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考试_知识点_全解

物联网考试_知识点_全解
物联网考试_知识点_全解

物联网AP 考试题目

1.RFID 如果按工作频率分有哪几种?(10分)

答案:低频(LF, 30~300KHZ), 常用的是125KHZ

高频(HF,3~30MHZ), 工作频段13.56MHZ+_7KHZ

特高频(UHF, 频率范围300MHZ~3GHZ), 频率433MHZ, 866~960MHZ 和2.45GHZ

超高频(SHF, 频率范围3~30GHZ): 频率5.8GHZ 和24GHZ。

1、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条码与二维码,全球定位系统,按约定的通信协议,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连接起来,通过各种接入网、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核心是:每个物件都可以寻址,每个物件都可以控制,每个物件都可以通信。

5、关键技术: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云计算

6、狭义云计算是指IT 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

7、传感网技术是物联网技术中一项格外重要的技术。物联网正是通过遍布在各个角落和物体上的形形色色的传感器节点以及由他们组成的传感网,来感知整个物质世界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业务是不同的,互联网是全球化的,只要计算机接入互联网就与全球相连。物联网是区域性的,它建设在互联网之上,但并不是任何人、任何物品都能接入的。

8、射频识别(RFID)是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中的,它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的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品的自动识别。

一个简单的RFID由阅读器、应答器、和电子标签组成。

主要特点:通过电磁耦合方式来传送识别信息,不受空间限制,可快速地进行物体跟踪和数据交换。

9、RFID技术分类

根据标签的供电形式:有源式电子标签、无源式电子标签、半有源式电子标签

根据标签的工作频率:低频段电子标签(30-300kHz)适合近距离,低速度、数据量要求较少的识别应用

中高频段电子标签(3-30MHz,典型的是13.56MHZ)、超高频与微波标签

根据标签的可读性分类:只读(RO),可读可写(RW),一次写入多次读出(WORM)。

根据标签的工作方式分类:主动式、被动式、半主动式

10、应用:物流、交通、汽车、零售、身份识别、防伪……

11、RFID的工作原理:由读写器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应答器,用以驱动应答器电路,读取应答器内部的ID码。

12、RFID的硬件组成:电子标签、读写器、控制器和读写天线

RFID的软件组成:边沿接口系统。RFID中间件、企业应用接口、应用软件

13、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由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有效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被激活,使得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射出去;读写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调制信号,经天线的调制器传送到读写器信号处理模块,经解调和解码后将有效信息送到后台主机系统进行相关处理you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识别该标签的身份,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最终发出信号控制读写器完成不同的读写操作。

14、RFID系统分为:电感耦合(磁耦合)系统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电磁场耦合)系统

15、标签天线:双偶极子天线:由两个偶极子组成,大大降低了标签的敏感性。叠偶天线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电导体并联在一起构成,每导体半个波长。当两个导体折叠时称为2线折叠偶极子天线。3个导体折叠时称为3线折叠偶极子天线

16、射频收发模块:(skyemodule超高频读写器模块和cc1100)

17、RFID系统面临的安全攻击:电子标签数据的获取攻击、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通信侵入、侵犯读写器内部的数据、主机系统侵入

18、传感器定义:是一种能把特定的被测量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性能参数:阈值:即零位附近的分辨力,也就是指能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量值。

漂移:指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感器输出量存在着与被测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包括零点漂移与灵敏度漂移。过载能力:指传感器在不致引起规定性能指标永久改变的条件下,允许超过测量范围的能力。

稳定性:指传感器在具体时间内仍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重复性:指传感器输入量在同一方向做全量程内连续重复测量所得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产生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传感器的机械部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间隔、摩擦及松动等。

可靠性:通常包括工作寿命、平均无故障时间、保险期、疲劳性能、绝缘电阻、耐压等指标。

19、传感器的分类方法:按被测量分类(按用途分类)如:机械量、热工量、物性参量;

按测量原理分类如: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光电式、磁电式等;

按信号变换特征分类:结构型(主要通过传感器结构参量的变化实现信号的变换)、物性型(得用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属性的变化来实现信号的变换)

按能量关系分类:能量转换型(传感器直接由被测对象输入能量使其工作),能量控制型(传感器从外部获得能量使其工作,由被测量的变化控制外部供给能量的变化,如电阻式、电感式)

按工作原理分类:电学式传感器(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磁电式、电涡流式)磁学式传感器(利用铁磁物质的一些物理效应制成的,主要用于位移、转矩等参数的测量)光电式传感器、电势型、电荷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谐振式传感器、电化学式传感器。

20、传感器的应用:工业检测和自动控制系统、汽车、家用电器、机器人、医疗用人体医学、环境保护、航空及航天、遥感技术

21、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传感技术。

22、传感器主要发展趋势:1)将采用系列高新技术设计开发新型传感器2)微型化与微功耗3)集成化与多功能化4)智能化5)数字化6)网络化

23、传感器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变换电路

敏感元件转

辅助电源

显示器

记录仪

数据处理仪器

//传感器的基本组成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转换元件:传感器的核心元件,以敏感元件的输出为输入,反感知的非电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24、电阻式传感器:是一种把被测量参量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常用的有:电位器式、电阻应变式、热敏效应式。

25、压电式传感器:以具有压电效应的元件作为转换元件的有源传感器。优点:体积小、重量轻、工作频带宽、灵敏度和精确度高。

原理:当压电晶体片受力时,在晶体片的两表面出现等量的正负电荷,晶体片的两表面相当于一个电容的两个极板,两极板之间的物质相当于电容极板间的介质,因而压电晶体片在工作时就等效一只平行板介质电容。C=εAδ.ε表示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A表示压电晶体片工作面的面积,δ表示极板间距(晶片厚度m)

U=q/C(P89-P90)

电压晶片两片:串联时(电荷不变,电压为单片的2倍,,电容为单片的1/2倍)

并联时(电荷为单片的2倍,电压不变,电容为单片的2倍)

26、压电效应:当沿着一定方向受到压力或者拉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时,其两个表面会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时,它们又重新回到不带电的状态;当受力方向变化时,电荷的极性也随着变化。(P88)

27、磁电式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P90)分为动圈式和磁阻式两大类。

28、光纤式传感器原理:将来自光源的光经过光纤送入调制器,使待测参数与进入调制区的光相互作用后,导致光的光学性质发生变化,成为调制的信号光,再经过光纤送入光探测吕,经解调器解调后,获得被测参数。

分类:导光型(简称NFF,使用多模光纤)和传感型(多使用单模光纤)。

特点:不受电磁场的干扰;绝缘性高;防爆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耐高压、耐腐蚀;信息传输量大、导光性能好、灵敏度高;光纤细而柔软,可制得非常小巧。

29、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

无线通信网:由一系列无线通信设备、信道和标准组成的有机整体,使与之相连的用户终端设备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有意义的信息交流。

