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1、研究方法

(一)经验研究

包括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案例研究法和内省法;

(二)实验研究

可以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测验研究.

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社会心理测验.

2、管理心理学的四大理论基础

1、心理技术学(工业心理学)-----闵斯脱博格.

2、人际关系学(霍桑实验)-----梅奥

3、群体动力理论------勒温

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第二章:

●九德选择题

?宽而栗(秉性宽弘而有原则)

?柔而立(性情温良而能立事)

?愿而恭(质朴而能尊贤)

?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

?扰而毅(谦和而有主见)

?直而温(正直而不傲慢)

?简而廉(具大略而能务实)

?刚而塞(果敢而不鲁莽)

?强而义(刚强而不任性违理)

●形成阶段(先秦和春秋战国时期)论述or简答题

?道家(B.C.571-B.C.471)以“道”为中心,讲“无为而治”,偏重于对管理的规律、方式和艺术的探求。

?儒家(B.C.551-B.C.479)倡导的人本、明德、中庸、修已立人等思想。

?兵家(B.C.535-?)全胜而非战的战略思想、知己知彼的信息和决策思想、注重人才心理素质的测评和培训的用人思想及赏罚分明的激励思想。

?墨家(B.C.468-B.C.376)主张国富民治,人际关系上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在用人上主张尚贤,并重视领导者修身亲上,培养“厚乎言行”的德、“辩乎言谈”的才、“既述且作”的实干精神。

?法家(B.C.281-B.C.233)主张以法治国,讲究法、术、势相结合,在管理的制度、技巧、权威等方面提出了不少见解。

●过渡阶段选择题

从《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到三国时期的《人物志》,再到魏晋时期《齐民要术》、《颜氏家书》等的理论中都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

●衰落阶段选择题

《容斋随笔》、《菜根谭》《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名著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的特征简答、选择题

?以人为本——儒家

?以德为先

?无为而治——道家

?中庸之道——核心“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

?以和为贵

第三章:【西方管理PPT】

第四章:

【本章掌握内容】

1、目标行为的心理结构分析

根据目标导向理论,人的行为分三类:

1)目标导向行为:指为达到某种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个选择、寻找和实现目标的过程,能提高人的动机水平。如准备食物。

2)目标行为:即达到目标、满足需要的行为。如吃饭。

3)间接行为:只为满足将来需要而出现的行为。准备餐巾。

2、目标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关系

目标与动机:动机指向目标、目标激发动机、动机的培养。

目标与抱负:成功概率、价值评估、社会期望。

目标与理想:理想是愿望与可能的统一、理想是现实与未来的统一、理想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理想是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本章熟悉内容】

3、目标管理的内涵及实施

目标管理是对组织(或个人)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的科学方法,它是管理者以最优的最终效果为目标,并通过实施和评价等手段调动和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统筹运动。

4、目标与管理的关系

目标是管理的限定条件。

管理是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目标→任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反馈。【作业】

1、目标的心理功能有哪些?

**定向功能: 抓住重点、关注结果

**控制功能: 考核依据明确

**激励功能: 激发下属承诺、主动性工作

**凝聚功能: 劲往一处使

**反馈功能: 修正错误

2、目标行为与目标导向行为的区别?

目标导向行为:确定目标前的行为。随着对目标的不断接近,动机强度不断增强,达到目标后或遭受挫折后才停止。

目标行为:为达到目标所要做的事情。目标行为开始后,动机强度有开始逐渐减弱和降低的趋势。

3、目标管理的步骤有哪些?

第一阶段:目标的制定;

第二阶段: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

第三阶段:检查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

4、举例说明目标冲突时的决策与行为选择

(1)接近-接近冲突(双趋冲突)

(2)接近-回避冲突(双避冲突)

(3)回避-回避冲突(趋避冲突)

5、目标管理有哪些缺点?

