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酮类衍生物在农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概况

苯乙酮类衍生物在农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概况
苯乙酮类衍生物在农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概况

专业文献综述

苯乙酮类衍生物在农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概况

作者孙康指导教师杨春龙

摘要:苯乙酮类衍生物具有低毒,良好的生物活性以及优异的化学反应活性,受到了现代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包括具有杀虫活性的唑螨酯和苯乙酮肟羧酸酯,具有杀菌活性的乙环唑、丙环唑、肟菌酯和烯肟菌酯及具有除草活性异噁唑草酮、苯嗪草酮和甲基黄草酮的几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概况。

关键词:苯乙酮衍生物;合成;生物活性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cetophenone Derivatives in the

Field of Pesticides

Student Majoring in Applied Chemistry: Sun Kang

Supervisor: Yang Chun Long

Abstract:Acetophenone derivatives with low toxicity, good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chemical reaction of excellent activity, is widely concerned by modern researchers.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cluding with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Fenpyroximate and acetophenone oxime carboxylate, B Difenoconazole propiconazole, with bactericidal activity, trifloxystrobin and enostrobilurin and herbicidal activity isoxazole oxadiazo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several derivatives metamitron and methyl yellow grass ketone almost condition.

Keywords: Acetophenone derivatives; synthesis; biological activity

苯乙酮类衍生物是一类含酮羰基苯环化合物,它能够体现出很好的化学活性。因此,苯乙酮在有机合成中成为很重要的合成原料。通过对苯乙酮不同部位进行修饰从而得到一系列的衍生物,其中一些衍生物能够体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杀菌活性及除草活性[1]。苯乙酮类衍生物的使用时间比较悠久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从上个世纪70年代Assen Pharmaceutical公司以2,4-二氯苯乙酮为原料,开发的内吸性广谱杀菌剂丙环唑(propiconazole)和乙环唑(etaconazole)发展到如今的抑霉唑(imazalil),可以预见随着对苯乙酮衍生物的深入研究,更多的新型高效药物将被开发用于替代原有的低效药物并且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2]。下面对具有杀虫活性,杀菌活性以及除草活性的三类苯乙酮衍生物在农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概况进行综述。

1具有杀虫活性的苯乙酮类衍生物

1.1唑螨酯

唑螨酯(fenpyroximate)是日本农药公司于1984年研制以应对较难防治的红蜘蛛等害虫,它具有击倒快、持效期长、受温度影响小等显著特点。生物学研究表明,唑螨酯能抑制棉红蜘蛛线粒体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还能使腺苷三磷酸含量减少和诸如集体隆起等形态变异,使螨的外周神经传递受抑制而迅速被击倒。唑螨酯不仅有对幼螨的强击倒作用,还具有对螨成虫中后期蜕皮的抑制作用[3]。鉴于唑螨酯独特的作用机制和优良的生物活性,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与修饰,并成功得到了一些高活性的化合物:

O

N

N N

O

H 2C

CH 3

H 3C

C

O

O

C CH 3CH 3

3

根据现有文献和专利报道,唑螨酯是利用甲基肼水溶液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制备中间体1,3-二甲基吡唑-5-酮,进而制备中间体1,3-二甲基-5-氯-4-吡唑甲醛;1,3-二甲基-5-苯氧基-4-吡唑甲醛;1,3-二甲基-5-苯氧基-4-吡唑甲醛肟;对氯甲基苯甲酸叔丁酯。将上步中间体1,3-二甲基-5-苯氧基-4-吡唑甲醛肟和对氯甲基苯甲酸叔丁酯在加入碳酸钾的丙酮溶剂中加热回流8小时得唑螨酯[4]。反应为:

CH 3NH 2NH 3+CH 2COCH 2COOC 2H N CH 3

N CH 3

N

N H 3C

OPh

CH 3

CHO

N CH 3

OH

+ClH 2C COOC(CH 3)3

K 2CO

N

N H 3C

OPh

CH 3

C

N H

O

COOC(CH 3)3

H 2C

1.2苯乙酮肟羧酸酯

杨春龙等人以1,3-二氯苯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苯乙酮肟羧酸酯(acetophenone oxime

carboxylate )[5]

。部分目标化合物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 其中个别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 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ae)表现出显著的杀细菌活性,对粘虫3龄幼虫的致死率超过了 80%。反应为:

Cl

Cl

1

NH2OH HCl

Cl Cl

1O

O

R2

R1 = H , Cl R2 = Ph , 4-Cl-Ph,2,4-Cl2-Ph,3,5-(NO2)2-Ph,CH2Ph

1.3苯乙酮肟羧酸酯

杨春龙等人以2,4-二氯苯乙酮为原料,合成了2种苯乙酮肟羧酸酯(acetophenone oxime carboxylate),当R为苯环时,目标化合物在剂量为1 mg/mL时, 对粘虫三龄幼虫的致死率达到了100%[6]。其反应过程如下:

N N

N

H

Cl Cl O

N

N

N

NH3OH HCl

Cl

Cl

N

N

N

N

OH

Cl R

O Cl

Cl N

N

N

N

R

O

R=CH3 , Ph

2具有杀菌活性的苯乙酮类衍生物

2.1乙环唑

乙环唑(etaconazole)是原汽巴嘉基公司开发的一种环菌唑类杀菌剂,对多种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其中,防治蔷薇白粉病、黄瓜白粉病、秋海棠白粉病有突出效果。以有效成分防治苹果黑星病白粉病锈病桃褐腐病效果。此外环菌唑系列杀菌剂如甲环唑丙环唑戊环唑等化学结构十分接近仅是二氧戊环上位取代基不同因此研究乙环唑的合成对其它环菌唑类杀菌剂的合成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丙环唑的同系物,对多种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其中防治黄瓜白粉病、蔷薇白粉病、秋海棠白粉病有突出效果,以有效成分26 mg/L 防治苹果黑星病、白粉病、锈病、桃褐腐病,效果可达98%~100%[7] 。环菌唑系列杀菌剂的合成一般有三种方法即溴化法,氯化法和后环化法,相对来说溴化法收率较高,产品质量也较好。本文主要介绍采用溴化法合成乙环唑的工艺。其合成路线如下图:

Cl

Cl

O O

N N

N

2.2丙环唑

丙环唑(propiconazole)是由Jassen Pharmaceutical公司开发的一种环唑类内吸性广谱杀菌剂,是一种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新型广谱性杀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株体内向上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苗病、纹枯病、香蕉叶斑病等病害具有特效,可有效地防治大多数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但对卵菌类病害无效。由于丙环唑具有杀菌谱广泛、活性高、杀菌速度快、持效期长、内吸传导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吨位的三唑类新兴广谱性杀菌剂代表品种[8]。

