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空气

B.过氧化氢

C.高锰酸钾

D.二氧化锰

2、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5、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A.填充空气

B.填充氮气

C.填充二氧化碳

D.抽成真空

6.下列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

C.煤作燃料

D.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正立在桌面上

7、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为了防止氧气浪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9、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A.燃烧得更旺

B.燃着的木条熄灭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

10.从CCTV-1每日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中可看到,北京市属于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减少下列哪种气体的排放,可减少对空气污染()

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二氧化氮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鉴别他们的最好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燃着的木条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分别称取各自的重量

12、按体积算在空气含量最多的是( )A 、氧气B 、稀有气体C 、氮气D 、二氧化碳

13、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

A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 、酒精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C 、氢气 + 氧气??→?点燃水

D 、氯化氢 + 氨气?→?氯化铵

14、现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

达到目的的是( ) A .木炭 B .硫磺 C .铁丝 D .红磷

15、各校开运动会的田径项目比赛都要用到发令枪,枪响后,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D 、五氧化二磷

16、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

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 A 、排水集气法 B 、向上排空气集所法

C 、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 、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17、下列情况对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

A 、焚烧垃圾

B 、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

C 、太阳能的利用

D 、汽车排放的尾气

1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

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⑦③②⑤④⑥

B 、⑦②③①④⑤⑥

C 、⑤⑦③②①④⑥

D 、⑦③①②④⑥⑤

19. 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

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 广口瓶内水

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

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科学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O 3),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制冷剂“氟里昂”是一种

氯氟 烃(以M 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M + O 3 → MO + O 2 MO + O 3 →

M + O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

A 、催化剂

B 、还原剂

C 、氧化剂

D 、稳定剂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36分)

21、右图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等。回答

下列问题:

(1)气体从a 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2)气体从b 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3)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 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

性质是 。(4)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b

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5)装置中

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 端进入。(6)用水将瓶中贮有的

气体排出使用,水从 _________端进入。

22、小雪同学发现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加热A液体,发现有气体B产生,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炭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1)根据小雪的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 、

B 、

C 、

D 、

E 、

F 。(2)在横线上写出题中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把反应类型写在括号内。

();

();

()。

2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写

出图

a、b

的名称:a ;b 。

(2)制取气体时都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3)同学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和收集方法。请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填序号)

①原料为纯净物②没有气体参加反应③需要加热④使用催化剂⑤只生成气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5)已知硫化氢气体可由硫铁矿(固体)和稀硫酸(液体)反应,在常温下制得。该气体易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由上述信息推知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

用的收集装置是。

24.A、B两图分别表示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示意图

(1)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A中

B中

(2)A中水的作用是

(3)B中水的作用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2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氧气并测定收集氧气的体积。锥形瓶内盛有一定量的二

氧化锰和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B 中盛满水,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B 中除了有气泡溢出外,

还伴随的实验现象

是 ,

原因是 。

(2)依据B 中的现象,可推知氧气所具有的

物理性质是 。

(3)利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

视线要与 ,再读出液体体积数。当量筒内液体

体积为45mL 时,B 中收集氧气的体积为 mL 。

26、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 2O 2 生成O 2 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

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 设】H 2O 2 生成O 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

的H 2O 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 2 和水

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 2 所需的

时间。

【 进行实验】右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

气体发生装置中A 仪器名称

是 ,

此实验中B 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

【 实验记录】

【 结 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

【 反 思】H 2O 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 2 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

要证明MnO 2 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

H 2O 2 生成O 2 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

种影响H 2O 2 生成O 2 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 设】

【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玻璃管中装的是细铜丝。

加热

(已知:铜 +氧气氧化铜;氧化铜是固体)

(1)若加热前,两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有30mL空气,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后,理论上密闭容器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为 mL,由此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2)不同的同学在做上述实验时结果差别较大,甲同学最后剩余气体26mL,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①

(3)该实验能否将铜丝换成木炭?,为什么?

