿政策”,是在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的特殊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之后,所采取的一种倾斜发展政策或优先发展政策。我国自50年代以来,一直都对少数民族教育采取优惠的发展政策。这种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公平理论、均衡理论、和谐理论。这种政策如果以学校发展作为参照物的话,它重点在学校之外,即注重的是学校与社会、自然、宗教、经济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政策关注的重心主要集中在民族教育发展中的外部制约因素。所谓特殊性政策是在充分考虑民族教育发展中的特殊因素,特别是语言与文化方面的特殊性,就民族教育内在的教育目标、

价值、内容、方法、评价等问题采取特殊政策。这些政策在其它地区的教育中不存在,唯独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存在。如果以学校发展作为参照物的话,它重点在学校之内,即注重学校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特殊性,主要是双语教育政策及多元文化课程政策。〔7〕因为现代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事,所以在处理传统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基本处在一个探索性的发展阶段,最初是解决民族地区的办学问题,并从条件上保障学校教育的顺利进行,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缩小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内地学校教育在硬件上的差距。但随着硬件的不断改善,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也要逐渐地转向软件方面的建设,软件方面民族地区教育与内地的差距更是天壤之别,尤其需要重视和加强,软件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师资、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等,它直接关涉到民族教育的质量问题。现在是该进入一个提高性的发展阶段了,也就是在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中所必须的学校系统建立起来,并与民族地区的自然、社会、历史关系处理相对成熟的基础上,民族教育的政策更多地应该关注学校教育内部的特殊性问题,将学校的根深深地扎入民族历史文化的土壤之中,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发挥民族教育真正的培养民族人才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进而使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模式阶段迈入质量发展模式阶段。 3.金生鈜教授基于人性的共同性认为,%教育需要的满足是人实现其人性本质的根本方式,也是实现人格精神健全

2019学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计划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内容,要使全体师生“汉族离不开民族、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离不开”观念,牢固团结祖国、反对民族歧视、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特制定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门关于民族教育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义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爱党、爱袓国、爱社会主义”教育为主题。 二、目标任务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促进我校民族团结发展,使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继续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和墙报积极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 2、加强学习,提高全体教师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领导、有布置,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依计划而行。 3、要求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品德课、校本课程、周会课、综合实践课和其他课程,以及利用黑板报、橱窗、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手抄报等展示民族知识和国家民族政策,向学生进行团结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发动学生都参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中来。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