30、蜂窝移动通信:由于分配给移动通信的带宽有限,必须用空间的分区来加以补偿,将通信空间划分成许多通信小区,常用六边形表示。是移动通信的主流。

31、现代无线通信系统是点到多点的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多个移动终端对基站进行通信或与基站并行通信。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32、支持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标准主要有IEEE802.15.4、蓝牙技术、Home RF、IEEE802.11、IEEE802.16,IEEE802.15.4是针对低速无线个人区域网络制订的标准;蓝牙技术,是爱立信为寻找蜂窝电话和PDA而创立。Home RF主要用于家庭无线网,数据传输速率比较低;IEEE802.11是无线局域网系列标准。IEEE802.16针对宽带无线接入和分组交换城域网提出的。

33、IEEE802.15.4为无线个域网(WPAN)技术标准。覆盖范围:半径10m内。

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标准,覆盖范围10-300m,WiFi适于具有较大突发性的业务,最高速率54Mb/s

IEEE802.16标准为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标准,覆盖范围50KM

EEE802.20哦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

34、1G:采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和频分多址,传输速率:2.4Kb/s

2G:数字时分多址及码分多址,传输速率:9.6Kb/s

3G:绕线机以WCDMA、cdma2000 、TD-SCDMA为代表的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传输速率:2Mb/s

35、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目的:加强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避免低湖上一水平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多媒体基础平台。

36、ZigBee:一种新兴的近距离、低速率、低功耗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也是ZigBee联盟所主导的传感网技术标准。

37、IEEE802.15.4标准协议结构(P122)

IEEE802.15.4标准特点:低速率、低功耗和短距离传输。采用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机制CSMA/CA监听多路;

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是星状网或点对点对等网。

38、ZigBee协议结构建立于IEEE802.15.4之上(P125)

ZigBee网络配置:WPAN中包括两种无线设备:全功能设备(FFD)和精简功能设备(RFD).。其中FFD可以和FFD、RFD通信,而RFD 只能各FFD 通信。

ZigBee中每个协调点最多可连接255个点,一个ZigBee网络最多可容纳65535个点。

ZigBee的网络拓扑结构:星状网、网状(Mesh)网和混合网。

39、IEEE802.11a:工作频率为5.8GHZ,最大原始数据传输率为54Mb/s

IEEE802.11b: 载波频率为2.4GHZ,可提供1Mb/s、2Mb/s、5.5Mb/s、11Mb/s的多重传输速率。

IEEE802.11g: 载波频率为2.4GHZ, 原始数据传输率为54Mb/s.

40、接入点(AP)、基本服务集(BSS),扩展的服务集(ESS)

IEEE802.11定义了三种节点:无转移、BSS转移(节点可以在同一个ESS中的不同BSS之间移动)、ESS 转移(节点从一个ESS的BSS移动到时另一个ESS的BSS)

IEEE802.11定义了三种帧:管理帧、控制帧和数据帧。(P135-137)

41、IEEE802.11协议使用了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技术. (P138)

CSMA/CA基本思想是:发送端激发接收端,使其发送一个短帧,接收端周围的节点会侦听到时这个短帧,从而使得它们在接收端有数据帧到来期间不会发送自己的帧。

41、为了尽量避免冲突,IEEE802.11还规定了3种不同的帧间间隔(IFS)。SIFS,即短IFS,典型的数值只有10μs;RIFS,即点协调功能IFS,比SIFS长,在PCF方式中轮询时使用;DIFS,即分布协调功能IFS,是最长的IFS,其典型数值为50μs,主要用于DCF方式。

42、为了尽量减少冲突,IEEE802.11设计的MAC子层包括两个子层:低子层称为分布式协调功能(DCF),高子层称为点协调功能(PCF)

第五章

1、传感网:

2、传感网基本功能: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发布感知信息。

3、传感网基本组成:由分布式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互联网和远程用户管理节点组成。

4传感器节点:4部分组成负责数据采集的感知模块、数据处理和存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节点供电的电

源供给模块。

5、汇聚节点:此节点的处理能力、通信能力、存储能力比传感器节点更强,它连接传感器与互联网等,实现2种协议栈协议之间的转换,同时发布管理节点的检测任务,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转发到外部网络上。

6、传感网的特点:(1)传感器节点数目大,密度高,采用空间位置寻址;(2)传感器节点的能量、计算能力有限和存储容量有限;(3)传感网的拓扑结构易变化,具有自组织能力;(4)传感网具有自动管理和高度协作性;(5)传感器节点具有数据融合的能力;(6)传感网是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7)传感网存在诸多安全威胁(8)传感网与现有的无线网具有明显的区别。

7、传感网的研究与发展: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体系结构2、网络安全3、协议机制(包括MAC协议路由协议拓扑控制功率控制时间同步覆盖与连通)4、通信技术(短程无线通信汇聚节点链路)5、嵌入式系统(硬件软件设计)6、信号处理(数据融合定位跟踪)7、应用研究

8、传感网协议体系结构3部分组成(1)网络通信协议模块(2)传感网管理模块(3)应用支撑服务模块。

9、传感网拓扑结构1、平面网络结构(所有节点对等)2、分级网络结构(有骨干节点)3、混合网络结构(上层和下层采用平面上层和下层连接采用分级)4、Mesh网络结构(对等邻居通信)

10、传感网的关键技术

1、网络通信协议及功率控制:传感网协议负责使各个独立的节点形成一个多跳的数据传输网络,目前重点是网络层协议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路由协议决定监测信息的传输路径;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用来构建底层的基础结构,控制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过程和工作模式。

2、网络拓扑控制:通过拓扑控制自动生成良好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够提高路由协议和MAC协议的效率,可以为数据融合、时间同步、节点定位等奠定基础,有利于节省节点的能量以及延长网络的生存期。

3、网络安全技术:包括机密性点到点的消息认证完整性鉴别新鲜性认证广播和安全管理。

4、时间同步技术:三种RBS(基于接收者-接收者的时钟同步) TINY/MINI-SYNC(简单的轻量级同步机制)TPSN(采用层次结构实现整个网络节点的同步机制)

5、定位技术:必须满足自组织、健壮性、能量高效、分布式计算等要求。根据节点位置是否确定,传感器节点分为信标节点和位置未知节点。在传感定位过程中,通常使用三边测量法、三角测量法或极大似然估计法确定节点位置。

6、数据融合管理。1)数据融合技术能够节省能量、提高信息准确度,但以牺牲延迟和鲁棒性为代价。2)数据管理技术集中式、半分布式、分布式以及层次式。

7、嵌入式系统操作。在这操作系统下,多个应用可以并发地使用系统的有限资源。

第6章

1、数据融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时序获得的若干感知数据,在一定准则下加以分析、综合,已完成所需决策和评估任务二进行的数据处理过程。

2、数据融合研究的主要内容:数据对准数据相关数据识别感知数据的不确定性不完整、不一致和虚假数据数据库性能评估。

3、数据融合的体系结构。分为4级处理:1级处理包括数据和图像的配准、关联、跟踪和识别;2级处理包括态势提取、态势分析和态势预测,统称态势评估;3级处理军事应用领域;4级处理优化融合处理。

