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测定

5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测定

- 122 -

上海农业科技 2015-1

5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测定

李 斌 赵 杰(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01)

黄玉人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 201201)

水稻恶苗病(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又名徒长病、白秆病,在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在全国稻区普遍发生。由于浦东新区水稻栽培模式正处于人工插秧向机械插秧转变的过渡阶段,再加上主栽品种的抗病性不强,导致恶苗病急剧上升,并已成为浦东新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苗期自然发病率高达15%~20%,少数重病田块甚至毁耕重种。为有效防治该病,笔者选用5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病菌进行了抑菌试验,以期为水稻生产提供高效低毒的杀菌剂。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病原菌

水稻恶苗病病菌从浦东新区惠南镇发病的水稻田中采集,经室内组织分离、纯化,病原菌于PDA培养基上培养5d后备用。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98%恶霉灵原药(吉林省延边绿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恶霉灵)、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南通市德斯益农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代森锰锌)、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简称代森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多菌灵)、10%二硫氰基甲烷乳油(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二硫氰基甲烷)。1.3 试验方法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根据试验需要,先将各供试药剂配制成5~7个有效成

分浓度梯度的药液;于灭菌好的49 mL PDA培养基内,加入1 mL配好的药液,充分摇匀,分装到3个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中,冷却凝固;将直径为1 cm的菌丝块放在含药培养基中央,每皿1块,于25 ℃培养箱内培养5 d,测量菌落直径,计算抑制率,以各药剂有效成分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测试浓度计算回归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差异较大,二硫氰基甲烷和多菌灵的抑制作用最高,EC50分别为3.5148、6.8817 mg/L。由于毒力回归曲线的斜率与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成正比,因此水稻恶苗病病菌对恶霉灵的敏感性最高,即抗性最低(见表1)。

表1 五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毒力

3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杀菌剂二硫氰基甲烷和多菌灵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最高,但水稻恶苗病病菌对恶霉灵最为敏感,表明恶苗病病菌对恶霉灵的抗性最低,值得推广应用。目前,二硫氰基甲烷已用于水稻浸种消毒,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多菌灵是内吸性杀菌剂,既能进行土壤杀菌处理,又能用于喷雾防治,从而抑制病菌在植株体内蔓延,但其实际应用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总结。

———————

收稿日期:2014-09-19

摘 

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二硫氰基甲烷和多菌灵

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最高,但水稻恶苗病病菌对恶霉灵最敏感(抗性最低)。

关键词:水稻恶苗病病菌;毒力测定;杀菌剂

药剂恶霉灵代森锰锌代森锌

多菌灵二硫氰基甲烷

回归方程

Y=-1074.9833+19.0530xY=11.7763+0.1737xY=8.6365+0.1454xY=12.1013+5.5072xY=17.3048+9.3021x

相关系数r0.88390.85200.86980.93360.9152

EC50(mg/L)59.0449220.0558284.48076.88173.5148

亦可用炉渣40%、腐质土或菜园土40%、河沙20%混合配置。结合造型的需要,对根部进行修正,剪去过长、过密的根系,使根系在盆中自然舒展。栽植深度不宜过深。覆土浇透水后,将其置于半阴处,保持盆土湿润,并勤向叶面喷水。30 d左右待植株开始正常生长后,转入正常养护。

造型前可将主干截头,让截面四周或下方萌发新枝,再按艺术造型的要求,攀扎枝干,制成云片或馒头状,或加工成自然树形。主干则顺其自然之势,制成斜干式或卧俯式等。4 病虫害防治

瓜子黄杨树体抗病虫害能力强,不易受病虫危害。主要

虫害有介壳虫和黄杨尺磅,介壳虫可用人工刷洗杀之或用80%敌敌畏1 500倍液喷杀;黄杨尺磅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喷杀,或用40%氧化乐果1 000~2 000倍液喷杀。主要病害有煤污病,会引起落叶,防治关键是清除介壳虫,并经常喷叶面水,冲洗灰尘,使之生长良好。5 苗木越冬防护

瓜子黄杨自身抗寒性强,受冻植株一般不会死亡,但其秋梢因木质化程度不高,受冻后会出现梢条,不仅影响苗木生长高度,还会影响来年春季苗木恢复生长的速度,不利于快速生长成高质量的成苗。为避免受冻,入冬后、土地封冻前,应及时给苗木灌足冻水,搭建支架并覆盖薄膜以保护苗木。

****************************************************************************************************************

(上接第113页)

