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概论》学习知识重点

《图书馆学概论》学习知识重点
《图书馆学概论》学习知识重点

4、《图书馆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

第一节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一、图书馆学的对象

1、图书馆学研究的微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

2、图书馆学研究的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

二、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具体工作技术,或者是图书馆管理。

第二阶段,把图书馆视为整体系统来研究并考察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功能。

第三阶段,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资源。

三、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1、整理说——德国施莱廷格

图书馆学是符合图书馆目的的整理方面所必需的一切命题的总和。

2、技术说——德国艾伯特

图书馆学应研究图书馆工作中的实际技术,图书馆学是图书馆员执行图书馆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巧的总和。

3、管理说——英国的帕尼兹和爱德华兹

帕尼兹重视图书的系统整理、妥善保管和充分利用,制定了著录条例。爱德华兹积极开展采编、阅览、流通等各项工作,并在《图书馆纪要》中最早论述图书馆内部管理。

4、阮冈纳赞提出《图书馆学的五定律》

①书是为了用的;②每个读者有其书;③每本书有其读者;④节省读者的时间;⑤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其他学说:

“社会说”——美国巴特勒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与读书现象。

“要素说”——杜定友、刘国钧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组成要素。

“知识社会说”——德国卡尔斯泰特“知识社会说”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交流说”——美国谢拉认为交流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新技术说”——美国兰开斯特预言:未来图书馆也就是电子信息系统。

“信息资源说”——美国切尼克

四、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

归纳总结: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的科学

第二节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

一、普通图书馆(General Librarianship)

是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基本理论,图书

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内在发展机制的图书馆学。

二、专业图书馆学(Special Librarianship)

专业图书馆学是专门研究图书馆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的图书馆学分支科学。如:高校馆、音像图书馆、盲人图书馆等。

三、比较图书馆学(Comparative Librarianship)

是从社会、文化、科技、社会政治体制、思想和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图书馆、图书馆体制、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类型有三种:地域研究、跨国研究、实例研究。

四、应用图书馆学(Applied Librarianship)

狭义是指以图书馆具体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图书馆工作的环节、程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广义是指将图书馆学的原理同有关学科某些实用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有关学科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方面的问题的新学科。

第三节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具体的研究任务)

所有学科研究任务: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发展史

一、加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二、大力开展图书馆应用理论与应用方法的研究

三、重视开展图书馆现代化的研究

1、电子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2、图书馆文献的数字化工作

3、网上信息资源的虚拟链接和利用

4、编目工作自动化

5、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存储和检索

6、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

7、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新形态图书馆的研究。

四、开展图书馆技术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

五、开展图书馆学教育的研究

六、开展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发展史的研究

第二章图书馆学:性质、方法与趋势

第一节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

一、图书馆学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学科,在现阶段,它带有较强的社会科学的

特性。

二、图书馆学具有应用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性质

三、未来图书馆学的性质,可能是综合性科学

第二节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了解)

一、与图书馆学有直接关联的学科

1、同族关系——情报学、文献学、目录学、档案学

2、交叉关系——教育学、社会学

3、应用关系——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

二、与图书馆学有间接关联的学科

哲学、数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系统科学。

这些科学往往是为图书馆提供一种思想或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不会出大题)

一、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哲学方法

指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提出了“矛盾说”和“规律说”的缺陷。

二、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一般科学方法

逻辑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系统方法、数学方法

三、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专门方法

1、图书馆统计法。这是数学方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而形成的带有图书馆学特点的专门方法。

2、读者(用户)调查法; 3 、移植法;4、比较法

第四节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重视自己详细看内容简答、论述)

一、调整研究对象,立足更广阔的实践基础

图书馆工作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是对知识的组织管理。图书馆的概念有可能包括传统图书馆之外的一些组织机构和图书馆内部新的工作机制。图书馆专业人员要充当好信息导航员、信息咨询专家的角色,也亟需图书馆学研究新成果的指导。管理知识内容恰巧是图书馆的优势,图书馆研究必须果断地参与到知识管理领域中去。

二、融合理论与技术,创造学科发展新趋势

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交叉发展地学科优势,并进而使之转化成为资源优势,在虚拟知识空间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重视对知识的组织与控制,强化管理学科色彩

当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扩展到组织管理知识的一种社会工作或者服务机制,这种机制确切地说就是一种管理过程。要强化图书馆学的管理学科色彩,使之与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相适应,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崭新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

四、积累与创新相结合,探索新的学科生长点

21世纪的图书馆学研究要以积累性研究和创新研究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学科知识生长点。可能出现的学科知识生长点有:文献建构研究、元数据研究、搜索引擎研究、数字图书馆研究、知识管理研究。

第三章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考点多)

第一节图书馆的概念

一、什么是图书馆

图书馆是社会记忆(通常表现为书面记录信息)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换句话说,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

一、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文献信息资源、用户、工作人员、技术方法、建筑与设备(与要素说中“五要素”书P7结合)

“要素说”中的“五要素说”:读者、图书、领导与干部、工作方法、建筑与设备。

A、知识是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而再现的观念化、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知识不同于信息,是有用的信息)B、文献是记录在物质载体上的信息。

C、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所收藏和链接的各类型文献信息的总和。

第二节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不会论述,可能简答产生原因?发展因素?)

