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资料

新闻采访资料
新闻采访资料

访

教师:叶红梅

姓名:牛国华

班级:B1203

学号:1225848014

新闻预采访:

最近走访和了解了昌吉市第七小学和昌吉州实验小学的有关情况,并且演讲与艺术协会和昌吉市第七小学建立了关于朗诵、演讲、主持人的培训活动,这使我能更近一步的了解这个学校的发展史和学校的情况,从我走进这两所小学的时候,我就已经深深的感受到这两所学校的巨大差距,从建校史上来说,昌吉市第七小学原名为城郊中心小学;2002年11月,由于城市扩容上化成立昌吉市第七小学,在2006 年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任校长,学校才有了很大的改观,在现在看上去,学校才有市直学校的样子,我去了两所校长的办公室,市七小校长办公室有两个人而且房间和我们的宿舍差不多一样大,两张桌子后,没有很大的其它的空间,但是州第一实验小学的校长办公室进门有套间进去有我们宿舍两个一样大,而且还有套间吧,办公室的办公用品都很高档,从学校的生源上来说,昌吉市第七小学百分之80是农民工,并且其中,大部分是外省的,在州实验小学,大部分都是州市领导及工薪阶层的人,所以我觉得在市七小更有新闻线索。

和史雪融老师交谈,得到的信息是,她作为班主任,遇到过,上课穿拖鞋的,脸和手有很多天不洗的,家里四口人睡一张床的,家里四口人住10平米的房子等等各种各样的情况。

我亲眼所见,一位买火车票晚了的农民工子女的入学过程。

学校基本情况:

昌吉市七小创办于1950年,原名为城郊中心小学;2002年11月,由于城市扩容上化成立昌吉市第七小学。昌吉市第七小学坐落于

昌吉市青年南路177号,学校现有大小建筑物七栋,建筑总面积8531平方米,学校占地面积40、03亩。学校现有教学班34个,学生1818名,教职工107人,教职工平均年龄36、3岁。女教师92人,男教师15人。少数民族教师23人,占全体教师21、4%。其中:中师学历6人,大专学历51人,本科学历47人。初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5人,小学讲师17人。

学校办学特色:

一、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创设德育氛围,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活动。由于工作突出,在近些年来,我校迎接了自治区、州、市党政领导对我校工作的检查指导数10余次,还承接了州级校园文化观摩现场会,并且还迎接了全州各个学校、疆内部分学校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等单位的观摩学习50余次。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及近几年取得的各项成果都赞不绝口,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9年9月我校代表昌吉州小学迎接了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一行“两基”工作督导验收,我校“两基”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赢得了陈小娅副部长的高度评价。同年,我校获得昌吉市“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二、以速滑为龙头,大力提升跆拳道、轮滑、足球、射箭、田径等项目的训练、比赛水平,努力打造自治区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传统项目速滑已连续6年在自治区、自治州名列前茅。截至目前,我校速滑队共获得自治区级、州级金牌140余枚,传统项目跆拳道2009年获自治区第一名,轮滑项目2010年在自治州比赛中获团体第一名。

三、努力加强学校军乐队、体操队、合唱队、鼓号队、舞蹈队等五大队建设。继续开展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美术等艺术特长。

我国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其中外来务工人员超过一亿,随行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工适龄子女有将近2000万,农女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20年前100万儿童失学在农村,今天100万失学在城市。

2003年,全国妇联调查发现,有100万进城农民工子女在进城后失学。

20年前,也有这么一个“100万”。当年希望工程调查,农村贫困地区有100万孩子失学。

我国有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的政策规定:

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中央编办、公安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把占流动儿童少年的绝大多数、处于弱势地位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从“流动儿童少年”群体中单独提出,突出强调,这是首次直接把政策焦点对准农民工子女。《意见》指出,流入地政府负责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要求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并提出“加强对以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为主的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意见》还明确了流入地政府教育

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机构编制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城市人民政府的社区派出机构等各职能部门,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责任。提出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筹措保障机制,规定“流入地政府财政部门要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还规定,要根据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数量,合理核定接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要求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学校要做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流入地政府要制订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除了要求“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外,《意见》还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提出“要根据学生家长务工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制订分期收取费用的办法”,以切实减轻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负担。

社会的声音

针对各地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教育界人士深感忧虑。他们认为,首先,随着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日益增多,给流入地城市的基础教育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是原来按常住人口规划的学校布局和办学规模已难以适应;二是急剧增长的流动儿童入学需求加重了地方财政负担;三是流动儿童

