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采样原理

交流采样原理
交流采样原理

交流采样原理(模块编码:ZY2900202003)

在微机远动应用初期,RTU的遥测数据采集普遍采用直流采样,即对经过直流整流后的直流量进行采样测量。在直流采样中,遥测数据的采集采用经变送器的直流采样方法来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即将所需采集的有关信息,如交流电压、交流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通过利用变送器模拟电路(主要是运算放大器)变换成相应的直流量,一般转换为0~5V(有功、无功为±5V)的直流电压供微机检测。

此方法软件设计简单,计算简便,对采样值只需作一次比例变换,即可得到被测量的数值,因而可使采样周期大大缩短。在微机监控系统应用的初期,这种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直流采样方法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测量精确度直接受整流电路的影响;整流电路参数调整困难,受波形因素影响大等。

2)变送器有较大的时间延迟,难以及时反映被测量的突变,无法实现实时信号的采集。一般国产普通电流变送器的上升时间均大于300ms。档次较高的进口变送器上升时间约为60~70ms,但其价格昂贵,难以普遍使用。不能及时反应被测量的突变,具有较大的时间常数。

3)当被测波形中有谐波时,会附加产生较大误差。

4)监控系统的测量准确度直接受变送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5)变送器投资较大,增加监控系统的造价,且维修较为复杂,设备复杂,维护困难。

交流采样变送器是将二次测得的电压、电流经高精度的CT、PT变成计算机可测量的交流小信号,按一定规律对被测信号的瞬时值进行采样,然后通过运算,求出被测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和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由于这种方法能够对被测量的瞬时值进行采样,因而实时性好,相位失真小。它用软件代替了硬件的功能,因而使硬件的投资大大减小。

由于以上原因和微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交流采样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传统的直流采样方法相比,交流采样方法速度快、投资省、工作可靠、维护简单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方法,交流采样必将以其优异的性能价格比,逐步取代传统的直流采样方法。

交流采样法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测量精度和测量速度。交流采样相当于用一条阶梯曲线代替一条光滑的正弦曲线,其理论误差主要有两项:一项是用时间上的离散数据近似代替时间上的连续数据所产生的误差,这主要取决于A/D 的转换速度和CPU 的处理速度;另一项是将连续的电压和电流进行量化而产生的量化误差,这主要取决于A/D 转换器的位数。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微机、单片机的处理速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出现了种类繁多而且性能价格比很好的A/D 转换器,如AD574、MAC197等,为交流采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采样定理

一个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物理量f(t),如图29002009-1(a)所示,经过采样后,得到一系列的脉冲序列f *(t),它是离散的信号,称为采样信号,如图29002009-1 (c)所示。

图29002009-1 采样过程

采样信号f *(t),怎样才能如实地反映被采样信号f(t)的变化特征呢?根据香农(Shannon)定理:如果随时间变化的模拟信号(包括噪声干扰在内)的最高频率为f max ,只要按照采样频率f≥2f max 进行采样,那么所给出的样品系列f 1*(t),

f 2*(t),…就足以代表(或恢复) f(t)了,实际中常采用f≥(5~10) 2f max 。

香农定理就是著名的采样定理。对于50Hz 的正弦交流电流、电压来说,理论上只要每个周波采样两点就可以表示其波形的特点了。但为了保证计算准确度,需要有更高的采样频率。一般取每个周波12点、16点、20点或24点的采样频率

就足以保证计算电流、电压基波有效值的准确度了。如果为了分析谐波,例如考虑到13次谐波,则需要采用每个周波32点的采样速率,即采样频率为1600Hz。

二、什么是交流采样

交流采样是相对直流采样而言,它是指对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采集时,输入至A /D转换器的是与电力系统的一次电流和一次电压同频率、大小成比例的交流电压信号。

由于电力系统、发电厂或变电站的一次电流和电压都是大电流或高电压的信号,不能直接送至A/D转换器,所以必须将变电站电压互感器或电流互感器输出的强电信号,经过一个小电压互感器或小电流互感器,变换成A/D转换器所能接受的电压信号,如图29002009-2所示。

在交流采样方式中,对于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是通过采样所得到的u、i计算出来的。

图 29002009-2 交流采样示意图

三、交流采样的算法

由于微机变送器是按一定的规律对被测量的瞬时值进行采样,然后按一定的算法求出被测量,因此,国内外已提出许多交流采样的算法。按采样的速度和精度区分,有快速算法和精度较高的算法,国内的现状是快速算法用于继电保护系统,高精度算法多用于测试装置。

在变电站的实际运行中,电网存在谐波,还会有各种瞬时干扰,如投切电容器、开关合闸、跳闸等,因此在选择交流采样软件时,一般均需与某种滤波算法相配合,才能达到较准确地测量各种正弦与非正弦信号的目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较新的算法,利用这种算法,可以有效地从受干扰污染的输入

信号中估计基波电压或基波电流复数振幅的实部和虚部,利用它们对电流、电压、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有效值进行计算,同时利用电压相角的变化可计算频率和功率因数。

监控系统中交流采样所采用的算法与微机保护装置中有关的采样算法在原理上具有相似性、但两者的目的和要求并不完全一致,微机保护装置中的采样算法需检测的量较少、对计算速度要求较高,但对准确程度的要求比监控系统要低一些;监控系统中交流采样算法需检测的量较多,对算法准确程度的要求较高,对于速度一般只要求跟上系统的采样速度即可。因此这两种系统中的采样算法各有特点,不能盲目照搬。

下面介绍交流采样的一般算法。

若将电压有效值公式

离散化,以一个周期内有限个采样电压数字量来代替一个周期内连续变化的电压函数值,则

式中ΔTm---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

um---第m-1个时间间隔的电压采样瞬时值;