一、图书馆的产生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信息交流和为克服人脑记忆功能的局限性的需要,是图书馆产生的必要前提。文字和文献的出现,是图书馆产生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图书馆的发展

1、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因素

A、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B、工业城市的出现和国家实行强制教育,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国家的扶持和保护也是图书馆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E、国际间图书馆界的交流,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2、图书馆发展的特点

A、就世界范围来看,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图书馆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

C、图书馆有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

D、图书馆的职能在不断扩大。

E、图书馆的发展,始终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步进行。

第三节图书馆的属性

一、图书馆的一般属性主要有

1、图书馆的社会性

2、图书馆的依辅性

图书馆的服务性,正是由经济上的依附性所决定的。

3、图书馆的学术性

二、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中介性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图书馆是中介性机构。图书馆工作的实质,就是转换文献信息。各项工作的开展是为了发挥其中介作用。

图书馆的中介性是图书馆的社会性的基础。

图书馆的中介性是图书馆依辅性的根据。

图书馆的中介性是图书馆学术性的先决条件。

图书馆的这些一般属性又反过来影响图书馆的中介性。

第四节图书馆的社会职能(重要简答、论述)

一、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文献+网络信息的整序、专题特色数据库)

1、控制社会文献信息流的流向。

2、发挥文献信息的潜在能量,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图书馆的整序职能,通常是由对馆藏文献信息的分类、编目、保管贮藏等手段来实现的。

二、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网络信息传递

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图书馆传递文献的内容信息。

2、图书馆传递关于馆藏文献的信息。

3、图书馆传递网络信息。(电子文献、网络文献)

4、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的形式,有主动传递与被动传递之分。

三、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

四、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网上虚拟资源怎样保存)

五、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新加的)

第四章图书馆的类型(考点分散)

第一节图书馆类型划分的意义和标准

一、划分图书馆类型的标准

在我国,通常使用的划分图书馆类型的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1、按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划分:文化系统图书馆、教育系统图书馆、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工会系统图书馆、共青团系统图书馆、军事系统图书馆。

2、按馆藏文献范围划分:综合性图书馆、专业性图书馆等。

3、按用户群划分:儿童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等。

第二节国家图书馆

一、国家图书馆的含义

凡是按照法律或其他安排,负责搜集和保管国内出版的所有重要

出版物的副本,并且起贮藏图书馆的作用,不管其名称如何,都是国家图书馆。二、国家图书馆的职能

国家图书馆在国家信息系统中应起三个主要作用:1.提供必要的中心图书馆服务。2.领导国家信息系统中的图书馆成员。3.积极参加国家信息系统和制定全面发展计划。

国家图书馆——六个中心:藏书中心、目录中心、服务中心、现代化中心、研究中心、对外交流中心。

国家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大体上可归纳如下:(掌握)

1、完整、系统地搜集和保管本国的文献,从而成为国家总书库。

2、为研究和教学有重点地采选外国出版物,使其拥有一个丰富的外文馆藏。

3、开展科学信息工作,为科学研究服务。

4、编印国家书目,发行统一编目卡片,编制回溯性书目和联合目录,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合作编目,发挥国家书目中心的作用。

5、负责组织图书馆现代技术设备的研究、试验、应用和推广工作,开展图书馆信息网络的设计、组织和协调工作,在推动图书馆实现现代化中起枢纽作用。

6、为图书馆学研究搜集、编译和提供国内外信息资料,组织学术讨论,推动全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

7、代表本国图书馆界和广大图书馆用户的利益,参加国际图书馆组织;执行国家对外文化协定中有关开展国际书刊交换和国际互借工作的规定;开展与国际图书馆界的合作与交流。

第三节公共图书馆

一、公共图书馆的含义

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

服务的图书馆。

二、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其社会职能概括为四条: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

开发智力资源。

三、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1、它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重要基地。

2、它应当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为各行各业生产建设提供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

3、它应当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社会教育中心。

4、它是地区性图书馆间合作与协调的组织者。

5、它是图书馆业务辅导和图书馆学研究的推动者。

第四节科学、专业图书馆和信息中心

一、科学、专业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

在我国,科学、专业图书馆都不是公共性质的,而是隶属于各类科学研究机构。

科学、专业图书馆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

1、紧密结合本系统、本单位的科研方向与任务,搜集、管理、保管和提供国内外科技文献,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服务;

2、积极开展信息的调研和分析,摸清各研究课题的国内外发展水平和趋势以及有关指标、参数,不断向科研人员和领导部门提供分析报告和有科学价值的信息资料;

3、组织本系统科技信息交流,协调本系统文献信息刊物的编译出版,宣传报道国内外的最新科学理论和技术;

4、加强文献信息工作协作的组织工作和业务辅导,做好本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料调剂、工作经验交流和干部培训等工作;

5、开展文献信息理论、方法和现代化手段的研究。

二、科学、专业图书馆的特点

文献信息一体化;服务方式多样化;馆藏文献学科专业性;服务对象为本系统、本单位的科研和工程科技人员,用户具有比较专深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水平。第五节高等学校图书馆

