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基-乳酸的用途

苯基-乳酸的用途

苯基-乳酸的用途

中国专利

专利标题名:光学纯的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的化学拆分制备法

发明人:秦丽;周微;王国成

申请号:CN200910068146.9

公开号: CN101838195A

摘要:本发明涉及光学纯3,4-二羟基苯基乳酸的制备方法,即将外消旋β-(3,4-二苄氧基苯基)乳酸进行化学拆分,对拆分产物进行水解、氢化制得所述的光学纯的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光学纯的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不仅可以用于心脑血管药物的开发,而且此制备方法操作简便,是一种适于工业化生产的方法。

专利标题名:3,4-二羟基-苯基乳酸在制备治疗微循环障碍的药物中的应用

发明人:韩晶岩

申请号:CN200810001047.4

公开号: CN101485648

摘要:丹参(SM)包括在大量的用来治疗血管疾病的传统的中药中,3,4- 二羟基-苯基乳酸(DLA)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本发明揭示3,4- 二羟基-苯基乳酸在制备治疗微循环障碍的药物中的应用。

专利标题名:苯基乳酸衍生物的生产方法

发明人:森田光;森浩幸

申请号: CN95109050.X

公开号:CN1122325

摘要:种生产苯基乳酸衍生物的方法,包括在含有至少一种选自周期表第VIII 族的元素的催化剂存在下氢化苯基丙酮酸衍生物。本发明方法提供药物和农药生产中可用作中间体的苯基乳酸衍生物,它使用容易合成的苯基丙酮酸衍生物作原料,操作简单并可获得比常规方法高的收率。

专利标题名:苯基乳酸衍生物的生产方法

发明人:韩晶岩;刘育英;刘连欹;孙凯;王传社

申请号:CN200810052429.X

公开号:CN101530404

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产品的新用途,特别涉及丹参提取物二羟基苯基乳酸在治疗和预防血栓中的应用,本发明实验数据表明,二羟基苯基乳酸能推迟从刺激到血栓起始时间,还能够延长血栓半体积时间。

三苯基膦

三苯基膦 1.在剧烈暴晒下会刺激人体,如果长时间接触有神经毒性,属于危险物品,不能与强氧化性试剂共存。芳基膦与氧的反应活性比苄基和烷基膦低。但是空气对于三苯基膦的氧化非常明显,生成了三苯基膦氧化物。三苯基膦不易着火和爆炸,但是当它加热分解时,会生成有毒的磷化氢和PO x烟雾。操作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2.稳定性:稳定 3.禁配物:强氧化剂 4.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5.聚合危害:不聚合 6.分解产物:磷烷 氯乙酸叔丁酯 溶解性:溶于乙醚。 性质与稳定性 避免与强氧化剂、强碱、水接触。 贮存方法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二氯甲烷 具有类似醚的刺激性气味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乙酰乙酸乙酯、环己胺。与其他氯代烃溶剂乙醇、乙醚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溶。 热解后产生HCl和痕量的光气,与水长期加热,生成甲醛和HCl。进一步氯化,可得CHCl3和CCl4。无色易挥发液体,难燃烧。二氯甲烷与氢氧化钠在高温下反应部分水解生成甲醛。工业中,二氯甲烷由天然气与氯气反应制得,经过精馏得到纯品,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常用来代替易燃的石油醚、乙醚等,并可用作牙科局部麻醉剂、制冷剂和灭火剂等。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比氯仿稍强,使用高浓度二氯甲烷时应注意。

安定性:在一般温度(常温)下没有湿气时,二氯甲烷比其同类物质(氯仿及四氯化碳)稳定。 危害分解性:长期与水接触会缓慢分解产生氯化氢。 危害之聚合:不会发生。

自攻螺钉规格大全

自攻螺钉规格 标准:十字槽GB845-85 GB846-85 GB847-85 JIS1122 一字槽GB5282 GB5283 GB5284 材料:渗碳钢不锈钢 表面:镀锌 GB845-85 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 材料:渗碳钢不锈钢 L<=50mm 全螺纹 L>50mm螺纹长度按 协议 螺纹规格ST2.2 ST2.9 ST3.5 ST4.2 ST4.8 ST5.5 ST6.3 dk max 4 5.6 7 8 9.5 11 12 K max 1.60 2.40 2.60 3.10 3.70 4.0 4.60 H型 1.90 3.00 3.90 4.40 4.90 6.40 6.90 m Z型 2 3 4 4.40 4.80 6.20 6.80 槽号0 1 2 2 2 3 3 L 4.5-16 6.5-19 9.5-32 13-38 16-45 19-50 22-75 GB846-85 十字槽沉头自攻螺钉 材料:渗碳钢不锈钢 L<=50mm 全螺纹 L>50mm螺纹长度按 协议 螺纹规格ST2.2 ST2.9 ST3.5 ST4.2 ST4.8 ST5.5 ST6.3 dk max 3.8 5.5 7.3 8.4 9.3 10.3 11.3 K max 1.10 1.70 2.35 2.60 2.80 3.00 3.15 H型 1.90 3.20 4.40 4.60 5.20 6.60 6.80 m Z型 2.00 3.20 4.30 4.60 5.10 6.50 6.80

