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菌药物用药字典—硝基咪唑类

常用抗菌药物用药字典—硝基咪唑类
常用抗菌药物用药字典—硝基咪唑类

常用抗菌药物用药字典—硝基咪唑类

【药品】甲硝唑

【制剂与规格】国家处方集P477

甲硝唑片:0.2 g。

甲硝唑口含片:①2.5 mg;②3 mg。

甲硝唑注射液:①20 ml:100 mg;②100 ml:0.2g, ③100 ml:0.5 g;④250 ml:0.5 g;⑤250 ml:1.25g。

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内含甲硝唑0.5 g、葡萄糖12.5 g。

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0.915 g。

甲硝唑栓:①0.5 g;②1g。

复方甲硝唑泡腾片:每片含甲硝唑500 mg,人参茎叶皂苷25 mg,维生素E 40 mg。用于滴虫性阴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病。临睡前,洗净外阴后,用手指将药栓放入阴道深部,每晚1次,一次1片。7日为1个疗程。

【抗菌谱】

1.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P215

本药抗菌谱包括脆弱拟杆菌及其他拟杆菌属、梭形杆菌、产气梭状芽孢杆菌、真杆菌、韦容球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放线菌属、乳酸杆菌属、丙酸杆菌属对本药耐药。

2.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汪复主编)P441

甲硝唑对多种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厌氧菌均具良好抗菌活性,在体外对梭菌属、真杆菌属、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等革兰阳性厌氧菌,对拟杆菌属(脆弱拟杆菌、吉氏拟杆菌、卵形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粪拟杆菌、单形拟杆菌)、梭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双路普雷沃菌、颊普雷沃菌、解糖胨普雷沃菌)等革兰阴性厌氧菌均具良好抗菌活性。本品8 mg/L时可抑制95%的脆弱拟杆菌和全部产黑色素拟杆菌;浓度≤1 mg/L和≤2 mg/L分别可抑制全部梭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放线菌属、乳酸杆菌属、丙酸杆菌属对本品多呈耐药。本品对所有需氧菌无抗菌活性。此外,体外试验表明甲硝唑浓度为1~2 mg/L和0.2mg/L时,肠内和肠外(组织中)溶组织肠阿米巴分别于24小时和72小时内全部被杀

灭。甲硝唑对阴道滴虫、梨形肠鞭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均有良好抗原虫作用,是目前治疗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梨形肠鞭毛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等原虫的较好药物。

甲硝唑的杀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品被还原后的代谢物可抑制细菌的DNA代谢过程,促使细菌死亡。厌氧菌的硝基还原酶在敏感菌株的能量代谢

中起重要作用。耐药菌往往缺乏硝基还原酶,因而对本品耐药。本品抗阿米巴原虫的机制为抑制其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的氮链发生断裂。

【国家处方集用法用量】P477

【用法与用量】

(1)口服:①成人:用于肠道阿米巴病,一次0.4~0.6 g,一日3次,疗程7日;肠道外阿米巴病,一次0.6~0.8 g,一日3次,疗程20日。贾

第鞭毛虫病,一次0.4 g,一日3次,疗程5~10日。麦地那龙线虫病,一次0.2 g,疗程7日。小袋虫病,一次0.2 g,一日2次,疗程5日。皮肤利什曼病,

一次0.2 g,一日4次,疗程10日。间隔10日后重复一疗程。滴虫病,一次0.2 g,一日4次,疗程7日;可同时用阴道栓剂,每晚0.5 g,连用7~10日。厌

氧菌感染,一日0.6~1.2g,分3次服,疗程7~10日。②儿童:阿米巴病,按

体重一日35~50 mg/kg,分3次服,疗程10日。贾第鞭毛虫病、麦地那龙线虫病、小袋虫病、滴虫病按体重一日15~25 mg/kg,分3次服,连服10日。厌氧菌感染,按体重一日20~50 mg/kg。(2)静脉滴注:厌氧菌感染,成人或儿童,

首次按体重15 mg/kg(70 kg成人为lg),维持量按体重7.5 mg/kg,每6~8

小时静脉滴注1次。

【热病推荐剂量和用法】P85

厌氧菌感染:通常IV 7.5mg/kg(约500mg) q6h(不要超过4g qd)。半衰期长,可用IV 15mg/kg q12h:如感染威胁生命,首剂IV 15mg/kg。口服剂量:500mg qid;缓释片剂750mg有供

应。

【ABX指南推荐剂量和用法】无

【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汪复主编)推荐剂量和用法】P442

1.成人常用剂量①厌氧菌感染:静脉给药首剂15 mg/kg,维持量为每次7.5 mg/kg,每6~8小时1次,疗程7~10天或更长。口服剂量为每次7.5 mg/kg,每6~8小时1次,疗程7~10天;②预防用药:手术前1小时静脉滴注15 mg/kg,首剂后第6小时、第12小时静脉滴注7.5 mg/kg;③阿米巴病:成人急性肠阿米巴病(急性阿米巴腹泻),每次750 mg,每日3次,疗程5~10天;阿米巴肝脓肿,每次750 mg,每日3次,疗程5~10天;④滴虫病:口服每次375 mg,每日

2次,疗程7天。治疗阴道滴虫病时,需同时治疗性伴侣;⑤贾第虫病,每次400 mg,每日3次,疗程5~10天;⑥艰难梭菌肠炎:口服每次500 mg,每日3次,疗程10 ~14天。

2.小儿常规剂量①厌氧菌感染:静脉给药首剂15 mg/kg,维持量为

每次7.5 mg/kg,每6~8小时1次,疗程7~10天或更长。口服剂量每日20~ 30 mg/kg,分3次服用,疗程10天;②阿米巴病:每日35~50 mg/kg,分3次服用;③贾

第鞭毛虫病,每日15 ~25 mg/kg,分3次服用,疗程10天。

【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推荐剂量和用法】P216

成人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滴虫病:一次0.2g,一日4次,疗程7日,可同时使用栓剂。

2.肠道阿米巴病:一次0.4~0.6g,一日3次,疗程7日。

3.肠道外阿米巴病:一次0.6~0.8g.一日3次,疗程20日。

4.贾第虫病:一次0.4g,一日3次,疗程5~10日。

5.麦地那龙线虫病:一次0.2g,一日3次,疗程7日。

6.小袋虫病:一次0.2g,一日2次,疗程5日。

7.皮肤利什曼病:一次0.2g,一日4次,疗程10日,间隔10日后重复一疗程。

8.厌氧菌感染:一次0,5g,一日3次,疗程不低于7日。一日最大剂量不宜超过4g。使用本药缓释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一次0.75g,一日1次,疗程7日。

9.肠道感染:一次0.5g,一日3次。

10.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一次0.5g,一日3次,并与其他抗生素联用,疗程7~14日。

11.假膜性肠炎:一次0.5g,一日3~4次。

·静脉滴注厌氧菌感染,首次剂量为15mg/kg,继以7.5mg/kg维持,一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每6~8小时1次,疗程不低于7日。

·阴道给药

1.栓剂:用于滴虫病,每晚0.5g置入阴道内,连用7~10日。

2.阴道泡腾片:每晚1次,一次0.2g,置入阴道内,疗程7~10日。可同时口服给药。

3.阴道凝胶:每日早、晚各1次,一次5g(相当于甲硝唑37.5mg),5~7日为一疗程。患者取斜卧位,取下给药器的前盖,杷给药器前端插入阴道深处,推动助推杆,使凝胶进入阴道深处。

