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教案

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教案
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教案

第2节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简述植物病虫害的防止原理和方法。

2.认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

3.调查当地主要农作物某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效果,并作出评价和提出建议。

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及深入农村调查调查当地主要农作物某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效果。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农业发展、热爱农业的情感,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植物病虫害预防原理和方法。

2.新型农药的使用。

【教学难点】

新型农药的使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调查当地主要农作物某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效果。针对某种作物,提出自己的方法。

一、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1.定义:是指人类根据植物病虫害流行规律,推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病、虫的分布、扩散和危害趋势。

2.流程:

二、新型农药

1.概念:是指具备环境和谐或生物合理的特征,具有安全、广谱、

低毒、无公害、易分解、与环境相容和免除有害副作用特性的农药。

2.学生讨论农业生产中有哪些新型农药的使用。

三、生物防治

1.定义:利用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或途径,就是

生物防治。

2.学生合作探讨在一个农田中,如何利用生物防治。

3.生物防治的基本策略。

四、昆虫信息激素的应用

1.信息激素:是指由成虫释放于体外,能够吸引同种异性昆虫前交尾的一类激素。

2.应用:学生探讨吸引素是如何用来防治害虫的?

课下调查探究当地主要农作物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四、板书设计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教案

课题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授课教师赵桂芝单位阿城区职教中心课型单一法教法演示法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次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病虫害各种防治方法的特点,明确五种防治方法的含义,掌握各种防治方法的内容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讲授新知识要点。 (理解能力) 2.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并做细致讲解。 (观察能力) 3.学生练习。 (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脑的能力。 2.培养学生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重点 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措施难点 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的运用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 板书设计 板书 一、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概念 二、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几个观点 1、经济的观点 2、协调的观点 3、安全的观点 4、全局的观点 三、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法 3、物理防治法 4、生物防治法 5、化学防治法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预测与调控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概念师生问好 提问:我国植保方针是什么? 教师提出问题: 什么是IPM?什么是”三R”问题 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后归纳 总结,得出综合 防治概念 讲解我国近年 来防治方法的 改变,提高学生 兴趣 培养学生的总 结能力

(二)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几个观点 1、经济的观点 2、协调的观点 3、安全的观点 4、全局的观点(三)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植物检疫 (1、定义) (2、特点) 2、农业防治法(1、定义) (2、优缺点)(3、措施) 3、物理防治法(1、定义) (2、优缺点)(3、措施) 4、生物防治法(1、定义) (2、优缺点)(3、措施) 5、化学防治法(1、定义) (2、优缺点)教师提问:为什么遵循四种观点, 四种观点的关系是什么? 由常见植物检疫对象引入植物检 疫概念—分析其必要性—讲解植 物检疫定义及特点 农业防治:基础 分析其基础地位 重点介绍:新技术 由天敌昆虫引入生物防治 例如:赤眼蜂 以例讲解:糖醋液、黑光灯、 指导学生分析优缺点, 阅读教材后总结 归纳 阅读教材后总结 归纳 思考:发展前景 通过讨论:明确 每种防治方法的 优缺点,结合所 学能够针对不同 问题进行设计防 治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观看课件 和阅读教材,激 发学生掌握各 种防治方法的 措施,提高学习 兴趣,培养探究 学习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 可持续发展意 识 四、小结 五、练习演示练习题检查理解情况 六、作业五种防治方法的措施及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五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明确了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 治的含义,初步掌握了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各种方法的应用。虽然本次课程内容比较抽象,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始终坚持了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学生的密切配合下,顺利的完成了这次教学任务。