一、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性质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二、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任务和特点

高等学校图书馆所担负的具体任务是:

1、根据学校的性质和任务,采集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编目和管理。

2、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

3、根据教学、科学研究和课外阅读的需要,开展流通阅览和读者辅导工作。

4、开展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工作。

5、开展查阅文献方法和光盘信息、网络信息获取方法的教育和辅导工作。

6、统筹、协调全校的文献资料信息工作。

7、开展馆际协作活动,如合作编目、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协作等。

8、培养图书馆专业干部。

9、进行图书馆学、目录学和情报学理论、技术方法及现代化手段应用的研究。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特点:

对象单一性,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

读者需要的稳定性,读者用书的集中性、阶段性;

文献收藏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

第五章图书馆事业

第一节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

一、图书馆事业的含义

二、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简答)

1、图书馆事业建设应与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2、国家办馆和社会办馆相结合。

3、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密切联系。(资源划分、配置、共享)

4、发展图书馆学教育,加强图书馆学研究。

第二节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成就

一、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历史分期(论述可用)

1、从1949年到1957年为第一阶段,这是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稳步前进的阶段。

2、从1958年到1962年为第二阶段,是图书馆事业受大跃进影响,盲目冒进,发展大起大落的阶段。

3、从1966年到1976为第三阶段,是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我国图书馆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的阶段。

4、第四个阶段是从1976年10月到1984年,这是图书馆事业获得迅速而全面发展的时期。

5、第五阶段从1985年到1991年,这是各类型图书馆全面进行改革,探索办馆模式的时期。

6、第六阶段,从1992年至今,这是图书馆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时期。

二、我国图书馆事业成就概述

1、图书馆数量稳定增加,办馆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业务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3、读者服务工作水平逐步提高。

4、强化了现代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5、图书馆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6、图书馆学教育空前繁荣。]

7、图书馆学研究繁荣,国际交流影响扩大。

8、图书馆内涵不断充实。

第三节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结构

一、我国的图书馆系统P146-145

二、我国图书馆事业结构的特点

我国图书馆事业结构是以行政关系为基础、按图书馆领导系统组合而成。这种机构表现在纵向联系上的特点是隶属等级制,即在本系统内的相互联系,是借助于行政管理来实现的。

图书馆事业的纵向结构,造成在横向的块块领导上的特点是各自为政,相互分割,多头领导。由此而来的是各馆“单干”倾向严重,“小而全”、“大而全”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人力、财力和图书馆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加强横向联系,以各个中心图书馆为主体,赋予它们独立活动的能力和权力,通过按专业化原则组织业务活动的途径,逐步地把图书馆办成一种社会事业,使各类型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第四节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重点)

一、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必然性

资源共享范围的扩大和发展,必然要求图书馆之间开展多种多样的合作。图书馆资源共享,既是科学文化发展的要求,又是图书馆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二、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内容(论述用)

是图书馆的一种工作方式,即图书馆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为许

多图书馆所共享。?

1、文献集中编目。

2

料,同时以互惠方式将本馆的文献资料借给其他图书馆。

3、合作发展馆藏与文献资源布局。

理安排文献资源的分布,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4、建立藏书贮存系统(贮存图书馆)。

5、图书馆自动化与文献信息网络建设中的合作与共享。

6、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工作中的合作与共享。

三、我国实行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障碍(有哪些措施论述)

行政障碍、法律障碍、资金障碍、技术障碍、理论障碍

1、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得不到法律保证和充分的经费支持。

2、未能形成服务、收益的良性循环,使得资源共享活动难以启动。

3、没有建立跨系统的、有权威的职能机构来规划和组织图书馆界的合作。

4、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尚未全面普及。

5、我国文献信息技术标准化水平还较低。

6、对资源共享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缺乏深度。

7、对版权保护与资源共享的矛盾未能科学、有效地解决。

第五节图书馆网

一、图书馆网的概念

1、图书馆联盟(library consortia),指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

2、图书馆网,是传统的图书馆间的合作、联合的扩大和发展,是众多图书馆为实现资源共享而组成的图书馆群体。

二、图书馆网的类型

1、图书馆事业网:系统图书馆网、地区图书馆网

2、文献信息的电子计算机检索网

三、图书馆网的组织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

其目标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

共享,深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高高等学校教育和科研的文献保障水平。

它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初步实现系统的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调采购、联机合作编目等功能。

结构:一个全国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四个全国专业文献信息中心(文理中心在北大;工程中心在清华;医学中心在北京医科大学;农业中心在中国农业大学)

七个地区文献信息中心,分别设在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

第六节图书馆法(论述障碍中的法律措施)

一、图书馆法的意义和作用

1

事业和图书馆活动的专门法规。它是建立与管理图书馆,制定图书馆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总依据。

2、图书馆法的作用是:

①保证国家与各级政府部门对图书馆事业的领导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②保证全体社会成员享用图书馆的权利和对图书馆的监督。

③保证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图书馆事业所必须的经费、人力、建筑设备及其合法权益。

④保证图书馆收藏民族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⑤调节图书馆的内外关系,加强图书馆的统一管理,保证图书馆的正常秩序,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第六章图书馆微观工作体系