·局部用药

1.酒渣鼻红斑:清洗患处后,适量涂用本药凝胶,每日早、晚各1次。2周为一疗程,连用8周。

2.炎症性丘疹、脓庖:清洗患处后,适量涂用本药凝胶,每日早、晚各1次。4周为一疗程。

3.毛囊虫皮炎、疥疮、痤疮:清洁患处后,适量局部涂擦本药乳膏,轻揉片刻,每日早、晚各1次。

4.冲洗伤口或化脓疮口:直接冲洗,或用纱布、脱脂棉蘸后湿敷或洗涤。

5.牙龈炎,牙周炎及冠周炎治疗:(l)将本药口颊片置于牙龈和龈颊沟间含服,一次3mg,于餐后含服,一日3次,临睡前加含3mg,疗程4~12日。(2)将本药口腔粘贴片黏附于口腔患处,一次5mg,一日3次,餐后使用,最后一次临睡前1小时左右使用。(3)本药口含片,一次连续含3~4片,一日3~4次。(4)将本药胶浆含漱液10滴,滴于50mL温开水中,摇匀后含漱3~5分钟吐出,一日3次,连用7日。冠周炎、单纯性牙周炎(牙周袋大于5mm)者,在含漱的同时,需用原液对龈袋盲囊及牙周袋进行局部冲洗,每牙2mL,一日1次,连续冲洗3日。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厌氧菌感染合并肾衰竭者,全身给药间隔时间应延长至12小时。

儿童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滴虫病:一日15~25mg/kg,分3次给药,服用7~10日。

2.阿米巴病:一日35~50mg/kg,分3次给药,10日为一疗程。

3.贾第虫病、麦地那龙线虫病、小袋虫病:一日15~25mg/kg,分3次给药,连服10日。

4.厌氧菌感染:一日20~50mg/kg。

·静脉滴注厌氧菌感染,剂量同成人。

【药品】替硝唑

【制剂与规格】国家处方集P478

替硝唑片:0.5 g。

替硝唑注射液:①100 ml:0.4g;②200 ml:0.8 g。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①100 ml,内含替硝唑0.2 g、葡萄糖5 g;

②100 ml,内含替稍唑0.4 g、葡萄糖5 g;③200 ml,内含替硝唑0.4g、葡萄糖l0g。

替硝唑栓:0.2 g。

【抗菌谱】

1.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P217

本药对脆弱拟杆菌等拟杆菌属、梭菌属、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韦容球菌属及加得纳菌等具有抗菌活性;对微需氧菌、幽门螺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此外,本药对滴虫、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虫、麦地那龙线虫等病原体也有较强作用。

2.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汪复主编)P444

替硝唑为硝基眯唑类衍生物,具抗原虫及抗厌氧菌活性。替硝唑的抗菌作用与甲硝唑基本相仿,2~4 mg/L的浓度可抑制大多数厌氧菌,对阴道加德纳菌及绝大多数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其他拟杆菌属、梭菌属、真杆菌属、梭杆菌属、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及韦荣球菌属等具强大作用,对脆弱拟杆菌及梭杆菌属的作用较甲硝唑为强,但对梭状芽孢杆菌属的作用则略差。微需氧菌幽门螺杆菌对本品敏感,本品对阴道滴虫、溶组织肠阿米巴及贾第鞭毛虫等原虫具有活性。

【国家处方集用法用量】P478

(1)口服:①厌氧菌感染:一次lg,一日1次.首剂加倍,一般疗程5~6日,根据病情决定。②预防手术后厌氧菌感染:手术前12小时1次顿服2g。

③原虫感染:阴道滴虫病、贾第虫病:单剂量2g顿服,小儿50 mg/kg顿服,间隔3~5日可重复1次。肠阿米巴病:一次0.5 g,一日2次,疗程5~10日;或一次2g,一日1次,疗程2~3日;小儿一日50 mg/kg顿服,连续3日。肠外阿米巴病:一次2g,一日1次,疗程3~5日。(2)静脉滴注:滴注速度应缓慢,浓度为2 mg/ml时,一次滴注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浓度大于2 mg/ml时,滴注速度宜再降低1~2倍。药物不应与含铝的针头和套管接触,并避免与其他药物一起滴注。①厌氧菌感染:一次0.8 g,一日1次,缓慢静脉滴注,一般疗程5~6日,或根据病情决定。②预防手术后厌氧菌感染:总量1.6g,1次或分2次滴注,第一次于手术前2~4小时,第二次于手术期间或术后12~24小时滴注。(3)阴道给药:栓剂一次0.2 g,一日0.4 g。

【热病推荐剂量和用法】无

【ABX指南推荐剂量和用法】P811

成人常规剂量

·滴虫病:2g POx1,与食物同服。

·贾第虫病:2g POx1,与食物同服。

·肠脓肿:每次2g,每天1次,PO与食物同服,连服3天。

·肝脓肿:每次2g,每天1 次,PO与食物同服,连服3 夭。

·细菌性阴道病,每天1 次,每次1g连服5天或每天1次,每次2g,连服2天。

·儿童剂量:大于3岁患儿的贾第虫病和脓肿:单次给药50 mg/kg ,与食物同服。

肾功能不全时的调整剂量

·肾小球滤过率50~80 mL/min:常用剂量。

·肾小球滤过率10~50 mL/min:常用剂量。

·肾小球滤过率< 10 mL/min:常用剂量。

·血液透析:43%拔掉透析管,拔管后给予50% 剂量(1g)。

·腹膜透析:无研究数据。可用通常剂量。

·血液过滤:无研究数据。可用通常剂量。

【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汪复主编)推荐剂量和用法】P445

1.口服制剂①厌氧菌感染:成人每日1g单剂口服或500 mg、每日2次,疗程5~6日或更长;②急性溃疡性牙龈炎:成人2 g单剂顿服;③阴道滴虫病:成人2g单剂顿服;小儿50 ~75 mg/kg顿服,但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 g,部分病例必要时3~5日后可重复上述剂量1次。治疗阴道滴虫病时,需同时治疗性伴侣;④贾第虫病:成人2 g单剂顿服;小儿50~75 mg/kg顿服,但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部分病例必要时可重复上述剂量1次;⑤肠阿米巴病:成人每日2 g顿服,疗程3日;若3日疗法无效,疗程可延长至6日:小儿每日50 mg/kg顿服,疗程3日,但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 g。阿米巴肝脓肿:治疗阿米巴肝脓肿时,必须同时引流脓腔。成人总剂量4 ~12 g。每日2g顿服,疗程3日。若3日疗法无效,疗程延长至6日。小儿每日50 mg/kg顿服,疗程3日,但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 g;⑥预防术后厌氧菌感染:术前12小时,2g单剂顿服。

2.静脉制剂①厌氧菌感染:每日1次,每次0.8 g缓慢静脉滴注,疗程5~6日或按病情而定;②预防术后厌氧菌感染:总量1.6g,分1~2次静脉滴注,第1次于术前,第2次于术中或手术后给药。

【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推荐剂量和用法】P218

成人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厌氧菌感染:(1)常用量为一次lg,一日1次,首剂加倍,疗程多为5~6日,口腔感染时疗程3日。(2)用于急性齿龈炎时,可单次口服2g。

