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专家名录

专家名录

男,教授,名老专家

( 曾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精神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法医学会常委。)

擅长领域:抑郁证、精神分裂症。

男,教授,精神科主任

现任教授、主任医师、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华西临床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华精神科杂志>>副总编,中华医学会精神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领域:

各种睡眠障碍的治疗,情绪、思维、行为、睡眠、记忆、智能等方面障碍的治疗。精神疾病的治疗门诊、睡眠障碍的专病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专家门诊

咨询时间:每周三上午心理咨询

女,教授,精神科副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精神科学会妇女精神医学专委会委员,四川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委会副理事长,四川精神康复学会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行为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精神医学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精神病学,医学心理、行为医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擅长领域:精神障碍的早期诊断,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症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保健及心理咨询。

门诊时间:周三全天专家门诊

咨询时间:每周一下午心理咨询。

女,副教授,精神科副主任

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专业博士,华西医科大学博士毕业。1997/1999年参加中国-德国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获德中心理研究院颁发的行为治疗师和催眠治疗师证书。2000年曾赴英国伦敦大学精神病学研究所学习。

2004-2006年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奖励,赴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具有多年从事精神疾病诊疗的临床经验。迄今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参译著作10部。

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进食障碍等精神障碍的药物和心理治疗,青少年及成人心理问题的认知行为和催眠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专科门诊

咨询时间:周三上午心理咨询

男,教授,名老专家

国家药物管理局麻醉品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精神康复会副主任,四川省精神康复会主任,中国心理卫生、中国药物依赖、中国药物滥用防治等杂志编委。本人专长于临床精神病学(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等)、精神药物依赖(如海洛因等的依赖)及老年性痴呆(如阿尔采木病、血管性痴呆等)的诊治及研究。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及防治问题,心理咨询。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咨询时间:每周二上午心理咨询

男,教授,名老专家

毕业于1958年,一直从事于精神医学、医学心理学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现担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委,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擅长领域:各种情绪、睡眠、行为障碍一集婚恋、家庭、老年、中青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诊疗、咨询、心理评估

门诊时间:周一、二下午、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男,教授,名老专家

任《四川医学》、《华西医学》等5种杂志编委,中国性医学会与四川性学会理事。

擅长领域:

(1)以头痛、失眠、焦虑、恐惧、强迫疑病、性问题为主的神经症性障碍。

(2)以幻觉、妄想、偏执,言行紊乱为主的精神病性疾患。

门诊时间:周一、四、六上午专家门诊

女,教授,名老专家

曾任中国睡眠研究学会理事,美国睡眠障碍协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1964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专业。曾任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一直从事

精神医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具有30余年的临床经验,曾出国日本

参加学术演讲。已正式发表论文、译文及专著50余篇,获省级科技进步

二等奖和其它奖数次。

擅长领域:

抑郁焦虑、失眠头痛、精神错乱、强迫恐惧、记忆减退、心理咨询。

门诊时间:周一、二、四、五上午专家门诊

咨询时间:暂无

男,教授

四川省心理卫生协会第1-2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三届协会顾问,《四川精神卫生》杂志编委。40多年来一直在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从事精神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各类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颇有研究,对各种心理障碍、心因性疾病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尤为擅长。

擅长领域:各种精神疾病,神经官能症,心身疾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专家门诊

咨询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心理咨询

女,副教授

1977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现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院。毕业迄今,一直从事精神病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各种情绪障碍;对涉及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人际关系和各种适应能力的指导;对各种精神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及治疗、康复的咨询和指导。

门诊时间:周一、四下午、周二、三上午专家门诊

咨询时间:周一、周二、三下午心理咨询

女,副教授

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四川分会行为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四川分会会员,中国法医学会会员等。

擅长领域:神经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及临床精神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专科门诊

咨询时间:周一下午心理咨询

男,教授

一直从事精神病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和精神医学鉴定工作,曾任司法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现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全国司法精神病学专业组委会,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和成都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

