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与设计认识流程知识讲解

流程与设计认识流程知识讲解
流程与设计认识流程知识讲解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第一节《认识流程》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第一节:认识流程

[问题引入]对于“流程”这个词,大家可能不会像“结构”那样熟悉,不知同学们能不能凭直觉说一说你们对“流程”的理解?

为了说明什么是流程,我们先来看两个实例。

一、两个实例

1.照片的冲印

仅管目前数码照相机已经非常流行,但传统的模拟照相仍然占有很大的份量。为什么?一是因为原来的模拟相机已经大量存在,二是电脑的普及还有一个过程。你们知道模拟感光相片是怎样冲印出来的吗?冲印照片有如下的过程:

(1)将潜影变为显影――显影。装入相机的胶卷经过拍照曝光后,得到的是“潜影”。这种潜影不经过化学处理,是看不出影像来的。由此,首先需要将潜影片泡在“显影液”里,经过一段时间后,被拍照的影像才能在胶片上显现出来。这个过程,通常叫做“显影”。(2)将显现的影像固定――定影。经过显影的胶片,还不能用来印制照片,因为这种胶片的影像容易被摸掉,不能保存。由此,要将显影后的胶片放在定影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才能用于照片的洗印。

以上两个过程,合起来称为冲片。它的作用是将感光胶片变为底片。(3)从底片洗印出照片――印相。首先将感光纸通过底片进行曝光,再经过显影和定影处理,就了得到照片。

2.土豆的种植过程

土豆,学名马铃薯,土豆通常是用它的地下块茎来繁殖的。在每个马铃薯上都生长有许多个凹坑,俗称为芽坑,当条件合适时,这些芽坑内就会长出小芽来。人们用刀将一个马铃薯切成很多块,每一块上保留一个芽坑。这样的一小块,就是马铃薯的一颗种子。俗称“土豆栽子”。

种植土豆的第一个程序就是切出“土豆栽子”,这个程序叫做切种。1.切种――准备“土豆栽子”。

2.布种。

先将疏松的土地“起好垅”,再在每条垅上按植株要求的距离(株距),挖小坑,然后逐个将“土豆栽子”放入小坑内,这就是“布种”。3.掩种。这个过程的主要内容是,用就近的土将土豆种盖上,并轻轻将其压实。其目的是不让种子受到伤害,还可以保护未出土的嫩芽。

二、流程的涵义

1.对实例的分析:

上面我们举的两个例子,看起来相距甚远,一个是和化学有关的技术,一个是农业技术,但是,这两个过程却有着两个相同点,请同学们找一找,它们有哪两点是相同的?

(首先,它们的全部过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的过程,每个小过程,都有明确的任务。这些小的过程,我们叫它们为“环节”。比如显影环节,定影环节,切种环节等。

其次,我们看到,在过程的进行中,各环节都按时间顺序先后完成,不完成前一个环节,就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这种时间顺序,我们称为“时序”。)

小结1:环节:分法不一性,可分解性。

练习: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时序是不可颠倒的?

如:世界杯足球赛,小组赛->8分一->4分一->半决赛->决赛

时序,除了这种不可颠倒的以外,还有一种是可颠倒的,也就是说,几个环节的出现,谁先谁后都可以,都没影响。例如:我们将完成作业看成一个过程,那么完成第一题是一个环节,完成第二题又是一个环节,------,当所有的环节完成,也就是完成了所有的题目。那么,这些环节的出现没有必须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先完成哪一道题目都可以。

练习:请同学们举例,还那哪些时序是可颠倒的?

如:段考要考9科,每考一科看成一个环节,先考哪一科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由学校安排,这种时序是可颠倒的。

练习:请同学们举例,还那哪些时序是可同时进行的?

如:一边听音乐一边看报纸

小结2:时序:可颠倒、不可颠倒、可同时进行

2.流程的涵义

在对上面的实例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很多过程都有这种共同点,由此,我们就把“具有若干环节,且各环节是按时间顺序先后完成的过程”叫做流程。

3.为什么要研究流程?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流程?这是因为在日常的生活、生产和工作、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后多的流程问题,而流程又是和时间、目的直接相关的。如何以较短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工作,显然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结果;同时,流程又是由环节组成的,不同环节又有其自身的任务,怎样改进环节,提高质量,又我们应该追求的。也就是说,学习和研究环节的目的是,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我们举一个学习的例子。1)当你拿到一道一元二次方程题目ax2+bx+c=0 时,你首先做的事是什么?如果你没有流程的观念,就会盲目地寻求解法。其实你首先应该做的事是用“判别式”Δ=b2-4ac,来判断方程的解。即:当Δ=0时,知道它有相同的两个实数解;当Δ>0时,有相异两个实数解;当Δ<0时,方程无实数解。有了这样的判断之后,你解起来就会很有目的,方法也就出来了。

2)又比如,早上起来,你有三件事必须做:晨练、早餐、洗漱,如果从有益于健康及提高效果的角度出发,这三个环节应该怎样安排?可以肯定,早餐必须放到最后,晨练放到最前面。

由此可以看到,流程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和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生产直接相关。

如果再把“流程”和“程序”联系起来,那流程的意义就更重要了。在汉语中,事件进行的过程叫程序,事件进行的先后顺序叫程序,计算机的控制编码也叫程序,这些程序其实都和流程相通,因此,如何安排事件的过程,都得了解流程。当然,我们最主要的着眼点还是因为流程是技术活动的核心要素来学习和研究流程的。

三、流程的表达

教材P42列举了常用流程的表达方式,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并归纳出有哪些表达方法。并各自再举出一个实例。

文字表达:工序、会议程序。(优:清楚,明确。缺点:烦琐。)

表格表达:课程表、列车时刻表等。(优:简单,明了;缺:只能描述简单的、线性的流程。)

图示表达:公交车的线路图、公园游览线路图等。

程序图表达:计算机编程。

结构图表达:比赛程序(世界杯)。

四、生产中的流程

生产活动是技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份,而流程又是技术活动的核心要素,因此,流程对生产活动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在工农业生产中,是根据什么来组织生产呢?在技术与设计1中,我们已经知道,工厂中的加工活动,都是根据工序来进行的,工序实际就是一个流程的文字表达。所以,流程就是企业管理、生产组织的依据。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各式各样的流程,比如,加工流程、装配流程、包装流程、检验流程、原料采购流程、产品仓储流程、销售流程等等,教材p45列举的软皮椅的生产流程,请同学们看看教材。生产中的这些流程,都是一种物质资料的流动:原材料――零件――部件――产品――商品,物质资料的这种流动称为“物流”。

“物流”是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的一门知识。什么是物流?简单地说,物流就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的一种物理性流动。这种流动,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流动。也就是说,生产中的流程是一个增值的过程。这种增值,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时间价值:

时间价值的获得有以下几种方式:

(1)缩短时间创造价值。缩短物流时间,可获得多方面的好处,如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增加物的周转,节约资金等。马克思从资本角度早就指出过:“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殖就越大”。这里,马克思所讲的流通时间完全可以理解为物流时间,因为物流周期的结束是资本周转的前提条件。这个时间越短,资本周转越快,表现出资本的较高增殖速度。现代物流学着重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采取技术的、管理的、系统的等等方法来尽量缩短物流的时间,从而取得高的时间价值。这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流程的价值之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