第五章:【员工个性PPT】气质,性格

第六章:【激励PPT】内容型、过程型

第七章:

1、人际关系的概念——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可觉察到的心理上的关系。

2、人际关系需求类型(舒兹)

1)相容的需求,是希望与别人保持交往、结识并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的欲望;2)控制的需求,是希望在权力上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欲望;

3)感情的需求,是希望在情感上和爱情上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

3、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1)仪表

2)时空距离与交往频率

3)相似与互补

4)个性品质

5)能力

4、当今心理卫生的着眼点是什么?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良好适应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

5、A型性格与B型性格的特征是什么?

A型人格特征:争强好胜,追求成功。攻击、缺乏耐心,常感到时间紧迫,醉心于工作,时时感到有压力以及急于求成。

6、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并恰当评价自我;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4)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保持适当的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7、人们受到挫折后的反应有哪些(能判断例子)?

1)攻击反应

2)退化反应

3)冷漠反应

4)妥协反应

5)固执反应

8、生活应激事件量表的评分方法是怎样的?

9、什么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否可以预防和消除?

第八章:

【掌握】

1、领导者的权力与素质

权力:

从权力的性质划分:法定性权力与威望性权力。

从权力的来源划分:

人际来源的权力:奖赏权力、强制权力、合法权力、专家权力、参照权力;

结构来源的权力:知识权力、资源权力、决策权力、网络权力。

素质:政治思想素质、道德法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组织管理

素质、领导者素质商数。

2、领导班子结构

(1)个性结构:

1)理想、信念、价值观一致,共同愿景;

2)气质、性格、能力方面互补。**心理认同、心理相容

(2)智能结构:

1)善于思想的人;

2)善于活动的人;

3)善于出头露面的人;

4)善于分析的人。

需要:思想家、组织家、实干家、社会活动家

(3)专业结构:

1)精明的行政管理人才;

2)懂行的科研把关人才;

3)负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4)勤恳的主管后勤人才;

5)热情的宣传联络人才。

(4)年龄结构:

老中青三结合:“老马识途”“中流砥柱”“奋发有为”——知识、经验、技能、体力、反应速度的综合效能处于最佳状态,最佳的领导功能。

【熟悉】

1、领导者的角色

2、领导者的素质

【作业】

1、领导者的角色知觉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扮演好领导者的各种角色?(1)领导者角色知觉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明确自己和组织的职责、使命,明确角色,使命化为目标,作为行动指南。“做到正确地做事”。

(2)领导者角色知觉是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的条件——扮演明茨伯格十种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时,就会成为组织内部的灵魂和对外交往的代表。(3)领导者的角色知觉是获得人生价值平衡的要求——要求领导者对自己人生各个领域:工作事业、家庭、社交各个领域角色扮演,转换。

2、领导者的权力如何构成?如何合理使用权力?

(1)法定性权力和威望性权力的合理使用:

1)强化威望性权力的提高和使用提高自己的品格、才能、知识、与群众的情感联系;

2)适时和审慎使用法定性权力。

(2)人际来源的权力和结构来源的权力的有效使用:

1)注意选择运用不同的影响策略;

2)重视与“交换”策略有关的交换过程——“互惠法则”。

3、领导者素质内涵包括哪些?如何培养?

(1)培养原则:1)组合性原则;2)辅助性原则;3)情境性原则。

(2)培养途径:1)学习提高;2)实践锻炼;3)生活修养。

4、如何建立一个积极、团结和高效的领导班子?

