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有零乘法

中间有零乘法
中间有零乘法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了解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运用概念和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独立、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温故设疑:

1.大家都看过西游记,还记得孙悟空偷吃仙桃那一段七个仙女奉命去摘仙桃,可是仙桃被孙悟空吃的吃,扔的扔,全都糟蹋了,七个仙女提着空篮子向王母娘娘复命。听完后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板书:0+0+0+0+0+0+0=0 0×7=0 7×0=0

探索“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

想一想:0×3= 8×0=

提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二、自主探索:

1.学生自主学习例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计算出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 508×3=

组织学生先估算再独立计算

508×3=1524(米)

5 0 8

× 3

------------

1 5

2 4

学生独立思考算法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汇报交流

4、讨论:积的十位上为什么不是0

计算本题时应注意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与3相乘得0后还要加上进上来的2,因此积的十位上是2,而不是0

5、练一练,比一比:102×4在练习本上做出来考虑这道题中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0?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 2和4相乘时不满十,用0占位

小结:在计算过程中,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用0占位

三、运用法则计算:

1.口算:

101×2 202×2 301×3 102×4 303×2

教师提示: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符号,符号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2.笔算练习:

102×7 308×7 408×5 506×5

3.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

4.发展: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上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

的乘法,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而且,我们还能运用这一规律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板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508×3=1524(米)

5 0 8

× 3

------------

1 5

2 4

1、作业84页做一做

2、练习十九第1题

教学反思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成)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新授课) 主备教师:王建红复备教师:审核人: 主要内容 学习内容:P53例2及练习八1——4题。 学习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课标要求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 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3、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学习方式 本课时采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练习法。 三、评价方式 本课时目标检验的评价方式:口头交流(在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中实施)、小组汇报(在教学设计的第二个环节中实施)、书面练笔(在教学设计的第三个环节中实施),习题检测(在教学设计的第四个环节中实施)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五、教学流程 一、创景引新,以情激趣; (1)口算 50×90= 40×80= 32×30= 70×140= 300×30= 25×30= 小组口头交流:观察上述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口算的?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该怎么做?你能尝试一下笔算70×140吗?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也有问题提出,等你来解答哦。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请你列式吗? 出示:160×30 106×30 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出示目标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 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并汇报不同算法。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说课稿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说课稿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说课稿 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84页“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一、说教材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成3×0=3,或者不计算因数中间有零的这一位。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安排了本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法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 例5教学关于0的乘法,说明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为后继教学做好准备。“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个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0和任一非0自然数相乘及0乘0两种情况。对于0和非0自然数相乘,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几的和。对于0乘0,就不能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种情况在数学理论上只是一种补充规定,在教学中只能直接告诉学生,不宜作其他的解释。 例6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了,再加上例5刚刚验证完的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这样学生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就不难了.所以我决定例6采用尝试调整式的教学模式。 二、目标确定。

(1)本节课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通过学习,使学生得出并理解“0和任 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结论,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在体验、交流中明白用0占位的必要性。 (2)在练习中,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和数感,以及良好的书写、计算、检查等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 行计算。 3、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三、策略选择。 关于0的加法、乘法的辨析,0的占位等问题都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本课通过知识的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 1、故事导入有一天,3只小猫背着鱼篓,拿着鱼竿,高高兴兴地到河边去钓鱼,来到河边后一边钓鱼一边捉蝴蝶,一天下来结果怎样呢?出示挂图。 2、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图,提出问题。 [评析:运用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二、建立模型 1、自主探索:初步认识一个数与0相乘得0的含义。小组讨论: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一题吗?(1)用加法计算:0+0+0=0 讨论:为什么三个0相加是0呢?(2)用乘法计算:0×3=0 讨论:0和3相乘等于0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形成结论:(1)你能知道0×7和8×0是多少吗?(2)从以上的学习中你会总结出什么结论呢?小结:0和一个数相乘得0 3、出示例题2的挂图,仔细看图,理解题意。(1)列式计算一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17×6=102(个)。(2)估计一下,体育馆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4个看台有400

