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轨卫星

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可以有多种,可以绕地球的纬线,即赤道,但仅此一条.也可以在与赤道平面成一定角度的平面内运行,但不能绕一条固定的经线,因为地球在自转,假如地球不自转,则可以绕任意一条经线运行,总之,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是在一个将地球一分为二成两个相等大小的半球体的平面内,这个平面就象切西瓜,你可以横着切,也可以竖着切,所以有很多种.

极轨卫星在离地面720至8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它们的轨道通过地球的南北极。极轨气象卫星的轨道接近圆形,飞行高度约为600~1500公里,卫星倾角约为81°~103°,每条轨道都经过高纬度地区。而且它们的轨道是与太阳同步的,也就是说,它们轨道面相对星空产生“1度/日”自西向东的旋转,每天两次飞越地球表面上的一个点,而且总是在同一个钟点。美国、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拥有极轨气象卫星。

极轨气象卫星的运动采用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平面和太阳光线保持固定的交角。影响卫星轨道平面和太阳光线交角发生变化的因素有两个:

①卫星轨道平面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天对太阳产生自东向西约一度的转动;

②地球赤道隆起部分对卫星的引力,使卫星轨道平面对太阳光线产生进动,进动的数值是卫星的飞行高度和倾角(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的函数。

若卫星的倾角和高度配合得好,恰使进动和地球公转对卫星轨道平面产生的影响互相抵消,就可以使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太阳光线保持固定的交角,这样卫星每天差不多在固定的时间经过同一地区两次。极轨气象卫星的轨道接近圆形,飞行高度约为600~1500公里,卫星倾角约为81°~103°,每条轨道都经过高纬度地区。地球自转,使一个极轨卫星每隔12小时左右就可以获得一次全球的气象资料。”

TC-1卫星力学试验大纲

TC-2卫星热真空试验大纲 1前言 双星探测项目主要是对近地地球空间(赤道区与极区)中的空间环境现象,包括磁场、宽能谱粒子场、星体电位、等离子体波动等,进行相互配合的星座式组合探测,从而分析发现由于太阳活动引起的、近地空间中的各种扰动活动(磁暴和亚暴等空间暴)的发生机制和发展变换规律。 双星探测项目有两颗卫星,TC-1、TC-2卫星,来完成其规定的探测任务。TC-2卫星为极轨卫星,轨道倾角900,近地点高度为700km,远地点高度为39000km。卫星重量约为335kg,直径为2100mm,采用垂直于黄道面单自旋稳定的方式。 本文规定了TC-2卫星进行热真空试验的要求、条件等方面的内容。热平衡试验请参见相关文件。 2引用文件 QJ1446A-98 卫星热真空试验方法 Q/W549 卫星环境试验安全规定 TCR02-DG02 TC-1卫星热平衡试验大纲 TC-1、2JT05 TC-1、TC-2卫星环境试验规范 TCR-1JY08 TC-1卫星热平衡试验红外加热笼及支架的技术要求 TC-1DG08 TC-1卫星热真空试验大纲 3试验目的 a. 暴露卫星材料和工艺的缺陷,排除早期失效。 b. 考核整星在热真空环境下设备的工作能力。 4卫星技术状态 a. 星上所有设备均为正样设备; b. 太阳电池阵为飞行件产品; c. 所有的热控措施除脱落插头附近外均需要按照正样飞行状态制作、安装; d. 高压禁止插头拧紧固定到位; e. 肼系统的状态要求按照真空检漏要求执行; f. 所有火工品均不安装; g. 去掉所有的仪器保护盖。设备自检查头和其他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插头,用 3M胶带贴封; h. 上天线支架上的天线不安装,不参加热试验。下数传天线安装到位,参加整 星真空热试验,但不连接。 i. S波段数传发射机通过天线网络后直接连接地面测试用电缆,功率分配器不 接入回路。 TC-2卫星参加热真空和热平衡试验的外轮廓参见图1。

卫星气象学.

太阳常数:指在不考虑大气作用,在平均日—地距离处,垂直于太阳入射的表面上接收到太阳的辐照度。 遥感: 在一定距离之外,不直接接触被测物体和有关物理现象,通过探测器接受来自被测物体(目标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辐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分类和识别的一种技术. 星下点:是指卫星与地球中心的连线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点,用经纬度表示。由于卫星运动和地球的自转,星下点在地球表面形成一条连续的运动轨迹,这一轨迹称为星下点轨迹。 截距:由于卫星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所以当卫星绕地球转一周后,地球相对卫星转过的度数称之为截距。可见截距是两个升交点之间的经度差。 大气窗: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者散射而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做大气窗。 太阳同步卫星轨道(极轨卫星轨道):指卫星的运行的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固定的取向,由于这种卫星轨道的倾角接近90° 选择性辐射体:如果物体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随波长而变,则这物体称做选择性辐射体 黑体是指某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意方向和任意波长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都等于l,这种物体称为黑体。 黑体:液态水、新雪; 灰体:陈雪、冰;