丙环唑属于低毒杀菌剂,在试验条件下,未见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制剂由有效成分、乳化剂和溶剂组成。外观为浅黄色液体,乳化性能良好,能与多数常用农药相混配。其主要采用氯化法制得,合成路线如下图:

Cl

O

O

N N

N

2.3肟菌酯

肟菌酯(trifloxystrobin)是从天然产物(Strobilurins)作为杀菌剂先导化合物成功地开发的一类新的含氟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除对白粉病、叶斑病有特效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腥病、油菜菌核病有良好的活性。对作物安全,因其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故对环境安全。由于肟菌酯具有广谱、渗透、快速分布等性能,作物吸收快、加之其具有向上的内吸性,故耐雨水冲刷性能好、持效期长,因此被认为是第二代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主要用于茎叶处理,保护活性优异,且具有一定的治疗活性,且活性不受环境影响,应用最佳期为孢子萌发和发病初期阶段,但对黑星病各个时期均有活性。目前肟菌酯的合成方法只涉及中间步骤合成。Mcomie和Domagala用苯乙酮合成α

-酮酸酯,得到较满意的产率,但需要氯甲酸甲酯进行酯化,Nimitz用格氏试剂与咪唑酮酸酯合成了α-酮酸酯,该反应用到的咪唑酮酸酯较难得到。Peter提供了肟菌酯最后一步的缩合反应。根据最近的文献得到了以下的合成路线[9]。

利用邻甲基苯乙酮为原料,经过高锰酸钾的碱性氧化,甲醇酯化,再与甲氧基胺盐酸盐肟化后,用N-溴丁二酰亚胺(NBS)溴化,最后和间三氟甲基苯乙酮肟缩合得到目标产物肟菌酯。其反应过程如下:

H3C O

KMnO4

HOOC O

H3COOC N OCH3

H3COOC N

OCH3

Br

F3C

O

+

F3C

OH NH3OH HCl

F3C

N

O

H3COOC N

OCH3

2.4烯肟菌酯

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的烯肟菌酯(enestroburin)是国内开发的第一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烯肟菌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谱广、活性高的杀菌剂,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对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该药为真菌线粒体的呼吸抑制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细胞色素bc1复合体的结合,抑制线粒体的电子传递,从而破坏病菌能量合成,起到杀菌作用。对黄瓜、葡萄霜霉病、小麦白粉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0]。经过沈阳化工研究院的对烯肟菌酯的异构体进行活性实验得到了四种异构体其结构式[11]。

Cl

N

O

O O D1-(E,E)

Cl

N O

O O

O

D 2-(E,Z)

Cl N O

O

O

O

D 3-(Z,E)

Cl

N

O

O

O

O D 4-(Z,Z)

这4个异构体表现出不同的杀菌活性,经过深入研究发现,(E,E)体和(E,Z)体也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由于烯肟菌酯分子结构中另外异构体(Z,E)体和(Z,Z)体为无效体,在工艺研究中通过工艺条件控制,减少无效体的生成将会有效地降低原料成本。在工艺研究中发现,烯肟菌酯异构体的构型主要是由中间体 4-(4-氯苯基)-3-丁烯-2-酮肟的构型决定的,在最后缩合反应过程中,构型很少发生变化,因此本文采用以(E)-4-(4-氯苯基)-3-丁烯-2-酮为原料制备(2E,3E)-4-(4-氯苯基)-3-丁烯-2-酮肟和(2Z,3E)-4-(4-氯苯基)-3-丁烯-2-酮肟,这2种构型的酮肟再分别与(E)-2-[2-(溴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缩合反应制得烯肟菌酯高效体(E,E)体和(E,Z)体的合成路线,其中生成烯肟菌酯(E,E)体的反应式如下:

Cl

O

NH 3OH HCl

Cl

N

OH

N

O

O

O

3具有除草活性的苯乙酮类衍生物 3.1异噁草酮

异噁草酮(clomazone )是由罗纳-普朗克公司1992年发布的芽前或牙后早期低毒除草剂,主要用于玉米、甘蔗等旱作物田做土壤处理的一种有机杂环类选择性内吸型苗前除草剂,主要经由杂草幼根吸收传导而起作用。敏感杂草吸收了此药之后,杂草出现白化后死亡[12]。通过抑制对羟基苯基丙酮酸酯双氧化酶的合成,导致酪氨酸的积累,使质体醌和生育酚的生物合成受阻,进而影响到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因此HPPD 抑制剂与类胡萝卜素生物抑制剂的作用症状相似。 异恶唑草酮在施用时或施用后,因土壤墒情不好而滞留于表层土壤中的有效成分虽不能及时地发挥出防除杂草的作用,但仍能保持较长时间不被分解,待遇到降雨或灌溉,仍能发挥防除杂草的作用,甚至对长到4~5叶的敏感杂草也能杀伤和抑制[13]。虽然其效用较高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合成方式,一直未能投入生产,直到KemFine 公司为安万特公司提供异噁唑草酮的关键中间体,从1998年开始才在芬兰的Kokkola 生产厂投产。现在主流的合成路径如下:

Cl

C F

HNO 324

C

F F Cl NO 2

C

F F F NO 2

CH 3NO 2

OH

C

F F NO 2

O

CH 3

Na

S

CH 3

C

F F S

O CH 3

CH 3

O

O

CH 3

+

C

F F S

O

CH 3

O

H 2O 2

C F

F

F S

O

O

CH 3O

O

+

CH 3O

O

O

CH 3

3

C

F F

S

CH 3

O

O

O

O

H 3C

O

C

F F F S

CH 3O

O

O

N

O

3.2苯嗪草酮

苯嗪草酮(metamitron )是1975年拜耳公司开发的低毒,低残留除草剂新品种,主要通过植物根部吸收,再输送到叶子内,通过抑制光合作用的希尔反应从而起到杀草作用[14]。可防除单,双子叶杂草是一种应用于防除甜菜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它主要作用于旱地作物,如玉米,甜菜等作物的田间除草,可以防治龙葵,繁缕,野芝麻,早熟禾等多种杂草。是目前具有规模的高效,安全除草剂。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公司开始生产,由于国内苯乙酮酸未能大批量生产在这里介绍以苯乙酮为原料制得苯甲酰甲酸甲酯中间体再由苯乙酰乙酸乙酯合成苯嗪草酮[15]。