4、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1)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采集观测目标数据(2)对传感器的输出数据进行提取特征、提取代表观测数据的特征矢量(3)对特征矢量进行模式识别处理,完成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说明(4)将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说明数据按同一目标进行分组,即关联(5)利用融合算法将每一目标的各传感器数据进行合成,得到该目标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

第7章

1、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它可以吧IT资源、数据和应用以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

2、适于云计算的浏览器:Google的Chrome浏览器(界面风格:标签页、地址栏、隐身模式;主要特性:快速、多进程的架构、隐私和安全)、火狐浏览器以及Internet explorer8

3、在线办公软件服务google文档(google docs)。是一款开源的、基于web的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程序,属于google企业套件google apps之一。Google docs功能:1)docs是google轻量级的在线办公软件,它使用户能够在线创建和编辑文件,并与其他用户实时协作。2)推出了文档编辑、电子表格、幻灯片演示、日程管理等多个功能的编辑模块,能够代替微软office相应的一部分功能。3)对用户来说,简单易用,只需创建一个google账户,即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办公。

4、google docs使用1)登陆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803452043.html, 在页面首先创建google账户

2)登陆账户可以得到在线创建文件,也可以通过上传现有文档来在线阅读、编辑、修改、存储。

5、google app engine服务

功能:可以让用户在google基础构架上运行自己定义的网络应运程序。提供在appspot。Com域上免费域名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用户也可以使用google apps从自己的域提供服务。此包括用于与google账户集成的服务API。提供了集成的应用程序环境,即使在重载荷数据量极大地情况下,也可以轻松构建安全运行的应用程序。

6、创建应用进程步骤:1)创建域名。2)开放应用程序3)上传应用程序4)监测统计

7、web中的windows live功能组件1)windows live messenger2)windows live Hotmail 3)windows live Mail 4)windows live SkyDrive 5)照片库6)windows live群

8、skydrive提供的服务:个人文件夹共享文件夹密码保护直接连接

第八章

1、物联网技术核心:利用各种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设备将发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功能各异的物品连接起来,用功能完善的软件系统包括通信协议实现数据传输及资源共享。

2、Internet of things

3、物联网设计原则1)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2)安全性原则3)标准化、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原则4)可靠性与可用性原则

4、设计步骤1)用户需求调查与分析2)网络系统初步设计3)物联网系统详细设计4)用户和应用系统设计5)系统测试和试运行

5、基于zigbee技术的传感网。Zigbee是一种近距离、高可信度、大网络容量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小范围的基于无线通信的控制和自动化等领域。Zigbee中设备范围全功能设备(FFD)和简化功能设备(RFD)。

Zigbee技术由于具有成本低、功耗小、组网灵活、协议软件较为简单以及开发容易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自动监测、无线数据采集等领域。

基于zigbee技术的传感网的组成:zigbee感知节点若干个具有路由功能的汇聚节点和zigbee中心网络协调器(具有自组网功能)

网络节点的硬件设计:感知节点硬件结构和网关节点硬件结构。

不同的应用,网络节点组成有所不同但都应有端节点和路由功能,一方面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另一方面实现数据融合与路由。

软件设计:包括RFD 和FFD程序且均包含初始化程序、发射程序、接受程序、协议栈配置、组网方式配置程序以及各处理层设置程序。

6、物联网系统集成主要目的:用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将网络各部分连接起来,不仅实现网络的物理连接,还要求能实现用户的相应应用需求,也就是应用方案。

7、包括2部分:1是应用优化技术2是多物联网应用系统的中间件平台技术

3中类型:软件集成硬件集成网络系统集成

内容主要是软硬件产品技术集成和应用服务集成

8、物联网系统集成步骤(1)系统集成方案设计阶段,具体包括:用户组网需求分析、系统集成方案设计、方案论证3个实施步骤(2)工程实施阶段,包括:形成可行的解决方案、系统集成施工、网络性能测试、工程差错纠错处理、系统集成总结等步骤(3)工程验收和维护阶段,包括:系统验收、系统维护和服务、以及项目总结等步骤。

IoT 复习

物联网:

1. 你如何理解物联网?

概念1(MIT,1999):物联网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概念2(ITU物联网报告,2005):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各种传感器节点等,以及各种无线通信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庞大、智能网络,这样,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并与现有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智能的生产生活系统,即物联网生态系统。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2. 物联网中典型的感知技术有哪些?

二维码,RFID,传感器,视频采集,卫星定位等

3. 物联网中需要利用的无线传输技术有哪些?

短距无线传输(WPAN)技术:WPAN目前主要技术是蓝牙(Bluetooth)、UWB(Ultra Wide Band)与Zigbee

4. 请以典型的实例说明物联网的应用。

第一章最后的应用举例

无线传感器网络:

1、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一组传感器以Ad-Hoc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它由大量节点组成,密集地部署在被检测区域的内部或附近,各个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一般事先不确定,以便在环境恶劣的地理位置或灾难现场随机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汇集了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

2、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结构主要包括什么?

数据采集模块(Sensors 和A/D Convert);

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CPU 、Memory 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通信模块(无线通信系统)

供电模块(Power Unit)

定位系统(LFS)、移动装置(Mobilizer)、电源自供系统等。

3、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包括什么?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能量管理平面;移动性管理平面;任务管理平面

4、举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2种典型应用,并详细描述。

1.使用RSS方式定位的系统

该系统基于射频接收信号强度(RSS)分析的三维位置感知方法,实现小范围内的定位。SpotON(1999)

2. 使用TOA/TDOA方式定位的系统

3.混合定位系统

Calamari

Calamar采用超声波传播时间(TOA)和接收电信号强度(RSS)方式定位

AHLoS(Ad Hoc Localization System)(2001)

AHLoS使用RSS进行接近情况探测,同时使用RF和超声波的收发时间进行TDOA测量。

4.无需测距的定位系统

UC Berkeley(2006)

Trio传感器节点

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使用空间相关性,融合后的二进制测量值提供更加精细的位置信息。融合后的数据通过数据关联的马尔可夫-蒙特卡罗算法(Markov chain MonteCarlo Data Association - MCMCDA)跟踪未知个数的目标。

5、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及它与现有无线网络的区别。

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动态性网络;能量极其有限的网络;与应用相关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传统数据网络(Internet,WLAN)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前者以数据处理为中心,而

后者以传输数据为目的。传统网络把所有和功能相关的处理都放在网络的终端系统上,中间节点仅仅负责数据分组的转发;对于WSNs 的每个Sensor Node 既要感知事件、收发和转发信息,还要能够处理信息。

6、列举室内定位技术。

红外室内定位技术;蓝牙室内定位技术;Wi-Fi室内定位技术;UWB室内定位技术;

ZigBee室内定位技术;RFID室内定位技术

7、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同步技术的基本思想,目前有哪些方法。

在传感器网络中,时间同步非常重要

保证节点间的协同工作

构成TDMA(时分复用)调度机制

完成多传感器节点的数据融合

利用时间序列监测目标运动速度

典型时间同步协议

DMTS (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ization)

