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知识管理

美国陆军知识管理
美国陆军知识管理

美国陆军知识管理

这是全球做得最好的标杆组织之一

美国(美国专题:https://www.360docs.net/doc/809095991.html,/special/meiguo/)陆军是知识管理做得最好的标杆组织之一,引来世界知名企业、组织机构争相借鉴。从纯学术的角度考察,美国陆军是拥有用户最多、投入资源最多的知识管理实践组织之一。

明确需要达到的效果

在未来战争中,胜败将不再仅仅取决于谁拥有最强大的武器,还取决于谁能够更全面有效地找到并使用相关的知识资源,通过“知识优势”取得“决策优势”。

为了支持美国全球称雄的组织目标,及避免实战的失败失利和士兵的流血牺牲,美国陆军在知识管理领域进行几乎不计资金成本的投入。

美国陆军的知识管理不在于哗众取宠、博取宣传,也不是基础性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而是实现从“信息化管理”向“知识化管理”转型的组织变革,是军事组织适应知识时代的自我优化、主动升级,是必须真真切切地把知识用在刀刃上。

制订知识管理战略前的实践

就像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在自发地进行知识管理的实践一样,美国陆军在全面而系统化地推行知识管理战略之前,早已在具体的训练、实战、组织协调工作中推行非常成熟的知识管理措施,其典型模式是制度化的事后回顾(AAR,

After-Action Review),其关键组织是美国陆军经验教训学习中心(CALL,the Center for Army Lessons Learned)。

制度化的事后回顾(AAR)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正缺点、保持优势的最佳模式,事后回顾在美国陆军的训练和实战中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美国陆军强调企业化、规范化、程序化、书面化的运作模式,美国陆军部本部下发的事后回顾操作指引共分5章,图文并茂地说明事后回顾的定义、目的、类型、计划和执行流程,并要求各级军官和士兵严格遵照执行。

于1985年8月1日正式成立的美国陆军经验教训学习中心负责变革管理,专注于收集、分析、传播、整合及归档:(a)各种最新概念;(b)战术、技巧及规程;(c)美国陆军在战争中从战术到全局/战略各个层面的各种解决方案。美国陆军经验教训学习中心预先部署在全球各地,为美国联合武装力量提供历史的以及新发生的实时观察、深度见解和经验教训。美国陆军经验教训学习中心为派驻部队和后续部队提供战术、技巧及规程,并通过印刷品、电子媒介(包括互联网)传播这些知识资源、经验教训以及其他的相关资料。

制订知识管理战略及愿景

美国陆军全面而系统化地推进知识管理战略和实践始于2001年8月8日,由美国陆军部长和美国陆军总参谋长联合签发的第一号知识管理指导备忘录,正式将战略目标从“信息化军队”提升到“知识化军队”。

美国陆军的知识管理战略植根于美国面对知识时代的核心军事思想,那就是要想赢得未来战争就必须在知识层面超越对手,就需要通过捕捉、整合、运用整个组织的知识经验,帮助各级军官和每名士兵在瞬息万变的实战环境下取得迅速而准确的“知识优势”和“决策优势”,并在少犯错误的基础上求存取胜。

按照官方定义,美国陆军知识管理(AKM)是美国陆军为了将自身转型为一支以信息网络为核心、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武装力量而建立的战略。其战略愿景为,知识化转型后的美国陆军拥有灵活敏捷的能力和持续调适的流程,而基础在于对知识(个体知识、团队知识、组织知识)、系统、服务实现世界先进水平的、以信息网络为核心的访问和使用,并且能够与美国国防力量的整体信息技术环境相互匹配及协同。

美国陆军希望透过这一转型,从一个以纪律为约束、以条块化管理、以平台为核心的直线性组织,转化为一个各级组织、各个成员可以灵活机动地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组合协同,并进而能够适应全方位行动的新型组织。同时,美国陆军希望透过先进的运作机制和系统平台,为各级军官和每名士兵迅速输送相关的信息和知识用于军事决策。

定义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

针对知识管理的战略愿景,美国陆军为之定义了5个方面的任务目标:

● 通过体制变革和文化变革,从运作机制和组织文化两个方面同时着手,转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

● 将知识管理和最佳管理实践(Best Business Practices)融入工作流程,在每项具体工作事务中实现有效学习、总结提炼、自我优化、交流共享,以提升绩效表现;

● 像企业那样管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通过全局规划避免各自孤立的系统建设,以提升整体效能和效率;

● 将美国陆军知识在线(AKO,Army Knowledge Online)建成美国陆军的企业级门户网站,为美国陆军全体成员(包括预备役部队和国民自卫队)提供统一的、安全的访问通道;

● 为美国陆军转型为知识型组织配备所需的人力资源,以便有效执行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捕捉、整合、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陆军并不把知识管理定义为信息化建设项目,而更多的是一种组织行为模式的变革。除信息系统以外,这场组织变革中尤为重要的任务是建立起与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相适应的组织运作机制、组织文化氛围;同时,知识管理的实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渗透到每项具体的工作事务流程之中,并需要知识管理专业团队和全体组织成员的积极参与。

规划知识管理的实施体系

规划知识管理的实施体系

为了达成知识管理的任务目标,美国陆军规划了包含3个主要方面的实施体系:

1. 智慧资本/ 智力资本

提升运作和决策所需要的知识资源(个体知识、团队知识、组织知识)、系统、服务以及组织战略。

2. 信息技术架构

支持以网络为核心的美国陆军,所必备的各种信息技术,包括:电脑设备、系统架构、安全防护、通讯、程序及工具。

3. 变革催化剂

实现组织的自我优化和自我适应,建立以网络为核心的企业级环境,所需要的政策、资源、管理体系、文化氛围、工作流程、培训及教育。

在美国陆军的知识管理实施体系中,信息技术提供基础性的架构,承载整个组织对于知识资源的捕捉、整合、运用,帮助各级军官及每名士兵取得所需的信息和知识用于支持具体决策。同时,美国陆军认为知识管理战略的有效推行,有赖于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制度、组织资源、管理体系、文化氛围、工作流程、培训及教育。(如图所示)