选择性吸收体:液态水云、卷云、土壤、草地、沙漠、森林、混凝土、城市;辐射平衡:如果一个物体在某一温度从外界得到辐射能,恰等于物体因辐射而失去的辐射能,则该物体的热辐射达到平衡,而温度保持不变,这一热辐射过程称做平衡热辐射或辐射平衡。 局地热力平衡:可设想大气中存在如下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气体的每一体积元量犹如处在热力平衡状态中(对这个体积温度而言),这样的平衡称局地热力平衡。 基尔霍夫辐射定律:指的是在同样的温度下,各种不同物体对相同波长的单色辐射出射度与单色吸收比之比值都相等,并等于该温度下黑体对同一波长的单色辐射出射度。 大气的散射效应:主要起因于大气中悬浮的气溶胶粒子,如尘埃、水滴、冰晶等对电磁辐射的散射作用,它将使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改变方向,散射过程中辐射能量将在空间重新分配,分配方式与辐射波长、粒子尺度和形状以及粒子的折射率有关。散射作用:太阳辐射在长波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改变了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干扰传感器的接收;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质量、影像模糊,影响判读。大气散射集中在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区。因此,散射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此时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瑞利散射的强度随着波长变短而迅速增大。紫外线是红光散射的30倍,0.4微米的蓝光是4微米红外线散射的1万倍。瑞利散射对可见光的影响较大,对红外辐射的影响很小,对微波的影响可以不计。 米氏散射:当微粒的直径与辐射波长差不多时的大气散射。云、雾的粒子大小与红外线的波长接近,所以云雾对对红外线的米氏散射不可忽视。

卫星总结

1、气象卫星的分类 气象卫星一般按其轨道分成两类:极轨气象卫星和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我国的气象卫星: 1988年9月7日FY-1号——中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极地太阳同步轨道)高度900km 倾角99°姿态为三轴定向稳定偏心率小于0.005 周期102.86min 每天绕地球14圈1997年6月10日FY-2号——中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地球同步轨道)位于105°E赤道上空35800km高度上采用自旋稳定 2008年5月27日FY-3号——极轨气象卫星 2、卫星的姿态控制(自旋稳定、三轴定向稳定)P52 1)自旋稳定:卫星在太空中绕自身对称轴以一定角速度旋转,卫星角动量守恒,卫星自转轴始终保持不变(陀螺原理)。早期的泰罗斯卫星采用平动式自选稳定,卫星自旋轴在空间平动,仪器装在卫星的底部,因此在卫星旋转一周时间内只有部分时间取得数据。 2)三轴定向稳定:三轴定向稳定是卫星在三个方向上保持稳定。三个轴是:(a)俯仰轴,与轨道平面垂直,控制卫星上下摆动,(b)横滚轴,平行于轨道平面,且与轨道方向相一致,控制卫星左右摆动,(c)偏航轴,指向地球中心,控制卫星沿轨道方向运行。在卫星绕地球转动一圈中,轨道方向改变360°,偏航轴与横滚轴的方向也要改变360°,才能保持卫星姿态的稳定。 3)重力梯度稳定 3、星下点、升交点和降交点、截距、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星下点:指卫星与地球中心的连线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点,用地理坐标的经纬度表示。由于卫星运动和地球的自转,星下点在地球表面形成一条连续的运动轨迹,这一轨迹称为星下点轨迹。 升交点和降交点:卫星绕轨道飞行一圈有半圈处于升段,半圈处于降段。把轨道的升段与赤道平面的交点称升交点;轨道降段与赤道平面交点称降交点。卫星由南半球飞往北半球那一段轨道称轨道的升段;由北半球飞往南半球那一段称轨道的降段。 截距:由于卫星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所以当卫星绕地球转一周后,地球相对卫星转过的度数称之为截距。可见截距是两个升交点之间的经度差。由于在卫星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不停地自转,卫星沿规定转一周需约2小时,地球自转需24小时,每小时转过15度,所以卫星一个周期在赤道的截距是30个经度。 轨道数:是指卫星从这一个升交点开始后到以后任何一个升交点环绕地球运行一圈的数目。从卫星入轨到第一个升交点的轨道数为零条,以后每过一个升交点,轨道数增加1。 倾角:这是指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偏心率e:指轨道的焦距与半长轴之比,它确定了卫星轨道的形状 ①空间分辨率:这是指卫星在某一时刻观测地球的最小面积。空间分辨率以由卫星观测到的最小面积的直径表示,单位为km。卫星的空间分辨率与卫星的高度有关,卫星的高度越高,在同样的瞬时视场下,观测面积增大,空间分辨率下降。此外它还与卫星的视角有关,视角倾斜,观测面积增大,分辨率下降。 ②灰度分辨率或温度分辨率:在红外或可见光云图上,当两个瞬时视场内目标物的温度或反照率有差异,并达到一定数值时,这两个视场就能被分辨,这个能分辨的最小温度差或反照率差值称之温度分辨率或灰度分辨率。 ③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是指卫星对同一地区观测的时间间隔。其与卫星的扫描速率、扫描区域和选用的卫星轨道等有关。例如:极轨卫星每l2小时对全球进行一次观测静止卫星每隔半小时对某一固定区域进行一次观测。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观测变化快、生命短的目标物。