第一节图书馆的微观结构

概括来讲,图书馆工作可以分为两大类:1、信息输入工作,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组织点藏工作。2、信息输出工作,即文献的使用和服务工作,如文献的外借、阅览、文献宣传、阅读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及方法指导、网络信息导航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图书馆业务工作体系的主体。(工作重心向读者服务转移)

第二节文献资源建设(画流程图)

馆藏资源建设指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组织典藏工作,如文献的采集、登录、分类和主体标引、编目、文献的组织和保管等。

一、文献信息搜集

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以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

电子出版物类型:

1、按载体形态划分:磁性媒体出版物、网络媒体出版物、光媒体出版物

2、按文献类型划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全文数据库、电子游戏软件、音乐唱盘、激光视盘、交互式教学软件等。

3、按信息的记录方式划分:文本式、图像式、

二、文献登录

个别登录一般是按每册图书(或每个光盘、录像带单元)进行的,每册图书给一个号码,作为该册图书的财产登录号。

(如收据、拨交或赠送图书的书目等)

或者每批注销图书的批准文据,分别将每批图书的总册数、总价值、各类图书的种数、册数等登入“图书馆藏书总括登录簿”。

三、文献加工整理

1、文献分类。把登录过的各种文献,根据文献的学科主题与内容范围,利用文献资料分类法,将文献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使每种文献在本馆所采用的分类法体系中占用一个适当的位置和号码。

2、主题标引工作。是从文献主题,即文献资料研究、论述的对象的主题概念角度来揭示文献的内容。

3、文献著录和编目。就是将文献的外部形式特征做最必要的记录,并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目录,以提供查找文献的准确线索。

4、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是专门用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属性的。如:都柏林核心元素集

四、文献组织

1、馆藏文献布局。又称“书库划分”

2、文献排列。

文献排列的主要方法最常用分类排架法,即把图书先按分类号排序,同类号的图书再依书次号排列。其他排列法有:提名字顺排列法、号码法(如专利号、标准号)等。

3、文献保护

对于纸质的图书报刊,包括书刊装订、修补、放水、防潮、防光、防霉、防虫及防止机械性损伤;对于缩微文献精心保存,文献保护工作还包括馆藏清点。

第三节用户服务工作

用户服务工作,也称读者服务工作,是指图书馆文献的使用和服务工作,如文献的外借、阅览、文献宣传、阅读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网络信息导航等,以及用户发展、用户研究、用户培训工作。具体包括(论述图书馆工作体系时用)

1、用户发展;

2、用户研究;

3、流通推广;

4、宣传辅导;

5、参考咨询;

6、文献检索;

7、网络信息导航与服务;

8、用户教育与培训

第四节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拓展(论述图书馆职能的扩大、拓展)

一、馆外主动服务

二、预期式信息服务

三、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服务

四、图书馆环境下的联机服务

五、互动式多媒体用户教育

六、学习服务

七、新型网络信息服务

八、个性化定制服务

personalized customization and service),是按用户要求制定

特殊用户界面的技术,是为用户个人搜集和组织数字化资源提供的一种工具。

第五节自动化和信息产品商品化

一、图书馆自动化的概念和内容

对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采访、编目、流通阅览、信息检索、图书馆管理等)实施程序控制下的自动管理,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加速文献流通速度,向用户提供更多信息。

1、自动处理数据

2、输入、输出的标准化

3、业务管理自动化

4、文献信息数字化

5、文献信息传播网络化

二、图书馆信息产品商品化的主要形式

编译报导;定题跟踪;参考咨询;中介代理;信息发布;查新服务;缩微复印;代译代查;文献数字化工作;数据库建设服务;信息传递等

第七章图书馆管理原理

第一节图书馆管理的含义、对象和特征

一、图书馆管理的含义

人力、财金、物质资源,通过计划和决策、

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一系列过程,来有效地达成图书馆的目标的活动。

二、图书馆管理的对象

现代图书馆系统是由人员、文献信息、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要素构成的。这些构成图书馆系统的要素就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具体对象。

三、图书馆管理的特征

现代图书馆管理,在方法上是管理过程的系统化,这是本质特征。具体有三个显著特点:整体性、关联性、均衡性。

四、图书馆管理学

管理过程、管理方法、各种具体

管理和图书馆管理趋势的科学。

第二节图书馆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一、图书馆管理的意义

1、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工作的整体性和图书馆事业具有全国规模的需要。

2、图书馆管理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需要。

3、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实现图书馆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二、图书馆管理的基本原则

1、集中管理

2、民主管理

3、计划管理

4、注重经济效果。

第三节图书馆管理的内容

一、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基本要求

1、管理规格化;

2、劳动组织合理化;

3、业务工作计量化;

4、工作人员专业化

二、图书馆管理的内容

1、决策;

2、计划;

3、组织;

4、领导;

5、控制;

6、协调。

第八章图书馆管理实务

第一节图书馆工作组织

一、图书馆工作组织的意义和作用

1、图书馆工作组织的含义。图书馆工作组织,是图书馆根据其方针任务,结合本馆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全馆工作进行科学安排。