擅长领域:失眠、头昏、头痛、昏厥、记忆减退、焦虑、忧郁、强迫恐惧、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各种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心理咨询。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周一、五下午专家门诊

女,副教授

医学博士,硕士导师。1985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现任联合国UNODC传统药物治疗物质依赖专家组专家,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成都分会精神科专委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精神及戒毒药物临床研究基地负责人。

擅长领域:各种精神药物的合理使用、酒药依赖及各种成瘾行为的治疗,对疼痛、情绪障碍、躯体化障碍、失眠采用药物结合心理治疗有独到之处。心理咨询以敏锐的洞察、分析和高度的亲和力帮助受青少年成长问题、婚恋问题、人际沟通、成瘾行为等困惑的人们。

门诊时间:周三、周四下午专科门诊

男,副教授

医学博士,从事精神卫生和精神病学医、教、研工作10余年。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女性情绪障碍、记忆及相关疾病的诊治;性生理和心理疾病;老年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三、周四下午专科门诊

男,副教授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神经、精神疾病临床电生理诊断和经颅刺激治疗;针灸康复。擅长

采用传统中医药、针灸推拿,结合电生理治疗技术,改善慢性疼痛、焦虑抑郁、感觉运动障碍、眩晕和睡眠障碍。

门诊时间:周五下午中医专科门诊

男,副教授

1984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从事精神医学的临床诊疗,教学与科研工作20多年。主要学术任职: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全国执业医师考试精神卫生专业命审题专家。

擅长领域:心境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精神障碍的诊治与康复指导。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专科门诊

咨询时间:每周二下午心理咨询

女,副教授

199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1998年获医学硕士学位,从事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0年

擅长领域:心身医学(主要涉及抑郁障碍、焦虑症、惊恐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慢性疼痛、疑病症、睡眠障碍、进食障碍以及各种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抑郁、睡眠等问题)。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专科门诊

男,主治医师

硕士,9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后一直从事精神病学、精神卫生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完成药物临床研究15项,参加多项科研活动,参编精神病学专著7部,获得省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现任门诊医疗组主治医师。

擅长领域:睡眠问题,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等问题的处理及司法精神病鉴定。

门诊时间:周一、三下午专科门诊

男,主治医师

硕士,98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后一直从事精神病学、精神卫生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发表文章26篇,参加多项科研活动,参译书籍三部,获得省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现任焦虑抑郁治疗中心主治医师

擅长领域:焦虑、抑郁、睡眠等问题的处理及司法精神病鉴定。

门诊时间:周二、周三下午专科门诊

男,主治医生

1992-1999年就读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1999、6医精神病学及精神卫生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工作于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从事精神障碍的临床、教学工作。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专科门诊

男,主治医生

2003年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学博士

2003—2005年在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对精神疾病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和药物滥用及成瘾。

门诊时间:周二、周五下午专科门诊

女,主治医师

擅长领域:主要疾病研究方向为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进食障碍、以及各种伴有精神症状的心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疼痛,长期消化功能不良等。各类青壮年适应障碍与心理问题。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专科门诊

心理咨询:周四下午心理咨询

男,主治医师

擅长领域:强迫症、抑郁、焦虑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保健及婚姻家庭等心理咨询。

咨询时间:周五下午心理咨询

专病时间:周四下午专科门诊

女,主治医师

擅长领域:主要疾病研究方向为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以及各种伴有精神症状的心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疼痛,消化功能不良,精神疾病的电生理和脑影像研究。