形成期:有效沟通、建立信任、会议技巧和表达技能;

风暴期:冲突处理和问题解决、头脑风暴和创新技能、双赢思维和情商管理;规范期:决策力和领导配合,目标设定、过程分解和制度设计;

绩效期:社会责任、个人责任,绩效评估和生涯管理。

第九章:

●选择题

申农(C.E.Shannon):“信息是认识主体接收到的、可以消除对事物认识不确定性的新内容和新知识。”——《通信的数学理论》(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1948)

维纳(Wiener) :“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控制论》(1948 ) 夏皮尔(Shapere):“信息域是由许多项联结而成的信息群……构成信息域的各个信息项主要是指对象、过程、活动方式等事实,同时也包括信息、理论等。“——“信息域”

●管理的五大职能: ⑴决策;⑵控制;⑶组织;⑷计划;⑸协调。

●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⑴准确性;⑵及时性;⑶相关性;⑷经济性。

●信息沟通的整个过程论述题

⑴编码

⑵沟通渠道

⑶译码

⑷反馈

⑸干扰

●信息沟通的类型简答、举例说明题

⑴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

⑵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⑶系统中的上行、下行和平行沟通

第十章:

●时间的三个特征:矢量一维性、不可储存性、公平均等性。

●四种类型的管理者选择题、简答题

“撞钟型”管理者、“事务型”管理者、“工作狂型”管理者、“效益型”管理者。

●积极能动的原则重要

⑴积极能动的原则——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自己的影响圈内—关心通过主观努力能有所作为的事情;而不是关心圈内—关心但却无能为力的事情。

⑵贡献目标原则——实现正确地做正确的事,使自己成为自我领导者,在时间管理中不仅仅重视效率,而且重视效果。

⑶计划控制的原则——把首要的事放在首位,统筹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种活动,根据个人或组织的目标和使命,确立优先,合理分配时间,并在实施过程中,排除各种干扰,能动应对各种变化,确保计划的圆满完成。

⑷实践发展的原则

第十一章:

●自然环境论述题

(1)天气状况与心理:

1)在各种气象因素中,气温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2)企业的管理在要尽可能地为员工创造条件,避免天气的不良影响。

(2)山水花草与心理:山水花草等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能发挥积极影响。

●工作环境——照明、声音、色彩、仪器设计。选择题

●社会思潮时尚

特点:具有广泛而迅速的流行性。

流行方式主要有:覆盖式流行、辐射式的流行。

●集体舆论倾向

首先,引发舆论的必须是众人关心而又容易引起争议的事件。

第二,舆论的承担者必须是众多的人。个人的意见不能称之为舆论。

第三,舆论是众人之中有代表性的意见。

人员密度——过小,孤独;过大,烦躁。

第十二、十三章:【组织文化PPT】可能会出案例分析

龚会老师负责的章节:龚会老师说她的课只需要看课件(西方管理、员工个性、激励、组织文化),其中考试当中还会有案例分析,可能会出关于兼并和并购的内容,要求管理者运用组织文化解决问题等。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学校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校管理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潜移策略:所谓潜移策略,是指学校成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在这方面,主要有活动与规范一动一静的影响策略。 2.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如私下交换意见,传播谣言,搬弄是非。其主要特点有:①自发性,②灵活性,③不可靠性。(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如校务会议、课堂教学等。) 3.挫伤:挫伤有名词和动词两种含义。在一般心理学教科书中,挫伤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情绪。实际上,它也是人们在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这是名词意义上的挫伤。作为动词使用的挫伤,主要是指妨碍人的需要的满足,造成心理创伤的过程。 4.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以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5.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对群体的满意程度。 6.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群体成员与群体多数人的意见、行动不一致时主观上想像或感受到的一种心理压力。 7.领导: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而施加心理影响的人是领导者。 8.中介策略:是指在原有态度与要形成的新的态度之间设置中介环节,以便原有态度有过渡的桥梁。 9.成就动机:麦克莱伦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10.学校组织氛围:是指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一系列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学校组成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社会信念和社会标准等。 二、简答题

《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Management Psychology) 编制单位:金审学院 编写人:周文莉 编制时间:2016年3月