2、图书馆工作组织的主要内容:业务机构设置、劳动组织、人员配置、工作计划的拟订及执行和检查、规章制度的建立、经费的预算和使用、以及其他行政事务性工作等等。

二、图书馆业务机构的设置

传统设置:(与工作体系中流程结合记)

1、采编部门;

2、外借阅览部门;

3、参考咨询部门;

4、文献典藏部门;

5、业务研究辅导部门;

6、特藏部门;

7、自动化部门。

2、在虚拟环境下,可按任务组成:信息搜集部、信息转换部、数据描述部、数字化服务部、技术支持部等部门。

第二节图书馆规章制度

一、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含义

图书馆规章制度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或用户必须遵守的工作条例、章程、规则、细则和办法。它是图书馆实行科学有效管理的依据和准绳,是整个图书馆工作正常而有秩序地进行地保证。

二、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建立规章制度要考虑以下四方面地关系:

1、图书馆与用户的关系。

2、用户与用户的关系。

3、利用馆藏文献和保管文献的关系。

4、图书馆内部各部门的关系。

三、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内容

图书馆规章制度包括行政工作方面和业务工作方面的制定。业务工作方面的制定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文献采集工作制度。

2、编目工作制度。

3、借阅工作制度。

4、书库管理规则。

5、自动化工作管理规则。

此外有:经费使用和管理条例,设备管理和维修条例、岗位责任制和奖惩条例等等。

第三节图书馆统计

一、图书馆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1、是认识图书馆活动规律的有力工具。

2、是开展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客观依据。

3、是图书馆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4、是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图书馆统计的指标体系(认真看四个概念,记住四个指标p242)

1、馆藏文献量指标

2、用户量指标

3、借阅量指标

4、图书馆深化服务指标。

三、图书馆统计分析与其方法

1、图书馆统计分析的内容(六个比率的概念以及论文中用p242)

△文献利用率、△文献流通率、用户到馆率、用户阅读率、文献拒借率、△文献保障率。

2、图书馆统计分析的方法:

分类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结构分析法。

第六节图书馆工作评价与图书馆评估

一、图书馆工作的评价标准

1、信息量和信息价值;

2、信息利用率;

3、信息效果

二、图书馆评估

1、图书馆评估,是对图书馆工作全面、系统地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考核和评价的过程,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图书馆评价标准

领导体制、队伍建设、馆舍和设备、经费、馆藏文献数量和质量、文献管理水平、用户服务、图书馆管理水平、现代化水平、其他。

第七节图书馆工作标准化(资源共享中的部分)

一、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的含义

图书馆工作标准化,就是对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技术方法及设备等实行统一的原则和规范。

二、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简化原则;

3、统一原则;

4、协调原则;

5、稳定继承原则。

第八节图书馆管理改革与创新(了解)

一、图书馆产业化改革,开展有偿服务

二、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

三、图书情报一体化

四、特色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特色服务比较)

在做好常规服务工

作的同时,集中优势,选择一两个服务领域进行重点建设,使其从藏书到服务等各方面成为在当地文献信息服务体系中均处于独占地位的图书馆。

五、一馆两制

六、全面质量管理

七、委托管理

八、业务外包

九、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

十、学习型图书馆组织

第九章信息高速公路与数字图书馆建设

1

数字化信息,同时对网上信息进行虚拟链接并提供服务的信息机构。

2、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高效的计算机管理

新型的数字化信息存储处理技术

便捷的联网查询手段

用户为主的服务模式

3、数字图书馆的必备要素

应当拥有独立和宏大规模的馆藏数字化信息资源。

应当拥有高速、可靠和开放的网络资源

应当拥有高效率和操作方便的搜索引擎和浏览器,可自动进行分布式信息检索拥有数字化信息资源制作、存储、发布、维护系统和能力。

4、数字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

搜集、保存和传递数字化文献,其所收藏的数字化文献可以采用以下途径获得:购买电子出版物;将原纸质文献转化为数字化文献;租用国际国内较为成熟的光盘数据库等。数字图书馆在网络上以综合性网站的形式存在,它提供数字文献的上网服务,同时也如一般网站可以提供动态信息服务。