2.外科预防用药:一次2g,术前12小时单次服用。

3.阴道滴虫病、贾第鞭毛虫病:一次2g,单次服用。必要时3~5日可重复1次。滴虫感染时也可一次lg,一日1次,首剂加倍,连服3日。

4.肠道阿米巴病:一次2g,一日1次,疗程为2~3日;也可一次0.5g,一日2次,疗程5~10日。

5.肠道外阿米巴病:一次1.5~2g,一日1次,连用3日,必要时可延长至5~10日。

·含服口腔含用,一次2.5mg,一日4次,连用3日。口腔滞留时间一次20~30分钟。

·含漱 50mL水中加药液2mL,含漱1分钟,一日3次。

·静脉滴注

1.厌氧菌感染:一次0.8g,一日1次。疗程为5~6日。

2.外科预防用药:总量为1.6g,分1~2次给药,第一次于术前2~4小时,第二次于术中或术后12~24小时内给药。

·阴道给药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1)阴道栓剂:一次0.2g,一日2次。(2)阴道泡腾片.将本药置于阴道后穹隆部,每晚0.2g,连用7日。

·透析时剂量

血液透析时,本药及其代谢物可迅速被清除,不需减量。也有资料认为应在透析后给药一次。

儿童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阴道滴虫病、贾第鞭毛虫病:-次0.05g/kg,单次服用。

2.肠道阿米巴病:一日0.05g/kg,一日1次,连用3日。

3.厌氧菌感染:12岁以上儿童,剂量同成人。

【国外用法用量参考】

成人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阿米巴肝脓肿;一次2g,一日1次,连续用药2~6日(2日疗法多见)。

2.肠道阿米巴病:一日2g,分1~2次服用,连续用药2~3日。

3.贾第鞭毛虫病:单次口服2g。

4.幽门螺杆菌感染:(1) 一周三联疗法为奥美拉唑一次0.02g、克拉霉素一次0.25g、替硝唑一次0.5g,一日2次。(2)治疗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胄溃疡,使用三种药物联合使用:碱式水杨酸铋一次0.6g,一日3次,共8周;阿莫西林一次0.5g,替硝唑一次lg,一日2次,在前10日使用,有效率达81.8%。

(3)替硝唑一次0.5g,一日2次,与其他药物联用,对根治幽门螺杆菌有效。其他联合用药有:法莫替丁/阿莫西林/替硝唑,雷尼替丁/阿莫西琳/替硝唑,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碱式枸橼酸铋/阿莫西林/替硝唑。

5.手术预防用药(如结肠、直肠手术、子宫切除术):术前12小时单次口服2g,或与多西环素0.2g同服。

6.阴道滴虫病:单次口服2g。

7.加得纳菌感染所致细菌性阴道炎;-日2g,可单次用药,也可连续用药2日(有研究认为,治疗非特异性细菌性阴道炎,用药2日优于单次口服2g)。

·静脉滴注

1.阑尾切除术预防性用药:可在麻醉期间单次给药0.5g。

2.结肠直肠手术预防性用药:可单次给药1.6g。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肾功能不全者的药动学未见明显变化,不需调整剂量。

·透析时剂量

透析后另需补充1/2~1剂的维持剂量。血液透析期间血浆清除率为49.9mL/min时,在血液透析结束时使用1/2的维持剂量;血浆清除率为71mL/min时,需在透析后使用一剂维持剂量。

儿童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 4个月至11岁的肠道阿米巴病患儿:一日0.05-0.063g/kg,连用3日。

2.贾第鞭毛虫病:单次口服0.05g/kg,临床治愈率为80%。

3.幽门螺杆菌感染:(1)使用替硝唑0.02g/kg、阿奠西林0.02g/kg联食用药,共6周,临床治愈率为87%,(2)有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及非溃

疡性消化不良的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根治时,可使用一周三联疗法,替硝唑(0.03g/kg,一日2次)、碱式枸橼酸铋(0.008g/kg,一日3次),阿莫西林(0.04g/kg,一日2次)。

4.对6~13岁的滴虫病患儿:单次口服1g。

【药品】奥硝唑

【制剂与规格】国家处方集P479

奥硝唑注射液:5 ml:0.5 g。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奥硝唑0.25 g与氯化钠0.825 g。

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奥硝唑0.5 g与葡萄糖5g。

【抗菌谱】

1.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P219

厌氧菌:脆弱拟杆菌、狄氏拟杆菌、卵园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幽门螺杆菌、黑色素拟杆菌、梭杆菌、C02噬织维菌、牙龈类杆菌。

寄生虫:毛滴虫、贾第鞭毛虫、阿米巴。

2.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汪复主编)P446

奥硝唑为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厌氧菌及抗原虫作用。

【国家处方集用法用量】P479

将本品溶于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最终浓度为5 mg/ml,静脉滴注,每100 ml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用量如下:①术前术后预防用药:成人手术前1~2小时静脉滴注1g,术后12小时静脉滴注0.5 g,术后24小时静脉滴注0.5 g。②治疗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成人起始剂量为0.5~1g, 然后每12小时静脉滴注0.5 g,连用3~ 6日。如患者症状改善,建议改用口服制剂。③治疗严重阿米巴病:起始剂量为0.5~1g,然后每12小时0.5 g,连用3~6日。④儿童剂量为按体重一日20~30 mg/kg,每12小时静脉滴注一次,滴注时间30分钟。

【热病推荐剂量和用法】无

【ABX指南推荐剂量和用法】无

【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汪复主编)推荐剂量和用法】P446

1.口服制剂①厌氧菌感染:成人每次500 mg,每日2次;儿童每12小时10 mg/kg;

②阿米巴虫病:成人每次500 mg,每日2次,儿童每日25 mg/kg,分2次;

③贾第虫病:成人每次1.5 g,每日1次,疗程1~2日,儿童每日40 mg/kg,每日1次,疗程l~2日;④毛滴虫病:成人每次l ~1.5 g,每日1次;儿童每日25 mg/kg,顿服或遵医嘱;⑤外科术前预防用药,成人术前12小时口服1500 mg,术后500 mg,每日2次,至术后24~48小时。

2.静脉滴注①厌氧菌感染的治疗:成人起始剂量为0.5~1 g静脉滴注,然后每12小时静滴0.5 g,如患者症状改善,可改口服治疗;②外科术前预防用药:成人手术前1~2小时静脉滴注1g,术后12小时静滴500 mg,术后24小时静滴500 mg。

【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推荐剂量和用法】P219

成人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厌氧菌感染:(1)预防术后感染:在手术前12小时服用1500mg,以后一次500mg,一日2次,直至术后3~5日。(2)治疗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次500mg,一日2次。

2.毛滴虫病:(1)急性毛滴虫病:于夜间单次服用l 500mg。(2)慢性毛滴虫病:一次500mg,一日2次,疗程5日。患者的性伴侣应接受同样的治疗,以避免重复感染。

3.贾第鞭毛虫病:于夜间顿服1500mg,用药1~2日。

4.阿米巴病:(l)阿米巴痢疾:于夜间顿服1 500mg,连用3日。(2)其他阿米巴病:一次500mg,一日2次。

·静脉滴注

1.厌氧菌感染:(l)手术前后预防感染:术前1~2小时滴注1 000mg,术后12小时滴注500mg,术后24小时滴注500mg。(2)治疗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初始剂量为500~1000mg。然后每12小时滴注500mg,连用3~6日。如患者症状改善,建议改用口服制剂。

