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名词解释

相关名词解释

1.贫困人口:未特指的,一般为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我区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4万,其中已脱贫367万人,目前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7万,贫困发生率5.7%。

2.贫困户:未特指的,一般为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区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约157万户,其中已脱贫87万户,未脱贫70万户。

3.贫困村:未特指的,一般含已脱贫村。全区现有“十三五”贫困村5000个(另有378个不再十三五贫困村序列的深度贫困村),目前十三五贫困村中已脱贫1999个,未脱贫3001个。

4.贫困县:全区共有贫困县54个,其中国定贫困县33个(含石漠化片区县),区定贫困县21个。目前全区已摘帽11个(其中国定县1个,区定县10个),有未脱贫摘帽贫困县43个,2018年计划摘帽14个(其中国定贫困县9个)。

5.“六个精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就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6.“八个一批”:2015年1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

“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15号)提出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即扶持生产发展一批、转移就业扶持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扶智帮助一批、医疗救助解困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边贸政策扶助一批。

7.“十大行动”:2015年1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15号)提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即特色产业富民行动、扶贫移民搬迁行动、农村电商扶贫行动、农民工培训创业行动、贫困户产权收益行动、基础设施建设行动、科技文化扶贫行动、金融扶贫行动、社会扶贫行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行动。

8.“两不愁、三保障”: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9.三率一度:指国家考核地方脱贫成效的重要指标,具体是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脱贫准确率、综合贫困发生率和群众满意度

10.八有一超:指我区贫困人口脱贫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具体包括:有稳定收入来源且吃穿不愁、有住房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安全饮水、有路通、有电用、有电视看、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简称“八有一超”。

11.十一有一低于:指我区贫困村脱贫必须同时满足的条

件,具体包括:有特色产业、有住房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安全饮水、有路通村屯、有电用、有基本公共服务、有电视看、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有好的“两委”班子、贫困发生率低于3%。

12.九有一低于:指我区贫困县脱贫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具体包括:有特色产业、有住房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安全饮水、有路通村屯、有电用、有基本公共服务、有社会保障、农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

13.“天窗县”或“深入嵌入县”:开天窗原意是旧时因新闻检查,某些报导或言论禁止发表,报纸版面上留下成块空白。“天窗县”在此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主要是指在2012年,广西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南丹、天峨和百色市的右江区、田东、平果等6县(区)经过努力,虽然列入了滇桂黔石漠化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范围,但不能与片区县一样,享受同等的国家特扶政策,得不到与周边相邻片区县同等的扶贫资金项目扶持,在滇桂黔石漠化区广西片区留下了政策真空地带,犹如开了6扇天窗(或者说6个县犹如6枚棋子嵌入到广西的29个片区县中),就被形象的比喻为“天窗县”或“深度嵌入县”。

14.“两免一补”:指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15.“雨露计划”:指国务院扶贫办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以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主要内

容,旨在通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提高收入,摆脱贫困的一项扶贫培训计划。当前,“雨露计划”的对象主要有:扶贫工作建档立卡的青壮年农民;建档立卡贫困子女参加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全日制普通大专、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等)。

16.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基本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三变、三新”,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三全”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三变”即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三新”即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17. 全科医生:指经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学习,取得了全科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

18. 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体系:有扶贫任

务的县根据规划、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从全区78个特色产业中选取5个作为主要发展产业,另外可以从中再选取2个产业发展;贫困村从本县的5个主要发展产业中选取3个作为主要发展产业,另外可以从本县的其它4个产业中再选取一个发展。

19.“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20.“两后生”:指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

21. 贫困村公共文化建设“六个一”:每个行政村一个综合文化楼、一个戏台、一个篮球场、一个文化宣传栏、一支文艺队、一支体育队。

22.“春雨工程”:指在科技援助站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学科专业委员会组建科技教育普及,科技交流合作和科技援助互动网络,使落后地区的中小学有步骤地实施科技援助信息计划,减少出现信息时代的“新文盲”。

23.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两个全覆盖”:一是指资金范围“全覆盖”,即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安排用于脱贫攻坚项目的各类财政资金全面纳入全面绩效管理;二是指管理过程“全覆盖”,即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绩效跟踪。

24. 国家“三区”人才计划:指从2011年起至2020年,

每年引导10万名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工作或提供服务。每年重点扶持培养1万名“三区”急需紧缺人才。

25.“青苗人才”工程:指引进、培养优秀青年人才计划。

26.“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27.“光彩事业广西行”:指以扶贫开发为重点,面向“老、少、边、穷”地区,以项目投资为中心,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发展贸易,并通过包括捐赠在内的多种方式促进广西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进步。