咨询时间:周一、三下午、周五上午专科门诊

精神分裂症及双相情感障碍

周一上午心理咨询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和咨询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分会注册督导师及咨询师 D 督导师,X咨询师(https://www.360docs.net/doc/8019149027.html,/_d271571539.htm) (2013年3月21日) 北京 D-06-001 安芹女副教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D-06-004 陈祉妍女副研北京中科院心理所 D-06-007 崔方女讲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系统式治疗,创伤治疗 D-06-010 樊富珉女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D-06-013 方晓义男教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婚姻家庭治疗 D-06-014 方新女副主任心理治疗师北京大学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 D-06-017 高天男教授,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中心主任北京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精神创伤治疗D-06-018 洪炜男副院长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精神分析 D-06-019 侯志瑾女副教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整合 D-06-022 胡佩诚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人本、行为 D-06-024 霍莉钦女教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系统家庭治疗 D-06-027 贾晓明女教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D-06-031 李林英女教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认知行为治疗 D-06-037 李子勋男北京原中日友好医院整合、家庭治疗、后现代治疗 D-06-040 蔺桂瑞女教授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人本主义治疗 D-06-041 刘芳女副研究员北京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D-06-042 刘丹女副主任北京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家庭治疗,精神分析 D-06-043 刘军男主治医师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四病区精神分析、家庭治疗、催眠治疗 D-06-045 刘天君男教授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行为 D-06-051 龙迪女副研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结构派家庭治疗 D-06-052 陆晓娅女总干事北京北京歌路营教育咨询中心叙事治疗,人本主义 D-06-053 吕秋云女主任医师北京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 D-06-059 孟莉女副教授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社会工作系人本/认知 D-06-061 钱铭怡女教授北京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D-06-069 唐登华男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个体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 D-06-072 童长江男教授北京北京市教育学院崇文分院 D-06-073 王建平女教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的综合取向 D-06-077 吴任钢男教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心理研究中心 D-06-083 徐凯文男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注册督导师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整合治疗,创伤治疗,危机干预 D-06-086 杨凤池男主任/教授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分析 D-06-087 杨眉女教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存在--人本主义取向,认知取向 D-06-089 杨渝川女副教授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叙事治疗取向 D-06-090 杨蕴萍女教授,主任医师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分析取向 D-06-091 姚萍女讲师北京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师简介

校内咨询师 朱虹 女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教育心理学硕士,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理事,中国心理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第二期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实习导师及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督导,曾参与编著<< 心海扬帆>> 、<< 造就成功――大学生一千问>> 等书籍,并为<< 新民晚报>> 、<< 新闻晨报>> 、<< 大众心理学>> 、<< 科学生活>> 、<< 自我保健>> 、<< 上海教育>> 、<< 白领丽人>> 等报刊杂志撰写多篇心理健康文章。服务过的机构包括上海好孩子集团、德慧教育咨询公司、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上海中学生报等。 张麒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应用心理学硕士,资深心理咨询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主任,上海市教委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理事。1992年至今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曾兼任共青团上海市委权益部青少年发展咨询中心主管。1994年开始从事团体心理辅导和训练的研究与实践,有着丰富的团体训练的带领经验。主要著述有《心理健康》、《青少年环境适应团体训练手册》等书。擅长领域为青少年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心理等,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团体心理训练等。 张亚 女,讲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复旦大学医学院学士,华东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著有《催眠心经》、《催眠治疗实录》,译有《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曾在《心理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咨询类专业论文数篇。接受过艾瑞克森式催眠治疗、舞蹈治疗、香港突破机构组办的培训师训练项目(TTT)等系统培训,擅长催眠治疗与精神动力取向治疗,在青少年发展性问题的咨询、神经症、网络成瘾的心理治疗及企业EAP 服务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何良 男,汉族。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临床心理学硕士,管理学学士,曾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职老师、资深专家,林紫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咨询师,上海市高效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咨询时数近1000小时,经专业督导师督导并坚持自我体验,治疗取向是以精神分析动力学为中心的整合治疗法。擅长神经症咨询:焦虑障碍、强迫症障碍的精神动力学治疗以及人格探索(中长程)和认知行为治疗(中短程);心境障碍咨询: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程;人格障碍咨询:中轻度人格障碍的精神动力学治疗(中长程); 王琪 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校外心理咨询主管。负责本中心的企业EAP 服务工作,对企业EAP有着丰富的经验。服务过的企业有:中兴通讯、东亚银行、交通银行、宝信软件、军工企业、普莱克斯、雪佛龙、中国电投、海事学院、普陀区政府、疾控中心、体检中心等政府企事业单位。