2.治疗严重阿米巴病:初始剂量为500~1 000mg,以后每12小时滴注500mg,连用3~6日。

·阴道给药每晚睡前阴道给药。外阴洗净,将栓剂置入阴道深处。一次500mg,每晚1次,连续5~7日。

·肝功能不全时剂量

肝损伤患者用药时,无须调整剂量,但用药间隔时间要加倍,以避免药物蓄积。

·老年人剂量无须调整剂量。

儿童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厌氧菌感染:(1)体质量超过35kg者,一次500mg,一日2次。(2)体质量不足35kg者,一日20mg/kg,分2次服用。

2.急性毛滴虫病:-日顿服25mg/kg。

3.贾第鞭毛虫病:(1)体质量超过35kg者,于晚间顿服1500mg,共服l~2日。(2)体质量不足35kg者,顿服40mg/kg,共服1~2日。

4.阿米巴病:(1)阿米巴痢疾:体质量超过60kg者,于餐后服用l000mg,一日2次,连服3日;体质量超过35kg者,于晚间顿服1 500mg,共服3日;体质量低于35kg者,餐后顿服40mg/kg,连服3日。(2)其他阿米巴病:体质量超过35kg者,一次500mg,一日2次;体质量不足35kg者,一日顿服25mg/kg,连服5~10日。

·静脉滴注一日20~30mg/kg,每12小时滴注1次,时间为30分钟。

【国外用法用量参考】

成人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贾第鞭毛虫病(肠贾第虫)病:单次服用1000—1500mg。

2.阿米巴病:(l)治疗有症状的肠阿米巴病:一次l 500mg,一日1次,共服3日;或一次1 000mg,一日1次,共服10日。(2)治疗阿米巴肝脓肿:一次1 000mg.一日2次(于早、晚服用)。3.阴道炎:(I)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一次500mg,一日2次,共服7日。可单独服用或合并阴道内治疗。(2)治疗阴道滴虫病:单次服用I 000~1 500mg;或服用1 000mg.同时阴道内给药500mg。

·静脉注射

1.厌氧菌感染:(1)预防术后感染:结、直肠外科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单剂量注射本药1 000mg及头孢曲松1 000mg或在手术前2小时,采取多次给药方案共给予本药1000mg,于术后每24小时同时给予本药l 000mg和头孢曲松2 000mg,共2日。(2)治疗厌氧菌感染:初始剂量为l 000mg,以后一次500mg,每12小时1次,共用5~14日。如患者症状改善,建议改用口服制剂。

2.阿米巴病:(1)治疗阿米巴肝脓肿:一次1 000mg,每12小时1次。(2)治疗严重的肠阿米巴病:先注射500~1 000mg,以后一次500mg,每12小时1次,共用3~6日。

·阴道给药:(1)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一次500mg,一日1次,共用7日。可与口服用药联合治疗。(2)治疗阴道滴虫病:一次500mg(同时口服1 000mg)。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无须调整剂量。

·肝功能示全时剂量

患有肝硬化、急性病毒性肝炎和肝外胆汁淤积的患者,对本药的血浆清除率下降,消除半衰期延长。由于清除率降低,胆汁分泌的减少,故本药在这类患者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的血浆浓度会增加。为防止药物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体内蓄积,建议给药间隔加倍。

儿童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蓝氏贾第鞭毛虫病:一日1 000mg,共服10日。

2.阿米巴病:(1)阿米巴痢疾:一日40mg/kg,共服3日。(2)溶组织阿米巴:一日1 000mg,共服10日。(3)其他阿米巴病:一次25mg/kg,一日1次,共服5~10日。

·静脉注射

1.厌氧菌感染:一次l0mg/kg,每12小时1次。

2.严重的肠阿米巴病或阿米巴肝脓肿:一日20~3 0mg/kg,共用3~6日。

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2

第十二节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原虫——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首选药;抗贾第鞭毛虫; 2.厌氧菌——脆弱拟杆菌等;艰难梭菌所致假膜性肠炎; 3.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 ——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窦炎及消化性溃疡; ——盆腔、肠道、腹腔手术的预防用药。 【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1.抗阿米巴原虫——抑制其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的氮链发生断裂——死了! 2.抗厌氧菌——硝基被厌氧菌的硝基还原酶还原成一种细胞毒,作用于细菌的DNA代谢过程——“自 作自受”死了! 耐药菌——缺乏硝基还原酶。 (二)典型不良反应 常见——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头痛、眩晕,偶见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共济失调。 (三)禁忌证 1.对硝基咪唑类药过敏者。 2.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血液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四)药物相互作用 1.能抑制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的代谢,加强它们的作用,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同时应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肝药酶诱导剂,可加强本类药代谢,使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而苯妥 英钠排泄减慢。 3.同时应用西咪替丁等肝药酶抑制剂,可减缓本类药的代谢及排泄。 4.干扰双硫仑代谢,二者合用时,患者饮酒后可出现精神症状,故2周内应用双硫仑者不宜再用本品。 二、用药监护 (一)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浓度依赖型——尽量减少给药次数。 (二)用药过程监测神经毒性及肝功能 (1)甲硝唑代谢产物可使尿液呈深红色,应告知患者。 (2)用药期间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头痛、眩晕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发生,即停药。 (3)“双硫仑样”反应——应用期间或之后7日内禁酒及含乙醇的食物、药物。 三、主要药品 1.甲硝唑 2.替硝唑——甲硝唑的类似物。 作为甲硝唑的替代药,用于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窦炎及消化性溃疡。 能进入各种体液,并可通过血-脑屏障。 局部用药疗效也较好。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最新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 (一)预防用药目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 防用抗菌药物。 4.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 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表1-1 手术切口类别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