CH 3O

Cl 2

CH 2Cl

O

NaOH

OH

OH

O

KMnO 4

O

O

CH 3

OH

O

OCH 3

O

在一般情况下制得苯嗪草酮可以有两种方式:

3.3采用苯乙酰乙酸乙酯在甲醇和无水吡啶存在下,与乙腙酸酰肼反应而得[16]。其反应如下:

O

OCH 3

O

+H 3C

C

NHNH

NNH 2

23

该反应原料乙腙酸酰肼难以得到,另外反应中使用大量的无水吡啶,回收循环使用困难,不宜采用。

3.4采用苯甲酰甲酸甲酯与乙酰肼反应制得2-乙酰肼苯甲酰甲酸甲酯,经五氯化磷氯化得1,1-苯基甲氧基羰基-4-氯-4-甲基-2,3-二氮丁二烯,再与水合肼反应而得[17]。其反应如下:

O

OCH 3

O CH 3CONHNH 2

CH 3OH

CCOOCH 3NNHCOCH 3

++ PCl

CCOOCH 3

N

N

3

Cl

+ NH 2NH 2

N

N

N

O

NH 2CH 3

此反应收率较高,但使用五氯化磷氯化,操作不便,分离困难。 3.5甲基磺草酮

甲基磺草酮( mesotrione )是由先正达公司发现,并于1999年在英国布赖顿会议上介绍的除草剂,这是先正达公司继磺草酮(sulcotrione )之后开发的第二个三酮类除草剂[18]。甲基磺草酮为内吸、选择性除草剂,芽前或芽后用于玉米田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一些禾本科杂草。它与由Bottlebrush 植物红千层自然产生的除草剂类似,并由化合物纤精酮(leptospermone )衍生而来,该成分是一些植物杀死竞争植物的秘密武器。虽然甲基磺草酮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其中一些中间体来源广泛。但由于生产杂质1-氰基-6-甲基磺

酰基-7-硝基-9H-吡啶-9-酮被认为有毒,因此,该杂质占原药的含量必须低于0.0002%[19]。因此生产中的工艺条件将非常关键。目前主流合成路线是以对甲基苯磺酰氯为原料,经还原,磺化,酰化,硝化,氧化,氯化和缩合重排等步骤获得目标产物。主要合成路线:

CH 3

2Cl

+Na

S O

O

Na CH 3

2Na

NaHCO 3

H

CH 3

2CH 3

HNO 324

CH 3

2CH 3

23

2

SOCl

2

COCl

2CH 3

NO 2

O

O

O

NO 2

SO 2Cl

结论:

利用苯乙酮类衍生物为原料或中间体制备出符合商业价值的农药。大多数的苯乙酮类衍生物已经被实验室制得,其中一部分符合现代农药的“绿色农药”新理念即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相容性,未来的植物保护的趋势是将有害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有害种群的密度和数量,确保生物群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而不是将有害生物灭绝。未来农药的发展将会朝着高生物活性,高选择性,无公害,低残留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亚团. 新型苯乙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刘占山,刘爱中,黄安辉. 现代农药发展中的问题及应用前景[J]. 农药研究与应

用,2008,05:18-21.

[3]刘冬生,林文明. 5%唑螨酯悬浮剂对柑橘红蜘蛛防治效果试验[J]. 上海农业科

技,2014,01:127+118.

[4]吴家全,李军民,李凤明,徐万涛,徐宗跃. 唑螨酯的合成工艺研究[J]. 农药研究与应

用,2008,03:16-19.

[5]杨春龙,蒋木庚,倪珏萍,俞幼芬,张湘宁. 2,4-二氯苯乙酮肟羧酸酯及其ω-氯代衍生物的合

成和生物活性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02:97-101.

[6]杨春龙,蒋木庚,俞幼芬,倪珏萍,张湘宁. 2种ω-1H-1,2,4-三氮唑基-2,4-二氯苯乙酮肟羧酸

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 精细化工,2003,02:123-125+128.

[7]黄振东,王洪祥,陈国庆,李振,严得胜. 乙环唑的合成研究[J]. 浙江化

工,2005,04:20-21+35.

[8]王珊,郭金婵,夏飞,古元梓,杨光. 丙环唑的合成及表征[J]. 应用化工,2009,04:517-519.

[9]吴敖荣. 杀菌剂肟菌酯及其关键中间体的合成[D].浙江工业大学,2013.

[10]孙克,吕良忠,司乃国,吴鸿飞,李志念,王凤宇,曹巍. 创制杀菌剂烯肟菌酯异构体的鉴定

及杀菌活性[J]. 农药,2012,03:168-171.

[11]Liu, Pengfei; Wang, Haiqiang; Zhou, Yuxin;.Evaluation of fungicides enestroburin and

SYP1620 on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ies to fungi and oomycetes and systemic translocation in plants[J].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 2014, 112 (4):19-25. [12]孙克,吴鸿飞,张弘,王风儒,曹巍,赵静,杨浩,徐靖博. 烯肟菌酯高效体的合成与杀虫活性

[J]. 现代农药,2013,01:17-19+25.

[13]唐德秀,刘卫东,徐道庄. 异噁草酮的工艺研究[J]. 现代农药,2002,05:10-11.

[14]苯嗪草酮[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8,07:60.

[15]郑祖彪,韩冰冰,张东东. 乙酰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改进[J]. 黄山学院学

报,2014,03:42-45.

[16]Aper, Jonas; Mechant, Els; Rubin, Baruch;.Absorption, translocation and metabolism of

metamitron in Chenopodium album[J].PEST MANAGEMENT SCIENCE , FEB 2012, 68(2):209-216.

[17]McArtney, Steven J.; Obermiller, John D.; Arellano, https://www.360docs.net/doc/808984757.html,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Metamitron 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Fruit Set in Apple and Peach[J].HORTSCIENCE, : APR 2012, 47(4):509-514.

[18]杨静. 新型高效除草剂甲基磺草酮的合成研究[D].山东大学,2011.

[19]Carvalho, F. T.; Castro, R. M.; Otsubo, R., I;.Control of Ten Weed Species in Sugarcane

Using Mesotrione Mixed with Ametryn and Metribuzin[J].PLANTA DANINHA, JUL-SEP 2010, 28(3):585-590.