张颖,女,1963年05月出生,本科双学历,陕西师范大学政教

陕西中医药大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张颖,女,1963年5月25日出生,双学历,学士学位,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书记,应用心理学科带头人,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咸阳市心理学会会长、全国中医心理学教学研究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陕西分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陕西分会委员等职,陕西省心理危机干预救援队和西安市计划生育协会等机构的专家组成员。 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教研室暨“全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中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机构进修并接受临床心理治疗培训。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27年,先后出版专著和教材近40部,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厅局级3项,主持厅局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课改课题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3项。荣获省级优秀奖学成果二等奖1项。时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系列丛书编委会副总主编兼秘书长、《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会委员,并担任咸阳市广播电台特邀评论员、特邀嘉宾,先后在省广播电台和咸阳市广播电台主持心理热线、心理健康专栏节目,曾应CCTV-10的“走进科学”栏目邀请,作专家点评。 马娟,女,1971年8月生人,心理学硕士,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心理学实验中心主任\基础心理教研室主任。 2005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心理学教学工作,主要从事进行心理测评与统计、心理健康、医学心理学科研工作。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厅局级课题1项,校级2项;主研厅局级及市级课题3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

专家名录

专家名录 男,教授,名老专家 ( 曾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精神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法医学会常委。) 擅长领域:抑郁证、精神分裂症。 男,教授,精神科主任 现任教授、主任医师、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华西临床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华精神科杂志>>副总编,中华医学会精神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领域: 各种睡眠障碍的治疗,情绪、思维、行为、睡眠、记忆、智能等方面障碍的治疗。精神疾病的治疗门诊、睡眠障碍的专病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专家门诊 咨询时间:每周三上午心理咨询 女,教授,精神科副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精神科学会妇女精神医学专委会委员,四川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委会副理事长,四川精神康复学会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行为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精神医学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精神病学,医学心理、行为医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擅长领域:精神障碍的早期诊断,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症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保健及心理咨询。 门诊时间:周三全天专家门诊 咨询时间:每周一下午心理咨询。 女,副教授,精神科副主任 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专业博士,华西医科大学博士毕业。1997/1999年参加中国-德国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获德中心理研究院颁发的行为治疗师和催眠治疗师证书。2000年曾赴英国伦敦大学精神病学研究所学习。2004-2006

年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奖励,赴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具有多年从事精神疾病诊疗的临床经验。迄今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参译著作10部。 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进食障碍等精神障碍的药物和心理治疗,青少年及成人心理问题的认知行为和催眠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专科门诊 咨询时间:周三上午心理咨询 男,教授,名老专家 国家药物管理局麻醉品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精神康复会副主任,四川省精神康复会主任,中国心理卫生、中国药物依赖、中国药物滥用防治等杂志编委。本人专长于临床精神病学(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等)、精神药物依赖(如海洛因等的依赖)及老年性痴呆(如阿尔采木病、血管性痴呆等)的诊治及研究。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及防治问题,心理咨询。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咨询时间:每周二上午心理咨询 男,教授,名老专家 毕业于1958年,一直从事于精神医学、医学心理学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现担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委,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擅长领域:各种情绪、睡眠、行为障碍一集婚恋、家庭、老年、中青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诊疗、咨询、心理评估 门诊时间:周一、二下午、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男,教授,名老专家 任《四川医学》、《华西医学》等5种杂志编委,中国性医学会与四川性学会理事。 擅长领域: (1)以头痛、失眠、焦虑、恐惧、强迫疑病、性问题为主的神经症性障碍。 (2)以幻觉、妄想、偏执,言行紊乱为主的精神病性疾患。