答案:

21.(1)密度比空气小;(2)密度比空气大;(3)密度比空气大;(4)密度比空气小;

(5)a;(6)b

22.(1)过氧化氢氧气二氧化锰水硫二氧化硫

(2)(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23.(1)酒精灯试管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②⑤(4)A、C或D

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5)B C

24.(1)有蓝紫色火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3)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

25.(1).液面下降(或B中的水沿导管进入C);因为A中产生氧气,使装置内

气压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液面下降

(2)不易溶于水(3)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45

26.长颈漏斗,排水法【结论】在相同条件下,H2O2生成O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反思】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假设】浓度或质量分数或温度等

【实验方案】在同温下,取二份质量相等的不同浓度的H2O2 溶液,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同种催化剂,测量各收集一瓶气体所需的时间(其它合理答案给分)27.(1)24 1/5

(2)玻璃管中细铜丝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到室温

(3)不能木炭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准确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新人教含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A.比喻比喻对比 B.比喻比喻对偶 C.拟人比喻对偶 D.拟人比喻对比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合的号声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 ....地收拾着行李。 B.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 象家喻户晓 ....,深受人们喜爱。 C.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 同胞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 ....的事物。 D.千百年来,这里的渔民与珊瑚礁友好相处,相安无事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对极少数不尊重教师、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C.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 D.经济是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技术、管理人才。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__;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__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_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①叱咤时代的风云②挣脱千年的羁绊③唤醒黎明的沉默④舞动大地的雄风 A.④①③②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③④②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秋风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风力发电C.光合作用D.牛奶变质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 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 7.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 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 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②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 ③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④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对描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③④正确①②错误C.①②③正确④错误D.①②③④都正确 10.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11.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B.难溶于水C.可燃性D.易撕碎 1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把答案写在下面的表格中;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2 23x x y +-= B 23123 x x -= C () 2 2 3130x --= D 28-=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A 2 0x bx c ++= B 20ax bx c ++= C ()200ax bx c a ++=≠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3、方程2 568x x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 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 ) A 、5、6、-8 B 、5,-6,-8 C 、5,-6,8 D 、6,5,-8 4、2 0ax bx c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 ) A 、a 、b 、c 为任意实数 、 B 、a 与b 不同时为零 C 、a 取不为零的实数 D 、b 与c 不同时为零 5、已知关于x 一元二次方程()2 2 1230m x x m m -+++-=有一根为0, 则m 的值为 ( ) A 、1 B 、-3 C 、1或-3 D 、不等于1的任何数

6、将方程2 5210x x -=+化为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般形式是 ( ) A 、2 2205x x + += B 、22 205x x --= C 、221005 x x ++= D 、2 2100x x --= 7、把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成()2 x m n +=的形式,若0n <时,方程根的情况是( ) A 、无解 B 、有一组解 C 、有两组解 D 、不能确定 8、方程()()22 232x x -=-可化为( ) A 、232x x -=- B、223x x -=- C、232x x -=-或223x x -=- D、以上都不对 9、若2 2 6x x m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是 ( ) A、3 B、-3 C、±3 D、以上都不对 10、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时,配方错误的是 ( ) A、22990x x --=化为()2 1100x -= B、2 2740t t --=化为2 781416t ??-= ??? C、2 890x x ++=化为()2 425x += D、2 3420x x --=化为2 21039x ? ?-= ?? ?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若0ab ≠,则 211 0x x a b +=的常数项是____________ 2、如果方程()()2 521ax x 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a ______ 3、关于x 的方程()()2 44230m x m x m -++++=,当m ________ 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 ________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教学目标: 1、记住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能说出氮气和稀有气体的重要用途及空气的污染物。 2、能说出 o 2的主要物理性质,结合木炭、铁丝等在o 2 中燃烧的现象,记住o 2 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实验室制备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 2 的含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记住o 2 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难点: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 2 的含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到室温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燃烧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它们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废气。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形成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植树造林、种草,禁止乱砍滥伐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三、氧气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和非金属的反应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3)氧气和化合物的反应 甲烷乙醇一氧化碳(鉴别它们应该检验燃烧产物) 四、氧气的制备: (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氧气 MnO2 △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第二单元检测 一、填空题。 1.从( )面看到,从( )面看到,从( )面看到。 2.下面各图形分别是从前面、上面、左面哪个面观察物体得到的?填一填。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三个立体图形从( )看到的形状不同。 A.前面 B.上面 C.左面 2.是由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从上面看到的是( )。 A. B. C. 3.一个物体从前面和左面看,看到的都是,从上面看到的是,这个物体的形状是( )。 A. B. C. 三、涂色题。 1.给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2.给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3.给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四、下面的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连一连。

五、看一看,填一填。 1.从左面看,看到的形状是的是( ),看到的形状是的是( ),看到的形状是 的有( )。 2.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的是( ),看到的形状是的是( )。 3.从前面看,形状是的有( )。 六、红红、亮亮、聪聪分别用4块小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下面是他们从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图形。 :前面是,左面是,上面是。 :前面是,左面是,上面是。 :前面是,左面是,上面是。 下面分别是谁拼搭的立体图形?请在后面括号里填上他的名字。 七、看一看,画一画。下面的物体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1.