槽号0 1 2 2 2 3 3 L 4.5-16 6.5-19 9.5-32 13-38 16-45 19-50 22-75

聚乳酸的研究进展

聚乳酸的研究进展 摘要: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是一种由可再生植物资源如谷物或植物秸秆发酵得到的乳酸经过化学合成制备的生物降解高分子。聚乳酸无毒、无刺激性,具有优良的可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并可采用传统方法成型加工,因此,聚乳酸替代现有的一些通用石油基塑料己成为必然趋势。由于聚乳酸自身强度、脆性、阻透性、耐热性等方面的缺陷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而,增强改性聚乳酸己成为目前聚乳酸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聚乳酸的研究进展,以改性为中心。 关键词:聚乳酸改性合成方法生物降解 引言 天然高分子材料更具有完全生物降解性,但是它的热学、力学性能差,不能满足工程材料的性能要求,因此目前的研究方向是通过天然高分子改性,得到有使用价值的天然高分子降解塑料。1780年,瑞典化学家Carl Wilheim Scheele 首先发现乳酸(Lactic acid ,LA)之后,对LA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大自然中其可作为糖类代谢的产物存在。乳酸即2—羟基丙酸,是具有不对称碳原子的最小分子之一,其存在L-乳酸(LLA)和D—乳酸(DLA)两种立体异构体。LA的生产主要以发酵法为主,一般采用玉米、小麦等淀粉或牛乳为原料,由微生物将其转化为LLA,由于人体只具有分解LLA的酶,故LLA比DLA或DLLA在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应用上有独到之处。 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PLA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上世纪70年代通过开环聚合合成了高分子量的聚乳酸并用于药物制剂及外科手术的研究上世纪80到90年代组织工程学的兴起更加推动了对PLA及其共聚物材料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合成不同结构的聚合物材料主要是采用共聚、共混等手段合成不同结构的材料;(2)催化体系的研究。 1 PLA的结构和性能

三苯基膦概况及三废处理

三苯基膦项目概况及三废处理方案 一、三苯基膦概况: 1、产品用途 三苯基膦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主要用于生产头孢类抗生素、雷洁霉素、氯洁霉素等医药原料药,也是生产液晶材料的原料,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催化剂配体。 2、生产工艺、原料及xx 三苯基膦的生产工艺目前国内厂家主要用格氏试剂法(镁法),我们准备采用镁法。镁法生产工艺相对于钠法安全,成熟。本工艺所用原料主要是甲苯、氯苯、三氯化磷、镁屑、四氢呋喃、盐酸。其中甲苯、四氢呋喃为有机易燃品,三氯化磷为剧毒品,暴露空气中能形成较大的盐酸雾气。镁法生产工艺最高温度为200度(导热油加热),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和负压反应,没有高压反应,工艺控制较安全。 3、公司环境影响 公司锅炉产生的灰渣,粉尘对本项目产品质量没有直接影响、可控可防。 4、国内市场状况 三苯基膦广泛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感光化学品、聚合物催化剂等众多领域,随着下游产品的不断开发,其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据统计,2010年国内三苯基膦需求量约100吨,年产量在8000吨左右,需求量以20%的速度增长,国内主要生产厂家有上海金山化工厂、江苏锦源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北兴、金坛华东化工研究所等几家企业,其中江苏锦源生产规模最大,年产量在3000吨左右。 因此我公司建设三苯基膦项目既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又给企业自身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投资及利润

我公司拟建年产三苯基膦500吨,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00万元,流动资金600万元。项目达产后年产值3000万元,净利润可达到500万元。 二、三废治理措施 1、废气的处理措施 三苯基膦生产过程中蒸酸工序产生少量酸气HCL,溶酸压滤、离心过程产生挥发性气体。HCL 通过液碱吸收塔将其吸收,挥发性气体通过引风用水喷淋,废水中和沉降处理。 2、废水的处理措施 本装置生产中排放的废水主要成分为MgCL 2,含极少量的甲苯和乙醇,生产1吨产品大约有3吨废水产生,每天按生产 1.5吨产品计,产生废水 4.5吨。废水含氯化镁浓度较高,可以通过浓缩、结晶的方法回收得到氯化镁产品,这样既处理了污水,也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另外如不想自己处理,可以将废水卖给生产氯化镁的厂家,也会有不错的效益。 3、废渣 本项目有少量废渣,每天大约有50公斤,可集中运往垃圾处理站,或填埋。综上所述,少量废气主要为酸气,可通过液碱吸收塔吸收处理。少量废水通过结晶得到产品氯化镁,或者外销为公司创造利润。三废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聚乳酸的研究进展