国内心理咨询行业名人录

李子勋、杨凤池、钟杰、徐凯文、刘丹、施琪嘉、曾奇峰、朱建军、金洪源、袁辛、胡邓、汪冰。 1、李子勋 简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学科临床主任医师。毕业于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心理硕士及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专业进修,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第一届学员。1990年至今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夜话栏目主办涉及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专题讲座,在《父母必读》杂志长期开设心理咨询专栏,接触过许多涉及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实际案例,在实话实说栏目曾就“中学生强迫症”话题做过深入分析。 担任:《父母必读》亲子关系栏目主持人。《女友》深圳版布鲁夫妻婚姻咨询主持人。《时尚健康》心理栏目撰稿人。中央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亲子关系节目主持人。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心理专家之一。中央电视台12频道《心理访谈》心理专家之一。 评价:不是他在哪一个方面优秀,而是各个方面都优秀。他自己的话说,是已经看通了人性,达到了这个境界。平时我们说,只要哪个咨询师有一样本领出众,就可以远近闻名,而李子勋是多样出众,样样高手,因此他当之无愧的成为明星咨询师。我们网站上也开出了李子勋专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看看李子勋视频,定能收益良多。专栏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019149027.html,/forum-74-1.html 2、杨凤池 简介: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精神分析疗法的专家代表;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咨询督导师。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班代表性学员。 担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心理访谈》,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视台四川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特约心理专家。 评价:杨凤池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发展和心理障碍的咨询、人际关系不协调的咨询、婚姻家庭心理障碍的咨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恢复原本的自我,作出新的生活选择;也可以促进人们行为的改变,塑造健全的人格,体验到生活的充实和快乐。 由于还在学习之中,这一课的内容将在后面很长的时间内逐步完善... 不得不说的是,心理咨询与别的行业不同,许许多多的高手并不宣传自己,在网络上很难找到资料,即使能找到,也并不详细。因此我的搜寻具有很大的局限,如果您有认为水平很高的咨询师,可以把他的名字和专长跟帖在后面,谢谢。

专家团队

专家团队 外聘收费专家: 乔喧竣:(会务费用:3万元/场) 国家预防医学中心主任 国内著名女性健康专家 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 细胞检测专家 遗传学细胞学检测专家 亚健康养生调理专家 乔教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对肿瘤、癌症、家族遗传病等疑难杂症预防有丰富经验并有二十多年临床医学诊治经验,擅长各种人群的亚健康营养调理对抗氧化食物与营养机理有深入研究。乔教授知识渊博,人称“百科全书”,她对抗衰老研究、细胞研究等课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并受邀担任国家多个处级干部的高级健康顾问。乔教授凭借专业权威的资讯,为广大人群对体质差异进行个性化生理机能抗衰调理,深受各界人士爱戴。 郭静:(会务费用:2万元/场) 玫瑰教母、女性心理学专家、女性性学专家。 邱煦翔:(会务费用:2万元/场) 解放军广州军区疗养院,健康管理中心首席专家,中山医科大学循证医学委员会委员,广州细胞疗法中心医学部专家,台湾有机产业发展协会理事,台湾系统性预防医学协会理事,亞洲模拟核磁共振断层扫描,功能性检测专家。 林熙:(会务费用:2万元/场) 卫生部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员、亚健康调理师、营养学、养生学专家、著名情感婚姻学导师、幸福女人的导航者、两性问题专家、女性心灵密码启智教练、女性成功学培训教练。 范译丹:(会务费用:2万元/场) FAI国际芳疗师、台湾芳疗中医养生专家、周易数理、人体风水研究专家、五行自然诊疗创始人、女性疑难杂症调理师、乳腺健康调理专家临床经验25年、高级营养专家、气磁疗法创始人。 坐诊要求:1、坐诊房间必须有窗户、窗帘红色或黄色、橙色丝绸或沙曼,明亮干净卫生,不要有镜子、水龙头、卫生间、美容床,若有必须用红布或黄布、橙色布严密遮挡;2、木质或玻璃的圆桌一张,红色或黄色、橙色的桌布,专家的椅子必须带靠背(不能是黑色的椅子)、红色或黄色、橙色,客人座椅不带靠背,桌上正中摆放9支红色玫瑰、1束百合、1束满天星。插在装适合水的玻璃花瓶中,周围摆放话梅一碟、巧克力一碟、提子或葡萄一碟、放适量纸巾的金色纸巾盒一个;3、房间摆放香薰灯(紫色、红色、黄色)、点纯正的玫瑰、檀香和柠檬精油,垃圾桶放在门后或客人左侧(右侧);4、必须为教授配专一美容操作间1间,要离坐诊房间远些、有一段距离、做好隔音,摆放一张美容床,整体以红黄色调为主、灯光温柔和谐、环境干净安静,其他布局可按美容院操作间常规布局安排;5、美容操作间必备物品:红外线理疗灯或磁化灯1台,一次性手术专用橡胶手套2双,水牛角刮痧板1对,拨筋棒2个,75%酒精1瓶500ml,云南白药(粉末状)2瓶,生姜5块(横切大块),自酿米酒500ml(若无可用白酒代替),纱布、绷带、卫生棉、保鲜膜、一次性(纸质)口罩若干;6、店家对客人要严格监管,一起来的客人不坐诊,坐诊后的客人避免与其他客人相互交流沟通,美容师带客人进坐诊房间门前,客人站在美容师的左边,美容师敲门三声,推门进入向客人先介绍专家,然后陪在客人旁、毕恭毕敬站立保持安静;7、客人