29种常用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和青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29种常用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和青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摘要:在实验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纸碟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有10种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较强(Ec50值 相对抑制率计算公式如下: 抑菌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菌饼直径×100%。 1.2.2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毒力测定方法菌液的制备:将番茄青枯病菌在LB斜面上活化,移入50mLLB培养液中,在28℃下振荡(150r/min)培养过夜。用无菌水将番茄青枯病菌菌液稀释至浓度约为106cFU/mL,备用。 纸碟测定方法参照文献[12-15]:将29种杀菌剂分别制成浓度为1000、100、10、1mg/L,吸取20μL在LB平板中央,每处理重复3皿。设清水对照。用上述番茄青枯病菌稀释液(106cFU/mL)喷雾后,28℃培养过夜,调查抑菌圈直径,计算相对抑制率。应用Excel软件处理系统求出各单剂毒力回归方程、Ec50值及相关系数。 2结果与分析 2.1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 2.2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毒力测定 采用纸碟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有3种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有较强的毒力,其Ec50值均小于10mg/L(表3、图2),其中3%中生菌素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3.3742mg/L。其余26种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不表现毒力。 表33种杀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名称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r)Ec50 (mg/L)3%中生菌素y=7.10x+1.250.96823.374280%代森锰锌y=5.58x+0.830.97565.58872%春雷霉素y=4.11x+1.210.94198.3587 3结论与讨论 番茄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番茄是江苏省重要的蔬菜品种,年种植面积达到5.33万hm2,其中70%以上为设施栽培。近年来,番茄的价格保持稳定并呈现上升趋势,番茄市场价格一般为4~5元/kg,最高市场价达到20元/kg,番茄种植效益优势十分明显。番茄已成为江苏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优选作物,番茄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江苏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设施番茄连续种植年代的增加,由枯萎病菌、青枯病菌引起的土传病害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已成为设施番茄安全生产的主要瓶颈。目前生产上防治番茄枯萎病、青枯病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但防治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原因:(1)农户不了解病菌侵染时期,不能做到适时用药。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是系统性病害,病原菌长期存活在土壤的病残体上,在番茄苗期定植时,从根部的伤口侵入,存活在番茄组织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内,大量繁殖后导致番茄植株失水死亡。防治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必须在苗期定植时用药,一旦错过防治适期,病原菌侵入番茄植株体内,使用药剂也不会有防治效果。(2)农户不了解药剂的杀菌范围,不能做到对症下药。农户认为杀菌剂能够包治百病,手边有什么药剂就用什么药剂。我们从7个示范基地收集了29种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只有10种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生长有抑制作用,3种杀菌剂能有效抑制番茄青枯病菌繁殖,大部分杀菌剂可能对番茄的其他病害有防控效果,但是对枯萎病和青枯病基本没有防治作用。表明要有效地防控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必须适时用药和对症下药。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文本资料

一、填空题 1、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和。 2、外毒素可分为、、三大类。 二、是非题 ()1、血桨凝固酶试验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的依据。 三、选择题 1、与细菌致病力有关的结构是: A、芽胞B、中介体C、异养菌D、菌毛 2、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常见下列哪种菌 A、大肠杆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淋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3、外毒素的正确描述是 A、多数革兰阳性菌产生 B、为脂多糖 C、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酶 D、多数革兰阴性菌产生 4、病原菌在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并引起严重临床症状 A、败血症 B、菌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5、与鉴别细菌有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A、维生素 B、抗生素 C、细菌素 D、色素 6、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 A、侵袭力和毒素 B、毒力 C、毒素 D、芽胞 四、名词解释 1、败血症

2、菌血症 3、毒血症 4、类毒素 五、问答题 1、简述构成细菌致病性的物质有哪些? 2、试述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点? 正确答案: 一、填空题 1.侵袭力、毒力 2. 神经毒、细胞毒、肠毒素 二、是非题 1.√ 三、选择题 1.D、 2.D、 3.A、 4.A、 5.D、 6.D 四、名词解释 2.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 状。 3.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暂时或一过性通 过。 4.产外毒素的病原菌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只有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并 损害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5.细菌的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保留其抗原性,称类毒素 五、问答题: 1. 一细菌的毒力:①侵袭力:荚膜、微荚膜,菌毛(粘附素),侵袭性酶(血 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②毒素: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为蛋白 质,由细胞毒、神经毒素和肠毒素组成。内毒素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为脂多糖。 二侵入数量

七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

七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 方案,为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番茄早疫病病原菌株采集于豫北地区番茄种植大棚中的病果,经组织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10]。 1.1.2 试验药剂50%异菌脲(病可丹)可湿性粉剂为山东鑫星农药有限公司生产,50%氯溴异氰尿酸(比秀)可湿性粉剂为以色列海法作用保护有限公司生产,80%丙森锌(好锌泰)水分散粒剂为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10%苯醚甲环唑(病可丹)水分散粒剂为山东鑫星农药有限公司生产,50%醚菌酯(信赖)可湿性粉剂为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3 2.8%烷基腈氧基醌(凯银)水分散粒剂、35%腐霉利悬浮剂为宜宾川安高科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杀菌剂单剂毒力测定将7种杀菌剂单剂与PDA培养基充分混匀,配制成0.01、0.05、0.10、0.50、1.00、5.00 mg/L系列浓度的平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用5 mm打孔器在培养6 d后的番茄早疫病菌平板上打孔,用镊子取菌丝面向下接种在含药PDA培养基上,每皿1个菌碟,28 ℃倒置培养,以去离子水作为对照组,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于接种后第3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并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生长直径,通过菌丝生长抑制率值和各药剂浓度对数值间的线性回归性进行分析,求出各菌株EC50并计算相对抑菌率。抑菌率计算方法为每个菌落使用十字交叉法测量2次,取其平均数作为菌落的大小。计算7