卫星参数

1、CBERS-1 中巴资源卫星 CBERS-1 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1999年10月14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的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 卫星参数: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778公里,倾角:98.5o,重复周期:26天, 平均降交点地方时为上午10:30, 相邻轨道间隔时间为4天,扫描带宽度:185公里,星上搭载了CCD传感器、IRMSS红外扫描仪、广角成像仪,由于提供了从20米-256米分辨率的11个波段不同幅宽的遥感数据,成为资源卫星系列中有特色的一员。 红外多光谱扫描仪:波段数:4,波谱范围:B6:0.50 –1.10(um)B7:1.55 – 1.75(um)B8:2.08 – 2.35(um)B9:10.4 – 12.5(um)覆盖宽度:119.50公里,空间分辨率:B6 – B8:77.8米B9:156米. CCD相机:波段数:5,波谱范围:B1:0.45 – 0.52(um)B2:0.52 – 0.59(um)B3:0.63 – 0.69(um)B4:0.77 – 0.89(um)B5:0.51 – 0.73(um)覆盖宽度:113公里,空间分辨率:19.5米(天底点)侧视能力:-32 士32 广角成像仪:波段数:2,波谱范围:B10:0.63 – 0.69(um)B11:0.77 – 0.89(um)覆盖宽度:890公里,空间分辨率:256米. 2、法国SPOT卫星 法国SPOT-4卫星轨道参数: 轨道高度:832公里 轨道倾角:98.721o 轨道周期:101.469分/圈 重复周期:369圈/26天 降交点时间:上午10:30分 扫描带宽度:60 公里 两侧侧视:+/-27 o,扫描带宽:950公里 波谱范围:多光谱XI B1 0.50 – 0.59um 20米分辨率B2 0.61 – 0.68um B3 0.78 – 0.89um SWIR 1.58 – 1.75um 全色P10米B2 0.61 – 0.68um 3、ERS卫星 ERS-1 ERS-2 欧空局分别于1991年和1995年发射。携带有多种有效载荷,包括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风向散射计等装置),由于ERS-1(2)采用了先进的微波遥感技术来获取全天候与全天时的图象,比起传统的光学遥感图象有着独特的优点。 卫星参数:椭圆形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高度:780公里 半长轴:7153.135公里 轨道倾角:98.52 o 飞行周期:100.465分钟 每天运行轨道数:14 -1/3 降交点的当地太阳时:10:30 空间分辨率:方位方向<30米,距离方向<26.3米 幅宽:100公里

最全的常见的资源遥感卫星及其数据

遥感基础与应用——常见的资源遥感卫星及其数据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班级:XX级2班 学号:201XX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时间:2013-4-29

常见的资源遥感卫星及其数据 前言: 遥感卫星(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地面站,地面站发出指令以控制卫星运行和工作。 常见的遥感卫星有美国陆地卫星、法国SPOT卫星、中巴资源卫星等等。 一、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系列) 陆地卫星(Landsat)是美国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卫星作用是美国用于探测地球资源与环境的系列地球观测卫星系统,曾称作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按传感器可分为三类: 1.RBV RBV是陆地卫星1~3号上携带的一套传感器,其全称是反束光导管摄像仪,简称RBV. 在Lansat-1,Lansat-2上有三个波段: RBV1波段:蓝绿波段,波长范围是0.475μm~0.575μm; RBV2波段:红黄波段,波长范围是0.580μm~0.680μm; RBV3波段:红外波段,波长范围是0.690μm~0.830μm; 在Lansat-3上RBV改成两台并列式,只有一个全色工作波段0.505μm~0.705μm,Lansat-1,Lansat-2的RBV的空间分辨率为80m,而Lansat-3上的RBV全色图像分辨率为40m。 犹豫RBV的图像质量不如MSS,故从Landsat-4开始取消了这种传感器。 2.MSS 多光谱扫描仪MSS,是Lansat-1,Lansat-2,Lansat-3,Lansat-4,Lansat-5上都携带的传感器,其数字产品是MSS磁带,地面分辨率是80m。一景MSS影像数据大约有2340个扫描行,每一个扫描行有3240个像元(像素)点,而一景MSS影像对应的实际地面面积是185km*185km,所以像元点的实际大小对应地面为79m*57m。MSS传感器所采用的波段为: MSS4波段:蓝绿波段,波长范围是0.5μm~0.6μm; MSS5波段:红蓝波段,波长范围是0.6μm~0.7μm; MSS6波段:红外波段,波长范围是0.7μm~0.8μm; MSS7波段:红外波段,波长范围是0.8μm~1.1μm。 3.TM TM称为专题绘图仪,是Lansat-4,Landsat-5上携带的传感器,其数字产品是TM磁带。 TM的波普范围比MSS大,工作波段多,共有7个,分别是: TM1波段:蓝光波段,波长范围是0.45μm~0.50μm; TM2波段:绿光波段,波长范围是0.52μm~0.60μm; TM3波段:红光波段,波长范围是0.63μm~0.69μm; TM4波段:近红外波段,波长范围是0.76μm~0.94μm; TM5波段:中红外波段,波长范围是1.55μm~1.75μm; TM6波段:热红外波段,波长范围是10.4μm~12.5μm;