抗菌药物用药常见问题

抗菌药物用药常见问题 炎症、感染、抗生素、消炎药、抗菌药物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炎症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炎症比如关节炎、心肌炎等,可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不需要抗菌治疗。而感 抗菌药物用药常见问题 炎症、感染、抗生素、消炎药、抗菌药物的关系 ????首先要明确,炎症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炎症比如关节炎、心肌炎等,可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不需要抗菌治疗。而感染特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感染药包括抗细菌药、抗病毒药等。 抗生素以前叫抗菌素,它是从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而得来,用来抑制甚至杀灭细菌,霉菌等有害菌种的药物。 ????老百姓俗称的消炎药、抗菌药物、抗生素等往往要表达的是"抗菌药物"的概念。 ????抗菌药物所指的范围较广,凡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物质统称为抗菌药物。它包括化学合成药,如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药,也包括抗生素,还包括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 常用抗菌药物有哪些 ? ? 大体上将抗菌药物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碳青烯类。 ? ? 青霉素类:氨卡西林(氨苄青霉素),羟氨卡青霉素(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等.青霉素类主要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感染等。 ? ? 优点:杀菌能力强,毒副作用小,孕妇及儿童使用比较安全,不影响肝肾功能。 ? ? ?头孢菌素类分为四代,?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药物:头孢唑林(先锋5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口服类常用的有:头孢羟氨苄(先锋7号)。第二代头孢菌素较第一代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肾脏毒性低。注射类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口服类有:头孢克洛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体内分布广,对人体毒性比第二代更低。第四代在抗菌谱和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前三代。 总之,头孢菌素类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低等优点。但价格有点昂贵。它还有可能与青霉素过敏者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应用第三代和第四代也有可能将体内正常有益菌杀死,易发生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 ????碳青酶烯类 ? ? 该类抗菌药物是迄今开发的抗菌药物类中抗菌最广,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不推荐一般患者使用该类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常用的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一般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较好,但是普遍存在有肾毒性和耳毒性。 ????喹诺酮类:即通常所说的沙星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诺氟沙星等。抗菌谱广,对能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感染有很好的疗效,但对青少年软骨发育有影响,不宜18岁以下患者使用。 抗菌药物的危害 ? ? ?抗菌药物可以治疗大多数由于细菌引起的疾病,疗效可靠,使用安全,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大剂量的使用问题会对人体产生很多危害。 ? ? ?过敏反应: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 ? ?肝损害;长期服用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可以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淤滞。 ? ? ?肾损害:大多数抗菌药物均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到抗菌药物损害。该类抗菌药物有庆大霉素,四环素,第一代头孢菌素。 ? ? ?血液系统损害:抗菌药物的滥用也会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减少。甚至溶血性贫血,主要见于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 ?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可引发该类疾病的主要有

各种病症的首选药物汇总

生活中,各种病症的首选药物汇总...... 1重症肌无力新斯的明 2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 3心源性休克多巴胺 4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左心肥厚卡托普利 5有机磷中毒消除N样作用氯解磷定 6高血压合并溃疡病可乐定 7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硝酸甘油 8变异型心绞痛钙通道阻滞药 9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 10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苯妥英钠 11窦性心动过速普萘洛尔 12严重而顽固的心律失常胺碘酮 1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维拉帕米 14伴有房颤或心室率快的心功能不全强心苷 15房颤、房扑强心苷 16降低颅内压、急性青光眼甘露醇 17卓艾综合症奥美拉唑 18子痫引起的惊厥硫酸镁 19焦虑地西泮(安定) 20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静注) 21癫痫苯妥英钠 22帕金森左旋多巴 23类风湿性关节炎阿司匹林 24痛风秋水仙碱 25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发性皮肌炎糖皮质激素 26低血容量休克中分子右旋糖酐 27重症甲亢、甲亢危象丙硫氧嘧啶(PTU) 28伴有肥胖的二型糖尿病二甲双胍 29敏感菌感染青霉素G 30军团菌病、弯曲杆菌肠炎、弯曲杆菌败血症、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婴儿肺炎和结膜炎、红癣、痤疮、白喉带菌者红霉素 31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及关节感染林可霉素类 32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青霉素肠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万古霉素类 33鼠疫、兔热病链霉素 34绿脓杆菌感染阿卡米星 35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Q热、羔虫病)、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衣原体感染(鹦鹉热、沙眼和性病淋巴肉芽肿),布鲁斯菌病和霍乱弧菌感染四环素类 36敏感菌株所致的伤寒、副伤寒氯霉素类 37厌氧菌、阴道滴虫和阿米巴原虫感染硝基咪唑类 38深部真菌感染**霉素B 39单纯疱疹脑炎阿昔洛韦 40HIV感染齐多夫定 41麻风病氨苯砜 42多发性骨髓瘤美法仑(口服) 43控制疟疾症状氯喹 44根治间日虐与控制疟疾传播伯氨喹 45疟疾病因预防乙胺嘧啶 46不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放线菌、螺旋体青霉素G 47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酶青霉素类 48肠球菌青霉素G+链霉素 49脑膜炎球菌青霉素G+SD(磺胺嘧啶) 50淋球菌诺氟沙星、青霉素G 51 肺炎杆菌第二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 52大肠杆菌庆大霉素、哌拉西林 53变形杆菌庆大霉素 54沙门菌氯霉素、诺氟沙星

2017年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各科室须严格遵照执行。 一、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一)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原则上应选择一、二代或三代头孢类等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二)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 (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三)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三、预防用药条件 (一)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

人工关节置换等; 4、年龄大于70岁;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二)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污染手术(Ⅲ类切口手术)1、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2、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三)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四、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1、抗菌药物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1)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2)针对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污染菌种类选用。 2、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 3、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4、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应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中“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

化妆品中替硝唑等15种禁用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

化妆品中替硝唑等15种禁用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替硝唑等15种禁用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水剂类、香波类、膏霜类和散粉类化妆品中替硝唑(CAS:19387-91-8)、4-硝基咪唑(CAS:3034-38-6)、2-甲硝咪唑(CAS:88054-22-2)、羟基甲硝唑(CAS:4812-40-2)、甲硝唑(CAS:443-48-1)、二甲硝咪唑(CAS:551-92-8)、特尼哒唑(CAS:1077-93-6)、氯甲硝咪唑(CAS:4897-25-0)、苯硝咪唑(CAS:94-52-0)、塞克硝唑(CAS:3366-95-8)、羟基异丙硝唑(CAS:35175-14-5)、奥硝唑(CAS:16773-42-5)、异丙硝唑(CAS:14885-29-1)、羟基二甲硝咪唑(CAS:936-05-0)、洛硝哒唑(CAS:7681-76-7)等15种禁用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的含量测定。本方法中各化合物的检出限、定量下限及取0.5g样品时的检出浓度及最低定量浓度见表1。 表1 15种硝基咪唑抗生素的检出限、定量下限、检出浓度及最低定量浓度 化合物名称 检出限 /(ng/mL) 定量下限 /(ng/mL) 检出浓度 /(μg/g) 最低定量浓度 /(μg/g) 4-硝基咪唑0.250.50.020.04 2-甲硝咪唑0.250.50.020.04羟基甲硝唑0.250.50.020.04羟基二甲硝咪唑0.250.50.020.04甲硝唑0.250.50.020.04二甲硝咪唑0.250.50.020.04洛硝哒唑0.75 1.50.050.1特尼哒唑0.250.50.020.04氯甲硝咪唑0.75 1.50.050.1苯硝咪唑0.75 1.50.050.1塞克硝唑0.250.50.020.04替硝唑0.250.50.020.04

1.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1.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可以按照它的化学结构,抗菌谱,以及药代动力学的PK/PD 来分类。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里边抗菌药物根据它的临床的实用级别,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按化学结构分类 通常常用的抗菌药物可以按照化学结构分为β内酰胺环类的、喹诺酮类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以及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等,以它的母核来做它的分类。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就是这几大类。 首先看一下β-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包括哪些?它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的β- 内酰胺的抗菌药物。 β- 内酰胺环的抗菌药物以青霉素为例,青霉素按照它的抗菌谱又可以分为抗葡萄球菌的青

霉素类以及抗铜绿假单的氨基青霉素类,还有根据青霉素它是天然来源发酵得来的还是合成的,又分为天然的青霉素。随着青霉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逐渐出现了耐酶的青霉素。为了克服在临床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β- 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做过化学的结构改造以后又出现了像甲氧西林一类的耐酶的青霉素。在化学结构上做了一定的修饰以后,又出现了广谱的青霉素类药物,比如刚才说的氨基青霉素类。像青霉素类的药物主要是针对的常见的阳性球菌。在青霉素的结构做了改造以后,它就有一个氨基,所以氨基青霉素类的药物都具有抗铜绿假单的作用。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药物根据它的生产的年代不同,分为了临床上现在在一类手术切口广泛使用的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比如头孢呋辛,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等,还有第四代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吡肟。 β- 内酰胺环类的药物还包括一大类非典型 的β-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比如β- 内酰胺酶