2. 八、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 1.从上面看到的是。 2.从上面看到的是。 参考答案 一、1.上左前 2.上左前 二、1.A 2.B 3.C 三、1. 2. 3. 四、 五、1.④⑥③⑤ 2.⑤④ 3.①③ 六、聪聪亮亮红红 七、1. 2.

九年级化学上册综合测试题

章末测试(二) [范围:第二章时间:3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 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 ms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糖水 C.冰水 D.泥水 3.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Z-2-1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图Z-2-1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b=8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生成S2- C.硫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16 D.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g 4.[上海中考]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列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 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5.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6.[威海中考] 对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7.结合图Z-2-2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Z-2-2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B.硅原子属于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8.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Z-3)。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Z-2-3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二、填空题(共42分) 9.(8分)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要求用序号填空。 (1)约占空气总体积21%的气体是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英语单元检测(Unit 2) 一、选择与划线部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项。(5分) ( A )1. In the end,he got the full mark in the math exam. A. At last B. At the end C. At first ( B )2. He made a decision to leave his family. A. decide B. decided C. decides ( A )3. We are proud of our strong country. A. take pride in B. take pride C. are pride of ( C )4. She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A. be afraid to B. be terrified C. be terrified of ( B )5. Wang ping is no longer a child. A. not…any more B. not…any longer C. not more 二、选择填空,从各题的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25分,每小题1分) ( B )6. They enjoyed _____ piano. A. play B. playing the C. playing ( A )7. _____ you _____ to go to the park when they were children? A. Did, use B. Did, used C. Do, use ( B )8. Mary _____ six dollars for the pen. A. spent B. paid C. cost ( B )9. I’m _____ in the _____ film. A. interested, interested B. interested, interesting C. interesting, interested ( A )1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he is medium height. A. What’s she like? B. How is she? C. What does she like? ( B )11. He _____ has time for concerts, does he? A. hard B. hardly C. already ( C )12. My life _____ a lot in the last few years. A. change B. changed C. has changed ( A )13. I will eat ice, meat _____ noodles.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第一个)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集气瓶、燃烧匙、导管、烧杯、弹簧夹、胶皮管;红磷、水 2、实验现象: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 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五氧化二磷小颗粒)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经导管倒流入集气瓶,集气瓶中的水面上 升,进入容器内的水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注意事项: ①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避免瓶外空气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少,使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②红磷要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③不能用木炭、硫、铁丝等代替红磷。木炭、硫燃烧后的生成物分别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会弥补所消耗氧气的体积,而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必须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由于气体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不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会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小,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⑤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一是为了防止热的燃烧物溉落炸裂集气瓶,二是为了吸收红磷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三是水会吸收燃烧时生成的热,有利于瓶内气体降温; ⑥导管内事先应注满水,否则燃烧冷却后,进入的水有一部分存留在导管中,使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减少,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⑦烧杯内的水要足量; ⑧弹簧夹要夹紧,防止红磷燃烧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沿导管逸出,导致进水量增多。 ⑨将点燃的红磷放入集气瓶要迅速,防止气体受热膨胀外逸而使进水量增多。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硫磺,因为木炭,硫磺生成co2和so2会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影响实验(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氦(He)、氖(Ne) 氩(Ar)、氪(Kr)、 氙(Xe)、氡(Rn)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注意: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基本恒定,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延续、气体的排放,空气的成分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因此不能认为空气的成分是一成不变的。 【例1】春节期间,初三3班的同学相约到玉林湿地公园游玩。 (1)公园中空气清新宜人,让几位同学兴奋不已,清新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N2_(填化学式)气体;(2)在公园内的一处绿化带上,几位同学看见几颗小树叶子发黄,从施肥的角度分析这些小树应该补充的化肥是____(填序号)。

最新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走 过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基j ī础ch ǔ知zh ī识sh í 。(66分) 1.在z ài 正zh èn ɡ确qu è的de 读d ú音y īn 下xi à画hu à “_____”。(6分) 2.读d ú拼p īn 音y īn ,写xi ě词c í语y ǔ 。(8分) y ǐ h òu hu ǒ b àn y í pi àn y īn w èi ch ī shu ǐ ji ào sh ēn ɡ b ěi j īn ɡ m éi y ǒu 3.写xi ě出ch ū下xi à列li è字z ì的de 笔b ǐ顺sh ùn 。(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 l ù l ǜ 趣 q ǜ q ù 站 zh án zh àn 暖 nu ǎn lu ǎn 村 c h ūn c ūn 却 qi è qu è 北