风云三号卫星简介

引言 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FY - 1) 已分别于1988 、1990 、1999 、2002 年发射了4 颗卫星,它解决了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和精确入轨、长寿命的三轴稳定姿态卫星平台、高质量的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全球资料的星上存储和回放,对卫星的长期业务测控和管理、地面资料接收处理应用系统的建设和长期业务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在许多应用领域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风云三号(FY- 3) 气象卫星是我国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它是在FY- 1 气象卫星技术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在功能和技术上都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具体要求是解决三维大气探测,大幅度提高全球资料获取能力,进一步提高云区和地表特征遥感能力,从而能够获取全球、全天候、三维、定量、多光谱的大气、地表和海表特性参数。FY- 3 气象卫星的应用目的包括四个方面: (1) 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均匀分辨率的气象参数; (2) 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地表生态环境; (3) 研究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规律,为气候预测提供各种气象及地球物理参数; (4) 为各种专业活动(航空、航海等) 提供全球任一地区的气象信息。 FY- 3 是多颗星组成的卫星系列,它的研制和生产分为二个批次,发射后将在轨连续业务应用15年左右。 1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信息特征 风云三号技术状态 FY- 3 气象卫星01 批的技术状态目前已大致确定,现介绍如下。卫星轨道为太阳同步

轨道,高度约为836km ,轨道倾角为98. 73°,卫星发射窗口为降交点地方时10 :00~10 :20 或升交点时14 :00~14 :20 ,轨道能作控制调整,使交点地方时在设计寿命2 年内漂移小于10min。卫星姿态为三轴稳定,太阳帆板为单翼结构,对日定向跟踪。星上的探测仪器有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微波辐射计、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微波成像仪、紫外臭氧探测器、地球辐射收支探测器、空间环境监测器,这样共有8 种探测仪器。数据传输将采用三个波段,一个是L 波段, 1698 ~1710MHz , 码速率约412Mbps ,进行除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以外的所有探测数据的实时传输(HRPT) ;另一个选X 波段的7750~7850MHz ,进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实时图像传输(MPT) ,码速率约为18. 2Mbps ;第三个信道也选在X 波段的8025 ~8215MHz 或8215 ~8400MHz ,进行星上存储延时回放数据的传输(DPT) ,码速率约为93Mbps。三个信道的数据格式都采用国际通用的CCSDS 推荐的AOS 标准。星上存储回放的数据分为两类,一类为全球覆盖,每天有白天和夜晚两个时次,此类资料有除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外所有探测器的资料,包括扫描辐射计10 通道1. 1km 分辨率的图像资料。另一类数据是地球任选地区的局地资料,它包含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资料,记录容量为20min。 在FY- 3 (01 批) 卫星进入型号研制阶段的同时,FY- 3 (02 批) 卫星中准备改进和增加的遥感器也将安排进行预研究和技术攻关,主要是高光谱分辨率红外大气探测器、高性能的微波探测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红外通道和进行大气探测用的高精度GPS。因此,21 世纪前10 年将是FY - 3 发展的关键时期。 风云三号星载遥感仪器技术性能 FY- 3 (01 批) 星载遥感仪器性能简述于下。 (1) 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具有10 个光谱通道,星下点分辨率1. 1km ,扫描范围±55. 4°,扫描器转速360r/ min ,每条扫描线采样点数2048 ,量化等级10bit ,定标精度为可见光和近红外通道5 %(反射率) ,红外通道1 K(270 K) ,具有星上定标功能。10 个通道的波段范围(单位:μm) 是: 0。58 ~0。68 、0。84~0。89 、3。55~3。93 、10。3~11。3 、11。5~12。5 、1。55~1。64 、0。43~0。48 、0。48~0。53 、0。53~0。658 、1。325~1。395 。(2) 红外分光计具有26 个通道,星下点分辨率17km ,扫描范围±49. 5°,行扫描时间6. 4s ,每条线扫描点数56 ,量化等级13bit ,可见光定标精度5 %(反射率) ,红外定标精度1 K(270 K) 。26 个通道的中心波数(cm- 1) 包括7 个大气温度探测通道:669 、680 、690 、703 、716 、733 、749 ;两个大气窗区通道:802 、900 ;1 个臭氧探测通道:1030 ;3个水汽探测通道:1345 、1365 、1533 ;4 个大气温度探测通道:2188 、2210 、2235 、2245 ;1 个CO2 探测通道:2388 ;两个大气窗区通道:2515 、2660 ; 6 个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通道:14500 、11299 、10638 (2 个,不同带宽) 、8065 、6098 。 (3) 微波温度探测辐射计具有4 个通道,星下点分辨率约75km , 扫描范围±48. 6°, 行扫描时间2516s ,每条线扫描点数13 ,量化等级13bit ,定标精度1 K。4 个通道的中心频率( 单位: GHz ) 为:50131 、53174 、54196 、57195 。微波湿度探测辐射计:具有5 个通道,星下点分辨率约15km ,扫描范围±48. 95°,行扫描时间8/ 3秒,每条线扫描点数90 ,量化等级14bit ,定标精度115 K。5 个通道的中心频率(单位: GHz) 为: 150(V) 、150 (H) 、183. 31 ±1 、183. 31 ±3 、183. 31 ±7 。 (4)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具有20 个通道,星下点分辨率为250m (通道1 ~5) 、1000mm (其余通道) , 扫描范围±55. 4°, 每条扫描线采样点数为2048 (1000m) 、8192 (250m) ,量化等级12bit ,可见光和近红外通道定标精度5 %(反射率) ,红外通道定 标精度1 K(270 K) ,具有星上定标功能。20 个通道的中心波长(单位:μm) 为0。470 、0。550 、0。650 、0。865 、11。5 、0。412 、0。443 、0。490 、0。520 、0。565 、0。650 、0。685 、0。765 、0。865 、0。905 、0。940 、0。980 、1。030 、1。640 、2。130 。