RBS (Reference Broadcast Synchronization)

TPSN (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

HRTS (Hierarchy Referenc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TSP(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GCS (Global Clock Synchronization)

具体:

DMTS(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ization)

MAC层时间戳技术

和平台直接相关,给出了在Mica2平台下的实现

基本同步原理

发送者--接收者同步

单个报文中包括多个时间戳(在报文的不同位置)

根据单个报文中的多个时间戳,可对中断等待时间进行补偿

对clock skew的补偿仍采用最小二乘法

RFID技术:

1.RFID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电子标签由天线和专用芯片组成。

阅读器(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计算机系统:完成各种基于RFID的应用

2.LF、HF、UHF系统的各自特点是什么?为什UHF系统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

1,用你自己的语言定义一下什么是云计算。

狭义云计算

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1]

广义云计算

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

有人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

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总的来说,云计算可以算作是网格计算的一个商业演化版。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期末复习 知识点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第一章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的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物联网三大特征 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2)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智能处理: 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4 面向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1)低耗自组、异构互连、泛在协同的无线传感网络。(2)智能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研究。 (3)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研究。(4)对传感器网络自身的检测与控制。 (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6)先进测试技术及网络化测控。 5 物联网中的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人工智能理论研究(2)机器学习(3)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4)智能信号处理 8 什么是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9 IPv6与物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的发展与IPv6紧密联系,因为每个物联网链接的对象都需要IP地址作为识别码,而目前IPv4的地址已经不够用.IPv6拥有巨大的地址空间,他的地址空间完全可以满足结点标识的需要 第二章 1 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 (1)信息感知层: 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物联接入层: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汇总,将大范围内的信息整合到一块,以供处理。

物联网基础试卷DOC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 2015 学年第 1 学期 物联网基础课程试卷 试卷类型 A (注明A、B卷) 考试类型闭卷(注明开、闭卷) 注意: 1、本课程为选修(注明必修或选修),学时为 48 ,学分为 3 2、本试卷共页;考试时间 120 分钟;出卷时间:2014年12 月 3、姓名、学号等必须写在指定地方;考试时间:年月日 4、本考卷适用专业年级:通信工程12级任课教师:杨凌升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总分得分 阅卷人 (以上内容为教师填写) 专业年级班级 学号姓名 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1、考生必须遵守考试纪律,详细内容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试纪律规定》。 2、所有考试材料不得带离考场。 3、考生进入考场后,须将学生证或身份证放在座位的左上角。 4、考场内不许抽烟、吃食物、喝饮料。 5、考生不得将书籍、作业、笔记、草稿纸袋入考场,主考教师允许带入的除外。 6、考试过程中,不允许考生使用通讯工具。 7、开考15分钟后不允许考生进入考场,考试进行30分钟后方可离场。 8、考生之间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交流。 9、除非被允许,否则考生交卷后才能离开座位。 10、考试违纪或作弊的同学将被请出考场,其违纪或作弊行为将上报学院。 本人郑重承诺:我已阅读上述10项规定,如果考试是违反了上述10项规定,本人将自愿 接受学校按照有关规定所进行的处理。上面姓名栏所填姓名即表示本人已阅读本框的内容 并签名。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物联网在感知层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BC) A) 传感技术 B) 定位技术 C) 识别技术 D) 云计算 2、以下是智能设备的包括(ABCD)。 A) 平板电脑 B) 工业智能电器 C) 智能手机 D) 三网电视 3、一般说来,传感器有(ABCD)几部分组成。 A) 敏感元器件 B) 转换元器件 C) 变换电路 D) 电源 4、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由以下哪些模块组成? (ABCD) A) 传感模块 B) 电源模块 C) 无线通信模块 D) 微处理器最小系统 5、下列哪些技术属于RFID范畴?(CD) A) 二维条码 B) 磁条卡 C) 公交卡 D) 地铁卡 6、下面哪些属于移动互联网的典型应用?(ABCD) A) 视频电话 B) 手机电视 C) 手机邮件 D) WAP 7、RFID相对于传统的识别技术的优势有哪些?(ABCD) A) 使用寿命长 B) 识别距离远 C) 储存信息多 D) 更好的安全性 8、以下属于搜索引擎的是(AB) A)Google B) 百度 C) oracle D) DB2 9、以下哪些属于物联网安全技术的范畴?(ABCD) A)入侵工业控制系统 B) 窃取传感器网络发送的数据 C) 伪造RFID图书卡 D) 通过智能手机传播木马病毒 10、Google软件技术的核心要素包括(ABC)。 A) GFS B) BigTable C) Map/Reduce D) Hadoop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大纲 一. 适用对象 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相关专业学生。 二. 课程性质 《物联网技术基础》是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讲述物联网涉及的技术、知识、概念,展示一个应用前景广阔的物联网世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前序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 三.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RFID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熟悉物联网相关的基本技术,如M2M技术、智能处理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系统知识,了解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农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军事等领域的相关应用,为以后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打下良好的物联网专业知识基础。 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 教材:吴功宜、吴英,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 学时安排: 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 第一章物联网概论 教学要求: 了解:物联网发展的背景;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掌握:相关定义、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关键技术;。 理解:物联网相关研究的发展。

内容要点: 1.1 物联网发展的背景 1.1.1 比尔?盖茨与《未来之路》 1.1.2 Auto ID 实验室、RFID与物联网的概念 1.1.3 ITU与The Internet of Things研究报告 1.1.4 智慧地球与物联网 1.1.5 欧盟与各国政府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规划 1.1.6 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1.2 物联网技术的特征 1.2.1 物联网的定义 1.2.2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特征 1.2.3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1.3 物联网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 1.3.1 物联网关键技术 1.3.2 物联网产业链结构 1.3.3 物联网产业的特点 1.3.4 物联网应用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1.4 物联网与相关研究的发展 1.4.1 CPS的研究与发展 1.4.2 普适计算研究与发展 1.4.3 物联网、互联网、传感网与泛在网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教学要求: 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智能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智能信息感知设备的研究与发展。 理解与掌握:感知层的基本概念;RFID与自动识别技术;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位置信息感知技术;智能信息感知设备与嵌入式技术。 应用:学会用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问题。 内容要点: 2.1 感知层的基本概念 2.1.1 感知层在物联网中的重要性 2.1.2 感知节点的特点 2.2 RFID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2.2.1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2.2.2 条码、磁卡与IC卡 2.2.3 RFID标签 2.2.4 RFID应用系统结构与组成 2.2.5 RFID标签编码标准 2.3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 2.3.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概论知识要点说课讲解

