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与人脸检测

人脸识别与人脸检测
人脸识别与人脸检测

1 绪论

1.1人脸表情识别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人脸是人最重要的外貌特征,由于脸部信息可以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如摄像头)取得,所以非常适合于作为身份鉴别的依据。人脸识别就是对于输入的人脸图像或者视频,首先判断其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人脸,则进一步确定每张人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提取每张人脸中所蕴含的身份特征,并将其与已知人脸库中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识别每张人脸所代表的个人。

人脸识别是一个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涉及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生理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人脸识别技术可采用非接触式的、连续的和实时的方式,在国家安全、军事安全和公安、司法、民政、金融、民航、海关、边境、口岸、保险及民用等领域实际应用具有极广阔的前景。这一技术典型应用如下:

(1)身份鉴定(一对多的搜索):在鉴定模式下,确定一个人的身份,该技术可以快速地计算出实时采集到的面纹数据与面像数据库中已知人员的面纹数据之间的相似度,给出一个按相似度递减排列的可能的人员列表,或简单地返回鉴定结果(相似度最高的)和相对应的可信度。

(2)身份确认(一对一的比对):在确认模式下,待确认人已知的面纹数据可以存储在智能卡中或数码记录中,该技术只需要简单地将实时的面纹数据与存储的数据相比对,如果可信度超过一个指定的阀值,则比对成功,身份得到确认。

(3)监视:可以在监控范围内发现人脸,而不论其远近和位置,能连续地跟踪该人脸图像并将其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将面像与监控列表进行比对。整个过程完全是无需干预的,连续的和实时的。

(4)面像数据压缩:能将面纹数据压缩到84字节以便用于智能卡、条形码或其他仅含有有限存储空间的设备中。

(5)多通道的人机交互界面:可以把跟踪得到的人脸表情作为一种人机交互的手段。为使用者提供一个个性化、智能、便捷的工作环境,这也是智能计算机研究的重要内容。

人脸表情识别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1)在人机接口中实现计算机对人脸面部表情的自动识别;

(2)在视频片段检索中实现面部表情的跟踪与识别;

(3)研究人脸表情编码模型,解决低带宽的脸部数据传输、多媒体中的脸部图像压缩等问题。

进行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

(1)作为情感计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促进人机交互系统的发展和计算机图像理解的研究;

(2)对实现人体语言与自然语言的融合,以及语言与表情连接模型的建立与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3)可以为表情合成、与表情无关的人脸检测与跟踪、人脸识别等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这些年表情识别技术发展相当迅速,北京奥运将首次使用人脸识别综合报警系统,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的人脸识别系统的主要功能:

(1)对所有进出机场、海关、火车站、奥运场馆的人通过摄像机自动识别;人员通行考勤、外人登记、生物特征人脸识别验证真伪。

(2)对于危险人摄像机自动识别,向网络报警中心报警。

(3)对不受欢迎的人,一经录入,自动识别防止进入。

(4)各种工人、后勤、食品运送人员自动人脸识别,未经登记授权限制进入。

(5)对于恐怖行危险人员、情绪偏激不稳定人员、牵连到奥运场馆和奥运活动区域群体事件的问题人员和等影响社会稳定人员,自动识别人脸,防止进入奥运区;并且根据人脸等生物特征智能查询进出纪录。

(6)对于奥运场馆和奥运活动区域内各种服务实现不用带卡的自动人脸识别安全服务和优质服务。

(7)对于党和政府的领导通过联网自动人脸识别掌握奥运活动区域准确人员管理情况、预估风险实现远程管理和控制。

人脸表情识别和理解(Face Recognition)的研究范围广义上大致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1)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即从各种不同的场景中检测出人脸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这一任务主要受光照、噪声、面部倾斜度以及各种各样遮挡的影响。

(2)人脸表征(Face Representation):即采取某种表示方式表示检测出的人脸和数据库中的已知人脸。通常的表示法包括几何特征(如欧氏距离、曲率、角度)、代数特征〔如矩阵特征矢量)、固定特征模板、特征脸等。

(3)人脸识别(Face Identification):即将待识别的人脸与数据库中的已知人脸比较,得出相关信息。这一过程的核心是选择适当的人脸的表征方式与匹配策略,系统的构造与人脸的表征方式密切相关。

(4)表情/姿态分析(Expression/Gesture Analysis):即对待识别人脸的表情或姿态信息进行分析,并对其加以归类。

(5)生理分类(Physical Classification) 即对待识别人脸的生理特征进行,得出其年龄、性别等

相关信息。

1.2表情识别的现状

现阶段的研究当中,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至少包括三个主要环节。首先在输入图像中找到人脸的位置,将人脸从背景中分割出来;其次,将分割后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定,最后根据提取的特征进行人脸识别。如图1.1所示:

图1.1 识别过程简图

Fig1.1 Identify process simple diagram

1.2.1人脸图像检测方法现状

人脸图像检测与定位就是在输入图像中找到人脸确切的位置,它是人脸表情识别的第一步。人脸检测的基本思想是用知识或统计的方法对人脸建模,比较待检测对象与所建的人脸模型的匹配程度,从而得到可能存在人脸的区域。根据思想的不同基本上分为下面两种检测方法:

(1)基于统计的人脸检测

是将人脸图像视为一个高维向量,将人脸检测问题转化为高维空间中分布信号的检测问题。(2) 基于知识的人脸检测

是利用人的知识建立若干规则,从而将人脸检测问题转化为假设→验证问题。

1.2.2基于统计的人脸检测方法

(1)样本学习:将人脸检测视为从非人脸样本中识别人脸样本的模式分类问题,通过比较人脸样本和非人脸样本来提取各自的特征,进行学习来产生分类器。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人工神经网络。

(2)模板法:模板法是把测试样本与参考模板进行比较,由阈值大小来判断测试样本是否是人脸。阈值一般是通过对大量的模板进行统计得来的,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

(3)子空间方法:Pentland 将KL 变换引入了人脸检测,利用主元子空间(特征脸) ,而人脸检测利用的是次元子空间(特征脸空间的补空间) 。用待检测区域在次元子空间上的投影能量,也即待检测区域到特征脸子空间的距离作为检测统计量,距离越小,表明越像人脸。子空间方法的特点在于简便易行,但由于没有利用反例样本信息,对与人脸类似的物体辨别能力不足。

1.2.3基于知识建模的人脸检测方法

(1)人脸规则:人脸规则是人脸遵循的一些几乎是普遍适用的空间相关性。它包括: ①灰度分布规则。如五官的空间位置分布大致符合“三停五眼”等,人脸不同区域的明暗关系不变,眼睛的灰度总是比前额和颧骨低,鼻梁的灰度一般比两侧亮等。②轮廓规则。人脸的轮廓可以简单地看成一个近似椭圆,而人脸检测可以通过椭圆检测来完成。③运动规则。通常相对背景人总是在运动的,利用运动信息可以简单有效地将人从任意复杂背景中分割出来。

(2)颜色、纹理信息:同一种族人的面部肤色在颜色空间中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颜色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人脸从大部分背景区分开来。

(3)对称性:人脸具有一定的轴对称性,各器官也具有一定的对称性。Reisfeld 提出广义对称变换方法[1]检测局部对称性强的点来进行人脸器官定位。

1.3本文的结构

本文的章节做如下安排。第一章绪论介绍量表情识别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现状;第二章对人脸检测与定位方法、脸部特征定位方法、人脸识别方法作了综述;第三章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叙述了毕业设计采用的方法,并用VB开发了一个人脸表情识别系统;第四章对面部表情识别技术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做了总结。

2 相关技术综述

2.1引言

情绪使人产生生理和行为的显著变化,面部表情是情绪的外显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眼、眉、嘴、鼻、脸色等的变化最能表示一个人的情绪。如两眼闪光之惊喜,眼泪汪汪之悲哀委屈,眉毛紧锁之忧愁,扬眉之得意,双目圆睁之愤怒,嗤之以鼻之厌恶,脸色苍白之惊恐等。这是由于人的各种情绪同脸部肌肉和血管等的变化有关,故而脸部肌肉和血管的变化能表示一定的情绪状态。例如,喜悦与颧肌有关,痛苦与皱眉肌有关,忧伤与三角肌有关,羞愧因血管舒张而脸红,恐怖因血管收缩而苍白。本文就是通过对人面部表情进行识别来达到对人的情绪的判断。人们做出各种表情,正是表情肌肉运动的结果[2]。

2.2人脸模式的特征

人脸模式的特征包括肤色特征和灰度特征。

2.2.1肤色特征

肤色是人脸的重要信息,不依赖于面部的细节特征,对于人脸表情发生的任何变化情况都能适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且和大多数背景物体的颜色相区别。因此肤色特征在人脸检测中是最常用的一种特征。肤色特征主要由肤色模型描述,常用的肤色模型有高斯模型、混合高斯模型和直方图模型。

2.2.2灰度特征

灰度特征包括人脸轮廓特征、人脸灰度分布特征(镶嵌图特征、直方图特征等)、器官特征(对称性等)、模板特征等。本文所采取的人脸识别方法就是基于灰度特征,具体的识别方法将在下文叙述。

2.3面部表情的分类

由于表情产生的原因、表情表现得程度、人们对表情的控制能力和表情的倾向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表情的变化细微而复杂,对表情的概括也变得更为复杂。例如,恐惧表情可能同时伴随着悲伤、生气、厌恶的产生。一中混合的表情也就表现出来了。最经常的是恐惧和惊奇的混合表现即惊恐。