实施控制的8项措施

基于组织变革的管理经验,美国陆军在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重点把握以下要素:(一)恰当的人才;(二)明确的任务;(三)合理的组织架构;(四)把握住时机;(五)沟通,沟通,再沟通;(六)安排关键参与人员;(七)让全员参与;(八)持之以恒。

为了有效推进知识管理战略,美国陆军不仅配置专业能力胜任的专家团队,而且对其信息化管理、跨职能协作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了重整和优化。同时,美国陆军针对知识管理的现实需要,组建了负责全局性知识管理的美国陆军知识协作中心(AKCC,Army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Center),以推动美国陆军各个领域的知识管理协作。

针对知识管理的5个任务目标,美国陆军分别指定了目标负责人,并学习和借鉴最佳实践模式以达成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在知识管理实施中引入美国陆军每一位高级将领参与讨论并和各级组织及团队建立协作,美国陆军逐步实现了全局的信息及知识资源横向整合。同时,美国陆军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全员必须参与的组织行为,而且通过将所有业务流程纳入知识管理系统来强制要求全员的基本参与。

美国陆军将知识管理定义为一项持续完善的工作,并不断更新AKM战略规划以包含更强大的任务目标,以满足军职人员和文职人员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无论是在战场环境、部署环境,或是被派到五角大楼工作。在美国陆军转型的过程中,高层领导们意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并不在于寻找技术解决方案,而是在于推

动文化变革,以便引领所有相关主体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向着同一个目的和同一个愿景去努力。

6个关键实践例证

1. 美国陆军知识在线(AKO)

美国陆军统一的门户网站,为全体用户提供安全的访问通道,并承载美国陆军的内部业务流程。AKO的基础功能如下:用户使用“单一密码”登录全网;互联网电子邮箱;美国陆军部本部的企业级分析以及协同工作工具;以情景逻辑为基础的个性化设置;持续对话和即时消息;个人对页面的个性化设置;安全且进行对象加密的信息通讯;强大的搜索引擎;在线的工作流程处理;用户信息查询;职业生涯内的永久电子邮箱。

美国陆军知识在线不仅为超过160万的陆军现役军人、陆军预备役军人、文职人员提供知识服务,还支持所有的陆军退役军人继续使用,而且AKO已透过DKO(Defense Knowledge Online)和JKO(Joint Knowledge Online)延展服务至美国国防部所辖的整个军事体系。

2. 美国陆军知识协作中心(AKCC)

设立于AKO之内的AKCC提供高级别的安全控制和访问限制、搜索功能、个性化通知功能(让资料去找用户)、版本控制、用户帮助和使用指导的友好界面。为了方便协同工作,AKCC为美国陆军的不同社区(个人和团队)提供信息存储区域、工作流程和文件模板、实时交流功能,并提供以链接的形式向其他用户直接发送文件的功能。

3. 美国陆军经验教训学习中心(CALL)

见前文。

4. 作战指挥知识系统(BCKS,Battle Command Knowledge System)

案例一:造成美军在伊拉克一半以上伤亡的简易爆炸装置

伊拉克的敌对武装把一个简易爆炸装置安置在反美宣传海报的背面。一名士兵注意到这张海报与他以前所看到的有所不同,就把他看到的这一可疑信息输入作战指挥知识系统(BCKS)。在专家对潜在威胁进行评估的过程中,系统中形成一个在线讨论系列。在证实这名士兵的怀疑后,美国陆军通过该系统发布了一个公告,提醒其他部队警觉敌对武装这一隐藏简易爆炸装置的新方法。

这个案例是作战指挥知识系统在伊拉克用途的缩影,也就是要比发起挑衅的对手更为迅速、更为有效地产生并使用应对方案。在2004年作战指挥知识系统创建前,向前线士兵收集、验证、分发知识资源的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而现在的目标是用近乎实时的速度与各级部队分享所学习到的经验教训。

案例二:后勤及物流网络(LogNet,Logistics Network)

各个部队单元都需要在他们所负责的领域精益求精、持续完善,作战指挥知识系统的价值在于形成一个不断转化知识的非正式社区网络,并辅助自然而然的社区进化发展。

美国陆军于2005年1月发布了后勤及物流网络(LogNet),提供给负责装备维护、物资供应、交通运输的部队,辅助其旅级和以下部队在整个专业部队序列内分享知识经验。一个驻扎在威斯康星州的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少校想为派驻到伊拉克的后勤及物流部队制定一套训练方案。他联系到了LogNet的一个支持专员,并发现美国陆军没有相关的书面教材或有用的指导资料,因此他通过LogNet发起后勤及物流社区的交流分享。社区内的回复告诉他,德克萨斯州胡德堡的一名少校曾经在伊拉克设立过一个后勤支援区域。两人取得联系后,这名威斯康星州的军官得到了他想要的经验和智慧,而如果没有这个虚拟的后勤及物流社区,他们可能永远都联系不上。

5. 实践社区(Communities of Practice)

https://www.360docs.net/doc/809095991.html,(连队指挥)和https://www.360docs.net/doc/809095991.html,(排长)两个社区,将指挥100~200名士兵的美国陆军上尉、指挥一个排大约30名士兵的美国陆军中尉分别联系起来,讨论如何领导和建设一支随时可以参战的队伍。相同级别的同僚可以在专题社区中进行点对点的知识交流,迅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局势。在2003年伊拉克军事行动发动之后,这两个网站的信息访问量都激增,众多上尉和中尉基于在伊拉克的实战经验,纷纷通过网站分享建议。

CavNet由时任第一骑兵师指挥官的美国陆军Peter Chiarelli少将于2004年在伊拉克启动,将连级部队领导最新总结的战术、技巧及规程快速传播,以帮助他们获得相同级别的同僚们集体智慧所创造的最佳实践经验并用于决策之中。创建CavNet的目的是“为下一次任务做准备,而非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令到士兵们可以简单快捷地分享有关敌人、现场局势和自身的知识和信息。

6. 针对隐性知识的知识经验回收工程(Exodus计划)

美国国防部每年都面对大量中级和高级领导人退休,为了尽可能地收集这些即将离开的宝贵知识经验,美国国防部的变革管理中心(Change Management Center)长期展开知识经验回收工程,与即将卸任的领导人进行访谈并记录整理以获取他们多年的智慧精华。

通过访谈并分析被采访者所描述的经历及事件,其中的关键知识元素将被整理并保存在一个知识库中,通过门户网站可以查询。美国国防部更多的初级官员将在逐步成长为高级官员的过程中,从这些经验智慧中获得极大的价值。

请研究美国陆军的做法!