入学数量的增加和他们之间的各种差异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其次,民工子弟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令人担忧:这类学校往往绝大多数未得到当地政府的批准和承认,也未被列入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中;其在办学上没有标准、没有管理,在教学上没有指导、没有规划,且条件简陋,消防、卫生、安全等问题十分突出。此外,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对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仍然认识不足,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就学情况底数还不了解,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升初中问题尚未较好解决等等,这些都影响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落实。

教育界人士指出,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工作,无论是对实施义务教育,还是对城市的两个文明建设,以及关心帮助困难群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这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不能普遍就学,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将会大打折扣,进入新世纪后的中国又将会出现一批新的文盲。专家们进一步指出,如今,进城务工农民及其子女已日益成为城市人口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就学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进城务工农民后代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关系到城市未来建设者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和繁荣。因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当用长远的眼光、宽广的胸怀、满腔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和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工作,让那些远离家乡的孩子们在城市里同样有学上,有书读。

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要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就学问题,

首先必须加强对流动儿童少年的登记和管理工作,对流动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情况要做到心里有底、心中有数。其次,由于现行的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颁行的,当时的流动人口还很少,流动人口子女的异地入学问题也并不太突出,教育法对此没有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一些教育界人士还指出,应通过实行“流动人口入学卡”制度,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可凭其户籍所在地开出的“流动人口入学卡”,在流入地就近入学。很多人认为,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应当多种形式、多些渠道,但从落实义务教育的责任和质量来看,公办中小学校应该是主要渠道。因此,应继续坚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充分发挥公办中小学校在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中的主渠道作用。作为流动人口中处于弱势地位的进城务工农民,他们不仅是城市的服务者,同时也是城市的纳税人,他们理应享受国家提供的法定权利。流入地政府有责任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工作纳入到当地的总体教育发展规划当中,统筹考虑,统一实施。

对于依靠社会力量办学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问题,教育界人士均给予了肯定。这类民工子弟学校因为收费少、办学灵活,普遍受到了低收入流动人口的欢迎。但这类学校却多数都存在着条件简陋,管理无序,教学质量不高,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教育界人士同时指出,对这类学校必须加强指导、监督和管理。重要是要依法规范其办学行为,及时指导、检查和监督其教学质量,对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条件不具备,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民工子弟学校要坚决取

缔,确保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及他们的人身安全。

无论如何,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日益增多已是大势所趋,让这些孩子们都能有学上有书读已成硬道理。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问题绝非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题中应有之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问题上,只有争取主动、未雨绸缪才是良策。如果我们坐等所有的措施都到位了,等所有的学校都敞开了大门,等所有的城市都有能力接纳了,那么,很多孩子就有可能会永远失去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了,我们也将无法向我们的后人交代。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1、简要介绍新闻采访的历史。 2、何谓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就是指新闻记者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而开展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的直接目的是为新闻写作提供素材,间接目的是为新闻报道打下基础。新闻采访成功与否决定着新闻写作的质量和新闻报道的水平与真假。 3、新闻采访权及其法理依据有哪些? 新闻采访权是指新闻记者向大众传播新闻为主要目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选择采访对象和采访方式进行自主调查,获取新闻事实材料的权利。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 首先,采访权的合法性在于由《宪法》衍生的知情权。 其次,采访权的合法性在于宪法确立的(新闻)出版自由的原则。 其三,采访权的合法性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中也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4、谈谈网络新闻采访权的问题。 根据2005年颁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都只能转载时政类新闻信息,网络媒体没有新闻采访权,不能进行直接的新闻原创。 2009年新闻出版署指出,商业网站不能申请记者证。 5、如何看待“付费采访”和“有偿新闻”? 一、“付费采访”:作为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经济行为,付费采访是在市场经济下传媒业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必然方式。在西方,商业化运作模式下的新闻媒体大多是有私人老板投资设立的,新闻等媒介产品是其赢利的手段,商业化运作渗透到新闻的采制过程之中,因此付费采访在西方社会是普遍现象。在我国,随着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推进,媒体的经营运作模式和媒介生态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化,市场化运营和激烈的媒体竞争,使得付费采访现象逐渐增多起来。 1、“付费采访”行为将会严重危害社会氛围,使公益性原则遭到破坏,简单地把商业性原则推及所有关系,会使社会形成一切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收买的观念,并给腐败提供丰富的土壤。 2、媒体向采访对象支付报酬主要是出于同行竞争的需要,带有很强烈的商业气息。新闻毕竟不是普通的商品,它具有社会公共属性,公众获取社会信息主要是依赖大中国媒体,记者的采访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新闻采访既是媒体记者的权利,也是大众知情权的实现途径,泛滥而不受限制的付费采访有悖于新闻的公共属性。 二、“有偿新闻”:传媒和记者手中具有一定垄断意味的“软权力”,同样是一种社会稀缺资源,会被“购买”。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寻租现象”“灰色收入”。坚决反对“有偿新闻”已