(完整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一、解释名词 1. 侵染性病害: 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 症状: -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 子实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 非专性寄生: 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 5. 单循环病害: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 致死温度: 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 半寄生种子植物: 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 系统侵染: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 病程: 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10. 病害流行: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而严重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1.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12.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称为再侵染。 13. 孤雌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4.植物检疫: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害、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5.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16.性二型:昆虫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异性。 17. 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 18世代重叠: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二、填空题 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真菌、病毒和类病毒、原核生物、线虫、寄生性植物) 2.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3.郁金香碎色病毒在____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田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____ 。(病鳞茎,蚜虫和汁液传播) 4.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作用是____,蛋白质衣壳的作用是____ (遗传物质,识别和保护) 5. 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植物的_ 茎___部位。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 一、解释名词(20分,每题2分) 1. 侵染性病害 2. 症状 3. 子实体 4. 专性寄生 5. 单循环病害 6. 生活史 7. 全寄生种子植物 8. 系统侵染 9. 病程 10. 趋光性 二、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2.翠菊黄化病的病原是____ 。主要通过____ 、____ 、和____传播。 3.郁金香碎色病毒在____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田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 ____ 。 4. 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植物的____部位,它以____伸入寄主茎干内与其 ____ 和____连接,吸取全部养分。 5. 牡丹(芍药)炭疽病发病部位有____ 、____ 、____和____ 。 6.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病原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 7.唐菖蒲干腐病主要危害球茎,球茎受害后有3种症状类型,即____ 、____ 和 ____ 。 8. 草坪草害虫按照其危害习性与部位的不同分为____ 、____ 、____ 和____ 。 9.扁刺蛾成虫前翅灰褐稍带紫色,有____ 条明显的暗褐色线。 三、判断题(15分,每题1.5分) 1. 园林植物主要叶部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叶斑病等。() 2. 兰花炭疽病只发生在我国的广东地区。() 3. 柑橘溃疡病的病原是柑橘极毛杆菌。() 4. 柑橘溃疡病的病菌潜伏在土壤中越冬。() 5. 翠菊黄化病引起植株矮小萎缩、花小、边色等症状。() 6. 菟丝子为全寄生种子植物。() 7. 预防根癌病可对病土进行热力或药剂处理。() 8. 杨树溃疡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为病残体。() 9. 草地螟老熟幼虫体长为9~12mm。() 10. 黄刺娥成虫体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U”字形。() 四、简答题(20分,每题5分) 1. 何谓无性繁殖?无性孢子有几种? 2.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症状如何? 3.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特点是什么? 4. 桃缩叶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五、问答题(30分,每题15分) 1.蛴螬的识别特征和分布、危害怎样?其防治措施有哪些? 2. 根据郁金香碎色病的发病规律制定病害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0086 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英文名称: Garde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l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学时: 45 学分:2.0 适用对象:植保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科目,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水平,在考试上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加强实际能力的考核,二者评分的比例可采用7:3。 先修课程:昆虫学通论、植物病理学通论、植物化学保护、园艺及农作物栽培学等。 二、课程简介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讲授园林植物上重要病虫害的识别、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原理与方法。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大纲是根据植保专业教学计划以及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是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该门课主要阐述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各类病原物及害虫的性状,病虫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病虫害在园林建设专业中的重要性,且认识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总学时45学时,讲授33学时,实验12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园林植物病害部分,第二部分为园林植物昆虫部分。 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部分 第一章园林植物叶部病害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病原 2、认识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症状 3、掌握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认识花卉白粉病、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 (2)以大丽花白粉病、驳骨丹锈病、兰花炭疽病、菊花褐斑病(斑枯病)、月季黑斑病为重点,介绍这些病类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认识花卉白粉病、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症状。 (2)掌握这些病类的防治方法。 3(问题与应用 掌握这些病类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1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一重要园林植物病害识别(一) 要求:认识花卉白粉病、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症状特点 课后练习: 1、园林植物锈病有哪些病原引起的,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植物病虫害防治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植物病虫害防治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2)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作物因虫害造成的损失与防治费用相等的那个关键性种群密度或作物受损害的程度。 2.交叉保护:是指病毒的弱毒株系可以保护植株免受同一病毒强毒株系的严重为害的现象。利用交叉保护,可以通过给植物接种病毒的弱毒株系的办法,从而达到防止强毒株危害的目的。 3.植物病害:植物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的内部和外部,生理和组织上均表现出不正常的现象。 4.趋性:是昆虫以反射作用为基础的进一步的高级神经活动,是昆虫对外部刺激产生的反应行为,或趋或避,其趋性有趋光性、趋化性及趋温性。 5.种群与群落:种群,农田生态中的种群是在特定空间与时间内彼此密切关联的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群落:在特定环境中彼此相互作用并由此形成的具有一定成分、结构、功能及与环境有