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汪纪仓1,2 ,王大菊2 ,杨自军1 ,林霖 1 (1.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 2.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收稿日期]200720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208(2007)0820031203 [中图分类号]S859.84 [摘 要] 介绍了硝基咪唑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危害和国内外 对该药使用情况的管理规定。综述了检测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方法,包括高效薄层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并对未来检测硝基咪唑的精确、灵敏、快速方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 作者简介:汪纪仓(1977年-),男,河南南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通讯作者:王大菊,教授。E-m ai:l chi nahb wdj@ma i.l hzau .edu .cn R esea rch P rogress O n Ana lytica lM ethod s of N itroi m i dazoles R esidues WA NG Ji 2cang 1,2 ,WANG Da 2j u 1 ,YANG Z i 2jun 1 ,LI N L i n 1 (1.College of V ete rinary Scie nce and T ec hnolo gy,H enan Universit y of Scie nce and T ec hnology ,Luoyang 471003; 2.Colle ge of Veteri nary M e d icine ,H uaz h ong A g ric u lt ural Univers ity ,Wuhan 430070;China ) Abstr act :52N itroi m idaz oles had been w ide l y used in veteri n ary med i c i n e f or treat m ent of bacter i a l and protozoal i n f ecti o ns i n poultry (h isto moniasis i n turkey etc)and s w ine (s w i n e dysentery).Any resi d ues of these co m 2pounds were not per m itted i n f ood 2produc i n g ani m als in many coun tries because their mutagen ic and potential car 2cinogenic properties .In t h is paper ,research pr ogress on analyticalmethods of n itr oi m idazoles resi d ues was sum 2marized .K ey w ord s :n itr oi m idazoles ;resi d ues ;detect 硝基咪唑类药物是一类具有5-硝基咪唑环结构的药物,包括甲硝唑(Metron i d az ole ,MNZ)、地美硝唑(D i m etri d azol e ,D MZ)和洛硝唑(Ron i d azol e ,RNZ)等。硝基咪唑类药物具有抗原虫和抗菌活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抗厌氧菌作用,药物进入易感的微生物细胞后,在无氧或少氧环境和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下,其硝基易被电子传递蛋白还原成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氨基,抑制细胞D NA 的合成,并使已合成的DN A 降价,破坏D NA 的双螺旋结构或阻断其转录复制,从而使细胞死亡,发挥其迅速杀灭厌氧菌、有效控制感染的作用。 1 硝基咪唑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MNZ 除抗滴虫及阿米巴原虫外,还对脆弱拟杆 菌、黑色素拟杆菌梭状杆菌属、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等有良好抗菌作用;D MZ 不仅能抗大肠弧菌、多型性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密螺旋体,且能抗组织滴虫、纤毛虫、阿米巴原虫等。添加本品于饲料中,可预防螺旋体引起的猪下痢,亦可用于防治禽类的组织滴虫病及六鞭虫病,此外还有增重作用。该类药物主要治疗原虫感染,如牛毛滴虫病、犬贾第虫病、鸡和火鸡组织滴虫病、禽贾第虫病、急性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病。另外,还有抗蜜蜂 # 31# 2007,41(8):31~33/汪纪仓,等 中国兽药杂志

20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试题及答案

1、下列对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注意事项的认识,错误的是() A、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可导致药物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B、老年患者无用药禁忌者可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C、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可按重度肾功能减退减量给药 D、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E、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药物应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慎用,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据此调整剂量 2、下列哪项不属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 A、下呼吸道感染 B、血流感染 C、上呼吸道感染 D、盆腔感染 E、肾盂肾炎 3、下列哪些品种不属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A、氨苄西林/舒巴坦 B、头孢拉定/舒巴坦 C、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E、头孢哌酮/舒巴坦 4、治疗气性坏疽宜选药物是() A、红霉素 B、磺胺嘧啶 C、青霉素 D、氧氟沙星 E、利福平 5、下列不属于治疗皮肤炭疽的药物是() A、阿莫西林 B、环丙沙星 C、多西环素 D、甲硝唑 E、左氧氟沙星 6、治疗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宜选药物为() A、多西环素 B、利奈唑胺 C、头孢唑林 D、氨基糖苷类 E、红霉素

7、猩红热的治疗药物首选() A、红霉素 B、青霉素 C、大环内脂类 D、磺胺类 E、头霉素类 8、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 A、曲霉 B、星形诺卡菌 C、肺炎链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分枝杆菌 9、下列关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发生反应时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A、如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 B、如发生过敏反应,减少用药剂量 C、发生休克反应,应给予吸氧及注射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D、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就地抢救 E、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 10、下列关于气性坏疽治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A、患者住单间病房并实施床旁接触隔离 B、早期足量应用抗需氧菌药物,合并厌氧菌感染时联合应用抗厌氧菌药物 C、疗程视病情及感染程度酌情而定 D、必要时应截肢 E、尽早进行清创术,清除感染组织及坏死组织,取创口分泌物做需氧及厌氧培养 11、万古霉素对以下哪些微生物敏感() A、真菌、病毒 B、螺旋体 C、支原体、衣原体 D、军团菌 E、葡萄球菌、链球菌 21、()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以减少其毒性反应 A、红霉素 B、青霉素 C、克林霉素 D、第三代头孢 E、两性霉素B 22、氨基糖苷类的抗结核药是()

抗菌药物分类

抗菌药物分类 第一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青霉素 【青霉素类药物】 1.天然青霉素——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较窄。 2.半合成青霉素 (1)青霉素V——耐酸,可口服; (2)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3)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广谱,作用于G+性菌以及部分G-杆菌; (4)羧苄西林、哌拉西林——某些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5)抗G-杆菌——美西林、替莫西林。 [半合成青霉素] (1)青霉素V——耐酸,可口服; (2)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3)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广谱,作用于G+性菌以及部分G-杆菌; (4)羧苄西林、哌拉西林——某些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5)抗G-杆菌——美西林、替莫西林。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第二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G+菌G-菌对β-内酰胺酶肾毒性 头孢菌素第一代强弱不稳定大 第二代不如第一代增强较稳定较小第三代弱强,铜绿假单胞菌有效高度稳定基本无第四代强稳定无 第五代超广谱——超完美(TANG) 三、主要药品 1.头孢唑林——一代 2.头孢氨苄——一代 3.头孢拉定——一代 4.头孢呋辛——二代 5.头孢克洛——二代 6.头孢地尼——三代,避免与铁剂合用,如必须合用,应在服用本品3h后再服用铁剂。 7.头孢克肟——三代 8.头孢噻肟——三代,可作为儿童脑膜炎的选用药物。 9.头孢曲松——三代,不得用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和早产儿;严禁与含钙注射液混合(尤其儿童)——增加发生结石的危险。 10.头孢哌酮舒巴坦——三代,主要经胆汁排泄。 11.头孢他啶——三代,加入万古霉素后,会出现沉淀。必须谨慎冲洗给药系统和静脉系统。 12.头孢吡肟——四代。 第三节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代表药特点(TANG) 1.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头孢美唑 对大多数超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抗厌氧 菌作用强。 2.碳青霉烯类XX培南最广——G+菌、G-菌、需氧菌、厌氧菌。 3.单酰胺菌素类氨曲南氨基糖苷类的替代品。 窄,仅G-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杆菌。 4.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广——多种G-菌及厌氧菌。