一、有关名词解释的知识点

1、普通图书馆学P13

2、国家图书馆P103

3、公共图书馆P108

4、图书馆资源共享P149

5、馆际互借P153

6、文献资源布局P154

7、图书馆法P176 8、电子出版物P183

9、总括登录P184 10、个性化定制服务P197

11、图书馆自动化P201 12、图书馆管理P214

13、图书馆管理学P217 14、特色图书馆P260

15、数字图书馆P281

二、关于简答论述的知识点

1、图书馆产生的原因,发展因素?P61

2、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P135

3、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P45

4、图书馆的社会职能P81

5、我国实行图书资源共享的障碍,有哪些措施P156

6、图书馆职能的扩大、拓展P195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1、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对持续性内外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与改变了的内外环境间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2、适应的主要表现:①萎缩②肥大③增生④化生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组织或器官的萎缩还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注意与发育不良、未发育的区别) 1、分类:①生理性萎缩:多与年龄有关。如青春期胸腺萎缩②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的常见类型和举例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 恶性肿瘤、长期饥饿→全身器官、组织萎 缩 肾盂积水→肾萎缩 下肢骨折固定后→下肢肌肉萎缩 脊髓灰质炎→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 萎缩 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等萎缩 3.病理变化: 肉眼观: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呈褐色,质地变韧。 镜下观: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数目减少,间质增生,细胞浆内出现脂褐素。 肥大: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肥大的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功能增强。 分类 ①生理性肥大:妊娠期雌、孕激素刺激子宫平滑肌蛋白合成增加,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的增粗肥大 ②病理性肥大: 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一侧肾脏摘除,对侧肾脏肥大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肢端肥大症 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 分类 生理性:①女性青春期乳腺②病理性:激素或生长因子过多,如乳腺增生病 注:肥大与增生往往并存。 在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其肥大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量增多的共同结果;但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的组织,其组织器官的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 化生:是指由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替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化生的形成是由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通常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上岗考试试题《常识性知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病理学常考知识点归纳

病理学常考知识点归纳 病理学:是以机体病变组织形态结构改变为核心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功能和代谢的改变、临床病理联系、转归和预后的医学核心科学,任务是揭示疾病本质。活检:从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通过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组织获取方法,达到研究疾病、诊断疾病的目的。 尸解: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即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目的是为了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临床常用的病理检查方法 ①组织病理学诊断②冰冻切片诊断③细胞病理学诊断④尸体剖验诊断 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使其体积缩小谓萎缩。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为另一种形态和功能不同分化成熟的细胞所替代谓化生。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的黄色条纹与相对正常的红色心肌相间排列,构成状似虎皮的斑纹,又称虎斑心。 坏疽:继发腐败菌感染的大量组织坏死,常发生在肢体或与

外界相通的内脏,可分为干性、湿性、气性三种。 机化:由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的过程谓机化。 凋亡:活体细胞内,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细胞不自溶,无急性炎反应。(细胞内预存死亡程序活化导致细胞的主动性死亡方式) 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①肉眼观:体积或实质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质地变硬 ②光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 ③电镜下:细胞器退化、减少;自噬小体增多;脂褐素 凝固性坏死与液化性坏死的区别: 凝固性坏死是蛋白质变性凝固,酶性分解作用弱;多见于脾、肾和心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是蛋白质少,富含水分和磷脂,水解酶作用强;多见于脑、胰腺和脊髓。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

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X)=X-M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

? ? ?? ? ? ?? ?? ?????????? ???????? ?肉萎缩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等器官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肌群萎缩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肉萎缩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水引起的肾萎缩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病、恶性肿瘤等局部性:结核病、糖尿能长期进食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营养不良性萎缩:)病理性萎缩(期器官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生理性萎缩(萎缩.....a.2:1f e d c b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2.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 ?? ?? ?????????? ?症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室肥大、 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病理性肥大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内分泌性:妊娠期孕激发达 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生理性肥大肥大 3.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 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 ? ? ??? ???????生、肝硬化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内分泌性:子宫内膜、、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病理性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 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生理性增生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 ?????? ?骨化性肌炎 —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二、损伤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疾病概论 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 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 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 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变化不明显。(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精)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 I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 一、导言(第1、2章 1、宏观经济学科学(第1章 (1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后面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变量展开的、本书框架(有利于加深对宏观体系的认识。 (2价格黏性与伸缩性。短期和长期,价格情形,也是不同学派分析的角度或出发点。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了解下即可。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总产出。重点掌握:概念和内涵;核算中的特殊处理;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GDP核算指标的缺陷和改进。 (2国民收入核算。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GDP与其他国民收入指标(GNP、NNP、NI、PI、PPI的关系。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重点掌握:CPI的含义。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关系。 说明:第1、2章比较基础,初级宏观看过的考生,可以直接看讲义,教材直接略过就行。 二、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4、5、6章 重点章节在4、5、6。其中,最最重要的章节在第4章。

1、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3章 (1国民收入的分配。重点掌握:企业对要素需求的决定,欧拉定理。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该函数的性质必须掌握。 (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重点掌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利用储蓄和投资曲线分析问题。 2、货币与通货膨胀(第4章 (1货币数量论。重点掌握:数量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表达式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数量方程式来解释通货膨胀。(12年真题 (2通货膨胀与利率。重点掌握: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3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重点掌握: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VS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5古典二分法。重点理解古典二分法含义,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含义与区别。 说明:货币与通货膨胀这一章的比较重要,建议能在这些重点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下,本章不难。 3、开放的经济(第5章 (1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2小型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掌握:①小型开放经济的特点和假设条件; ②各种政策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 ? ? ? ? ? ? ? ?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 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 1)生理性萎缩: 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器官萎缩 ? ? ?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能长期进食 ? ?a.营养不良性萎缩:? ? ? ?局部性:结核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 ? ? 萎缩? b .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 (? 2)病理性萎缩?c .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肉萎缩 ? ?d .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肌群萎缩 ? ?e .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等器官 ? ? f .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肉萎缩 2. 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 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 ?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发达 ?生理性肥大? ? 肥大? ? ?内分泌性:妊?期孕激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 ?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室肥大、 ? ?病理性肥大?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 ? ? ?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症 3. 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 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 ?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 ?生理性增生? 增生? ?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 ?病理性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 ? ? ?内分泌性:子宫内膜、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生、肝硬化 4.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 ?鳞状上皮化生(鳞化):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腺体 化生?上皮细胞化生? ? ?肠上皮化生(肠化):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 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或软骨化生— 骨化性肌炎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二、损伤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病理生理学重点归纳