N---1个周期的采样点数。

若相邻两采样的时间间隔相等,即ΔTm为常数ΔT,考虑到N=(T/ΔT)+1,则有

上式就是根据一个周期各采样瞬时值及每周期采样点数计算电压信号有效值的公式。

同理,电流有效值计算公式如下:计算一相有功功率的公式

离散化后为

式中 i

m 、u

m

---同一时刻的电流、电压采样值。

功率因数可由下式求得:

cosφ=P/UI

四、交流采样硬件设计原理

将三相电路的电压及电流信号经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变成幅值为-5V~+5V的交流输入信号,然后采用低通滤波电路对其进行滤波,将滤波后的信号通过采样/保持电路进行同步采样和保持使之变为离散信号。为节约成本,采用同步采样和分时转换的设计思想,其硬件设计原理图如图29002009-3所示。设计中只采用了一个A/D转换器,硬件电路中用一个多路选通开关对所要进行转换的通道依次进行选择。在每一个采样点,A/D转换器要对多路通道分别进行A /D转换。因此,采样/保持器与A/D转换器的时钟脉冲配合是设计的关键,一般采用频率测量及跟踪锁相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将A/D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送入微机进行处理,就可得出相应的有效值、平均功率及功率因数,从而完成交流电力参数的测量。

图 29002009-3 交流采样硬件设计原理图

五、直流采样和交流采样方式的比较

上述分析可知,直流采样和交流采样主要是指对交流电流和电压的采样方法。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直流采样必须把交流电流和电压经过整流和滤波,变成直流量,再送给A/D转换器进行转换。

(一)直流采样的特点

1)直流采样对A/D转换器的转换速率要求不高,软件算法简单。只要将采样结果乘上相应的标度系数便可得到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因此采样程序简单,软件的可靠性较好。

2)直流采样因经过整流和滤波环节,转换成直流信号,因此抗干扰能力较强。

3)直流采样输入回路,因要滤去整流后的纹波,往往采用R-C滤波电路,其时间常数较大(一般几十毫秒~几百毫秒),因此采样结果实时性差,而且无法反映被测模拟量的波形,尤其不适合用于微机保护和故障录波。

4)直流采样需要变送器屏,故增加了设备投资和占地面积。

(二)交流采样的主要特点

交流采样是直接对交流电流和电压的波形进行采样,然后通过一定算法计算出其有效值,并计算出P、Q值。交流采样有如下主要特点。

1)实时性好。它能避免直流采样中整流、滤波环节的时间常数大的影响,因此在微机保护中必须采用交流采样。

2)能反映原来电流、电压的实际波形,便于对所测量的结果进行波形分析。因此在需要谐波分析或故障录波的场合,必须采用交流采样。

3)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是通过采样得到的u、i计算出来的,因此可以省去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变送器,可以节约投资并缩小测量设备的体积。

4)对A/D转换器的转换速率和采样保持器要求较高。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一个周期内,必须保证有足够的采样点数,因此要求A/D转换器要有足够的转换速度。

5)测量准确性不仅取决于模拟量输入通道的硬件,而且还取决于软件算法,因此采样和计算程序相对复杂。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采样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尤其是计算机和A/D转换技术的发展,几年前在价格上还高不可攀的高速、高精度的交流采样技术,现已能在普及型工业产品中应用。RTU是交流采样技术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交流采样RTU与直流采样RTU相比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结构灵活:交流采样RTU可以集中式安装,也可以分散式安装;一些老的变电站进行调度自动化改造时,由于其屏的位置已经占满,分散式安装的RTU将是其比较好的选择。而直流采样RTU由于受到需要配备变送器等的限制,很难做到分布式安装。

扩充方便:交流采样RTU一般为模块化结构,能够非常方便地做到对遥测、遥信等量的扩充,只要加一块扩充模块即可。

维护简单:采用交流采样RTU免除了直流采样RTU中必须的变送器运行管理的工作,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不用经常调校,工作稳定可靠,大大降低了RTU

的维护工作量。

测量精度高:交流采样RTU,对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等的采样精度能很容易达到0.5级,在用户特殊要求下,可以做到0.2级。

测量参数多:除了能测量三相电压、电流、有功、无功、视在功率;还能测量有功电能、无功电能、功率因数、频率等,能省缺脉冲电度表等较贵重的设备投资。

综上所述,直流采样和交流采样是两种不同的采样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和应用场合。但从发展的眼光看,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提高,A/D转换器的转换速度和分辨率也不断提高,而且交流采样的算法也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因此采用交流采样是一种发展的趋势。

六、交流采样微机变送器的特点

微机电量变送器根据交流采样原理,以微处理机为核心,对电网的电流、电压进行瞬时采样、运算,从而得到各种电气量的数字量,通过其接口送给RTU。它具有以下特点:

1)省掉了常规变送器模拟运算直流化过程,采样中间环节少,简化了硬件结构。

2)减少了中间环节,可以提高测量精度及运行的稳定性。

3)采用了微处理器作为核心处理部件,智能化程度高,也提高了性能价格比。

4)采用了三瓦特表和二瓦特表双重测量方式,可满足平衡与不平衡电路的要求。

5)处理数据容量大,并可灵活扩充,以满足不同厂站和调度中心的需要。

6)便于安装调试,减小了占用配电屏(架)的面积或台数。

微机电量变送器根据二次回路的电流与电压经二次TA、TV隔离变换成0~500mV 交流信号,再隔离放大后,经多路开关控制,送往A/D转换和时序控制电路,在工频锁相方波输出电路软件控制下,对同一周期内同一时刻的电流、电压进行瞬时采样,每一个相对周期即可采集一路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的瞬时值,经过软件算法计算,可以得到被测回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数据的有效值和最大值等相关量。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采样周期和采样时机。大多数的计算对采样周期选取8次、12次等低速率方式,这对微处理器及其设备的要求均较低,数据处理也相对简单,这在电网中高次谐波分量不太大的情况下是适用的,否则就必须提高采样速率。

另外,采样的时机很重要,特别是在低速率采样的方式中,如果采样恰好在高次谐波的峰谷点,将对精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器件和技术允许范围内,应尽量提高采样频率,这样对电网中的干扰影响起抑制作用,有使数字平滑的作用。

(2)铁芯非线性补偿。微机交流采样变送器能实现分段对铁芯的非线性补偿,补偿程度根据铁芯本身的特性,最好是能对每个铁芯有一个相对应的补偿曲线,并且根据精度要求分段补偿。

(3)铁芯磁滞角度的补偿。由于微处理器有存储功能,铁芯的磁滞角补偿变得很简单。在对铁芯进行磁滞角测量后,把每个铁芯的磁滞角度存入微机,用计算法作相移处理。这种补偿完全可理想化,这是常规变送器所不可及的。

(4)同步采样和数字平滑处理。功率计算是电压、电流的同期同步采样,因此,抖动干扰信号的数字滤波和平滑在静态测试中难以实现,这也是微机交流采样计算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深层次问题。