相互关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组合。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6.当今治理有害生物的策略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大而积种群治理和全部种群治理三种。 7.植物病害病状的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畸形和萎篇。 8.植物病原细菌的形状为—杆状、田阎诊断细菌病害的方法之一是观察植物组织切口是否有菌脓溢出。 9.苗木猝倒病的典型特征为苗木猝倒。 10.昆虫的变态方式有不全变态和全变态。 11.我国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蚣虫主要有桃螃(烟螃)、萝卜螃(菜缢管蚣)和甘蓝螃(菜螃)三种。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2.下列属于农业防治的方法是()。 A.选育抗病虫品种 B.利用天敌昆虫 C.灯光诱杀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整理(自己整理的)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习题集 (答案绝大部分依据课件,标有☆号的大家可自己整理答案,答案我尽可能详细化了,大家觉得没必要的就挑重点的背) 病害部分 1.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有哪些?P3 (1)风景园林中植物种类及配置的多样性导致了病虫害的多样性; (2)园林植物栽培方式多样,品种交换频繁有利于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3)园林植物的特殊性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特殊性。 2.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P4☆ 园林植物病虫害研究和治理技术正在不断深入和提高,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已引起广泛重视。在病虫害防治策略上,园林植保工作者已不满足于生搬硬套生态特点不同的农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而要考虑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且要兼顾绿化效果,如何使园林植物合理布局,精细管理,确保园林植物健康,已被提到越来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相生植保”理论如何在园林上大力推广,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已渐渐成为植保的主流,但具体实施还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级植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同时,保护天敌的植保策略也使园林植保手段更趋向于使用高效低毒和生物农药,以及人工向环境中释放天敌,以使园林生态系统尽快达到平衡。这种将植保“有虫治虫,无虫防虫”被动防治战略转向防范病虫害长生于未然的主动防治策略,已成为未来城市园林植保的一个发展方向。 3.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P6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它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显著的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4.何谓植物病害的症状、病状和病症?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P9病症有哪些类型?P13 发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的不正常特征称为病害的症状。症状由病状和病症组成。病状:发病植物外部形态发生的病变特征。 病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所构成的特征。 园林植物病害症状通常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增生型症状、减生型症状和坏死性症状。 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焉、畸形。 病症一般可划分为3种类型:病原物的营养体、病原物的繁殖体和病害产物。其中包括霉状物:霜霉、青霉、灰霉、黒霉、烟霉;粉状物:白粉、黒粉、红粉;锈状物、粒状物、丝状物、脓状物等类型。 5.何谓植物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害的病原有哪些?根据病原性质可将植物病害分为哪两大类? 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某一因素或某些因素的作用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因子称为病原。 植物病害的病原有真菌、病毒、细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藻、植原体。(笔记) 根据病原的性质可将植物病害分为两大类: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6.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各有哪些类型?P16-18笔记 真菌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它是直接在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分化的特殊结构上产生的。 无性孢子的类型:游动孢子(教材归入孢囊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粉孢子、芽孢子。 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叫有性孢子。有性孢子的类型: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修改稿)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园林技术专业 课程性质:核心课 参考学时:192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园林技术工作人员的必修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具备从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本课程是以园林植物、土壤肥料等先导课程为基础,是为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花卉生产技术、苗木生产技术、园林规划设计等后续课程提供依据。本门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昆虫、病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另一部分是各类病虫害的调查及防治方法。学生能否学好本门课程将直接决定学生能否胜任园林病虫害防治工的工作岗位。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教学是以园林技术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着重开发和培养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园林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以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本位;二是以企业用人