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百分率,公式如下: 菌落增长直径=菌落测量直径-菌盘直径 抑菌率=(对照菌落增长直径-含药培养基上菌落增长直径)/对照增长菌落直径×100%[11]以浓度对数为横坐标(x),相对抑制率几率值为纵坐标(y),求出各药剂对供试菌株的毒力回归曲线方程y=a+bx、相关系数r与有效抑制浓度(EC50)。根据EC50分析比较不同杀菌剂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12]。 1.2.2 复配剂的毒力测定选择抑菌活性较好的异菌脲、苯醚甲环唑、醚菌酯、腐霉利4种农药按其单剂浓度梯度两两配制成1∶1、1∶2、2∶1的含药平板,以去离子水作为对照组,每处理设3次重复。分别以异菌脲、醚菌酯、苯醚甲环唑为标准药剂,根据供药试剂,计算各复配剂的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联合毒力。根据共毒系数的大小评价复配剂的增效作用,并确定最佳配比。 毒力指数(TI)=(单剂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 / 混剂E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单剂A的TI×PA+单剂B的TI×PB(PA和PB分别为混剂中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的实测毒力指数/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100 根据共毒系数类型的划分标准[13],CTC≥170为明显增效,120≤CTC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剂抑菌率测定 异菌脲、氯溴异氰尿酸、丙森锌、苯醚甲环唑、醚菌酯、烷基腈氧基醌、腐霉利单剂在试验浓度下对茄链格孢属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6.15%~100%、8.76%~17.97%、2.01%~70.92%、71.82%~100%、51.35%~71.59%、42.46%~93.87%、32.16%~91.76%(图1,表1)。

细菌毒力岛的研究进展

细菌毒力岛的研究进展 1 毒力岛基本特征及分类 1.1基本特征 毒力岛(virulenceisland)又称致病性岛(pathogenicity island),是近年来在细菌分子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概念。1997年Hacker等对毒力岛下了较为精确的定义:即毒力岛是编码细菌毒力基因簇的一分子量相对较大的染色体DNA片段。毒力岛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4]:(1)编码细菌毒力基因簇的一个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20~100k左右)染色体DNA片段。(2)一些毒力岛的两侧具有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但是也可以没有。(3)毒力岛往往位于细菌染色体的tRNA基因位点内或附近,或者位于与噬菌体整合有关的位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LEE毒力岛就位于转运RNAselC位点[2,3]。(4)毒力岛DNA片段的G+Cmol%、密码使用和宿主细菌染色体有明显差异,有的比宿主细胞的G+Cmol%明显高,有的明显低。(5)毒力岛编码的基因产物许多是分泌性蛋白和细胞表面蛋白,如溶血素、菌毛和血红素结合因子,一些毒力岛编码细菌的分泌系统(如Ⅲ型分泌系统)、信息传导系统和调节系统。(6)一种病原菌可以有一个或几个毒力岛。(7)一部分学者认为,细菌的毒力岛应该包括位于噬菌体和质粒上的、与细菌的毒力有关的、其G+C 百分比和密码使用与宿主细胞明显不同的DNA片段。(8)毒力岛可能与新发现的病原性细菌有关。 1.2 分类 目前发现的毒力岛根据其G+C百分比与宿主菌的差异,可分成两类:即高G+C 毒力岛,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毒力岛;低G+C毒力岛,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幽门螺杆菌中的毒力岛。根据毒力岛编码的产物性质可分为致病性岛和共生岛两大类。 2 结构与功能 2.1 结构 毒力岛是由独特的DNA片段构成,其不同来源的毒力岛的分子量、密码使用、G+C百分比各异。毒力岛主要含有与细菌毒力有关的基因,此外,RS和IR在毒力岛上也比较常见,而且,IR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大多数毒力岛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5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测定

