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电路设计

主电路设计
主电路设计

摘要

V-M调速系统的主电路一般是由可控硅整流电路、直流电动机回路、交直流侧的保护电路等组成,在可逆调速系统中,电动机最基本要素就是能改变旋转方向。实际上是改变电机的电枢电压的极性,或者是改变励磁的磁通方向。V-M系统的可逆线路有两种方式,电枢反接线路和励磁反接可逆线路。无环流可逆系统省去了环流电抗器,没有了附加的环流损耗,节省了变压器和晶闸管装置的附加设备容量。和有容量系统相比,因换流失败造成的事故率大为降低。

关键词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逻辑控制器

目录

1 绪论 (1)

1.1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简介 (1)

1.2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图 (2)

2 系统主电路设计 (3)

2.1 主电路形式的选择与论证 (3)

2.2 交流电源的选择 (4)

2.3 晶闸管元件的计算与选择 (4)

2.4 平波电抗器的计算与选择 (5)

2.5 测速机的选择与可变电位器的选择与计算 (6)

3 保护电路设计 (7)

3.1 过电流保护 (7)

3.2 过电压保护 (8)

4 DLC的设计 (9)

4.1 逻辑判断电路的设计 (9)

4.2 电平检测器电路(DPZ)的设计 (10)

5 调节器设计 (13)

5.1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13)

5.2 转速调节器结构设计 (14)

6 触发器设计 (15)

7 系统参数计算及测定 (17)

7.1 实验设备及注意事项 (17)

7.2 主电路电磁时间常数的测定 (18)

7.3 机械特性n=f (Id)的测定 (19)

7.4 系统动态波形的观察 (20)

总结 (22)

参考文献 (23)

1 绪论

1.1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简介

在可逆调速系统中,电动机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能改变旋转方向。而要改变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改变电动机电枢电压的极性,第二种是改变励磁磁通的方向。对于大容量的系统,从生产角度出发,往往采用既没有直流平均环流,又没有瞬时脉动环流的无环流可逆系统,无环流可逆系统省去了环流电抗器,没有了附加的环流损耗,和有环流系统相比,因换流失败造成的事故率大为降低。

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可按实现无环流原理的不同而分为两大类:逻辑无环流系统和错位控制无环流系统。而错位无环流系统在目前的生产中应用很少,逻辑无环流系统目前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可逆系统,当一组晶闸管工作时,用逻辑电路封锁另一组晶闸管的触发脉冲,使它完全处于阻断状态,确保两组晶闸管不同时工作,从根本上切断了环流的通路,这就是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系统,组成逻辑无环流可逆系统的思路是:任何时候只触发一组整流桥,另一组整流桥封锁,完全杜绝了产生环流的可能。至于选择哪一组工作,就看电动机组需要的转矩方向。若需正向电动,应触发正组桥;若需反向电动,就应触发反组桥。要实现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就要采用桥式全控整流逆变电路。要达到电流和转速的超调要求就要设计电流-转速双闭环调速器;逻辑无环流的重要部分就是要采用逻辑控制,保证只有一组桥路工作,另一组封锁。逻辑控制器可以采用组合逻辑元件和一些分立的电子器件组成,也可用单片机实现,本文使用PLC来实现逻辑控制;触发电路要保证晶闸管在合适的时候导通或截止,并且要能方便的改变触发脉冲的相位,达到实时调整输出电压的目的,从而实现调速。保护电路有瞬时过压抑制,过电流保护和过电压保护,当过压或过流时封锁触发脉冲,从而实现保护功能。

1.2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图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如图 1.1 所示,两组桥在任何时刻只有一组投入工作(另一组关断),所以在两组桥之间就不会存在环流。其主电路采用反并连连接电路。因为无环流,所以不需要设置环流电抗器,控制电路仍是典型的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只是电流环是分设的。1ACR、2ACR分别控制的是正组VF、反组VR的整流桥。正组VF、反组VR工作时有整流和逆变两种状态。当给

定信号U*

n 为正时,转速调节器ASR输出U

i

*为负值,逻辑切换装置DLC给正组桥

VF发出触发脉冲,使其处于整流状态,电动机正向转动;当给定信号U*

n

为0或

负值,转速调节器ASR输出U

i

*为正值,由于电机电枢电流不为零,逻辑切换电路DLC仍然向正组桥VF提供脉冲,但却使VF处于逆变状态,电流和转速变小;当电枢电流为0时,反组桥VR处于整流状态,此时电机处于制动状态,快速停车或反向运行。

图1.1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原理图

2系统主电路设计

2.1 主电路形式的选择与论证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主电路如图2.1所示

图2.1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主电路

本方案的主回路由正桥及反桥反向并联组成,并通过逻辑控制来控制正桥和反桥的工作与关闭,并保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组桥路工作,另一组桥路不工作,这样就没有环流产生。由于没有环流,主回路不需要再设置平衡电抗器,但为了限制整流电压幅值的脉动和尽量使整流电流连续,仍然保留了平波电抗器。

正向启动时,给定电压Ug为正电压,“逻辑控制”的输出端Ulf为“0”态,Ulr为“1”态,即正桥触发脉冲开通,反桥触发脉冲封锁,主回路“正桥三相全控整流”工作,电机正向运转。

当Ug反向,整流装置进入本桥逆变状态,而Ulf、Ulr不变,当主回路电流减小并过零后,Ulf、Ulr 输出状态转换,Ulf为“1”态, Ulr为“0”态,即进入它桥制动状态,使电机降速至设定的转速后再切换成反向电动运行;当Ug=0时,则电机停转。

反向运行时,Ulf为“1”态,Ulr为“0”态,主电路“反桥三相全控整流”工作。

“逻辑控制”的输出取决于电机的运行状态,正向运转,正转制动本桥逆变及反转制动它桥逆变状态,Ulf为“0”态,Ulr为“1”态,保证了正桥工作,反桥封锁;反向运转,反转制动本桥逆变,正转制动它桥逆变阶段,则Ulf为“1”

态,Ulr 为“0”态,正桥被封锁,反桥触发工作。由于“逻辑控制”的作用,在逻辑无环流可逆系统中保证了任何情况下两整流桥不会同时触发,一组触发工作时,另一组被封锁,因此系统工作过程中既无直流环流也无脉动环流。

2.2 交流电源的选择

交流电源选择三相电路,一次侧相电压为U1=220V 为了得到零线,变压器二次侧必须接成星形,而一次侧接成三角形,避免3次谐波流入电网。

在进行变压器计算之前,应该确定负载要求的直流电压和电流,确定变流设备的主电路接线形式和电网电压。先选择其次级电压有效值U2,U2数值的选择不可过高和过低,如果U2过高会使得设备运行中为保证输出电流电压符合要求而导致控制角过大,使功率因数变小。如果U2过低又会在运行中出现当α=αmin 时仍然得不到负载要求的直流电压的现象。通常次级电压,初级和次级电流根据设备的容量,主接线结构和工作方式来定。由于有些主接线形式次级电流中含有直流成分,有的又不存在,所以变压器容量的计算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2.3 晶闸管元件的计算与选择

晶闸管参数计算:

对于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晶闸管电流的有效值为:

210.5773

VT d d I I I I === (2-1) 则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

()0.3680.368760279.681.57

VT VT AV d I I I A A ===?= (2-2) 取1.5~2倍的安全裕量,()420VT AV I A =

由于电流连续,因此晶闸管最大正反向峰值电压均为变压器二次线电压峰值,即:

22.45 2.457501837.5FM RM U U U V ===?= (2-3) 取2~3倍的安全裕量,4000VT U V =

2.4 平波电抗器的计算与选择

在使用晶闸管整流装置供电时,其供电电压和电流中,含有各种谐波成份。当触发角α增大,负载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时,还会产生电流断续现象,造成对变流器特性的不利影响。当负载为直流电动机时,由于电流断续和直流电动机的脉动,会使晶闸管导通角减小,整流器等效内阻增大,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变软,换相条件恶化,并且增加电动机的损耗。因此,除在设计变流装置时要适当增大晶闸管和二极管的容量,选择适于变流器供电的特殊系列的直流电动机外,通常还采用在直流电路内串接平波电抗器,以限制电流的脉动分量,维持电流连续。

若要求变流器在某一最小输出电流dmin I 时仍能维持电流连续,则电抗器的电

感按下式计算:

211d min

U L I k = (2-4) 式中2U 为交流测电源相电压有效值;

dmin I 为要求连续的最小负载电流平均值。

1k 与整流主电路形式有关的计算系数,

对于不同控制角α,所需的电感量1L 为

211d min

U L sin I k α= (2-5) 2U 750V =,d I 760=A , ()dmin I 5%~10%3876d I ==~A ,1k 0.693=,临界值90α?=。将以上所述参数代入可计算出本设计所需的临界电感参数值为

1750L 0.69313.68mH 38

=?= 整流变压器漏电感折算到次级绕组每相的漏电感T L 按下式计算:

%2T LT d

U L k 100I k u = (2-6) 式中TL k ―与整流主电路形式有关的系数,本设计2U 750V =,d I 760=A ,%5k u =,TL 3.9k =。将以上所需参数代入式可计算出漏电感T L 的值,即

T 5750L 3.90.385mH 10038

=??= 综上所述,根据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感为D L 7mH =,可得使输出电流连续

的临界电感量

1D T L L L L 13.680.3857 6.295mH h =--=--= (2-7)

电抗器要选的值应比L h 大,故选10mH 的电感作为平波电抗器。

2.5 测速机的选择与可变电位器的选择与计算

直流测速机的额定数据分别为10W ,10V ,0.2A ,1900转/分;可变电位器2RP 的选择:考虑测速发电机输出最高电压时,其电流约为额定20%,这样,测速机电枢压降对检测信号的线性度影响较小,于是 *0.0053*160021220960.2*0.2

n n C N R I ===Ω (2-8) 此时所消耗的功率为:

20%0.34n n CN I W = (2-9) 为了使电位器温度不要很高,实选瓦数应为消耗功率的一倍以上。故选择RP2为1W ,250Ω的可调电位器。

3 保护电路设计

3.1 过电流保护

1、电流反馈与过流保护单元的输入端TA1、TA

2、TA3,来自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反映负载电流大小的电压信号经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整流后加至RP1、RP2、及R1、R2、VD7组成的3条支路上,其中:

(1)R2与VD7并联后再与R1串联,在VD7的阳极取零电流检测信号从“1”端输出,供零电平检测用。当电流反馈的电压比较低的时候,“1”端的输出由R1、R2分压所得,VD7处于截止状态。当电流反馈的电压升高的时候,“1”端的输出也随着升高,当输出电压接近0.6V左右时,VD7导通,使“1”端输出始终钳位在0.6V左右。

(2)将RP1的滑动抽头端输出作为电流反馈信号,从“2”端输出,电流反馈系数由RP1进行调节。

(3)RP2的滑动触头与过流保护电路相连,调节RP2可调节过流动作电流的大小。

图3.1 电流反馈与过流保护原理图

2、当电路开始工作时,由于V2的基极有电容C2的存在,V3必定比V2要先导通,V3的集电极低电位,V4截止,同时通过R4、VD8将V2基极电位拉低,保证V2一直处于截止状态。

3、当主电路电流超过某一数值后,RP2上取得的过流电压信号超过稳压管V1的稳压值,击穿稳压管,使三极管V2导通,从而V3截止,V4导通使继电器K动作。

4、过流的同时,V3由导通变为截止,在集电极产生一个高电平信号从“3”端输出,作为推β信号供电流调节器(调节器II)使用。

5、当过流动作后,电源通过SB、R4、VD8及C2维持V2导通,V3截止、V4导通、继电器保持吸合,持续告警。SB为解除过流记忆的复位按钮,当过流故障排除后,则须按下SB以解除记忆,告警电路才能恢复。当按下SB按纽后,V2基极失电进入截止状态,V3导通、V4截止,电路恢复正常。

3.2 过电压保护

过压保护是在直流电动机的电枢两端并上电压取样电阻,当电压值超过设定值时,发出过电压信号,经过电平转换后送到逻辑控制器,由逻辑控制器封锁触发脉冲。

输出过电压保护在开关稳压电源中是至关重要的。特别对输出为5V的开关稳压器来说,它的负载是大量的高集成度的逻辑器件。如果在工作时,开关稳压器的开关三极管突然损坏,输出电位就可能立即升高到输入未稳压直流电源的电压值,瞬时造成很大的损失。常用的方法是晶闸管短路保护。最简单的过电压保电路如图所示。

图3.2 过电压保护原理图

4 DLC的设计

4.1 逻辑判断电路的设计

无环流逻辑控制器的任务是在正组晶闸管工作时,则封锁反组晶闸管,在反组晶闸管工作时,则封锁正组晶闸管。采用数字逻辑电路,使其输出信号以0 和1 的数字信号形式来执行封锁与开放的作用,为了确保正反组不会同时开放,应使两者不能同时为1。系统在反转和正转制动时应该开放反组晶闸管,封锁正组晶闸管,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要开放反组,封锁正组。从电动机来看反转和正转制动的共同特征是使电动机产生负的转矩。上述特征可以由ASR 输出的电流给定信号来体现。DLC 应该先鉴别电流给定信号的极性,将其作为逻辑控制环节的一个给定信号。

仅用电流给定信号去控制DLC 还是不够,因为其极性的变化只是逻辑切换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实际电流降到零时,才能发出正反组切换的指令。因此,只有电流转矩极性和零电流检测信号这两个前提同时具备时,并经过必要的逻辑判断,才可以让DLC 发出切换指令。

表4.1 逻辑真值表

M4 M5 Y0 Y1

0 0 0 0

0 1 0 1

1 0 1 0

1 1 禁止

逻辑判断电路的任务是根据电平检测器输出的两个信号 UT 和 UZ,进行逻辑运算,之后正确发出切换信号 UF 和 UR(即封锁原组的脉冲,开放另一组脉冲的指令信号)。UF 和UR 均有“1” 和“0” 两种状态,究竟是“1” 态还是“0”态表示封锁触发脉冲,取决于触发电路的结构。现假设“1” 态时

开放脉冲,“0”态时封锁脉冲。

为确定逻辑判断电路的结构,列出各种情况下逻辑判断电路各量之间的逻辑关系

图4-1逻辑无环流控制器DLC原理图

4.2 电平检测器电路(DPZ)的设计

电平检测器的功能是将控制系统中的模拟量转换成“1”或“0”两种状态的数字量,它实际上是一个模数转换器。一般可用带正反馈的运算放大器组成,具有一定要求的继电特性即可。