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三是适应企业流行趋势,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四是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灵活性。 (二)课程设计思路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园林专业相关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结合病虫害防治工的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工作任务的确定以行业专家对园林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为依据,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流程为线索,包括害虫鉴别技术、病害鉴别技术、病虫防治措施、虫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病虫标本技术等学习任务。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以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同时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任务的学习都以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为载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的评价采取工作任务流程评价和总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在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方面应具有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及技能,达到园林工作岗位相关职业工种四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1、植物病害:植物在自然界中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的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代谢上发生了改变,造成了损伤或损害。 2、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适合,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的,是非侵染性的,这种不能传染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性病。 3、侵染性病害:由于病原物对植物侵染造成的,因为可传染,又叫传染性病害。 4、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5、病状:是指植物本身的各种异常变化。 6、病症: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7、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8、综合症: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例如:稻瘟病在芽苗期发生引起烂芽,在株期侵染叶片则表现枯斑,侵染穗部导致穗茎枯死引起白穗。 9、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事在一株植物上混发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类型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并发症。有时会发生彼此干扰的拮抗现象,也可能出现加重症状的协生作用。 10、隐症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隐症的植物体内仍有病原物存在,是个带菌植物,一旦环境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隐症的植物还会重新显症。 11、有性生殖:真菌性细胞(配子)或性器官(配子囊)结合,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有性孢子的过程。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一般在生活史中只进行一次。多在生长后期。 12、准性生殖:异核体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形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杂合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通过非整倍体分裂不断丢失染色体实现单倍体化,最终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过程。 13、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的专性寄生物,无细胞结构,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也称为分子寄生。 14、病毒的多分体现象:多分体现象为植物病毒所特有,并仅存在于+ssRNA(其单链可以直接翻译蛋白,起mRNA作用)病毒中。多分体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核酸链上,包被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粒体中。单独一个粒体不能完成侵染,必须是一组粒体同时存在才能全部表达遗传特性。 15、外寄生:虫体大部分留在植物体外,仅以头部穿刺到寄主的细胞和组织内吸食,类似蚜虫的吸食方式。 16、体内寄生:整个虫体侵入根组织内,或至少在其生活史中有整个虫体钻入根内取食。 17、半内寄生:仅虫体前部钻入根内取食。 18、全寄生: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如:菟丝子、列当、无根藤等。 19、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水寄生”。 20、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一)、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措施 苏州近年来,重阳木锦斑蛾发生次数频繁,且对树木危害大,危害时对市民的生活影响大,=对此周边居民也经常会向绿化部门反映,此类事件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过,因此对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要加以重视,要熟悉其发生规律,了解其生态习性,及时防治。 发生规律 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以老熟幼虫在树裂缝、树皮及粘结重叠的叶片中越冬。浙江地区一年发生三代。4月下旬可见越冬代成虫。三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成虫白天在重阳木树冠或其他植物丛上飞舞,吸食补充营养。卵产于叶背。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残留叶脉。低龄幼虫群集为害,高龄后分散为害。老熟幼虫部分吐丝坠地做茧,也有在叶片上结薄茧。 防治方法 1、对幼虫在树皮越冬的,涂白树干。结合修剪,剪除有卵枝梢和有虫枝叶。冬季清除园内枯枝落叶以消灭越冬虫茧。 2、利用草把诱杀幼虫,并清除枯枝落叶及石块下的越冬虫蛹。 3、保护天敌,如捕食竹小斑蛾幼虫的钩红螯蛛,寄生蛹的驼姬蜂等。 4、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用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或1%杀虫素乳油2000-2500倍液喷治,防治效果好。一般在发现该虫为害较重时,即可喷施菊酯类药或10%吡虫啉乳油1 000~1 500倍液,也可用生物制剂森得宝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防治适期在幼虫2龄前,防治3龄后害虫可适当提高用药浓度。 注意事项 1、由于重阳木锦斑蛾群集为害大,并且发育进度在不同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应加强对虫情的调查监测工作,准确抓住适期,及时组织防治,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2、严禁使用高(剧)毒违禁农药,确保环境安全。 3、做好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4、高温季节,用药时应切实做好人身防护工作,并避开中午高温时用药。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保护》实施性教学大纲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组编写 完成时间2006年5月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植物病虫害诊断、调查与防治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对园林植物主要病虫的可持续控制。在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2、掌握园林昆虫基础知识 3、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和技术措施 4、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园林植物病虫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技能 2、具有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鉴定能力 3、会拟定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4、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各种防治技术 具备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总学时为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8学时,实训教学28学时。 教学课时分配 综合实训课时分配