课程说明部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介绍 管理心理学是管理类的基础课,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交叉学科。管理心理学是有关组织情景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行为的理解、解释、预测和变化规律,以便改进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与管理效能的学科。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讲课使学生能够认识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了解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心理与行为的主要特征,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管理类的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以为改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管理过程中的有关心理学问题,明确个体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如何有效地进行激励;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发挥群体效应、提高群体工作效率;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影响力、领导方式、自身素质,领导和管理的有效性;组织结构、组织效和组织变革等内容。把理论阐述与实证研究结合,使学生能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于管理实践。 (三)课程性质 《管理学》是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 (四)适用对象 经济、管理类本科各专业。 (五)预修课程 管理学、普通心理学。 二、课时分配

正文部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总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体系结构,及其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及范围。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内涵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内容】 一、对推动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巨大作用 三、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良好效能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第四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内容】 一、萌芽期 二、确立和形成期 三、发展期 【实践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建议】

学校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校管理心理学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学校管理心理可分为个体心理、__________、领导心理和组织心理。 2.自我认知的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________。 3.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水平主要受效价和___________的影响。 4.教师的三种工作态度有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____________。 5.学校管理者经常面对的三个群体是学生群体、_______________和领导班子。 6.人际交往的两个特点是相互性和___________。 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学习指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青春期教育。8.领导者的品德、才能属于____________影响力。 9.勒温的组织变革步骤是__________、变革、冻结。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最新管理理论阶段也被称为()。 A、人际关系阶段 B、行为科学形成时期 C、“管理科学”阶段 D、综合的现代管理学派 2、独立型和顺从型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阿德勒 B、荣格 C、威特金 D、卡特尔 3、阿Q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这属于下列哪种防卫方式?() A、反向行为 B、压抑 C、合理化 D、升华 4、挫折后嚎啕大哭、撕衣咬手……属于下列哪种反应?()。 A、攻击 B、冷漠 C、退化 D、幻想 5、血压高、心脏病是压力的()。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行为反应 D、情绪反应 7、“先入为主”说的是对人知觉的()。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投射效应 D、近因效应 8、适应和()是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立足点。 A、交往 B、发展 C、生存 D、学习 9、根据卡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当职工比较成熟时,应采取()。 A、命令式 B、说服时 C、参与式 D、授权式 10、管理心理学中的校园组织文化的含义是()。 A、学校中的文娱活动是否多 B、学校中教师学历达到高标准 C、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管理方式 D、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 三、判断并改错(将√或×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属社会人性假设。( ) 2.性格不具有社会性,没有好坏之分。( ) 3.奖金既是“激励因素”,又可变成“保健因素”。( ) 4.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的时候,一般是认知决定人的行为。( ) 5.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 ) 6.从众心理往往不会影响组织成员的创造精神。( ) 7.课堂组织不紧凑本身就会诱发学生的纪律问题。( ) 8.当员工比较成熟的时候应采用命令式的管理方式。( ) 9.管理方格模式中的1.9属于乡村俱乐部型的领导。( ) 10.对学校教师应实行严密的管理。( )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结合实际谈谈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五、案例分析(20分) 基本要求: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3.字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300字。 甲、乙、丙、丁四人分别去听音乐会,但是都迟到了。甲对检票员不让进剧场的做法非常气愤并和检票员争吵了起来硬要往里边闯;乙对检票员的做法很理解,但随后又找到一个没有检票员的人口悄悄地进去听音乐;丙碰到检票员不让进场很理解,自我安慰,不着急,先到小卖部休息一下,等中场休息再进去I丁对自己迟到的行为很后悔,认为这个音乐会不该来,运气不好,于是扭身回家。请分析以上四个人分属哪种气质类型,为什么?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 二、心理学得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三、心理学得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四、心理学得前世今生 今日心理学得两大热点: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五、心理得实质 △心理就是脑得机能,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能动得反映。 (一)、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得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与脑得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得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就是心理活动得源泉与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得心理活动得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生活对人得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得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 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 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得发生与发展 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作业: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得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得心理也研究人得心理,而以人得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与社会心理。 (2)人得个体心理现象得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答案:(1)人得心理就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得,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得心理。(2)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得能动得反映,不同得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同得反映。3、怎样理解人得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主观反映。 答案:人得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就是社会现实。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人得心理就其反映内容来说,就是客观得;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情绪、意志来说却就是主观得,就是对客观得主观映象。 4、实验法得优缺点各有哪些?

