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53例


中药熏洗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53例
更新日期:2011-05-17 点击: 洪清华

神经性皮炎,主要见于青壮年,临床上可分为限局型和播散型,其中限局型较为常见。病程慢性,常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药熏洗为主治疗此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计53例,年龄最大47岁,最小的22岁;病程最长3 a,最短3个月。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成:芒硝15 g,白矾10 g,苍术15 g,黄柏15 g,苦参20 g,蛇床子20 g,狼毒20 g,白鲜皮15 g,防风15 g,雄黄15 g,土茯苓20 g,荆芥10 g,透骨草15 g。
2.2 制备方法:除芒硝、白矾外其它药物加适量清水,浸泡30 min,煎煮20 min,再纳入芒硝、白矾。待其溶化,过滤出药液,药渣再煎,取2次药液混合(约1 000 ml),再平均分作2份,每份为1日量,乘热熏洗患处,待温度降低后淋洗20 min,2次/d,1剂/2 d,10剂为1个疗程。有苔藓样变的患者,加局部注射强的松龙和利多卡因,1次/周,3周为1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用药1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半年无复发者为痊愈;用药1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或随访半年内复发者,用本法治疗仍有效者为显效;用药1个疗程,临床症状没有消失或减轻者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本组53例,治愈32人;显效15人;无效6人,总有效率为88.7%。

4 典型病例
黄某,男,37岁,农民。1995-06初诊。自述颈后、肘后两处局部瘙痒6月余,常因饮酒或进食辛辣物质等瘙痒加剧。检查:颈后及两侧和肘后皮肤干燥粗厚,苔藓样变,边界清楚,四周可见少许扁平丘疹,表面有搔抓痕。肘后可见多角形扁平丘疹,肤色呈淡红色。确诊为神经性皮炎。治宜燥湿杀虫,疏风止痒,和血通络。用上述中药熏洗1个疗程,颈后及两侧患处加以局部注射强的松龙和利多卡因1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

5 体会
神经性皮炎多因湿热生虫、蕴结肌肤、阻遏脉络、肌肤失养所致。治宜燥湿杀虫,疏风止痒,和血通络,上述诸药合用,具有燥湿杀虫,清热散结,祛风止痒,调和血脉等协同作用,共奏疏通腠理,濡养肌肤,宣拔邪气,杀虫止痒之功,使药力长时间直达病所,见效快。“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可见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皮肤病防治院 362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