专业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化学农药的使用能够控制病虫害,增加作物的产量,但在土壤、空气和粮食中的残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微生物农药是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由它加工而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杀鼠或调节植物生长等活性的物质,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Bt制剂、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和真菌除草剂;后者主要指微生物所产生的一些有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修饰物。微生物农药由于其广谱、高效、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种类、特点、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1.传统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比较 1.1传统化学农药产生的危害 1.1.1对土壤的影响 传统化学农药施用以后,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表面,一部分直接进入土壤,被土壤颗粒吸附。大气中的残留农药和农作物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进入土壤,直接或间接与土壤接触,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土壤的腐熟和透气性,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1.1.2破坏生态平衡 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种群急剧上升。有些次要的害虫,由于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很快发展为主要害虫。 1.1.3产生抗药性 针对一种害虫长期使用同种农药,往往会使其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农药浓度及用药频率增加,使农药残留更高。 1.1.4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化学农药在蔬菜水果上的残留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农药通过饮食或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癌,危害人体健康。 1.2微生物农药的优点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优点:(1)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良好。病原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08984757.html,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方申国谢楠 来源:《信息化建设》2017年第06期 大数据作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数据体量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土壤和基础。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20年的数据增长量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35ZB。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随着计算机及其存储设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领域随之不断丰富。大数据产业将依赖快速聚集的社会资源,在数据和应用驱动的创新下,不断丰富商业模式,构建出多层多样的市场格局,成为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大数据以爆炸式的发展速度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随着各国抢抓战略布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年增长率达40%,在2017年将达到530亿美元。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3月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2015年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深入推动大数据技术研发,同时还鼓励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非盈利机构与政府一起努力,共享大数据提供的机遇。目前,美国大数据产业增长率已超过71%,大数据在美国健康医疗、公共管理、零售业、制造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英国政府自2013年开始就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投入7300万英镑用于55个政府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投资兴办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公开平台上发布了各层级数据资源,直接或间接为英国增加了近490亿至660亿英镑的收入,并预测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英国提供5.8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或将带来2160亿英镑的经济增长。法国2011年推出了公开的数据平台 date.gouv.fr,以便于公民自由查询和下载公共数据;2013年相继发布《数字化路线图》、《法国政府大数据五项支持计划》等,通过为大数据设立原始扶持资金,推动交通、医疗卫生等纵向行业设立大数据旗舰项目,为大数据应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并积极建设大数据初创企业孵化器。日本在《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开放数据,将实施数据开放、大数据技术开发与运用作为2013-2020年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积极推动日本政务大数据开放及产业大数据的发展,零售业、道路交通基建、互联网及电信业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取得显著效果。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科学、通信和未来规划部与国家信息社会局(NIA)共建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根据《2015韩国数据行业白皮书》统计显示, 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占韩国总行业市场规模的47%,位列第一;数据库构建服务以41.8%的占有

生物农药的发展与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研究现状_刘保民

2011.01B 总第206期生物农药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农业病虫害所造成的农产品损失每年达到15%~25%.大规模地使用化学农药是当前控制害虫的主要策略。这一措施虽然对于稳定农业产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化学农药的杀虫谱广,田间残效期较长,容易诱发害虫对其产生抗药性,特别是化学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导致妇女流产、婴儿畸变以及诱发人类癌症等各种疾病。因此,使用生物农药防治害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生物农药发展概况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已成为当今农药的发展方向。生物农药是指非人工合成,具有杀虫、杀菌或抗病、除草能力的,并可以制成具有农药功效和商品价值的生物制剂,包括微生物源农药(细菌、病毒、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植物等。相对于常规的化学农药而言,生物农药具有作用方式独特,防治对象专一,对天敌等有益生物安全,用量小,降解快,对人、畜、环境风险性低,适用于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特点。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曾明确指出,到2000年要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生物农药的用量达到60%,然而,目前生物农药在全球农药销售总量中仅占2%的市场份额,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任务。我国有关部门提出到2015年,要求生物农药的使用占农药总量的30%~50%,按此比例计算,当前我国农药耗用量每年达120万t,年需生物农药量至少在60万t以上。至2002年底,包括转基因棉花,我国生物农药年产量仅占到农药总产量的10%左右,推广应用面积占到农药总应用面积的12%左右。可见发展生物农药已经成为我国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正式注册的农药生产企业近2000家,品种约250种,年产量近40万t,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其中,化学农药占农药总量的90%以上,生物农药所占比例不足10%,我国农药品种结构老化,高毒品种仍在继续使用,集中表现为“3个70%”,即杀虫剂约占农药总产量的70%,有机磷农药约占杀虫剂的70%,几个高毒老品种,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敌敌畏等约占有机磷农药的70%,这种现状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生物农药在我国发展有两个高潮,即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前一个高潮阶段由于当时生物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满足不了生物农药对工艺、贮藏和运输要求的条件,除井冈霉素外,未形成有影响的产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生物技术尤其是微生物技术的进步,为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便利,形成了第二个高潮。据《农药登记公告》统计,我国已商品化的生物农药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和农用抗生素等。 不同种类的生物农药各有特点,病毒类生物农药由于病毒无法离体培养,生产中需要大量养殖昆虫,从而使大规模生产受到限制;真菌类生物农药,由于大量培养抗逆孢子技术没有突破,致使产品的保存期和稳定性达不到农药登记的要求,造成规模化生产存在一定的难度;植物源农药由于需要种植大量植物,工业规模化生产受到土地、植被和生态保护等限制;动物源农药主要是被开发成仿生合成农药,直接开发成生物农药难度很大;转基因植物,由于安全性评价问题也影响其推广应用。以苏云金杆菌为代表的细菌类杀虫剂,由于 山西省芮城县生物农药厂刘保民 与 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研究现状 27 AGRICULTURAL TECHNOLOGY&EQUIPMENT

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

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99.9%进入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大地涵藏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仅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生,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目前我国大地污染现状严峻,成因十分复杂,形成令人扼腕的“大地之殇”。《经济参考报》以此为主题,探寻大地污染背后所触及的我国农业、工业、城市化进程中关于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矛盾与两难抉择。 毒土:GDP至上的恶果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多年来,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维理教授一直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现在我国土壤污染比各国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些污染包括随经济发展日益普遍的重金属污染、以点状为主的化工污染、塑料电子废弃物污染及农业污染等。 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单艳红说,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 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张维理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黑龙江农业监测站杜桂德站长说:“目前,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其余70%以上都污染环境了。”云南农业大学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 “不仅污染加重,而且还在转移扩散。”潘根兴说,当前,我国土壤污染还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包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其中浏阳镉污染事件不仅污染了厂区周边的农田和林地,还造成2人死亡,500余人镉超标。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2016年5月