七、模块小结

本培训模块以介绍自动化系统交流采样原理为目的,介绍了采样定理,交流采样的算法,交流采样硬件电路几个组成单元的作用,详细介绍了微机变送器的特点,直流采样和交流采样方式的不同点。

采样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的混合仿真研究

采样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的混合仿真研究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混合仿真方法研究采样控制系统。 2.深入理解和掌握采样控制的基本理论。 二·实验要求 1.利用实验设备设计并实现已知被控对象为典型二阶连续环节的采样控制混合仿真系统。2.改变数字控制器的采样控制周期和放大系数,研究参数变化对采样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 进入实验界面后,先对实验类别进行设置(选择实验九或实验十),通过对界面下边开关来选择,点击开关向上(对应紫色信号灯亮)即选择采样控制混合仿真研究(即实验九);点击开关向下(对应绿色信号灯亮)即选择采样控制系统串联校正混合研究(即实验十)。选择“采样时间”为“200Hz/5ms”。 四·实验所用仪器 PC微机(含实验系统上位机软件)、ACT-I实验箱、USB2.0通讯线 五·实验步骤和方法 1.利用实验设备设计并实现已知被控对象为典型二阶连续环节的采样控制混合仿真系统。2.改变数字控制器的采样控制周期和放大系数,研究参数变化对采样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具体步骤: 1.采样控制系统的混合仿真研究方法 (1)参阅本实验附录1(1)以及图9.1.1和图9.1.2,利用实验箱上的电模拟单元电路U9和U11,设计并连接已知传递函数的连续被控对象的模拟电路。 (2)将实验箱上的数据处理单元U3模拟量输出端“O1”与被控对象的模拟电路的输入端(对应图9.1.2的r(t)端)相连,同时将该数据处理单元U3的模拟量输入端口“I1”与被控对象的模拟电路的输出端(对应图9.1.2的c(t)端)相连。再将运放的锁零端“G”与电源单元U1的“-15V”相连。注意,实验中运放没有锁零,而模拟电路中包含“电容”,故每次实验启动前,必须对电容短接放电,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接线完成,经检查USB通讯线是否接好,再给实验箱上电后,启动上位机程序,进入主界面。界面上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通道接线设置”:将环节的输出端Uo接到U3单元的A/D输入端I1,U3单元的D/A 信号发生端接到环节的输入端Ui。 ②硬件按上述接线完后,检查USB通讯连线是否接好和检查实验箱电源是否正常后,点击LabVIEW上位机界面程序中的“RUN”按钮运行实验界面,如果有问题则请求指导教师帮助。 ③进入实验界面后,先对实验类别进行设置(选择实验九或实验十),通过对界面下边开关来选择,点击开关向上(对应紫色信号灯亮)即选择采样控制混合仿真研究(即实验九);点击开关向下(对应绿色信号灯亮)即选择采样控制系统串联校正混合研究(即实验十)。

PT100温度采集

原理图设计 AD采集 转换显示

其他电路 程序设计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led1=P1^0; //数码管位控制 sbit led2=P1^1; sbit led3=P1^2; sbit led4=P1^3; sbit sda=P3^4; //24C02数据端口 sbit scl=P3^3; //24C02时钟线 sbit beef=P3^5;//蜂鸣器驱动控制 sbit rd=P3^7; //A/D转换读信号 sbit wr=P3^6; //A/D转换写信号 sbit s1=P1^4; //按键 sbit s2=P1^5; sbit s3=P1^6; sbit s4=P1^7; uint num,temp,wendu,tiaojie,m; uchar qian,bai,shi,ge,moshi=0,moshi1=0,shangxian=70,xiaxian=20; uchar code table[]={0xA0,0xBB,0x62,0x2A,0x39,0x2C,0x24,0xBA, 0x20,0x28,0x30,0x25,0xE4,0x23,0x64,0x74};//数码管段码

void delay(uint xms) { uint i,j; for(i=xms;i>0;i--) for(j=110;j>0;j--); } /******************************************************** ====================24c02函数========================= *******************************************************/ void delay1(){;;} void start() //开始 { sda=1; delay1(); scl=1; delay1(); sda=0; delay1(); } void stop()//停止 { sda=0; delay1(); scl=1; delay1(); sda=1; delay1(); } void respons()//应答 { uchar i; scl=1; delay1(); while((sda==1)&(i<250))i++; scl=0; delay1(); } void init() //初始化 { sda=1; delay1();