理论教学部分 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内容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意义和任务。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一、园林植物保护的内容及任务。 二、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三、园林植物保护的特点。 四、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概况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特点 本章难点:无 【教学建议】 1、着重讲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2、利用电化教学、报告的手段增加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章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13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昆虫外部形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类基本知识,掌握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目、科鉴别技能,为害虫治理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程,是在学习了《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栽培》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了解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具备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安全、经济、环保、高效控制园林植物生产中有害因素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花卉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及《园林植物整形与修剪》等课程的学习及获得相应职业岗位资格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学时数:90学时,学分: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推行课程内容项目化,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高度融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突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标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体现园林植保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确定课程内容。 3.以园林植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具体需求为主线,遵循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规律,年龄特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融入教学任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具备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安全、经济、环保、高效控制园林植物生产中有害因素影响的能力,为从事园林植物生产、养护、栽培、管理等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知识素养。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概念、性质、任务;掌握当地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诊断基本知识;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能解释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理。 2.能力素养。能正确诊断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能正确诊断园林植物主要病原的病害,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能正确诊断有害草的种类,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 3.实践素养。能规范合理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病虫害防治。 4.发展素养。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意识,集体意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受不良环境重要条件和病源的不断刺激,其新陈代谢受到持续的干扰,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因而在组织解剖上和外部形态上表现“反常”的状态(即是病态),并在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重要特点就是植物和病源相互作用的持续性,即有一个病理变化的过程,伤害是特发的,没有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不能称之为病害。病害可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不能传染的,其发生主要是二方面的因素:即不利的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对这些因素的反映。 侵染性病害:是可以传染的,主要是由其他生物寄主引起的,也可称之为寄主性病害,引起该病害的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线虫、寄生种子植物等。其中真菌引致的病害约点整个植物病害的80%以上,而真菌中,半知菌这类的高等真菌又占整个真菌病害的80%以上。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一)、症状 变色:植物感病后,局部或整株失去正常的绿色。常见的有:褪绿和黄化、红叶、花叶和斑驳。 坏死:植物细胞和组织感病死亡,形成各样的病斑,是局部的。 常见的有:叶斑和叶枯、疮痂和溃疡、立枯和猝倒。

腐烂: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成。植物任何部分都可发生。常见的有:软腐和干腐、流胶和流汁。 (腐烂和坏死区别是:腐烂是整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轮廓) 萎蔫植物的叶片因缺水而下垂的现象。 畸形常见的有:簇生和丛生、矮缩和皱缩、卷叶和缩叶、瘤肿和徒长、叶变。 (叶变是指植物花器各部分转化为绿色叶状结构的症状)(二)类型 1、植物病原真菌 在真菌分类中,很多学者认为真菌是属于菌物界真菌门,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五个亚门。较通俗的说法可以认为鞭毛菌亚门属低等真菌,半知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属高等真菌。 原核类—原核界(细菌等) 鞭毛菌亚门:营养体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孢子为卵孢子,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主要以水传播。 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典型的没有隔膜,有性孢子是接合孢子,无性孢子是孢囊孢子,主要是以气流传播。 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孢子是子囊孢子,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主要以气流传播。