卫星与雷达

预报员试题/卫星与雷达;总计184道试题,选择题96道,术语题9道,判断题46道,问答33题1极轨卫星:。 轨道位置在空间几乎是固定的,高度800——1000千米,绕地球飞行,获取全球资料。 2地球同步(或静止)卫星。 位于地球赤道上空,高度36000千米左右,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在赤道上空静止不动,因此,也称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3太阳耀斑:。 在可见光图像上,水面对太阳光的反射有可能使它具有云或浮尘的表现,这一现象称为太阳耀斑。4多普勒效应:。 指波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信号频率和波源发出的频率是不同的,而且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之间的差值和波源运动的速度有关。 5下击暴流:-----------------------------------------------------。 能够产生近地面破坏性的水平辐散出流的风暴下部强下沉气流。 6云线:-----------------------------------------------------。 带状云系的宽度小于一个纬距叫云线。 7阵风锋:-----------------------------------------------------。 雷暴产生的冷空气外流边界的前沿。 8雹暴云团、-----------------------------------------------------。 以冰雹、大风天气为主的云团。 9在云图中,“IR”“VIS”和“WV”分别代表: A.可见光图、红外图、水汽图 B.红外图、水汽图、可见光图 C.红外图、可见光图、水汽图 D.水汽图、可见光图、红外图 C 10红外云图的波长区间____。 A. 5.7至7.1um B. 10.5至12.5um C. 0.4至1.1um B 11可见光云图的波长区间____。 A. 5.7至7.1um B. 10.5至12.5um C. 0.4至1.1um C

中国卫星系列介绍及应用

中国卫星系列介绍及应用 中国自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成功研制并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已在民用领域初步形成了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 中国卫星研制工作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目前,各系列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民用领域卫星系列 (1)“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此系列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即“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试验通信卫星和“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中国这一系列至今共发射了十颗卫星,为通信、广播、水利、交通、教育等部门提供了各种服务。其中东方红一号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的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轨道的近地点高度是436KM,远地点高度为2384km,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的平面夹角为68.5°,绕地球一圈需要114min。卫星质量为173kg,用20.009MHz的频率播放“东方红”乐曲。“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后,星上各种仪器实际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东方红”乐音装置和短波发射机连续工作了28天,取得了大量工程遥测参数,为后来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经验。“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根基,带动了中国航天工业的兴起,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航天技术前沿保持同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到2000年为止,中国共发射了三代通信卫星。第一代通信卫星是1984年发射的2颗通信卫星和1986年2月1日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实用型通信广播卫星。第二代通信卫星是1988年3月7日、1988年12月22日、1990年2月4日和1991年11月28日发射的载有4台C波段转发器的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第三代通信卫星是1997年5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三号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现今,中国实验性的发射了“鑫诺”及“亚太”系列通信卫星,成为下一代中国通信卫星主力军。 (2)“风云”气象卫星系列。该系列包括“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两类,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又称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此前已分别发射了三颗和两颗卫星,在中国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分别进行过4次和3次发射,在中国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由长征四号火箭发射升空。 中国在1997年6月10日发射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甲,并于1997年12月1日正式交付用户使用。2000年6月25日又发射了风云二号乙。2004年10月19日又发射了一颗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3)“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这一系列形成时间较长,包括六颗卫星,分别是:一九七一年三月发射的“实践一号”;一九八一年九月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发射的“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一九九四年二月发射的“实践四号”;一九九九年五月发射的“实践五号”。