目录 前言 (1) 一、农药产业现状 (1) (一)农药产业概况 (1) (二)农药工业发展成就 (2) (三)农药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二、农药工业面临的形势 (5) (一)世界农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5) (二)国内农药发展环境 (7) (三)农药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9)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基本原则 (10)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11) (一)发展目标 (11) (二)主要任务 (13) 五、产业政策及保障措施 (14) (一)产业政策 (14) (二)保障措施 (16)

前言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治有害生物,应对爆发性病虫草鼠害,保障农业增产以及粮食和食品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农药还用于林业、工业、交通等国民经济部门,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相关产业的正常运行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90%的农药用于农业生产,非农业用途农药占10%左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管理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使得我国农药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农药生产大国,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农药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集中度不高、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三废”处理技术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农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药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编制《农药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是非常必要的,该规划是2016-2020年农药工业行业管理、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指南。 一、农药产业现状 (一)农药产业概况 我国农药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到2015年底,获得农药生产资质的企业有近2000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500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16万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微生物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微生物学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必开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也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就是在微生物学原理与技术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微生物学》也是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类专业发展及农林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之一。随着生物技术广泛应用,微生物学对现代与未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及生活必将产生巨大影响。 一、发展历程 (一)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 公元二千多年的夏禹时代,就有仪狄作酒的记载。北魏(386~534)贾思勰《齐民要术》一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制醋方法。我国古代人民也发现豆类的发酵过程,从而制成了酱。 十一世纪时。北宋未年刘真人就有肺痨由虫引起之说。意大利学者Fracastoro 认为传染病的传播有直接、间接和通过空气等几种途径。 在预防医学方面,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将水煮沸后饮用的习惯。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亦有对病人穿过的衣服应该进行消毒的记载。 我国古代人民,创用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大量古书证明,我国在明代隆庆年间,人痘已经广泛使用,并先后传至俄国、日本、朝鲜、土耳其、英国等国家,人痘接种是我国对预防医学的一大贡献。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1.微生物的发现 首先看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他于1676年创制了一架原始显微镜,正确地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态有球形、杆状、螺旋样等,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首先实验证明有机物质的发酵与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巴斯德的研究开始了微生物的生理学时期。自此,微生物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巴斯德创造了巴氏消毒法。随后,英国外科医师李斯德创用石碳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以防止外科手术的继发感染,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打下基础。 微生物学的另一奠基人是德国学者郭霍。他创用固体培养基,使有可能将细菌从环境或病人排泄物等标本中分出成为纯培养,便于对各种细菌分别具体研究。后又创用了染色方法和实验性动物感染,为发现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提供有利条件。 2.免疫学的兴起 十八世纪末,英国医师Jenner创制牛痘苗来预防天花,为预防医学开辟了广

我国农药管理现状与对策

我国农药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要:主要通过介绍我国农药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管理对策等方面的内容,为促进农业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农药的有效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药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在我国从事农药生产的企业达3000多家,农药生产和使用量居世界第二位。一方面农药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又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伤害或潜在的威胁。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政策的强化,农药的使用受到很大的挤压,农药被迫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尽管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药的管理工作,但是与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药的管理工作还有些滞后[1]。为了促进农业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完善我国的农药管理法规,健全农药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农药管理体制。 1我国农药管理现状 1978年11月1日,国务院批转《关于加强农药管理工作的报告》,要求由农林部负责审批农药新品种的投产和使用,复审农药老品种,审批进出口农药品种,督促检查农药质量和安全合理用药;恢复建立农药检定所,负责具体工作。1982年4月10日,农业部、林业部、化工部、卫生部、商业部、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联合颁布“农药登记规定”,并发布了《农药登记资料要求》,成立了由农业部牵头的首届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形成了以登记评审委员会为核心,各专业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1997年5月8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农药管理无法可依的问题,标志着我国农药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道路。此后,各部门、各地方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进一步完善了农药管理的法制体系[2]。 在《农药管理条例》的框架下,农业部及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农药生产管理办法》、《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限制使用管理规定》、《农药广告审查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和指导性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规体系。农业部、卫生部、原化工部等部门还先后制定了农药质量、农药残留、农药安全使用、农

农药剂型大全解读

农药剂型大全解读 中国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原母药水分散粒剂 WG 原药 TC 笔剂 CA 母药 TK 可湿性粉剂 WP 可溶性片剂 WT 液体剂型 水剂 AS 用于种子处理的剂型微囊悬浮剂 CS 干拌种剂 DS 可分散液剂 DC 悬浮种衣剂FS 乳油 EC 种衣剂 SD 水乳剂 EW 湿拌种剂 WS 微乳剂 ME 其他剂型油剂 OL 气雾剂 AE 悬浮剂 SC 块剂 BF 可溶液剂 SL 缓释剂BR 超低容量剂UVL 电热蚊香液EL 滴加液 MA 电热蚊香片EM 电热蚊香浆ET 固体剂型烟剂 FU 干悬浮剂 DF 乳膏 GS 粉剂 DP 压缩气体制剂GA 细粒剂 FG 丸剂 PT 颗粒剂 GR 毒饵 RB 大粒剂 GG 喷射剂SF 微粒剂 MG 片剂 TA 可溶性粒剂SG 追踪粉 TP 可溶性粉剂SP 熏蒸剂VP 1 主要剂型 一、乳油EC 二、微乳剂ME 三、水乳剂EW 四、可湿性粉剂WP 五、可溶性粉剂SP 六、水分散粒剂WG 一、乳油 (一)、乳油的概念

乳油是农药基本剂型之一,它是由农药原药按规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用乳化剂而制成的均相透明油状液体,加水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优点:加工过程简单、设备成本低、配制技术容易掌握,有效成分含量高,储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药效高。 缺点:使用大量的易燃、有毒有机溶剂,加工储运安全性差,使用时气味大,对环境相容性差。因此乳油的发展方向是高浓度乳油,部分代替有机溶剂的水基型制剂。 (二)、乳油的加工工艺 1、组分及要求:凡是液态或在常用有机溶剂中易溶解的农药原药一般均可加工成乳油;对水溶性较强的原药,加工成乳油较为困难,需使用助溶剂。原则上,乳油含量越高越经济。 溶剂对原药起稀释和溶解作用,要求对原药溶解度大,与原药相容性好,来源丰富成本低,闪点高,常用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化合物。 乳化剂是乳油配方筛选的关键,常用复配乳化剂,多为非离子型与阴离子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混合乳化剂。 助剂能提高溶剂对原药的溶解能力,常用的如醇类、酮类、乙酸乙酯。 2、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2