主要医学专家资源介绍

附件二: 国内主要医学专家资源 山东倒计时互动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服务中国人保、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著名企业,并负责筹备规划了山东人保健康险公司成立“健康俱乐部”,并联合济南时报在济南连续四年时间运作《健康大讲堂》,《健康高峰论坛》。在此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国内及省内的医学专家资源。专家资源简介如下: 目前,第一类医学专家的讲座平均费用:5万元/四小时(天) 第二类医学专家的讲座平均费用:3万元/四小时(天) 第一类医学专家的讲座费用:3000-5000元/天(6-8小时) 第一类:健康教育高端讲座巡讲活动专家团成员简介 洪绍光: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卫生部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安贞医院干部保健老年心理科主任。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心血管病流行病学预防研究,先后获部、市、局级科技进步奖12项,作健康科普报告数百场,听众数十万人次,获 2002年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称号。 殷大奎: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熟悉内科疾病的诊治,对呼吸系统疾病、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及干部保健工作有较丰富的经验。近十余年来参与或主持制订或修改我国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起草工作,主持或参与处理我国重大突发卫生事件(包括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关春芳:卫生部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安贞医院干部保健科教授。曾任卫生部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获2002年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称号。被中央文明办、卫生部聘为“全国健康教育首席专家”。演讲内容为“健康四大基石”。 张国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中国营农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基础