高考物理学霸复习讲义万有引力-第六部分 特殊卫星及天体分析

一、极地卫星和近地卫星 1.极地卫星运行时每圈都经过南北两极,由于地球自转,极地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2.近地卫星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运行的轨道半径可近似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其运行的线速度约为7.9 km/s 。 二、同步卫星 同步卫星是指相对地球“静止不动”的卫星。 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静止在地面上与地球相对静止,随地球的自转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受到的地球的万有引力,其中的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a ,另一个分力为重力,有G 2 Mm R -mg =ma (其中R 为地球半径)。 2.近地卫星的轨道高度约等于地球的半径,其所受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G 2 Mm R =ma 。 3.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具有与地球自转相同的运转周期和运转角速度,始终与地球保持相对静 止状态,共同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 4.区别: (1)同步卫星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的周期都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而不等于近地卫星的周期。 (2近地卫星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的运动半径都等于地球的半径,而不等于同步卫星运动的半径。 (3)三者的线速度各不相同。 四、求解此类试题的关键 1.在求解“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的比例关系时应依据二者角速度相同的特点,运用公式a =ω2r 而不能运用公式a = 2GM r 。 2.在求解“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的线速度的比例关系时,仍要依据二者角速度相同的特点,运

用公式v =ωr 而不能运用公式v = GM r 。 3.在求解“同步卫星”运行速度与第一宇宙速度的比例关系时,因都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故要运用公式v = GM r ,而不能运用公式v =ωr 或v =gr 。 【典例1】有a 、b 、c 、d 四颗地球卫星,a 在地球赤道上未发射,b 在地面附近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 是地球同步卫星,d 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则有 A .a 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B .c 在4 h 内转过的圆心角是π/6 C .b 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 D .d 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 h 【答案】C 【解析】对于卫星a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GMm N ma r =向 ,而2 GMm mg r =,故a 的向心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g ,A 项错;由c 是地球同步卫星可知卫星c 在4 h 内转过的圆心角是 π 3 ,B 项错;由22 GMm v m r r =得,GM v r =,故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故卫星b 的线速度大于卫星c 的线速度,卫星c 的线速度大于卫星d 的线速度,而卫星a 与同步卫星c 的周期相同,故卫星c 的线速度大 于卫星a 的线速度,C 项对;由22π()Mm G m r r T =得,3 2πr T GM =,轨道半径r 越大,周期越长,故卫 星d 的周期大于同步卫星c 的周期,D 项错。 【学科网考点定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同步卫星。 【典例2】图中的甲是地球赤道上的一个物体,乙是“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周期约90 min ),丙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它们运行的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它们都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是a 乙>a 丙>a 甲 B .它们运行的线速度大小关系是v 乙

常见卫星简介

Landsat数据介绍 LANDSAT是美国NASA的陆地卫星计划(1975年前称“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从1972年开始发射第一颗卫星LANDSAT-1,已发射7颗。目前,在役服务的是Landsat5。Landsat5搭载MSS(Multi Spectral Scanner)四波段光-机扫描仪和TM(Thematic Mapper)多光谱扫描仪。在2003年出现故障的Landsat7于1999年发射,搭载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ETM+)多光谱扫描仪,ETM+除有TM 7个波段外,增加了一个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为15米,同时热红外波段空间分辨率也提高到了60m。 Landsat系列卫星参数一览表