新闻访谈专题练习学生版

新闻访谈专题练习 一、(2007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问段,回答1~3题。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他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 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 罗兰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不过,到我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作。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 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 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拿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了”,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复活、再生、演变: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可能这些都需要……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永远表里如一:这在音乐上也很难做到。 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 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我父亲经常说,真诚第一: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有的人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你也会欣赏,但被感动是另外一件事。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 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 (节选自[法国]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 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一、选择、判断、填空题涉及部分 1.认识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因为这太平常了。但是人咬狗是新闻。 新闻是最近报道的事情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新闻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或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 事件所作的报道。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了解) 2.新闻与新闻报道:新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 新闻报道是主客观的整体呈现:采、写、编、发各环节无不表现为主观 性重要价值。(了解) 特派记者: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如奥运会、伊拉克) 特约记者:编制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3.新闻奖项: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 4.新闻记者的自律与他律:自律:主要指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守则 他律:包括法律与纪律两方面 5.★新闻记者的素养:记者素质: 政治素质(上层建筑思想) 业务素质(敏锐的观察能力、生动的表达能力、健全的思维能力) 心理素质(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坚强意志) 身体素质(身体要好) 记者修养:知识修养、作风修养、职业道德修养 6.★好新闻的标准是什么? ?准确:核实、核实、再核实 ?信源:明确新闻来源、有直接引语; ?公正:平衡地报道争论各方观点 ?客观:不把记者个人感情、观点投射到作品中; ?清晰:文字简练、主题鲜明、图像清晰; ?人性:有故事(在所有上述这些要素中,准确和公正是核心) 7.★★★新闻采访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纵观新闻写作、采访、编辑、发行等过程,采访是基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新闻实践的角度上看两者的关系:一是反映在活动程序上【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二是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事实是第一性,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先有事实, 后有新闻】 三是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是认识实际,新闻写作是反映实际,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四是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经验可让采访少走弯路, 达到采访效果】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的观念。

新闻访谈类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梦碎雅典 杨明马小林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路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答: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答: 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5分)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 现有的新闻采访定义:素材搜集说;调查研究说;互动行为说。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二.特点: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 一、新闻采访的定义 1.素材收集说 2.互动行为说 3.调查研究说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 2.时间的限制性 3.项目的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6.活动的艰辛性 二、记者的职责 1.采写新闻、 2.反映情况、 3.做群众工作记者的职责和道义之间的矛盾 三、记者的职业要求 1.正义感、 2.使命感、 3.责任心 四、什么是新闻发现能力 发现力就是经过深入研究和观察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新鲜事物,揭示前人尚未揭示的内在规律的能力。 五、新闻敏感的定义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

1.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A/确有其事 B/构成新闻的要素准确无误 所谓基本要素就是5W(WHEN WHERE WHO WHAT WHY)加上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原因。 C/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D/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E/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回答知识点,然后论述) 新闻语言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本质上应该是传播信息、报道事实、解释问题、快速交流的语言,以“白描”为主要特征。 特征: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不要打“新闻腔”,即党八股式的公文语言或者是官方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反映。 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高考新闻阅读答题模式技巧(含访谈)

新闻回顾 一、概括新闻内容 1、常见设问方式: (1)XX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从XX和XX看,反映了什么问题?请简要分析 (3)阅读材料X,试概括说明材料传递的重要信息 (4)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回答材料反映的某类问题有哪些 二、比较报道异同 1、常见设问方式: (1)比较材料X和材料X,简要指出两则报道内容有哪些异同 (2)阅读材料1、三,两则新闻都报道了XX事件,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之处 方法点拨: (1)比较报道的对象(一般是相同的) (2)比较报道的深度: ○1新闻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 ○2深厚的新闻背景、原因、结果预测 (3)比较报道的宽度:新闻的涉及面 三、分析报道角度