美国陆军在制订知识管理战略和实践方案的过程中,借鉴了各类组织以及企业的经验和教训,也吸取了咨询顾问机构和技术提供机构的专业智慧。

军事组织推进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有着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资源,令行禁止的军事体制,军队人员比企业人员更乐于分享知识和经验。

就中国的商业组织、政府组织、军事组织而言,在推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可

以选择性地吸收借鉴美国陆军的经验和教训,将专业领域的知识、经验、智慧管

理好、发展好、使用好,以实现持续的主动学习、自我优化。

* 作者系DAOchina Knowledge Corporation知识总监、最受赞赏的知识型公司评选专家成员之一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总结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总结 王连娟 E-mail: Phone:82235403, 绪论知识管理概述 1.企业知识理论 ?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是只是一体化的制度,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投入是知识,但知识有个人掌握,并专业化于某一特殊领域,由此知识的专业性就决定了生产活动需要拥有各种不同类型知识的各类专家的共同协作和努力,因此企业无非就是一种“团队生产”的组织形式。 2、知识管理的概念 ?巴斯(Bassi)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奎达斯等(P.Quitas)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 ?维格(K.Wiig)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艾莉(Verna Allee)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法拉普罗(Carl Frappuolo)说“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马斯(E.Maise)认为,知识管理是系统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达文波特教授(T.H.Davenport)指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 3、知识管理学派 ?技术学派 该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他们常常被卷入到对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讲,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当中被标识和处理。 ?行为学派 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一般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他们经常卷入到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 ?综合学派 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成该学派的专家既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他们推动着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融合为自己所属的综合学派。 4、数据、信息与知识 1)、什么是知识 经合组织(OECD)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把知识分为四大类,知道是什么(即知事,know-what,又称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即知因,know-why, 又称原理知识)、知道怎样做(即知窍,know-how, 又称技能知识)和知道谁有知识(即知人,know-who, 又称人力知识)。前两类知识即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是可以表述出来的知识,是显性的,而后两类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难以用文字表述,是隐性的。OECD知识分类不仅可看出显、隐性知识之间的区分,还详细地给出了显、隐性知识所包括的内容 2)、知识的分类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 ?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 ?实体知识和过程知识 ?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 5、本课程对知识管理内容的理解 1)、知识管理主体——知识管理者 ?CKO(CIO) ?知识经理 ?知识工人(个人知识管理) 2)知识管理客体——知识 ?知识的积累——知识地图 ?知识共享 ?知识创新

个人知识管理常用工具介绍

个人知识管理常用工具介绍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知识管理亦如此,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用纸笔来记录知识,互联网出现之后,改用软件工具来记录管理知识。知识管理的背后,是巧妙的运用工具这条杠杆与头脑相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常用到的一些工具,通过前面讲的学习知识、保存知识、使用知识、共享知识四个方面(链接)来分享下。 学习知识 平时在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通过搜索、订阅公众号、社交网络、媒体来寻找答案,通过搜索引擎也可以学到一些你意外的小知识。 1、搜索引擎类:谷歌、百度、必应等 搜索引擎无疑是最常用信息和知识获取工具,有效的利用这些工具需要:了解不同搜索引擎的特长;掌握搜索引擎的技巧。 2、百科类: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互动百科 百科属于知识学习和共享的一个渠道,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对内容进行评估,保证准确性。

3、文库类:百度文库、360doc、爱问共享资料、豆丁、其他专业文库 文库都是通过整理和分享而成,相对可以比较完整的学习行业知识。 4、问答社区:百度知道、新浪爱问、搜搜问问、知乎、PMCAFF等专业性问答网站。 以百度知道为代表的老一代问答网站主要解决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以知乎为代表的新一代问答则将内容聚焦于较复杂问题。 5、订阅关注类:Google Reader、blog、公众号等 很多blog博主都转战微信公众号,所以基本上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号来学习内容。 保存知识 保存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最快速和准确地查询到相关内容。保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保存在本地硬盘,一种是保存在网络上。保存在本地的好处是较为安全、断网的时候也能查看,保存在网络的好处是只要能上网就能查看,分享更为方便。保存知识的类型包括保存链接、保存文章、保存图片、云同步等等。 1、网盘类:百度云盘、华为网盘、360云盘、115、Dropbox、Evernote 最近国内各大网盘要么就是收费,要么就关闭服务,让不少存储在国内网盘的感到无奈,国外网盘需要撘梯子。 2、书签收藏类:chrome书签、360书签等各大浏览器

2017年度9月质量管理方案计划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试卷含规范标准答案

2017年9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试卷—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GB/T19004《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质量管理方法》为希望选择超出 GB/T19007-2016标准要求的组织提供()。 A.审核依据 B.更高要求 C.指南 D.要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 A.出口 B.使用 C.生产、销售和进口 D.进入市场 3.为正确理解和实施GB/T19001-2016标准提供必要基础的标准是()。 A.ISO1001《质量管理顾客满意组织行为规范指南》 B.ISO9004《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质量管理方法》 C.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D.GB/T19011《质量体系审核指南》 4.在GB/T19001-2016标准中,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的产品和服务。 A.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 B.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 C.预期提供给顾客 D.顾客所要求 5.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中,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