多个座位。(3)用竖式计算102×4 小组讨论:积的十位上写几?为 什么? [点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获得对“0和一个数相乘得0” 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估算、口算以及学过的笔算方法上算法 上进行探索,中间有0的三位数都是接近整百的数,这为学生运用估算提 供了很好的机会。通过估算,能使学生对笔算结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从 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笔算中错误的发生,通过教学,努力使学生感受到: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逐步培养学生在笔 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三、拓展运用 1、填空。(1)0和一 个数相乘得()(2)0×2= 6×0=0×9= 1×0= 2、运用。(1)用竖式计算:2×304= 603×3= 506×7= 8×206= 3、拓展。(1)第一个书架上有205本书,第二个书架上有198本, 第三个书架上有202本,第四个书架上有196本,你能估计出4个书架上 大约有多少本书吗?(2)松树有105棵,柳树的棵数是松树的3倍。(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解答。) [点评:针对知识的重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由易到难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 步理解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 回归到生活中去。] 2020-01-26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 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 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法设计: 讲授法、谈话法 学法设计: 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学题卡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 239×4= 345×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让学生看图列出不同的式子。 3、体会几个相同加数加法和乘法的转换思想 4、完成教材第66页想一想,0×3= 3×0= 9×0= 0×9= 0×0= 5、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阅读教材第67页例5。理解并列式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个区,每个区有()个座位,你能算算运动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列出式子 2、你能口算吗? 3、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能列出竖式计算出结果吗? 4、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从()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数字,在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要在那一位上写()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 5、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四、检查预习案落实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五、达标检测: 1、208 ×9= 607×5= 306×9= 2、判断并改错 2 0 6 3 0 9 × 4 × 7 8 0 2 4 2 1 6 3 六、畅谈收获,评价激励。 七、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四1—5题 2、拓展提高 把0、2、4、5填入算式, (1)使所得的积最小; □□□ ×□ (2) 使所得的积最大。

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第三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慎佳丽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第三课时,第66页例4、第67页例5及相关习题。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进行的,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法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小猴吃桃子的情境,解决问题并通过想一想的算式,根据乘法的意义, 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通过解决运动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的问题,会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能运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探索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正确计算。 (四)学习重点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学习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PPT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导入 课件呈现:课本第66页情境图,故事导入。 学生仔细观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问题探究 1、问题1:想一想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做。 板书:0+0+0+0+0+0+0=0(个) 0×7=0(个) 7×0=0(个)

2、想一想:你能举例说明7×0=0的理由吗? 0×3呢,你还能列举出这样的算式来吗? 0×3= 9×0= 0×0= 3、总结 问题2: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0乘任何数都得0. 4、出示教材第66页做一做内容。 ①0×2 5×0 0×6 2×0 0+5 6×0 答案:0、0、0 0、5、0 解析:【考查目标1】在巩固有关0的乘法计算的同时,体验有关0的乘法与加法的对比,突破思维定势。 ②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4○0=0 0○4=4 0○4=0 7○7=0 10○0=0 0○0=0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1】需要综合运用有关0的四则运算的知识进行解决,加深学生对有关0的四则运算的认识。 【设计意图:加强对比,明晰概念,结合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帮助理解】(三)、再探究 1、观察情境图 出示课本第67页例5 问题3:如何列式?集体列出算式:604×8= 2、探究算法 (1)估算。 问题4: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怎么估? 【设计意图:突出在精确计算之前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为粗略的判断精算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探究笔算方法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精品教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精品教案 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学习目标1.理解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2.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教学重点: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难点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 1.口算。 13×2=26 40×9=360 2×21=42 15×5=75 123×2=246 2×43=86 6×300=1800 45×8=360 2.笔算下面各题。 2.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学生口算。 学生列竖式计 算。 从个位起用一 位数按顺序乘 两三位数每一 位上的数,乘 到哪一位积就 写在那一位 上;哪一位上 相乘满几十, 就想前一位进 几。 复习两三位数乘 一位数进位乘法 的竖式计算,为 学习乘数中间有 0的笔算乘法做 准备。