- 122 - 上海农业科技 2015-1 5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测定 李 斌 赵 杰(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01) 黄玉人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 201201) 水稻恶苗病(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又名徒长病、白秆病,在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在全国稻区普遍发生。由于浦东新区水稻栽培模式正处于人工插秧向机械插秧转变的过渡阶段,再加上主栽品种的抗病性不强,导致恶苗病急剧上升,并已成为浦东新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苗期自然发病率高达15%~20%,少数重病田块甚至毁耕重种。为有效防治该病,笔者选用5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病菌进行了抑菌试验,以期为水稻生产提供高效低毒的杀菌剂。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病原菌 水稻恶苗病病菌从浦东新区惠南镇发病的水稻田中采集,经室内组织分离、纯化,病原菌于PDA培养基上培养5d后备用。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98%恶霉灵原药(吉林省延边绿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恶霉灵)、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南通市德斯益农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代森锰锌)、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简称代森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多菌灵)、10%二硫氰基甲烷乳油(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二硫氰基甲烷)。1.3 试验方法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根据试验需要,先将各供试药剂配制成5~7个有效成 分浓度梯度的药液;于灭菌好的49 mL PDA培养基内,加入1 mL配好的药液,充分摇匀,分装到3个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中,冷却凝固;将直径为1 cm的菌丝块放在含药培养基中央,每皿1块,于25 ℃培养箱内培养5 d,测量菌落直径,计算抑制率,以各药剂有效成分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测试浓度计算回归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差异较大,二硫氰基甲烷和多菌灵的抑制作用最高,EC50分别为3.5148、6.8817 mg/L。由于毒力回归曲线的斜率与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成正比,因此水稻恶苗病病菌对恶霉灵的敏感性最高,即抗性最低(见表1)。 表1 五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毒力 3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杀菌剂二硫氰基甲烷和多菌灵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最高,但水稻恶苗病病菌对恶霉灵最为敏感,表明恶苗病病菌对恶霉灵的抗性最低,值得推广应用。目前,二硫氰基甲烷已用于水稻浸种消毒,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多菌灵是内吸性杀菌剂,既能进行土壤杀菌处理,又能用于喷雾防治,从而抑制病菌在植株体内蔓延,但其实际应用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总结。 ——————— 收稿日期:2014-09-19 摘  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二硫氰基甲烷和多菌灵 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最高,但水稻恶苗病病菌对恶霉灵最敏感(抗性最低)。 关键词:水稻恶苗病病菌;毒力测定;杀菌剂 药剂恶霉灵代森锰锌代森锌 多菌灵二硫氰基甲烷 回归方程 Y=-1074.9833+19.0530xY=11.7763+0.1737xY=8.6365+0.1454xY=12.1013+5.5072xY=17.3048+9.3021x 相关系数r0.88390.85200.86980.93360.9152 EC50(mg/L)59.0449220.0558284.48076.88173.5148 亦可用炉渣40%、腐质土或菜园土40%、河沙20%混合配置。结合造型的需要,对根部进行修正,剪去过长、过密的根系,使根系在盆中自然舒展。栽植深度不宜过深。覆土浇透水后,将其置于半阴处,保持盆土湿润,并勤向叶面喷水。30 d左右待植株开始正常生长后,转入正常养护。 造型前可将主干截头,让截面四周或下方萌发新枝,再按艺术造型的要求,攀扎枝干,制成云片或馒头状,或加工成自然树形。主干则顺其自然之势,制成斜干式或卧俯式等。4 病虫害防治 瓜子黄杨树体抗病虫害能力强,不易受病虫危害。主要 虫害有介壳虫和黄杨尺磅,介壳虫可用人工刷洗杀之或用80%敌敌畏1 500倍液喷杀;黄杨尺磅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喷杀,或用40%氧化乐果1 000~2 000倍液喷杀。主要病害有煤污病,会引起落叶,防治关键是清除介壳虫,并经常喷叶面水,冲洗灰尘,使之生长良好。5 苗木越冬防护 瓜子黄杨自身抗寒性强,受冻植株一般不会死亡,但其秋梢因木质化程度不高,受冻后会出现梢条,不仅影响苗木生长高度,还会影响来年春季苗木恢复生长的速度,不利于快速生长成高质量的成苗。为避免受冻,入冬后、土地封冻前,应及时给苗木灌足冻水,搭建支架并覆盖薄膜以保护苗木。 **************************************************************************************************************** (上接第113页)