A.满足顾客未来需求和期望 B.超越顾客的要求 C.超越顾客期望 D.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6.质量管理原则中的领导作用是指()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并且创造全员积极参与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的条件。 A.领导 B.高层领导 C.最高管理者 D.各级领导 7.组织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取决于满足()的能力,以及所受到的有关的相关方的有意和无意的影响。 A.顾客 B.要求 C.市场 D.顾客期望 8.设计和开发活动中的“变换方法进行计算”的活动是()。 A.设计输出 B.设计评审 C.设计验证 D.设计确认 9.正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策划、执行、监视和改进质量管理活动的()提供了框架。 A.有效性 B.有效性和效率 C.符合性和有效性

浅析知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浅析知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被高度认同和接受的,而且一提出就倍受关注。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引进这种管理体系,一些企业在对传统的做法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组织结构进行幅度较大的变革,有的企业走得更远,在管理理念上把知识管理看成是企业发展之道。 一、推动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力量 1.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知识管理 金融市场是衡量价值最有效的天平和表达价值最有效的晴雨表。在当今资本市场上,投资人最注重的企业一般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看行业成长性,信息、网络、软件开发与生物工程技术类的公司市值往往大大超出了它们实际的有形资产价值。第二是看一家企业是否具有扎实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包括相关管理能力、管理技术以及能够对经营环境变化作出迅速反应。如果一家企业在质量管理、流程再造和业务成本预算方面成绩斐然,市场会给予极高的热情。西方一些投资者甚至认为“企业知识管理及流程创新能力”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增加企业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工具。 现在,对一个企业来说,未来发展及价值增长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其管理知识、核心能力、人力资本价值、快速引进新产品、开发新技能、进入新市场以及对竞争威胁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识别和获取相关知识,如何将其转化为技能和能力,如何为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而保存和分配这些能力。可见世界产业结构在过去50年里,已经由以制造为基础的生产体系转型为一个以知识、智能及技术为基础的价值体系。

2.“创业型经济”的兴起 随着创业型经济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兴起(在美国,风险投资基金从1985年的140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的460亿美元),使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思路成为一种管理模式。因为创业者所依赖的就是发现机会、价值创造和业务模式创新等。而且创新的业务模式持续不断地对传统的销售、管理及融资方式形成冲击,使传统的业务运作模式不得不进行调整和适应新的运作模式。所以几乎所有从业人员都认为只有创新才有出路,而且这种创新主要是指“赋予现有资源以创造更大价值的能力”,显然做到这一点依靠的不是增加土地、资金和扩大规模,而是知识、技能、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3.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企业的知识管理成为可能 信息网络技术提高了企业发现、提取、仓储和传输信息、知识及资料的能力,它所创造的价值和效率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以集中的方式吸收及分析的做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保证企业员工拥有其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及信息,以便能够及时地评估业务所面临的问题和机会,并且藉此帮助员工了解不断变化的市场、产业及客户需求等。 4.全球经济的五大潮流使知识和信息共享成为必然 这五大潮流是:(1)知识的内容(如软件产品)正在不断增加。(2)由于技术的更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缩短,产业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导致知识可用性的周期在不断缩短。(3)互联网使世界联系得更加密切,为大量信息提供了载体和连接的手段。(4)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精心策划产品以及所必须的知识资产,以便在竞争中能够占先。(5)与过去相比,企业将更加重视利润增长。由于在整个的生产与管理中加强了质量管理、调整了工作程序,许多公司步

美军翻译军衔及简称

以前闲来无事把美军的各种军衔都整理总结了下,在编译中有可能会用到。 陆军 General of the Army (GEN) 五星上将(战时才有,和平时候没有) General (GEN) 上将 Lieutenant General (LTG) 中将 Major General (MG) 少将 Brigadier General (BG) 准将 说到“五星上将”想起来需要说明一下,国内很多记者可能美国电影看多了,喜欢写美国人是“三星中将”“三星上将”之类的,其实,美军的军衔里,五个星星就是五星上将,四个星星就是上将,三个星星中将,两个星星少将,一个星星准将。翻译时直接写这个人是上将或者中将准将之类的,除非他是“五星上将”不要说他是“X星X将”,否则显得外行。 Colonel (Col.) 上校 Lieutenant Colonel (LTC) 中校 Major (MAJ) 少校 美军的校官的军衔标志比较特殊,上校是个鹰,中校是个白色的树叶,少校是黄色树叶。 Captain (CAPT) 上尉 First Lieutenant (1 LT) 中尉 Second Lieutenant (2 LT) 少尉 Chief Warrant Officer (CWO) 一级准尉 Warrant Officer (WO) 二级准尉 尉官的军衔标志是个方块,准尉和少尉是1个方块,中尉和上尉是两个方块,区分高低级别是通过颜色,黄色低级,白色高级。 Command Sergeant Major (CSM)军士长 Staff Sergeant Major (SSM)军士长 1st Sergeant (1 SG)军士长 Master Sergeant (MSG) 军士长 Sergeant 1st Class (SFC) 军士长 Staff Sergeant (SSG) 上士 Sergeant (SGT) 中士 Corporal (CPL) 下士 Private First Class (P1C) 一等兵 Private (PVT) 二等兵

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的制定任务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 2.背景 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创新和产品的附加值(知识含量)决定了组织(含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在新形势下的成败。 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的挑战,需要知识管理以实现战略转型。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生产效率低,能源和资源消耗高,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效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被称为世界加工厂。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不断提高,石油、铁矿石、煤炭、农产品等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产品低价优势正在日益丧失,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国内外竞争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管理对企业从“做大”到“做强”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再来源于规模经济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成本降低,知识已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成为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 与知识竞争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我国公共行政体系,正逐渐调整为知识型、服务型政府,政府部门正成为知识密集服务的提供者和推动者,政府部门也在考虑实施知识发展战略及其三大实践:政府知识管理、学习型政府和政府创新。 但是,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框架模型在我国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认识。本系列标准在统一概念、术语、框架、模型的基础上,力图为我国的组织开展知