聚乳酸的研究进展 摘要 乳酸主要应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卫生和工业等方面。聚乳酸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的聚合物,聚乳酸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一种,对环境友好、无毒害,可应用于组织工程、药物缓释等生物医用材料,以及石油基塑料的替代材料。本文综述了聚乳酸在可降解塑料,纤维,医用材料,农用地膜,和纺织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乳酸聚乳酸纤维生物医药生物降解 Abstract Lactic acid green chemistry i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one of the unit ,Mainly used in food, medicine, sanitation and health care industry, etc。Poly lactic acid is lactic acid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polymer,Poly lactic acid as biodegradable material of a kind,Friendly to environment, non-toxic, can be applied to tissue engineering, drugs such as slow release of biomedical materials,And instead of the petroleum base plastic material。This paper reviewed the biodegradable polylactic acid in plastic, fiber and medical materials, agricultural plastic sheeting, and textile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and its developing prospects。 Key world: PLA PLA fiber Biological medicine Biodegradable 前言 由于人口的日益膨胀,以及地球上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环境污染日益成为全人类需要急需关注的问题,各国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人类即将面临的及其紧迫的环境危机。因此绿色化学成为了今国际化学和化工科学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它是未来科学发展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绿色化学是实现污染预防最基本的科学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烟草主要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烟草主要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张秋芳1,刘奕平2,刘波1, 谢小丹2,林培章2,史怀1,黄素芳1 (1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3;2福建中烟工业公司)摘要:酚类物质是影响烟草生长发育及其采后制品品质的重要物质之一。文章着重从烟草酚 类物质对烟叶品质形成的影响、烟草酚类物质的代谢、调节和积累以及影响烟叶酚类物质代谢 和转化的因子等方面,综述烟草酚类物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以及当前福 建省开展烤烟酚类物质的生化变化及其调控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烟草;酚类物质;生理代谢;调控技术;品质 Research advance of polyphenols in tobacco ZHANG Qiu-fang1,LIU Yi-ping2,LIU Bo 1,XIE Xiao-dan2,LIN Pei-zhang2,SHI Huai1,HUANG Su-fang1 (1 Biotechnology Institut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03,China; 2 Fujian Tobacco Industry Company,Fuzhou,Fujian 350003,China) Abstract: Polyphenols are important substance which affect the growth of the tobacco and their product quality. The progresses in the research on polyphenols in tobacco, such as metabolism, regulation and accumulation, were summaried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polyphenols on the quality of the tobacco, the impaction factors of its metabolism and transformation and so on , were also mentioned. The emphasized fields for the future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udies on the biochemical alteration to tobacco polyphenols in Fujian Province we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Tobacco;Polyphenols;Physiological metabolism;Regulation technology; Quality 由烟草体内三大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的代谢形成的酚类物质(包括酚及其衍生物) [1],是影响烤烟生长发育及其采后制品品质的重要物质之一,在烟草生长发育、调制特性、烟叶色泽、烟气香吃味和烟气生理强度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是研究和衡量烟草品质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2]。已发现的烟草多酚类化合物,包括单宁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花色素类、简单酚衍生物等;主要的酚类化合物有:绿原酸、芸香苷、莨菪灵和7-羟-6-甲氧基香豆素[3],绿原酸(咖啡单宁)和芸香苷约占烟草中酚类物质含量的80%以上[4]。 已有的研究表明,多酚类物质的含量与烟叶等级是相一致的,即:高等级烟叶多酚含量高[5],等级较好的烟叶中,其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也较高[3],低等级烟叶多酚含量低[5]。不同来源烟草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范围较宽,一般占烟叶重量的0.52~6.04%[4]。烤烟中绿原酸的含量通常在3%以上,芸香苷的变化范围为0.05%~1.6%,平均为0.4%[6]。本文拟从酚类物质对烟叶品质形成的影响开始,着重论述烟草酚类物质的代谢、调节和积累以及影响烟叶酚类物质代谢和转化的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与意义。 1 酚类物质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1酚类物质对烟叶颜色的影响 酚类物质对烟草质量的影响,最显著的是对烟叶颜色的影响[5]。酚类物质在氧的存在下均被多酚氧化酶氧化,氧化之后聚合形成结构极其复杂的褐色物质,使烟叶的颜色加深,此即酶催化下的棕色化反应[5]。烟叶发生的棕色化反应,会产生过深的颜色或不同程度的杂色。这不仅影响烟叶的外观质量,而且内部化学成分也大都消耗过度,有利品质的成分减少,比例不协调,内在质量一般也较差。一旦烟叶颜色完全变褐,其酚类物质含量会减少85%,烟叶的芳香吸味因此而变得很差,杂气加重[7]。此外,酶促棕色化反应还会导致糖类等内含物质的大量消耗,使烟叶叶片变薄,重量减轻,弹性变差,破碎度加大,燃烧力减弱,使用价值降低[8]。调制后的干烟叶在贮存、陈化及发酵过程中,随着烟叶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B0410024) 作者简介:张秋芳(1973-),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土壤与植物营养及生理生化等方面。