常见设问方式: (1)材料X和材料X是就XX问题所发表的看法、着眼点有何不同 (2)比较材料X和材料X,简要说明两则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方法点拨: (1)抓导语,体会内容侧重点 (2)抓手法,体会技巧不同处 ○1从文本看:消息、通讯(人物、事件)、时评、特写 ○2从手法看:特写、点面结合、数字说明、对比、衬托、以小见大 四、分析导语的作用 1、概述:新闻的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或前几段, 以凝练简洁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简明地揭示新闻中心。 2、分类: (1)直接性:直接陈述新闻事实 (2)延展性:通常设置一种现场感或创造某种气氛,解释说明3、常见设问方式: (1)文章开头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2)试结合文体特征和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方法点拨: (1)内容上:导语属于XX类型,写出XX事实,为全文奠定了

新闻采访笔记重点

党报突破口:注重“南风效应”的宣传艺术 1.“官方”时政头向“大众”的宣传转变 2.“长、空、假”的文风向“短、实、新”的文风转变 3.“呆板单一”的版面向“生动活泼”的版面转变 1、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 真实性(重点记):新闻的生命和灵魂 真实:新闻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关于“真实”的规范: 对于记者:保证确有其事;保证新闻的基本要素真实;标注新闻出处;写作中避免片面性,描写要有分寸,避免渲染和夸大。 对于编辑: 坚持核实原则;确保权威的、多方求证新闻来源;慎用匿名、化名报道。 2. 客观性: 3.公正性原则: 二、新闻角度的选取方法: 1. 以小见大选角度:不能贪大求全,典型角度小一点 2. 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出发选取新闻角度,从报道中找出与人民相关 的报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读者关切点找角度。 3. 从新闻事实的特殊性中选取新闻角度 4. 从事物的侧面找角度 三、什么是用事实说话 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观点的一种报道手法 两个要素:事实、观点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都离不开两个要素:“事实”和“观点”(说话)。它的特点在于两者结合的方式。 如何用事实说话 1.通过选取典型事实说话 2.通过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3.通过运用背景资料说话 4.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用“精华”说话,借助新闻人物之口表达记者的观点 四、新闻跳笔的特点: 1.在文体结构上是多段体

2.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不同,它主张词句要“跳”着走。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比较大的跳跃 3.表面上彼此好像没有很大联系的段落,实际上有内在的逻辑。 如何使用新闻跳笔: 使用新闻跳笔的技巧(了解): 1.形式上短段落,多分段 2.运用细节、场景、背景、引语等事实,进行不同组合,注意用事实说话。 3.通过小标题的使用和版面编排的方式体现新闻跳笔。 五、新闻标题的构成 1.主题:主题是新闻标题中最主要的题目,是标题的核心部分,用以说明最主要的事实或者观点,所用的字号也最大,地位最突出 2.引题(肩题、眉题):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用于引出主题的一个辅助性的题目。引题又叫眉题和肩题,字号一般小于主题 3.副题(子题):副题是位于主题之后,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说明的辅助题目。副题又叫子题,字号小于主题和引题 六、消息头的种类: 主要有“讯”和“电”两种。 “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有“本报讯”。若稿件来自外埠,一般应标明新闻事实的地点,如“本报德州讯” “电”: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消息头的作用: ①可以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借以显示消息的“身份” ②有了消息头可以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③电头注有发稿的地点、时间,可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借以传达某种信息 七、导语的类型: 直接导语:在导语中开门见山地叙述新闻要点,通常用于报道时间性较强的硬新闻。这是新闻导语的主要形式,大多数消息都采用这种导语。简言之是直笔陈述。 间接导语:在导语中以一种含蓄、委婉的方式交代新闻要点,通过解释、描写、渲染等手法引出或暗示出新闻事实。多用于时间性不太强的软新闻。简言之是曲笔铺垫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复习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 1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是兼有艺术语言、科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长的记实语言,是一种直观朴实的、确切无误的、生动形象的纪实语言。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准确清晰、通俗易懂、简洁的特点。 2 新闻笔法:新闻写作所使用的笔法应该说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是新闻作品中基本的笔法。其他的如倒叙、插叙、悬念、伏笔、穿插、比喻、夸张、反复、排比、对照、夹叙夹议等等,也是新闻作品可以利用和参考的。但是,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更应该研究新闻写作的特殊笔法或持有的笔法。大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虚实相间,以实为主。2.粗细互补生动真切。 3 纵横捭阖,开合自如:主要有三种笔法:(1)合笔(2)跳笔(3)跨笔 3新闻主题:所谓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 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新闻主题与一般文章主题的概念基本相同。通俗地讲,即指作品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解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 新闻角度:所谓新闻角度,即指新闻事件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也即指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识别新闻 价值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一个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侧面作为报道的切入点,从而完成整个事件的写作。新闻角度的选择和体现贯穿于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在选择和体现新闻角度过程中,记者应该围绕下述三个字下功夫:(1)比(2)小(3)异。 5 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它要求“一语点破”,点明这篇报道的精髓所在;侧重于标出动态,告诉读者正在发生或正在进行的一件什么事情;要标出主要新闻要素。 6 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消息区别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于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是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新闻开头的段落。 7 新闻主体:即新闻导语和结尾中间的那一部分。新闻主体具有具体解释、展开新闻导语中的事实,补充导语中没有突出的新闻事实的作用。 8新闻背景:指那些用来解释与新闻事件和人物相关的事实材料。(1)从内容来看:它是新闻中的新闻,或新闻背后的新闻;(2)从功能来看:它是对新闻事件产生的历史和环境、原因与时间、空间条件以及对有关方面所作出的说明、解释;(3)从功能和内容的新旧来看,它是用来解释新事实的旧事实,或者说是对新闻本体作出解释、说明的附属事实。 9 新闻结尾:新闻结尾,是消息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表示一则消息的完结。新闻结尾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自然收束,水到渠成。收束的那一段或那一句就是结尾。另一种情况是:视表达需要专门设段或句,以收束全文。也就是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力度,还需着力写好结尾。