仅用电流给定信号去控制DLC 还是不够,因为其极性的变化只是逻辑切换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实际电流降到零时,才能发出正反组切换的指令。因此,只有电流转矩极性和零电流检测信号这两个前提同时具备时,并经过必要的逻辑判断,才可以让DLC 发出切换指令。

图4-2 逻辑无环流控制器

图4-3原理图 图4-4结构图 图4-5静电特性

从结构图可得电平检测器的闭环放大系数:Kcl=Uex/Uin=K/(1-KKv)其中,K 为运算放大器的开环放大倍数,Kv 为正反馈系数。

当 K 一定时,若 KKv >1,则放大器工作于继电状态,其输入输出特性会出现回环,如图4-5 所示,回环宽度的计算公式为:U = Uin1 - Uin2 = KU (Uexm1 - Uexm2),其中,Uexm1 和 Uexm2分别为正向和负向饱和输出电压,Uin1 和 Uin2 分别为当输出由正变为负和由负变为正时所需的最小输入电压 KU 。R1 越小, KU 越大,正反馈作用越强,回环越宽,回环宽度一般取0.2V 左右。

电平检测器根据转换的对象不同,分为转矩极性鉴别器DPT 和零电流检测器DPZ 。

上图4-3所示为转矩极性鉴别器 DPT 的输入输出特性.其输入信号为ASR 输出 Ui ,它是左右对称的;其输出为转矩极性信号UT ,为给出“1”和“0”的数字量,输出应是上下不对称的.可通过在检测器输出加钳位二极管实现,“1” 表示正向转矩,用正向饱和值+12V 表示;“0”表示负向转矩,用负饱和值 -0.6V 表示。

图4-6DPT 输入输出特性 图4-7DPZ 输入输出特性

图4-7所示为零电流检测器 DPZ 的输入输出特性,其输入信号是电流互感器输出的零电流信号 Ui0,主电路有电流时 Ui0 约为 +0.6V (在电流检测电路串接二极管构成偏移电路得到),零电流检测器输出 UZ 为“0”;

主电路电流接(12v)

(12v)

近零时,Ui0 下降到+0.2V左右,输出 UZ为“1”,所以DPZ的输入应是左右不对称的。为此,在转矩极性鉴别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负偏置电路,将特性向右偏移即可构成零电流检测器。为使重复电流是“零”这种状态,用DPZ的输出UZ为“1”表示主电路电流接近零,而当主电路有电流时,UZ则为“0”。

图4-2电平检测器原理图

5 调节器设计

5.1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电流调节器与速度调节器相比,增加了4个输入端,其中2端接过流信号,来自电流变换器的过流信号U,当该点电位高于某值时,VST1击穿,正信号输入,ACR输出负电压使触发电路脉冲后移。UZ、UF端接逻辑控制器的相应输出端,当这二端为高电平时,三极管V1、V2导通将Ugt和Ugi信号对地短接,用于逻辑无环流可逆系统。

晶体管V3和V4构成互补输出的电流放大级,当V3、V4基极电位为正时,V4管(PNP型晶体管)截止,V3管和负截构成射极跟随器。如V3,V4基极电位为负时,V3管(NPN型晶体管)截止,V4管和负截构成射极跟随器。接在运算放大器输入端前面的阻抗为输入阻抗网络。改变输入和反馈阻抗网络参数,就能得到各种运算特性。元件RP1、RP2、RP3装在面板上,C1、C2的数值可根据需要,由外接电容来改变。

图5.1电流调速器原理图

5.2 转速调节器结构设计

采用含给定滤波和反馈滤波的模拟式PI 型转速调节器,其原理图如图2所

示。图中*n U 为转速给定电压,n α-为转速负反馈电压,调节器的输出是电流调

节器的给定电压*i U

图5.2 转速调节器原理图

它由运算放大器,输入与反馈网络及二极管限幅环节组成。其原理图如上图所示转速调节器ASR 也可当作电压调节器AVR 来使用。

速度调节器采用电路运算放大器,它具有两个输入端,同相输入端和倒相输入端,其输出电压与两个输入端电压之差成正比。电路运算放大器具有开环放大倍数大,零点漂移小,线性度好,输入电流极小,输出阻抗小等优点,可以构成理想的调节器。图4.3中,由二极管和电位器RP2,RP3组成正负限幅可调的限幅电路。反馈微分校正网络,有助于抑制振荡,减少超调。R 和C 组成速度环串联校正网络。场效应管为零速封锁电路,当4端为0V 时,场效应管导通,将调节器反馈网络短接而封锁,4端为-13V 时,场效应管导通夹断,调节器投入工作。RP1为放大系数调节电位器。

6 触发器设计

触发电路采用集成移相触发芯片TC787,与TCA785及KJ(或KC)系列移相触发集成电路相比,具有功耗小、功能强、输入阻抗高、抗干扰性能好、移相范围宽、外接元件少等优点。只需要一块这样的集成电路,就可以完成三块TCA785与一块KJ041、一块KJ042器件组合才能具有的三相移相功能。

TC787的原理框图如图7所示

图6.1 TC787原理框图

由图可见:在它的内部集成了三个过零和极性检测单元、三个锯齿波形成单元、三个比较器、一个脉冲发生器、一个抗干扰锁定电路、一个脉冲形成电路、一个脉冲分配及驱动电路。

引脚18、l、2分别为三相同步电压Va、Vb、Vc输人端。

引脚16、15和14分别为产生相对于A、B和C三相同步电压的锯齿波充电电容连接端。电容值大小决定了移相锯齿波的斜率和幅值。

引脚13为触发脉冲宽度调节电容Cx,该电容的容量决定着TC787输出脉冲的宽度,电容的容量越大,输出脉冲宽度越宽。

引脚5为输出脉冲禁止端,该端用来在故障状态下封锁TC787的输出,高电平有效。

引脚4为移相控制电压输入端。该端输入电压的高低,直接决定着TC787

输出脉冲的移相范围。

引脚12、10、8、9、7和11是脉冲输出端。其中引脚12、10和8分别控制上半桥臂的A、B、C相晶闸管;

引脚9、7和11分别控制下半桥臂的A、B和C相晶闸管。正组晶闸管触发电路原理图如图8所示,反组的与正组相同。

图6.2 正组触发电路原理图

7 系统参数计算及测定

7.1 实验设备及注意事项

1、实验设备

(1)MCL—32电源控制屏

(2)MCL—31低压控制电路及仪表

(3)MCL—33触发电路及晶闸管主电路

(4)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或光电编码器)

(5)MEL—03三相可调电阻器

(6)双踪示波器

(7)万用表

(8)直流电动机M03、直流发电机MO1

2、注意事项

(1)由于实验时装置处于开环状态,电流和电压可能有波动,可取平均读数。(2)为防止电枢过大电流冲击,每次增加Ug须缓慢,且每次起动电动机前给定电位器应调回零位,以防过流。

(3)电机堵转时,大电流测量的时间要短,以防电机过热。

图7.1实验原理接线图

7.2 主电路电磁时间常数的测定

采用电流波形法测定电枢回路电磁时间常数Td ,电枢回路突加给定电压时,电流id 按指数规律上升

)1(/Td t d d e I i --=

其电流变化曲线如图7.2所示。当t =Td 时,有

d d d I

e I i 632.0)1(1=-=-

MCL-31的给定电位器RP1逆时针调到底,使Uct=0。

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电机不加励磁。

调节Uct ,监视电流表的读数,使电机电枢电流为(50~90)%Inom 。然后保持Uct 不变,突然合上主电路开关,用示波器拍摄id=f(t)的波形,由波形图上测量出当电流上升至63.2%稳定值时的时间,即为电枢回路的电磁时间常数Td 。