乳酸菌研究进展

乳酸菌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乳酸菌、乳酸菌的应用、乳酸菌菌剂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冻干保护剂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乳酸菌;应用;发酵剂;真空冷冻干燥 1. 前言 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在使用乳酸菌。今天,利用乳酸菌生产的健康食品已经一跃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食品。到目前为止,人们利用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制作泡菜[1]、酸菜、乳酪、酸奶等食品。另外青贮饲料经乳酸发酵后可增加贮藏时间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工业上制取乳酸是用淀粉类物质先糖化后,再用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生产纯乳酸[2-3]。发酵乳中的乳酸菌有预防肠癌、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提高系统免疫功能、减轻过敏反应和防止糖尿病等功能[1-3]。由于乳酸菌所具有的营养、健康的特殊功效,使其风靡欧、美、日、韩等市场,并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饮料、肉制品、保健食品等食品及预防医学领域[4-6]。 泡菜产业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贡献的产业之一。但我国泡菜企业长期沿用自然菌发酵,企业规模小,泡菜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食用安全性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泡菜产业的发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生物技术产品,对改造我国传统泡菜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产品,是泡菜工业化生产的专用发酵剂,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见到该产品销售。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冻干菌粉产品的使用,可以保证泡菜的产品质量,极大地缩短泡菜的发酵时间,提高泡菜的产量和质量。 2. 乳酸菌 2.1 乳酸菌的分类 乳酸菌是指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乳酸的细菌的总称。其中能进行乳酸发酵的大部分是细菌,有些为球菌、有些为杆菌,一般都不会运动。 常见的球形乳酸菌主要有:链球菌属将糖类经双磷酸已糖途径分解产生右旋乳酸,属正型乳酸发酵。多见于动物及动物性制品上;明串珠菌属将糖经单磷酸己糖途径分解产生左旋乳酸及乙醇等物质,属异型乳酸发酵。多见于植物体及植物制品之上;片球菌属将糖类经双磷酸己糖途径分解产生混旋的乳配。多数生活在植物及其制品上。 常见的杆形乳酸菌是乳杆菌属,约有20多种,有些种类产生右旋乳酸、也有产生左旋和混旋的乳酸,动、植物及其制品上均可找到它们。 2.2 乳酸菌特殊生活特点 乳酸菌具有强抗酸能力,大部分乳酸菌还具有很强的抗盐性,都能耐5%以

功能性食品论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

天津科技大学 《功能性食品学》研究生课程论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学院:食品学院

摘要 常见益生菌主要指两大类乳酸菌群:一类为双歧杆菌,常见的有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等;另一类为乳杆菌,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等。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和酵母菌等。从安全性角度考虑,目前工业用益生菌主要来源于健康人体、动物和传统食物(发酵乳制品、泡菜、纳豆等发酵食品)。国内外学者对益生菌进行了很多研究和介绍,但多数只局限于它的使用效果上,对其作用机理缺少系统而深入的总结。本文主要以乳酸菌、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为对象,综述了其在调节肠道菌群和促进机体免疫的作用机理及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肠道菌群;益生菌;研究现状 1.肠道菌群概况 1.1胃肠道正常菌群 人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个属500多种细菌,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 1 ],而仅类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的90%以上。胃、十二指肠、空肠细菌的种类及数量极少,主要由于胃酸、胆汁作用及小肠液流量大,蠕动节奏快,细菌在繁殖前即被冲洗到远端回肠及结肠,细菌浓度<103 个/mL,主要为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而回肠末端由于肠液流量少,蠕动减慢,细菌数逐渐增加到105 ~108 个/mL,主要含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类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 2 ]。至结肠,细菌数明显增加,浓度为109~1012 个/mL,主要为厌氧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酸杆菌,而有潜在致病性的梭状芽孢杆菌和葡萄球菌仅有少量。肠内菌群保持共生或拮抗关系,维持微生态平衡,与宿主健康及疾病有密切关系。 1.2 菌群失调 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肠道微生态系统被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偏离正常的生理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这称为菌群失调。临床上以腹泻为最明显症状,其它如肠道菌群中潜在致病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和一些过敏性疾病。 “益生菌”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当时的意思为“prolife”。Lilly等(1965)把它定义为微生物体所产生的能够促进生长的物质。Parker(1974)认为“益生菌”是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并且对动物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 3 ]。Fuller(1989)把