课件演示。 4.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试一试:计算:4×272 积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几?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出估算的用处。 1. 1.想想做做: (1)列竖式计算。 201×3= 603 109×8=872 584×7=4088 (2)学生列竖式计 算。 乘数中间有0 的乘法,笔算 时如果遇到和 0相乘得0时, 要注意这一位 上有没有进位 过来的数。如 果有,一定要 加上进位。 3乘501十位 上的0得0, 积的十位上要 写0。 5乘十位上的 0得0,加上进 位3,积的十 通过练习,是学 生巩固掌握乘数 中间有0的笔算 乘法的计算方 法。培养学生的 计算能力。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 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学难点:乘得的积的末尾也有0,易与添上的0相混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组口算,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正确。(PPT展示)24×400 300×11 15×500 500×11 *24×50 *15×60 师:(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口算的?请列举一题说说。 (2)为什么(*题中)积中的0与因数中的0总个数不一样? 师: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一)例题讲解 1、呈现小猴骑自行车绕跑道练习的情景图。 (1)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150×200= (2)尝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小组交流。 (4)汇报展示: 方法1:150×200 方法2:150×200 =150×2×100 =200×100+200×50 =300×100 =20000+10000 =30000 =30000

方法3:15×2=30 方法4:15×2=30 150×2=300 150×200=30000 150×200=30000 方法5:150×200 =15×2×10×100 方法6: 150 方法7:150 方法8:1 5 0 × 200 × 200 × 2 0 0 000 30000 3 0 0 0 0 000 300 30000 方法9: 200 ×150 10 2 30000 (5)观察比较:(方法1——方法5)你认为哪种算法方便? (方法6——方法9)怎样列竖式计算书写格式最好? 总结:(1)用推算的方法做较简便,即先把两个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 写几个“0”。 (2)把两个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对齐列竖式计算格式最好。 方法巩固:阅读P20小丁丁的话,再次回忆竖式计算的算理。 (说明方法7的计算过程时,用虚线帮助理解。但是告诉同学书上以及今天讲解时出现的虚线只是帮助理解,做题目时,虚线不必出现。) 小结:这道题方式多样,类似题目我们用竖式比较方便,我们接下来用竖式练习几道题。 (二)新知巩固 师:现在我们用推算法来练一练。完成书本20页上的计算题。 (1)单题计算 师:我们先来完成第一题,把竖式填写完整。 请同学板书计算,说说计算过程,统计正确率。 师:我们接着完成第三题300×240。 请同学板书计算,说说计算过程,统计正确率,并且强调注意书写格式。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内容,这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基础之后学习的。在本单元的前几个例题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乘法,学生已经能够较准确、熟练的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理解其算理。教材把它单独安排成一个例题,旨在让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方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学会新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排,以及对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准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算法多样化的探究,促进学生对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掌握,并能正确计算。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类推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学会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具学具:ppt课件、主题图。 二、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本节课我将以讲授法,探究式教法为主。 学生则主要通过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等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小组的合作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分析,教学过程分为:情景引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与拓展、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三上《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平睦河小学鲁永忠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成3×0=3,或者不计算因数中间有零的这一位,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后,安排了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几种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在教学完这一内容后,我个人的总体感觉是较好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计算”常常与“枯燥”二字相连,但本课我始终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同时又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如:新课环节以“仙女摘仙桃”引入,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又以揭示“老寿星的长寿秘诀”为线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后的练习环节以循序渐进为主线贯穿练习前后。每个情境之间的连接我都以巧妙地语言把它们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使学生听了倍感亲切,兴趣盎然。 2、多种计算方法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即例6),我让学生通过估算、口算、笔算等不同的计算方法去体验数学中国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意识,同时,我还注意将学生的估算结果与准确结果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可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练习组织较好,既有针对性,又有层次和坡度。 从练习的形式来看,我安排有口算题、笔算题、思维训练题,学生自主出题和算题及比较练习题等,既有动口的、又有动脑的,既有单个回答

的又有全体练习的,既有基本练习的,又有拓展练习的。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还注意了以下几个几点: (1)练习的密度与数量适中 (2)练习的形式多样化 (3)突出了难点,讲究了实效。 4、注重挖掘教学素材中的潜在知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在教学中,我能做到随机应变,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知识,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练习口算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口算试题,比较“0和一个数相乘的结果”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得出“0和一个数相加仍得原数。”的结论。 在这节课中,虽然也存在一些不到之处,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与毛躁、粗心之处,教师的语速过快,声音过大等毛病,但总体感觉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获得了积极地情感体验。