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测习题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练习题 一.填空题(0.5/空)20分 1.田间调查的主要取样方法有(单对角线式)、(双对角线式或五点式)、(棋盘式)、(平行线式)、(Z字形取样)。 2.植物检疫分为(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 3.综合治理方案制定的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简便)。 4.病虫调查一般分为(普查)和(专题调查)两类。 5.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的计算公式主要有(被害率)、(虫口密度)、(病情指数)、(损失率)。 6.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时间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 7.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内容可分为(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产量损失预测) 8.害虫的发生量预测方法主要有(有效积温预测法)、(经验指标预测法)。 9.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有(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改进耕作制度)、(运用合理的栽培技术)。 10.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 11.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其主要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昆虫);第二是(繁殖和施放天敌昆虫);第三是(引进天敌昆虫)。 12.害虫的发生期预测方法主要有(发育进度预测法)、(物候预测法)、(有效积温预测法)。 13.所谓的“三R”问题,即(病虫害的抗性)、(农药的残留)、(害虫的再猖獗)。 二.单项选择题15分 l.适用于田边分布比较多的病虫取样方法是(A) A.Z字形B.五点式C.棋盘式D.平行线式 2.植物病虫害调查采用的记载形式是(B) A.文字B.表格C.图片D.公式 3.下列反映病虫为害普遍程度的是(A) A.被害率B.虫口密度 C.病情指数D.损失率 4.植物病虫害调查样点的选择和取样数目多少,是由(B)病虫种类等决定的。 A.病虫严重程度B.田间分布类型C.调查类型D.重点病虫 5.预测病虫害发生时间的叫(A) A.发生期预测B.发生量预测C.产量损失预测 D.物候期预测 6.对植物病虫害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调查是为了(C) A.为确定防治适期和防治对象提供依据B.为制定防治措施和保护利用天敌提供依据 C.为制定防治措施和开展预测预报提供依据D为选择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7.下列不是农业防治措施的是(D) A.选育推广抗病虫品种B.合理轮作 C.科学施肥灌水D.夏日日光晒种 8.下列防治方法中属于生物防治的是(C) A.使用抗病品种B.叶面喷肥 C.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D.利用粉锈宁防治白粉病 9.农业防治措施中,最为经济有效的病虫防治措施为(A) A.选育推广防病虫品种B.改进耕作制度C.合理密植D.适时中耕 10.利用微生物或其他代谢产物消灭害虫的方法(B) A.以虫治虫B.以菌治虫C.以菌治病D.以菌治 11.利用趋性设计的防治方法是(B)。 A、捕杀法 B、诱杀法 C、汰选法 D、生物防治 12.反映病虫危害的严重程度指标的是(C) A被害率B.虫口密度C.病情指数D.损失率 13.调查某地大白菜软腐病发生情况,共查200片叶;其中,未发病50片;l级病叶110片,2级病叶35片;3级病叶5片;其病情指数为(B)

(2020年更新)《植物病虫害防治学(专科必修)》期末试题和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专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属于农业防治方法的是( )。 A.选育抗病虫品种 B.利用天敌昆虫 C.灯光诱杀 D.喷施农药 2.真菌通过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通过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以下属于无性孢子的是( )。 A.担孢子 B.接合孢子 C.分生孢子 D-子囊孢子 3.金龟子受到突然的振动或触动时,就会立即收缩其附肢而掉到地面上,这种保护性适应叫( )。 A.拟态 B.保护色 C.警戒色 D.假死 4.在进行害虫田间调查时,随机取样的正确做法是( )。 A.在田间任意取一定数量的样点(不带个人主观成分),并对样点内的害虫全面计数 B.根据作物的种植方式和生长季节灵活掌握 C.根据害虫的田间分布型和作物的种植方式,按一定长度、面积或一定植株数取样 D.每隔一定距离,随机取一定植株数为样本 5.我国地下害虫中,居为害之首的是( )。 A.地老虎 B.蛴螬 C.蝼蛄 D.金针虫 6.下列园林植物食叶害虫中属于鞘翅目的是( )。 A.美国白蛾 B.舞毒蛾 C.银纹夜蛾 D.白杨叶EFL 7.温室白粉虱的为害是( )。 A.,啃食叶子下表皮和叶肉 B.啃食果实和嫩茎 C.在寄主叶背吸食汁液 D.以幼虫潜食寄主叶肉 8.不同种类的天牛其粪渣的形状各异,因此可从粪渣的形状来判断是何种天牛。粪渣形状为粗锯末状的是( )。 A.星天牛 B.桃红颈天牛 C.桑天牛 D.苹枝天牛