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2015秋

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一、选择题(参考作业一) 1.在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中,把研究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称为组织心理 2.我们把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称为气质 3.价值观全部作用的实质和核心是标准作用 4.产生于18世纪下半期,其主要代表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管理理论是早期管理理论 5.有人经常处于精神饱满、朝气蓬勃、愉快欢乐之中,有人经常处于精神萎靡、抑郁消沉、闷闷不乐之中,这是性格的情绪 特征 6.在态度的构成要素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认知要素 7.老年人往往会认为年轻人举止轻浮、办事不牢靠,并在见到某个年轻人时把他归类到自己认定的形象之中,这是社会知觉 偏见中的定型效应 8.勒温创立的群体动力理论被称为“场”理论 9.美国心理学界公认的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梅奥 10.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或约束是指自我管理 二、名词解释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成就需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经过长期研究提出。认为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成就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合群需要三种,其中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 人际关系:从三个方面理解: 1、人际关系表明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 2、人际关系有三种心理成分组成。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 3、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领导: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 风险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阻碍,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心理学上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 正式群体:管理心理学中,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构成的群体.这种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职责分工,明确权利和义务,并且,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如: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机关的科(处)室等都是正式群体. 直线型组织结构:最简单和最基础的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企业各级单位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呈金字塔结构。直线型组织结构中下属部门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各级主管负责人对所属单位的一切问题负责。 三、简答题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2.群体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群体行为的特征1、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规范和行为模式。3、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归属感。4、群体成员要相互作用。5、群体成员具有组织性。 3.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领导人应具备的“十大条件”论。这十大条件就是:合作精神、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精于授权、善于应变、敢于创新、勇于负责、承担风险、尊重他人、品德高尚。

《学校管理心理学》期末模拟试题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教育管理专业(开放本科补修) 《学校管理心理学》期末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麦克莱兰认为人的基本生理需要满足之后,还有________________需要、 ________________需要和合群的需要。 2、群体规范代表的是群体中________________人的意见,反映出来的是群体成员的 ________________水平。 3、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是个人在群体中受到两方面的压力: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4、只有当高士气与群体的______________和科学有效的______________并存时才会产生高效率。 5、能力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已经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二是指需要学习和训练才可能发展起来的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将符合要求的选项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善良与忠诚、勤奋与刻苦、谦虚与自尊”等是描述人的下列哪种性格特征() A态度特征B情绪特征C意志特征D理智特征 2.能力总是和人的()联系在一起。 A兴趣B性格C气质D活动 3.“又想吃,又怕烫”的矛盾心理,属于下列哪种动机冲突?()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 4.“酸葡萄理论”和“甜柠檬理论”是下列哪种防卫方式 A压抑B替代C升华D合理 5.教师对学校及目标的认同属于() A工作满意度B工作参与C组织承诺D工作投入 6.“以点概面”、“以偏盖全”的现象是对人知觉的() A晕轮效应B定型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 7.通过参与活动改变个体态度的方法是从改变个体的()入手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学校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校管理心理学》试题 《学校管理心理学》试题A套 一、名词解释 1、学校管理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人格,就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与。它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表现与内在的真实自我。 3、动机动机就是引起行为、维持行为并将行为指向特定目标以满足人的需要的心理动力系统,它就是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 4、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即交往的双方就是相互吸引还就是相互排斥,就是接近还就 是疏远,就是尊敬还就是轻蔑,就是爱还就是恨,等等。 二、填空题 1、学校管理与人的__心理活动______就是紧密相连的,学校管理归根到底就是____人____的管理与____人的心理____的管理。 2、在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应把教师心理放在_ _主导______作用位置,应重视与强化学生的_ _ __主体____意识。 3、活泼好动、敏捷、灵活就是人的_ _气质_____特征。勤奋、刻苦、认真、敬业就是人的__性格______特征。 4、双因素理论的两类因素就是__保健______因素与__激励______因素。 5、态度的三个成分就是___认知_____、___情感_____、与___行为倾向_____。 6、“三个与尚没水喝”说的就是群体中的__责任分_散____现象。 7、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就是___教育目的_____。 8、领导影响力因素有___权力性影响_____与__非权力性影响两大类。 三、单项选择题 1、最新管理理论阶段也被称为(D )。A、人际关系阶段 B、行为科学形成时期 C、“管理科学”阶段 D、综合的现代管理学派 2、独立型与顺从型就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 ) A、阿德勒 B、荣格 C、威特金 D、卡特尔 3、阿Q被人打了以后说就是儿子打了老子,这属于下列哪种防卫方式?(C ) A、反向行为 B、压抑 C、合理化 D、升华 4、挫折后嚎啕大哭、撕衣咬手……属于下列哪种反应?(C )。 A、攻击 B、冷漠 C、退化 D、幻想 5、血压高、心脏病就是压力的(A )。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行为反应 D、情绪反应 6、法治社会强调对(B )的服从。 A、权威个人 B、社会规范 C、小群体规范 D、单位领导 7、“先入为主”说的就是对人知觉的(B )。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投射效应 D、近因效应 8、适应与(B )就是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立足点。 A、交往 B、发展 C、生存 D、学习 9、根据卡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当职工比较成熟时,应采取(C )。 A、命令式 B、说服时 C、参与式 D、授权式 10、管理心理学中的校园组织文化的含义就是(C )。

