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记录: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教科版小学科学精品资源】

实验记录: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教科版小学科学精品资源】

旗开得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

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小车的运动》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以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一、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推或拉能使小车运动 2.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 3、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认识到合作探究的乐趣,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2. 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 【难点】1、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绳子、秒表、、钩码、记录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一个礼物(玩具车)本来想给大家表演一下赛车比赛,很遗憾,它被玩坏了,你能说一说怎么让小车动起来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讲述: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板书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1、谈话:小车有时快有时慢,那么小车的运动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测提出假设。(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 3、你想研究哪个因素呢?请你选择一个能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并对相关因素做出合理假设。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汇报小车运动与有关,越,小车运动越;越,小车运动越) 5、谈话: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是正确的? 6、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思考一下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哪些条件改变?(发记录单填写) 7、学生讨论填写记录单,并汇报。 8、教师指导评价,并总结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PPT展示) (1)、把线的一头系在小车上,另一头用来挂凤尾夹,用挂凤尾夹个数代替拉力的大小。 (2)、将小车放在某一起点处,记录小车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每次实验的起点和终点位置要一样) (3)、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载重物、距离、路面状况保持不变。(4)、每次实验测三次,并求出平均值。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以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推或拉能使小车运动 2.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 关。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 3、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认识到合作探究的乐趣,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2. 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难点】1、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绳子、秒表、、钩码、记录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一个礼物(玩具车)本来想给大家表演一下赛车比赛,很遗憾,它被玩坏了,你能说一说怎么让小车动起来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讲述: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板书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1、谈话:小车有时快有时慢,那么小车的运动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测提出假设。(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 3、你想研究哪个因素呢请你选择一个能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并对相关因素做出合理假设。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版小学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的第二课《物体的变 形状改变以后》中的《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实验》。 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作一个简略的概述。一、说教材: 本单元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在前一课了解了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对物体的运动和形状的影响之后,从本节课开始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具体的力。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教材按照从观察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性质,从实验探究到实际应用的线索编排而成。二、说学情: 力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平时未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而物体形状 改变后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弹性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 象,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还处于引导性探究 学习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使他们对弹性的认识由表象到本质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 2、能够区分弹力与弹性。 3、能够做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关系的实验。 四、说教学重难点: 1、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2、了解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关系。 五、说教法、。 在设计中力求让教学贴近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材料为学习的切入点,用学生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突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资源,从观察现象到发现物体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实验的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科学》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在前一课学习中,学生对力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生活中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也有了一些初浅的直接认识,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制作、观察、实践、交流等手段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为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设计了以下学法: 1、自主探究法:在学习实践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适时启发、点拨、鼓励。 2、分析归纳法:以实践为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 3、分组讨论法:针对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小组学习中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分别固定6个弹簧的一端,测量弹簧的长度 1、每次测量弹簧最上端到最下端距离。 2、等弹簧静止不动的测量。 第二步:在第1个弹簧下挂1个钩码,测量弹簧的长度 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始 长度。 第三步:在第2个弹簧下挂2个钩码,测量弹簧长度。 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 始长度。 第四步:在第3个弹簧下挂3个钩码,测量弹簧长度。 计算弹簧拉伸长度时要用弹簧长度减去弹簧静止不动时的原 始长度。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第1课小车的运动) 实验器材:计时器小车尺子垫圈棉线(或其他细线) 实验过程: 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实验结果(略) 注意事项: 1、设计方案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垫圈的数量)。 2、教师要提醒学生每个实验都做三次以上,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第2课玩滑梯的启示) 实验器材:弹簧秤木块粗糙的木板比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或玻璃板)等 实验步骤: 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木板、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用弹簧称分别测出所需的拉力有多大。 2、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注意事项: 1、让木块匀速地运动时,读出弹簧称上的拉力大小。 3、没有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木板时,也可用一块木板,然后在上面铺上毛巾代表表面粗糙的木板。 实验说明: 1、对比实验的设计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而这里没有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即实验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其他条件相同)。但作为老师准备材料时应做到心中有数,按对比实验要求准备。 2、测力计的使用是四年级下册设计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认识测力计以及力的单位“牛顿”。因此,如果使用测力计,可以只让学生读出测力计上的刻度大小来比较摩擦力的大小。也可以用橡皮筋或松紧带拉动,通过比较橡皮筋或松紧带长短变化获得“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知识。 知识链接:摩擦和摩擦力 摩擦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现象。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苏教版科学四下小车的运动教案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一辆载重小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验证。 3、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按照“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秒表、小车、尺子、垫圈、细线、计算器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在来学校的途中发现两辆载重汽车,一辆开得很慢,一辆开得很快,老师把它们录了下来。请同学看这段(视频) 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交流猜想 3、那么,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研究员,研究研究小车的运动(板书课题) 现在大家讨论一下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择重板书。 预设的问题: (1)、可能与小车的拉力有关(板书:拉力) (2)、可能与小车的重量有关(板书:车子重量) (3)、可能与地面的好坏程度有关(板书:地面) (4)、可能与小车的轮子数目有关(板书:轮子) 二、大胆假设,制定计划 1、研究假设问题,并作出预测。引导学生讨论确定: 假设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拉力越小,运动得越慢。 2、设计实验方案: 这是你们的假设,在科学上,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这种假设是否正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辆小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出示小车)那么,想一想怎样进行实验验证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我们的假设,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3、交流实验方案。 教师需点拨:保持不变的是载重量、距离;需要改变的是拉力。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整理出下表