电气经典20个电路图

电气工程师的好东东 工程师应该掌握的20个模拟电路对模拟电路的掌握分为三个层次。 初级层次是熟练记住这二十个电路,清楚这二十个电路的作用。只要是电子爱好者,只要是学习自动化、电子等电控类专业的人士都应该且能够记住这二十个基本模拟电路。 中级层次是能分析这二十个电路中的关键元器件的作用,每个元器件出现故障时电路的功能受到什么影响,测量时参数的变化规律,掌握对故障元器件的处理方法;定性分析电路信号的流向,相位变化;定性分析信号波形的变化过程;定性了解电路输入输出阻抗的大小,信号与阻抗的关系。有了这些电路知识,您极有可能成长为电子产品和工业控制设备的出色的维修维护技师。 高级层次是能定量计算这二十个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比值、电路中信号电流或电压与电路参数的关系、电路中信号的幅度与频率关系特性、相位与频率关系特性、电路中元器件参数的选择等。达到高级层次后,只要您愿意,受人尊敬的高薪职业--电子产品和工业控制设备的开发设计工程师将是您的首选职业。 一、桥式整流电路 1、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桥式整流电流流向过程: 输入输出波形: 3、计算:Vo, Io,二极管反向电压。 二、电源滤波器 1、电源滤波的过程分析: 波形形成过程: 2、计算:滤波电容的容量和耐压值选择。 三、信号滤波器 1、信号滤波器的作用:

与电源滤波器的区别和相同点: 2、LC串联和并联电路的阻抗计算,幅频关系和相频关系曲线。 3、画出通频带曲线。 计算谐振频率。 一、微分和积分电路

1、电路的作用,与滤波器的区别和相同点。 2、微分和积分电路电压变化过程分析,画出电压变化波形图。 3、计算:时间常数,电压变化方程,电阻和电容参数的选择。 二、共射极放大电路 1、三极管的结构、三极管各极电流关系、特性曲线、放大条件。 2、元器件的作用、电路的用途、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的信号电压相位关系、交流和直流等效电路图。 3、静态工作点的计算、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三、分压偏置式共射极放大电路

中频电源电路设计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提高我国国防能力的需要,对军事设施的技术改造已被列为军事技术改造中的重点。中频电源指输出频率为400Hz的电源,它可以为动力系统及导航与武备系统供电。传统的400Hz中频电源体积大,输出波形不稳定。本文所设计的400Hz中频电源通过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积分电路、放大电路和检波电路及控制其最后的输出电压,实现了电压的稳定输出,具有体积小、功率大和波形无失真等优点,有着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频电源,PWM调制,输出变压器

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的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特别是如何利用Internet检索需要的文献资料。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仿真工具的能力和方法。 5、提高学生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水平。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 题目 题目:中频电源电路设计 主要技术数据 ●输入电压:三相360V~400V,50Hz±5% ●输出电压:单相,220V±2%,400Hz±0.5% ●输出功率:4kW ●输出电流:22A ●功率因数:0.8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 题目 题目:中频电源电路设计 主要技术数据 ●输入电压:三相360V~400V,50Hz±5% ●输出电压:单相,220V±2%,400Hz±0.5% ●输出功率:4kW ●输出电流:22A ●功率因数:0.8 ●效率:85% 设计内容: ●主电路设计和参数选择 ●控制系统及辅助电源电路设计 ●电路仿真分析和仿真结果

IPM自举电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IPM自举电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摘要:介绍了IPM自举电路的基本拓扑结构和原理,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自举电阻、自举二极管和自举电容的选型方法,重点对自举电容初始充电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初始充电方法,在实际项目应用中取得良好的充电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初始充电方法简单、实用、安全可靠,解决了初始充电可能导致IPM上下管直通的问题。关键词:自举电路;自举电容;自举电阻;自举二极管;初始充电 通常IPM模块应有四路独立电源供电,下桥臂三个IGBT控制电路共用一个独立电源,上桥臂三个IGBT控制电路用三个独立电源。对于小功率IPM,可以由自举电路将其他三路电压进行自举而得到三个独立电源[1]。IPM模块通过将功率器件、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高度集成在一块很小封装基板上,使得功率模块应用单一电源供电成为可能。为了简化设计,驱动电路已普遍采用单一控制电源方案。使用单一电源,必须满足两个要求:一是保证控制电源能够为上桥臂功率器件提供正确的门极偏置电压;二是保证直流母线上的高压不致串到控制电源电路而烧坏元器件。通常使用自举电路法来实现IPM模块的单一电源供电。实现自举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自举电容的初始充电;二是自举电容充完电后,当下臂关断后上臂并未立即导通,而在从下臂关断到上臂导通期间,电容会放电,因此必须保证少量放电后电容电压仍有驱动能力。如果以上两个问题未能处理好,将导致即使PWM波形正常,IPM也不能工作,因为自举电压不足以驱动上臂导通。本文介绍了IPM自举电路的基本拓扑结构和原理,并重点研究了自举电容初始充电问题,通过在控制程序中执行简单的初始充电语句,很好地解决了上述关键问题,并在项目中取得良好的充电效果。1 IPM模块自举电路基本拓扑结构和原理电压自举,就是利用电路自身产生比输入电压更高的电压。基于电容储能的电压自举电路通常是利用电容对电荷的存储作用来实现电荷的转移,从而实现电压的提升。电压自举电路利用电荷转移的方式进行工作,通过存储电容,把电荷从输入转移到输出,提供负载所需要的电流。图1给出了双倍压电压自举电路的基本原理。 假设所有开关均为理想开关,电容为理想电容。当开关S1和S3闭合时,电源VCC给电容C充电使其电压达到VCC。然后开关S1和S3断开,S2闭合,直接接到电容C的低压端,此时电容C上仍然保持有前一个相位存储的电荷VCC×C。由于在S2闭合时,电容C上的电荷量不能突变,因此有:(V0-VCC)×C=VCC×C,即V0=2VCC。在没有直流负载的情况下,通过图1所示的电路,在理想情况下,输出可达到输入电压的两倍。2 自举电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研究本项目的IPM型号选用IGCM20F60GA[2]。图2是IPM自举电路原理图。由图2可知,自举元件一端接电路的输入部分,另一端接到同相位的输出电路部分,借输入、输出的同相变化,把自己抬举起来,即自举元件引入的是正极性的反馈。 对原理图中第一路自举电路进行分析[3-4]。IPM模块自举电路仅由自举电阻R62、自举二极管D9和自举电容E1组成,因此简单可靠。其电路基本工作过程为:当VS因为下桥臂功率器件导通被拉低到接近地电位GND时,控制电源VCC会通过R62和D9给自举电容E1充电。当上桥臂导通,VS上升到直流母线电压后,自举二极管D9反向截止,从而将直流母线电压与VCC隔离,以防止直流母线侧的高压串到控制电源低压侧而烧坏元器件。此时E1放电,给上桥臂功率器件的门极提供驱动电压。当VS再次被拉低时,E1将再次通过VCC充电以补充上桥臂导通期间E1上损失的电压。这种自举供电方式就是利用VS端的电平在高低电平之间不停地摆动来实现的。,自举电路给E1充电,E1的电压基于上桥臂输出晶体管源极电压上下浮动。由于运行过程中反复地对自举电容进行充放电,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参数,保证