单片机课程设计——温度采集电路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与仿真 一、设计目的 1、通过单片机课程设计,熟练掌握C语言与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去,提高我们的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2、通过数字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如何采集数据并在LCD上显示采集的数据合如何控制电机的使用方法,和简单程序的编写,最终提高我们的逻辑抽象能力。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任务:设计一个能够采集数据和控制电机的系统. 具体要求: (1)通过I/O口扩展5个按键 (2)单片机的P口外接8个拨码开关,作为8位数据输入 (3)通过I/O口外接DS18B20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采集 (4)外接一步进电机,作为控制部分 (5)外接一LCM1602液晶屏,进行数据显示 (6)在PROTEUS软件中设计实现上述功能的电路,然后编写源程序实现如下功能: 按下按键“1”时在液晶屏上显示“DAN PIAN JI KE CHENG SHE JI”。 按下按键“2”时在液晶屏上显示自己的学号和姓名(拼音)。 按下按键“3”时进行温度采集并显示在液晶屏上。 按下按键“4”时通过拨码开关采集8位数据并显示在液晶屏上,数据大于200控制步进电机反转,小于50步进电机正转。 按下按键“5”时步进电机停止转动。 三、设计原理分析 1、显示“DAN PIAN JI KE CHENG SHE JI”与自己的学号和姓名(拼音)直接定义字符串然后送入1602LCD显示。 2、采集温度通过DS18B20温度传感器将采集的温度通过硬件电路转送入单片机内部,单片机内部将采集的温度转换成字符串然后送入1602LCD显示。 3、通过控制ULN2003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ULN2003是另一款电机脉冲分配芯片,由于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而且无需外接功率放大电路,因此也常用来作为步进电机的驱动芯片)。 4、该电路系统采用“一线总线”数字传感器DS18B20实现温度的采集,采用液晶显示器进行数据显示。首先启动Proteus并从Proteus元件库中选择需要的元件绘制电路图并设置相应元件的参数值。 5、电路绘制完成以后,打开KeilμVision 2新建一个项目,命名为cewen.uv2。选择Project 菜单下的Select Device forTarget选择A T89C51。然后单击Project菜单下的Optionfor Target ‘Target1’项,选择Debug,使用Proteus VSM Em-ulator仿真。然后新建一个源文件cewen.c,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据了解,很多厂家在使用温度控制器的过程中,往往碰到惯性温度误差的问题,苦于无法解决,依靠手工调压来控制温度。创新,采用了PID模糊控制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惯性温度误差的问题。传统的温度控制器,是利用热电偶线在温度化变化的情况下,产生变化的电流作为控制信号,对电器元件作定点的开关控制器。电脑控制温度控制器:采用PID模糊控制技术*用先进的数码技术通过Pvar、Ivar、Dvar(比例、积分、微分)三方面的结合调整形成一个模糊控制来解决惯性温度误差问题。 传统的温度控制器的电热元件一般以电热棒、发热圈为主,两者里面都用发热丝制成。发热丝通过电流加热时,通常达到1000℃以上,所以发热棒、发热圈内部温度都很高。一般进行温度控制的电器机械,其控制温度多在0-400℃之间,所以,传统的温度控制器进行温度控制期间,当被加热器件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时,温度控制器会发出信号停止加热。但这时发热棒或发热圈的内部温度会高于400℃,发热棒、发热圈还将会对被加热的器件进行加热,即使温度控制器发出信号停止加热,被加热器件的温度还往往继续上升几度,然后才开始下降。当下降到设定温度的下限时,温度控制器又开始发出加热的信号,开始加热,但发热丝要把温度传递到被加热器件需要一定的时候,这就要视乎发热丝与被加热器件之间的介质情况而定。通常开始重新加热时,温度继续下降几度。所以,传统的定点开关控制温度会有正负误差几度的现象,但这不是温度控制器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热系统的结构性问题,使温度控制器控温产生一种惯性温度误差。 要解决温度控制器这个问题,采用PID模糊控制技术,是明智的选择。PID模糊控制,是针对以上的情况而制定的、新的温度控制方案,用先进的数码技术通过Pvar、Ivar、Dvar三方面的结合调整,形成一个模糊控制,来解决惯性温度误差问题。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传统的温度控制器温控方式存在较大的惯性温度误差,往往在要求精确的温控时,很多人会放弃自动控制而采用调压器来代替温度控制器。当然,在电压稳定工作的速度不变、外界气温不变和空气流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的,但要清楚地知道,以上的环境因素是不断改变的,同时,用调压器来代替温度控制器时,必须在很大程度上靠人力调节,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而用人手调好所需温度的度数,然后靠相对稳定的电压来通电加热,勉强运作,但这决不是自动控温。当需要控温的关键很多时,就会手忙脚乱。这样,调压器就派不上用场,因为靠人手不能同时调节那么多需要温控的关键,只有采用PID模糊控制技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使操作得心应手,运行畅顺。例如烫金机,其温度要求比较稳定,通常在正负2℃以内才能较好运作。高速烫金机烫制同一种产品图案时,随着速度加快,加热速度也要相应提高。这时,传统的温度控制器方式和采用调压器操作就不能胜任,产品的质量就不能保证,因为烫金之前必须要把烫金机的运转速度调节适当,用速度来迁就温度控制器和调压器的弱点。但是,如果采用PID模糊控制的温度控制器,就能解决以上的问题,因为PID中的P,即Pvar功率变量控制,能随着烫金机工作速度加快而加大功率输出的百分量。 有机械式的和电子式的, 机械式的采用两层热膨胀系数不同金属亚在一起,温度改变时,他的弯曲度会发生改变,当弯曲到某个程度是,接通(或断开)回路,使得制冷(或加热)设备工作。

信号处理中的采样

采样,其他名称:取样,指把时间域或空间域的连续量转化成离散量的过程。 1采样简介 解释1所谓采样(sampling)就是采集模拟信号的样本。 采样是将时间上、幅值上都连续的模拟信号,在采样脉冲的作用,转换成时间上离散(时间上有固定间隔)、但幅值上仍连续的离散模拟信号。所以采样又称为波形的离散化过程。 解释2把模拟音频转成数字音频的过程,就称作采样,所用到的主要设备便是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即ADC,与之对应的是数/模转换器,即DAC)。采样的过程实际上是将通常的模拟音频信号的电信号转换成二进制码0和1,这些0和1便构成了数字音频文件。采样的频率越大则音质越有保证。由于采样频率一定要高于录制的最高频率的两倍才不会产生失真,而人类的听力范围是20Hz~20KHz,所以采样频率至少得是20k×2=40KHz,才能保证不产生低频失真,这也是CD音质采用44.1KHz(稍高于40kHz是为了留有余地)的原因。 通过周期性地以某一规定间隔截取音频信号,从而将模拟音频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每次采样时均指定一个表示在采样瞬间的音频信号的幅度的数字。 2采样频率 每秒钟的采样样本数叫做采样频率。 采样频率越高,数字化后声波就越接近于原来的波形,即声音的保真

度越高,但量化后声音信息量的存储量也越大。 采样频率与声音频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采样定理,只有当采样频率高于声音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时,才能把离散模拟信号表示的声音信号唯一地还原成原来的声音。 目前在多媒体系统中捕获声音的标准采样频率定为44.1kHz、22.05kHz和11.025kHz三种。而人耳所能接收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为20Hz--20KHz,但在不同的实际应用中,音频的频率范围是不同的。例如根据CCITT公布的声音编码标准,把声音根据使用范围分为以下三级: ·电话语音级:300Hz-3.4kHz ·调幅广播级:50Hz-7kHz ·高保真立体声级:20Hz-20kHz 因而采样频率11.025kHz、22.05kHz、44.1kHz正好与电话语音、调幅广播和高保真立体声(CD音质)三级使用相对应。 DVD标准的采样频率是96kHz 3采样位数 采样位数可以理解为采集卡处理声音的解析度。这个数值越大,解析度就越高,录制和回放的声音就越真实。我们首先要知道:电脑中的声音文件是用数字0和1来表示的。所以在电脑上录音的本质就是把模拟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反之,在播放时则是把数字信号还原成模拟声音信号输出。采集卡的位是指采集卡在采集和播放声音文件时所使用数字声音信号的二进制位数。采集卡的位客观地反映了数字