物联网知识要点 1、智慧地球: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1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智慧地球”思路,2009年8月,IBM又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揭开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 2、感知中国: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我国传感网创新示范新区:无锡 4、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5、信息传感设备又有哪些?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 6、物联网应用需克服的“三座大山”(微型化、低成本、网络技术,实时处理海量感知信息并将其存储) 7、物联网体系构架原则:多样性、时空性、安全性 8、无线通信技术,影响物联网节点间无线通信的因素:节点能量、障碍物、天气; 9、传感器的组成元件: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10、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组成作用:传感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力供应模块。集成了无线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分析处理、网络传输 11、无线传感网的关键技术: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功率控制问题、无线传感网的拓扑控制、无线传感网络的定位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管理、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融合、无线传感网络的安全技术。 12、数据管理系统结构:集中式、分布式、半分布式、层次式。 13、ZigBee堆栈式在IEEE 802.15.4协议上建立起来的, 14、ZigBee体系结构及每层功能:

1) 物理层(PHY):提供无线物理传输介质的接口。 2) 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负责为一个节点和它的相邻节点之间提供可靠通讯,帮助避免碰撞和提高效率。MAC层还负责打包和分解数据包和帧。 3) 网络层(NWK):通过在MAC层的调用来处理网络地址和路由。它的任务包括启动网络(协调器)、分配网络地址、添加和删除网络设备、路由信息、请求安全和执行路由发现。 4) 应用层(APL):由应用框架层(AF)、Zigbee设备对象层(ZDO)、应用支持子层(APS)组成。 应用框架层(AF):提供了一个如何在Zigbee协议栈上及案例一个规范的描述。它规定了规范的一系列的标准数据类型,协助服务发现的描述符,传输数据的帧格式等等。Zigbee设备对象层(ZDO):定义了一个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协调器、路由器或者终端节点),发起或者应答绑定和发现请求,并在网络设备间建立一个安全关系。它同时也提供定义了Zigbee设备规范里的一套丰富的管理指令。Zigbee设备对象总是为端点0。 应用支持子层(APS):负责提供了一个数据服务给应用和Zigbee设备规范。它也提供一个管理服务以维护绑定链接和它字节绑定表的存储。 15、MAC层采用的CAMA-CA(碰撞避免机制),避免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 16、ZigBee自组织功能,能够自主感知其它节点,确定连接关系,组成结构化网络。 17、ZigBee网络结构(网络最大节点数65000、一个主节点最多可管理254个子节点) 18、ZigBee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协调器路由器终端节点 A)协调器具有建立新网络的能力。B)路由器具备允许设备加入网络或者离开网络、为设备分配网络内部的逻辑地址、建立和维护邻居表等功能。C)终端节点只需要有加入或离开网

物联网通信技术复习知识点.

第一部分概述 第0章概述 ●物联网的框架结构 信息的感知控制层 数据采集子层 短距离通信传输子层 协同信息处理子层 网络传输层 应用层 ●物联网通信系统 感知控制层通信 目的:将各种传感设备所感知的信息在较短的通信距离内传送到信息汇聚系统,并由该系统传送(或互联)到网络传输层。 特点:传输距离近,传输方式灵活,多样 承载平台:有线、无线等 网络传输层通信:如基于IP的通信协议 由数据通信主机(或服务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构成,在数据传送网络支撑下的计算机通信系统。 可由公众电话交换网PST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CDMA,数字数据网DDN、异步传输模式ATM, 帧中继

第1篇数据通信基础 第1章通信的基本模型与概念 1.基带信号:信源(信息源,也称发送端)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进 行频谱搬移和变换)的原始电信号,信号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具有低通形式。根据原始电信号的特征,基带信号可分为数字基带信号和模拟基带信号(相应地,信源也分为数字信源和模拟信源。)其由信源决定。 2.频带信号:已调信号。在通信中,由于基带信号具有频率很低的 频谱分量,出于抗干扰和提高传输率考虑一般不宜直接传输,需要把基带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变换后的信号就是频带信号。 3.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4.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5.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调制方式分:载波调制\脉冲调制 按信号特征分:模拟通信\数字通信

按传输媒介分:有线\无线 按信号复用分:频分\时分\码分 6. 通信方式 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串行通信方式\并行通信方式 7. 信息量: 信息多少的量度。 在信息论中,认为信源输出的消息是随机的。即在未收到消息之前, 是不能肯定信源到底发送什么样的消息。而通信的目的也就是要使接收者在接收到消息后,尽可能多的解除接收者对信源所存在的疑义(不确定度),因此这个被解除的不定度实际上就是在通信中所要传送的信息量。 例,设二进制离散信源以相等的概率发送0或1,且相互独立,则信源输出的每个符号所含信息量为多少? 消息的信息量:一条消息由若干个事件组成,如果 各事件相互独立, 那么所有事件发生的概率即为各个事件信息量的总和 例,一离散信源由0,1,2,3,四个符号组成,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3/8,1/4,1/4,1/8,且每个符号的出现相互独立,则试求以下信息的信息量是多少? log () a I P x =-221 (0)log log 21(0)1 (1)log log 21 (1)a a I P I P ======22 31 (0)3log (1)2log I I =- =-121(())(()).....log () n a i i I I P x I P x P x ==++=-∑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摘要: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作为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的根本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全过程,其关键在于传感器和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升,根据侧重点不同物联网技术的划分标准也不同,国际电信联盟的报告分为四大关键性技术:标签物品的RFID、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2]。本文首先介绍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并就其中的几个核心技术进行详细的认识和探究,同时分析技术应用背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出更具前瞻性的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 RFID 面临问题 0引言 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从1999年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到现如今各国政府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纷纷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IBM更是提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并且希望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希望以此掀起“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产业革命[3]。 一般而言,可以将物联网从技术架构上来分为三层[4]: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

物联网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的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物联网三大特征 (1)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2)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智能处理: 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4 面向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1)低耗自组、异构互连、泛在协同的无线传感网络。(2)智能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研究。(3)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研究。(4)对传感器网络自身的检测与控制。 (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6)先进测试技术及网络化测控。 5 物联网中的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1)人工智能理论研究(2)机器学习(3)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4)智能信号处理 8 什么是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 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9 IPv6与物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的发展与IPv6紧密联系,因为每个物联网链接的对象都需要IP地址作为识别码 ,而目前IPv4的地址已经不够用.IPv6拥有巨大的地址空间,他的地址空间完全可以满足结点标识的需要 第二章 1 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 (1)信息感知层: 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物联接入层: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汇总,将大范围内的信息整合到一块,以供处理。 (3)网络传输层:基本功能是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器网络及其融合技术等,将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输(远距离传输)。 (4)技术支撑层:主要任务是开展物联网基础信息运营与管理,是网络基础设施与架构的主体。 (5)应用接口层: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主要完成服务发现和服务呈现的工作。 5 物联网网关是什么是一种跨信息感知层和网络传输层的设备 6 物联网的应用? 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 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灯控制)扫描型(手机钱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 8 物联网体系的特点:实时性,大范围,自动化,全天候 9 RFID的缺点(1)、RFID读写器不能实时感应环境的变换;(2)、覆盖范围受限。 优点(1)扫描识别性能强(2)数据的记忆体容量有不断扩大趋势(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比较好(4)可重复使用(5)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6).安全性