四三苯基磷钯MSDS

安全资料表; 根据法规(EC)1907号/ 2006 4.5版修订日期03.11.2011 通用欧盟MSDS -没有特定国家的数据没有OEL数据 1。该物质/混合物的识别 1.1产品标识 四(三苯基膦)钯(0) 产品编号:216666 cas-no.:14221-01-3 1.2有关确定使用或混合物质和使用建议 确定的用途:实验室化学品,制造的物质 2。危害识别 2.1分类或混合物的物质 不是一个有害的物质或混合物按法规(EC)1272号/ 2008。 这种物质是不列为危险根据指令67/548/EEC。 2.2标签元素 产品不需要与EC指令或各自国家的法律规定的标记。 2.3其他危险-不 3。成分组成信息 3.1种物质 同义词:四(三苯基膦)钯 Pd(PPh3)4 公式:c72h60p4pd 分子量:1.155,56克/摩尔 4。急救措施 4.1描述的急救措施 如果吸入 如果呼吸到新鲜空气,移动的人。如果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洗涤用肥皂和大量的水。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用清水冲洗眼睛作为一项预防措施。 如果吞下 决不放弃任何的嘴昏迷的人。用清水冲洗口。 4.2个最重要的症状和疗效,急性和延迟 据我们所知,化学,物理,和毒理学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调查。 4.3指示任何立即就医治疗和特殊需要

没有可用的数据 5。消防措施 5.1灭火介质 合适的灭火介质 用喷水,抗溶性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 5.2特殊危险物质或混合物的产生 碳的氧化物,氧化物磷 5.3建议的消防队员 戴自给式消防装置,如果必要的话。 5.4进一步的信息 没有可用的数据 6。意外释放措施 6.1个人防护,防护设备,应急程序 避免粉尘的形成。避免吸入蒸气,雾或气体。 6.2环境保护 不要让产品进入排水沟。 6.3材料与方法遏制和清理 清理铲。保持适当的处置,密闭容器。 6.4提到的其他部分 处理见13节。 7。搬运和储存 7.1注意事项的安全处理 在地方的灰尘形成提供适当的排气通风。 安全存储7.2个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 存放于阴凉处。商店在氩气。手柄在氩气。存放于阴凉处。容器保持密闭,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建议的储存温度:2 - 8°C热敏感。空气,光线,湿度敏感。 7.3个特定的最终用途 没有可用的数据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个控制参数 与工作场所的控制参数的元件 8.2接触控制 适当的工程控制 一般工业卫生实践。 个人防护设备 眼睛/面部防护

自攻螺丝规格表

自攻螺丝規格表-JIS JIS 公称尺寸 螺纹尾形AB AB A B A B A B A B A B A AB A AB A AB A AB A AB A AB B B B B B B B B B B BT BT BT BT BT BT 每寸扣数6456484840322828241820161814161216外最大(mm) 2345径最小(mm) 345 内径最大(mm) 123最小(mm) 长度> 3444468810 (mm)< 6688151820254050505050 自攻螺丝规格表-ANSI ANSI 公称尺寸#2#3#4#5#6#7 #8#10#12 螺纹尾形AB AB A AB A AB A AB A AB A AB A AB A AB 每寸扣数3223242018201619151812161114外最大(mm) 径最小(mm) 内最大(mm) 径最小(mm) 长度> 1/83/163/161/41/45/165/165/165/163/8 (mm) < 5/83/84222222 螺丝基础知识 螺丝知识2009-05-03 08:44 阅读412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当今世界上长度计量单位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公制,计量单位为米(m)、厘米(cm)、毫米(mm)等,在欧州、我国及日本等东南亚地区使用较多,另一种为英制,计量单位主要为英寸(inch),相当于我国旧制的市寸,在美国、英国等欧美国 家使用较多。 1、公制计量:(10进制)

1m =100 cm=1000 mm 2、英制计量:(8进制) 1英寸=8英分1英寸= mm3/8¢¢× = 3、1/4¢¢以下的产品用番号来表示其称呼径,如:4#,5#,6#,7#,8#,10#,12# 第三章材料 一、目前市场上标准件主要有碳钢、不锈钢、铜三种材料。 (一)碳钢。我们以碳钢料中碳的含量区分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以及合金钢。 1、低碳钢C%≤% 国内通常称为A3钢。国外基本称为1008,1015,1018,1022等。主要用于级螺栓及4级螺母、小螺丝 等无硬度要求的产品。(注:钻尾钉主要用1022材料。) 2、中碳钢%%。目前市场上基本没使用 4、合金钢:在普碳钢中加入合金元素,增加钢材的一些特殊性能:如3 5、40铬钼、SCM435,10B38。芳生螺丝主要使用 SCM435铬鉬合金钢,主要成分有C、Si、Mn、P、S、Cr、Mo。 (二)不锈钢。性能等级:45,50,60,70,80 主要分奥氏体(18%Cr、8%Ni)耐热性好,耐腐蚀性好,可焊性好。A1,A2,A4 马氏体、13%Cr耐腐蚀性较差,强度高,耐磨性好。C1,C2,C4铁素体不锈钢。18%Cr镦锻性较好,耐腐蚀性强于马氏体。目前市场上进口材料主要是日本产品。按级别主要分SUS302、SUS304、SUS316。 (三)铜。常用材料为黄铜…锌铜合金。市场上主要用H62、H65、H68铜做标准件。 二、碳钢产品所使用的盘元:

乳酸发酵

乳酸发酵 生工091 060509125 王玮 摘要:本文主要就乳酸发酵过程中发酵工艺的优化,乳酸的提取和精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的概述。 关键词:乳酸发酵优化提取和精制研究进展 乳酸,又名丙醇酸,学名α-羟基丙酸,分子式为C3H6O3,其结构分子中含有一个不对称的碳原子,因此具有旋光性按其构型和旋光性可分为L-乳酸、D-乳酸和DL外消旋乳酸。本文中介绍的主要是L-乳酸。乳酸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有机酸之一,是制造无毒的高分子化合物聚L-乳酸的单体,也是医药、印刷、印染、制革、食品等工业的重要原料[1]。 产酸能力强,且可应用到工业上的主要是细菌中的乳酸菌类和霉菌中的根霉属。根霉属中常用于发酵生产乳酸[2]。 1 乳酸发酵工艺的优化及进展 L-乳酸发酵生产酶原料大多采用的是玉米、大米、薯干、糖蜜或淀粉等,根据原料的不同。有的原料需要首先将其加工处理获得淀粉。然后再经糖化工艺处理得到糖类底物。有些原料则可直接用于发酵过程.最后的糖类基质经微生物发酵即可得到L-乳酸[2]。 1.1 菌种选育 菌种的优良直接关系到发酵过程的控制及其产量等,是发酵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以米根霉为亲本的优良菌株的选育有: 1)高产菌株的筛选:白冬梅等人[3]利用酸性馒头片富集培养,用含脱氧胆酸钠和溴甲酚绿平板检出的方法,从土壤中选出了根霉菌R.oryzae3017。同时利用UV、硫酸二乙酯和60Co对菌株R.oryzae3017进行了诱变选育,得到突变株R.102l[4]。而离子注入生物体诱变育种是人工诱变方法的一种新发明,已经证实离子注入诱变,可以获得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为筛选优良的突变型菌株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离子束也可以作为介质进行外源目的基因转移和转导[5]。 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得到高产的目的工程菌株。L一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NADH作辅酶,可逆催化氧化L一乳酸生成丙酮酸,因此可以提高L一乳酸脱氢酶表达基因在菌株中的扩增,使其向有利于L一乳酸生成的方向进行。Skory[6]首次将米根霉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在酵母菌中表达。其后又通过提高乳酸脱氢酶活性来提高米根霉的产酸能力,其中带有较长基因片断的质粒明显比带较短基因片断质粒的产酸量高[7]。尽管基因工程实现了有目的、有控制的菌株选育,但目前关于插入的DNA片断在米根霉菌株中是如何结合与复制的还不清楚,在如何选择最佳质粒载体等方面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2 发酵条件优化 王学东等[8]人通过正交试验法对米根霉L一乳酸摇床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比等影响其转化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结论表明得出了在摇床条件下米根霉产L乳酸的最佳条件是发酵时间65 h;温度32℃;装量40 mL ;接种量2%;氮源(NH4)2S042.5‰;KH2P040.15‰;MgSO4·7H200.25;ZnS04·7H20 0.05,使该菌株产乳酸达到10%以上,乳酸对糖的转化率达到75%。 1.3 乳酸发酵技术及优化与工艺