新闻类、访谈类文本阅读教师版

新闻类、访谈类文本阅读教师版 一、 新闻的概念 新闻属纪实性文体。它具有真实准确、迅速及时、用事实说话等特点。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 新闻专指消息,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述评等。 二、 广义新闻的特点 【消息】 这是以叙述为表达方式、迅速报道事件、篇幅短小的一种新闻文体。其结构包括:标题(用来揭示、评 价、概括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 、导语(独立性的开头部分,用简要的语句突出所报道事实中最重要 最能吸引读者注意的核心要点)、主体(对导语进行展开,对新闻事件作具体陈述) 、背景(对新闻事件进行 解释、补充)、结尾(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话,用于总结;但有些消息也可以没有结尾) 【通讯】 跟消息相比,通讯更注意刻画完整的人物形象,更刻意再现现场实感,其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因此具有 相当的文学性。它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两种。 【述评】 这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一般分为社论、评论员文章、署名文章、编者按、编后语、短评等。报道 是其主体,评论则是灵魂。 三、 新闻阅读的解题方法 新闻类作品的解题抓以下几点: (1)看标题:通过标题搞清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2)抓要素:无论哪种新闻,都离不开人、时、地、事四个要素。 (3)理线索: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全文中 心。(4)析手法:想一想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是为了说明或表现什 么? 四、 新闻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和整体解读方法。 新闻类文本主要包括消息(狭义的新闻)和通讯,消息和通讯都是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及身边 有价值的事件的报 道。真实准确、迅速及时、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类文本的主要特点。通讯和特写还具有一定 的文学性。 广义的新闻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组成 部分,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新闻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有的新闻有多行标题,多行 标题包括引题(引标)、正题(主标)、副题(副标)。引题一般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是对一 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往往是对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导语大多是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 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其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 提问式、结论式等。主体是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主干,一般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展 开叙述,或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话。有的消息没有结尾。 结语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事物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可提出值 得读者深思的问题,不一而足。 下面结合具体文本说说新闻类文本的解读方法。先看一则消息: 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 每人每年缴纳50元 最高可得到1100倍补偿 高坡 从昨天起,昆山31万农民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刷卡”看病了 ! 昨天,该市7个行政发放点的上千名老百姓都领到了一本墨绿色的《昆山市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 和一张IC 卡。此举标志着昆山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开始进入全面运作阶段。凭着这张 居民在该市的任何一个医保定点医疗单位都可以自由“刷卡”就医。根据该市的具体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每 人每年只要缴纳 50元,如果不幸遭遇大病,最高可以得到近 1100倍的补偿,也就是说,最高可以报销到接 近55000元! 昨天下午,在该市周市镇北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民张燕君拿着刚刚领到的医保 IC 卡。