电路原理图设计

电路原理图设计 原理图设计是电路设计的基础,只有在设计好原理图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电路仿真等。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电路原理图、编辑修改原理图。通过本章 的学习,掌握原理图设计的过程和技巧。 3.1 电路原理图设计流程 原理图的设计流程如图 3-1 所示 . 。 图 3-1 原理图设计流程 原理图具体设计步骤: ( 1 )新建原理图文件。在进人 SCH 设计系统之前,首先要构思好原理图,即必须知道所设计的项目需要哪些电路来完成,然后用 Protel DXP 来画出电路原理图。

( 2 )设置工作环境。根据实际电路的复杂程度来设置图纸的大小。在电路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图纸的大小都可以不断地调整,设置合适的图纸大小是完成原理图设计的第一步。 ( 3 )放置元件。从元件库中选取元件,布置到图纸的合适位置,并对元件的名称、封装进行定义和设定,根据元件之间的走线等联系对元件在工作平面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得原理图美观而且易懂。 ( 4 )原理图的布线。根据实际电路的需要,利用 SCH 提供的各种工具、指令进行布线,将工作平面上的器件用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符号连接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电路原理图。 ( 5 )建立网络表。完成上面的步骤以后,可以看到一张完整的电路原理图了,但是要完成电路板的设计,就需要生成一个网络表文件。网络表是电路板和电路原理图之间的重要纽带。 ( 6 )原理图的电气检查。当完成原理图布线后,需要设置项目选项来编译当前项目,利用 Protel DXP 提供的错误检查报告修改原理图。 ( 7 )编译和调整。如果原理图已通过电气检查,那么原理图的设计就完成了。这是对于一般电路设计而言,尤其是较大的项目,通常需要对电路的多次修改才能够通过电气检查。 ( 8 )存盘和报表输出: Protel DXP 提供了利用各种报表工具生成的报表(如网络表、元件清单等),同时可以对设计好的原理图和各种报表进行存盘和输出打印,为印刷板电路的设计做好准备。 3.2 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下面就以图 3 - 2 所示的简单555 定时器电路图为例,介绍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

编号:SY-AQ-07677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Explosion proof principle of intrinsically safe electrical equipment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通过限制电气设备电路的各种参数,或采取保护措施来限制电路的火花放电能量和热能,使其在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周围环境的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实现了电气防爆,这种电气设备的电路本身就具有防爆性能,也就是从“本质”上就是安全的,故称为本质安全型(以下简称本安型)。采用本安电路的电气设备称为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由于本安型电气设备的电路本身就是安全的,所产生的火花、电弧和热能都不能引燃周围环境爆炸性混合物,因此本安型电气设备不需要专门的防爆外壳,这样就可以缩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简化设备的结构。同时,本安型电气设备的传输线可以用胶质线和裸线,可以节省大量电缆。因此,本安型电气设备具有安全可靠、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制造维修方便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爆电气设备。但由于本安型电气设

最新二十个经典电路

1 一、桥式整流电路2 二、 3 1、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4 伏安特性曲线: 5 理想开关模型和恒压降模型: 6 2、桥式整流电流流向过程: 7 输入输出波形: 8 3、计算:Vo, Io,二极管反向电压。 9 二、电源滤波器 10 11 1、电源滤波的过程分析:

12 波形形成过程: 13 2、计算:滤波电容的容量和耐压值选择。 14 15 三、信号滤波器 16 1、信号滤波器的作用: 17 与电源滤波器的区别和相同点: 18 2、LC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阻抗计算,幅频关系和相频关系曲线。 19 3、画出通频带曲线。 20 计算谐振频率。

21 22 23 24 25 四、微分和积分电路 26 五、 27 六、1、电路的作用,与滤波器的区别和相同点。

28 七、2、微分和积分电路电压变化过程分析,画出电压变化波形图。 29 八、3、计算:时间常数,电压变化方程,电阻和电容参数的选择。 30 九、五、共射极放大电路 31 十、 32 1、三极管的结构、三极管各极电流关系、特性曲线、放大条件。 33 2、元器件的作用、电路的用途、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的信号电34 压相位关系、交流和直流等效电路图。 35 3、静态工作点的计算、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36 六、分压偏置式共射极放大电路

37 七、 38 八、1、元器件的作用、电路的用途、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的 39 信号电压相位关系、交流和直流等效电路图。 40 九、2、电流串联负反馈过程的分析,负反馈对电路参数的影响。 41 十、3、静态工作点的计算、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42 十一、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跟随器) 43 十二、1、元器件的作用、电路的用途、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44 的信号电压相位关系、交流和直流等效电路图。电路的输入和输出阻抗 45 十三、特点。 46 十四、2、电流串联负反馈过程的分析,负反馈对电路参数的影响。 47 十五、3、静态工作点的计算、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频加热电源主电路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中频加热电源主电路设计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 1 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 (3) 1.1 设计内容 1.2 设计要求 2 中频加热电源 (4) 2.1 中频加热电源基本原理 2.2 中频加热电源基本结构 3 整流电路的设计 (6) 3.1 整流电路的选择 3.2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3 整流电路参数计算 4 逆变电路的设计 (10) 4.1 逆变电路的选择 4.2逆变电路参数计算 5 保护电路的设计 (14) 5.1过电压保护 5.2 过电流保护 6 设计结果分析 (18) 6.1 仿真结果 6.2 主电路原理图 6.3 结果分析 7 设计心得体会 (23) 8 参考文献 (24)

1 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 1.1 设计内容 1) 额定中频电源输出功率PH=100kw,极限中频电源输出功率 P HM=1.1 P H=110kW; 2) 电源额定频率f =1kHz; 3) 逆变电路效率h=95% 4) 逆变电路功率因数:cosj =0.866,j =30o; 5) 整流电路最小控制角amin =15o; 6) 无整流变压器,电网线电压UL=380V; 7) 电网波动系数A=0.95~1.10。 1.2 设计要求 1) 画出中频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原理图; 2) 完成整流侧电参数计算; 3) 完成逆变侧电参数计算; 4) 利用仿真软件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 5)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小结。

2 中频加热电源 2.1 中频加热电源基本原理 感应加热利用导体处于交变的电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即涡流,所形成的热效应使导体本身发热。根据不同的加热工艺的要求,感应加热采用的电源的频率有工频(50HZ),中频(60-10000HZ),高频(高于10000HZ)。感应加热本身的物体必须是导体,感应加热能在被加热物体内部直接生热,因而热效率高,升温速度快,容易实现整体均匀加热或局部加热。 感应加热利用交流电建立交变磁场涡流对金属工件进行感应加热,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A为感应线圈,B为被加热工件,若线圈A 中通以交流电流i1,则线圈A内产生随时间变化的磁场,置于交变磁场中的被加热工件B要产生感应电动势e2,形成涡流i2,这些涡流使金属工件发热,因此,感应加热是靠感应线圈把电能传递给要加热的金属工件,然后在金属工件内部转换成热能,感应线圈与被加热工件不直接接触,能量是通过电磁感应传递的。