物联网基础与实践考试题库

《物联网基础与实践》单项多项判断 1. (A )针对下一代信息浪潮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 A.IBM B.NEC C.NASA D.EDTD 2.日本在(C )年提出了U-JAPAN战略。 A.2002 B.2003 C.2004 D.2005 3.韩国在(A )年提出了U-KOREA战略。 A.2004 B.2005 C.2006 D.2007 4. 2009年我国推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用于地震灾区重建的比重占到(B )。 A.20% B.25% C.28% D.30% 5.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D )的发展战略。 A.智慧中国 B.和谐社会 C.感动中国 D.感知中国 6.《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发表于(B)年。 A.2008 B.2009 C.2010 D.2011 7.近百年来.人类社会总共经历了(B )次里程碑式的科技革命。 A.二 B.三 C.四 D.五 8.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是以(A)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A.电子信息 B.生物转基因 C.空间技术 D.超级浮点计算 9.物联网的全球发展形势可能提前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也称(D )。 A.计算时代 B.信息时代 C.互联时代 D.物连时代 10.射频识别技术属于物联网产业链的(A )环节。 A.标识 B.感知 C.处理 D.信息传送 11.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 (A )技术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 A.射频识别 B.传感器 C.智能芯片 D.无线传输网络 12. (D )被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 A.射频识别 B.智能芯片 C.软件服务 D.物联网 13.除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求之外. (C)也推动了物联网快速发展。 A.金融危机蔓延 B.其他领域发展乏力 C.技术逐步成熟 D.风投资金关注 14.条形码诞生于20世纪(B )年代。

物联网概论知识要点

物联网知识要点 1、智慧地球:2008 年11 月IBM 提出“智慧地球”概念,2009 年1 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 “智慧地球”思路,009年8月,IBM又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揭开IBM “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 2、感知中国:自2009 年8 月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我国传感网创新示范新区:无锡 4、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5、信息传感设备又有哪些?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 6、物联网应用需克服的“三座大山”(微型化、低成本、网络技术,实时处理海量感知信息并将其存储) 7、物联网体系构架原则:多样性、时空性、安全性 8 、无线通信技术,影响物联网节点间无线通信的因素:节点能量、障碍物、天气;9、传感器的组成元件: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10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组成作用:传感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力供应模块。集成了无线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分析处理、网络传输 11 、无线传感网的关键技术: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功率控制问题、无线传感网的拓扑控制、无线传感网络的定位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管理、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融合、无线传感网络的安全技术。 12 、数据管理系统结构:集中式、分布式、半分布式、层次式。 13 、ZigBee 堆栈式在IEEE 802.15.4 协议上建立起来的,

14 、Zig Bee 体系结构及每层功能: 1)物理层(PHY ):提供无线物理传输介质的接口。 2)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负责为一个节点和它的相邻节点之间提供可靠通讯,帮助避免碰撞和提高效率。MAC层还负责打包和分解数据包和帧。 3)网络层(NWK):通过在MAC层的调用来处理网络地址和路由。它的任务包括启动网络(协调器)、分配网络地址、添加和删除网络设备、路由信息、请求安全和执行路由发现。 4)应用层(APL):由应用框架层(AF )、Zigbee设备对象层(ZDO )、应用支持子层(APS)组成。 应用框架层(AF):提供了一个如何在Zigbee协议栈上及案例一个规范的描述。它规定了 规范的一系列的标准数据类型,协助服务发现的描述符,传输数据的帧格式等等。 Zigbee设备对象层(ZDO ):定义了一个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协调器、路由器或者终端节点),发起或者应答绑定和发现请求,并在网络设备间建立一个安全关系。它同时也提供定 义了Zigbee设备规范里的一套丰富的管理指令。Zigbee设备对象总是为端点0。 应用支持子层(APS):负责提供了一个数据服务给应用和Zigbee设备规范。它也提供一 个管理服务以维护绑定链接和它字节绑定表的存储。 15、MAC层采用的CAMA-CA (碰撞避免机制),避免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 16、ZigBee自组织功能,能够自主感知其它节点,确定连接关系,组成结构化网络。 17、ZigBee网络结构(网络最大节点数65000、一个主节点最多可管理254个子节点) 18、ZigBee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物联网安全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 1.1物联网的安全特征: 1,感知网络的信息采集、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2,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3,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1.2物联网从功能上说具备哪几个特征? 1,全面感知能力,可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条形码等获取被控/被测物体的信息。 2,数据信息的可靠传递,可以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的传递出去。 3,可以智能处理,利用现代控制技术提供智能计算方法,对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4,可以根据各个行业,各种业务的具体特点形成各种单独的业务应用,或者整个行业及系统的建成应用解决方案。 1.3物联网结构应划分为几个层次? 1,感知识别层 2,网络构建层 3,管理服务层4,综合应用层 1.4概要说明物联网安全的逻辑层次 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主要考虑3个逻辑层,即底层是用来采集的感知识别层,中间层数据传输的网络构建层,顶层则是包括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的应用中间层 1.5物联网面对的特殊安全为问题有哪些? 1,物联网机器和感知识别层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2,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3,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4,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易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针对这些安全架构,需要发展相关的密码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匿名签名、匿名认证、密文验证(包括同态加密)、门限密码、叛逆追踪、数字水印和指纹技术。 1.8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会涉及许多非技术因素。下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 (1)教育:让用户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使用物联网服务以减少机密信息的泄露机会; (2)管理:严谨的科学管理方法将使信息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特别应注意信息安全管理; (3)信息安全管理:找到信息系统安全方面最薄弱环节并进行加强,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程度,包括资源管理、物理安全管理和人力安全管理; (4)口令管理:许多系统的安全隐患来自账户口令的管理; 物联网结构与层次 ①感知识别层:涉及各种类型的传感器、RFID标签、手持移动设备、GPS终端、视频摄像设备等;重点考虑数据隐私的保护; ②网络构建层:涉及互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3G/4G通信网络、网络中间件等;重点考虑网络传输安; ③管理服务层:涉及海量数据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云计算、网络计算、高性能计算、语义网等;重点考虑信息安全; ④综合应用层:涉及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决策支持等。重点考虑应用系统安全; 4 管理服务层位于感知识别和网络构建层之上,综合应用层之下,人们通常把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

物联网测试题一 一、单选题(20分) 1、连接到物联网上的物体都应该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地址标识、感 知能力、(C)、可以控制。 A.可访问 B.可维护 C.通信能力 D.计算能力 2、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B),这是互联网、传感器网络所不能 及的。 A.自动化 B.智能化 C.低碳化 D.无人化 3、物联网的定义中,关键词为:( A)、约定协议、与互联网连接和智 能化。 A.信息感知设备 B.信息传输设备 C.信息转换设备 D.信息输出设备 4、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 C)。 A.无线通信网 B.传感器网络 C.互联网 D.有线通信网 5、RFID技术中的标签按使用的工作频率,可以分为低频、中高频、超高 频与微波等类型。我国居民的第二代身份证采用的是( B )RFID技术。 A.低频 B.中高频 C.超高频 D.微波 6、RFID技术实质是一个基于( C )发展出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一 种可以将物品编码采用无线标签方式进行记录和供读取的小型发射设备,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式识别技术。 A.无线电技术 B.超声波技术 C.雷达技术 D.激光技术 7、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信息感知技术,它按约定的协议把物理