信号采样原理

6.2 信号采样与保持 采样器与保持器是离散系统的两个基本环节,为了定量研究离散系统,必须用数学方法对信号的采样过程和保持过程加以描述。 6.2.1 信号采样 在采样过程中,把连续信号转换成脉冲或数码序列的过程,称为采样过程。实现采样的装置,称为采样开关或采样器。如果采样开关以周期T 时间闭合,并且闭合的时间为τ,这样就把一个连续函数变成了一个断续的脉冲序列,如图6-3(b)所示。 ()e t *()e t 由于采样开关闭合持续时间很短,即T τ<<,因此在分析时可以近似认为0τ≈。这样可以看出,当采样器输入为连续信号时,输出采样信号就是一串理想脉冲,采样瞬时的脉冲等于相应瞬时的值,如图6-3(c) 所示。 ()e t *()e t ()e t 图6-3 信号的采样 根据图6-3(c)可以写出采样过程的数学描述为 *()(0)()()()()()e t e t e T t T e nT t nT δδδ=+?++?+L L )?nT (6-1) 或 (6-2) * ()()()()(δδ∞∞ =?∞=?∞=?=∑∑n n e t e nT t nT e t t nT 式中,是采样拍数。由式(6-2)可以看出,采样器相当于一个幅值调制器,理想采样序 n 列可看成是由理想单位脉冲序列对连续量调制而形成的,如图 * ()e t ()()δδ∞ =?∞=?∑T n t t 6-4所示。其中,()T t δ是载波,只决定采样周期,而为被调制信号,其采样时刻的值决定调制后输出的幅值。 ()e t ()e nT 图6-4 信号的采样 6.2.2 采样定理

一般采样控制系统加到被控对象上的信号都是连续信号,那么,如何将离散信号不失真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便涉及采样频率如何选择的问题。采样定理指出了由离散信号完全恢复相应连续信号的必要条件。 由于理想单位脉冲序列()T t δ是周期函数,可以展开为复数形式的傅氏级数 ()ωδ+∞=?∞= ∑s jn t T n n t c e (6-3) 式中,T s /2πω=为采样角频率,T 为采样周期,是傅氏级数系数,它由下式确定 n c /2/2 1()d ωδ+??=∫s T jn t n T T c t e T t (6-4) 在]2,2[T T +?区间中,)(t T δ仅在0=t 时有值,且,所以 1|0==?t t jn s e ω0011()d δ+?= ∫n c t t T T = (6-5) 将式(6-5)代入式(6-3),得 1()ωδ+∞=?∞ =∑s jn t T n t e T (6-6) 再把式(6-6)代入式(6-2),有 * 11()()()ωω+∞+∞ =?∞=?∞==∑∑s s jn t jn t n n e t e t e e nT e T T (6-7) 将式(6-7)两边取拉氏变换,由拉氏变换的复数位移定理,得到 ∑+∞?∞=+=n s jn s E T s E )(1)(* ω (6-8) 令ωj s =,得到采样信号的傅氏变换 )(*t e * 1()[()]ωωω+∞=?∞=+∑s n E j E j n T (6-9) 式中,)(ωj E 为相应连续信号的傅氏变换,)(t e (j )E ω为的频谱。一般来说,连续信号的频带宽度是有限的,其频谱如图6-5(a)所示,其中包含的最高频率为)(t e h ω。 式(6-9)表明,采样信号具有以采样频率为周期的无限频谱,除主频谱外,还包含无限多个附加的高频频谱分量(如图6-5(b)所示),只不过在幅值上变化了* ()e t 1T 倍。为了准确复现被采样的连续信号,必须使采样后的离散信号的主频谱和高频频谱彼此不混叠,这样就可以用一个理想的低通滤波器(其幅频特性如图6-5(b)中虚线所示)滤掉全部附加的高频频谱分量,保留主频谱。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器附程序代码

生产实习报告书 报告名称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姓名 学号0138、0140、0141 院、系、部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工程10-01 指导教师 2013年 9 月 1日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方案论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方案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方案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硬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单片机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DS18B20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DS18B20外形及引脚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DS18B20接线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按键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声光报警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数码管显示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程序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主程序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读温度值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读温度值模块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滤波、峰值保持、多路开关、AD转换) 温度采集电路是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整个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系统根据工艺要求对加热炉出口的工件进行实时的温度检测。当加热炉出口没有工件被推出时,温度采集部分不进行温度采集;当有工件被推出时,通过气缸的驱动信号和气缸的位置开关信号获得工件的推出时刻和温度采集的时间段,温度采集部分在工件从加热炉被推出的时刻开始采集工件的温度,根据本次设计的要求,要在温度采集时间段内对工件进行20个点的温度采集,并要采集到工件温度的峰值。 3.2.1温度传感器部分 1.温度传感器的选取 由于温度传感器要测取的是加热炉出口的被推出的高温的金属工件,加热工件的温度高达上千度,且是要测量处于运动状态的工件,且工业现场的灰尘、震动等的干扰严重。所以可以考虑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或者红外温度传感器。但考虑到工艺要求和在加热炉出口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安装的难度比较大,所以优先考虑红外温度传感器。 根据技术指标,温度测量范围600℃~1200℃,温度测量误差±4℃,考虑到后面还有A/D转换器部分和软件部分会增大测量误差,所以温度传感器的分辨率和精度最好控制在±1℃以内。 综合上述因素,温度传感器部分选取海贝尔公司HBIR系列的在线式红外测温探头HBIR—5816。HBIR系列工业级在线式红外测温探头安装简便,易于维护,适用于电力、冶金等相关领域的测温。 2.HBIR—5816介绍 测温范围:600℃~1500℃ 分辨率:0.1℃ 精度:±1.0℃ 响应时间:100ms 供电要求:+5VDC,+12VDC,+24VDC 模拟输出:4~20mA 表3.1传感器引线定义表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据了解,很多厂家在使用温度控制器的过程中,往往碰到惯性温度误差的问题,苦于无法解决,依靠手工调压来控制温度。创新,采用了PID模糊控制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惯性温度误差的问题。传统的温度控制器,是利用热电偶线在温度化变化的情况下,产生变化的电流作为控制信号,对电器元件作定点的开关控制器。电脑控制温度控制器:采用PID 模糊控制技术 *用先进的数码技术通过Pvar、Ivar、Dvar(比例、积分、微分)三方面的结合调整形成一个模糊控制来解决惯性温度误差问题。 传统的温度控制器的电热元件一般以电热棒、发热圈为主,两者里面都用发热丝制成。发热丝通过电流加热时,通常达到1000℃以上,所以发热棒、发热圈内部温度都很高。一般进行温度控制的电器机械,其控制温度多在0-400℃之间,所以,传统的温度控制器进行温度控制期间,当被加热器件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时,温度控制器会发出信号停止加热。但这时发热棒或发热圈的内部温度会高于400℃,发热棒、发热圈还将会对被加热的器件进行加热,即使温度控制器发出信号停止加热,被加热器件的温度还往往继续上升几度,然后才开始下降。当下降到设定温度的下限时,温度控制器又开始发出加热的信号,开始加热,但发热丝要把温度传递到被加热器件需要一定的时候,这就要视乎发热丝与被加热器件之间的介质情况而定。通常开始重新加热时,温度继续下降几度。所以,传统的定点开关控制温度会有正负误差几度的现象,但这不是温度控制器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热系统的结构性问题,使温度控制器控温产生一种惯性温度误差。 要解决温度控制器这个问题,采用PID模糊控制技术,是明智的选择。PID模糊控制,是针对以上的情况而制定的、新的温度控制方案,用先进的数码技术通过Pvar、Ivar、Dvar 三方面的结合调整,形成一个模糊控制,来解决惯性温度误差问题。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传统的温度控制器温控方式存在较大的惯性温度误差,往往在要求精确的温控