28. 农村党员“积分管理”:指对全区建制村(含农村社区)党组织管理的所有党员(含预备党员)实施积分管理。党员积分一般由基础积分、正向加分、反向扣分三部分构成,采取自下而上,对标打分与党群评议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组织评定、亮分公示等步骤进行。根据每名党员年度积分,确定党员年度评议等次,采取相应的激励约束措施。

29.“红色信贷”:指由农村信用社(农商行)为解决贫困党员创业资金筹措难等问题,提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专门为农村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发放的创业贴息贷款。

30.“四议两公开”: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

实施结果公开。

31. 贫困县、贫困乡镇党政正职调整“四种情形”:一是贫困县党政正职在完成脱贫任务前原则上不得调离,贫困乡镇的党政正职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脱贫摘帽后,仍要保持稳定一段时间。二是脱贫攻坚期间,表现特别优秀、实绩特别突出的贫困县党政正职,可提拔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但仍要继续兼任现职,并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工作上。三是根据实际情况,个别确需调整的要尽快进行调整。调整时,要统筹省(区、市)内干部资源,注意选拔年富力强、堪当脱贫攻坚重任的优秀干部担任贫困县党政正职,优先考虑后备干部。四是如期完成脱贫任务且表现突出的,应予以重用;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或弄虚作假的,要问责追责。

32.“三个区分开来”:即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33.脱贫“双认定”:由县、乡(镇)、村干部会同帮扶责任人按脱贫标准认定贫困户脱贫,由贫困户户主对照脱贫标准认定并签字确认脱贫。

34.“大通铺”:指在办学条件差的农村学校,由于学生宿舍数量有限,只能用木板之类的搭很长的大床,几个学生甚

至几十个学生睡在一张大床上。

35.“大班额”:指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义务教育学校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学校每个班的人数剧增,超出额定人数的班,这种现象称为“大班额”。

36.教育“全面改薄”:指为了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而启动的重大教育工程项目。遵循保基本、兜住底、促公平的原则,中央财政每年投入350亿元,用5年时间投入1750亿元聚焦贫困地区,使那里的义务教育学校都能基本达标。

37.整村推进:指以贫困村为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规范运作、分批实施、逐村验收的扶贫开发工作方式。“整村推进”是新阶段为如期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目标所采取的一项关键措施,有利于瞄准贫困群体,有利于扶贫资金进村入户,有利于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有利于发挥贫困农户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38.广西3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名单:

南宁市:马山▲△、上林▲△、隆安▲△

柳州市:融水▲△、三江▲△、融安△

桂林市:龙胜▲△、资源△

百色市:那坡▲△、凌云▲△、田东▲、乐业▲△、

靖西▲△、西林▲△、隆林▲△、田林▲△、

德保▲△、田阳△

贺州市:富川▲、昭平▲

河池市:罗城▲△、东兰▲△、凤山▲△、巴马▲△、都安▲△、大化▲△、环江▲△

来宾市:忻城▲△、金秀▲

崇左市:天等▲△、龙州▲△、宁明△、大新△

(备注:标“▲”的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标“△”的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

(一)广西有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分别为:马山、上林、隆安、融水、三江、龙胜、那坡、凌云、田东、乐业、靖西、西林、隆林、田林、德保、富川、昭平、罗城、东兰、凤山、巴马、都安、大化、环江、忻城、金秀、天等、龙州。

(二)广西有29个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分别为:马山、上林、隆安、融水、三江、龙胜、资源、那坡、凌云、乐业、靖西、西林、隆林、田林、德保、田阳、罗城、东兰、凤山、巴马、都安、大化、环江、忻城、天等、龙州、宁明、大新。

(三)广西有24个县既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又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分别为:马山、上林、隆安、融水、三江、

龙胜、那坡、凌云、乐业、靖西、西林、隆林、田林、德保、罗城、东兰、凤山、巴马、都安、大化、环江、忻城、天等、龙州。

39.广西21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按贫困程度排序,贫困程度越深排序越靠前):

金城江区、蒙山县、宁明县、钟山县、武宣县、灌阳县、资源县、天峨县、田阳县、博白县、苍梧县、融安县、藤县、桂平市、兴业县、右江区、八步区、邕宁区、大新县、上思县、陆川县

享受待遇县:合山市(享受国定待遇)、平桂(享受国定待遇)、龙圩(享受区定待遇)

天窗县:右江区、田东、平果县,天峨县、南丹县、金城江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