第三代硝基咪唑类抗菌药课件

第三代硝基咪唑类抗菌药课件 普司立 奥硝唑注射液 奥硝唑注射液-第三代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第三代硝基咪唑类抗菌药 中国药学信息网普司立 内容提要 产品概述 产品概述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市场概况 市场概况 中国药学信息网普司立 药代动力学 大脑 浓度高 血脑屏障

静脉滴注 其他 组 织 奥硝唑 组织 心脏 广 器官 泛 分 布 肝 脏尿排泄粪便排泄中国药学信息网普司立 毒理学研究长期毒性: 动物实验证实奥硝唑引起神经中毒症状较甲硝唑晚,且停药后很快消失。特殊毒性: 甲硝唑由于可能存在致突变作用而不能用于孕期头3月的妇 女,奥硝唑则可用。 中国药学信息网普司立 两大药理作用 杀灭杀灭 厌氧菌原虫

中国药学信息网普司立 抗厌氧菌谱 抗厌氧菌谱 厌氧菌的名称 脆弱拟杆菌 幽门螺杆菌 狄氏拟杆菌黑色素拟杆菌 卵圆拟杆菌梭杆菌 多形拟杆菌 CO 噬织维菌 2 普通拟杆菌牙龈类杆菌 梭状芽胞杆菌真杆菌 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 中国药学信息网普司立 抗菌活性 体内抗厌氧菌活性比较 ED (mg/kg) ED (mg/kg) 50 90 细菌 甲硝唑奥硝唑甲硝唑奥硝唑产气荚膜杆菌 68 43 303 137 中国药学信息网普司立

对牙周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比较 奥硝唑替硝唑甲硝唑 细菌(株数) MIC MIC MIC MIC MIC MIC 50 90 50 90 50 90 牙龈卟啉单胞菌 0.062 0.125 0.062 0.125 0.125 0.125 (48) 中间普氏菌(20) 0.125 0.250 0.250 0.250 0.500 0.500 具核梭杆菌(24) 0.125 0.250 0.125 0.250 0.500 1.000 消化链球菌(10) 0.125 0.250 0.250 0.500 1.000 4.000 结论:奥硝唑的MIC值远远小于替硝唑和甲硝唑 中国药学信息网普司立 杀虫活性 体内抗原虫活性比较 ED (mg/kg) ED (mg/kg) 50 90 原虫 甲硝唑奥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小鼠毛滴虫 3.1 2.9 10.7 6.5 仓鼠阿米巴原虫 12.3 8.87 74.9 37.2 大鼠阿米巴原虫 21.0 10.3 69.8 58.4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 员组成。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相应数量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机制

各类抗菌药物及抗真菌、抗结核药作用机制 (手敲分享帖) 1、青霉素类(含头孢类)抗菌药物:干扰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繁殖期杀菌剂,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2、氨基糖苷类:起始阶段能与细菌的30s核糖体结合;在肽链延伸阶段,可使mRNA 上密码错译;在中止阶段可阻碍以合成的肽链释放,还可阻止70s核糖体解离。对繁殖期和静止期均有杀菌作用,属于浓度依赖性速效杀菌剂。 3、大环内酯类: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竞争性阻断肽链延伸过程中的肽基转移与移位作用。红霉素也可能促进肽基-tRNA从核糖体的解离。大环内脂类,如红霉素,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使T大于MIC%达到40%以上。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使血浆峰浓度/最小抑菌浓度≥10-12.5或者AUC/MIC≥125。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4、四环素类: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阻止蛋白质合成始动复合物并一直酰胺基-tRNA和mRNA-核糖体复合物结合,从而抑制肽链延长和蛋白质合成。还能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细胞内核苷酸和其他重要物质外漏,从而抑制细菌DNA的复制。浓度依赖型,使血浆峰浓度/最小抑菌浓度≥10-12.5或者AUC/MIC≥125。快速抑菌剂,常规浓度抑菌,高浓度呈杀菌。 5、林可霉素类:与大环内脂类相同。时间依赖型使T大于MIC%达到40%以上。 6、多肽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属糖肽类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与细菌细胞壁前体肽聚糖末端的丙氨酰丙氨酸形成复合物,干扰甘氨酸五肽的链接,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同时对胞浆中RNA的合成也有抑制作用。)(杆菌肽和多粘菌素属多肽类抗菌药物,其中杆菌肽为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脱磷酸化过程,从而阻碍细胞壁合成,对细胞膜也有损伤作用,使胞浆外漏。;多粘菌素B/E药物插入到细菌细胞膜中,使细菌通透性屏障失效,导致胞浆外漏,只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口服不吸收)。杀菌剂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发表时间:2019-11-18T14:40:11.890Z 来源:《生活与健康》2019年8期作者:龚丽丽 [导读]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并发症,往往是由于患者自身原因。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并发症,往往是由于患者自身原因(肥胖、术前营养不良、糖尿病、慢性阻塞肺气肿、恶性肿瘤)、医源性因素(手术部位、住院时间、有无植入物)、抗生素的使用(用药时机不当、用药时间太长)、手术时间长短、手术技巧和缝合技术、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低温等危险因素引起的。SSI包括切口层感染、平片感染、充填网塞感染、材料污染或过期,其中充填网塞感染的原因有外源性的术野污染、内源性的术野污染、补片缝线选择不当、术中补片卷曲等。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地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降低患者死亡率、医疗费用、住院时间和再入院率等,不过如何使用抗菌药物也是非常重要的,若使用不规范,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或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等,反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手术部位感染多发于术后5~6日,超过80%的手术感染发生于术后30内。国际联合委员会健康组织的SSI判断临床标准为:①伤口中引流出大量脓性物质;②伤口自发裂开,伴随着脓性引流液;③伤口取样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④围手术期切口红肿或引流物流出。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原则包括术前用药时机、预防用药选择与剂量、疗程、给药途径这四个方面,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术前用药时机:目前不用的指南关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用药时机都有着不同的规定,美国CDC2017建议在清洁切口的手术中,缝合切口后即使存在引流管也无须追加预防用抗菌药物;WHO2016反对在术后延长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时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提出清洁手术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根据具体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污染手术根据具体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SHEA/IDSA2014建议所有类型的手术术后24小时应停止使用抗菌药物;NICE2008建议在麻醉开始时给予单剂量抗菌药物。根据手术的具体类型,术前用药时机可以选择手术切皮前,在皮肤或粘膜切开前的30min~60min内静脉输注给药,同时要考虑药物的半衰期,保证抗菌药物足以在手术过程中杀灭细菌。 预防用药选择与剂量:国内外指南关于围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倾向选择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针对格兰阳性菌则推荐克林霉素、万古霉素,针对阴性菌主要推荐氨基糖苷类等;国外指南则是按照手术方式和手术部位选择抗菌药物,并同时标明推荐强度,会比国内更细致实用一点。而抗菌药物的剂量则是根据患者体重或体表面积决定,国外指南推荐肥胖患者可以适当加大药物剂量,若手术时间过长则会在手术中追加抗菌药物,国内外的指南均有相关追加周期推荐。 疗程:抗菌药物的作用有效时间应覆盖整个手术过程,在这一前提下尽量缩短术后的抗菌药物疗程,所大部分指南会针对用药最佳时间做出推荐。 给药途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是静脉输注,只要少部分是口服给药或局部用药。口服用药通常视为肠道手术做准备,WHO2016建议肠道外科手术可于术前进行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物来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风险。有关研究表明皮肤黏膜应用抗菌药物后很难达到有效浓度,反而增加了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风险,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局部用药。另外还有切口冲洗、腔内灌洗、手术部位涂抹等给药途径,不过目前没有充足的医学证据证明这三种方式能够预防SSI的发生,不过可以不以预防SSI为目的进行操作。 总而言之,可以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类别、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来针对性地选择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种类及使用时机,另外需要注意预防性用抗菌药物并不能完全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所以在围手术期的抗感染工作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十二节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原虫——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首选药;抗贾第鞭毛虫; 2.厌氧菌——脆弱拟杆菌等;艰难梭菌所致假膜性肠炎; 3.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 ——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窦炎及消化性溃疡; ——盆腔、肠道、腹腔手术的预防用药。 【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1.抗阿米巴原虫——抑制其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的氮链发生断裂——死了! 2.抗厌氧菌——硝基被厌氧菌的硝基还原酶还原成一种细胞毒,作用于细菌的DNA代谢过程——“自 作自受”死了! 耐药菌——缺乏硝基还原酶。 (二)典型不良反应 常见——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头痛、眩晕,偶见感觉异常、肢体麻 木、共济失调。 (三)禁忌证 1.对硝基咪唑类药过敏者。 2.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血液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四)药物相互作用 1.能抑制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的代谢,加强它们的作用,引起凝血酶 原时间延长。 2.同时应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肝药酶诱导剂,可加强本类药代 谢,使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而苯妥英钠排泄减慢。 3.同时应用西咪替丁等肝药酶抑制剂,可减缓本类药的代谢及排 泄。 4.干扰双硫仑代谢,二者合用时,患者饮酒后可出现精神症状,故2 周内应用双硫仑者不宜再用本品。 二、用药监护 (一)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浓度依赖型——尽量减少给药次数。 (二)用药过程监测神经毒性及肝功能 (1)甲硝唑代谢产物可使尿液呈深红色,应告知患者。(2)用药期间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头痛、眩晕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如发生,即停药。 (3)“双硫仑样”反应——应用期间或之后7日内禁酒及含乙醇的 食物、药物。 三、主要药品 1.甲硝唑