三种类型脱水的对比 体内固定酸的排泄(肾脏): 固定酸首先被体液缓冲系统所缓冲,生成H 2CO 3和相应的固定酸盐(根); H 2CO 3在肾脏解离为CO 2和H 2O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即固定酸中的H + 以CO 2和H 2O 的形式进入肾小管 上皮细胞,进一步通过H 2CO 3释放H + 进入肾小管腔; 固定酸的酸根以其相应的固定酸盐的形式 被肾小球滤出; 进入肾小管腔的H + 和固定酸的酸根在肾小管腔内结合成相应的固定酸排出体外。 呼吸性调节和代谢性调节(互为代偿,共同调节): 呼吸性因素变化后,代谢性因素代偿: 代谢性因素变化后,呼吸性、代谢性 因素均可代偿: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液的缓冲,使强酸或强碱变为弱酸或弱碱,防止pH 值剧烈变动; 同时使[HCO3-]/[H 2CO 3]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 呼吸的变化,调节血中H 2CO 3的浓度; 肾调节血中HCO3-的浓度。 使[HCO3-]/[H 2CO 3]二者的比值保持20:1,血液pH 保持7.4。 各调节系统的特点: 血液缓冲系统:起效迅速,只能将强酸(碱)→弱酸(碱),但不能改变酸(碱)性物质的总量; 组织细胞:调节作用强大,但可引起血钾浓度的异常; 呼吸调节:调节作用强大,起效快,30 min 可达高峰;但仅对CO 2起作用; 肾 调节:调节作用强大,但起效慢,于数小时方可发挥作用,3~5 d 达高峰。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代偿性: pH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即[HCO3-]/[H2CO3]仍为20:1, 但各自的含量出现异常变化。失代偿性: pH明显异常,超出正常范围。 判定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 pH值:7.35-7.45(动脉血) 动脉血CO2分压(PaCO2):33-46mmHg,均值40mmHg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SB/AB):正常人AB=SB:22-27mmol/L,均值24mmol/L 缓冲碱(BB):45-52mmol/L,均值48mmol/L 碱剩余(BE):-/+3.0mmol/L 阴离子间隙(AG):12-/+2mmol/L,AG>16mmol/L,判断AD增高代谢性酸中毒

教师编事业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整理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2021年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适应性反映 1、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对持续性内外刺激产生非损伤性应答反映,体现为细胞、组织、器官通过变化自身代谢、功能和形态构造,与变化了内外环境间达到新平衡,从而得以存活过程,称为适应 2、适应重要体现:①萎缩②肥大③增生④化生 萎缩:发育正常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称为萎缩,组织或器官萎缩还可以伴发细胞数量减少。(注意与发育不良、未发育区别) 1、分类:①生理性萎缩:多与年龄关于。如青春期胸腺萎缩②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常见类型和举例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 恶性肿瘤、长期饥饿→全身器官、组织萎 缩 肾盂积水→肾萎缩 下肢骨折固定后→下肢肌肉萎缩 脊髓灰质炎→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 萎缩 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等萎缩 3.病理变化: 肉眼观: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呈褐色,质地变韧。 镜下观: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数目减少,间质增生,细胞浆内浮现脂褐素。 肥大: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肥大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功能增强。 分类 ①生理性肥大:妊娠期雌、孕激素刺激子宫平滑肌蛋白合成增长,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增粗肥大 ②病理性肥大: 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左心室心肌肥大、一侧肾脏摘除,对侧肾脏肥大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肢端肥大症

增生: 器官或组织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成果。 分类 生理性:①女性青春期乳腺 ②病理性:激素或生长因子过多,如乳腺增生病 注:肥大与增生往往并存。 在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组织,其肥大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量增多共同成果;但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组织,其组织器官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 化生 :是指由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所代替过程称为化生 化生形成是由具备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成果。普通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 ? ?????? ?骨化性肌炎 —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 :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普通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损伤 损伤:组织和细胞遭受超过代偿能力有害因子刺激后,可引起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构造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异常变化,称为损伤 二、细胞亚致死性损伤 变性:细胞亚致死性损伤形态学变化称为变性,是指由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浮现异常物质或 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现象称为变性 (一)细胞水肿: 因素:由于缺氧、感染、中毒使线粒体受损,细胞内Na+、水过多积聚所致。 机制:细胞膜Na+ -k+ 泵功能障碍。 好发部位: 心、肝、肾 病理变化: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要知识点

二十三章 1.GDP的组成部分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C+I+G+NX 消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投资:是对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2.GDP平减指数P15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平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GDP平减指数=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

二十四章 1.计算消费物价指数P30 消费者物价指数= 2.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 两个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映消费者 购买的所有物品的价格 2.消费物价指数比较的是固定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 的价格 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3.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 今天美元的数量= 4.指数化和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 当某一美元量根据法律或合同自动地按物价水平的变动校正时,这就称为通货膨胀化的指数化。 衡量美元数量变动的利率称为名义利率 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称为真实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二十五章 生产率时如何决定的4个点