世界的实体转化为一种信息,通过这个转化过程,使得物体通过信息而与互联网相连,从而物联网才得以构建。所以,RFID是一种使物体“( B )”技术。 A.联网 B.说话 C.改进 D.创新 8、射频识别技术由电子标签(射频标签)和阅读器组成。电子标签附着 在需要标识的物品上,阅读器通过获取(D)信息来识别目标物品。 A.物品 B.条形码 C.IC卡 D.标签 9、要获取“物体的实时状态怎么样?”“物体怎样了?”此类信息。并 把它传输到网络上,就需要( D )。 A.计算技术 B.通信技术 C.识别技术 D.传感技术10、用于“嫦娥2号”遥测月球的各类遥测仪器或设备、用于住宅小区保 安之用的摄像头、火灾探头、用于体检的超声波仪器等,都可以被看作是( A )。 A.传感器 B.探测器 C.感应器 D.控制器11、传感器已是一个非常( C )概念,能把物理世界的量转换成一定信 息表达的装置,都可以被称为传感器。 A.专门的 B.狭义的 C.宽泛的 D.学术的12、传感技术要在物联网中发挥作用,必须具有如下特征:传感部件 (或称传感触点)要敏感、型小、节能。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 B )上。 A.芯片技术 B.微机电系统技术 C.无线通信技术 D.存储技术 13、( A )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近距离、复杂度低、低功耗、低传输率、 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是目前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首选技术之一。 A.Zigbee B.Bluetooth C.WLAN D.WMEN 14、有线通信需要两类成本:设备成本和部署成本。部署成本是指( D )及配置所需要的费用。

物联网主要技术

Saas M2m 传感网络,指的是将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因而又叫“物联网”。比如,我们现在必须通过看、尝、摸、闻,才能形成关于某种食物的综合判断。但如果把这几种感知信息上传至网上,那么即使身在远方,也能随时了解到这种食物的色香味,这就是传感网技术的魅力。 项目的主要技术涉及物联网系统平台架构技术、中间件技术两个部分。在此 基础上,可以通过集成不同的物联网识别设备、物联网传感设备、网关设备,可 以快速开发并部署面向不同行业和不同应用的各种应用系统。其中,物联网系统 平台技术采用TOA(面向物联网的架构,Things Oriented Architecture)技术, 并基于中间件TOC(面向物联网的通信,Things Oriented Communication)技 术,为快速部署面向不同行业和不同应用物联网应用系统提供通用的集成应用技 术平台。 通过GPRS 无线通讯反馈给上位 监控主机,根据得到的电能量数据运用计算分析软件对某个电能量采集点进行实 时在线计算处理,并将计算结果发布在WEB 上面 IT、通信、基础平台、传感等领域的众多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

就目前而言,在物联网产业直接涉及的射频卡、射频卡读写器、软件、网络 传输、信息存储等行业,相关企业都大有机会。同时物联网产业在应用领域市场 更为广阔,尤其是在交通、平安城市、电力能源、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环境监 测、商品零售和物流、工业控制、金融和保险等行业更是潜力惊人 物联网是指把物品通过条码标签、射频识别(RFID)装置、传感器、数据 传输网络等信息感知、监测、传输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网络生态体系, 能够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智能”整合,它被认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 的“第三次IT浪潮”。物联网产业具有核心技术强、产业链条长、带动系数大、综 合效益好等特点,有望成为下一个突破万亿规模的新兴产业。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的Sarma、Brock、Siu创造性地提出将信息互联网络技术与RFID技术有机地结合,即利用全球统一的物品编码(EPC ,Electronic Product Code)作为物品标识,利用RFID 实现自动化的“物品”与Internet的联接,无需借助特定系统,即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对任何物品的识别与管理。 1999年,由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吉列和宝洁等组织和企业共同出资,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成立Auto-ID Center,在随后的几年中,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士、中国、韩国等国的6所着名大学相继加入Auto-ID Center,对“物联网”相关研究实行分工合作,开展系统化研究,提出最初物联网系统构架: 射频标签

物联网基础概述部分知识点

物联网作业1-概述 ?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分析物联网的“物”的条件?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通过使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交换和通讯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的“物”的条件: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简述物联网的主要特征。 ?物联网的内涵是什么?物联网与射频技术、传感网有什么关系? 1.物联网的内涵: 1)物联网起源于射频识别领域 2)无线传感器网络概念的融入 3)泛在网络的愿景(实现4A化通讯) 2.物联网与射频技术、传感网有什么关系: 物联网与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泛在网等有关。由于物联网是一种新兴的并正在不断发展的技术,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扩充和完善。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物联网的概念是从射频识别(RFID)这个领域来的。由射频识别(RFID)引出的物联网有局限性,又将无线传感器网络这个概念引入了物联网。 ?简述物联网的技术体系结构? 1.感知层(皮肤和五官) 功能:物联网感知层解决的就是人类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及数据收集问题。用于完成信息的采集、转换、收集和整理。 关键技术:蓝牙、ZigBee、GPS、RFID 2.网络层(神经中枢和大脑) 功能:数据传输功能 关键技术: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局域网 3.应用层 功能:将感知和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出正确的控制和决策,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应用和服务。这一层解决的是信息处理和人机界面的问题。 关键技术:M2M、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传输、中间件 ?分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难点。 1.关键技术:

物联网基础-试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2015 学年第1 学期 物联网基础课程试卷 试卷类型 A (注明A、B卷) 考试类型闭卷(注明开、闭卷) 注意: 1、本课程为选修(注明必修或选修),学时为48 ,学分为 3 2、本试卷共页;考试时间120 分钟;出卷时间:2014 年12 月 3、姓名、学号等必须写在指定地方;考试时间:年月日 4、本考卷适用专业年级:通信工程12级任课教师:杨凌升 (以上内容为教师填写) 专业年级班级 学号姓名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物联网在感知层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BC) A) 传感技术B) 定位技术C) 识别技术D) 云计算 2、以下是智能设备的包括(ABCD)。 A) 平板电脑B) 工业智能电器C) 智能手机D) 三网电视 3、一般说来,传感器有(ABCD)几部分组成。 A) 敏感元器件B) 转换元器件C) 变换电路D) 电源 4、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由以下哪些模块组成? (ABCD) A) 传感模块B) 电源模块C) 无线通信模块D) 微处理器最小系统 5、下列哪些技术属于RFID范畴?(CD) A) 二维条码B) 磁条卡C) 公交卡D) 地铁卡 6、下面哪些属于移动互联网的典型应用?(ABCD)