10.睾硫磷很快分解,是因为( )。 A.对光不稳定 B.对酸敏感 C.被土壤胶体吸附 D.无内吸作用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1.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一种害虫管理系统,它的目标是将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之下。 12.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____ 侵入和____ 一侵入。 13.月季白粉病的病原菌主要以____在芽鳞中越冬,也可以闭囊壳越冬。 14.蔬菜枯萎病发病最重的时期是一一。 15.苹果(梨)锈病具典型的一现象,其生活史需要在苹果(梨)和松柏上完成。 16.昆虫头部的附器有____、触危和一____。 17.昆虫的消化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____一个部分。 18.美国白蛾又名秋幕毛虫,属鳞翅目.__科。 19.植物检疫 20.病症 21.转主寄生 22.垂直抗性 23.生境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四、筒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24.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5.列表说明柑橘溃疡病与疮痂病的区别。 26.小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27.试述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28.生殖系统的构造与害虫防治之间的关系如何?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一)、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措施 苏州近年来,重阳木锦斑蛾发生次数频繁,且对树木危害大,危害时对市民的生活影响大,=对此周边居民也经常会向绿化部门反映,此类事件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过,因此对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要加以重视,要熟悉其发生规律,了解其生态习性,及时防治。 发生规律 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以老熟幼虫在树裂缝、树皮及粘结重叠的叶片中越冬。浙江地区一年发生三代。4月下旬可见越冬代成虫。三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成虫白天在重阳木树冠或其他植物丛上飞舞,吸食补充营养。卵产于叶背。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残留叶脉。低龄幼虫群集为害,高龄后分散为害。老熟幼虫部分吐丝坠地做茧,也有在叶片上结薄茧。 防治方法 1、对幼虫在树皮越冬的,涂白树干。结合修剪,剪除有卵枝梢和有虫枝叶。冬季清除园内枯枝落叶以消灭越冬虫茧。 2、利用草把诱杀幼虫,并清除枯枝落叶及石块下的越冬虫蛹。 3、保护天敌,如捕食竹小斑蛾幼虫的钩红螯蛛,寄生蛹的驼姬蜂等。 4、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用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或1%杀虫素乳油2000-2500倍液喷治,防治效果好。一般在发现该虫为害较重时,即可喷施菊酯类药或10%吡虫啉乳油1 000~1 500倍液,也可用生物制剂森得宝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防治适期在幼虫2龄前,防治3龄后害虫可适当提高用药浓度。 注意事项 1、由于重阳木锦斑蛾群集为害大,并且发育进度在不同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应加强对虫情的调查监测工作,准确抓住适期,及时组织防治,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2、严禁使用高(剧)毒违禁农药,确保环境安全。 3、做好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4、高温季节,用药时应切实做好人身防护工作,并避开中午高温时用药。 5、对于居民住宅小区的绿化地段,在开展药剂防治前,应做好告知工作,确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方案 第一部分常见的病虫害防治 一、常见的病害及防治 1、白粉病:可用50%退茵特800-1000倍、或0.1-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 0%胶体硫50-1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二、三次均有效。 2、黑斑病:药剂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代森胺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多次效果较好。 3、裼斑病:发病后可喷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二、三次。 4、锈病:用福美锌,石硫合剂定期交替喷射,可以减轻病情。 5、炭疽病:发病期定期75%百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灵菌丹500-800倍液,有较好的效果。 6、立枯病:用800倍液的50%托布津功多菌灵喷2-3次(10天一次) 7、青枯病:发病期可喷淋0.2%高锰酸钾液或100-200U农用链霉素,土霉素,并适当增施钾肥。 二、常见的虫害及防治