人均物资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存量称为物质资本。 人均人力资本: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一个术语。人均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分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 技术知识:对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最好方法时了解。 二十六章 金融市场是想储蓄的人可以借以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 债券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 股票代表企业的所有权,所以也代表企业所获利润的索取权。 国民收入账户储蓄与投资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国民储蓄S、家庭收入Y、税收T、 GDP:Y=C+I+G+NX 国民储蓄:Y-C-G=I 储蓄等于投资S=I 或S=(Y-T-C)+(T-G) 私人储蓄(Y-T-C)公共储蓄(T-G) 如果T大于G预算盈余;如果G大于T预算赤字,公共储蓄是负数。 对整个经济而言,储蓄必定等于投资。 可贷资金市场 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投资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

病理学知识重点总结

病理学知识重点 临床本硕2010-2班 610宿舍内部资料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绪论: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 1、尸体解剖 2、活体组织检查 3、细胞学检查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 观察方法 第一章: 萎缩——体积缩小 肥大——体积增大 增生——数目增多 化生——形态改变 萎缩:发育正常的C、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实质C体积小、C数减少。 分类 (一)生理性:胸腺、妇女、老年性等 (二)病理性: 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 Malnutrition atrophy 神经性萎缩 Denervation atrophy 废用性萎缩 Disuse atrophy 压迫性萎缩 Pressure atrophy 内分泌性萎缩 Endocrine atrophy 缺血性萎缩 Ischaemic atrophy 病理变化 大体:萎缩的器官体积变小,重量减少, 颜色变深或呈褐色。 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减少,间 质纤维组织及脂肪组织增多。萎缩的细胞胞浆内可见脂褐素沉着。脂褐素颗粒明显增多时,整个器官呈 棕褐色,称褐色萎缩(brownatrophy)。 结局:可逆过程。 化生(metaplasia):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已分化组织的过程。 常见化生有:

柱状上皮(气管、宫颈等) 上皮性:移行上皮(膀胱肾盂等)→鳞化 胃腺上皮→肠上皮化生 间叶性:纤维结缔组织→骨、软骨、脂肪T 骨骼肌→骨,软骨→骨 肥大: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1、生理性肥大;运动员骨骼肌;妊娠子宫 2、病理性肥大;高血压病心脏 增生;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1、生理性增生 激素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 代偿性:肝脏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增生. 2、病理性增生 激素性增生:雌激素↑→宫内膜、乳腺增生 再生性增生:胃溃疡 不典型增生: 1、坏死的基本病变 细胞核改变——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 核浓缩 核碎裂 核溶解 2、坏死的类型 (1)凝固性坏死 部位:心﹑肾﹑脾(贫血性梗死) 大体:灰白或灰黄、干燥、坚实、混浊无光泽、见反应带。(2)液化性坏死:坏死崩解液化 见于:脑、脊髓——富含磷脂、水份 脓肿——中性白细胞溶蛋白酶 脂肪坏死——特殊类型 镜下:坏死脂肪C仅留下模糊混浊轮廓 (3)纤维素样坏死 (4)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结核) 肉眼:色淡黄、质松软、细腻,似奶酪故称。 4)坏疽(gangrene):大块坏死伴腐败菌感染而呈现黑色。 H2S + Fe → FeS (黑)+ H2 干性坏疽(dry gangrene ): 部位:四肢末端; 机理:动阻静畅。 特点:干固、皱缩、黑褐、界清。 湿性坏疽(moist gangrene): 部位:肺、肠、阑尾、子宫。 机理:动静同阻。 特点:肿胀湿润、污黑、恶臭、界不清、中毒重。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大家对于这个名词肯定不陌生,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必考的两个科目,但也只是被当做两个科目来对待,这里所说的教育学心理学显然只是狭义上的,从广义上来讲教育学和心理学应该包扌舌更多的内容和更风度的研究对象,以至于可以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甚至延伸至科学的范畴。以下是本人整理的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欢迎阅读!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多年。 5、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分支研究,提岀,〃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岀“最近发展区〃。 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的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20年代初,廖世承借鉴因果的教育心理学,2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8、1926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9、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持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均性;差异性。 10、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明发展;精准性提 高;概括性更强。 11>皮亚杰,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详尽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3、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均过程这四个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2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一“最近发展区〃25、维果斯基区分了: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和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16、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学习信任阶段; 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发展主动性阶段; 变得勤劳的阶段; 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 显示充足感的阶段; 达到完善的阶段。17、斯滕伯格认为,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产生这种适应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息加工活动的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的协同作用。 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人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19、奥苏贝尔对认知领域进行了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20、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而发展,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桑代克,第一个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22、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关键概念 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 (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

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等。(2)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各学派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争论的内容主要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效应。 4、你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内需不足;(2)通货膨胀压力大;(3)外汇储备急剧增加;(4)流动性过剩。 5、简要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各流派的争论将会持续下去;(2)新古典综合派仍占正统地位;(3)宏观经济学的精密化、实用化与微观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