关于情绪的类别,长期以来说法不一。我国古代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说;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Plutchik)提出了八种基本情绪: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

表2.1 表情特征

Table2.1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

憎恨;汤姆金也列出八种基本情绪:兴趣、快乐、惊奇、痛苦、恐惧、愤怒、羞怯、轻蔑;还有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九种类别。虽然类别很多,但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

哀。

针对表情广义性,表2.1中总结出了每种表情的特点及其在生成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点表情区域的动作。

由表2.1我们可以看出,样本表情必须非常典型,而且有点夸张。因此要求采集的样本在做出各种表情时,各个重点位置的表情必须符合表2-1的动作,这样才能正确的辨别样本表情。

2.4人脸检测与定位方法

近年来,人脸和面部表情识别已经吸引了更多科研人员的注意。任何人脸处理系统的第一步都是检测人脸在图像中的位置。但是,从一幅图像中检测人脸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其尺度、位置、方向和位姿都是变化的,面部表情、遮挡和光照条件也是变化的。

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是指在输入图像中确定所有人脸(如果存在) 的位置、大小和位姿的过程。人脸检测作为人脸信息处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近年来已成为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领域内一项受到普遍重视,研究十分活跃的课题。

人脸识别或辨认、人脸定位以及人脸追踪等都与人脸检测密切相关。人脸定位的目的是确定图像中人脸的位置。假设一幅图像中只存在一张脸,则面部特征检测的目的是检测特征的存在和位置,如眼睛、鼻子(鼻孔)、眉毛、嘴(嘴唇)、耳朵等。人脸识别或辨认是将输入图像与数据库中的图像比对,如果存在,报告匹配结果。人脸识别的目的是检验输入图像中的个体的身份,而人脸追踪方法是实时地、连续地估计在图像序列中的人脸的位置和可能的方向。而面部表情识别涉及识别人类的情感状态(高兴、悲伤、厌恶,惊恐等)。很明显,在任何解决上述问题的自动识别系统中,人脸检测是第一步。

在第一章中我们给出了人脸检测两种基本方法,这只是粗略的分类方法,在这里我们把从一幅图像中检测人脸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3]:

(1)基于知识的方法(Knowledge - based Methods):它将典型的人脸形成规则库对人脸进行编码。通常,通过面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人脸定位。

(2)特征不变方法(Feature Invariant Approaches):该算法的目的是在姿态、视角或光照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找到存在的结构特征,然后使用这些特征确定人脸。

(3)模板匹配方法(Template Matching Methods):存储几种标准的人脸模式,用来分别描述整个人脸和面部特征;计算输入图像和存储的模式间的相互关系并用于检测。

(4)基于外观的方法(Appearance - based Methods):与模板匹配方法相反,从训练图像集中进行学习从而获得模型(或模板) ,并将这些模型用于检测。

2.4.1基于知识的方法

基于知识的方法实质是基于规则的人脸检测方法,而这种规则来源于研究者关于人脸的先验知识。一般比较容易提出简单的规则来描述人脸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在一幅图像中出现的人脸,通常具有互相对称的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张嘴。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它们的相对距离和位置来描述。在输入图像中首先提取面部特征,确定基于规则的人脸候选区域。

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很难将人类知识转换为明确定义的规则。如果规则是严格的,由于输入图像很可能不能通过所有的规则检测而导致失败;相反,如果规则太简单,可能会有较高的错误接收率,输入许多错误图像。此外,很难将这种方法扩展到在不同的情况下检测人脸,因为列举所有的情况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许多表情识别方面的专家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些克服这些缺点的方法。

Yang和Huang使用分层的基于知识的人脸检测方法[4],他们的系统由三级规则组成。在最高级,通过扫描输入图像的窗口和应用每个位置的规则集找到所有可能的人脸候选区。较高级的规则通常描述人脸看起来像什么,而较低级的规则依赖于面部特征的细节。多分辨率的分层图像通过平均和二次采样生成,如图2.1所示。编码规则通常在较低的分辨率下确定人脸的候选区,包括人脸的中心部分(图2.2中较浅的阴影部分),其中有四个基本上相同的灰度单元。

图2.1 分层图像

Fig.2.1 Layering picture

图2.2 人脸侯选区

Fig2.1 Face District

在人脸的上层周围部分具有相同的灰度。人脸的中心部分和上层周围的灰度不同。最低分辨率的(Lever1)图像用于搜索人脸的候选区并在后面较精细的分辨率下作进一步处理。在Lever2完成人脸候选区的局部直方图均衡化,并进行边缘检测,以缩小后选区。继续存在的候选区在Lever3用其他的人脸特征,如眼睛、嘴等对应的规则进行检查。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用从粗到细的策略来减少所需要的计算,虽然它没有很高的检测率,但采用多分辨率分层的思想和指导搜索的规则已经用到后面的人脸

检测工作中[5]。

Kotropoulos 和Pitas [5]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定位方法。用投影方法确定面部特征,I(x,y)是m×n 图像中(x,y)位置的灰度值,图像的水平和垂直投影定义为∑-=

n y y x I x HI 1

),()(和∑==m

y y x I y VI 1

),()(。通

过对投影曲线的分析可知。整个曲线看起来会有两个较大的凹槽和凸起,人脸的眼睛和嘴的位置正好对应曲线的这两个谷值区域,即在这条曲线上找到一个具有最大剃度值的点和一个具有最小剃度值的点,由此可以粗略的检测出眼睛和嘴的位置。 2.4.2基于特征的方法

基于特征的方法不仅可以从已有的面部特征而且可以利用面部特征点的几何关系进行人脸检测。这种方法是寻找人脸的不变特征用于人脸检测,这与基于知识的方法正好相反。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先检测人脸面部特征,后推断人脸是否存在的方法。面部特征,如眉毛、眼睛、鼻子、嘴和发际,一般利用边缘检测器提取,根据提取的特征,通过与统计模型比较来确定人脸是否存在。基于特征的算法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光照、噪声和遮挡等使图像特征被严重地破坏,人脸的特征边界被弱化,阴影可能引起很强的边缘,而这些边缘可能使得算法难以使用。

Sirohey 提出了从复杂的背景中分割人脸进行人脸识别的定位方法[6]。它使用边缘图和启发式算法来去除和组织边缘,而只保存一个边缘轮廓,然后用一个椭圆拟合头部区域和背景间的边界。Graf 等人提出定位灰度图像的面部特征和人脸的检测方法[7]。在滤波以后,用形态学的方法增强具有高亮度、含有某些形状(如眼睛)的区域。Leung 等人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特征检测器和任意图匹配的概率方法,在复杂场景中定位人脸[8]。其目标是找到确定的面部特征的排列。典型的人脸用五个特征(两只眼睛、两个鼻孔和鼻子与嘴唇的连接处)来描述。Yow 和Cipolla 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方法[9][10]。在第一阶段,应用了二阶微分Gaussian 滤波器,在滤波器响应的局部最大点检测感兴趣的点,指出人脸特征可能的位置;第二阶段,检查感兴趣点周围的边缘并将它们组成区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不同的方向和位姿上检测人脸[11]。Han 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的技术进行眼部分割进而实现人脸检测的方法[12] 。他们认为眼睛和眼眉是人脸最突出和稳定的特征,特别适合人脸检测。

彭进业等人提出了一种在图像的反对称双正交小波分解数据域中,实现多尺度对称变换的方法,并将它应用于脸部图像中主要特征点的定位[13]。王延江等人提出了一种快速的彩色图像中复杂背景下人脸检测方法[14]。其方法首先计算对彩色图像中与人的肤色相似的像素进行聚类和区域分割,然后利用小波分解对每一个候选区域进行人脸特征分析,如所检测到的区域特征分布与某一预先定义的人脸模型相似,则确认该区域代表人脸。

皮肤颜色通常不能独自进行人脸检测和追踪。近年来,人们已经提出几种使用形状分析、颜色分割和运动信息结合的模块化系统在图像序列中用于定位和追踪头部和人脸的方法。

2.4.3模板匹配方法

Sakai等人使用眼睛、鼻子、嘴和人脸轮廓等子模板建模,检测照片中的正面人脸[15]。每一个子模板按照线分割定义。基于最大梯度变化提取输入图像的线,然后与子模板匹配。计算子图像和轮廓模板之间的相互关系去检测人脸的候选区域,完成用其他子模板在候选区域的匹配。

Craw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正面人脸的形状模板(也就是人脸的外形)定位方法[16]。用Sobel滤波器提取边缘,将边缘组织在一起,根据几个约束条件去搜索人脸模板。在头轮廓定位以后,用相同的过程以不同的尺度重复定位眼睛、眼眉和嘴唇等特征。

Miao 等人提出了用于人脸检测的层次模板匹配方法[17]。在第一阶段,为了处理旋转图像,输入图像从- 20°~20°旋转,每次旋转5°。多分辨率图像层次形成和边缘提取使用Lapla2cian操作符。人脸模板通过六个人脸成分产生的边缘组成:两个眼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张嘴。最后,应用启发式确定人脸的存在。实验结果表明在图像含有单个人脸要比图像中含有多个人脸的结果好。

