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 卷

一 单项选择题( × ,共 分)

、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

量力而行 自知之明 不自量力 妄自菲薄

、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物质决定意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

事物具有两面性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

“现象”和“本质” “本质” 和“现象”

“客观”和“主观” “主观” 和“客观”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

本质离不开现象 现象离不开本质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

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

生命。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

蝴蝶很容易死 人能够消灭规律

人能够创造规律 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

、毛泽东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这说明的哲理是( )。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小鸡和石头能够相互转化

温度能和小鸡相互转化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说明了( )的重要性。

知识 实践 知行统一 认识

二 多项选择题( × , 分)

、 年里,陈景润、张海迪、中国女排、杨利伟、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感动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

以偶像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作出贡献。

以偶像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下列体现了矛盾的观点的有(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刻舟求剑

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祸兮福之所倚

、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 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

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

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普遍的

联系是主观的 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要求我们要( )。

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建立真正的友谊 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

三 名词解释( × ,共 分)

实事求是

发展

人际关系

本质

四 理解说明题( 。共 分)

、有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他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

有一天蚂蚁与大象玩捉迷藏,大象一背过身去,蚂蚁撒腿就跑,跑啊跑啊,跑到一堆沙前,蚂蚁钻到沙里了,却露出一条腿。

一只老鼠看见了,就问蚂蚁,说:“蚂蚁,你为什么还露出了一条腿?大象会看到你的。你真笨。”蚂蚁没好气地说:“你才笨呢!我露出一条腿是想把大象绊倒,你这只笨老鼠,别管我,等着看吧!看大象怎么能爬得起来!”说完之后还坏坏地笑了几声。

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说明这个故事。这个成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问题?( 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

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

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则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不健康的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

请回答:( )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分)

( )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分)

、看图分析:请用我们学过的哲学观点分析下图( 分)

、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

钟头,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出来。最后,农民断然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救驴子。农民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子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哭叫。

不一会儿,它居然安静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

惊呆了。 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地抖落下来,然

后狠狠地用脚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农民惊诧不已。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分)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 卷

一 单项选择题( × ,共 分)

、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物质决定意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

事物具有两面性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 )。

知人知面就行了 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

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 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 、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 )。

遇事有主见 成功需要有坚强的意志

善于抓住机会 善于约束自己

、黑格尔说:“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可叫手,实已不是手了。”这说明( )。

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人可以没有手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黑格尔不懂唯物辩证法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告诉我们( )。

顺境与逆境是一样的

人们喜欢安乐死

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说明了( )的重要性。

知识 认识 实践 发展

、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

本质离不开现象 现象离不开本质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热闹”和“门道”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

“现象”和“本质” “本质” 和“现象”

“客观”和“主观” “主观” 和“客观”

二 多项选择题( × ,共 分)

、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这表明( )

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

、“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它肯定了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它不懂得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它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 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

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要求我们要( )。

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建立真正的友谊 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

、“画猫照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

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

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三 名词解释( × ,共 分)

、联系

、发展

、现象

、自强

四 理解说明题( ,共 分)

、看图分析:请用我们学过的哲学观点分析下图( 分)

、相传唐朝名画家戴崇善于画牛。他精心绘制了一幅《斗牛图》,被人们视为珍品。

一次,藏画家把这幅画拿出来晒,恰巧被一个牧童看到了,牧童不禁哈哈大笑。蔵主问他为什么发笑,牧童答道:“牛在角斗时,尾巴总是夹在两腿中间,绝不会翘起来。这画上的牛尾巴翘得像一根竖起来的棍子,叫人不由得发笑。”

戴崇画牛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

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则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不健康的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

请回答:( )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分)

( )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分)

、有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他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

有一天蚂蚁与大象玩捉迷藏,大象一背过身去,蚂蚁撒腿就跑,跑啊跑啊,跑到一堆沙前,蚂蚁钻到沙里了,却露出一条腿。

一只老鼠看见了,就问蚂蚁,说:“蚂蚁,你为什么还露出了一条腿?大象会看到你的。你真笨。”蚂蚁没好气地说:“你才笨呢!我露出一条腿是想把大象绊倒,你这只笨老鼠,别管我,等着看吧!看大象怎么能爬得起来!”说完之后还坏坏地笑了几声。

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说明这个故事。这个成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问题?( 分)

卷答案

选择题答题卡

一 单选题(每题 分, × 分)

择题(每题 分,共 分)

三、名词解释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

、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

四、理解说明题

、不自量力( 分)

作为个人如果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对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正确的判断轻则引发别人的嘲笑,重则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分)

、( )第一,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对互联网现象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也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第二,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出现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 分)

( )加强法制,加强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分)

、哲理简析:辩证思维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在看待事物发展时,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事物的现在,又要看到事物的将来。( 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走出绝境的秘诀,便是拼命抖落打在背上的泥土,本来埋葬你的泥土,便可成为自救的台阶。同时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保持

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永远充满希望。 ( 分)

卷答案

选择题答题卡

一 单选题(每题 分, × 分)

题(每题 分,共 分)

三、名词解释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

、自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理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四、理解说明题

、哲理简析:辩证思维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在看待事物发展时,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事物的现在,又要看到事物的将来。( 分) 、哲理简析: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人的认识不能离开社会实践。戴崇是一位画坛高手,但他对牛的习性的了解,还不如一个小牧童,因为他对牛的习性的时间观察不如牧童深入。( 分)

、( )第一,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对互联网现象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也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第二,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出现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 分)

( )加强法制,加强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分)

、不自量力( 分)

作为个人如果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对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正确的判断轻则引发别人的嘲笑,重则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