4、普及教育。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的民族团结资料,比如:图片、民族团结故事、民族音乐、影视作品、民族团结书籍、民族用品文化习俗等。 5、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1)通过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 (2)在教师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形成团结、友谊、进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3)通过5月民族团结宣传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使广大教师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 (4) 举办民族团结为内容的手抄报,绘画比赛。各年级先由班级组织手抄报编辑,内容要求必须是民族团结方面的。其中以诗歌、小故事、趣味知识、民族风情、民族团结为题材料等。 (5)民族团结教育不仅要求在活动中体现,而且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因此在每学期,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备课,上好民族团结课。 6、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其他活动,寓教于乐,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扩大民族团结教育影响力和感召力。 2019.1.1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第三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一、忠实执行与灵活运用相结合 公共政策是具有合法性与权威性的行为规范,因此,政策在贯彻时,必须保持必要的严肃。政策实施的组织和人员必须认真、全面地理解政策的内容,坚决瞄准政策所确定的目标,分阶段地组织实施。即使发现实际情况原定的政策措施、手段有一定的差距,也必须经过适当调整,让政策最终得到落实。能否忠实执行已经制定的政策,关系到社会能否有序的发展、关系到社会资源能否得到合理配置、关系到执政党和政府能否取信于民的大问题。 因此,在政策执行中,必须坚决反对那些对政策采取不严肃、不负责任的态度。有的部门,有的地方,有些人,往往从个人私利出发,从地方本位出发,从小团体利益出发,对上级政策各取所需,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或拖着不执行;对上级政策任意曲解,借口特殊性,搞对策,搞土政策。凡此种种,都是违背执行原则的。但是,忠实执行决不是不动脑筋的死搬硬套。因此,要忠实地执行政策,就必须采取灵活运用的原则。对政策的灵活运用,突出地表现在贯彻政策时,能善于变通。这种变通是指不偏离政策的精神实质,只是对实现目标的方式、时间、阶段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二、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在实施政策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政策执行上讲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政策过程中的规律出发,处理好政策实施中宣传、计划、调整、评估、终止等各个环节、步骤的关系。在贯彻政策时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还要求实施政策的组织和人员,能时刻从政策执行时的具体环境、可能的条件、可以获得的资源以及各种现实的技术、手段出发,量力而行。决不可贪大求全,弄虚作假,搞一些不切实际的“摆架子”和人为地制造各种“泡沫”效应。 但是,实事求是的执行政策不等于无所作为。在执行政策中提倡创新,就是要将旧状态、旧政策与新政策、新局面加以对照,以新的精神面貌去思考问题,以新的思路、新的措施去理解政策,并以创造性的方法去争取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以保证政策落实到实处。 三、迅速果断与注重效益相结合 任何公共政策都是依据一定的客观形势制定的,时间是政策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一旦超过了一定的时间、空间,即使是科学、合理的政策也会变得无效。因此,抓住时机,迅速果断地贯彻政策是一条重要原则。 要做到不失时机地实施正确的政策,就必须快速地理解政策,快速地组织机构和人员落实政策;一旦执行中发现问题,果断地调整政策。要迅速果断地实现政策,关键在于事先周密地准备、事中合理地调配、事后及时地总结。严格按科学程序办事、坚决实行制度化管理,从而保证政策实施的高效率。 但是,政府之所以要花费各种力量制定、实施政策,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即解决社会问题,使公众利益得到平衡、协调,整个社会公正、稳定。因此,实施政策还必须遵循注重效益的原则。有时,为了争取效益,就需要抓住机会,快速实施政策。有时,也同样为了力争更多的效益,就需要冷静思考、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如果在执行政策上,一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学》书中案例分析 ①看清题目,找准知识点。如时间充裕,则适当延展。 ②案例的原理,即脱离案例的理论知识。 ③结合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案例中哪些做法符合原理,所以成功了;哪些做法不符合原理,所以没成功。因此,要。。。(某些情况) ④案例分析要写得清晰明了,有一目了然的感觉。答题时注意分点,有层次感为佳。 成功的政策分析依赖于上述阶段步骤的不断循环反复。 一、结合案例,论述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现实意义。(47页) (一)存在的问题: 1、缺少政策制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科学化、程序化的决策水平不高,喜欢采用“试错法”这样一种经验型的方法。 2、有些政策没有经过理论探讨,没有经过专家的详细论证,没有经过多次代表大会的充分、认真的讨论。 3、少数领导者凭经验,按主观设想拍板 4、有些方面的政策缺乏完整性,没有形成有机体系,往往是零散、无系统的就事论事而缺乏远见, 导致前后不一致和不同政策间相冲突。 5、政策制定的法制化程度不高,政策制定和实施往往靠层层发放文件,缺乏完善的有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法律手段。 6、政策的实施产生大量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问题,如就业、人口、环境问题等。 7、“温青年方案”:表明政治民主化进程不高,民间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程度不够。 (二)意义: 1、提高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需要: 以公共政策系统的改进以及提高政策质量为目标,并形成相当完善的理论和方法,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2、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 行、系统完整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社会政策,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特别是必须处理好一些目标易冲突或难以同时达成的经济政策间的关系。如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3、深化我国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在行政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政 府运用种杠杆(政治、经济、法律)指导和经济生活。因此,发展公共政策学,探索政策研究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于改善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公共政策学有着我们学习的理由: 1、职业上:使我们更好地利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2、政治行政上:(1)保证国家、政府采纳正确政策,规范社会发展方向,达成目标; (2)加强政治民主化建设。 3、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行政管理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公共政策分析为行政部门提供政策相关知识。 二、运用政策分析程序,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向市长推荐你所偏好的方案。(80页) (一)相关原理。 1、政策分析过程的八大步骤(68页)。 (1)问题界定:①消除不相关的信息资料,用数字说话,抓住焦点或关键因素,明确界定问题。 ②弄清当事人可能解决的问题是否存在,应能提供第一手关于问题的陈述,应能够估计分析者所需的时间和资料。 ③当备选方案被派生和分析时,问题的其他方面要加以界定,重新界定任务。 (2)标准确立:①当事人提供或间接地从目标或目的概述。②分析者推导。③必须说明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标准。(3)方案搜寻:①决策者自身。②政策过程的其他参与者。③现行政策,他人经验。 (4)结果预测:①当时间较充分时,用民意测验。②当时间不允许时,使用敏感性分析、快速的决策。 (5)方案抉择:对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技术、经济、政治、行政可行性的分析) (6)政策执行与监测:政策执行中信息不充分、有限理性、既得利益偏好、意外事件等的影响使得必须对政策执行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7)结果评估:其意义①探讨政策是否达到目标,政策执行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行为是否按事先的设计来进行。 ②事后评估所得信息是采取对应措施的基础。 ③为解释或说明某一特殊政策效果或影响提供依据。④解释政策成败的理由。 在实践过程中,这些阶段的先后次序是相对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它的覆盖面的宽度和广度,这些阶段的过程必须重复进行,必须通过分析问题的循环再循环,以使答案越来越集中且更具穿透力。 2、政策分析的作用:帮助决策者找目标;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析每个备选方案的每个结果; 依一定标准科学修改(效益、效率、适当性、回应性、公正性、充分性)。 二、结合案例分析:按照上面的步骤分析。