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

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 1.新建一张图纸,进行系统参数和图纸参数设置; 2.调用所需的元件库; 3.放置元件,设置元件属性; 4.电气连线; 5.放置文字注释; 6.电气规则检查; 7.产生网络表及元件清单; 8.图纸输出. 模块子电路图设计步骤 1.创建主图。新建一张图纸,改名,文件名后缀为“prj”。 2.绘制主图。图中以子图符号表示子图内容,设置子图符号属性。 3.在主图上从子图符号生成子图图纸。每个子图符号对应一张子图图纸。 4.绘制子图。 5.子图也可以包含下一级子图。各级子图的文件名后缀均是“sch”。 6.设置各张图纸的图号。 元件符号设计步骤 1.新建一个元件库,改名,设置参数; 2.新建一个库元件,改名; 3.绘制元件外形轮廓; 4.放置管脚,编辑管脚属性; 5.添加同元件的其他部件; 6.也可以复制其他元件的符号,经编辑修改形成新的元件; 7.设置元件属性; 8.元件规则检查; 9.产生元件报告及库报告; 元件封装设计步骤 1.新建一个元件封装库,改名; 2.设置库编辑器的参数; 3.新建一个库元件,改名; 4.第一种方法,对相似元件的封装,可利用现有的元件封装,经修改编辑形成; 5.第二种方法,对形状规则的元件封装,可利用元件封装设计向导自动形成; 6.第三种方法,手工设计元件封装: ①根据实物测量或厂家资料确定外形尺寸; ②在丝印层绘制元件的外形轮廓; ③在导电层放置焊盘; ④指定元件封装的参考点 PCB布局原则 1.元件放置在PCB的元件面,尽量不放在焊接面; 2.元件分布均匀,间隔一致,排列整齐,不允许重叠,便于装拆; 3.属同一电路功能块的元件尽量放在一起;

电路辅助设计上.

实验一:功率的测定以及仿真 1.仿真实验目的 (1)验证各电阻的功率和电压源的功率,并且验证整个电路输出功率和吸收功率相等,即整个电路功率守恒; (2)、学习利用仿真仪表分析检验各电阻功率和对电压表电流表的运用。 2.实验原理及说明 A. 本次实验的电路图以及连接方式如图1.1所示:利用环路电流法可列出方程 B. )(36_)(31234232131=?-?++=??+R R R R V R R R i i i i l l i l 图1.1 C .电路连接好之后,按照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根据I U P ?=可以算出电压源的功率,再根据连接在各电阻上的功率表,读出各电阻的功率 321,,P P P ,根据4321P +++=P P P P 吸收可以算出电路吸收的功 率;根据I U P P ?==电源释放可以算出电路释放的功率。 .若释放吸收P P =,则说明整个电路吸收与释放的功率相等。 3.仿真实验的步骤与内容 按照原理图1.1所示,连接电路,如下图1.2所示 读数,如下图1.3所示我们可以得到:U=36.0V,I=9.0A,又由0 )(36_)(31234232131=?-?++=??+R R R R V R R R i i i i l l i l 计算出实 验一致。

36V I U =?=释放P ; 4321P +++=P P P P 吸收=424323222121I R I R I R I R +++=162+18+108+36=324W 由上可得,释放 吸收P P =,所以整个电路是功率守恒的R12Ω XMM1 R2 2Ω V136 V XWM1 V I XWM2 V I XWM3 V I R3 3Ω XWM4 V I R44Ω U1 DC 1e-009Ohm 0.000 A + - 图1.2 图1.3

本质安全电路设计要求

本质安全电路设计要求 发布时间:2009-8-26 16:21:16 阅读:935次 本质安全电路设计要求 本质安全型:是指电路、系统及设备在正常状态下和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都不能引起规定的爆炸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这个定义中的正常状态是指电气设备在设计规定条件下的正常工作(试验时在试验装置中产生的短路或断路视为正常状态);故障状态是指在试电路,非保护性元件损坏或产生短路、断路、接地及电源故障等情况。这种设备的防爆原理,就是设法减小电路火花的能量及元件上的温度(其方法就是降低电源电压、减小电路电流,采用适当的电气元件及其参数),使其不能点燃矿井中爆炸混合物,达到防爆的目的。 由于这类设备产生的明火花不点燃爆炸性混合物,因此它的优点很多,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而且安全程度高。 要使电路火花不点燃爆炸性混合物,那么这种电路就只能是弱电系统。因此,本质安全型电气系统和设备,主要是用于控制、通讯、信号、测量、和监视方面。 一、基本要求 本质安全电路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本安电路与非本安电路在同一隔爆外壳内布置时,最基本要求是分开布置。 为了保证本安型系统的安全,免受非本安系统的影响,要求分开布置是非常必要的。在产品设计和装配中,必须注意这个问题。然而,由于在隔爆外壳内空间和位置都受到了限制,所以分开布置也只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力求本安系统与非本安系统分开要符合GB3836.4-2000的要求。为了保证质量,除了外观检查外,还应把本安参数检查耐压试验列入产品出厂试验项目。一般,当本安系统与非本安系统在电路上有连接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并按标准进行耐压试验。其次,为了易于辨别,安全火花电路用的连接导线用蓝色,接线端子应有“i”标志。 2.本质安全设备的温度组别应按6.2和GB3836.1-2000中第5章规定,以避免热表面引起点燃。温度组别不适用于关联设备。 3.电气参数要求,系统或设备必须经过防爆检验单位检查和试验,证明它在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下的明火花不会点燃爆炸性混合物。 注:

电子工程师应具备的电路设计常识及几十个经典电路解析

电子工程师应具备的电路设计常识及几十个经典电路解析一、接地技术 PCB设计—接地技术 1、接地设计的基本原理 好的接地系统是抑制电磁干扰的一种技术措施,其电路和设备地线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与线路中的任何功能部分相比较,都可以忽略不计;差的接地系统,可以通过地线产生寄生电压和电流偶合进电路,地线或接地平面总有一定的阻抗,该公共阻抗使两两接地点间形成一定的压降,引起接地干扰,使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产品的可靠性。 2、接地目的 接地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接地使整个电路系统中所有单元电路都有一个公共的参考零电位,保证电路系统能稳 定地工作。 ◆防止外界电磁场的干扰。机壳接地可以使得由于静电感应而积累在机壳上的大量电荷 通过大地泄放,否则这些电荷形成的高压可能引起设备内部的火花放电而造成干扰。 另外,对于电路的屏蔽体,若选择合适的接地,也可获得良好的屏蔽效果。 ◆保证安全作。当发生直接雷电的电磁感应时,可避免电子设备的毁坏;当工频交流 电源的输入电压因绝缘不良或其它原因直接与机壳相通时,可避免操作人员的触电事故发生。 3、接地分类 ◆ 防雷接地(LGND) 防雷接地是将可能受到雷击的物体与大地相连。当物体位置较高,距离雷云较近时,一定要将物体进行防雷接地。由于雷电的放电电流是脉冲性的,放电电流也较大,所以防雷接地时的接地电阻要小。为了避免由于雷击而造成机房里设备之间的高压差,特别是有电气连接或距离较近的设备之间要采用低电感和电阻搭接。 ★接地电阻:接地电阻不是普通的电阻而是一个阻值,是指电流由接地装置流向大地再由 大地流向无穷远处或是另一个接地装置所需克服的总电阻。接地电阻包括接 地线、接地装置本身电阻、接地装置与大地之间的接触电阻和两接地装置之 间的大地电阻或接地装置与无线远处的大地电阻。接地电阻越小,当有漏电 流或是雷电电流时,可以将其导入大地,不至于伤害人或损坏设备。如果接 地电阻变大,会造成应该导入大地的电流导不下去,因此,接地电阻越小越 安全。 ◆ 保护接地(PGND/PE/FG) 为了保护设备、装置和人身的安全。保护接地主要用于保护工频故障电压对人身造成的伤害。保护接地的工作原理:一是并联分流,当人体接触故障设备时,如果故障设备有保护接地,这时人体和保护接地线呈并联关系,保护接地线的电阻和人体相比是很小的,所以流过人体的电流很小,就会保护人身安全;二是当设备发生碰壳事件后,由于设备有保护接地,事故电流会使相线上得保护装置动作,从而切断电源,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 ★相线:通常工业用电,三根正弦交流电。电流相位(反映电流的方向 大小)相互相差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中频电源主电路设计汇总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课程设计 信控学院电气工程及其机动化专业电气1103班 题目中频电源主电路设计 学生 指导老师