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主讲人:贺茂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至8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初步学会举实例比较分析,论证推理的数学方法。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4、情感态度: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适时采用举实例比较分析法,激发学生产生知识冲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认识老朋友“0”请同学们谈谈0的一些情况,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例子当中用到了0。孙悟空大闹天空中也有有关零的故事,你想知道吗?一天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蟠桃圆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七仙女到蟠桃圆,只见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吃桃子呢。出示(课件)课本第83页主题图。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2、想一想,用加法怎样列式计算?用乘法怎样列式计算? 0+0+0+0+0+0+0=0 0×7=0 7×0=0 想一想:0×3=9×0=0×0=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你们想的和小精灵说的一样吗? 3、孩子们真聪明,小精灵想考一考大家!(出示课件)

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0和一个数相乘都得0,0和一个数相加仍得一个加数。) 教师提示: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符号,符号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二、运用法则计算: 呈现例6主题图:老寿星为什么会长寿?(生命在于运动)去年他每天步行3圈,每圈502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你能估计一下大约多少米? 1、尝试:502×3 2、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请一名做题正确的学生板演,全体同学订正结果。 3、提问:在这道题的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计算法则。) 4、今年老寿星每天步行3圈,每圈增加到508米,你能计算出今年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例题:508×3(完成后说一说为什么十位写2) 师问:说说这道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道题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相同点:都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不同点:上一题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不需要进位,本题需要进位。计算本题时应注意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与3相乘得0后还要加上进上来的2,因此积的十位上是2,而不是0。) 5、做一做课本84页,抽生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法 一、设计思想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二、教材分析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所以,教材中将这部分内容专门作为一段,安排在学生掌握了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 教材中先讲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了0乘非零自然数、非零自然数乘0和0乘0三种情况。对于0乘非零自然数,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0的和。 例5教学关于0的乘法,说明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为后继教学做好准备。“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个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0和任一非0自然数相乘及0乘0两种情况。对于0和非0自然数相乘,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几的和。对于0乘0,就不能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种情况在数学理论上只是一种补充规定,在教学中只能直接告诉学生,不宜作其他的解释。 例5首先呈现了一幅极富情趣的主题图:七仙女向王母娘娘汇报说,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大仙桃也没摘到。由此引出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的问题。然后通过加法和乘法的计算,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例6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里教材也呈现出了一幅有趣的主题画,老寿星因为天天到公园散步所以才会长寿。他每天都要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里步行3圈,从而引出了问题: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要步行多少米吗?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教材出示了学生的两种算法,既可互相对照,又体现多种算法。对于分步计算的方法,因为进位难度降低,所以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从高位算起,直接进行口算。 三、学情分析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76~77页例题、“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并会应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2、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提高计算正确率。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把估算与笔算结合起来,提高计算正确率,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要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估算和已有的笔算方法,让学生独立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0与一个数相乘都得0。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达标练习等。 教学过程: 复习:计算256×3 1、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点 2、如果改成456×3,积是几位数?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看百位) 3、导入:在乘法算式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数,知道是什么吗?它特殊在 哪里呢,先听老师来讲个故事。 一、激趣、导入 1、讲“小猫钓鱼”的故事(出示小猫钓鱼图),猜猜看,它们各钓到了几条鱼? (出示问题,指名说算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3×0=0,如果7×0、8×0呢? (出示算式7×0,指名口答,说说7×0表示什么) 2、师:那么78×0、98×0呢?这样的例子举不完,你能用一句话把它表示出来吗?学生回答。师板书:0乘任何数都得0。(学生齐读两遍) 3、练习:(出示) (1)口算:0×4 9+0 16×0 234×0 234+0 999×3×0