小学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

xx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要使全体师生“汉族离不开民族、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离不开”的观念,牢固团结祖国、反对民族歧视、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特制定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门关于民族教育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义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为主题。 二、目标任务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促进我校民族团结发展,使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里,为继续开展教育质里年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和墙报积极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 2.加强学习,提高全体教师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领导、有布置,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依计划而行。

3.要求每位教师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校本课程、周会课、综合实践课和其他课程,以及利用黑板报、橱窗、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手抄报等展示民族知识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向学生进行团结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发动学生都参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中来。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 4.普及教育。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的民族团结资料,比如:图片、民族团结故事、民族音乐、影视作品、民族团结书籍、民族用品文化习俗等。 5.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1)通过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 (2)在教师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形成团结、友谊、进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3)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使广大教师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举办民族团结为内容的手抄报,绘画比赛。各年级先由班级组织手抄报编辑,内容要求必须是民族团结方面的。其中以诗歌、小故事、趣味知识、民族风情、民族团结为题材料等。 (5)民族团结教育不仅要求在活动中体现,而且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因此在每学期,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备课,上好民族团结课。 6.积极参加市级组织的其他活动,寓教于乐,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扩大民族团结教育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销售政策制定的十项原则

销售政策制定的十项原则 一、立足实际,可执行性原则 销售政策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市场实际状况,销售政策的制定要根据本企业的资源状况和市场竞争的资源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而制定的。 我们在制定销售政策时,在运用SWOT进行分析时,必须充分研究市场的实际状况。销售政策的制定不应该是拍脑子凭感觉的,我们的销售政策一旦制定,就要面对市场,必须充分保证市场的可执行性,没有可执行性的政策是一纸废纸,一点价值都没有。 二、简化程序,简单操作原则 销售政策的执行程序,以最简化最简单为原则。无论是对内的政策核销程序和流程,还是针对经销商和客户返利等政策,在执行程序的层面,必须首先要考虑是否可以简单操作,是否有复杂的让人繁琐的程序和流程。 ·对内我们的销售人员的心思要保证完全用在市场操作上,不是费尽心思考虑如何应对销售政策的程序和流程。 ·对外,客户从销售政策中获得相应的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要更简单,没有程序繁多的签字、证据提供等,我们销售政策制定的核心在于充分调动销售人员和经销商或客户销售我们产品的积极性,而不是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流程麻烦,而不会因为流程的问题导致销售政策执行效果的大打折扣。 三、文字严密,理解清晰原则 销售政策最终要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体现,而中国文字的特点就在于如果文字不严密的话,就会导致多种理解,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出现,最终导致销售政策的制定者会成为“难断家务事的清官”。可能政策是一个好政策,可能政策制定者本身根本没有这么多歧义的解释,但如果销售政策文字不严密,就会南辕北辙,就会适得其反。 因此作为销售政策体现的文字内容,必须严密,必须斟酌字句,斟酌语言,斟酌语气,最终要制定出能够完整体现销售政策的严密的文字内容,最终要让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