小车的运动实验教案图文稿

小车的运动实验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车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 3、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一辆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教学准备:秒表、小车、垫圈、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拿出两辆小汽车在讲台上运动 让学生判断小车的运动属于什么运动(学生说出:小车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的结合) (二)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车的运动,并板书:小车的运动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让学生对各种问题作出各种假设) 实验过程:

1、确定起点、终点,放好小车,载重一个垫圈,对人员进行分工,要有计时员、操作员、记录员,做好应有的一切准备工作。 2、做一个垫圈的拉力实验,记录时间。 3、做三个垫圈的拉力实验,记录时间。 4、做五个垫圈的拉力实验,记录时间。 5、最后结果的求平均值,并排序。 3、实验设计与记录: 要求实验做三次以上,取平均值 4、结论 (1)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比如:在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有:小车的重量、距离。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即第一次2个垫 圈,第二次5个垫圈…….) (2)在小车实验中,表面越光滑小车走得越快,但实际生活中路面太光滑反而会打滑。课上规定学生不可以改变桌面的光滑度。在规定时间内测定小车行驶多长的距离,从而得出小车的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四)验证小车运动快慢与载重量的关系 假设2: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量的多少有关,载重越少,速度越快;载重越多,速度越慢。 保持不变的条件:拉力的大小、轮子的多少、路面的平坦程度、距离、小车的形状。 需要改变的是:小车的载重量

推力和拉力新 五年级科学

推力和拉力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5.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5.2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关”为目标编写的。 基本力学中:力对物体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对物体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 变。 运动状态改变有三种情况:1.方向改变 2.速度改变 3.静动 教学背景及教材分析: 力的现象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但是怎样表达力和力的种类对学生是十分陌生的。人类对力的概念形成简史中,最早是在推、拉物体时产生的一系列力量进行研究。学生从推力和拉力开始研究各种各样的力是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推拉进行引入,师生互动,并可以看到推力和拉力对受力物体的影响,进而在教师引导下对力的三要素即大小、方向、作用点有了认识。 力的三要素理论出自基本力学中:力对物体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包括运动状态和改变形状。本节课作为力学起始课,为了符合学生认知难度,并没有出现作用效果一词,把作用点一概念连同合力作为实验2选学。考虑到以上原因,本节课在给学生构建力的认知时,为了学生便于理解,提到了作用点,没有提出合力、作用效果,而是换成学生能直观的看到的现象。推动同学这其实就是作用效果,去分析同学动或没动原因。对于力的三要素,会有直观感受。 如何给学生讲解力对物体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首先学生不知道作用效果,如果解释,就需要引入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学生也不理解,需要实验推出。所以我选择让学生描述力,也需要从这三方面考虑。以推力为例,学生会想到多大的推力,什么方向,力作用在哪里。如果想不出来,可以从人为什么会动?为什么向这个方向动?在别的地方用力呢?来引导。学会描述后,对于之后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学生会去从这几方面改变推力。 随后在探究受到推和拉的静止或运动物体时,以学生们感兴趣的小车为载体,根据科学探究目标逐步发现力的规律。 教学内容:推力和拉力 学生情况:本课是在五年级第一学期进行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对力有所接触,但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五年级一班相对年级来说属于中等水平, 思维活跃度不如其他一些班级,需要老师创设活泼的教学环境,但班 级比较踏实,整体水平较好。 教学目标:1.知道推和拉都是力。 2.知道推力和拉力与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3.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推力和拉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教学重难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手段: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实验:力对静止小车的作用 力对运动小车的作用 3.联系生活展开思考