简易温度控制器的设计(DOC)

" 简易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摘要 简易温度控制器是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电压的变化,再利用比较运算放大器与设置的温度值对应的电压进行比较,输出高或低电平从而对控制对象即加热器进行控制。其电路可分为三大部分:测温电路,比较/显示电路,控制电路。 关键词:测温,显示,加热 ! }

目录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0 设计内容 0 设计要求 0 二、系统设计 0 系统要求 0 系统工作原理 0 方案设计 0 三.单元电路设计 (1) 温度检测电路 (1) 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1) 电路仿真 (2) 、元器件的选择及参数的确定 (3) 比较/显示电路 (3) 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3) 电路仿真 (4) 元件的选择及参数的确定 (5) 、温度控制单元电路 (5) 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5) 温度控制单元仿真电路 (6) 电源部分 (7) 四.系统仿真 (9) 结论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设计内容 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电压的变化,再利用比较运算放大器与设置的温度值对应的电压进行比较,从而通过输出电平对加热器进行控制。 设计要求 首先通过电源变压器把220V的交流电变成所需要的5V电压;当水温小于40℃时,H1、H2两个加热器同时打开,将容器内的水加热;当水温大于50℃,但小于70℃时,H1加热器打开,H2加热器关闭;当水温大于50℃时,H1、H2两个加热器同时关闭;当水温小于30℃,或者大于80℃时,红色发光二极管报警;当水温在30℃~80℃之间时,用绿色发光二极管指示水温正常[2]。 二、系统设计 系统要求 系统主要要求将温度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再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从而对显示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控制,从而自动的调节水温, 系统工作原理 通过对水温进行测量,将所测量的温度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利用比较后的输出信号至加热部分,让加热部分调控水温,从而实现对水温控制的目的。同时也反应到显示部分,让其正确的表示温度的状态。温度值的变化引起电阻值的变化,从而最终引起测温电路输出的电压值的变化,经过后边比较电路进行比较,从而控制显示电路和加热电路。 方案设计 为了使信号输出误差很小,选用桥式测压电路,这样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与温度相对应的电压值,关于比较部分可以选用比较器LM339构成窗口比较器,再利用滑动变阻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题目: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专业班级学生: 题目:温度采集电路的设计 课程设计从 2015年 9月 7 日起到 2015 年 12 月 20日 1、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1.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单路温度进行测量,并用数码管显示当前温度值系统硬件设计,并用电子CAD软件绘制出原理图,编辑、绘制出PCB印制版。要求: (1)原理图中元件电气图形符号符合国家标准; (2)整体布局合理,注标规范、明确、美观,不产生歧义。 (3)列出完整的元件清单(标号、型号及大小、封装形式、数量) (4)图纸幅面为A4。 (5)布局、布线规范合理,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在元件面的丝印层上,给出标号、型号或大小。所有注释信息(包括标号、型号及说明性文字)要规范、明确,不产生歧义。 2.编写并调试驱动程序。功能要求: (1)温度范围0-100℃。 (2)温度分辨率±1℃。 (3)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 3.撰写设计报告。

2、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 课程设计说明书(报告)中图表、公式要求如下: (a)图:图的名称采用中文,中文字体为五号宋体,图名在图片下面。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以章为单位顺序编号。格式为:图1-1,空一字符后,接图名。 (b)表格:表的名称及表内文字采用中文,中文字体为五号宋体,表名在表格上面。表号以章为单位顺序编号,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格式为:表1-1,空一字符后,接表格名称。 (c)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排列。公式序号按章顺序编号。字体为五号宋体,序号靠页面右侧。格式为:(1-1)……。 3、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指导教师:日期: 教研室主任:日期:

应用_MATLAB实现连续信号的采样与重构

抽样定理及应用 2.1课程设计的原理 2.1.1连续信号的采样定理 模拟信号经过 (A/D) 变换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采样,信号采样后其频谱产生了周期延拓,每隔一个采样频率 fs ,重复出现一次。为保证采样后信号的频谱形状不失真,采样频率必须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成分的两倍,这称之为采样定理。时域采样定理从采样信号 恢复原信号 必需满足两个条件: (1) 必须是带限信号,其频谱函数在 > 各处为零;(对信号的要求, 即只有带限信号才能适用采样定理。) (2) 取样频率不能过低,必须 >2 (或 >2)。(对取样频率的要 求,即取样频率要足够大,采得的样值要足够多,才能恢复原信号。)如果采样频率 大于或等于 ,即 ( 为连续信号 的有限频谱),则采样离散信号能无失真地恢复到原来的连续信号 。一个频 谱在区间(- , )以外为零的频带有限信号,可唯一地由其在均匀 间隔 ( < )上的样点值 所确定。根据时域与频域的对称性, 可以由时域采样定理直接推出频域采样定理。一个时间受限信号()t f ,它集中在(m m ωω+-,)的时间范围内,则该信号的频谱()ωj F 在频域中以间隔为1ω的冲激序列进行采样,采样后的频谱)(1ωj F 可以惟一表示原信号的条件为重复周期 m t T 21≥,或频域间隔m t f 21 21≤ = πω(其中112T πω=)。采样信号 的频谱是原 信号频谱 的周期性重复,它每隔 重复出现一次。当s ω>2 时, 不会出现混叠现象,