A) 视频电话B) 手机电视C) 手机邮件D) WAP 7、RFID相对于传统的识别技术的优势有哪些?(ABCD) A) 使用寿命长B) 识别距离远C) 储存信息多D) 更好的安全性 8、以下属于搜索引擎的是(AB) A)Google B) 百度C) oracle D) DB2 9、以下哪些属于物联网安全技术的范畴?(ABCD) A)入侵工业控制系统B) 窃取传感器网络发送的数据 C) 伪造RFID图书卡D) 通过智能手机传播木马病毒 10、Google软件技术的核心要素包括(ABC)。 A) GFS B) BigTable C) Map/Reduce D) Hadoop 11、RFID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ABCD) A) 阅读器B) 天线C) 标签D) 计算机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看,物联网可以分为四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 2、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天线和标签三大组件所组成。 3、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操作系统是TinyOS。 4、位置信息包括三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5、与IPv4相比,IPv6的最大特点是将地址长度增大到了128 bit。 6、组成无线网络的基本元素包括无线网络用户、无线连接和基站。

继续教育《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试题与答案

网上最全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考试答案,亲测轻松过80分。 1. (A )针对下一代信息浪潮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 A.IBM B.NEC C.NASA D.EDTD 2.日本在(C )年提出了U-JAPAN 战略。 A.2002 B.2003 C.2004 D.2005 3.韩国在(C )年提出了U-KOREA 战略。 A.2004 B.2005 C.2006 D.2007 4. 2009 年我国推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用于地震灾区重建的比重占到(B )。 A.20% B.25% C.28% D.30% 5.2009 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D)的发展战略。 A.智慧中国 B.和谐社会 C.感动中国 D.感知中国 6.《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发表于(B )年。 A.2008 B.2009 C.2010 D.2011 7.近百年来,人类社会总共经历了(B )次里程碑式的科技革命。A.二B.三C.四 D.五 8.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是以(A )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A.电子信息B.生物转基因C.空间技术 D.超级浮点计算 9.物联网的全球发展形势可能提前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 ,也称(D )。 A.计算时代 B.信息时代 C.互联时代 D.物连时代

10.射频识别技术属于物联网产业链的(A)环节。A.标识B.感知C.处理D.信息传送 11.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A )技术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A.射频识别B.传感器 C.智能芯片 D.无线传输网络 12. (D )被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A.射频识别B.智能芯片C.软件服务D.物联网 13.除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求之外,(C )也推动了物联网快速发展。A.金融危机蔓延B.其他领域发展乏力 C.技术逐步成熟 D.风投资金关注 14.条形码诞生于20 世纪(B )年代。A.10B.20C.30D.40 15.条形码只能够适用于(A)领域。A.流通B.透明跟踪C.性能描述D.智能选择 16. (B )将取代传统条形码,成为物品标识的最有效手段。A.智能条码B.电子标签C.RFID D.智能标签 17.在射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由(C )完成的。 A.YALE B.HARVARD C.MIT https://www.360docs.net/doc/803452043.html,BRIDGE 18.1995 年,(D )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A.沃伦.巴菲特B.乔布斯C.保罗.艾伦D.比尔.盖茨 19.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的著作是(A )。A.《未来之路》B.《信息高速公路》C.《扁平世界》D.《天生偏执狂》 20.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英文简称是(A )。A.EAN B.EIN C.IEN D.IEA 21. (A ),IBM 提出“智慧地球”概念。A.2008.11 B.2008.12 C.2009.11 D.2009.12

物联网导论知识点

物联网导论知识点 1、下列不属于云计算服务的是? A,SAAS B,QAAS C,PAAS D,IAAS 2、下列技术中不属于低速网络技术的是? A,802.15.6 B,802.11 C,8025.15.1 3、下列关于嵌入式系统描述错误的是? A,嵌入式必须具备体积小的特点 B,嵌入式必然是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C,必须有面向应用的特点 4、下列关于二维码描述错误的是? A,具有统一的编码方法 B,处理过程包括扫描和译码 C,具有较强的抗损性 5、我国采用的三种3G技术中中国联通使用的标准是? A,TDS-CDMA B,W-CDMA C,CDMA-2000 D,GSM 6无线链路特点包括? A,信号强度衰减 B,非视线传输 C,信号干扰 D,多路径传播 7物联网传输技术中物联网感知节点可以通过芯片集成多种网络传播技术; 8,物联网系统一般借助现有的互联网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 9,在RFID技术中典型低频工作频率有125K和13.56MHZ两个通信范围,一般小于一米;低频信号一般能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适合近距离低速数据量少的应用; 典型高频工作频率为13.56MHZ,通信范围一般小于一米,传输速率比蒂品高,价格也相对低; 超高频允许短时间内读取大量电子标签; 10,关于定位系统 利用RFID技术可以进行物品定位,GPS和WIFI基站定位均可用于室内精确定位; 11,物联网产业链结构中,包括设备提供商,运营及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提供商,软件及应用开发商; 12,ZIgBee设备在组网是分为两种角色,分别为普通终端设备和协调器; 13,RFID系统包括阅读器标签和天线;

物联网工程导论 期末复习题

第1章物联网概论 简答题 1.理解物联网的定义和技术特征,需要注意那三个基本的问题?P14 1)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互联网在基础设施上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但它不是互联网概念、技术与应用的简单扩展。 2)互联网扩大了人与人之间信息共享的深度与广度,而物联网更加强调它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广泛与深入地应用。 3)物联网的主要特征是: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 2.物联网的技术特征有哪些?p14-17 1.物联网中的智能物体具有感知、通信与计算能力 1)“智能物体”是对连接到物联网中的人与物的一种抽象 2)对智能物体感知、通信与计算能力的理解 3)对物联网标识符的理解 4)智能物体与嵌入式技术的关系 2.物联网可以提供所有对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 3.物联网的目标是实现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 3.什么中间件软件?P29 (我国学术界一般认可的定义是) 中间件是指网络环境下处于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一种起连接作用的分布式软件,主要解决异构网络环境下分布式应用软件的互连与互操作问题,提供标准接口、协议,屏蔽实现细节,提高应用系统易移植性 第2章RFID与物联网应用 简答题 1.RFID标签读写器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P64 1)标签身份识别与标签数据传输加密/解密问题 2)标签数据传输错误问题 3)多标签读取过程中的“碰撞”问题 4)有源标签电源状态管理问题 5)标签与天线位置对读写效果的影响 2.EPC编码体系与UID编码体系有何不同。P73 日本的UID标准与ECP标准在使用的无线通信频率、编码位数、网络运行环境与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1)UID标准使用的无线通信频率为2.45GHz与13.56MHz,EPC标准使用UHF频段。 2)UID的U-code采用的基本长度是128位,EPC标准则采用96位长度。U-code 可以兼容各种标识编码体系,如条形码的JAN码、UPC码、EAN码,书籍的ISBN、ISSN码,IPv4或IPv6地址,电话号码等。 3)UID标准主要用于产品追溯与移动支援、旅游指南,EPC标准主要是针对供应链 的流通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