重庆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 (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 (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 (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_____(用v、v1). 【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 v=s/t 25 50 快小不正确1 1 2 vv v v - 【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 s t = .(2)s AB BC s ==40.00cm,t AC=2.4s,t AB=1.6s, tBC 2.4s 1.6s0.8s AC AB t t =-=-=,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40 25cm/s 1.6 AB AB s cm t ===,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 40 50/ 0.8 BC BC s cm cm s t s ===.(3)由 BC AB v v >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故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5)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为0,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不为0,故两次从B到C的时间不同,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该做法错误。(6)AC段平均速度v,路程为s,时间为t, 由v s t =得,t s v = 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 ,路程为 2 s ,时间为t1,由v s t =得,t1 11 2 2 s s v v == ,BC段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为 2 s ,时间为

小车的运动实验教案

小车的运动实验教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小车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 3、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一辆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教学准备:秒表、小车、垫圈、细线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拿出两辆小汽车在讲台上运动 让学生判断小车的运动属于什么运动(学生说出:小车的运动属于旋转 运动和直线运动的结合)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车的运动,并板书:小车的运动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让学生对各种问题作出各种假设) (三)验证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的关系 1、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假设:与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 保持不变的:小车的载重量、轮子的多少、路面的平坦程度、距离、小车的形状需要改变的是:拉力的大小 实验过程:

1、确定起点、终点,放好小车,载重一个垫圈,对人员进行分工,要有计时员、操作员、记录员,做好应有的一切准备工作= 2、做一个垫圈的拉力实验, 记录时间。 3、做三个垫圈的拉力实验, 记录时间。 4、做五个垫圈的拉力实验, 记录时间。 5、最后结果的求平均值,并排序。 3、实验设计与记录: 要求实验做三次以上,取平均值 4、结论 (1)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比如:在研究“小车运动的 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有:小车的重量、距离: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即第一次2个垫圈,第二次5个垫 圈……?) (2)在小车实验中,表面越光滑小车走得越快,但实际生活中路面太光滑反而会打滑。课上规定学生不可以改变桌面的光滑度。在规定时间内测定小车行驶多长的距离,从而得出小车的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四)验证小车运动快慢与载重量的关系 假设2: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量的多少有关,载重越少,速度越快;载重越多,速度越慢。 保持不变的条件:拉力的大小、轮子的多少、路面的平坦程度、距离、小车的形状。需要改变的是:小车的载重量

小车的运动实验教案

实验过程: 1、确定起点、终点,放好小车,载重一个垫圈,对人员进行分工,要有计时员、操作员、记录员,做好应有的一切准备工作。 2、做一个垫圈的拉力实验,记录时间。 3、做三个垫圈的拉力实验,记录时间。 4、做五个垫圈的拉力实验,记录时间。 5、最后结果的求平均值,并排序。

3、实验设计与记录: 要求实验做三次以上,取平均值 4、结论 (1)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比如:在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有:小车的重量、距离。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即第一次2个垫圈,第二次5个垫圈…….)(2)在小车实验中,表面越光滑小车走得越快,但实际生活中路面太光滑反而会打滑。课上规定学生不可以改变桌面的光滑度。在规定时间内测定小车行驶多长的距离,从而得出小车的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四)验证小车运动快慢与载重量的关系 假设2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量的多少有关,载重越少,速度越快;载重越多,速度越慢。 保持不变的条件:拉力的大小、轮子的多少、路面的平坦程度、距离、小车的形状。 需要改变的是:小车的载重量 实验最后结果的求平均值,并排序。 实验的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量的多少有关,载重越少,速度越快;载重越多,速度越慢。 (五)、卡通人提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轮子的多少有没有关系?”让学生做一做这个实验并进行验证。(结果当然没有关系) (六)、本课小结: 实验的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和载重量的多少有关,拉力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速度越慢;载重越多,速度越慢,载重越少,速度越快。 板书设计:车的运动 小车运动的快慢拉力的大小有关。 载重量有关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以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推或拉能使小车运动 2.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 3、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认识到合作探究的乐趣,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2. 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等有关 【难点】1、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绳子、秒表、、钩码、记录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一个礼物(玩具车)本来想给大家表演一下赛车比赛,很遗憾,它被玩坏了,你能说一说怎么让小车动起来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讲述: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板书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1、谈话:小车有时快有时慢,那么小车的运动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测提出假设。(拉力大小、小车重量、路面状况、天气) 3、你想研究哪个因素呢?请你选择一个能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并对相关因素做出合理假设。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汇报小车运动与有关,越,小车运动越;越,小车运动越) 5、谈话: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是正确的? 6、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思考一下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哪些条件改变?(发记录单填写) 7、学生讨论填写记录单,并汇报。 8、教师指导评价,并总结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PPT展示) (1)、把线的一头系在小车上,另一头用来挂凤尾夹,用挂凤尾夹个数代替拉力的大小。 (2)、将小车放在某一起点处,记录小车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每次实验的起点和终点位置要一样) (3)、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载重物、距离、路面状况保持不变。(4)、每次实验测三次,并求出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