原信号的频谱的形状不会发生变化,从而能从采样信号中恢复原信号。 >2的含义是:采样频率大于等于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这里的“不(注: s 混叠”意味着信号频谱没有被破坏,也就为后面恢复原信号提供了可能!) (a) (b) (c) 图* 抽样定理 a)等抽样频率时的抽样信号及频谱(不混叠) b)高抽样频率时的抽样信号及频谱(不混叠) c) 低抽样频率时的抽样信号及频谱(混叠) 2.1.2信号采样 如图1所示,给出了信号采样原理图

温度采集电路课设..

目录 1 设计任务及要求 (1) 2 设计方案论证 (1) 3 单元电路设计 (2) 3.1 工作原理 (2) 3.2 时钟振荡电路 (2) 3.3 温度采集电路 (2) 3.3.1 LM35简要说明 (2) 3.3.2 TL082双运算放大器 (3) 3.3.3 温度采集电路 (3) 3.4 A/D转换电路 (4) 3.5 存储电路 (4) 3.6 数码显示电路 (5) 3.6.1 CD4511简要说明 (5) 3.6.2 共阴极数码管 (5) 3.6.3 数码显示电路 (6) 4 原理总图 (7) 5 元器件清单 (7) 6 调试过程及其测试 (8) 6.1 通电前检查 (8) 6.2 通电检查 (8) 6.2.1 555电路脉冲输出波形 (8) 6.2.2 放大器模块的调试 (8) 6.2.3 ADC0804输出调试 (8) 6.2.4 AT28C16的调试 (8) 6.2.5 数码管显示的调试 (8) 6.3 结果分析 (9) 7 总结与体会 (9) 7.1 体会 (9) 7.2 本方案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9) 7.3 改进意见 (9) 参考文献 (10)

1 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并制作一个温度测量与显示系统,基本原理如图8所示。具体要求如下: 图1-1 温度采集系统框图 (1)被测温度范围0 99°C; (2)显示测量的温度值,精度不低于1°C。 参考元器件:LM35/45,OP07/NE5532/TL082,AT28C16,CD4511。 说明:测试时验证环境温度和90°C热水的测量值。 2 设计方案论证 方案一:采用51子系列单片机为核心,通过将温度采集电路输出的电压在单片机转换输出,送入数码管显示。设计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方案一设计框图 方案二:将温度采集电路输出电压送入数模转换电路,转换成二进制形式后送入EEPROM存储,最后送入数码管显示。设计框图如图2-2所示。 图2-2 方案二设计框图 虽然单片机连接设计简单,但却需要具备一定的汇编语言基础,所以选用方案二。

自动温度控制器工作原理

风机控制的工作原理一、总原理图 CBB Y 1 2 2 . 1 1 8 4 M C2 22 C1 22 S M L A 1 2 3 W D D S18b20 V CC V CC 1 2 3 4 5 6 7 8 9 R P A102*8 V CC B G 31*51 R6 330 G ND R 5 1 k V CC C3 10u/16V EA/VP 31 X1 19 X2 18 R ST 9 P37(RD) 17 P36(W R) 16 P32(IN T0) 12 P33(IN T1) 13 P34(T0) 14 P35(T1) 15 P10 1 P11 2 P12 3 P13 4 P14 5 P15 6 P16 7 P17 8 P00 39 P01 38 P02 37 P03 36 P04 35 P05 34 P06 33 P07 32 P20 21 P21 22 P22 23 P23 24 P24 25 P25 26 P26 27 P27 28 PS EN 29 A LE/P 30 P31(TX D) 11 P30(RX D) 10 G ND 20 V CC 40 IC2 89S52 V CC C4 104/400V R9 10k R10 5 1 1 2 46 3 5 IC1 3022 1 2 3 4 PO W E R 1 2 3Q4 B TA10 K2FA N K1O N/O FF K3U P K4D OW N V CC C5 100u/16V V CC In 1 O u t 3 2 IC3 78L05 C6 220u/16V C8 104 C7 104 D3 4007 D2 4007 R4 5k1 R3 5 k 1 G ND R2 5 k 1 2 1 3 Q1 8050 D4 4007 D1 4007 G ND V CC D5 4007 a b f c g d e 1 1 7 4 2 1 1 5 a b c d e f g 3 d p d p 1 2 9 8 6 S 4 S 3 S 2 S 1 X S a b c d e f f g g h h a a b b c c d d e R 8 5 . 1 K R 1 1 k R7 330

温度采集系统原理图

晶振电路与复位电路 在晶振电路中,主要用到了XTAL1和XTAL2两个引脚。 (1)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2)XTAL2: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 在晶振电路中,AT89C51具有两种晶振方式,一种是片内时钟振荡方式,但需要在引脚外接石英晶体和振荡电容,振荡电容的值一般取10-30pf。另一种是外部时钟方式,即将XTAL1接外部时钟,XTAL2脚悬空。本设计的晶振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晶振电路 单片机的晶振频率采用11.0592MHZ,外加两个30pF电容。 XTAL1和XTAL2分别为反向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外接石英晶体和振荡电容,构成了片内时钟振荡方式。而振荡周期指的就是单片机外接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周期。当时钟起振后,产生一定的频率的时钟信号,单片机的CPU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能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与整个系统相关的周期还有振荡周期、状态周期、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电容C1和C2主要用于校正波形,振荡器的作用主要是产生时钟振荡。而整个电路的作用则是为了产生自激振荡。 引脚RST作用是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在按下按键后,系统自动复位,十分方便。在复位电路中添加按键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得复位更加方便,电容主要是在复位后进行充电,而上拉电阻起到限流的作用,保护了电路。 图2复位电路