水稻用药大全

一、水稻版 (一)褐飞虱 1、噻嗪酮。推荐使用剂量:112.5~18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褐飞虱卵孵高峰至1~2龄若虫期喷雾使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使用注意事项:该药对飞虱成虫无作用,一定要注意用药时期。 2、毒死蜱。推荐使用剂量:低龄若虫期450~600克有效成分/公顷,高龄若虫和成虫为600~72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喷雾使用,对准稻丛基部喷药;其他事项:特大发生时,可加入25%噻嗪酮WP 150~300克/公顷一同使用。 3、氟虫腈。推荐使用剂量:30~3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注意事项:该药剂对甲壳类虾、蟹及蜜蜂高毒,使用时防止田水污染养殖池塘、河流及喷药污染蜜源植物。其他事项:该药剂对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均有较好地防治效果,几种虫害同时发生时可优先选择。 4、噻虫嗪。推荐使用剂量:7.5~1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 5、异丙威。推荐使用剂量为450~60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 6、吡蚜酮。推荐使用剂量:60~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喷雾要均匀。其他事项:该药剂的作用机理是成虫和若虫接触药剂后,产生口针阻塞效应,停止取食为害,饥饿致死,所以该药剂作用较慢,持效期长。 7、烯丁虫胺。推荐使用剂量为7.5~1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此产品持效期长,抗性低,而且可杀灭各个虫态。 (二)白背飞虱 1、吡虫啉。推荐使用剂量为15~3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喷雾使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 2、噻嗪酮。推荐使用剂量为112.5~15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白背飞虱卵孵高峰至1~2龄若虫期喷雾使用,喷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对稻丛基部喷药,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使用注意事项:该药对飞虱成虫无杀虫作用,一定要注意用药时期。 3、毒死蜱。推荐使用剂量为360~60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 4、异丙威。推荐使用剂量为450~60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 5、烯丁虫胺。推荐使用剂量为7.5~1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此产品持效期长,抗性低,而且可杀灭各个虫态。 (三)稻纵卷叶螟 1、毒死蜱。推荐使用剂量为600~72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一定要均匀。 2、氟虫腈。推荐使用剂量为30~3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一定要均匀;注意事项:该药剂对甲壳类虾、蟹及蜜蜂高毒,使用时防止田水污染养殖池塘、河流及喷药污染蜜源植物。

菌种毒力试验方法

菌种毒力试验方法 一、产毒液体培养基的制备 1.马铃薯-酵母膏-蔗糖培养基 取去皮马铃薯200-300g,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20min,纱布过滤,制成马铃薯汁并补充水分至1000mL,加入10g酵母膏,100g蔗糖,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2.麦芽汁-酵母膏培养基 1000mL麦芽汁中加入10g酵母膏,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3.麦芽汁-蛋白胨培养基 1000mL麦芽汁中加入1g蛋白胨,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4.葡萄糖天门冬素培养基 葡萄糖10.0 g 天门冬素0.5 g K2HPO4 0.5 g 蒸馏水1000.0 mL 调pH 7.2-7.4,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5.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20.0 g KNO3 1.0 g K2HPO40.5 g MgSO4·7H2O 0.5 g NaCl 0.5 g FeSO4·7H2O 0.01 g 蒸馏水1000.0 mL 调pH 7.2-7.4,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6.麦芽汁培养基 200 mL麦芽汁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7.0.5%蛋白胨培养基 取2.0g葡萄糖,0.6g酵母膏,1.0g蛋白胨,4.0g琼脂,加蒸馏水至200mL,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二、培养物制备 将送检菌种或转种的纯培养物(适宜的培养基斜面,28±1℃培养5-7d),确证为纯培养物后,分别接种于适宜的产毒培养基中,一般菌种接种于麦芽汁-酵母膏、麦芽汁-蛋白胨及马铃薯-酵母膏-蔗糖三种产毒培养基中,放线菌接种于葡萄糖天门冬素培养基和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中,红发夫酵母接种于麦芽汁培养基和0.5%蛋白胨培养基中,置28±1℃培养14d。

水稻生产植保新技术介绍

水稻水稻生产植保新技术 1.水稻病虫害近年来的变化 水稻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全省种植达2700多万亩。近年来,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病虫害种类增加,对生产造成很大威胁。水稻育苗问题较多,严重影响秧苗素质;多年以来,品种单一,缺少抗病品,使稻瘟病、叶鞘腐败病等穗部病害每年都有发生,水稻细菌性病害逐年加重,多次喷药防治效果不佳,水稻病害已成为影响产量的重大问题,必须更新防治技术。 1.1.1旱育苗床病害防治 立枯病主要有镰孢菌属(尖孢镰孢菌、禾谷镰孢菌、木贼镰孢菌、茄腐镰孢菌、串珠镰孢菌),立枯丝核菌,腐霉菌;青枯病;恶苗病(串珠镰孢菌)。采取以下综合防治: 1.1.2旱育苗床健身防病培育壮秧: 采取生物肥或常规施肥+调酸培育健壮秧苗新技术,不但防治各种病害,对移栽后缓苗也十分有利。 1.1.3水稻旱育苗床施化肥 置床: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千克、磷酸二铵5千克、硫酸钾2.5千克。 床土:每100平方米施磷酸二铵1千克、硫酸钾1千克。 1.1.4调酸 ①置床调酸:98%硫酸3升+300升水混合后浇100平方米,使置床土壤pH值达到4.5~ 5.5之间。