2.4.4基于外观的方法

模板匹配中的模板是由专家预定义的,与模板匹配中的方法不同,基于外观方法中的―模板‖是从图像中的样本学习的。通常,基于外观的方法依靠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找到相应的人脸和非人脸图像的特征。学习的特征由分布模型或判别函数形成,用于人脸检测,同时,由于计算效率和检测有效性的原因通常需要降维。这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用贝也斯(Bayesian)分类器或最大自然函数将一个候选图像位置分类为人脸或非人脸;另外,隐藏Markov 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 Machines,SVMs)方法也比较常用。在这里我们就不做介绍了。

2.5脸部特征定位方法分类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已提出了许多种脸部特征定位方法。根据定位所依据的基本信息的类型,以将现有方法分为基于先验规则、基于几何形状信息、基于色彩信息、基于外观信息和基于关联信息等5类:

(1)基于先验规则

根据脸部特征的一般特点总结出一些经验规则,搜索前,先对输人图像作变换使目标特征得到强化,而后根据上述规则从图中筛选出候选点或区域。

(2)基于几何形状信息

根据脸部特征的形状特点构造一个带可变参数的几何模型,并设定一个评价函数量度被检测区域与模型的匹配度。搜索时不断调整参数使评价函数最小化,从而使模型收敛于待定位的脸部特征。(3)基于色彩信息

使用统计方法建立起脸部特征的色彩模型,搜索时遍历候选区域,根据被测点的色彩与模型的匹配度筛选出候选点。

(4)基于外观信息

将脸部特征附近一定区域(窗口)内的子图像作为一个整体,映射为高维空间中的一个点,这样,同类脸部特征就可以用高维空间中的点集来描述,并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得到其分布模型。在搜索中,通过计算待测区域与模型的匹配度即可判定其是否包含目标脸部特征。

(5)基于关联信息

在局部信息的基础上,引人脸部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以缩小候选点范围,从运算量、准确率与鲁棒性(包括图像质量需求和姿态表情光照等影响)3个方面对各类方法的性能作了粗略的比较。

2.5.1先验规则

先验规则是关于脸部特征一般特点的经验描述,人脸图像有一些明显的基本特征,如脸部区域通常包括双眼、鼻和嘴等脸部特征,其亮度一般低于周边区域;双眼大致对称,鼻、嘴分布在对称轴上等。为了利用这些基本特征进行脸部特征定位,一般要先对输人图像作变换,使所要使用的特征得到强化,而后根据规则从图中筛选出候选点或区域.此类方法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人们的直观印象精确地表述为可应用的代码化规则,以及如何处理规则的精确性与适用性之间的矛盾。

(1)镶嵌图

镶嵌图[18]方法是先将图像划分成一组相同大小的方格,每个方格中像素灰度的平均值作为这个方格的灰度值,根据一组规则确定可能为人脸的区域;确定人脸的区域之后再将方格的边长减半,重新构建新的镶嵌图,并根据一组规则分别定位出眼、鼻、嘴等脸部特征;最后,将前两步所得到的脸部区域二值化,并使用边缘检测装置最终确定脸部特征的位置,为了实现尺寸无关性,对所有可能的方格尺寸都作了测试,因此算法的运算量很大,准确率也不高但是这种由粗到精的搜索策略对后来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使用长宽比可变的矩形单元代替方格田,以便更好地拟合人脸。为了设定矩形单元的长宽比,利用灰度值在x和y方向上的投影确定眼、鼻、嘴和脸颊边界的位置,从而确定出脸部的大致范围,据此设定矩形单元的长宽比.这样缩小了搜索的范围,也避免了循环测试,不但使运算量大幅减少,

也使准确率大大提高(在M2VTS数据库[19]上,对眼、鼻、嘴等的定位准确率均在94.6%以上),但是他们的算法无法处理复杂背景或多人的情况,对目标对象姿态的变化较敏感。

(2)几何投影

几何投影是脸部特征领域中最经典的算法,它利用脸部特征灰度值比皮肤灰度值低的特点,先统计出X或Y方向上的灰度值,画出灰度值曲线,找出曲线中特定的变化点,然后通过先验规则与变化点比较,即可得到脸部特征的位置.Kanade等首先将这一方法应用于人脸识别[20],Brunelli等在投影中使用X,Y两个方向上的梯度信息,以取代原始灰度值,从而减小了对光照条件的敏感度,增加了识别的准确性。

Feng和Yuen等提出使用VPF (VarianceProjection Function方差投影函数)函数来定位[21]脸部特征,该函数的作用是计算指定方向上的所有像素的灰度值方差,与简单求和相比,它对复杂背景的适应力较强.他们在人眼上定义了6个特征点,分别对应于VPF函数值在X,Y方向上的特定突变点,同时假定瞳孔为圆形,上下眼眶为抛物线搜索时,先依据人体测量标准在人脸区域上划出搜索范围,然后根据其中VPF函数值的变化情况求出特征点位置,最后根据眼形假设拟合出瞳孔形状和眼眶线.与可变形模板法相比,该方法计算量较小,对初始搜索位置要求不高,但在眼睛状态变化的情况下容易失效。

姜军等提出以―或‖运算代替求和运算的广义投影运算,他们先将图像二值化,而后在一定高度范围内作水平方向投影得到一系列短线,最后根据先验规则对短线两两配对,从而筛选出最终结果.该算法能应对多人的情况,运行速度很快,但错误接受率较高。几何投影法计算量较低,但在大的姿态变化或复杂背景下容易失效。

(3)二值化定位

Liming Zhang等先用直方图问值法将图像二值化,然后根据其中黑色区域的面积、形状和相对位置等几何特征确定出瞳孔的位置,最后通过边缘追踪依次找到上眼眶、眼角和下眼眶[22]。范宏深等提出了一种与其类似的方法[23],即将图像二值化后,计算出黑色区域的有效面积、质心、外接矩形、圆性质和添实度(即黑斑的有效面积与黑斑外接矩形面积之比)等几何特征,然后依据经验标准筛去一部分黑色区域,并将余下的黑色区域作配对筛选,从而得到双眼位置。此类方法运算量很小,但易受光照条件和图像质量的影响,在追踪边界时容易发生断线问题,稳定性无法保证。

(4)广义对称

对称性是识别物体可利用的基本性质之一,它包括点对称性(也叫中心对称性)和轴对称性.绝大多数自然物体或人造物体都存在着这两种对称性,对于人脸图像来说,人眼、眉毛、嘴等都具有很强的点对称性,所以对称性被大量用于表情识别。

2.5.2基于几何形状信息

几何形状信息,即目标对象的几何形状特征,易于理解和应用,并且具有很好的直观性。因而很早就在模式识别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基于几何形状信息类方法的一般思路是:根据脸部特征的形状特点构造一个带可变参数的几何模型,并设定一个相应的评价函数以度量被检测区域与模型的匹配度,搜索时,不断调整参数使能量函数最小化,使模型逐渐收敛于待定位的脸部特征。

2.5.3基于色彩信息

色彩信息类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统计方法对目标对象的色彩建模,在搜索中根据被测点的色彩与模型匹配的程度,筛选出待测特征的可能位置.色彩信息在人脸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而在脸部特征定位方面的应用则相对较少,这是因为肤色在色彩空间中具有聚合性,而脸部特征的色彩信息较为复杂,如眼与嘴,以及眼睛的瞳孔与眼白的色彩有显著区别,这给统一建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一种简单的解决办法是直接利用脸部特征与皮肤在色彩上的差异如在已找到的皮肤区域上搜索“空洞”,并根据空洞的面积、相对位置等判断其是否为脸部特征。这种方法避开了对脸部特征色彩信息的直接建模,直接利用了基于色彩信息的人脸检测的搜索结果,速度快,但精度不高。

2.5.4基于外观信息

与几何信息类方法和色彩信息类方法不同的是,外观(Appearance)信息类方法不再面向像素级判断,而是将一定区域(窗口)内的图像整体视作一个随机变量,并映射为高维空间中的一个点,这样,同一类型的脸部特征就可以描述为高维空间中的一个点集,可以用统计方法对其分布规律建模,在搜索中,通过计算待测区域与模型的匹配度即可判定其是否包含目标脸部特征.这类方法对图像质量、环境条件和目标对象状态等方面的变化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近年来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色彩信息类方法对光照条件和图像采集设备的特性较为敏感,易受环境因素的干扰,精度难以稳定,但其优势在于系统的运行速度快,受姿态、尺寸表情等变化的影响小,适合于粗定位或一些对运行时间有较高要求的应用。

2.5.5基于关联信息

上述方法大多从局部着眼,试图依据像素本身(色彩信息类方法)或邻近像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几何、外观类方法)来做出判断,但局部信息的区分度有限,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往往存在着大量的相似点,这就增大了后期处理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引人了关联信息,试图利用脸部特征之间存在着的较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缩小候选点范围与前面提到的先验知识不同的是,这些

方法所使用的关联信息都是通过统计学习得到的。

表2.2算法分类

Table2.2 Calculate categorize

随着相对位置信息的引入,脸部特征定位与人脸识别、定位等相关领域之间的界线渐趋模糊,脸部特征的定位与匹配度计算可以同步完成,而且还可以利用相似人脸的经验信息来确定搜索的初始位置。这可以说是目前脸部特征定位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使用信息类型的增多,定位的准确率随之提高,对眼睛状态、目标对象姿态上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同时也增大了算法的运算量。

上文只是对人脸特征定位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在下表中给出了这几种方法的算法分类。对于表中的算法除了先验规则的之外,我们不做介绍。在本文中采用的特征定位方法是先验规则中的几何投影。在表2.2中总结了脸部特征定位方法。

2.6表情识别方法分类

关于人脸表情特征提取与识别的方法可概述如下:

2.6.1基于几何特征的识别方法

人脸由眼睛、鼻子、嘴巴、下巴等部件构成,正因为这些部件的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的各种变化才使得人脸表情千差万别,因此对这些部件的形状和结构关系等特征的变化,可以作为人脸表情识别的重要特征。最早,研究人员利用人脸特征的显著点导出一组用于识别的特征进行人脸[24]及其表情识别。采用几何特征进行正面人脸表情识别一般通过提取眼、口、鼻等重要特征点的位置和眼睛等重要器官的几何形状作为识别特征。Lanitis[25]用脸部一系列的特征点组成可变形的模型,通过测量特征点的相互位置和形状来识别人脸表情(如图2.3所示) 。左图为训练图像中定位特征点,右图说明变形模板上关键的14个点。

图 2.3 特征点

Fig.2.3 The characteristic order

其基本思想是:对每一种表情(高兴、悲伤、惊奇、恐惧、厌恶、愤怒和平静共七种) 在选出来的训练图像中建立全局参数的分布,以便对一幅新的人脸图像计算其全局参数,以此来识别人脸表情。他们在实验中具体的运用了可变形模型,通过计算特征点的相互位置和形状来识别表情,达到74 %的识别率。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输入的数据,但是用有限的特征点来代表人脸图像,一些重要的表情识别和分类信息就会丢失。实验研究表明几何特征提取的精确性结果不容乐观。现在对于人脸图像处理技术,基于整体的正面灰度信息的方法越来越引起重视。

2.6.2基于整体的识别方法

与基于几何特征的识别方法相比,基于整体的识别方法主要强调尽可能多的保留原始人脸表情图像中的信息,并允许分类器发现表情图像中相关的特征,通过对整幅人脸表情图像进行变换,获取特征来进行识别。这种全局表情特征未必有明确的含义,但在某种意义上是易于分类的。由于基于全局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具有强相关性及高冗余度,因此如何在抽取优化特征的同时提高识别的自适应性,至今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基于整体的识别方法中最有代表性,应用最广泛的就是主元分析(PCA) 方法。主元分析就是要找到一个正交的维数空间来说明数据中变化的主要方向。而坐标轴就成了称之为Holo2ns[26]和Eigenfaces[27]的近似人脸的模板图像轴。它是最小方差准则条件下基于图片的最优描述方法,将输入

空间的维数从板中的象素数减少到特征脸的数目。如图2.4所示:Ekman和Friesen得到的基于形状无关的人脸表情图像的特征脸[27]。主元分析现在已成功的用于人脸表情识别和人脸识别。

图2.4 特征脸

Fig.2.4 Characteristic face

另一种基于整体的识别方法是运用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模型由简单的、并行处理的互连处理单元构成,每个神经元与其它神经元相连并从与其相连的神经元接受输入,输入加权后输出送给其它的神经元,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连接权值来描述。

2.6.3基于模版的识别方法

基于模板的方法又可以分为特征脸方法、基于相关匹配的方法、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奇异值分解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动态连接匹配方法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成功的是特征脸方法。

(1)特征脸方法

Turk 在1991年提出特征脸的方法,它根据一组人脸训练图像构造主元子空间,由于主元具有脸的形状,也称为特征脸。识别时将测试图像投影到主元子空间上,得到一组投影系数,和各个已知的人脸图像比较进行识别该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系统在进行特征脸方法之前需要作大量预处理工作如归一化等。

(2)神经网络方法

神经网络在人脸识别应用中有很长的历史。早期用于人脸识别的神经网络主要是Kohenon自联想映射神经网络,用于人脸的―回忆‖。所谓―回忆‖是指当图像上的人脸受噪声污染严重或部分缺损时,能用Kohenon网络恢复出原来完整的脸。

2.6.4基于模型的识别方法

现在很多人脸表情识别系统是基于人脸物理模型的方法。它是将人脸图像建模为可变形的3D网格表面,将人脸表情识别问题转化成为可变形曲面的弹性匹配问题,把空间和灰度放在一个3D空间中

同时考虑。Essa和Pentland[28]在Terzopoulos和Watwes[27]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解剖学的人脸模型并且把它用于识别人脸表情(如图2.5所示)。

图2.5 人脸模型

Fig.2.5 Face model

2.6.5其他方法

由于小波理论已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用小波方法进行图像识别的技术也已日趋成熟。日本九州大学[29]提出用Gabor小波进行面部表情信息的压缩编码,但在图像序列中只考虑特征点位移纹理信息,并未运用颜色信息。美国CMU[30]运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分析人脸表情的细微变化,自动区别各种基于FACS表情活动单元(AU)的细微面部表情。为实现自动识别运用了三种提取面部表情信息的方法:特征点跟踪、流跟踪和边缘检测。Peng 和Hayes[31]研究了人脸表情的建模与合成,用基于模型图像编码的方法使用遗传算法来编码、识别与合成各种不同的表情。

2.7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面部表情的分类,重点研究了人脸检测方法、人脸特征定位方法以及表情识别方法。为下一章人脸表情识别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3 人脸表情识别系统的设计

3.1引言

人脸表情识别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人脸检测(定位),人脸表情特征提取,表情识别,人其具体方法在第二章已经做了详细说明。本章的研究重点是利用表情识别的方法开发一个基于VB6.0的人脸表情识别系统。

为了评价一个人脸表情识别系统,需要有一定的测试标准。一个完整的人脸表情识别系统的测试标准应该有一个大容量的人脸表情数据库(表3.1中提供了大量表情库)。但是人脸表情库很难在线获得,这里要感谢陈锋军老师提供的CKACFEID人脸表情库。这个库里面包括了18到50岁共210位成年人(69%为女性,31%为男性)的脸部表情序列图像。其中81%的白种人,13%的非洲人和6%其它种族的人。在本章中人脸表情识别系统的设计和评价都是利用了这个人脸表情库。

表 3.1 常用人脸表情库

Fig 3.1 Common face data

3.2预处理

人脸表情图像的预处理在人脸图像的识别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为表情特征的提取和识别奠定了基础。根据算法的要求,本文中预处理包括归一化、灰度化和二值化。

3.2.1归一化

由于在每幅人脸图像的大小不同,因此可能导致眼睛、鼻子、口等的位置发生误差,因而会导致识别结果发生错误,所以在对人脸表情特征提取和分类之前一般需要做几何归一化和灰度归一化。

几何归一化是指根据人脸定位结果将图像中人脸变换到同一位置和同样大小;灰度归一化是指对图像进行光照补偿等处理,光照补偿能够一定程度地克服光照变化的影响而提高识别率,如果不进行归一化在下一步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几何归一化的算法我们将在3.4节中讨论。

3.2.2灰度化

灰度图(GrayScale)是指只含亮度信息,不含色彩信息的图像。灰度化处理是把含有亮度和色彩的彩色图像变换成灰度图像的过程。灰度化处理在许多图像处理中是很重要的一步,他的结果就是后续处理的基础。所以,寻求一种正确有效的灰度化处理方法尤其重要。

位图图像一般分为单色图像、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单色图像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 整个图像由单纯的黑色点和白色点组成,就是我们下面要介绍的二值图像。彩色图像的像素点是由R (红色)、G (绿色)、B (蓝色) 三元色混合而成的, 不同含量的R、G、B 组成不同的颜色, 每一个记录单个像素的位数据单元可表示任意一种颜色。根据这个记录单个像素信息的位数据单元所占位数大小, 可分为8 位、16 位、24 位和32 位等几种位图。8 位位图是指图像一个像素点的颜色信息用8 个位(一个字节) 来表示; 同样, 16 位位图用16 个位(二个字节) 来表示, 其中R、G、B分别占5 位, 另外1 位他用; 24 位位图用24 个位(三个字节) 来表示, 其中R 占8 位、G 占8 位、B 占8 位。

图3.1 灰度化流程图

Fig3.1 The ash degree turns flow chart

灰度图像与单色图像的区别是加上颜色深度的概念, 单纯的看, 灰度图也是黑白的, 就像黑白

电视显示的图像一样, 但是点与点之间黑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深度。如果称不同深度的颜色为一色的话, 灰度图像就不止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一般使用的灰度图为256 级灰度图, 就是说图像由256 种不同灰度级的颜色组成[32]一般的对于256色的位图图像,它的每个像素占8位,正好是一个字节。它的像素值存储的并不是像素的颜色,而是一个图像颜色表中的索引,在颜色表中则存储了256种颜色值。

在彩色图像中,图像的像素值存储的就是像素的颜色。一般的对于256色的位图图像,它的每个像素占8位,正好是一个字节。它的像素值存储的并不是像素的颜色,而是一个图像颜色表中的索引,在颜色表中则存储了256种颜色值。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很容易地得到图像的灰度化及灰度特征的提取算法,灰度化流程见图3.1。

3.2.3二值化

(1)灰度图像:

灰度图像矩阵元素的取值范围通常为[0,255]。因此其数据类型一般为8位无符号整数的(int8),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256灰度图像。―0‖表示纯黑色,―255‖表示纯白色,中间的数字从小到大表示由黑到白的过渡色。在某些软件中,灰度图像也可以用双精度数据类型(double)表示,像素的值域为[0,1],0代表黑色,1代表白色,0到1之间的小数表示不同的灰度等级。二值图像可以看成是灰度图像的一个特例。

(2)二值图像:

一幅二值图像的二维矩阵仅由0、1两个值构成,―0‖代表黑色,―1‖代白色。由于每一像素(矩阵中每一元素)取值仅有0、1两种可能,所以计算机中二值图像的数据类型通常为1个二进制位。二值化的通常用的方法如下:

选择某个阈值 T ,将原始图像变换为二值图像:

当f(x,y)>=T时,f(i,j)=1;

当f(x,y)

图像阈值化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产生了数以百计的阈值选取方法,但是遗憾的是,如同其他图像分割算法一样,没有一个现有方法对各种各样的图像都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甚至也没有一个理论指导我们选择特定方法处理特定图像。在这里给出了几种常用的阈值确定方法:

①基于点的全局阈值方法;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1.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方面对于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迫切要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生物特征成为了自动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当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有: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由于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易于为用户所接受,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对人脸识别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有关人的性别,表情,年龄等诸多额外的丰富信息,扩展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前景。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被应用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刑侦破案公安部门在档案系统里存储有嫌疑犯的照片,当作案现场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某一嫌疑犯的照片或其面部特征的描述之后,可以从数据库中迅速查找确认,大大提高了刑侦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2)证件验证在许多场合(如海口,机场,机密部门等)证件验证是检验某人身份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其他证件上都有照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由机器完成验证识别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3)视频监控在许多银行,公司,公共场所等处都设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当有异常情况或有陌生人闯入时,需要实时跟踪,监控,识别和报警等。这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且要用到人脸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 (4)入口控制入口控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在楼宇,住宅等入口处的安全检查,也包括了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或情报系统前的身份验证。 (5)表情分析根据人脸图像中的面部变化特征,识别和分析人的情感状态,如高兴,生气等。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在医学,档案管理,人脸动画,人脸建模,视频会议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2.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的Media lab,AI lab,CMU的Human-Computer I nterface Institute,Microsoft Research,英国的Department of Engineerin g i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综合有关文献,目前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板匹配 主要有两种方法,固定模板和变形模板。固定模板的方法是首先设计一个或几个参考模板,然后计算测试样本与参考模板之间的某种度量,以是否大于阈值来判断测试样本是否人脸。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在早期的系统中采用得比较

人脸识别人行通道系统

人脸识别通道系统 (解决方案 - 微控科技) 微控智慧全新推出人脸 / 指纹识别智能通道闸机出入管理控制系统(以下简称通道系统),可 以实现门禁、考勤、限流等功能,还有收费功能。具有对人员出入控制、实时监控、保安防盗报警等 多种功能,它主要方便内部大量人员有序出入,杜绝外来人员随意进出,既方便了内部管理,又增 强了内部的保安,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和具经济效益的工作环境。 1. 人行通道系统组成 人行通道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智能读卡部分、智能闸机、智能卡及管理软件等组成。计算机与智能闸 机之间采用 TCP/IP 网络结构通讯,通讯距离可无限扩展,单台计算机可接任意数量智能闸机。智能闸机,既可联网运行,又可脱机运行。 2. 人行通道系统优势微控面部识别进出人行通道系统是采用非接触式智能技术,研制开发的智能系统,与其它系统相比较,其优势在于:人脸/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高安全生物识别技术。用高清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指纹识别。成功的解决了一卡多多卡、保密、无卡、操作简便等多种问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

3. 门禁系统硬件说明 翼闸技术参数: 1. 电源电压:AC220V ±10% 、50Hz ; 2. 驱动电机:直流电机24V/100W ; 3.工作环境温度:—30 C?+70 C; 4.相对湿度:相对湿度w 95%、不凝露; 5 .输入接口:12V电平信号或脉宽〉100ms的12V脉冲信号; 6 .驱动电流:>200mA ; 7.通信接口:电气标准/TCPT 通讯; 8.通信距离:局域网通讯; 9. 最大通道宽:550mm ; 10. 通行速度:<40人/分钟; 11. 闸门开、关时间: 1.5 秒(可调);(指纹消费扣款成功后开闸) 12. 外形尺长1000* 宽300* 高980mm(可定制); 13. 结构:框架结构/ 标准不锈钢外壳; 14. 工作环境:室内、室外。 人脸翼闸功能参数: 1. 全部采用304 不锈钢材质,依据防潮、防尘、防水国际规范设计; 2 .箱体在标准化设计基础上,激光下料、开孔,一次成型技术、机械化拉丝工艺,模块化对接,易于装卸维护,互换程度高; 3.通体不锈钢箱体厚度1.2mm ; 4 .翼闸挡板上独有的冷光源警示装置,业内首创,可选;(需定制) 5. 翼板采用高强度透明材质,配套冷光源背景灯,保障行人夜间安全通行;

人脸识别和现有监控系统的结合

中科院计算所——银晨科技面像识别联合实验室陈军 人脸识别技术在数字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范围、应用领域及其研究应用现状,同时指出了现有数字监控系统在图像分析理解方面存在的不足。本人探讨了将人脸识别技术与数字监控系统进行结合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及技术要求,最后阐明了实现二者结合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人脸辨识(Face Identification)、数字监控系统(DVS)、嵌入式DVR、嵌入式人脸识别器 1、人脸识别技术 1.1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范畴 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亦称面像识别)是人类视觉系统的基本功能,也是人类互相辨识的最直接手段,因此它是生物特征识别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概括来说,它是一种依据人体面部特征的自动身份鉴别技术。人脸识别综合运用了数字图像/视频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多种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一点已经为世人所公认。同时,人脸识别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因此吸引了大量的研究人员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到现在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人脸识别技术在研究及应用方面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人脸识别的研究范围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即从各种不同的场景中检测出人脸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在大多数的场合中由于场景较复杂,人脸的位置是预先不知道的,因而首先必须确定场景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人脸,再确定图像中人脸的位置。脸部毛发、化妆品、光照、噪声、面部倾斜和人脸大小变化以及各种遮挡等因素会使人脸检测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人脸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在输入的整幅图象上寻找人脸区域,把图象分割成两个部分-人脸区域和非人脸区域,从而为后续处理奠定基础。 2)人脸表征(Face Representation):即采取某种表示方式表示检测出的人脸和数据库中的已知人脸。通常的表示法包括几何特征(如欧氏距离、曲率、角度)、代数特征(如矩阵特征矢量)、固定特征模板、特征脸、云纹图等。 3)人脸辨识(Face Identification):即将已检测到的待识别的人脸与数据库中的已知人脸进行比较匹配,得出相关信息,这一过程的核心是选择适当的人脸的表征方式与匹配策略,系统的构造与人脸的表征方式密切相关。通常或是选择全局的方法或是选择基于特征的方法进行匹配。显然,基于侧面像所选择的特征和基于正面像的特征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4)表情分析(Expression Analysis):即对待识别人脸的表情信息(快乐、悲伤、恐惧、惊奇等)进行分析,并对其加以归类。 5)生理分类(Physical Classification):即对待识别人脸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其种族、年龄、性别、职业等相关信息。显然,完成这一操作需要大量的知识并且通常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目前,对人脸识别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前3个方面。 一个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通常要包括人脸检测与跟踪、特征提取与选择、分类判别三个步骤。人脸识别的原理如图一所示: 人脸识别的关键是特征提取和人脸建模,也就是采用什么样的特征描述人脸的问题。而且对于基于光学图像的人脸识别而言,这些特征必须是可以从图像中获得的。 与其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技术在可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可以隐蔽操作,适于安全、监控与布控等应用; ?非接触式信号采集,没有侵犯性,容易被人们接受; ?强大的事后追踪能力; ?使用通用设备,设备成本较低; ?基础数据容易获取; ?符合人类的识别习惯及认知规律; ?可交互性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人脸检测与识别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人脸检测与识别课程设计一、简介人脸检测与识别是当前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人脸识别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技 术,根据数据库的人脸图像,分析提取出有效的识别信息,用来 “辨认”身份的技术。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研究的一个热点, 它 在身份鉴别、信用卡识别, 护照的核对及监控系统等方面有着广 泛的应用。人脸图像由于受光照、表情以及姿态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同一个人的脸像矩阵差异也比较大。因此, 进行人脸识别时, 所选取的特征必须对上述因素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不变性. 主 元分析(PCA)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特征提取方法,将人脸图像表示成 一个列向量, 经过PCA 变换后, 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维数, 同 时又能保留所需要的识别信息, 这些信息对光照、表情以及姿态 具有一定的不敏感性. 在获得有效的特征向量后, 关键问题是设 计具有良好分类能力和鲁棒性的分类器. 支持向量机(SVM ) 模 式识别方法,兼顾训练误差和泛化能力, 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 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 本此课程设计基于MATLAB,将检测与识别分开进行。其中检测 部分使用实验指导书上的肤色模型算法进行,不进行赘述。识别 部分采用PCA算法对检测出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再利用最

邻近距离分类法对特征向量进行分类识别,将在后文具体表述。仿真结果验证了本算法是有效的。 二、人脸检测源码 1.img=imread('D:\std_test_images\face3.jpg'); figure; imshow(img); R=img(:,:,1); G=img(:,:,2); B=img(:,:,3); faceRgn1=(R>95)&(G>40)&(B>20)&max(img,[],3)-min(img,[],3)>15& abs(R-G)>15&R>B; figure; imshow(faceRgn1); r=double(R)./double(sum(img,3)); g=double(G)./double(sum(img,3)); Y=0.3*R+0.59*G+0.11*B; faceRgn2=(r>0.333)&(r<0.664)&(g>0.246)&(g<0.398)&(r>g)& g>=0.5-0.5*r; figure; imshow(faceRgn2); Q=faceRgn1.*faceRgn2;