温度采集电路 温度控制电路主要运用到了DS18B20和AT89C51。 图3 DS18B20管脚图 在硬件上,DS18B20与单片机的连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VCC接外部电源,GND接地,I/O与单片机的I/O线相连;另一种是用寄生电源供电,此时UDD、GND接地,I/O接单片机I/O。内部寄生电源I/O口线要接5KΩ左右的上拉电阻。这里采用的是第一种连接方法,如图4所示: 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电位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电位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图4 温度采集电路 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主要指DS18B20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DS18B20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供电,一种是采用电源供电方式,此时DS18B20的1脚接地,2脚作为信号线,3脚接电源。另一种是寄生电源供电方式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寄生电源供电方式适应能力差且易损坏,此处采用电源供电方式,I/O 口接单片机的P2.4口。 显示电路 在显示电路中,VSS接地,VDD接5V正电源,VEE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为了获得最佳对比度,VEE接地。 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控制温度控制器原理 据了解,很多厂家在使用温度控制器的过程中,往往碰到惯性温度误差的问题,苦于无法解决,依靠手工调压来控制温度。创新,采用了PID 模糊控制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惯性温度误差的问题。传统的温度控制器,是利用热电偶线在温度化变化的情况下,产生变化的电流作为控制信号,对电器元件作定点的开关控制器。电脑控制温度控制器:采用PID 模糊控制技术 *用先进的数码技术通过Pvar、Ivar、Dvar(比例、积分、微分)三方面的结合调整形成一个模糊控制来解决惯性温度误差问题。传统的温度控制器的电热元件一般以电热棒、发热圈为主,两者里面都用发热丝制成。发热丝通过电流加热时,通常达到1000℃以上,所以发热棒、发热圈内部温度都很高。一般进行温度控制的电器机械,其控制温度多在0-400℃之间,所以,传统的温度控制器进行温度控制期间,当被加热器件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时,温度控制器会发出信号停止加热。但这时发热棒或发热圈的内部温度会高于400℃,发热棒、发热圈还将会对被加热的器件进行加热,即使温度控制器发出信号停止加热,被加热器件的温度还往往继续上升几度,然后才开始下降。当下降到设定温度的下限时,温度控制器又开始发出加热的信号,开始加热,但发热丝要把温度传递到被加热器件需要一定的时候,这就要视乎发热丝与被加热器件之间的介质情况而定。通常开始重新加热时,温度继续下降几度。所以,传统的定点开关控制温度会有正负误差几度的现象,但这

不是温度控制器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热系统的结构性问题,使温度控制器控温产生一种惯性温度误差。 要解决温度控制器这个问题,采用PID模糊控制技术,是明智的选择。PID模糊控制,是针对以上的情况而制定的、新的温度控制方案,用先进的数码技术通过Pvar、Ivar、Dvar三方面的结合调整,形成一个模糊控制,来解决惯性温度误差问题。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传统的温度控制器温控方式存在较大的惯性温度误差,往往在要求精确的温控时,很多人会放弃自动控制而采用调压器来代替温度控制器。当然,在电压稳定工作的速度不变、外界气温不变和空气流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的,但要清楚地知道,以上的环境因素是不断改变的,同时,用调压器来代替温度控制器时,必须在很大程度上靠人力调节,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而用人手调好所需温度的度数,然后靠相对稳定的电压来通电加热,勉强运作,但这决不是自动控温。当需要控温的关键很多时,就会手忙脚乱。这样,调压器就派不上用场,因为靠人手不能同时调节那么多需要温控的关键,只有采用PID模糊控制技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使操作得心应手,运行畅顺。例如烫金机,其温度要求比较稳定,通常在正负2℃以内才能较好运作。高速烫金机烫制同一种产品图案时,随着速度加快,加热速度也要相应提高。这时,传统的温度控制器方式和采用调压器操作就不能胜任,产品的质量就不能保证,因为烫金之前必须要把烫金机的运转速度调节适当,用速度来迁就温度控制器和调压器的弱点。但是,如果采用PID模糊控制的温度控

带通采样定理精编版

3.1.3 带通抽样定理 实际中遇到的许多信号是带通型信号,这种信号的带宽往往远小于信号中心频率。若带通信号的上截止频率为,下截止频率为,这时并不需要抽样频率高于两倍上截止频率,可按照带通抽样定理确定抽样频率。 [定理3-2] 带通抽样定理:一个频带限制在内的时间连续信号,信号带宽,令,这里为不大于的最大正整数。如果抽样频率满足条件 , (3.1-9) 则可以由抽样序列无失真的重建原始信号。 对信号以频率抽样后,得到的采样信号的频谱是的频谱经过周期延拓而成,延拓周期为,如图3-3所示。为了能够由抽样序列无失真的重建原始信号,必须选择合适的延拓周期(也就是选择采样频率),使得位于和的频带分量不会和延拓分量出现混叠,这样使用带通滤波器就可以由采样序列重建原始信号。 由于正负频率分量的对称性,我们仅考虑的频带分量不会出现混叠的条件。 在抽样信号的频谱中,在频带的两边,有着两个延拓频谱分量:和。为了避免混叠,延拓后的频带分量应满足 (3.1-10) (3.1-11) 综合式(3.1-10)和式(3.1-11)并整理得到 (3.1-12) 这里是大于等于零的一个正数。如果取零,则上述条件化为 (3.1-13) 这时实际上是把带通信号看作低通信号进行采样。 取得越大, 则符合式(3.1-12)的采样频率会越低。但是有一个上限,因为,而为了避免混叠,延拓周期要大于两倍的信号带宽,即。 因此 (3.1-14) 由于为不大于的最大正整数,因此不大于的最大正整数为,故有 综上所述,要无失真的恢复原始信号,采样频率应满足 , (3.1-15) H f L f H f ),(H L f f )(t x L H f f B -=N B f M H -=/N B f H /s f m f f m f L s H 212≤≤+10-≤≤N m )(t x )(t x s f )(s nT x )(t x s f )(t x ),(H L f f ),(L H f f --),(H L f f ),(H L f f ),(s L s H mf f mf f +-+-))1(,)1((s L s H f m f f m f ++-++-L s L f mf f ≤+-H s H f f m f ≥++-)1(m f f m f L s H 212≤≤+m m H s f f 2≥m m m f f L s 2≤B f s 2≥B f B f f f m L L s L =≤≤ 222N B f H /B f L /1-N 10-≤≤N m )(t x s f m f f m f L s H 212≤≤+10-≤≤N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