聚乳酸的合成和改性研究进展

Abstract Polylactic acid is a widely used biodegradable material, which,together with its copolymers,are now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biomedical materials.There are two main methods for synthesizing homopolymer of lactic acid: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and the direct polycondensation. The direct polycondensation method includes the direct melt polycondensation and the solution polycondensation.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action mechanism,the ring -opening polymerization includes the anionic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the cationic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and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coordination.In this paper,the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ifferent polymeriza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The high cost in synthesizing lactic acid homopolymer,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of products and its hydrophobic,brittle performance have limited its applications.The current study of polylactic acid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odification.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and physical modifications are reviewed,such as copolymerization,cross-linking,surface modification,blends,fiber composites and so on.Synthesis and modification of polylactic acid are discussed.Synthesis conditions should be improved.Non -toxic or low -residue catalysts should be used. Keywords polylactic acid;synthesis;modification;advance 聚乳酸(PLA )属于脂肪族聚脂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 物降解性,目前已成为生物降解医用材料方面最受重视的材料之一[1-5],且聚乳酸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还可通过熔融纺丝法制成纤维,其原料乳酸可由淀粉等发酵制备,属于环境可再生资源。 聚乳酸的合成是以乳酸为原料,直接缩聚得到,由于反应产物水难以从体系中排除,所以产物分子量较低,很难满足实际要求。若采用两步聚合法丙交酯开环聚合,虽可制备出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乳酸,但其流程冗长,成本高。聚乳酸合成的高成本及其疏水性、脆性等性能缺陷,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所以目前对聚乳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性上。 本文主要从聚乳酸合成和改性两方面综述国内外聚乳酸的最新研究进展。 聚乳酸的合成和改性研究进展 摘要 聚乳酸类材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生物医用材料中最受重视的材料之一。乳酸均聚物的合成 主要有两种方法: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和直接缩聚法。直接缩聚法包括溶液缩聚和熔融缩聚;按照反应机制,开环聚合法包含阴离子型开环聚合、阳离子型开环聚合和配位开环聚合。本文讨论了各种聚合方法的机制和研究进展。由于乳酸均聚物合成的成本高,产物分子量低及其疏水性、脆性等性能缺陷,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目前对聚乳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性上,本文详细介绍了共聚、交联、表面修饰等化学改性方法和共混、增塑、纤维复合等物理改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聚乳酸的合成及改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改进聚乳酸的合成工艺条件,使用无毒或低残留量的催化剂;用新材料对聚乳酸进行改性,在克服原有缺点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用途的聚乳酸材料。 关键词聚乳酸;合成;改性;进展 中图分类号TQ32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857(2009)17-0106-05 陈佑宁1,樊国栋2,张知侠1,党西妹1 1.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2.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西安710021 Research Advance of Synthesis and Modification of Polylactic Acid 收稿日期:2009-04-27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B13);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06XSYK105);咸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08057)作者简介:陈佑宁,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电子信箱:chenyn@https://www.360docs.net/doc/8111241968.html, CHEN Youning 1,FAN Guodong 2,ZHANG Zhixia 1,DANG Ximei 1 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anyang 712000,Shaanxi Province,China 2.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21,China 综述文章(Reviews )

#乳酸菌活菌制剂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乳酸菌活菌制剂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曹亚斌 Fuller于1989年首次给益生菌下的定义是“益生菌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而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菌添加剂。”FAO和WHO 给出益生菌的定义为“当摄人足够数量时可对宿主起有益健康作用的活的微生物。”不少地方采用这一概念,但随着研究的进行逐渐发现了这个定义的局限性,不同的研究者也不断提出应对益生菌概念进行调整和完善。在有益菌中,主角是乳酸菌,各国科学家对活性乳酸菌的研究取得诸多成果。 活性乳酸菌对动物机体有众多的有益作用,如协调和维持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和病原体竞争肠黏膜的吸附位点,致使病原菌无法在肠黏膜上定植,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抗肿瘤作用,刺激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活性乳酸菌对于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一、活性乳酸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应具备的条件 对于活性乳酸菌菌株的选择应建立在它能够促进肠内免疫反应而不会改变肠内动态平衡的基础上。要胜任这个使命,乳酸菌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应具有较高的活性,必须能耐受低pH以及胆汁酸;②如果菌株不能在肠道内定植,应能够在肠道内持续存在(可通过持续摄人而满足);③能够附着到肠上皮以抵抗肠蠕动的冲洗作用;④应该能够和肠相关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或者发出信号。 1、乳酸菌的活性

一般认为活性乳酸菌要对免疫系统起作用,它们必须保证是存活状态的,可以在肠道内增殖并存活下去,包括FAO和WHO的概念中都认为益生菌应该是活的微生物。试验证实和活性的德氏乳杆菌组相比,无活性的德氏乳杆菌组激活分泌细胞子的细胞数量要少。 另有一些试验结果明确地显示,被摄取的菌株并役有成为肠道正常菌群的固定成员而只是在摄取期间存在或者是在给料后维持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另外,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中的乳酸及一些可溶性因子也会发挥作用。从8种冻干乳酸菌株组成的乳酸菌混合物VSL3中提取的DNA可引起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的非炎性反应。在一个同样使用(VSL3)混合物的相似的研究中发现,这种乳酸菌的染色体DNA通过TLR9信号途径对右旋糖酐硫酸酯钠引起的小鼠大肠炎模型有抗炎作用。 试验证明,只有活性乳酸菌,在肠内存在至少48 h~72 h才能发挥作用,这是所有颗粒性抗原要诱导肠内免疫促进作用所必须的。这一结果提示了对于每一种动物来说每天定量的活性乳酸菌摄人对于其发挥免疫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类研究有助于阐明关于活性乳酸菌对免疫调节的分子基础。 2、益生菌的黏附性 关于益生菌的黏附性也受到较多的关注,对宿主细胞或黏滚的黏附能力被认为对益生菌来说是必须的。因为只有黏附到肠道内表面才能抵抗肠道的蠕动而不被很快的排出,只有黏附之后才有和肠上皮和相关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可能。然而对于活性乳酸菌的黏附性,尤其