②床土调酸:为什么要自己调酸?自己调酸不会发生在市场购买含调节剂药剂所造成不可挽回的药害。 调酸方法:首先用pH试纸检验土壤pH值,每100平方米用硫酸(98%)9升+水30升混合,配成25%稀硫酸,分层浇洒在已筛好的500公斤床土上,闷24小时,充分混拌6~8次,配成酸化土小样,再与2000公斤床土拌匀,大约可使土壤pH值下降1~1.5,用试纸再测试,如果土壤pH值偏仍然偏高,可按此比例增加硫酸用量进行调酸,调酸后用pH值试纸检验,使土壤pH 值达到4.5~5.5为止。 特别警告!!!硫酸与水混配时,千万不要把水往浓硫酸中到,正确方法是用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因为水突然到入浓硫酸中会剧烈膨胀,飞溅出来伤人。硫酸瓶和配制的液体放在安全处,防止伤害儿童。 1.1.5种子浸种消毒处理: 农药市场销售的品种较多,许老品种多已过时,要选用安全的、杀菌效果好的,如以下几种: ①100千克种子用25%咪鲜胺(施保克、使百克)25毫升浸种+0.13%康凯20克浸 种。 ②种衣剂拌种 ※ 2.5%适乐时200毫升+36%金阿普隆20毫升/100千克稻种拌种+丰业生物有机肥 13千克/100m2 ※ 1.1.6苗床消毒: 除了调整床土酸碱度、培育壮苗减轻发病外,要选择效果好的药剂进行床土处理,在发病前施药,防治立枯病和青枯病效果好。 ①生物农药2%菌克毒克水剂,在水稻1叶1心期,每20平方米用250毫升加水50升喷洒。 ② 30%土菌消(或恶霉灵)每100平方米用3~4毫升喷洒。 ③ 3%育苗灵(育苗青)每100平方米用15~20毫升喷洒。 ④ 30%瑞苗清每平方米3毫升加3升水浇苗床。 1.2.1水稻本田病害防治: 水稻本田病害种类较多,常发生的有稻瘟病、胡麻斑病、纹枯病、稻秆腐菌核病、鞘腐病(病原为禾谷镰刀菌变种、禾谷镰刀菌、其次是串珠镰刀菌,还有链格孢菌、芽枝霉菌、德氏霉菌)、褐变穗(多种病原引起的谷粒变褐)、恶苗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细菌性褐斑病、病毒病、赤枯病等。其中稻瘟病、胡麻斑病、鞘腐病、纹枯病为主要病害,稻瘟病又以穗颈瘟为重。近几年细菌性病害有上升趋势,应当加以防治。 1.2.2稻瘟病防治: 在选用抗病品种、栽培措施和控制施肥减轻病害的同时,要选用效果好的杀菌剂和诱抗剂,一种药剂防治多种病害,或几种药剂混施防治多种病害。 全国防治稻瘟病的杀菌剂已有几百种,经过药效进一步试验,三环唑自上世纪80年代

常用杀菌剂介绍

一、酰胺类 1、氟吗啉:防治卵菌纲病原菌产生的病害,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高活性。(霜、疫霉病特效药剂) 2、烯酰吗啉:抑制卵菌细胞壁的形成,内吸性。(霜、疫霉病特效药) 3、叶枯酞:抑制细菌在水稻中的繁殖,阻碍转移,内吸性。(水稻白叶枯病特效药) 4、磺菌胺:抑制孢子萌发,土壤杀菌剂。(对白菜根肿病特效,可防治根肿、根腐、猝倒病) 5、甲磺菌胺:土壤杀菌剂。 6、噻氟菌胺:强内吸传导。(对担子菌特效,可防治立枯、黑粉、锈病) 7、环氟菌胺:抑制白粉菌吸器、菌丝和附着孢的形成,内吸活性差。(白粉病特效) 8、硅噻菌胺:能量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长残效,种子处理。(小麦全蚀病) 9、吡噻菌胺:机理独特,高活性、广谱、无交互抗性。(防治粉锈、霜霉、菌核病) 10、环酰菌胺:机理独特,灰霉特效。(防治灰霉、黑斑、菌核病) 11、苯酰菌胺:杀卵菌机理独特,抑制菌核分裂,无交抗,保护剂。(防治晚疫、霜霉病)

12、环丙酰菌胺:内吸保护,抑制黑色素合成,感病后加速抗菌素产生。(防治稻瘟病) 13、噻酰菌胺:阻止侵入,诱导抗性,内吸传导,持效期长,环境影响小。(防治白粉、霜霉、稻瘟病) 14、氰菌胺:内吸和残留活性好,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防治稻瘟病) 15、双氯氰菌胺: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防治稻瘟病) 16、高效甲霜灵:核糖体RNAⅠ合成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运转。(防治霜、疫、腐霉病) 17、高效苯霜灵:防治卵菌病害。 18、萎锈灵:选择性内吸杀菌,萌芽种子除菌。(防治黑穗、锈病) 19、呋吡酰胺:强烈抑制琥珀基质电子传递,内吸传导,长残效。(防治水稻纹枯病) 20、甲呋酰胺:内吸,种子处理。[防治黑穗病(玉米除外)、麦类黑穗病] 21、氟酰胺: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稻纹枯特效,防治立枯、纹枯、雪腐病) 二、甲丙烯和咪唑类 1、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新型、高效、广谱,保、治、铲、吸、渗。(对所有真菌病害都有作用效果)

