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活教材分析

化学与生活教材分析
化学与生活教材分析

化学与生活教材分析

一、《化学与生活》课程标准分析

1.《化学与生活》课程主题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在选择模块内容时,不可能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面面俱到。在选择这门课程的主题时,既要考虑到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还要考虑学习的时间等因素。在21世纪,随着全球性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日益严重,提高人类生存质量,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这一方面取决于人们食品营养的合理摄取、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洁净优化,另一方面取决于医疗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针对人类常见病、多发病的新药成功研制是很重要的因素。

从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学生对内容主题的熟悉程度和兴趣所在,以及课程时间的限制,在课程标准中重点选择了“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三个主题。

2.《化学与生活》课程目标

《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学习,有助于学通过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目标和内容是: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

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化学与生活》体现的课程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些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化学与生活》课程实施目的

《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本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解释。

(3)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化学与生活》三个版本教材分析

化学教材是使学生达到化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内容载体,是将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逻辑体系和一定的呈现方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材料。目前,以高中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经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共有3套,分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出这3套教材都设置了版。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贯穿于必修1、必修2中,而且还作为一个独立的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这不同于以前人教版教材,由此可见新世纪化学基础教育改革对实验

的重视程度。

人教版《化学与生活》教材以“健康—材料—环境”为主线,以“章—节”的形式展开,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吻合度较高,课标中的内容在教材中基本都有体现,只有第三章内容没有体现课标中的第二条“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人教版教材重在强调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用化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象。教材以课标为准绳,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选材,基本没有超出要求;但知识点与必修教材重复的较多,体现的学科性较强,内容的生活味不够浓。

鲁科版《化学与生活》教材以“环境—健康—能源—材料—化学品”为主线,选取的内容多为社会生活问题和技术问题,学生能够直面人类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把学到的化学知识为我所用。教材采用了“主题—课题”形式展开,教材的主题4没有体现课程标准主题2的第三条“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教材中的主题1没有体现课程标准主题3的第四条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在课程标准中未涉及而教材体现的部分有:电池探秘、家用燃料的更新、汽车燃料清洁化、关于衣料的学问、走进宝石世界、怎样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选用适宜的化妆品共7个课题。

鲁科版教材以社会问题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运用探究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教材内容立足于课程标准,在课标内容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对学科知识系统性的要求不高,知识简单易懂,涉及面也较宽,可能会让人感觉像“科普读物”,不能很好的体现化学学科的特色。

苏教版《化学与生活》教材以“环境—健康—材料”为主线,以“专题—单元”形式展开,在内容选取上基本没有超出课程标准的范围,与课标的契合度介于人教版与苏教版之间,教材专题3没有体现课程标准主题2中的第二条“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教材专题1没有体现课程标准主题3的第四条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在课程标准中未涉及而教材体现的部分有“化学品的安全使用”这一个单元。

苏教版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社会需要为基础,在教材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满足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生活需要,首先需要解决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在这个前提之下解决如何促进人类更加健康,再进一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教材以课程标准作为参照,在课标基础上适当调整,内容的难度和广度把握相对适中,阅读性知识主要为拓展性内容。相比人教版和鲁科版教材,苏教版的学科性和生活味结合的相对要恰当些。

三、《化学与生活》三个版本教材的编写特点1.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具体内容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的,主要围绕了“健康、材料、环境”来设置内容的主题,选择了生动、具体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一定综合性的课题,以点带面地反映和落实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化学知识来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现象,并把化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材中每个课题都重视了常见的生活现象、化学知识和学生经验兴趣,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决策的能力。

2.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模块的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采取了主题式的呈现方式,各主题之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便于学生选择学习。同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用问题驱动,以丰富的活动来展开。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改变学生以往被动、依赖、“光说不做”的状态,促使学生深刻地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真正地面对并学习科学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这样,教材就不只停留在让学生知道,而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去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提高探究的能力。的兴趣,使学生

养成探究的意识、

3.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材编写,不仅仅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更应努力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融合统一起来,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要倡导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