(2)观察:0特殊在哪里,你看出来了吗?(0乘任何数都得0,但任何数加减0还得原数。) 二、教学例2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刚才的学习就能掌握很多知识,如果0藏在乘数中间你还会计算吗?(出示例题图) 1、学校体育馆有4个同样的看台,这是其中的一个。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1),出示问题,在自备本上列式计算。 (2)师:(出示算式17×6=102)一个看台是102个座位,4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应该怎样列式呢?(板书:102×4=) (3)请学生估计一下,102×4的积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口答,并说说估计方法) (4)师:你们估计得到底对不对呢?请大家尝试用竖式计算。 A、书本P.76学生独立计算。 B、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C、课件出示竖式及问题,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 2、(出示题目)完成书本P.77的第2题 (1)交流结果,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乘数相同,乘数中间都有什么?) (2)揭题:这就是咱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3)(小黑板出示复习题)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般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同之处是……(计算方法相同)但大家都感觉今天学习的计算起来更简单,为什么呢? (4)(板书:367×3、307×3)问:它们的积分别是几位数?十位上分别是几?(5)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怎样判断积的位数,怎样判断十位上是几。 出示讨论题:1、是否可能连续进位?为什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涉县南关明德小学宋海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 0 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 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启智引思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口算能力,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口算卡片): 600 X300= 30X 23= 53X 30= 20X 700= 40X 22= 608 X 5= 20X 20= 40X 90= 502X 7= 608X 5=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呢?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 (2)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T中等生T优生的顺序进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A、160 X 30=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 个数? 160X 30=4800 160 X 30 4800 B、 106X 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 )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X 30 (2)计算106 X 30时,既然中间的 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106X 30=3180 106 X 30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2)错例展示

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至8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初步学会举实例比较分析,论证推理的数学方法。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4、情感态度: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适时采用举实例比较分析法,激发学生产生知识冲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认识老朋友“0”请同学们谈谈0的一些情况,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例子当中用到了0。孙悟空大闹天空中也有有关零的故事,你想知道吗?一天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蟠桃圆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七仙女到蟠桃圆,只见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吃桃子呢。出示(课件)课本第83页主题图。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2、想一想,用加法怎样列式计算?用乘法怎样列式计算? 0+0+0+0+0+0+0=0 0×7=0 7×0=0 想一想:0×3=9×0=0×0=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你们想的和小精灵说的一样吗? 3、孩子们真聪明,小精灵想考一考大家!(出示课件) 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0和一个数相乘都得0,0和一个数相加仍得一个加数。) 教师提示: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符号,符号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二、运用法则计算: 呈现例6主题图:老寿星为什么会长寿?(生命在于运动)去年他每天步行3圈,每圈502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你能估计一下大约多少米? 1、尝试:502×3 2、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请一名做题正确的学生板演,全体同学订正结果。 3、提问:在这道题的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计算法则。) 4、今年老寿星每天步行3圈,每圈增加到508米,你能计算出今年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例题:508×3(完成后说一说为什么十位写2) 师问:说说这道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道题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相同点:都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不同点:上一题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不需要进位,本题需要进位。计算本题时应注意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与3相乘得0后还要加上进上来的2,因此积的十位上是2,而不是0。) 5、做一做课本84页,抽生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三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例4、例5 【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乘法的分外情形,教材把它安排在独立的一节,旨在让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能正确笔算。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前几个例题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及笔算乘法,已经能够较确凿、熟练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理解其算理。而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掌握有关0的乘法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难度不算大,但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其方法,并在计算时要细心认真。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0”和任意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经历和探索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提炼出简易算法。 2.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一个因数中 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和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口算卡片,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出示口算卡片:0+2314-058+00-0 67-0 生齐答,小结方法:一个数加上0或者减去0仍旧是这个数。 【探究新知】 .教学例4。 出示教材第66页例4主题图。 师:说说图中表示什么意思?你会列式吗? 生说图意,列式:0+0+0+0+0+0+0 0×77×0 师:刚才咱们总结得出了一个数加上0或者减去0仍旧是这个数。那么乘法呢? 想一想:0×7=?0×3=? 9×0=?0×0=? 小组讨论:根据上面的算式能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口算。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黄爱华)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实录及评析 ——黄爱华 一、写算式,感知所学内容特点: 师:大家都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计算、学计算。说实话,我由衷地佩服大家。你们才8岁左右的孩子,才刚从二年级到三年级,可都已经会算三位数跟一位数相乘啦。进位的、连续进位的,你们都不在话下。太棒了! 师:三位数和一位数相乘,老师随便写一个,比如说328,如果要跟一位数相乘,乘几你会? 生:都会。 师:乘几你都会?比如说老师写个4,对你来说难不难? 生:不难。 师:计算不是问题。那么就这个题目,能不能很快判断积是几位数?你是怎么把它判断出来的?小组里先聊一聊。 学生小组讨论。 师:我观察了一下,同学们还不太会合作。大家同时说,行不行?必须有人听,有人说,听的人要真听,这才是有效的。好吗? 学生再一次讨论。 (评析:小组合作,应从有效倾听开始。由于学生年龄关系,小学生很少意识到这一点,黄老师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一点,并果断中止了学生的讨论,进行了有效而必要的指导。)