识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3.主要工作过程 承接本标准的修订任务后,课题组调研了大量的国内外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和标准化现状。在2008年3月25日,在外国专家大厦召开了“知识管理标准化研讨会”,与会专家肯定了知识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对知识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关键技术标准等做了深入的研讨;与会专家都表示愿意积极参与知识管理标准化相关工作;并对《框架》标准提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2008年6月23日,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召开了“《知识管理框架》标准研讨会”,进一步讨论了知识管理框架标准的制定工作。与会专家热烈讨论了知识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专家认为,应形成核心起草组及外围专家组,定期开展讨论和交流;下一步工作应在前期共识基础上,各自提交一份基本框架草案,以便进一步讨论和汇总。 2008年7月底,课题组在前期讨论意见的基础上,汇总了相关单位提交的标准草案,并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的制定原则和依据 1.定位于知识管理的概念框架 本标准定位于为知识管理提供标准化的概念模型,包括知识管理的基本术语、知识管理模型,将知识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型的相关内容,包括知识管理的策划、实施、评价、改进等内容拟放在《知识管理体系要求》中进行规定和阐述;对知识活动、知识基础设施等内容在知识管理的其他标准中进行规定。 2.满足标准应用的各方需求 《知识管理框架》标准的用户涉及到政府机关、咨询机构、系统供应商、标准化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用户等各种组织,来自各界的意见出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需求,会有不一致的地方和矛盾冲突的地方。本标准力争达到协调一致,通过超越底层的技术实现细节,从更高层面上界定了知识及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体系框架、知识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型。

项目管理及知识转移

项目管理及知识转移 目录 1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 (2) 2项目管理流程 (3) 2.1项目管理流程 (3) 2.2项目生命周期 (5) 3需求管理 (6) 3.1需求工程内容 (6) 3.2需求分析 (6) 3.3需求变更 (7) 4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9) 5时间管理 (11) 5.1项目时间管理的过程 (11) 5.2项目时间管理工具 (11) 6成本管理 (13) 7风险管理 (15) 8变更管理 (17) 9知识和文档管理 (19)

1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企业的项目管理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项目进展不顺利的情况,有时候项目甚至会失败。真正的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有能力对项目进行预判,并及时加强管理采取必要措施,同时还要积累经验,帮助团队吸取教训。 如何有效地管理项目,解决项目过程中遇到的诸如以下问题: ●统一协同:项目进展过程不同阶段分别用不同的工具管理,数据不能有效整合,部门 间形成信息壁垒; ●全局视图:缺乏管理层项目汇总全局视图,难以实时掌控众多项目的进展与情况; ●项目进度:分散的信息,无效率的流程,项目进度不可控,项目过程不透明,项目周 期难交付; ●资源管理:如何查看项目的资源需求?如何更好的分配和协调资源?如何在组织级层 面管控资源利用率? ●质量管控:如何统筹考虑项目风险防控、技术评审、系统测试、质量保障,全面保障 交付高质量产品? ●知识积累:项目实施中,能否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有效的知识如何被反复的利用? ●绩效决策:项目人员工作量如何考核?项目管理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如何解决?

2项目管理流程 该方案专门针对企业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帮助企业有效管控项目及研发全生命周期,通过一个全面的组织级项目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实现项目及管理的“过程透明化”和提升组织级项目管理能力;从横向上让项目团队能在组织级层面全面跟踪项目的需求、进度、质量和成本;从纵向上打破业务部门与外包团队的壁垒,全面贯通项目的需求、计划、开发和测试;为高层领导提供多项目信息的全局视图,帮助宏观监督和调控多个项目并提供直观的管理手段。 2.1 项目管理流程 在项目管理的流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起止范围,有本阶段的输入文件和本阶段要产生的输出文件。同时,每个阶段都有本阶段的控制关口,即本阶段完成时将产生的重要文件也是进入下一阶段的重要输入文件。每个阶段完成时一定要通过本阶段的控制关口,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

美国军队军衔中英对照

美国军队军衔 军衔 分6等25级: 将官5级(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 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军士6级(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 准尉5级(一、二、三、四、五级准尉) 士兵3级(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美国军衔列表 军衔是军队中区分军阶高低的标志。军衔在军服着装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军军衔设计精美,制作精良,堪称军队军衔中的精品。美军军衔分为3类11 级。军官军衔有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美军上将军衔一般授予军兵种最高军事长官。因为美国国防部长由文职官员担任,所以国防部长是不授衔的。美军中等级森严,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以此保证军队管理和作战的需求。 美国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规定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军种参谋长、战区司令官为上将;军种副参谋长、军长、舰队司令为中将;师长、航空母舰特混部队司令为少将;副师长、独立旅旅长为准将;团长、空军联队长、舰长为上校;营长、舰艇中队长为中校;副营长、舰艇分队长为少校;连长为上尉;副连长为中尉;排长为少尉。 Major general ------少将 美国陆军、空军或海军中在准将之上中将之下的军衔 Brigadier General -----准将 美国陆军、空军或海军陆战队军衔,级别高于上校,低于少将 Captain ------------上校; 上尉 上尉美军陆军、空军、或海军陆战队的经过委任授予的军衔,位居中尉之上少校之下 美军海军或海岸警备队的经过委任授予的军衔,位居海军中校之上海军少将之下 Lieutenant---------------海军上尉 a first lieutenant-------------[美]陆军[空军, 海军陆战队]中尉 a second lieutenant----------[美]陆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少尉; a lieutenant (of) junior grade-----------[美]海军中尉 lieutenant colonel------------陆军中校 lieutenant commander--------海军少校 lieutenant general----------------陆军中将, 海军陆战队中将