烟草农药的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烟草农药的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烟草农药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吸烟人群的身体健康以及公共环境的质量,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烟草种植中,农药使用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科学使用的技术和政策。 关键词:农药;现状;科学方法;政策 Abstract: Tobacco pesticides, directly affect the smoking population health and quality of public environm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lanting tobacco in China,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pesticide u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cientific use of technology and policy. Keywords: Pesticide ;Present situation;The scientific method ;Policy 农药是确保烟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资料,在烟草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化学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导致农药用量愈来愈大,环境污染 问题愈来愈重。就烟草生产本身而言,化学农药的使用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化学农药 作为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手段,除了对部分病害和虫害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外,对很多 病害如青枯病、烟草黑胫病、病毒病等的防效并不很理想,然而农民和烟草企业在严重的 病虫灾害面前,不得不使用这些农药,暴露出农药本身以及使用技术的局限性。烟草行业 为了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要求生产安全、无公害的有机烟叶,来顺应公众对“吸烟与 健康”的呼声。烟草“重金属”事件使烟草行业越来越感到烟叶安全性的严峻性,对烟叶 生产的化学品的使用特别是农药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使用农药仍 将是与烟草病、虫、草害做斗争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农药使用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是提高烟叶安全性的根本出路之一。 1 我国烟草农药使用现状 1.1农药产品的选用问题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已三令五申,禁止在烟草上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例如久效磷、甲 胺磷、除草醚、乙草胺等.但在生产上部分烟农仍然在使用。因此,广大科技人员应向烟 农宣传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知识,严格执行国家禁止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凡在我国禁止使 用的农药都应在烟草上禁用。我国禁止使用的农药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未经国家批准登 记的农药。包括国外正在使用而未在我国登记的农药:第二类是曾经进行农药登记,后因 安全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而被取消登记的农药。近年来,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每年都予以 公布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和禁止或限制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化合物。 1.2 农药用药量增加 由于各种原因,病虫害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一些烟农为提高药效,随意加大用药量,认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杀灭病虫。这样做不仅浪费农药,也增加了农药残留量,植物易产 生药害,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因此,各种农药使用时,必须根据使用说明书

农药制剂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最新】

农药制剂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据了解,农药的原药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加工配制成各种类型的制剂,才能使用。制剂的型态称剂型,商品农药都是以某种剂型的形式,销售到用户。我国使用最多的剂型是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粉剂、粒剂、水剂、毒饵、母液、母粉等十余种剂型。 农药制剂用药量怎么算 一般农药的用量需要严格根据其产品说明来使用,农药都需要稀释,根据农药重量乘以稀释倍数可得出加水量,再根据单位面积需用药液量算出农药用量,再兑上相应的水即可。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农药制剂行业发展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当前,我国农药的折百生产率已经达到130万t,约占到全球农药折百使用的48%。而在农药制剂的生产方面,我国每年生产量已经超过500万t,出口量也超过了100万t,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了农药制剂的进出口大国。 但就我国农药制剂的生存模式而言,在刚进入到21世纪阶段,

仍然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为主要模式,制剂的型号则主要是EC和WP。在2005年之后,流线型的制剂生产模式则成了各生产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各类新兴制剂也不断被研发出来,如SC和WG等,生产技能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2010年后,我国农药制剂生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很多数字化技术也开始逐渐被运用到制剂生产当中,但仍然没有比较突出的创新研究,和发达国家的制剂产业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虽然我国农药制剂渗出液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也有了追逐上发达国家的趋势。但应认识到我国的制剂行业发展壮大,比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晚了几十年,即使这几年来有了一些发展成就,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远远不够。 对于我国当前的农药制剂企业而言,其发展主要面临三个主要压力,这也是其发展路途上的重要阻碍。一是在新时期,农药制剂的生产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那些对环境有较大污染或绿色元素不够多的制剂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排斥;二是制剂的生产安全性也受到了很多部门的监控;三是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上,农药制剂的生产水平以及制剂的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想在制剂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企业就必须要能在这些方面进行发展创新,将智能化技术融于到农药制剂产业当中。

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植物激活蛋白_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发布:蛋白农药网相关资料浏览/评论:381/0 日期:2010年8月9日 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生物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的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生产原料来源广泛,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并逐渐渗入到生物农药生产中,使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生物农药的优越特性(节能、环保、保护资源)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各国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和公司的研究热点。目前科学家们已研制出一系列选择性强、效能高、无污染的生物农药。统计资料表明,美国生物杀虫剂销售额1990年为1 500万美元,而到2000年已达6亿美元左右。 l我国生物农药的现状分析 1.1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生物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有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占世界总量的44%。欧洲的生物农药使用量占全世界的20%,亚洲占13%,大洋洲占11%,拉美洲和加勒比湾占9%,非洲占3%。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扶持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良好试验条件的科研院所、高校、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其他具备一定工作条件的研究单位。在生物农药的资源筛选评价、遗传工程、发酵工程、产后加工和工程化示范验证方面已经自成体系,拥有大约400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步伐逐年加快,至2001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品种达80个,占已注册品种总数的13.7%;产品694个,占已注册产品的7.2%,年产量近10万t制剂。至2004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140个,占我国农药总有效成分品种的15%;产品411个,占已注册产品的8%;年产量12~13万t制剂,约占农药总产量的12%;年产值约3亿美元,占农药总产值的10%左右;使用面积约2600万hm2次,每年新研制成

2017年中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1)农药的定义 农药是确保农业稳产、丰收、保证全球粮食供应必不可少的重要生产资料。按照《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的定义,农药(Pesticides)主要是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国务院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2017 年修订)将农药定义为: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农药的分类 农药可根据不同的分类角度和标准进行划分: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化学农药,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制成,用于农林业病虫害等有害生物防治的化学合成物,目前被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之中,是农药工业的主体。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钠, 2,4-D 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 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目前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在全球农药市场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 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水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散粒剂、胶体剂、烟雾剂、油剂等。 2、农药行业概况 (1)全球农药行业概况 ①全球农药行业已进入成熟阶段 全球农药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从市场规模变动趋势看,受世界人口和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推动,对农药的刚性需求不变,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在过去的十几年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2015 年修订》的数据及预测, 2015 年全球人口约为 73.49 亿人, 2030年和 2050 年,人口规模将分别上升至 85.01 亿人和 97.25 亿人。