人脸识别系统需求方案

前后门人脸识别系统需求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厂区人员管控,杜绝无关人员及违禁物品进入厂区,把好人员、物品入场安全第一关,辅助和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现申请安装前后门人脸识别系统,需求如下: 一、公司人员出入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公司合作单位人员通过办理出入证卡,由前门内勤员进行核对放行的方式进入厂区。但出入证件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卡面磨损程度严重,无法确认人员真实信息,一般情况下多为依靠内勤人员的印象辨别外来人员,如此一来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无法保证厂区人员识别的准确性;2.人员离职后没有及时办理退卡,仍使用出入证逗留厂区;3.一卡多用、借给他人使用;4.合作单位常以未能及时取到证件卡为由,临时通行等。 二、系统实现功能 1.采用快速人脸检测技术,实行一人一脸录入,支持现场设备或者移动客户端录入。 2.系统验证方式需支持人脸识别及身份证均可认证。 3.可在系统管理设置限定时间内(如3-5天,具体时间由我司管理人员自定义),如人员未进行验证,系统会自动发出相关人员名单信息警报提示或停止其使用。 4.前后门验证设备数据要求放置前门值班室处进行统一管

理,同时实现网络远程管理。5.前后门人行道设置双通道区分进出道,进道只允许进入通行不允许出,出道只允许出通行,不允许进入;人员进厂需进行人脸认证,出口红外线感应开启(明确的通行指示功能)。 6.当断电时,闸门能自动打开,确保人员安全通行。 7.前后门各加装2个摄像头,1台监控主机设备,监控闸门位置,防止人员违规通行或设备破坏,有效调查录像取证。 8.单独配置管理电脑套装(主机加显示器等)。 9.在系统出现故障,或者非法闯入时,系统产生声光报警提示功能。 10.系统管理需考虑预留出口道闸后续可以实现增加人脸识别功能融合使用。 三、系统硬件要求

人脸识别发展趋势及应用领域分析

人脸识别发展趋势及应用领域分析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高精度、易于使用、稳定性高、难仿冒的生物识别技术,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在公安、国防、海关、交通、金融、社保、医疗及其他民用安全控制等行业和部门存在着广泛的需求。 一、人脸识别何以瞬间爆发? 其实对于整个生物识别领域来说,由于指纹识别应用时间早,价格低廉,而且使用便利,因此早早地便占据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在顶峰时期,甚至可以达到90%左右。但是,又是什么力量,使人脸识别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如此迅猛的腾飞呢? (一)政策因素:抛开技术因素,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说是人脸识别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随着近些年来,平安城市等技术的大力推广,我国安防市场的需求也随之迅速升温,各领域安保的等级也就随之实现明显的提升。甚至在部分地区的部分领域,人脸识别已经开始被列为使用过程中的强制标准。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人脸识别的推广无疑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推动。因此,虽然政策的角色只是一种诱导的作用,但是这种诱导对于人脸识别的爆发,却又是不可或缺的。 (二)社会需求:在我国,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流动人口比例大大增加,面临的突发事件和异常事件越来越复杂。因此这也就给城市的安保工作,以及视频监控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传统依靠人工来“盯”的方式难免会因疲劳或精神不集中等原因影响监视效果,难以胜任对庞大数据库的分析与理解,从而影响事后查找证据,更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于是,人们对于具有智能分析的视频监控应用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人脸识别发展趋势 (一)与视频监控相结合: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人脸识别技术将实现与数字监控系统的进一步融合,将成为人脸识别技术的另外一大应用领域。据统计数据显示,仅在中国大陆,在未来三年内有望形成年销售额过百亿,并在未来十年内则有望形成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市场规模。(二)逐步取代指纹考勤:人脸识别考勤,通过对人脸一些独一无二的特征识别对验进行考

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的文献综述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摘要:在阅读关于人脸检测识别技术方面文献后,本文主要讨论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介绍、研究历史,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的主要研究方法,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前景,并且总结了人脸识别技术的优越性和当下研究存在的困难。 关键词:人脸识别;人脸检测;几何特征方法;模板匹配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统计方法;模板匹配;基于外观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份鉴别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人脸识别技术(FRT)是当今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虽然人脸识别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各种人脸识别的技术也很多,但由于人脸属于复杂模式而且容易受表情、肤色和衣着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一种人脸识别技术是公认快速有效的[1]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安全技术,也是本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2]。 1. 人脸识别技术基本介绍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一个完整的人脸识别过程一般包括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两大部分,人脸检测是指计算机在包含有人脸的图像中检测出人脸,并给出人脸所在区域的位置和大小等信息的过程[3],人脸识别就是将待识别的人脸与已知人脸进行比较,得

出相似程度的相关信息。 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分析人脸图象, 进而从中出有效的识别信息, 用来“辨认”身份的一门技术.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包括三个主要技术环节[4]。首先是图像预处理,由于实际成像系统多少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以及外界光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图像的噪声,使图像变得模糊、对比度低、区域灰度不平衡等。为了提高图像的质量,保证提取特征的有有效性,进而提高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在提取特征之前,有必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操作;人脸的检测和定位,即从输入图像中找出人脸及人脸所在的位置,并将人脸从背景中分割出来,对库中所有的人脸图像大小和各器官的位置归一化;最后是对归一化的人脸图像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特征提取与识别。 2.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历史 国内关于人脸自动识别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由于人脸识别系统和视频解码的大量运用,人脸检测的研究才得到了新的发展利用运动、颜色和综合信息等更具有鲁棒性的方法被提出来变形模板,弹性曲线等在特征提取方面的许多进展使得人脸特征的定位变得更为准确。 人脸识别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Bertillon,Allen和Parke为代表,主要研究人脸识别所需要的面部特征;第二个阶段是人机交互识别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真正的机器自动识别阶段;第四个阶段是鲁棒的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阶段。目前,国外多所

小区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设计2018-11-30

实用 小区人脸识别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1背景概述 (3) 2人脸识别应用优势 (3) 3设计原则 (4) 4设计依据 (5) 5系统组成 (6) 6主要功能 (11) 7产品特点 (12) 8规格参数 (14) 9客户端功能 (16) 10小区应用场景 (17) 10.1新疆庭院化社区 (17) 10.2智慧小区 (18) 11案列 (20)

1背景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日趋密集,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人们居住首选,而门禁系统在安居环境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国内的门禁系统主要以卡类设备、视频门禁、指纹设备或密码设置为主,这些识别方式都要求人员近距离操作,当使用者双手被占用时则显得极不方便,同时也带来卡片或密码丢失、遗忘,复制以及被盗用的隐患和成本高的问题,而指纹识别,被网上的指纹套破解了“密码”,更让人觉得惶恐不安。 为切实解决小区门禁系统存在的问题,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及高清技术、智能化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成熟,我司立足实际需求,针对小区门禁操作不便、卡片易丢失容易被复制、密码容易忘记等问题,推出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采用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高速芯片作为识别算法的运行硬件平台,通过出入口的身份证信息采集、实时人脸抓拍识别和人证比对,从而实现人证合一验证。并针对小区实现固定人员刷脸通行,访客人员登记后刷脸通行或刷身份证人证比对成功后通行,解决固定人员通行时需要刷卡或遗忘密码的问题,人证比对失败人员则需要小区管理人员确认后手工放行。 2人脸识别应用优势 人脸识别技术特指利用比较不同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最新识别技术,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种。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对输入的人脸图像或者视频流进行处理,根据每个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进一步提取每个人脸中的身份特征,并将其与一直的人脸进行对比,配合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确认具体人员的身份。 人脸识别技术在人员身份识别方面的应用优势与特点: 非接触的,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

人脸识别在哪些场景有运用-人脸识别的作用

人脸识别在哪些场景有运用-人脸识别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清摄像头部署在各个重要场所,如机场、地铁、火车站、汽车站等。这些场所是人口流动必经之地,也是公安重点布控区域。很多地区提出的人脸识别需求,也是针对这些重要场景,要求系统自动侦测视频画面中的人脸,并与数据库中的人脸数据进行一一比对,来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人脸识别的应用范围很广,从门禁、设备登录到机场、公共区域的监控。下面是一些人脸识别的应用领域。 1、人脸识别的应用领域 ·人脸验证驾照、签证、身份证、护照、投票选举等;