师:好了。积是几位数?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认为积是四位数。因为百位上3乘4等用于12,就算后面乘起来有进位的话,也不能再进上一位,所以积是四位数。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算式当中百位上的3,百位上的3实际上是3个什么啊? 生:3个百。 师:3个百和4相乘是多少? 生:1200。12个百。 师:12个百也就是1200,1200就基本可以断定积是—— 生:四位数。 师:既然是四位数,那我可以不可以再下面画四个□?如果老师把328换成308,积要擦掉几个□? 生:擦掉一个。 生:不用,一个也不用擦。 师:(故意强调):2变成0啦! 生:因为百位上的3还没有变。 师:他抓住了一个关键,尽管十位上的“2”变成了“0”,但是百位上的“3” 没有变,3百多跟4相乘,它的积是几位数? 生:四位数。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安排在学生掌握了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 学情分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在知识上学生已有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关键是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课上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感悟使学生明白任何数加0和任何数与0相乘算理的不同点,从而突出0的乘法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能准确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学前准备 口算下面各题 8+0= 0+5= 13-0= 67+0= 计算后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任何数和0相加减都等于这个数)(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等于这个数) (设计意图:为新知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请看(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哪一段小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讲这段故事? 2、学生讲故事。 3、提问:七个仙女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呢?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0+0+0+0+0+0+0=0 0×7=0 7×0=0)你是怎样想的?(因为7个0相加等于0) 4、反馈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吗?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0×3= 9×0= 0×0= 5、观察上面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6、反馈练习。你能说几个和0相乘的算式吗? 0×8= 9×0= 0×5= 0×7= 1×0= 6+0= 4×0= 0+8= 7、观察5×0和5+0你有什么发现?0和一个数相加与0和一个数相乘结果有什么不同?(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以“仙女摘仙桃”引入,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同时又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8、揭示课题。“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是0在乘法计算中的特点,在计算中经常要遇到,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徐红艳) 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在很多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即使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这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水平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水平摆在首位。我班是创新教学改革实验班,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实行一些有益地尝试。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60×50 240×20 你是怎么口算的? 让学生自己表述想法。 你能用口算的方法实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和大家的实行比较。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你能使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己表述想法。 (4)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 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个步能够省 略不写吗? 让学生自己交流想法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小组汇报。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数中间有0 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故事导入 有一天,3只小猫背着鱼篓,拿着鱼竿,高高兴兴地到河边去钓鱼,来到河边后一边钓鱼一边捉蝴蝶,一天下来结果怎样呢?出示挂图。 2、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提出问题。 [评析:运用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二、建立模型 1、自主探索:初步认识一个数与0相乘得0的含义。

小组讨论: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一题吗? (1)用加法计算:0+0+0=0 讨论:为什么三个0相加是0呢? (2)用乘法计算:0×3=0 讨论:0和3相乘等于0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形成结论: (1)你能知道0×7和8×0是多少吗? (2)从以上的学习中你会总结出什么结论呢? 小结:0和一个数相乘得0 3、出示例题2的挂图,仔细看图,理解题意。 (1)列式计算一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17×6=102(个)。 (2)估计一下,体育馆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4个看台有400多个座位。 (3)用竖式计算102×4 小组讨论:积的十位上写几?为什么?[点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获得对“0和一个数相乘得0”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估算、口算以及学过的笔算方法上算法上进行探索,中间有0的三位数都是接近整百的数,这为学生运用估算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通过估算,能使学生对笔算结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笔算中错误的发生,通过教学,努力使学生感受到: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逐步培养学生在笔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三、拓展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