国内外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国内外生物技术发展概况 (2010-10-21 18:00:05) (一)国内外生物技术发展动态 1、国际生物技术发展现状生物技术是近 20 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高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药、轻工食品、海洋开发、环境保护及可再生生物质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特征,对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近 10 年来,生物技术获得突破性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产值以每 3 年增长 5 倍的速度递增,以生物技术为重点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兴起,预计到 2020 年,全球生物技术市场将达到 30,000 亿美元。在发达国家,生物技术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增长速度大致是 25%-30%,是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的 8-10 倍。在生物技术制药领域,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医用诊断试剂、活性蛋白与多肽、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药用动植物细胞工程产品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生物保健品等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其中与基因相关的产业发展最强劲。全球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占生物技术产品市场的 70%以上,占药物市场的 9% 左右,以高于全球经济增长 5 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发展,仅单克隆抗体市场销售额就达 40 亿美元。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未来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高新技术培育的农林牧渔新品种、兽用疫苗、新型作物生长调节剂及病虫害防治产品、高效生物饲料及添加剂等已推广运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996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才 170 万公顷,以后逐年直线上升,到 2004 年已经达到 8100 万公顷,8 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近 48 倍。照此增长速度预计 2010 年世界范围内 50%的耕地将种植转基因作物,2020 年将增至 80%。尤其是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经济效益极为显著。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 1995 年仅 7500 万美元, 1997 年达 6.7 亿美元,2002 年为 45.2 亿美元,预计到2010 年将达 200 亿美元。本文章来自生物科学博览网站,欢迎您的光临食品生物技术产业产值约占生物产业总产值的 15-20%,目前国际市场上以生物工程为基础的食品工业产值已达 2500 亿美元左右,其中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销售额 2010 年将达到 250 亿美元。此外,保健食品行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市场增长迅速。环境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工程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交叉渗透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是 21 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一大热点。环境生物技术兼有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特点,在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自然资源可持续再生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能源生物技术主要目标是利用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目前,全球储量为亿吨,相当于 640 亿吨石油。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等,主要是开发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汽油。尽管生物质液化燃料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份额还不大,但由于岂疫有环保和再生性特点,前景非常广阔。 2.国内生物技术发展现状我国政府一直把生物技术作为重点支持的战略高技术领域,提出了“加强源头创

2019国内外大数据行业现状

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美国的先进制药行业,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是机器学习,即算法利用数据和经验教会自己辨别哪种化合物同哪个靶点相结合,并且发现对人眼来说不可见的模式。根据前期计划,美国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多个领域的突破,包括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生物医药等。 其中具体的研发计划涉及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 个联邦部门和机构。 目前,欧盟在大数据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研究数据价值链战略因素;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 英国在2017 年议会期满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 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政府将与出版行业等共同尽早实现对得到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免费访问,英国皇家学会也在考虑如何改进科研数据在研究团体及其他用户间的共享和披露;英国研究理事会将投资200 万英镑建立一个公众可通过网络检索的“科研门户”。 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发布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法国软件编辑联盟曾号召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合作,投入3 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Pellerin 和投资委员LouisGallois 在第二届巴黎大数据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共同宣布了将投入1150 万欧元用于支持7 个未来投资项目。这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对于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重视。法国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众所周知,法国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2013 年6 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 战略——“创建

农药剂型及特点介绍

农药剂型及特点介绍 农药原料合成的液体产物为原油,固体产物为原粉,统称原药。绝大多数农药原药由于其理化性质和有效成分含量很高而不能直接使用,实践当中,需要加工成不同的剂型。目前,常用的农药剂型有以下几种:1.乳油(EC) 乳油主要是由农药原药、溶剂和乳化剂组成,在有些乳油中还加入少量的助溶剂和稳定剂等。溶剂的用途主要是溶解和稀释农药原药,帮助乳化分散、增加乳油流动性等。常用的有二甲苯、苯、甲苯等。 农药乳油要求外观清晰透明、无颗粒、无絮状物,在正常条件下贮藏不分层、不沉淀,并保持原有的乳化性能和药效。原油加到水中后应有较好的分散性,乳液呈淡蓝色透明或半透明溶液,并有足够的稳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内不产生沉淀,不析出油状物。稳定性好的乳液,油球直径一般在0.1~1微米之间。 目前乳油是使用的主要剂型,但由于乳油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施用后增加了环境负荷,所以有减少的趋势。 2.粉剂(DP) 粉剂是由农药原药和填料混合加工而成。有些粉剂还加入稳定剂。填料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粘土、高岭土、滑石、硅藻土等。 对粉剂的质量要求,包括粉粒细度、水分含量、pH值等。粉粒细度指标,一般95%~ 98%通过200号筛目,粉粒平均直径为30毫米;

通过300号筛目,粉粒平均直径为10~15微米。通过325号筛目(超筛目细度),粉粒平均直径为5~12微米。水分含量一般要求小于1%。PH 值6~8。 粉剂主要用于喷粉、撒粉、拌毒土等,不能加水喷雾。 3.可湿性粉剂(WP) 可湿性粉剂是由农药原药,填料和湿润剂混合加工而成的。可湿性粉剂对填料的要求及选择与粉剂相似,但对粉粒细度的要求更高。湿润剂采用纸浆废浆液、皂角、茶枯等,用量为制剂总量的8%~10%;如果采用有机合成湿润剂(例如阴离子型或非离子性)或者混合湿润剂,其用量一般为制剂的2%~3%。 对可湿性粉剂的质量要求应有好的润湿性和较高的悬浮率。悬浮率不良的可湿性粉剂,不但药效差,而且往往易引起作物要害。悬浮率的高低与粉粒细度、湿润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有关。粉粒越细悬浮率越高。粉粒细度指标为98%通过200号筛目,粉粒平均直径为25微米,湿润时间小于15分钟,悬浮率一般在28%~40%范围内;粉粒细度指标为96%以上通过325号筛目,粉粒平均直径小于5微米,湿润时间小于5分钟,悬浮率一般大于50%。 可湿性粉剂经贮藏,悬浮率往往下降,尤其经高温悬浮率下降很快。若在低温下贮藏,悬浮率下降较缓慢。 可湿性粉剂加水稀释,用于喷雾。