五种杀菌剂对梨黑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梨黑斑病又称裂果病,是梨树的三大病害之一,由 真菌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 (Fr.)Keissl )侵染所 引起[1]。侵染可分为春季分生的新孢子引起的初次侵染 和由初次侵染后在田间引起再侵染两部分组成[2]。梨树 花期和幼果期是该病潜伏侵染时期,在果实贮藏期间 最易发病并且不易控制和防范[3]。 链格孢菌属半知菌亚门链格胞属。病斑上的黑霉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褐至黄褐色,丛生,基部稍粗,上端略细,有分隔。孢子脱落后有胞痕。分生孢子串生,倒棍棒形,有纵横分隔,成熟的孢子褐色。在20~30℃之间病原菌能生长,pH 值限定4~12。在相对湿度为50%~100%时孢子可萌发,在水滴82019年3月2019(2)北方果树NORTHERN FRUITS DOI:10.16376/https://www.360docs.net/doc/804220263.html,ki.bfgs.2019.02.003 中图分类号:S436.612.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698(2019)02-0008-03 五种杀菌剂对梨黑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梁魁景,侯晓杰,高小宽,张志强,欧阳汝欣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衡水053000) 收稿日期:2018-12-20 基金项目:2018年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8GC13);衡水学院校级项目(项目编号:2018LX15) 作者简介:梁魁景(1983-),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电子信箱)zwbh201011@https://www.360docs.net/doc/804220263.html, 。摘要:梨黑斑病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引起,是目前梨果采后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疾病之 一。为筛选出防治梨黑斑病病的高效药剂,作者调查了衡水地区常用的农药并最终确定5种有效杀菌剂,分别是10%中生·寡糖素、60%多菌灵、32.5%苯甲·嘧菌酯、1.8%辛菌胺醋酸盐、15%络氨铜。用这5种药剂对菌丝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经测定发现,这5种药剂对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效果最好的是15%络氨铜,药剂浓度为1000mg/L 时,平均菌落生长量为0.5mm ,抑制率达到92.25%,EC 50为0.652mg/L ;其次为1.8%辛菌胺醋酸盐;60%多菌灵抑菌效果最差,药剂浓度达到1000mg/L 时,平均菌落生长量为3.4mm ,EC 50为681.719mg/L 。 关键词:梨黑斑病;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Determination of Indoor Toxicity of Five Fungicides on Alternaria alternata Disease of Pear Fruits LIANG Kui-jing ,HOU Xiao-jie ,GAO Xiao-kuan ,ZHANG Zhi-qiang ,OUYANG Ru-xi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China ) Abstract :Pear black spot disease is caused by Alternaria alternata and is one of the main diseases during the postharvest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pear fruit.In order to screen out high efficiency agents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ear black spot disease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commonly used pesticides in Hengshui area and finally identified five effective fungicides ,namely10%Zhongsheng ·oligosaccharide ,60%carbendazim ,and 32.5%benzophene.Azoxystrobin ,1.8%octosamine acetate ,15%copper amide.The mycelium was assayed for indoor virulence using these five agents.It was found that these five agents have a certai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P.sylvestris pathogens.The best effect is 15%lycopene copper.When the concentration is 1000mg/L ,the average colony growth is 0.5.Mm ,reaching 92.25%,EC 50is 0.652mg/L ;followed by 1.8%octosamine acetate ;60%carbendazim bacteriostatic effect is the wors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drug reaches 1000mg/L ,the average colony growth is 3.4mm ,The EC 50is 681.719mg/L.Key words :Pear Black Spot ;Fungicide ;Indoor Toxicity

拜耳产品简介杀菌剂

银法利 产品名称 银法利687.5克/升悬浮剂(氟菌·霜霉威) 产品说 明 该产品为低毒内吸性杀菌剂,由新的治疗性杀菌剂氟吡菌胺和内吸传导性杀菌剂霜霉威盐酸盐复配而成,既具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治疗作用。对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黄瓜和大白菜霜霉病、西瓜和辣椒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效。该产品具有活性较高、持效期较长、内吸性较强、施药时间灵活的特点。按照推 荐方法施用,对作物安全。 产品外观 特点说 明 ● 独特性:混剂配方——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 ● 保护性:较强的薄层穿透性,良好的系统传导性 ● 治疗性:对病原菌的各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 ● 持效性:持效期长 ● 耐雨水冲刷,不受天气影响 ● 不留药渍 ● 低毒、低残留:完全符合食品产业链的需求 ● 对作物安全 使用方法 适用作物 防治对象 制剂用量 使用方法 番茄 晚疫病 60-75毫升/亩 . 配制药液时,向喷雾器中注入少量水, 然后加入推荐用量的银法利制剂。充分搅拌药液使之完全溶解后,加入足量水; . 据作物大小,按每亩推荐用药量,对 水45~75升,进行叶面均匀喷雾处理; . 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叶面喷雾处理效 果最佳,并可以降低用药量。建议每隔7-10天施用一次。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请勿 黄瓜 霜霉病 60-75毫升/亩 大白菜 霜霉病 60-75毫升/亩 辣椒 疫病 60-75毫升/亩 西瓜 疫病 60-75毫升/亩 马铃薯 晚疫病 60-75毫升/亩