昆山的农村 IC 卡开始了自己 70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第二章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 1、新闻采访 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 特点:目的差异性、时间限制性、项目突发性、需要广泛性、知识全面性、活动艰辛性 活动方式:①从形式:个别访问(一对一)、开座谈会、现场观察(用眼睛采访)、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改写、问卷、电话采访(注意: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 及时)、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博 客、MSN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②从性质:常驻、突击、交叉、巡回、隐性、易地 2、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 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一般有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组成。俗称为新闻写 作中的“十八般武艺” 消息(狭义的新闻):以叙述为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以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 分类:①动态:迅速简洁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通常一事一报 ②综合:对某事物或同类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综合 通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段 主题题材:人物通讯、事件、风貌、工作、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 消息与通讯异同: 区别:①表现对象:消息是事,通讯是人 ②表现手法:消息以叙述为主;通讯以叙述为主基础上与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③人称:消息第三人称,通讯第三和第一人称兼用 ④结构布局:消息“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灵活自由别具一格主张创新 ⑤篇幅长短:消息短,通讯长 相同:新闻属性(新闻报道基本要求、表现手法共同遵循) 3、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角度看,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 ①程序:先采访后写作 ②内在联系: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写作,二者媒介是采访 ③性质:采访是认识实际,写作是反映实际。采访决定写作,是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④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新闻工作时间长,经验教训多,就能为采访积累经验 第三章新闻报道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 作用:①三个“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 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②两个“标志”: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新闻报道方式和记 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③三个“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促进记者采访作风的深入;新闻导向 的正确 分类:①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狭义:价值显露的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搞、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 谋划;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关广告等活动过程的谋划)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 一,决定成败的非智力因素 1.不怨天尤人,从自身找原因 2.善于理解别人的难处和苦衷 3.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 4.不人云亦云,有主见和独立判断力 5.不为表象迷惑,不见证据不轻信的怀疑精神 6.善于有选择的听取别人的意见(直接引语) 7.不斤斤计较眼前小利,有远见 8.舍得投资,舍得付出代价 9.肯下笨功夫,善于学习新知识(自学) 10.知识面广,精于某一领域 11.吃苦耐劳,不惧艰苦 12.迎难而上,设法克服困难 13.执行力,拿得起,嚼得烂,不折不扣(给加西亚的信) 14.有组织纪律性,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15.符合他人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 16.打心底尊重他人,看得起,不鄙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 17.不过分依赖别人,自己解决问题 18.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 19.敢于进入陌生领域,开拓新领域 20.肯从最基层最艰苦回报最少的岗位做起 21.不走寻常路 22.定位自己的能力,个人品牌意识 23.懂礼貌,行礼仪 二、导语的20种方法 1.一语破的——开门见山 2.设置悬念——事情不宜先说 3.欲擒故纵——言犹未尽 4.化静为动——(化物为人)

5.拟人修辞 6.数字对比 7.速写勾画 8.巧用背景 9.古诗名句 10.烘云托月 11.抑扬顿挫 12.特写镜头 13.曲径通幽 14.一张一弛 15.小中见大 16.先声夺人(直接引语) 17.拉近时间 18.提问作答 19.有意重复 20.化整为零 三、讲座新闻报道的手法 四、消息写作基本技巧 1.基本结构:倒金字塔 2.写出吸引人的导语,尽量出现人物 3.有细节和背景 4.行文像讲故事 5.有观点,但要用事实作证 6.尽量直接引述 7.注意报道平衡 8.多分段落“短平快” 五、直接引语的用法:1.xx说:“、、、、、”。 2.“、、、、、、”xx说。 3.“、、、、、、”,xx说,”、、、、、、“。 4.”、、、、、、“ 六、消息、通讯: 文体特征区别:

新闻采访与写作 期末复习资料

2、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收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3、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 4、新闻价值: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5、新闻政策: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 6、报道思想:新闻报道的目的,包括体现和达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和方法等 7、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8、新闻主题:一篇报道的主旨。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 9、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 10、新闻角度:新闻事件(事实)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记者选择一个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侧面作为报道的切入点. 11、新闻语言: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 12、新闻结构:组成一篇消息的基本零部件,一般包括新闻标题、消息头、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与新闻结尾等部分(消息写作中对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 13、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14、新闻背景: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 15、新闻结尾:一般是指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16、倒金字塔式结构:从导语、主体到结尾,均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按照事实材料的重要程度安排先后次序,从而呈现一种跳跃式结构;(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 17 悬念式结构: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消息结构形式 18:并列式结构: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和段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19、时间顺序结构:又叫编年体式结构,没有导语,只是自然地按照事件的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 20、自由式结构:目击式、散文式、对话式 21、政治新闻:即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和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的新闻体裁。 22、经济新闻: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23、人物新闻:是指用消息形式报道人物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 24、人物通讯:较详尽的反映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 25、专访:指对新闻人物或单位、部门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 26、事件新闻: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 27、连续性报道: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 28、教育新闻:指以教育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29、文艺新闻:指以文化艺术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30、社会新闻:指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31、灾害新闻:指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体裁。 32、风貌通讯:指着重反映社会变化及风土人情的通讯体裁 33、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袖珍通讯之称。 34、特写:即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者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 35、批评性报道:

新闻访谈类文本阅读

新闻访谈类文本阅读 新闻访谈类文本阅读 一、(2017届南京市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星空的奥妙 ——刘慈欣访谈 刘慈欣(以下简称刘),科幻小说作家,代表作《三体》。 吴言(以下简称吴),文学评论家,自由撰稿人。 吴:听说您在《三体》开始创作的时候只计划写一部,后来延展到了三部,而且感觉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期间应该有出版方、科幻迷的影响,这也是个创意激发的过程。科幻文学作为大众文学,跟读者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您觉得呢? 刘:《三体》开始构思时倒也是三部,但后两部是不是能写则要看上一部的销售情况,科幻小说是一种类型文学,有很强的市场属性。《三体》是有扩展的可能性的,现在我还是集中精力试图创作全新的作品,以后也许有机会再回到这个题材。关于和读者的互动,在我是不存在的,我的创作过程是完全个人化的,在写作过程中没有与任何人讨论交流的习惯,也没有这种愿望。同时,我基本上不认识自己的读者,与他们也基本没有交流。当然这些只是个人的习惯,其他的作家不一定是这样。 吴:我感觉电影是您科幻创作中重要的素材来源,这一点同主流作家主要依靠阅读来源不同。对于科幻作家这是正常的,您怎么看创作素材的来源问题? 刘:我感觉主流作家创作中的素材应该来源于生活本身吧,这是科幻小说很难做到的,因为科幻小说中所描写的世界一般都远离现实。其实我创作的素材也是大部分阅读,科幻电影给人的启发并不多,从市场考虑,科幻电影中一般不会出现很新的创意。 吴:您虽然称自己不是文学爱好者,但我发现您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和天赋。看到一些资料,您说深受俄罗斯文学影响,想具体问问受哪些作家、哪些作品影响较深。 刘:主要受托尔斯泰的影响比较深,对我影响最深的小说是《战争与和平》。 吴:想请您谈一下,在您的知识结构里,支撑科幻写作的构件有哪些? 刘:我对科学技术比较感兴趣,同时对军事也有一定的兴趣,支撑我科幻写作的构件主要是自己的物理学和宇宙学知识,具体说就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大爆炸和暴胀学说。至于更为现代的弦论,太深了,有些搞不懂。我的生物学和经济学知识是个短板。 吴:对于科幻文学评论您有什么建议? 刘:现在文学界对包括科幻在内的类型文学的评论,都是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语境和框架。不可否认,所有文学体裁都有共性,但不同的文学类型也有自己的规律,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方式来评价类型文学不是恰当的评论方式,如果用这样的标准和语境来评价,包括我的小说在内,相当一部分国内和国外的科幻作品将一无是处。比如说,传统的文学评论认为,文学是人学,由此推论包括科幻文学在内的类型文学中的那些类型元素,如科幻中的科幻创意、侦探中的推理等,都只是提供了一种背景、平台和工具,最终目的是用来表现人性的。事实上不是这样,这些类型元素就是类型文学本身的目的,比如在科幻小说中,环境和作为一个整体的种族,都可能成为与人物一样的独立的文学形象。有许多主流文学作品都有大量的科幻元素,比如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冯尼古特的《五号屠场》、戈尔丁的《蝇王》、奥威尔的《1984》等,这些都是很经典的作品,但一般不被当成科幻小说。 (选自《名作欣赏》2016年第1期,有改动) 1.采访者所提问题可以概括为哪三个方面?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抓住文中采访者提问中的关键词筛选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类整合,最后分条加以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