·接入控制设备存取、车辆访问、智能ATM、电脑接入、程序接入、网络接入等; ·安全反恐报警、登机、体育场观众扫描、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等; ·监控公园监控、街道监控、电网监控、入口监控等; ·智能卡用户验证等; ·执法嫌疑犯识别、欺骗识别等; ·人脸数据库人脸检索、人脸标记、人脸分类等; ·多媒体管理人脸搜索、人脸视频分割和拼接等; ·人机交互交互式游戏、主动计算等; ·其他人脸重建、低比特率图片和视频传输等; 以公安应用为例,公安部门在查办案、处理事务时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员,比如走丢的老人、小孩,拒不交代身份的嫌疑犯,无人认领的尸体等。这时传统的方法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利用人脸检索系统,将目标人脸输入到系统中。系统自动在海量人口数据库中进行查找比对,列出前若干名相似的人员信息。然后再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系统结果进行筛选,得到目标的真实身份。 一套基本的人脸识别布控系统功能 (1)人脸捕获与跟踪功能 人脸捕获是指在一幅图像或视频流的一帧中检测出人像并将人像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并自动地将其保存。人像跟踪是指利用人像捕获技术,当指定的人像在摄像头拍摄的范围内移动时自动地对其进行跟踪。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及方案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及方案 在当今社会信息安全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自身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成为这个时代的热门话题。基于密码、个人识别码、磁卡和钥匙等传统的安全措施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要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身份的鉴别或确认。 人脸识别技术优势 人脸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Biometrics),与虹膜识别、指纹扫描、掌形扫描等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1.使用方便,用户接受度高。人脸识别技术使用通用的摄像机作为识别信息获取装置,以非接触的方式在识别对象未察觉的情况下完成识别过程。 2.直观性突出。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依据是人的面部图像,而人脸无疑是肉眼能够判别的最直观的信息源,方便人工确认、审计,“以貌取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3.识别精确度高,速度快。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技术的识别精度处于较高的水平,误识率、拒认率较低。 4.不易仿冒。在安全性要求高的应用场合,人脸识别技术要求识别对象必须亲临识别现场,他人难以仿冒。人脸识别技术所独具的活性判别能力保证了他人无法以非活性的照片、木偶、蜡像来欺骗识别系统。这是指纹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很难做到的。举例来说,用合法用户的断指即可仿冒合法用户的身份而使识别系统无从觉察。 5.使用通用性设备。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设备为一般的PC、摄像机等常规设备,由于目前计算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多数用户而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无需添置大量专用设备,从而既保护了用户的原有投资又扩展了用户已有设备的功能,满足了用户安全防范的需求。 6.基础资料易于获得。人脸识别技术所采用的依据是人脸照片或实时摄取的人脸图像,因而无疑是最容易获得的。 7.成本较低,易于推广使用。由于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是常规通用设备,价格均在一般用户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产品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概括地说,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高精度、易于使用、稳定性高、难仿冒、性价比高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深圳东南创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6月13日

目录

一、概述 1、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日趋密集,人口流动性也大大增加,社会犯罪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传统侦查工作方式中,多采用人工排查的方式,要排查重要场所人员身份,和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固定区域,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造成遗漏等情况,排查效率大打折扣,同时给公共安全防范和社会维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切实解决重点复杂区域社会治理难题,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及高清技术、智能化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成熟,我司立足实际需求,针对复杂区域流动人口多、身份难以核查、人员来访不易管理的局面,推出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采用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高速芯片作为识别算法的运行硬件平台,通过出入口的身份证信息采集、实时人脸抓拍和人证比对,从而实现人证合一验证。并针对不同场所实现固定人员刷脸通行,访客人员人证比对登记,解决固定人员每次需要刷证或输入密码的问题,人证比对失败人员则需要安保人员或工作人员人工确认后手动放行。 2、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遵循技术先进、深度学习算法、性能稳定、节约成本的原则;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易用的以及符合人机交互的;方案设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二、系统介绍 1、系统组成 人脸识别系统由人证识别终端、通道闸、人脸识别管理客户端及平台组成。 人脸识别系统拓扑图 2、人脸识别特性 人脸识别系统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脸图像采集模块、动态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查找、身份比对、身份确认、执行机构和记录平台等,并通过一脸通平台判断人员身份及权限,开放相应的区域,保留人脸通行记录事件,并根据相应的权限命令各子系统作出响应,例如固定客户通道自动放行,访客只允许进入指定楼层等。 人脸识别一体化终端使用世界领先的人脸检测、识别算法(FDDB与LFW世界前三),将其运行在高性能嵌入式平台中,配合200W像素的摄像头,终端实现人脸检测、人脸跟踪、与人脸识别,并可在屏幕上呈现相应的反馈。 本产品能够同时识别5个人,光线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最远能识别5米远的人脸,人脸跟踪与检测耗时20ms左右,人脸特征提取耗时200ms左右,人脸比对耗时左右,对光

人脸识别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导读: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高精度、易于使用、稳定性高、难仿冒的生物识别 技术,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在公安、国防、海关、交通、金融、社保、医疗及其他民用安全控制等行业和部门存在着广泛的需求。 什么是人脸识别 定义: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 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核心:人脸识别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尖端的核心算法,并使识别结果 具有实用化的识别率和识别速度;“人脸识别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同时需结合 中间值处理的理论与实现,是生物特征识别的最新应用,其核心技术的实现, 展现了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化。 深圳市智联九九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的把人脸识别核心算法内置到了自研的 智能核心板中,完美的实现了一定距离内用户配合或非配合状态下的快速身份 识别技术,能够快速确认人员身份,实现智能预警,给予客户完美视觉体验, 其中包含了面部识别、人体识别、手势识别等。 具体应用场景:智能识别门禁考勤系统、智能家居控制、智能安检安防、电子 商务、银行、人机交互、人脸配对娱乐应用、身份辨识、养殖业牲畜识别等。 应用场景一:银行/养老金领取管理 随着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全面展开,退休金的冒领问题也日益突出,社保 机构很难管理到离退休人员的健康以及生存状况,冒领情况严重,造成全国每 年退休金的流失总数高达十亿元。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人员核对,减少养老金的流失。 应用场景二:办税认证系统 在基层税务机关,经常出现冒用他人身份证开具免税发票的现象,造成税收流失,也导致免税发票代开终端前整日人满为患,正常纳税人排队等候时间过久。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系统自动将镜头摄取人像同公安部门身份信息中的人像进 行比对,实时完成实名认证。不仅有效缓解了窗口办税人员的压力,提升了办 税效率,还增强了实名制办税体验,降低了涉税风险。 应用场景三:疑犯追踪系统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对长途客运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进行监控,将视频中的 人脸与疑犯数据库进行比对,一旦疑犯在人群中被识别出来即刻报警。这就大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人脸检测与识别

: 数字图像处理 课 程 设 计 ] $

: 人脸检测与识别课程设计 一、简介 人脸检测与识别是当前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人脸识别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根据数据库的人脸图像,分析提取出有效的识别信息,用来“辨认”身份的技术。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研究的一个热点, 它在身份鉴别、信用卡识别, 护照的核对及监控系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人脸图像由于受光照、表情以及姿态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同一个人的脸像矩阵差异也比较大。因此, 进行人脸识别时, 所选取的特征必须对上述因素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不变 性. 主元分析(PCA)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特征提取方法,将人脸图像表示成一个列向量, 经过PCA 变换后, 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维数, 同时又能保留所需要的识别信息, 这些信息对光照、表情以及姿态具有一定的不敏感性. 在获得有效的特征向量后, 关键问题是设计具有良好分类能力和鲁棒性的分类器. 支持向量机 (SVM ) 模式识别方法,兼顾训练误差和泛化能力, 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 本此课程设计基于MATLAB,将检测与识别分开进行。其中检测部分使用实验指导书上的肤色模型算法进行,不进行赘述。识别部分采用PCA算法对检测出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再利用最邻近距离分类法对特征向量进行分类识别,将在后文具体表述。仿真结果验

证了本算法是有效的。 二、人脸检测 1.》 2.源码 img=imread('D:\std_test_images\'); figure; imshow(img); R=img(:,:,1); G=img(:,:,2); B=img(:,:,3); faceRgn1=(R>95)&(G>40)&(B>20)&max(img,[],3)-min(img,[],3)>15&abs(R-G)>15&R>B; ~ figure; imshow(faceRgn1); r=double(R)./double(sum(img,3)); g=double(G)./double(sum(img,3)); Y=*R+*G+*B; faceRgn2=(r>&(r<&(g>&(g<&(r>g)&g>='Boundingbox'); BB1=struct2cell(BB); BB2=cell2mat(BB1); ) figure; imshow(img); [s1 s2]=size(BB2); mx=0; for k=3:4:s2-1 p=BB2(1,k)*BB2(1,k+1); if p>mx&(BB2(1,k)/BB2(1,k+1))< mx=p; ! j=k; hold on; rectangle('position',[BB2(1,j-2),BB2(1,j-1),BB2(1,j),BB2(1,j+1)],'linewidth',3,'edg ecolor','r'); hold off; end end

人脸识别智能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人脸检测智能监控系统 技术方案 设计单位:深圳市云驰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前言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设计依据 (2) 1.3 设计原则 (2) 1.3.1 先进性 (2) 1.3.2 实用性 (2) 1.3.3 易用性 (3) 1.3.4 扩展性 (3) 1.4 用户需求 (3) 第2章系统方案 (5) 2.1 系统结构 (5) 2.2 系统功能 (7) 2.2.1 营业网点监控功能设计说明 (7) 2.2.1.1 ATM机监控 (7) 2.2.1.2 营业厅大门监控 (7) 2.2.1.3 营业厅监控 (8) 2.2.1.4 监控室 (8) 2.2.2 智能化 (8) 2.2.3 集中管理(联网模式) (9) 2.2.4 网络连接 (9) 2.2.5 人脸采集的现场因素分析 (10) 2.2.5.1 安装方位 (10) 2.2.5.2 镜头焦距 (10) 2.2.5.3 光照 (10) 2.2.5.4 场景复杂程度 (11) 2.2.5.5 人员的姿态和服饰 (12) 2.2.6 扩展与升级 (12) 2.3 系统构成 (13) 2.3.1 云驰数字监控主机 (13) 2.3.1.1 功能特点 (13) 2.3.2 云驰数字视频叠加器 (15) 2.3.2.1 功能及特点 (15) 2.3.2.2 系统参数 (15) 2.3.3 远程管理软件(联网模块) (16) 2.3.3.1 远程运行状态监控 (17) 2.3.3.2 远程录像检索回放 (17) 2.3.3.3 远程人脸检索查看 (17) 2.3.3.4 远程实况监看 (17) 2.3.3.5 系统维护 (18) 2.3.3.6 典型应用 (18) 2.4 配置选型 (18) 2.4.1 主要硬件 (18)

