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儿童诗两首的教学导案

课儿童诗两首的教学导案
课儿童诗两首的教学导案

课儿童诗两首的教案

————————————————————————————————作者:————————————————————————————————日期:

9* 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过程与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时间约5分钟)

1. 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板书:儿童诗两首)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学生,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

二、再读课文,体会诗情。(时间约10分钟)

1.指名读两首诗歌。

(1)读完了诗,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谈感受,教师随机引导。)

(2)谁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3)找四名同学读《我想》的第2—5小节,教师读第一小节。

(4)找三名同学读《童年的水墨画》的3个小节。

(5)评价:你们觉得这几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①学生评价:读得很好。

师:好在哪里?你能不能读得比他还要好?(师指导读)

②教师评价:注意把握诗的节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另外还要注意一些字词的重读,同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

2.听录音读。

师:让我们听一听课文的录音。听录音之前明确听的要求:

(1)拿出笔来,用斜线画出诵读的节奏。

(2)注意哪些字、词应该重读,标上记号。

(3)课文中有一个字“啊”,注意这个“啊”应该怎么读。

3.自由练读。模仿课文录音自由练读。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3)“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4.说说这些诗句的特别之处。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5.展示读。

师:谁想站起来读?想读的站起来,挑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读。

评价:这五名同学谁读得最好?我们要向他学习。

6.男女生对读,师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童诗的特点。

三、谈梦想,感受意境。(时间约13分钟)

(一)教学《我想》。(板书课题)

1.问题:读到这里,谁能告诉老师:这首诗每个小节分别写了作者的什么梦想?

依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第一小节:小手桃树枝

第二小节:脚丫柳树根

第三小节:眼睛风筝

第四小节:自己春天的土地

2.这些梦想,你最向往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师提问: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

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

3.边读边想象。

(1)指名把描写这个梦想的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2)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①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②你有什么感受? 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3)找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课件播放音乐)

(4)学生汇报。

(5)教师引读。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诗一起读一遍。注意,在读每个小节之前,老师都有一段导语,等老师读完导语之后,你们再读相关的小节。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树枝上……(学生读第一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学生读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想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学生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繁花似锦,“我”想把自己种在大地里……(学生读第四节);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还想

……

(6)学生说自己的梦想。

①教师举例:我想把脚丫,化作潺潺流水,让母亲河,永远载舟

远航。

你还有哪些梦想,自己先思考。

②学生说梦想,教师评价、指导。

师:如果把大家刚才说的这些写下来,也会变成一首首美丽的小诗。大家想不想写一写?

(二)教学《童年的水墨画》

1.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板书:童年的水墨画。

(2)师:齐读课题,想想课题哪个词最吸引你?(水墨画)

水墨画给你怎样的感觉?(当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时候,马上利用课件呈现水墨画的图片,让学生去观看,并说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朦胧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童年生活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2.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自由朗读诗歌。(要求: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指名读。(读得不够正确的字词马上要求学生查字典纠正)(3)准确、流利地齐读诗歌。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默读诗歌,想想作者都写了些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3)教师范读,学生评价。(总结出朗读诗歌需要读出节奏感)

4.以声容情,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课件出示: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师:这两句分别写了什么?

生1: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

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微笑着。(板书:街头阅读)

生2:后一句点名了他看的是《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只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注意到。

(2)课件出示: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板书:溪边钓鱼)师:这个比喻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溪水明净碧绿,像镜子。“平静”一词表现溪水的静态美。)

(3)课件出示: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板书:江上打水仗)

师:“水葫芦”在文中指什么?(水性极好的人。)

师:那“钻”字又表现了什么?(表现了小孩游泳的本领很好。) 师:“两对虎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孩子的顽皮可爱。)

(4)师:谈谈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和观点。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指导朗读。

配乐朗读诗歌(要求:读出自己的感悟,边读边想想作者童年生活的一幅又一幅水墨画的画面)。

5.迁移拓展,仿写儿童诗。

(1)自由读补充的四首诗歌,对比课文,想想儿童诗有什么太特点?(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

(2)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照片或图画,说说你的童年发生的事情?(3)仿照诗歌,写一节与童年生活有关的儿童诗。

(4)学生展示。

(5)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诵读诗歌,体会诗句的语言特点。让学生自主动脑、动手,加深他们的理解和体验。阅读是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认真感悟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要让学生多读,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四、小练笔,习作展示。(时间约10分钟)

1.要求:模仿课文结构,可以写一小节,也可以写一首完整的诗。

2.写完后小组内相互评价,然后选出你们小组写得最好的作品。(师巡视指导)

3.小组代表到前面汇报。(音乐)

4.师评价:不仅写得好,而且读得也很好。

把这几位同学写的连起来,就成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这首诗就是—《我想》。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成了小诗人。

★设计意图:模仿习作,提高写作能力。

五、布置作业。(时间约2分钟)

学生分别把自己写的诗,整理一下,装订成一本小诗集。

六、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我想》

第一小节:小手桃树枝

第二小节:脚丫柳树根

第三小节:眼睛风筝

第四小节:自己春天的土地

《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打水仗七、课时作业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八、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