二零一一年六月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1 课程设计的题目 (1) 1.2 设计思想及内容 (2) 1.3 主电路原理图 (6) 1.4 元器件清单 (7) 1.5 设计总结 (8) 参考文献 (8)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1课程设计的题目 1.原始数据及资料: (1)额定中频电源输出功率P H=100kW,极限中频电源输出功率P HM=1.1P H=110kW; (2)电源额定频率f =1kHz; (3)逆变电路效率h=95%; (4)逆变电路功率因数:cos j =0.81,j =36o; (5)整流电路最小控制角a min=15o; (6)无整流变压器,电网线电压U L=380V; (7)电网波动系数A=0.95~1.10。 2.设计要求 (1)画出中频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原理图; (2)完成整流侧电参数计算; (3)完成逆变侧电参数计算。

1.2 设计思想及内容 1.设计思想 中频电源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通过一个整流电路把工频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经过直流电抗器最后经逆变器变为单相中频交流电供给负载,所以中频电源装置实际上是交流电-直流电-交流电-负载。 2.设计内容: 一.整流电路的设计 1.整流电路的选择: 本设计不用整流变压器而直接由380V三相交流接入再整流为直流电源。常用的三相可控整流的电路有○1三相半波○2三相半控桥○3三相全控桥○4双反星形等。 三相全控桥整流电压脉动小,脉动频率高,基波频率为300Hz,所以串入的平波电抗器电感量小,动态响应快,系统调整及时,并且三相全控桥电路可以实现有源逆变,把能量回送电网或者采用触发脉冲快速后移至逆变区,使电路瞬间进入有源逆变状态进行过电流保护。 三相全控桥式可控整流电路与三相半波电路相比,若要求输出电压相同,则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对晶闸管最大正反向电电压的要求降低一半;若输入电压相同,则输出电压比三相半波可控整流是高一倍。而且三相全控桥式可控整流电路在一个周期中变压器绕组不但提高了导电时间,而且也无直流流过,克服了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存在直流磁化和变压器利用率低的缺点。 从以上比较中可看到:三相桥是可控整流电路从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两方面综合指标考虑比其他可控整流电路有优势,故本次设计确定选择三相桥式可控的整流电路。因为电源额定频率f为1KHZ,所以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中的晶闸管选择快速晶闸管。

中频电源主电路设计

引言 晶闸管交流功率控制器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命名的“半导体交流功率控制器” (Semiconductor AC Power Controller)的一种,它以晶闸管(可控硅SCR或双向可控硅TRIAC)为开关元件,是一种可以快速、精确地控制合闸时间的无触点开关,是自动控制温度系统高精度及高动态指标必不可少的功率终端控制设备。晶闸管交流调功器是在一个固定周期或变动周期里,以控制导通的交流电周波数来控制输出功率的大小。晶闸管在正弦波过零时导通,在过零时关断,输出为完整的正弦波。晶闸管交流调功器主要用于各种电阻炉、电加热器、扩散炉、恒温槽、烘箱、熔炉等电热设备的温度自动、手动控制。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 2.1.课程设计题目描述 (1) 2.2.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及技术指标 (2) 3.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 3.1 设计方案的选定与说明 (3) 3.2论述方案的各部分工作原理及计算 (4) 3.3设计方案图表及其电路图 (6) 4.总结 (9) 5.参考书目 (10)

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中频电源主电路设计 二设计目的 通过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的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特别是如何利用Internet检索需要的文献资料。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仿真工具的能力和方法。 5、提高学生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水平。 三设计数据 (1)额定中频电源输出功率PH=100kW,极限中频电源输出功率PHM=1.1PH=110kW; (2)电源额定频率f =1kHz; (3)逆变电路效率η=95% (4)逆变电路功率因数:cos? =0.81,?=36o; (5)整流电路最小控制角αmin =15o; (6)无整流变压器,电网线电压UL=380V; (7)电网波动系数A=0.95~1.10。 四设计内容 直流电动机选择

什么是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什么是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是由本质安全电路组成的电气设备。本质安全电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全部电路都是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为单一式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局部电路为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为复合式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目前井下用得最多的复合式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是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在设备的电气系统中,与本质安全电路有电气连接并可能影响安全性能的那部分非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称为关联电气设备。关联电气设备可以是各类防爆型,也可以是矿用一般型,这取决于关联设备的使用场所。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关联设备,按使用场所和安全程度不同分为ia和ib两个等级。 ia等级电路在正常工作、一个故障和两个故障时,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即正常工作时,安全系数为2;一个故障时,安全系数为1.5;两个故障时,安全系数为1。 ib等级电路在正常工作和一个故障时,均不能点燃爆

炸性气体混合物。即正常工作时,安全系数为2;一个故障时,安全系数为1.5。 在持续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中应使用ia等级的防爆电气设备,如煤矿瓦斯抽放管路。煤矿井下一般场所使用ib等级的防爆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重要环节是本质安全电源,本质安全电源有两种基本类型:独立电源和外接电源。- 独立电源最常用的是干电池和蓄电池,干电池和蓄电池必须接人限流电阻,限流电阻可采用金属膜电阻、线绕被覆层电阻。 电池或蓄电池与限流电阻胶封为一体构成本安组件,并具有防止电池或蓄电池直接短路的措施,并置于 IP54防护外壳或隔爆外壳中。 外接电源大多数从动力电源引入,经整流供电,都设计成隔爆兼本质安全型。本质安全电路必须设有过流、过压和短路保护电路。各种保护电路必须是双重化,即使一组损坏另一组保护电路仍起保护作用。144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不仅取决于电路的电气参数,而且要有结构上的保证,除了防止电火花的引爆以外,还须防止设备的表面温度、外壳的静电火花及摩擦火花的引爆。

电路辅助设计报告 1.