睡眠医学中心医师简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睡眠医学中心医师简介 唐向东,临床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睡眠医学中心主任,神经生物检测中心主任 专业特长:睡眠呼吸与睡眠障碍 门诊时间:每周一、二和四上午 1996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1998-2008年,在美国宾夕发尼亚大学完成睡眠医学博士后培训后,在美国东弗吉尼亚医学院睡眠研究室先后担任副研究员和助理教授。负责和参与美国国立卫生院、美国睡眠研究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卫生部科研课题7项。2008年回国工作,担任四川大学特聘教授。已发表SCI收录论文37篇,SCI收录摘要60余篇,被引用500余次。其中在国际睡眠医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SLEEP(睡眠,IF 5.2)”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系该刊在1970年代创刊后发表论文最多的华人学者。获美国睡眠研究会学术奖励2次。现任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及睡眠与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周光耀,临床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鼾症中心医疗组长 专业特长:睡眠呼吸与睡眠障碍 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1993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获得省级和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文40余篇。任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 郑重,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副教授 专业特长:睡眠障碍的中医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五下午 1988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获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先后参加省、部级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2项,参编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擅长睡眠障碍的中医和物理治疗。 黄莉莉,中药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 专业特长:睡眠障碍药物治疗咨询 1999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获中药学博士学位,现为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发表SCI收录摘要1篇,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二等奖1项。 邹可,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专业特长:睡眠障碍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技能训练小组活动方案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技能训练小组活动方案 陶庆兰;朱燕;刘善明;吴嘉;孙学礼;邓红;张树森;沈峰;胡咏梅;张倬秋;申文武;邱昌建;耿婷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7(011)030 【摘要】目的:通过社交技能训练让精神分裂症患者明确正确的沟通方式,锻炼自己的交谈能力,学会社会交往技巧,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解决社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防止或延缓发生严重的社会功能衰退.方法:选择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在住院治疗达到临床治愈出院后立即开始训练.活动以小组为单位(10人1组)进行,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前3个月每个月1次,以后每3个月1次,持续1年.活动过程中以游戏为主导,让组员在游戏中领会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要领.具体训练方案包括6个方面:①训练一:语言表达能力,正确的沟通方式.②训练二:如何寻找帮助.③训练三:指导患者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④训练四:如何与人打交道.⑤训练五:合作.⑥训练六:社交问题的解决.结果:通过增加对社交时恐惧的暴露及社交技巧训练,对精神分裂症伴发社交恐惧症有效;但对精神分裂症意志活动减退所致社交时主动性不足效果较差.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训练应尽早进行,同时在设计精神分裂症社交训练时应加强对患者主动性不足的针对性. 【总页数】4页(P5958-5961) 【作者】陶庆兰;朱燕;刘善明;吴嘉;孙学礼;邓红;张树森;沈峰;胡咏梅;张倬秋;申文武;邱昌建;耿婷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四川

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医学心理学 (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妇幼保健、临床护理等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学生使用) 主编孙学礼 副主编场彦春 主审马渝根

医学心理学 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妇幼保健、临床护理等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学生使用) 主编孙学礼 副主编杨彦春 主审马渝根 编者(按姓氏笔画为序):马渝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邓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 心)方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刘阳(四 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孙学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心理卫生中心)许秀峰(昆明医学院附属一院精神科)况 伟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李进(四川大学 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李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 生中心)张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张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张波(四川大学华西 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吴薇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 心)杨彦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赵旭东(昆 明医学院附属一院精神科) 学术秘书邹可刘阳

医学心理学是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疾病行为、求医行为以及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而为今后各种医学专业课的学习和临床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书的作者均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所有作者均同时从事精神病学的临床工作,有较丰富的医学临床经验,这就具备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医学心理教学的基本条件。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将自己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应用到今后的医学心理教学中,这是编写这本教材的初衷。 本书主要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妇幼保健以及临床护理专业的五年制、七年制学生使用。为了保持教材所固有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同时为学生课外的学习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作者觉得没有必要将医学相关专业五年制和七年制所使用的教材分开编写,至于各层次和各专业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可以通过教学大纲的制定来解决。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基础心理、发展心理、临床心理和康复心理等方面的内容。编写的基本构思是先从学习基础心理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与医学,特别是和临床医学有关的内容,使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更为系统化。除了有关理论外,作者结合自己的体会在本书中加入了诸如医疗行为中的人际关系、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躯体疾病患者康复方面的心理问题等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在书中还提供了一些有关患者心理问题的实际例子。这些是本书的特点所在。 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本书一定有不少缺点和不足,敬请读者谅解并提出意见。 作者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