聚乳酸的改性研究进展

聚乳酸的改性研究进展 摘要:聚乳酸是一种新型无毒的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是性能优良的绿色高分子材料,本文综述了聚乳酸的改性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中国论文网/7/view-12986201.htm Abstract:The polylactic acid was a kind of new non-toxic material,which was biocompatible and biodegradable. It was a fine performance green polymer material.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modification of polylactic acid was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modified polylactic acid were discussed. 关键词:聚乳酸;改性;共聚;共

混;复合 Key words:polylactic acid;modification;coplymerization;blend;composite 中?D分类号:TQ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227-03 0 引言 聚乳酸简称为PLA,因为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和降解性,所以在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生产一次性的点滴用具、美容注射粒子、口腔膜、心脏支架等方面得到了很广的应用。在PLA制备的初期,是由小麦、玉米、麦秆等植物中的淀粉为原料,在催化剂酶的作用下,得到乳酸,在经过一定的化学合成工艺合成得到高浓度的聚乳酸。聚乳酸除了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以外,还具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 1 聚乳酸改性的原因 PLA的聚合主要是有两种方法[1],第一种方法是直接缩聚法,乳酸同时具

乳酸菌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乳酸菌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乳酸菌生物技术是21世纪各国竞相开拓的一个尖端领域,乳酸菌是一类能够利用碳水化合物生成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总称。在分类学中,其可以划分为43个属(包括乳杆菌属、乳球菌属、双歧杆菌属等),210余个种及亚种。乳酸菌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基础性强的新兴学科,是现代生物学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下面我从五个不同方面简单介绍乳酸菌的应用,当然它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 一、乳酸菌在青贮中的应用 乳酸菌是促使青饲料发酵的主要微生物,乳酸菌依其发酵糖生产乳酸的能力分为两类,一种是同型发酵乳酸菌;另一类是异型发酵乳酸菌。同型发酵乳酸菌在生产乳酸和青贮饲料方面更有效,耗能更少,而且容易保存营养物质,属于比较经济的发酵类型。青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型乳酸菌能否迅速大量繁殖,筛选并培养最适合的乳酸菌是关键,调节青贮料内微生物区系,调控青贮发酵过程,促进多糖与粗纤维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 二、乳酸菌在植物种植中的应用 乳酸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乳酸菌所分泌的有机酸( 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等) 一方面直接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另一方面则通过螯合作用释放出土壤磷素,以便于植物吸收利用;同时乳酸菌对植物病害有着调控作用,诸多研究证实乳酸菌可有效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日本科学家利用乳酸片球菌研制出了防治农作物病害的“乳酸菌农药”。将其制成液态药物,将菠菜种子在药液里浸泡24 h。处理过的种子播种到含菠菜枯萎病病原菌的土壤内,在长出来的菠菜中染病菠菜只占约12%。 三、乳酸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在鸡、猪等基础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可以提高肉鸡、猪日增重和肉品质,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等;在幼龄反刍动物的饲养过程中使用乳酸菌制剂,有助于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提高日增重,调节瘤胃pH;有助于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的菌群平衡等。帅丽芳等给荷斯坦奶牛饲喂含乳酸菌的发酵乳,结果发现其反刍时间得到显著提高。聂志武(通过给新生犊牛口服假长形双歧杆菌,研究结果发现其增重提高了25.2%,饲料转化率提高了11.4%;朱学芝等研究结果发现,乳酸菌的代谢产物能协助虾消化一些不易消化代谢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虾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四、乳酸菌在临床中的应用 在人体肠道中,有多达500种约1亿个细菌共生。这之中,包括乳酸菌在内的20个属为优势菌群。人体在健康状态下,肠道内的菌群在种类和数量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形成良好的微生态平衡。乳酸菌在肠道内定殖后可通过调整正常肠道菌群相对含量发挥益生作用。这些作用主要包括缓解乳糖不耐的症状、腹泻、胃溃疡,促进免疫应答,抗过敏和预防结肠癌,增强免疫功能等。 五、乳酸菌在基因芯片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是上世纪 90年代兴起的一种对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基因同时进行检测的新技术,具有高通量、并行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谱测定、基因功能预测、基因突变检测和多态性分析等方面。多种乳酸菌基因组全序列以及其大量 EST、16S rDNA、16S-23S 基因间区和功能基因序列测定的完成,有力地推动了基因芯片技术在乳酸菌研究中的应用。在我国, 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内蒙古地区酸马奶中分离了一株具有优良特性的干酪乳杆菌(L. caseiZhang), 具有很强的耐酸、耐胆盐、降胆固醇及免疫调节等特性,该菌是国内较为系统开发的益生菌菌株之一,并且和中国科学院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