《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进行管理行为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知识点及考试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解释有关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管理心理学导论 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 一、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 (二)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对象与任务(一)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三、国外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一)科学管理运动 (二)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四)群体动力理论 四、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本 (三)中庸之道 (四)无为而治 五、管理心理学研究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六、当代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当代管理心理学进展的特点

学校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_4全部答案

《学校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第一章)综合归纳 ⒈请描述管理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管理科学发展阶段:

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P4-5 ⒉请描述学校管理心理的主要内容,并按下列的图框画出简单的树形图。 学校管理心理学 学校个体心理学校群体心理 学校组织心理 个体心理与管理 教师心理与管理 教师积极性的激励 学生心理与管理 学校中的群体心 理 学校中的人际关 系 学校领导心 理 学校组织心 理 ⒊施恩将人性假设分为哪四种?请说明每一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和相应的管理方式。P6-7 ⒋案例分析 某中学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问题。党支部书记提出,根据依法治校的精神,对学校规章制度要进行全面修订,这次修订要求制度定的严一点还是宽一点,请同志们讨论一下,定个调子,让各部门根据这个调子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规章制度是严点好还是宽点好,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规章制度就是要从严、从细,越严越细越能堵塞漏洞。有人认为出问题就说这个制度有漏洞,不科学,规章制度靠人来操作,关键是人的素质问题,高素质的人就是没有制度约束,也不会出问题。制定制度要建立在对同志基本信任的基础上,并不是说制度越严越好,把什么都定的很死,不利于发挥责任人的作用,要给责任人一点负责的空间。双方争持不下。 请以人性假设理论为依据,说明你的理解和看法。 答题思路:

(1)制定学校各项制度要符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在学校一般分为两个系统,即教学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2)制定针对教师的制度要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化,倡导人性化管理,给与教师充分的尊重。(3)慎用经济人人性假设。 形成性考核作业2(第二、三、四、七章) 一、填空 ⒈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个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⒉人的典型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⒊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易怒、急燥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 ⒋谦虚或骄傲、勇敢或怯懦、勤劳或懒惰是人的性格特征。 ⒌个体的能力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和能力水平两个方面。 ⒍自我认知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 ⒎自我认知可以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⒏在对陌生人的知觉中首因效应起作用,在熟悉的人的知觉中,则近因效应起作用。 ⒐受挫折后人的直接反应方式主要有情绪反应、攻击、冷漠、幻想和退化。 ⒑态度的三种成分是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⒒教师的三种工作态度有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 ⒓教师态度的三个主要特点是态度的稳定性、态度改变的主动性、态度的内控性。 ⒔个体社会化的心理机制是服从、认同和内化。 ⒕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具有多维性、同时性、快速性、不可预测性、公开性和历史性的特点。

(完整版)《管理心理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勒温的“群体动力场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取决的因素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A.行为=f(激励·个性) B.行为=f(个性·环境) C.行为=f(他人影响·个性) D.行为=f(他人影响·智力) 2.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3.被誉为管理心理学之父的是() A..梅奥 B.莱维特 C..维卡 D.斯克伯兹 4.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份包括认知、情感和() A.冷漠 B.理解 C.思维 D.意向 5.气质类型中多血质主要行为特征是() A.缓慢稳重 B.小心迟疑 C.活泼好动 D.胆量较大 6.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 A..价值观及其体系 B.人生观 C.世界观 D.态度 7.对群体绩效起积极作用的角色是任务角色和() A.自我中心角色 B.社会角色 C.维护角色 D.协调角色 8.麦格雷戈将传统的管理方法称为()

A.PM理论 B.Z理论 C.情势理论 D.X理论 9.在领导方格模式中,(9.1)型领导又称() A.贫乏型领导 B.俱乐部型领导 C.任务第一型领导 D.中间型领导 10.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11.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有效的领导行为除了应该考虑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以外,还应该考虑被领导者的() A.素质 B.业务水平 C.成熟程度 D.培训提高 13.在勒温的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中,所谓解冻是指() A.鼓励人们接受新观念,改变原有的态度、习惯与传统 B.形成人们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C.重新组合工作关系 D.重新组合工作群体 14.在管理心理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15.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管理心理学 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一门边缘学科,管理心理学大量借鉴了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有益成果,其主要内容是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因此,可以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内容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对个体心理的研究,个体是构成管理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管理组织的细胞。从人自身的角度看,人又是管理的主体,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立的人格。认识个体心理是研究管理心理的基础。对个体心理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 (2)对群体心理的研究。群体是管理组织中的基层单位,在管理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组织。群体心理对管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管理心理学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做专题研究。 (3)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 (4)对社会心理的研究。把管理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研究管理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管理行为行为的影响等,社会心理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得到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社会管理理论。 【课程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有两个,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对劳动者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其中主要的任务是掌握管理工作中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制定出管理个体、群体、组织的科学管理方针政策和方法,同时极大地促进领导者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和劳动生产率。还有就是吸收、运用各相关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及其他涉及管理的学科)的理论、方法,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人—人系统。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安排 【教学内容与要求】 引言管理心理学导论 基本要求:明确管理心理学相关概念及其价值,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学习意义与指向范畴,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讲管理与心理 第一部分管理之道 基本要求:明确和了解管理思路与管理对象,掌握和理解管理核心与管理关键。

华师 月《学校管理心理学》 华师 月满分答案

2015年华师9月满分答案!!! 1.第1题 ERG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A.马斯洛? B.奥尔德弗?? C.莱维特? D.麦克莱兰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2.第2题 血压高、心脏病是压力的()。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行为反应?? D.情绪反应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3.第3题 认知不协调理论是由()提出的。 A.海德 B.费斯汀洛 C.勒温??? D.维纳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4.第4题 “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属于()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5.第5题 下级向上级汇报情况出现报喜不报忧的情况,这种沟通障碍源于()。 A.过滤 B.选择性知觉 C.情绪??? D.语言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6.第6题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7.第7题 世界上第一本工业心理专着心理学与工作效率的作者是( ). A.冯特 B.闵斯特伯格 C.斯科特 D.梅奥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8.第8题 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是( )