Landsat各个传感器波段设计1.MSS 2.MSS

3.TM

4.ETM+

常用的合成方法

321:真彩合成。与肉眼所见接近;仅使用反射的可见光,受大气、云雾、阴影、散射的影响较大,通常对比度不高,感觉模糊(蓝色光散射严重);对于海岸区域研究特别有用,因为可见光可穿透水面,观察到海底。 432:近红外合成。颜色与肉眼所见完全不同;植被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特别高,因为叶绿素在此波段反射的能量大,因此在432图象中植被会明显表现为深浅不同的红色,不同类型植物有不同的红色色调;水会吸收差不多所有的近红外光,因此水面颜色很深近乎黑色。 743/742:短波红外合成。包含至少一个短波红外波段,短波红外波段的反射率主要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含水量,因此这类图象可用于植被保护和土地研究。 波段组合光谱差异的缺陷 1.TM1居民地与河流菜地不易分开. 2.TM2居民地与河流菜地不易分 3.TM3乡村与菜地不易分 4.TM4农田与道路不易分,乡镇,道路,河滩易浑. 5.TM5县城与农田不易分 SPOT卫星 SPOT系列卫星是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研制的一种地球观测卫星系统,至今已发

TERRAAQUAAURA卫星简介及MODIS数据的获取

TERRA\AQUA\AURA卫星简介及MODIS数据的获取 1.TERRA\AQUA\AURA卫星简介 近几年来,科学界对全球变化研究、以及全球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研究逐步走向深入。为了加强对地球表层陆地、海洋、大气和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的科学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自1991年起开始了对地观测系统(EOS)计划。这个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工作阶段(1991-1998年);第二阶段-全面的对地观测阶段(1999-2003);第三阶段-新一代更为细致的对地观测阶段(2003年以后十年)。NASA新一代的对地观测系统计划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发射一系列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2)以NASA数据中心群(DAAC)为核心管理和散发卫星所获得的数据;3)组织科学家队伍开展对地球多要素的综合研究。重点观测和研究领域包括:水与能量循环,海洋,大气化学,陆地表面,水和生态系统过程,冰川和极地冰盖以及固体地球。 作为这一系列对地观测卫星中有三颗卫星成为系列特别引起遥感应用界的瞩目。它们是:TERRA、AQUA和AURA。它们分别于1999年12月18日、2002年5月4日和2004年7月15日发射成功,目前均处于正常运转中。 图1 TERRA卫星(来自NASA) TERRA卫星名字的由来 1991年美国开始了地球观测系统计划。这个计划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这个具有45亿年历史的地球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诊断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型行动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发射卫星是其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在计

划发射的一系列卫星中,第一颗卫星将作为地球观测系统的旌旗(EOS-FLAG)。由于该星是每天地方时上午过境,因此暂定为EOS-AM1,即地球观测系统第一颗上午星。1998年春天,在EOS-AM1发射的前一年,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 AGU)共同发起对EOS -AM1命名的征集工作。征集的范围限制在全世界8-12年级(初中二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要求用不超过300字的短文说明对EOS-AM1的命名和命名的原由。 在征集通知发出去后的几个月内,评选委员会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国1,100多篇命名稿件。经过第一轮筛选,评选出了十个不同的候选名字和短文。在这十个候选的名字和短文中,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高中三年级学生 Sasha Jones 用她在字句里充满了对地球母亲无限的感激、满腔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感的短文最终感动了评选委员会的全体评委。正象Sasha在她短文中自信的那样,TERRA (取拉丁语义)的名字最终将印在地球观测系统的旌旗上。Sasha及其父母因此获得了1999年12月18日到加里佛尼亚卫星发射基地观看卫星发射过程的全部资助,Sasha所在的学校也因此获得了一台计算机和可以获取TERRA卫星影象数据的全套软件。 这位中学生的短小精炼、充满激情和爱心的TERRA卫星命名篇全文如下:Terra The woman I believe this satellite should be named after is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ever. Without her production of food we would not eat. Without her production of fluids we would not drink. Without her tedious care for vegetation we would not be able to build houses, cure the sick, and even breathe. Without her fury we would not be taught lessons, be brought closer together, and learn how to survive against all odds. She is our history, all of it. She is our present, she allows us to be. She is our future, and we must care for her, as she is the most caring and beautiful woman in the universe. She will be the mission of this EOS AM-1, and we should name it after her, in honor of her. She is Terra: Mother Earth. Terra 我相信这颗卫星以后会以此命名,她是一位仙女,一位从未有过的最漂亮的仙女。没有她提供的食物,我们就没有吃的。没有她提供的液体,我们就没有喝的。没有她对植被的悉心照料,我们就不能建造房屋,我们也不能抵御疾病,甚至我们不能呼吸。没有她的激昂,我们就不能上课,也不能聚集在一起,更不能学到怎样在奇异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她是我们的历史,是历史的全部。她是我们的现在,因为有了她才有了我们的今天。她是我们的未来,我们必须照护好她,因为她是宇宙中最赋有同情心,最美的仙女。我们应该把这个名字授予她,把这份荣耀归功于她,她将完成地球观测系统第一颗上午星的历史使命。她就是Terra:地球母亲。 TERRA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对地观测新的里程的开始。NASA在介绍