中国心理学会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 注册心理师名单(按省、市) 编号姓名性别职称工作单位 北京22 人 1 X-08-001 包天奎男副主任医师北京常青叶健康咨询中心 2 X-08-011 董燕女主任医师空军总医院临床心理科 3 X-08-013 冯杰男主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 4 X-08-017 郭蓄芳女主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 5 X-08-02 6 李建茹女主管心理技师北京安定医院 6 X-08-02 7 李萍女主管心理技师北京安定医院 7 X-08-030 李焰女副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8 X-08-036 刘天福女心理咨询师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9 X-08-044 聂振伟女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10 X-08-048 齐晋宁女主管医师石景山业大 11 X-08-049 任苇女副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 12 X-08-050 沈东郁男心理治疗师北京东育瑞思咨询公司 13 X-08-054 孙春云女主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 14 X-08-056 田国燕女心理咨询师北京闻心斋心理咨询所 15 X-08-062 王玉女副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16 X-08-068 西英俊男主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 17 X-08-076 杨学女讲师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18 X-08-077 杨芷英女教授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19 X-08-081 臧超英女中学高级北京七中心理教研室 20 X-08-096 朱松男助理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 21 X-08-099 左辉女助理工程师北京乾德意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2 X-08-100 左月侠女副主任医师北京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心理科 江苏17 人 1 X-08-006 陈进男主任医师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 2 X-08-012 杜文东男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系 3 X-08-016 郭苏皖女副主任医师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 4 X-08-02 5 李建军女副教授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所 5 X-08-032 林少玉女中学高级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初中部 6 X-08-042 罗群男主治医师南京港江北医院 7 X-08-043 毛丹女主管护师苏州市第一中学(校医) 8 X-08-045 潘建卫女无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临床特征调查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临床特征调查 张郭莺;杨彦春;黄颐;孙学礼 【摘要】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pression among 6~ 16 years ol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ies was conducted in 4585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grades 1 ~10in Chengdu. All subjects were first screened for depression using 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 (SDQ) and those with SDQ-identified depression were then assessed using the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assessment (DAWBA). Their final diagnosis were made according to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 (DSM-IV).Results SDQ detected total 55 patients from 4585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50.2% (2302/4585). Among them, 29 patients had major depression, 26 patients had depression NOS.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was l.2% (55/4585). The median age of onset was 13 years old (P25: 11 years old. P75: 15 years old) and the peak age of onset was 15 years old, which accounted for 21.8% (12/55) of total patients. The three most common symptoms of depression , in a descent order, were depressed mood (74.5%) . irritability (72.7%) and fatigue or decreased energy (72.7%). 34.5% ( 19/55)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s had experiences to try to hurt themselves or commit suicide and 70.9% (39/55) patients had a past history of' depression. Depression impaired learning, social and entertainment of depress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o varying degrees.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9262

目录 引言 (3) 《CCMD-3》分类 (7) 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19)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9) 00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F00阿尔茨海默病痴呆] (19)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F01血管性痴呆] (20)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F02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疾病所致痴呆] (22)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F02.8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特定疾病所致痴呆] (28) 09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F06.8其他;F06.9待分类的其他脑损害、功能紊乱、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F09待分类器质性痴呆 (30)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5) 10 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F10-F19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 (35) 11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F55.8不产生依赖的物质滥用] (40)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41) 20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20] (41) 21 偏执性精神障碍[F22妄想型精神障碍] (43) 22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F23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44) 23 感应性精神病[F24感应性妄想障碍] (45) 24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F25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45) 29 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F28;F29] (45)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F30-F39] (46) 30 躁狂发作[F30] (46) 31 双相障碍[F31] (47) 32 抑郁发作[F32] (48) 33 持续性心境障碍[F34] (49) 39 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F38;F39] (50)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0) 40 癔症[F44解离(转换)障碍] (50) 41 应激相关障碍[F43] (53) 42 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F43.8其他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 (56) 43 神经症[F40-F49] (57)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3) 50.1神经性厌食[F50.0] (64) 50.2神经性贪食[F50.2] (64) 50.3神经性呕吐[F50.5] (65) 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F51] (6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