农药的发展及现状

国内农药中杀虫剂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600多家,能够生产600多种农药原药的农药,在世界农药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药行业满足了农业生产防治病虫草害的需要,对于保证夏粮、秋粮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自2008年以来,农药工业大力调整结构,努力提高质量,积极拓展服务,在上半年取得了产销两旺、效益增长的好成绩,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杀虫剂是农药中使用最多的一类,是主要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但是杀虫剂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不单单对环境有较大危害,甚至会危及动物及人类的生存。所以,农药中杀虫剂的现状及发展就有待研究了,本文就是针对农药中杀虫剂的危害和改进方法,以及未来我国农药中杀虫剂的发展研究进行讨论。 关键词:杀虫剂;危害;改进;发展 前言 在我国农药的使用十分广泛,农药中的杀虫剂更是屡见不鲜,相关资料表明自十年前起,农药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高毒农药占70%,高毒农药中有机磷农药占70%,到目前为止高毒农药所占的比例不到3%,多年以来,我国生产的农药中,杀虫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杀虫剂中又是以高毒有机磷杀虫剂为主,其中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氧化乐果5个品种的使用规模最大。但是杀虫剂带来的危害也是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便给生物农药杀虫剂的兴起创造了一个发展的平台。 1.农药杀虫剂的分类 在二十世纪,农业的迅速发展,杀虫剂令农业产量大升。但是,几乎所有杀虫剂都会严重地改变生态系统,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它的会被集中在食物链中。我们必须在农业发展与环境及健康中取得平衡。那么农药杀虫剂的分类有哪些呢? 按化学成分来源和发展过程分 无机杀虫剂和有机杀虫剂。无机杀虫剂,如砷酸钙、亚砷酸、氟化钠等。有机杀虫剂包括天然的有机杀虫剂、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和生物杀虫剂。1、天然的有机杀虫剂包括植物性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烟草等)和矿物性杀虫剂(如机油、柴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十分糟糕,对农村生态环境及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害生物控制手段将越来越多,但未来可持续农业中仍将有农药的一席之地。为了我国农药的更好发展,应该加强农药管理、改善使用技术、开发更多的绿色农药制剂。 关键词:农药;使用现状;危害;原因;发展趋势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物质,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资料表明, 世界范围内农药所避免和挽回的农业病、虫、草害损失占粮食产量的 1/3。在我国, 以占有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 其中农药的作用功不可没。我国有有 8 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农药使用现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从而影响到我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积极探讨造成农药使用落后的原因,并探索出相应的对策。 1.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 1.1 生物农药有所使用,但高毒农药仍占很大比例 生物农药又称为生物源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它具有对人畜毒性小、不污染环境以及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但在我国农林业中的使用比例不到10%,而剧毒和高毒农药的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氨这 5 种农药占到我国农药使用量的70%左右。不仅如此,这些剧毒高毒农药还经常用在瓜果蔬菜上,严重污染了这些产品。 1.2 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严重落后 目前,80%左右的国产植保机械仍处于发达国家 2O 世纪 50-60年代的水平,尤其是年产量高达 800~ 1 000 万台(社会保有量 1 亿台) 的各种手动喷雾器存在严重的“跑、冒、漏、滴”现象,故障率高,性能落后,远远达不到科学使用农药的要求。 施药技术非常落后,具体表现为:①使用时机不当,抓不住最佳防治期,不见病虫不打药,防治效果非常不理想;②滥用农药,农民追求农作物产量和“无虫蔬菜”,肆意加大使用浓度及使用次数; ③喷药质量差,药液不到位,农民在给受害农作物施药时基本上是“从头淋到脚”。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农药,还污染了

世界农药市场概况分析

世界农药市场概况分析 一、农药行业概况 农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杂草和病菌的药剂。由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合成和制剂加工三大版块构成了完整的农药产业链。行业上游为黄磷、液氯等无机原料和甲醇、三苯等基本有机原料,下游为农林牧业生产和卫生领域。总的来说,农药行业处于化工产业链的末端,属于精细化工行业,对技术的依赖性大,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成功率低,一旦研制成功则利润丰厚。 农药行业是重要的支农产业之一,投入产出比高达6至10倍。在全球人口增长及耕地面积减少的矛盾下,农药的广泛施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解决的粮食问题的重要出路。但农药使用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或直接或间接的威胁,所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农药的毒性问题和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行业被迫向高效、低毒、低用量的方向发展。但在农业生产无根本性变化的可预见未来,世界农业对农药的依赖依然不会减弱,在此种不得不为的格局下,农药产业的布局也将影响一个国家农业及其他轻重工业的发展,因此,农药行业的结构调整、优化投资等等研究的战略意义极其重大。 我国农药行业起步晚,虽然建立起了完整的产业链,但仍存在着很多布局问题,尤其是在国家战略“走出去”的带动下,以及世界农药巨头更深层次的“走进来”情况下,作为基础支农产业的农药行业,行业的矛盾表现的更为突出。这时对发达国家农药产业发展历史的研究,对于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药行业及农业相关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都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二、世界农药市场 农药的消费受农业生产的规律、作物种植规模和种植结构的影响很大。受农业生产季节性的影响,农药的生产和消费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每年3到9月份是农药使用的高峰期,所以上半年也是农药生产的高峰期,加之农药还是重要的救灾物资,需要定量的储备,所以我国的农药生产具有其他国家,尤其是地区跨度大的美国等所不具有的特点。此外,农药行业与国家农业政策以及耕作制度与技术的变革等都有紧密的联系,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所以归纳世界农药产业发展曲线,学习先进经验、引进先进的耕作技术及助剂、药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市场规模。由上个世纪90年代中,农药行业开始极度繁荣后的萎缩,直自2003年世界农药市场才实现在产品结构变化上的实际增长,而后逐渐步入一个销售市场的稳定期,近几年销售额稳定在310亿美元左右。根据下图1的历史数据曲线判断,农药行业的增长正处于上升期,行业的高速增长仍可维持一段时间。我国农药行业在“十一五”的产业方针指导下,在十七大胜利召开后的国家战略转变下,农民收入必然将迎来建国后的第三个增长期。农业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生产资料的加大投入,都将大力带动农药消费的增长。结合世界产业背景,国外权威咨询机构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农药消费将以7%的速度增长,国际国内需求的稳定增长无疑给我国农药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近年来石油价格上涨,环境气候恶劣趋势等使得农药行业的增长趋势变的扑朔迷离,但去除一些意外的自然、政治影响因素,农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历史数据(图2)的衬托下还是比较明朗的,在2004年的历史性高峰带动下,世界农药行业即将步入一个五年左右的增长期,但应当注意的是石油价格对农药行业成本的影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很难出现今年年中时的油价高位震荡,但在石油输出组织的产量控制下,美国能源信息管理署预计供应维持略小于需求的状态,WTI现货价格预计会在65美元/桶左右徘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