静止与极轨气象卫星监测沙尘的融合算法研究

静止与极轨气象卫星监测沙尘的融合算法研究 曹广真;张鹏;胡秀清;陈林 【摘要】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tegrate the advantages of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to monitor dust storms and better discriminate between regions where dust storms occur. Firstly, The traditional evidence theory algorithm was improved by not only considering the certainty of the evidence, but also considering the average level of support for the subsets of evidence in the discrimination framework in the process of evidence combination by reducing the conlfict between synthesized data. Then the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e FY-2D/2E infrared difference dust index (IDDI) and the FY-3A dust strength index (DSI) to categorize the study region as either a dust storm area, non-dust storm area, or possible dust storm area. Finally, the result was validat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monitored data from ground stations. Both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dust monitoring results were considerably improved using our method.%为了综合应用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沙尘监测的结果,更好地进行沙尘信息的判识,采用改进的证据理论方法,进行静止卫星FY-2D/2E红外差值沙尘指数(infrared difference dust index,IDDI)产品与极轨气象卫星FY-3A沙尘强度指数(dust strength index,DSI)沙尘监测产品的融合处理,划分沙尘发生过程中的有沙尘暴发生区、无沙尘暴发生区及可能沙尘暴发生区。融合结果与气象站点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本算法可以将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遥感沙尘监测结果进行较好地融合,更好地划分沙尘暴发生的区域,对于沙尘暴过程的监测、评估和分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卫星集训知识点汇总

卫星集训知识点汇总 1、气象卫星遥感探测的特点:①气象卫星在(固定的轨道)上对大气进行观测②气象卫星可实现全球和大范围的观测③气象卫星在空间(自上而下)观测④气象卫星采用(遥感探测)方式。 2、FY-1号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FY-2号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 3、(星下点)是指卫星与地球中心的连线在地球表面的交点,用地理坐标的经纬度表示。由于卫星和地球的自转,星下点在地球表面形成一条连续的运动轨迹,称为(星下点轨迹) 4、气象卫星分为(太阳同步卫星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卫星轨道)气象卫星,简称(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极轨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固定)的取向,卫星倾角接近(90º),卫星距地高度为(850km),星下点的分辨率为(250m);静止卫星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倾角为(0º),卫星距地高度为(35860km),星下点的分辨率为(1.25km)。 5、(1)极轨卫星的优缺点:(有可能出选择题) 优点:①轨道近于圆形,轨道的预告、资料的接收定位处理都十分方便②可以观测全球,尤其可以观测到极地地区③观测时如果有合适的照明,可以得到稳定的太阳能,保障卫星正常工作 缺点:①时间分辨率低,对某一地区的观测时间间隔长,一颗极轨卫星每天只能对同一地区观测两次,不能满足气象观测要求,不能监视生命短、变化快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②相邻两条轨道的观测资料不是同一时刻,需要进行同化 (2)静止卫星的优缺点 优点:①高度高,视野广阔,一个静止卫星可以对70ºS-70ºN,东西140个经度,约对地球表面积1.7108 km2

进行观测②可以对某一固定区域进行连续观测③可以监视天气云系的连续变化,特别是中小尺度灾害性系统 缺点:不能观测南北两极,同时对卫星观测仪器的要求高 6、卫星的(姿态)是指卫星在空间相对于轨道平面、地球表面或任何坐标系的固定取向。通常采用以下方式:(自旋稳定)、(三轴定向稳定)、(重力梯度稳定)。 7、气象卫星遥感地球大气的(温度)、(湿度)、(云雨演变)等气象要素,是通过探测地球大气系统发射、反射或散射太阳的电磁辐射而实现的。因此,(电磁辐射)是气象卫星遥感的基础。8、卫星仪器探测的分辨率是指从卫星上能(区别两个相邻物体的能力),或者是能分清两个物体的(最短距离),如果两个物体间距离小于卫星探测的分辨率,则两个物体不能分辨。 表示卫星探测分辨率的参数有(空间分辨率)、(灰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9、可见光云图是卫星扫描辐射仪在可见光谱段(FY-2号卫星波长范围是0.55-0.90微米)测量来自(地面和云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如果将卫星接收到的地面目标物反射的太阳辐射转换成图像,卫星接收到的辐射(越大),就用(越白)的色调表示;接收的辐射(越小),则用(越暗)的色调表示,这就得到可见光云图。可见光云图上物像的色调与(其本身的反照率)和(太阳高度角有关)。 ①在一定太阳高度角下,物体的反照率越大,色调越白;反照率越小,色调越暗②太阳高度角越大,光照条件越好,卫星接收到的反射太阳辐射也越大,否则越小。目标物色调与卫星观测的时刻和季节有关。 主要地表和云反照率特征: ①水面的反照率最低,厚的积雨云最大②积雪和云的反照率十分接近,仅从可见光云图上难以区分③薄的卷云和晴天积云、沙地的反照率也很接近,也不易区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