国内外知识管理软件比较

国内外知识管理软件比较 1.国内知识管理软件 (1)盛大麦库 这是一款采用云计算概念的网络文件管理平台“麦库”,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可以实现在线免费的文件保存。盛大麦库是一个免费、永久在线,安全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您可以用电脑、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在麦库里保存笔记、备忘、写文档,存资料,并可以方便的整理和分享。麦库为用户提供的核心服务包括记录笔记备忘、管理知识文档、批量文件上传、共享我的知识等。据悉,麦库目前处于测试期,用户注册可以获得500M的空间,通过邀请好友加入麦库可以实现空间扩容。同时,麦库的内容可以分享到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等主流SNS平台。 盛大麦库的特点是采用云计算的技术,永远不会丢失自己保存的知识资料。(2)Wiz(为知) Wiz(为知个人知识管理PKM)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产品;它以用户知识数据为核心,提供实用便捷的工具集;可以强制捕捉网页文档。 Wiz能快记快找,它基于互联网,可在多台电脑和手机上使用,支持分类、标签、全文检索等组织方式;具有快速、便捷、移动互联、数据开放、易于扩展等特点; Wiz可以当作轻量级的wiki、sharepoint来使用,可以用于时间管理、文档管理、任务管理、离线网摘、日记博客、桌面便笺等。 Wiz以统一的存储机制、安全机制、全文检索机制、插件机制和同步机制为基础,由为知管理器(WizExplorer)、同步工具(WizSync)、编辑器(WizHtmlEditor)、查看器(WizViewer)、网页捕捉工具、文档导入工具、日历(WizCalendar)和便笺(WizNote)等组成。同时还使用到知识在线服务(Wiz Online),与多类移动终端(WizMobile)进行数据同步;也可以使用专用的订阅工具(WizReader)订阅分享的内

知识管理将知识看成资源的管理修订稿

知识管理将知识看成资 源的管理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知识管理——将知识看成资源的管理 知识经济是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也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知识经济的带动下,美国近来表现出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良好发展势态,令世界瞩目。 而作为知识经济的子学科“知识管理”则是一个更新的概念。虽然我们似乎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但它在当今的企业运营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运作的主要工具和管理内容。一、什么是“知识管理” 享誉世界的福特汽车公司在管理中非常推崇“知识管理”,将“知识管理”看作是“智力资本杠杆”,并认为它具有四两拨千斤的管理效能。公司在1996年到1997年间成功地节约了超过3亿美元费用,而其中的亿美元可直接归功于其采用的一套知识管理技术——最优经验答复系统。更令人吃惊的是,节省的巨额费用是来自于由内部网络Web开发者和两位经营专家在10天内开发出的一套系统。 那么,能发挥如此奇效的“知识管理”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从“知识”的概念去理解会比较容易。 知识抽象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包括技能)的总和。从信息的角度看,它是一种能改变人的行为方式、被人所利用的信息。但它不能独立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也不表现为对信息的存储和提取的能力,它只能在人对信息的运用中体现和产生。当然,离开了信息,人也无法获得知识。可见,人是实现知识的主体,信息是转化为知识的基础。人的认识可以决定信息存在的价值,人的认识又会因被认识的事物所具有的信息所改变,从而形成不断提高的对事物的新认识,以至循环无穷。这就是信息在转化为

项目管理中知识转移情境模型的研究

项目管理中知识转移情境模型的研究 程铁信,陈美,王红芹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4) E-mail:tiexinc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809095991.html, 摘要:本文从项目管理的资源、技术、文化、战略、组织关系等五个方面来分析影响项目知识转移的情境因素,建立了适合项目管理知识转移的情境模型。在模型中,把将要进行转移的知识分为三种知识形态,随后用基于主情境模型树的评估方法来评估知识转移过程中主客情境模式的相似程度,用知识转移成功率衡量知识转移的结果,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转移,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0 1.引言 1984年,PMI开始着手开发项目管理标准与知识体系,经过十几年10000多个PMI的成员和20多个其他的专业组织的努力,1996年PMI出版了PMBOK。在PMBOK(2004版)中,明确指出为了有效的完成项目管理的工作,项目管理团队需要的五类专业知识领域: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标准和规则;项目环境的知识;一般管理知识和技能;软件技能或人际交往技能。IPMA同样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即:IPMA的知识体系ICB(国际项目管理资质标准)。2005年,PMRC出版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对于项目管理也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1]。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90年代初进入中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知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与组织加入到了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相关研究表明,目前知识管理的瓶颈主要存在于知识转移阶段,大量的资源花费在效果欠佳的知识转移活动中[2]。而关于知识转移,不同的学者存在不同的理解。一些学者认为知识转移是技术或技能在不同组织部门之间的流动[3],以及组织内部最佳实践的转移[4]。Gilbert和Cordey-Hayes[5]认为知识转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组织持续学习过程的一部分。Wiig[6]以系统化的观点来定义知识转移,他认为知识转移包括知识的获得、组织、重构、储存、记忆、重新包装等活动,而要做好这些活动,组织需要提供支持知识转移的基础设施能力与设计激励制度去激发员工、团队、部门、或企业单位一起为同一个目标而合作。O'Dell和Grayson[7]认为知识转移是一个循环的流程,组织通常会把焦点放在创造、辨识、搜集和组织最佳实践与内部知识上,这些活动可以让组织了解现在有什么知识以及知识位于何处,但了解组织最佳实践或知识的存在并不足以确保知识的转移,所以还要进行后续的活动,去分享、修正和使用这些最佳实践或知识于新的情境,甚至创造新的知识,只有这样知识转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疏礼兵[8]在总结了十几位学者对知识转移的定义后,归结如下:当知识接收者认知到缺乏某种知识时,通过与知识提供者的互动和各种媒介取得所需知识,并加以吸收、应用、发展与创新的过程。 在知识转移阶段中对于知识转移模型的研究主要有:Szulanski等人用交流模型来研究组织内的知识转移,他们认为知识转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是从知识的源单元到接受单元的信息传播过程,并将知识转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实施阶段、调整阶段和整合阶段[4];Nonaka根据知识创新活动的特点,提出了著名的“知识螺旋”(SECI)模型,将知识转移划分为四个阶段,他认为从隐性到隐性这个阶段,是知识创新活动最为关键的阶段[9-10];在国内,耿新基于知识创新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创新观点的“IDE-SECI”模型,他认为Nonaka