上海电力学院 本科课程设计 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1) 院系: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年月日 教师评语:

目录 (一)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及功率测量,含受控源电路分析仿真-----------------------------------------------------------------------1 (二)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结点电压法及回路电流法的仿真----------------------------------------------------------------------4 (三)运算放大器电路分析仿真 ----------------------------------------------------------------------8 (四)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谐振电路) ---------------------------------------------------------------------10(五)三相交流稳态电路辅助分析仿真 ---------------------------------------------------------------------14(六)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仿真 ---------------------------------------------------------------------17(七)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仿真(2、互感电路仿真) ---------------------------------------------------------------------24

本质安全电路设计要求

本质安全电路设计要求

本质安全电路设计要求 本质安全型:是指电路、系统及设备在正常状态下和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都不能引起规定的爆炸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这个定义中的正常状态是指电气设备在设计规定条件下的正常工作(试验时在试验装置中产生的短路或断路视为正常状态);故障状态是指在试电路,非保护性元件损坏或产生短路、断路、接地及电源故障等情况。这种设备的防爆原理,就是设法减小电路火花的能量及元件上的温度(其方法就是降低电源电压、减小电路电流,采用适当的电气元件及其参数),使其不能点燃矿井中爆炸混合物,达到防爆的目的。 由于这类设备产生的明火花不点燃爆炸性混合物,因此它的优点很多,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而且安全程度高。 要使电路火花不点燃爆炸性混合物,那么这种电路就只能是弱电系统。因此,本质安全型电气系统和设备,主要是用于控制、通讯、信号、测量、和监视方面。 一、基本要求 本质安全电路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本安电路与非本安电路在同一隔爆外壳内布置时,最基本要求是分开布置。 为了保证本安型系统的安全,免受非本安系统的影响,要求分开布置是非常必要的。在产品设计和装配中,必须注意这个问题。然而,由于在隔爆外壳内空间和位置都受到了限制,所以分开布置也只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力求本安系统与非本安系统分开要符合 GB3836.4-2000的要求。为了保证质量,除了外观检查外,还应把本安参数检查耐压试验列入产品出厂试验项目。一般,当本安系统与非本安系统在电路上有连接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并按标准进行耐压试验。其次,为了易于辨别,安全火花电路用的连接导线用蓝色,接线端子应有“i”标志。 2.本质安全设备的温度组别应按6.2和GB3836.1-2000中第5章规定,以避免热表面引起点燃。温度组别不适用于关联设备。

经典的20个模拟电路原理及其电路图汇总

经典的20个模拟电路原理及其电路图对模拟电路的掌握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层次:是熟练记住这二十个电路,清楚这二十个电路的作用。只要是电子爱好者,只要是学习自动化、电子等电控类专业的人士都应该且能够记住这二十个基本模拟电路。 中级层次:是能分析这二十个电路中的关键元器件的作用,每个元器件出现故障时电路的功能受到什么影响,测量时参数的变化规律,掌握对故障元器件的处理方法;定性分析电路信号的流向,相位变化;定性分析信号波形的变化过程;定性了解电路输入输出阻抗的大小,信号与阻抗的关系。有了这些电路知识,您极有可能成长为电子产品和工业控制设备的出色的维修维护技师。 高级层次:是能定量计算这二十个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比值、电路中信号电流或电压与电路参数的关系、电路中信号的幅度与频率关系特性、相位与频率关系特性、电路中元器件参数的选择等。达到高级层次后,只要您愿意,受人尊敬的高薪职业--电子产品和工业控制设备的开发设计工程师将是您的首选职业。 一、桥式整流电路 1、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伏安特性曲线: 理想开关模型和恒压降模型: 2、桥式整流电流流向过程: 输入输出波形: 3、计算:Vo, Io,二极管反向电压。

二、电源滤波器 1、电源滤波的过程分析: 波形形成过程: 2、计算:滤波电容的容量和耐压值选择。 三、信号滤波器 1、信号滤波器的作用: 与电源滤波器的区别和相同点: 2、LC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阻抗计算,幅频关系和相频关系曲线。 3、画出通频带曲线。 计算谐振频率。

四、微分和积分电路 1、电路的作用,与滤波器的区别和相同点。 2、微分和积分电路电压变化过程分析,画出电压变化波形图。 3、计算:时间常数,电压变化方程,电阻和电容参数的选择。

600kwIGBT串联谐振式节能中频电炉主电路的设计

600kwIGBT串联谐振式节能中频电炉主电路的 设计 就目前来讲,中频感应加热的加热速度快同时操纵起来十分方便,差不多在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600kwIGBT串联谐振式节能中频电炉主电路系统进行了设计,要紧工作如下: 一.高压10kV进线开关柜的设计,高压10kV系统为小电流接地系统,设计过电压和过电流爱护,设计电压、电流和电能计量。 二.设计整流电路、滤波电路以及逆变电路,讲明其原理。 三.讲明元件工作原理和电路设计原理及依据,讲明降低谐波和节能原理。 本设计阐述了串联谐振中频感应电炉的主电路整体结构,同时给予了差不多电路的理论分析,推导了主电路的运算公式,阐述了通过整流桥和谐振负载改造后优点,完成了逆变电路、整流电路以及电抗器的设计。目前为止,串联谐振中频电炉仍具有大量的使用空间,使得该课题具有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感应加热;串联谐振;晶闸管;逆变;整流

For now, the rate of heating of the medium frequency induction heat ing, fast and control is very conveni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i ndustries. This article 600KwIGBT series resonant energy-saving intermedi ate frequency electric furnace main circuit system design, 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 One. The design of high voltage 10KV line switchgear, high voltage 10KV system for small current grounding system, the design of overvolt age and overcurrent protection, design voltage, current and power measure ment. Two. The design phase into the 10KV six line rectifier transformer wiring, selection of the rated voltage and the voltage drop, low pressure outlet overvoltage and overcurrent protection, indicating that reducing the harmonic principle. Thire. Description of the components working principle and circuit d esign principles and basis of the lower harmonics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e. The design describe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main circuit, the ser ies resonant medium frequency induction furnace and give a theoretical a nalysis of the basic circuit, the main circuit is derived formula on the ad vantag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fter the bridge rectifier and the resonant l oad inverter circuit is completed, design of the rectifier circuit, reactor, an d the line inductance. So far, the series resonant intermediate frequency e lectric furnace still has a lot of use of space, the subject has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induction heating; series resonance; thyristor, inverter;rectif ier

EDA简单电路原理图设计

实验四简单电路原理图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Protel 99 SE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的一般步骤。 2.掌握原理图编辑器中对图纸的设置,对电路图的大小、网格、光标、对象系统字体的设置方法。 3.掌握绘制原理图的基本方法,能绘制比较简单的电路原理图。 二、实验仪器: PC机一台,Protel 99 SE软件 三、实验内容: 1.在原理图文件中,练习打开及关闭以下工具栏: 主工具栏:【View】|【Toolbars】|【Main Tools】 布线工具栏:【View】|【Toolbars】|【Wiring Tools】 绘图工具栏:【View】|【Toolbars】|【Drawing Tools】 电源及接地工具栏:【View】|【Toolbars】|【Power Objects】 常用器件工具栏:【View】|【Toolbars】|【Digital Objects】2.利用菜单命令和键盘功能键放大及缩小原理图。 3 图电路原理样图 4. 绘制如图所示带有总线的电路原理图。 表 1 带有总线的电路图元件明细表

74LS04 U9 74LS04 DIP14 RES2 R3 470K RES2 R4 470K 4040 U12 4040 DIP16 SW DIP-8 SW1 SW DIP-8 DIP16 U9 在Protel DOS Schematic 中的Protel DOS Schematic U12 在Protel DOS Schematic 中的Protel DOS Schematic 其余元件在Miscellaneous 图带有总线的电路原理图 四、实验步骤: 1.启动Protel99 SE,新建一个设计数据库文件,名称定为“班级姓名.ddb”。 2.启动电路原理图编辑器,新建一个原理图文件,命名为“姓名.sch”。 3.先分析电路图中所有元器件的属性,装入元器件库、Miscellaneous 和Protel DOS Schematic 。 4.然后按照样图把所有元器件和端口放置到电路原理图纸上,调整各元件的位置,用导线连接,启动“自动搜索电气节点”功能,启动“自动节点放置”功能。编辑导线,调整导线长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