人脸识别介绍

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它结合了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可视化技术、人体生理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今,人脸识别算法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 基于简单背景的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初级阶段。通常利用人脸器官的局部特征来描述人脸。但由于人脸器官没有显著的边缘且易受到表情的影响,因此它仅限于正面人脸(变形较小)的识别。 2. 基于多姿态/表情的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发展阶段。探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人脸的姿态和表情变化的识别方法,以满足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客观需求。 3. 动态跟踪人脸识别 这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实用化阶段。通过采集视频序列来获得比静态图像更丰富的信息,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同时适应更广阔的应用需求。 4. 三维人脸识别 为了获得更多的特征信息,直接利用二维人脸图像合成三维人脸模型进行识别,即将成为该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脸检测:在输入的图像中寻找人脸区域。 2. 人脸的规范化:校正人脸在尺度、光照和旋转等方面的变化。 3. 特征提取:从人脸图像中映射提取一组能反映人脸特征的数值表示样本。 4. 特征匹配:将待识别人脸与数据库中的已知人脸比较,得出相关信息。 人脸识别流程 1图像预处理 1.1 图像去噪 一般来说,自然界中的噪声可以看成是一种随机信号。根据图像获取的途径人脸图像获取 人脸检测 定位人脸区域 预处理 特征抽取 人脸特征 对比识别 结果 人脸特征库

不同,噪声的融入也有多种方式: 1. 图像是直接以数字形式获取的,那么图像数据的获取机制会不可避免地 引入噪声信号; 2. 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物体和采集装置的相对运动。或采集装置的抖动, 也会引入噪声,使图像变的模糊不清; 3. 在图像数据的电子传输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引入噪声信号。 这些噪声信号的存在,严重的情况会直接导致整幅图像的不清晰,图象中的景物和背景的混乱。对于用于人脸识别的图像。由于噪声的引入,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识别率的下降。对图像噪声的消除可以通过两个途径:空间域滤波或频率域滤波。消除噪声的方法很多,对于不同的噪声应该采用不同的除噪方法。主要的方法是:线性滤波、中值滤波、维纳滤波以及小波去噪等。 1.2 增强对比度 为了使人脸在图像中更为突出以便于下一步的特征提取,增强图像对比度是很有必要的。增强对比度有很多种方法,常见的有直方图均衡化和“S ”形变换等方法。 “S ”形变换方法将灰度值处于某一范围(人脸特征范围)内的像素灰度分布差距拉开,从而保证了对比度的提高,但此方法降低了其他灰度值的对比度。而直方图均衡化则是将像素的灰度分布尽量展开在所有可能的灰度取值上,这样的方法同样能使得图像的对比度提高。 将彩色图像转化成灰度图像是人脸识别方法中常见的处理过程,虽然转化过程丢失了一部分色彩信息,但是灰度图像拥有更小的存储空间和更快的计算速度。文献[1]给出了一种能够将RGB 色彩转换成灰度级且适于突出人脸区域对比度的转换模型:()5.0144.0587.0299.0,+?+?+?=b g r y x f ;其中f 代表灰度值,r ,g ,b 分别表示Red,Green,Blue 分量的值。 文献[2]通过将人脸彩色图像从RGB 色彩空间转换到RIQ 色彩空间,得到了更适于频谱分析的特征分量。

开题报告-人脸检测与识别

t 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各种智能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智能系统中经常需要身份识别以便提供 个性化服务。身份识别是一个很棘手的的问题,传统方法中主要是通过一些具有个人身 份特征的事物来鉴别,比如证件、钥匙等身份标识物品,或者是用户名和密码之类的身 份标识知识。在一些要求比较高的系统中,一般将这两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例如我们在 使用ATM机时,只有ATM卡和密码都正确才能访问特定的用户并进行一些列操作。但是 传统的身份鉴别方法缺点是相当明显的:身份标识物品容易丢失或被伪造,身份标识知 识容易遗忘或被盗取。这个时候身份鉴别就是天方夜谭了。如果利用每个人本身的生物 特征如人脸特征,指纹等等就能达到相当好的效果。这使得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焕发光彩。 由于微电子和机器视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高性能自动识别的技术可行性越来越高。近 年来兴起的人脸识别在众多生物识别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在国外,人脸识别技术早已 被大量使用在国家重要部门以及军警等安防部门。在国内,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始 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主要应用在公安、金融、网络安全、物业管理以及考勤等领域。 2. 研究意义 人脸识别是机器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同时也具有较为广 泛的应用意义。人脸识别技术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它覆盖了数字图像处理、模 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神经网络、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如今,虽 然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FRT在实用应用中仍面临着很严峻的问 题,因为人脸五官的分布是非常相似的,而且人脸本身又是一个柔性物体,表情、姿态或 发型、化妆的千变万化都给正确识别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如何能正确识别大量的人并 满足实时性要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人脸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具有以下优点: (1)用户易接受:操作简单,身份识别度高,识别速度快。 (2)防伪性能好:人脸特征被伪造或被盗可能性很低。 (3)使用方便:不用担心丢失或遗忘,随时随地可用。

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深圳xx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xx年6月13日

目录 一、概述 (3) 1、背景分析 (3) 2、设计原则 (3) 二、系统介绍 (4) 1、系统组成 (4) 2、人脸识别特性 (4) 3、主要功能 (6) 4、产品特点 (6) 三、主要设备介绍 (7) 四、公司简介 (9) 五、售后服务 (11) 1、维修技术人员情况 (11) 2、维护服务 (11) 3、维修服务及应及维修时间安排 (11) 4、售后服务流程 (12) 5、以下情况不属保修范围 (12) 6、更新改进服务 (12) 7、建立用户档案,完善产品质量 (12)

一、概述 1、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日趋密集,人口流动性也大大增加,社会犯罪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传统侦查工作方式中,多采用人工排查的方式,要排查重要场所人员身份,和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固定区域,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造成遗漏等情况,排查效率大打折扣,同时给公共安全防范和社会维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切实解决重点复杂区域社会治理难题,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及高清技术、智能化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成熟,我司立足实际需求,针对复杂区域流动人口多、身份难以核查、人员来访不易管理的局面,推出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采用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高速芯片作为识别算法的运行硬件平台,通过出入口的身份证信息采集、实时人脸抓拍和人证比对,从而实现人证合一验证。并针对不同场所实现固定人员刷脸通行,访客人员人证比对登记,解决固定人员每次需要刷证或输入密码的问题,人证比对失败人员则需要安保人员或工作人员人工确认后手动放行。 2、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遵循技术先进、深度学习算法、性能稳定、节约成本的原则;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易用的以及符合人机交互的;方案设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人脸识别主要算法原理doc资料

人脸识别主要算法原 理

人脸识别主要算法原理 主流的人脸识别技术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三类,即: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基于模板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 1. 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是最早、最传统的方法,通常需要和其他算法结合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2. 基于模板的方法可以分为基于相关匹配的方法、特征脸方法、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奇异值分解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动态连接匹配方法等。 3. 基于模型的方法则有基于隐马尔柯夫模型,主动形状模型和主动外观模型的方法等。 1. 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 人脸由眼睛、鼻子、嘴巴、下巴等部件构成,正因为这些部件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上的各种差异才使得世界上每个人脸千差万别,因此对这些部件的形状和结构关系的几何描述,可以做为人脸识别的重要特征。几何特征最早是用于人脸侧面轮廓的描述与识别,首先根据侧面轮廓曲线确定若干显著点,并由这些显著点导出一组用于识别的特征度量如距离、角度等。Jia 等由正面灰度图中线附近的积分投影模拟侧面轮廓图是一种很有新意的方法。 采用几何特征进行正面人脸识别一般是通过提取人眼、口、鼻等重要特征点的位置和眼睛等重要器官的几何形状作为分类特征,但

Roder对几何特征提取的精确性进行了实验性的研究,结果不容乐观。 可变形模板法可以视为几何特征方法的一种改进,其基本思想是:设计一个参数可调的器官模型(即可变形模板),定义一个能量函数,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使能量函数最小化,此时的模型参数即做为该器官的几何特征。 这种方法思想很好,但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能量函数中各种代价的加权系数只能由经验确定,难以推广,二是能量函数优化过程十分耗时,难以实际应用。基于参数的人脸表示可以实现对人脸显著特征的一个高效描述,但它需要大量的前处理和精细的参数选择。同时,采用一般几何特征只描述了部件的基本形状与结构关系,忽略了局部细微特征,造成部分信息的丢失,更适合于做粗分类,而且目前已有的特征点检测技术在精确率上还远不能满足要求,计算量也较大。 2. 局部特征分析方法(Local Face Analysis) 主元子空间的表示是紧凑的,特征维数大大降低,但它是非局部化的,其核函数的支集扩展在整个坐标空间中,同时它是非拓扑的,某个轴投影后临近的点与原图像空间中点的临近性没有任何关系,而局部性和拓扑性对模式分析和分割是理想的特性,似乎这更符合神经信息处理的机制,因此寻找具有这种特性的表达十分重要。基于这种考虑,Atick提出基于局部特征的人脸特征提取与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