云平台下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客户端界面设计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级________________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云平台下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客户端界面 设计 院(系)名称:计算机学院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教授 二○一年六月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摘要 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是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相互沟通的重要渠道。由于计算机系统通过用户界面面向用户提供数据输入环境、系统运行状态和程序运行结果,用户通过用户界面向计算机系统提供工作要求、设计想法和问题处理意见,所以用户界面设计的好坏对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学习了解云平台下应用软件、个人知识管理等相应知识,探讨云平台下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客户端界面的设计原则及方法,再对现有的一些个人知识管理软件作比较,观察一些云平台的界面设计,总结出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界面设计时应注意的地方,之后,结合具体的需求分析和选择的素材,从代表主题的登陆界面,到表现功能的主界面以及手持智能机终端界面都进行详细的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总结了一些界面设计的原则和经验,并参考已有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设计了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客户端界面。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界面设计,客户端界面。

Abstract The user interface UI (User Interface)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user and the computer system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Computer system through the user interface for users with data input environment, the system operating state and the result of the program, the user through the user interface to the computer system, job requirements, design idea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quality of user interface design of computer systems us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by learning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software,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cloud platform to explore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client interface for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oftware cloud platform, and then compare some of the existing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oftware, observe some combined cloud platform interface design, summed up the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oftware interface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pecific needs analysis and selection of material, from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eme of the login screen, the main interface to the performance of functions as well as hand-held smart machine terminal the interface to conduct a detailed design description. This design summed up the interface design principles and experience, and with reference to the existing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oftware to design their own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client interface. Keyword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interface design, client interface.

美国军衔一览

陆军Army/land force 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rmy(美军有此等级,中国无)上将General 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少将Major General 准将Brigadier General (美军有此等级,中国无) 上校Colonel 中校Lieutenant Colonel 少校Major 中尉First Lieutenant 少尉Second Lieutenant 陆军高级军士长(Sergeant Major of the Army) 军士指挥官(Command Sergeant Major) 军士长(Sergeant Major) 二级军士长(Master Sergeant) 上士(Staff Sergeant)

二等兵(Private) 海军Navy 海军上将Senior colonel of Admiral 海军中将Vice Admiral Rear Admiral 海军少将Rear Admiral 海军准将Lower Grade navy(美军有此等级,中国无) 国无) 海军上校Captain 海军中校Commander 海军少校Lieutenant Commander 海军上尉Lieutenant 海军中尉Lieutenant Junior Grade 海军少尉Ensign 空军Air force 空军上将General 空军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空军少将Major General 空军准将Brigadier General(美军有此等级,中国无)

美国无) 空军上校Colonel 空军中校Lieutenant Colonel 空军上尉Captain 空军中尉First Lieutenant 空军少尉Second Lieutenant

知识管理的角度结构

从知识治理的角度看商业银行之分行结构 —对高新技术产业授信之最佳化分行设计 江怡慧* (台湾大华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台湾,30741)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进展的重要命脉,商业银 行面对此种变动快、风险高的产业,若要做好授信工 作,从知识治理的角度来看,有必要设计最适合的分 行结构,使银行能提供高品质的授信服务,并降低授 信之风险。 关键词知识治理高新技术产业授信最适分行 结构 1 引言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进展的重点,商业银行也逐渐发觉其客户的结构在转变,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授信比重也越来 * 江怡慧,1970年出生,硕士,大华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讲师。Email:lianlon@https://www.360docs.net/doc/809095991.html,

越高。而这种变动快、风险高的产业型态,关于银行授信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银行处于知识经济的环境下,必须有不同于以往的经营策略,才能提升竞争力,而知识治理的理论正能够提供银行许多经营治理的创意及方法,关于银行提高组织的信息处理能力,有着重要的阻碍,进而成为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基石。因此,本文透过知识治理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的授信流程;并采取焦点群体(Focus Group)法的方式进行探究性的研究,以探讨不同的分行设计之优缺点,并找出最适合高新技术产业授信的分行结构,供银行业者作为参考。 2 台湾银行业界现行之授信流程 首先以图1来针对台湾银行业界之授信流程作讲明。从图1中可知,授信流程要紧包括三个参与者,包括授信客户、分行授信部门及总行的授信审查部门。首先,客户向分行提出其需求,并提供征信资料(data),分行授信部门则在取得客户的资料后,依银行的内部规范产生制式的信息(information),这些信息包括标准格式的客户财务分析、信用分析及产业分析,并参酌这些征信的结果及客户的需求,分行授信人员依其经验及知识(knowledge),提出初步的授信条件的建议方案,而这种推断事实上确实是模糊决策的应用。

知识管理从理解开始

知识管理从理解开始 在很多中国企业中,对知识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口头重视”上。而在近几年,知识管理在世界环境内已经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中国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误读和实践上的差距在哪里呢?著名知识管理专家、汇智卓越企业管理咨询XX董事长高建华给出了见解。 正在拉大的差距 《中外管理》:知识管理在近几年发生了哪些变化?企业对其认识还有哪些不足? 高建华: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比较缓慢,而在世界X围内却突飞猛进。各大IT公司都在投入巨资研究开发最新的知识管理体系和软件,希望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知识管理仅限于搜索的局面,从而能够发现新知识、管理新知识,将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带来新的突破。 不久前我去电视台录制一个有关知识管理的节目,在录像之前,我让电视台采访了三位企业家和经理人,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你听说过知识管理吗?二是你所理解的知识管理是什么?三是你的企业开展知识管理了吗?他们的回答代表了当今中国很多企业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解释上。只有一个人说在他们的企业里实施了知识管理,可是按照一个错误的定义开展的知识管理会怎么样?可想而知。总之,中国企业虽然意识到了当今社会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但是大家显然还没有准备好,还不知道知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关系。 《中外管理》:就您的观察,国内企业在知识管理上有哪些不足? 高建华:仍然是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关键是对知识管理的作用和价值还不清楚,绝大多数企业根本没有把知识管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与那些优秀的跨国公司相比,尤其是那些白领员工较多的知识型企业相比,对知识管理的忽视将拉大弱势企业与优势企业的距离。 不能定价的激励 《中外管理》:在您看来知识管理的关键是什么? 高建华:我一直坚信当年我给知识管理设计的三个宗旨,那就是:提高组织智商,减少重复劳动,避免组织失忆。而如何做到才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企业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三个目标,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员工的特点、行业的特点进行设计,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模板。