4.选xu ǎn 字z ì填ti án 空k ōn ɡ 。(5分) 主 住 (1)妈妈说我是个有( )意的孩子。 (2)我跟奶奶( )在一起。 (3) 我们都想念毛( )席。 火 伙 (4)我和小( )伴一起把( )扑灭了。 5.用y òn ɡ下xi à列li è生sh ēn ɡ字z ì组z ǔ成ch én ɡ词c í语y ǔ 。(9分) 6.读d ú一y ì读d ú ,连li án 一y ì连li án 。(6分) 多彩的 香甜的 美丽的 洁白的 壮观的 遥远的 水果 天山 季节 仪式 地方 雪莲 7.把b ǎ下xi à列li è的de 字z ì填ti án 在z ài 合h é适sh ì的de 括ku ò号h ào 里l ǐ。(只zh ǐ填ti án 序x ù号h ào )(3分) ______故事 ______影子 ______水果 _______房子 8.在z ài 括ku ò号h ào 里l ǐ填ti án 上sh àn ɡ合h é适sh ì的de 量li àn ɡ词c í 。(6分) 一( )水井 一( )画书 一( )小树 一( )石碑 一( )珍珠 一( )石子 9.仿f ǎn ɡ照zh ào 例l ì子z ǐ写xi ě句j ù 子。(6分) (1)我多想去北京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别的孩子也这样吗? ④尝 ③讲 京 秋 ②跳 没 ①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班级姓名座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u-6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高锰酸钾B.液氧C.空气D.水 2、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SiO2B.Al(NO3)3C.Al2O3D.Fe3O4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B.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5、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氧气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B.点燃甲烷前,要先检验其纯度,而后才能点燃 C.做CO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熄灭酒精灯 D.做气体制备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6、下列各组微粒中,能相互结合成AB2型的一组微粒是() A.Mg2+和Cl-B.Na+和S2-C.Ca2+和O2-D.Al3+和SO42- 7、小明同学的学习档案中,对下列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有如下记载,其中错误的是() A.3H2O中的“3”表示三个水分子 B.SO3中的“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 C.3C中的“3”表示三个碳原子 D.Al3+中的“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8、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9、2006年5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都督管理局通报了查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假药案的情况。“齐二药”违反规定,购入工业用“二甘醇”(化学式为C4H10O3)代替医用丙二醇(化学式为C3H8O2)为辅料,用于“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生产,导致病人肾功能急性衰竭,造成多人死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二醇和二甘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丙二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2 C.二甘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丙二醇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大于二甘醇 10、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A.“SARS”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 1、剧本的特点有三,请加以概括。(3 分) 2、诗句填写。(4 分) ⑴星垂平野阔,。 ⑵ ? 天地一沙鸥。 ⑶树树皆秋色,。 ⑷ ,长歌怀采薇。 3、关于《三块钱国币》,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在介绍“剧中人”时,五个人物,用了五个“如果”、五个“公例”和“五个例外”,尤其是“好像”、“的确”、 “不”等词语,无一不体现了语言的幽默诙谐。 B、剧中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是吴太太与杨长雄性格冲突造成的喜剧性冲突。利用人物性格对比,造成美对丑的明显优势所形成的浓郁的幽默意境,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是此剧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C、丁西林的喜剧针砭时弊,赞美进步,谴责落后,因而犀利是其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特色。 D 丁西林的喜剧让人发出的笑,虽然是一种思想武器,能批评人, 嘲笑人,但这种笑是轻微的、善意的,乃至含泪 的,因而以显得谑而不虐。

4、试着将下面这首诗改成戏剧。(3 分) 清明 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如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下面各项中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选项是 ()(2 分) A、《李尔王》《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威尼斯商人》 B、《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 C、《奥赛罗》《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 D、《奥赛罗》《哈姆雷特》《第二十夜》《亨利五世》6、语文探 究实践:(5 分)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上,你们班围绕校园热点话 题举行了一次班级研讨会。 ⑴请问研讨会之前你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⑵其你回顾研讨会上涉及 了哪些校园热点话题? ⑶研讨会上,老师读了一则材料,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语文班长、语文课代表、英语班长、体育班长??… 广州东山区某学校一个班中竟有九成学生都有大大小小的“官衔”。该班班主任表示,希望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利于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摘自《广州日报》)听了这则材料之后,你的看法是什么?理由又是什么? ⑷请谈谈你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收获。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概括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概括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2P2O5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 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1.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 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 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 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 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 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 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三、空气的成分 1.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用途】①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这一点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②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③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④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