1、蚜虫类:消灭越冬虫源,秋末喷射40%乐果,300倍液以作保护。当蚜虫发生时,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2-3次,可用40%氧化乐果或40%乐果20 00倍液或8%滴滴畏1000倍液喷杀。 2、蚧壳虫类:喷射40%氧化乐果,及25%亚胺硫磷1000-2000倍液。如果是盆栽名贵品种,也可以在其根埋入吠喃丹。庭院中的2-3年生小树,每株可用10%吠喃丹40克左右。 3、螨类:用2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久效硫乳油200 0倍液,50%滴滴畏乳油1000倍液喷杀。 4、苏马:用40%乐果乳剂300-500倍液,80%滴滴畏乳剂3000倍液,50%马列拉硫磷乳剂4000倍液,50%休养虫螟松乳剂2000倍防治效果良好。 5、5、蓟马:用40%乐果乳剂300-500倍液,80%滴滴畏乳剂3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剂400倍液,50%杀虫螟松乳剂2000倍防治效果良好。 三.执行操作要领 1、及时浇水,根据不同品种生长习性,地段(室内或雨水淋不到的墙边2-3天要浇一次水)。 2、随时注意观察检察有没有害虫发生,并及时做好枯枝落叶病枝叶的清理和药物防治工作,并将防治情况向绿化部汇报。 3、日常管理要正常,枯枝弱枝,病枝要及时剪除,定期松土,见杂草就除,保持绿化区内无杂草。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教学大纲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教学大纲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是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内学时90,学分5,实验学时27。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是种植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主要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害虫和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关系,同时又研究寄主受害后寄主、害虫与病原物的互作关系。以便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配套措施,达到控害、高产、优质和维护优良生态环境的目的。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主要由四篇、五部分组成。具体情况见下表 绪论 第一部 分 第二部 第一篇植物病害基础 分 第二篇植物虫害基础 第三部 分 第三篇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 第四部 分 第五部 第四篇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实验 分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本课程既涉及到植物,又涉及到动物和微生物,因此,它与农药、生物防治、作物栽培、土壤、作物营养肥料等关系密切。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作物病虫害防治、果树病虫害防治、蔬菜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和森林保护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按成人学习设计,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用为主,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具体各章的教学要求分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是本章最重要的内容,掌握的为基本内容。考试以重点掌握和掌握的内容为主,了解的内容基本不考或仅占很小比例。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教学以自学文字教材为主,根据学习者工作或学习的区域,组织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录像教材分两类,一类为重点串讲,讲解各章重点、难点,一类为实例介绍,将各类典型案例展示给学习者。学习中有问题,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等方式与中央电大教师联系,同时还有学习中心的辅导教师为学习者辅导、答疑。学习者应按时完成作业、实验和实习等教学环节,在实践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各章学时分配 章节教学内容学时 绪论 2 第一篇植物病害基础26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8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物10

广东省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新

广东省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花卉苗木类 (一)、虫害类: 1.蚧壳虫: (1)危害性状:刺吸式口器,虫体表面有蜡质层,一般药剂难以接触到虫体本身。 (2)防治方法:每年的五一前及十月份左右重点用药预防。建议使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乐圃”1瓶兑水120公斤喷雾。对一些大树可以使用国光“甲刻”(1kg)兑水600公斤根部浇灌,防治时间长达40多天。 2.蚜虫、粉虱、木虱、网蝽: (1)危害性状:种类繁多,繁殖超快,要缩短用药期。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攻尔(200ml)1瓶+国光“甲刻”(1kg)1/4袋兑水120公斤后喷施植株,连用2-3次,间隔10天左右喷一次。防治蚜虫间隔期就3到4天一次。 3.秋枫叶蝉: (1)危害性状:刺吸式口器,成虫白色,迁徙传播速度快,危害后,新叶蜷缩畸形,老叶失绿黄化。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甲刻”(1 kg)1/4袋兑水280斤后喷施叶面,并可以使用国光“甲刻”(1kg)兑水800公斤根部浇灌,可避免1-2个月内被叶蝉危害。

2.蓟马: (1)危害性状:成虫黑色,叶面卷曲叠合,需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崇刻”(10g)5袋兑水120公斤后喷施植株,连续用药2-3次,间隔10天左右喷一次。 5.红蜘蛛: (1)危害性状:群集于叶背和嫩芽上吸食汁液,叶片失绿无光泽,后期大部分焦枯脱落。(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乐圃”1瓶+国光“攻尔”(200ml)1瓶兑水300斤后喷施叶片,重点是反面,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6.食叶害虫(毛毛虫,青虫、苏铁曲纹紫灰蝶等): (1)危害性状:咀嚼式口器,大量啃食叶片,可选胃毒性药剂。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金美泰”(500ml)1瓶+国光“攻尔”(200ml)3瓶兑水1000斤后喷施植株,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注:水生植物虫害的防治可以国光金美泰1瓶+国光乐圃3瓶兑水1000斤防治,对水生生物(鱼、虾等)无影响 7.卷叶、潜叶害虫: (1)危害性状:大多寄生于叶片或吐丝结茧,造成叶面凸变或卷曲,可选渗透性强的药剂。(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1瓶+国光“乐圃”1瓶兑水300斤喷施植株,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