互联网个人知识管理经验

互联网个人知识管理经验 我自己原则,采用最轻的模式,选择最少的工具。知识积累需要时间来沉淀,只需要找准一套方法,深入尝试必然有结果。勿把时间和精力全部耗在了选择和尝试工具上,切忌... 标题应该加个前提限制——互联网产品设计师,但写出来很怪,所以读者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以下内容少数在UCD书友会上聊过,回来考虑了几天,分享的同时也算自我总结。《设计网事》第九章专门讲知识积累,并且结合职业生涯谈了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兴趣的读者自己翻。 我自己原则,采用最轻的模式,选择最少的工具。知识积累需要时间来沉淀,只要找准一套方法,深入尝试必然有结果。勿把时间和精力全部耗在了选择和尝试工具上,切忌。 如何获得 上次与朋友探讨到 IT 从业者获取知识主要有三条路:网络、杂志、专业书,并且这三类人群的交集不大。我自从业以来,对专业知识的获取几乎全部来自网络。我买的第一本软件操作专业书是《 Dreamweaver 3.0 》,最后一本也是。因为我发现,书上内容免费的互联网上基本都有,并且更全、更新、更有价值。 网络来源继续细分,我对专业知识的获取超过一半来自民间个人网站和个人博客,另外有三分之一来自社会化网络(SNS)分享平台,其他少量来自专业媒体。而获取的方式主要是固定RSS订阅,部分采用全网搜索引擎,极少数去SNS和专业媒体上搜索。 我指的SNS不是Facebook、Twitter、校内网、开心网等等“纯关系”之类,这些我一概不上。我需要的是“以资源为载体”的SNS分享平台,比如Flickr, Slideshare ,我不知道 Delicious 是否也算,反正去的已经很少了。 Flickr 上的图片带给我很多灵感, Slideshare 上的演示教给了我很多写教案的技巧,都是我比较在乎的资源,其中高价值内容的比例同样不高,筛选需要技巧。 除直接“偷窥”别人的经验,我们应该学会自己发现经验。比如我会不定期的观察分析全球做最好的几家网站或产品----- Google多个产品、Adobe官网、Apple 官网、Yahoo门户、CNN、1户等等。深入揣摩人家的信息架构、交互模式、界面代码,并学习人家怎么改版。 近几年趋势来看,一方面是市场的推动,另一方面确实大家的水平在提高。国内几大社也出了不少好书,虽然这个比例很低很低,个人也保存一些电子书,但看的不多,收获也不大。 如何积累 原则上讲,我很希望多在别人的基础上继续积累,这样不仅自己事半功倍,也有利

云平台项目知识转移方案

云平台项目知识转移方案

1.目录 2. 知识转移方案 (3) 2.1 知识转移目标 (3) 2.2 知识转移类型 (3) 2.3 知识转移对象 (5) 2.4 知识转移方式 (6) 2.4.1 集中授课培训转移 (7) 2.4.2 成果汇报转移 (7) 2.4.3 成果传递转移 (7) 2.4.4 研讨会转移 (7) 2.4.5 现场指导转移 (8) 2.5 知识转移内容及措施 (8) 2.5.1 理论转移 (8) 2.5.2 技术转移 (9) 2.5.3 经验转移 (9) 2.5.4 成果转移 (10) 2.6 知识转移关键点 (10) 2.7 知识转移质量保障 (10) 3. 其它服务说明 (12) 3.1 保密和数据安全要求 (12) 3.2 移交要求 (12) 3.3 归档要求 (13) 3.4 知识产权要求 (13) 3.5 知识转移要求 (14)

2.知识转移方案 2.1知识转移目标 根据招标书对云平台数据管理升级完善及运维和机构改革软件服务项目项目实施及项目知识转移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知识转移的目标是采取有效的方法、途径,对本项目参与建设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方法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或组织讨论会等进行相关知识、技术的沟通,在此基础上对实施形成的成果进行知识转移,包括试运行前的知识转移、项目移交前的知识转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根据需要对以上任务涉及的技术、方法等进行培训,保障顺利完成本项目开发、实施过程中各阶段移交物的交接和技术知识的吸收和转移。将系统的源码分析说明、底层架构设计、需求分析文档、设计开发理念、部署实施步聚、项目二次开发技术和经验等知识通过培训和文档等形式转移给客户方。确保客户方能够掌握本项目的核心技术,提高开发能力,提升运维水平。首先,逐步掌握核心系统的开发技术,参与软件的维护开发和二次开发。其次,能够对系统的故障进行快速定位与处理,确保核心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2知识转移类型 在信息化建设项目当中,知识转移主要分为六大类型:合同型、指导型、参照型、约束型、竞争型和适应型。信息化项目成败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这六类知识转移的把握。 一、合同型转移 指客户方与承建方为满足双方签订合同中的明示条款以及隐含条款而进行的双向知识转移。该类型是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也是刚性转移,必须进行。 二、指导型转移 指咨询方的知识转移给用户方的过程。指导型转移的内容主要是单向的,即咨询方向用户方转移其缺少的产品供应商评价知识、信息化解决方案评价知识、IT项目实施方法论知识、信息化项目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的评价知识等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