抗菌药物所致药热的几个问题

抗菌药物所致药热的几个问题 上海长征医院缪晓辉教授 摘要:抗菌药物热是指因药物的化学结构及患者的特异体质,在用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特异性的发热反应。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以Ⅲ型变态反应最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用药后立即,或用药后7~14天出现的无法用当前病症解释的低热至中等热,可伴有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等。主要诊断依据是:用药后体温上升;停药后体温复常;无明确的感染证据。处理原则:在排除感染的基础上,停药观察;感染尚未控制者,更换致热可能性较小的抗菌药物,并简化治疗;或合并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抗菌药物的品种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滥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所谓“药源性疾病”也越趋多见,其中“药热”便是较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之一[1,2]。我院感染科在近两年内因“发热原因未明”收治的住院病人中,有近15%的病例最终确诊为抗菌药物所致的药物热(以下简称抗菌药物热),而在住院期间因感染性疾病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发生药热者更不鲜见。然而,多年来我们在参与院内外“发热原因未明”会诊过程中,多次发现某些比较典型的抗菌药物热病例,由于未引起经治医生的注意和重视而没有得到及时确诊。由此,有必要提醒大家:不可忽视抗菌药物热! 有关抗菌药物相关药热的病案报告常见诸于各种药学、药理杂志,但以药热为专题的系统论述尚不多见。本文综合有关资料,并结合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体会,阐述抗菌药物热的几个问题。 1、药热的概念 广义地讲,使用某种药物后所发生的发热反应,均属于“药热”的范畴,它包括了变态反应性和非变态反应性两种类型。狭义地说,药热是指因药物的化学结构及患者的特异体质,在用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特异性的发热反应,它可能是一种变态反应,仅发生于少数特异体质者,药物和发热两者之间不会因用药剂量大小或时间长短构成因果关系。本文着重讨论变态反应性药热,即狭义的药热,但有必要首先对非变态反应性药热的成因作简要介绍。 非变态反应性药热的类型及成因如下:①病原体释放致热源。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病原体被大量杀灭后,释放出的抗原物质、内毒素等引起发热等症状,与药物本身无关,称之为雅里希-赫克斯海默反应(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见于抗菌药物治疗梅毒、沟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回归热等。这类反应很像药物变态反应,但是多数病例在继续治疗过程中,反应逐渐消退,不同于中毒和变态反应;②外源性致热源的作用。包括两种情况:第一,使用了被致热源污染的药物或液体,严格地讲这不应归类于药物热。第二,大多数细胞因子的基因工程产品,如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在使用之初或整个使用过程中可见发热反应。另外,注射菌苗或蛋白质疫苗所致发热亦属此列;③继发于组织损伤的不良反应。药物损伤红细胞、肝细胞后,引起的溶血或肝炎可产生发热;④内生致热源的释放。常见于药物肌内注射所致的无菌性炎症;⑤其它,如应用甲状腺制剂后的组织代谢加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后因血管收缩和散热减少、苯丙胺(Amphetamine,安非他命)中毒相关的中枢性发热,等等。 2、抗菌药物热的发生机制 抗菌药物(包括其它药物)所致药物热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药热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常用的大多数抗菌药物是微生物分泌的有机物质,为半抗原,本身无免疫原性,一旦与体内的载体物质如白蛋白、变性DNA或细菌代谢产物结合,形成“载体-半抗原”复合物后则具备了抗原性,可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包括针对自身成分在内的免疫应答。与药热有关的这种变态反应以Ⅲ型,即免疫复合物型多见,也可能为Ⅱ型或Ⅳ型变态反应。临床药理学的研究结果支持药热为变态反应的推测:①药热与抗菌药物的药理特性无关,可表现为速发性,也可以是迟发的;②药热的发生率与抗菌药物用量无线性关系;③停药后的较短时间内药热消失;④某种抗菌药物仅在少数病人产生药热,可能与特异体质有关;⑤药热常与皮疹同时出现。资料表明,绝大多数抗菌药物可致药热,常见的有: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大多数头孢菌素、链霉素、氯霉素、万古霉素、利福霉素、两性霉素等。 3、抗菌药物热的临床表现 3.1 发热一般出现在投药后7~14d ,短则1d(有人报告最短为1h),长则数周。热型大多为弛张热、稽留热,或微热。不伴皮疹者体温多于停药后2~3d内降至正常,皮疹严重者发热可持续较长时间。

2015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一)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 (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 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三)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 在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有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见附录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此外,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109/L)持续时间超过7 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由于涉及患者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等诸多复杂因素,其预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关专题文献。 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一)预防用药目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表1-1手术切口类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