施药。普力克 产 品 名 称 普力克722克/升水剂 产 品说明本产品为低毒内吸性的卵菌纲杀菌剂。具有施药灵活的特点,可采用苗床浇灌处理防治苗期猝倒病、疫病;叶面喷雾防治霜霉病、疫病等,均有良好的预防保护和治疗效果。 产品外观 特点说明● 对苗期病害特效,确保健苗、壮苗 ● 内吸传导性强,30分钟后开始发挥保护作用 ● 对霜霉病、疫病、晚疫病有很长的保护及治疗作用● 刺激作物生长,促进生根开花 ● 安全,方便 ● 增产明显 使用方法 适用作物防治对象制剂用量使用方法 黄瓜猝倒病、 疫病5-8毫升/平方米苗床浇灌 黄瓜霜霉病60-100毫升/亩喷雾甜椒疫病 72-107毫升/亩喷雾

南方水稻专用杀菌剂项目实施方案(参考模板)

南方水稻专用杀菌剂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位环境分析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 为核心,完善制度创新、协同创新、政策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和创新潜能,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加快建立健全各方面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 (一)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 息技术、低碳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培育各类创新主体。依靠自主创新,力争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作为考核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指标,特别重视中小型创新企业成长, 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力度。 (三)加快推进企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 院所及大中型企业以企业为主体,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联合 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 的有效结合。推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企业

工程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协同发展,形成“人才+项目+产品”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继续支持企业创办新型研究院。力争产学研合作项目在全部科研项目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 (四)进一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坚定企业家在创新创业的主体地位,通过稳政策、稳导向、稳预期、稳舆论,给企业家创新创业信心和力量,保护和调动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激情。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南方水稻专用杀菌剂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经开区 (三)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xxx有限公司 报告咨询机构:泓域咨询机构 (四)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25879.60平方米(折合约38.80亩)。 (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常见保护性杀菌剂介绍

常见保护性杀菌剂介绍 随着农业需求端从产量到品质的需求转移,杀菌剂近几年的受关注程度持续走 高,并且,“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逐渐被广大农友所接受,越来越 多的农友开始注重作物病害的预测预报以及预防保护。所以,保护性杀菌剂也成为了近几年的热点,市场价格也始终稳步上升,未来的使用面积、市场规模也将逐步扩大,值得所有农资人关注。 保护性杀菌剂区别于治疗性杀菌剂的关键就是使用时间,它是在病菌侵染作物之前,先在作物表面上施药,防止病菌入侵,起到保护作用。防病特点原理是能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层透气、透水、透光的致密性保护药膜,这层保护膜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和入侵从而达到杀菌防病的效果。 保护性杀菌剂特点是:①在病害发生前使用,就是敌人来之前就要准备好武器。 ②病害初期有效,就是在敌人尚未强大时“围而歼之”。③直接作用于病害的生命循环,也是不让敌人的有后勤补给。④对病原菌作用位点,不易产生抗性;也就是保护性杀菌剂可以多方位,全时空的打击敌人,使敌人顾头不顾尾。 常用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有铜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二酰亚胺类和取代苯类等,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 1、代森锰锌 作用特点:

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对果树、蔬菜上的炭疽病、早疫病等多种病害有效,同时它常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用于延缓抗性的产生。 使用方法: 1、马铃薯晚疫病:80%可湿性粉剂1140-2160克/公顷,喷雾。 2、烟草炭疽病:80%可湿性粉剂1920-2160克/公顶,喷雾;烟草赤星病:80%可湿性粉剂1680-2100克/公顷,喷雾。 3、黄瓜霜霉病:80%可湿性粉剂2040-3000克/公顷,喷雾。 4、西瓜炭疽病:80%可湿性粉剂1560-2520克/公顷,喷雾。 5、辣椒(甜椒)炭疽病、辣椒(甜椒)疫病:80%可湿性粉剂1800-2520克/公顷,喷雾。 6、番茄早疫病:80%可湿性粉剂1840-2370克/公顷,喷雾。 7、柑橘树炭疽病、疮痂病:80%可湿性粉剂1333-2000毫克/千克,喷雾。 8、苹果树轮纹病、斑点落叶病、炭疽病:80%可湿性粉剂1000-1500毫克/千克,喷雾。 9、梨树黑星病:80%可湿性粉剂800-1600毫克/千克/喷雾 10、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80%可湿性粉剂1000-1600毫克/千克,喷雾。 11、花生叶斑病:80%可湿性粉剂720-900克/公顷,喷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