第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 2.CDEX2018中国(广州)国际潜水展暨海岛旅游展(如图)于2018年5月11~13日在广州国际采购中心举行。潜水员长时间潜水,应携带的物质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氮④石灰水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下列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水+二氧化碳(分解反应) B.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 C.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5.中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列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A.减少燃煤使用B.提倡绿色出行 C.大力植树造林D.野外焚烧垃圾 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洁净无尘的空气是纯净物 B.香肠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水蒸气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D.“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为21∶79 7.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关如图所示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生成物在常温下既有气体,也有液体,还有固体 B.由图示的实验可知,集气瓶也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C.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可燃物要由瓶口迅速伸至瓶底 D.实验Ⅲ中,集气瓶底装的少量细沙可保护集气瓶,防止瓶底炸裂 8.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雾 9.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不可能是()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九上化学第一单元检测题(RJ)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内容都属于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的是( D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③物体的运动规律 ④生物体生命的活动规律 ⑤物质的制取和用途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⑤ 2.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A ) ①火 ②青铜器 ③火药 ④纳米材料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③②① 3.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 A .设计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得出结论 4.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B ) A .木已成舟 B .火上浇油 C .量体裁衣 D .滴水成冰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C ) A .乙醇可作燃料 B .氮气用作保护气 C .金刚石用于制玻璃刀 D .氧气用于炼钢 6.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 4·5H 2O ,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 4;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中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A ) A .制法 B .物理性质 C .化学性质 D .用途 7.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D ) A .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B .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C ) A .称量药品时,将药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B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C .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 D .用后的药匙没有擦拭就去取另一种药品 9.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D ) A .试管与桌面成45°角 B .酒精灯中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C .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 D .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下部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A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B .取用块状固体时可直接用手拿 C .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与划线部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项。(5分) ()1. In the end,he got the full mark in the math exam. A. At last B. At the end C. At first ()2. He made a decision to leave his family. A. decide B. decided C. decides ()3. We are proud of our strong country. A. take pride in B. take pride C. are pride of ()4. She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A. be afraid to B. be terrified C. be terrified of ()5. Wang ping is no longer a child. A. not…any more B. not…any longer C. not more 二、选择填空,从各题的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25分)()6. They enjoyed _____ piano. A. play B. playing the C. playing ()7. _____ you _____ to go to the park when they were children? A. Did, use B. Did, used C. Do, use ()8. Mary _____ six dollars for the pen. A. spent B. paid C. cost ()9. I’m _____ in the _____ film. A. interested, interested B. interested, interesting C. interesting, interested ()1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he is medium height. A. What’s she like? B. How is she? C. What does she like? ()11. He _____ has time for concerts, does he? A. hard B. hardly C. already ()12. My life _____ a lot in the last few years. A. change B. changed C. has changed ()13. I will eat ice, meat _____ noodles. A. instead of B. stead of C. instead for ()14. There used to be a tall tree in front of our classroom. _____? A. used there B. didn’t there C. wasn’t there ()15. That _____ like a good idea.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 开止水夹;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考点五)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点燃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小练习 姓名班级学号等第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运用(35分)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8分) 1、昨天,爷爷一个人在家,他感到很jìmò( ),于是,他披上mián ǎo( ),戴着zhān mào ( )去地里干活了。 2、他们徒步穿越了浑善达克shā mò( ),来到了锡林郭勒草原腹地,这里的美景令人táo zuì()。 3、明明以前非常táo qì( ),经常 chuǎng huò( ),现在他为自己犯的错而感到xiūkuì()。 二、画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4分) 光茫四射( ) 随心所裕( ) 运转自茹( ) 胶尽脑汁( ) 三、查字典,完成练习。(4分) 如果查“舒”字,应查( )部,再查( )画。“舒展”一词的含义有:A.伸展张开,不卷缩,不皱;B.(身心)安适,舒适。下面句子中的“舒展应选哪一种解释?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 1.在祖父的园子里,我自由快乐,心情舒展 .. 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2.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凭着双臂舒展 ..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6分) 1.蜻蜓飞得那么快,我哪里追得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萧红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清平乐·村居》中表现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要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舟过安仁》中说明两个孩子聪明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牧童》中描写孩子休息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______________的序言,作者是_______,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________。 3.《童年的发现》中,“我”在童年时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到有的同学学习不努力,虚度光阴,我会用《满江红》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我们要劝说别人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会用上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