B.气质 C.兴趣 D.能力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9.第9题 权威是职权的( ) A.基础 B.支持 C.补充 D.支持和补充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10.第10题 个体在群体情境下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叫做( )。 A.去个性化 B.极端化 C.社会助长作用 D.社会阻抑作用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11.第11题 下列哪种选项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因素?( ) A.品德 B.资历 C.知识 D.以上三方面都是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第九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特征 团体的主要特征是: ①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是: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三、团体的种类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二)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四)其他团体分类 四、团体的功能 (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正式团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团体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的手段,有利于促进复杂的决策;团体在各部之

间起联络作用,有利于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它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非正式团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递快,沟通灵敏,管理者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改进工作。不仅如此,某些非正式团体对正式团体的工作任务也有积极作用,其对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也是有效的。 (二)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从众行为倾向。 五、团体的结构 1.同质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同质结构。 2.异志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异质结构。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一、团体的凝聚力 (一)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团体的凝聚力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高凝聚力的团体有以下特征:

学校管理心理学

研究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的意义:首先,在科学建设上,有利于抓住学科的核心,构建合乎逻辑的学科体系。其次。在思维方式上,有利于归纳和演绎的统一,不仅对锻造学科体系甚有帮助,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为什么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1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是学校管理活动中的根本的心理问题。2是学校管理心理学最高层次的范畴。3是稳定存在于学校管理历史长河中的心理现象。 问什么说激励与挫伤是学校管理心理学中的根本心理问题:1它是学校管理活动中个体积极性涨落的根本原因之一2追求激励,避免挫伤是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基本群体心态。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存在决定意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事物普遍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原理2系统科学的系统原理,信息原理,控制原理。 观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他人行为,并把研究结果按时间次序做系统记录,分析和整理,写出报告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观察,访问,个别谈话,座谈,问卷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心理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分析整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运用认为的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把干预情况下获得的事实与没有干预情况下同类对象变化的事实进行比较,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仪器测量被试者有关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个案法:综合运用多种合适的研究方法,对特定个体,群体,组织进行研究,广泛收集资料,以全面了解其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 当代西方激励理论流派有哪些?强化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综合激励理论 导致满意的主要因素: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提升,发展的可能性 导致不满意的因素: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工资,与上级的人际关系,与部署的人际关系,与伙伴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 消除不公平感的方式:1力求改变自己的报酬2要求改变他人的报酬3设法改变自己的投入4自我消除不公平感 C型激励理论:是我国行为科学研究者冬青吸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结合我国意识形态,结合我国激励经验提出的一种探索性的激励理论。 全员激励:动员群体师生员工参与激励,形成他励,自励,互励统一的格局,取代以往上励下受,单向而行,管理者一元激励的局面。 全程激励:激励活动按照激励本身的心理过程和管理活动过程进行,形成相对完整的周期,是激励过程真正成为工作过程的伴侣。 全素激励: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激励手段鼓舞师生员工,在继续坚持物质,精神激励的前提下,不断谋求新的激励手段。 学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及现象的科学。 群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集合。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一些人。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即交往的双方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是接近还是疏远等等。 教师素质: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需的心理品质和有关素养。 个性:心理学中的个性也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称。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3)形成的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4.管理心理学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个体关怀和宏观关心——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时应表现出个体关怀的特征。 2) 是什么或为什么——发挥心理学的优势,不仅回答“是什么”或“怎么做”的问题,还要弥补组织行为学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方面的不足。 3)务实或理论——强调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 4)行为或意识——强调提高或改变员工的意识或觉悟水平。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个案调查法 第二章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1)心理技术学:德国斯腾1903年提出。最早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1912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研究人-机关系问题,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向一致,但是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