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

东晋
东晋

一.东晋建立的背景

1.西晋灭亡,胡族贵族入主中原,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为了抵抗胡族贵族的奴役和压迫,汉族地主阶级和广大汉族人民需要建立与自己民族利益一致的封建阶级。

2.西晋永嘉年间,人们躲避战乱,迁徙到江南地区,史称“永嘉南渡”。北方世家大族的南迁,壮大了南方地主阶级力量,从而为封建阶级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而永嘉南渡的首领是司马睿。317年称晋王。318年称帝,史称东晋。

二.司马睿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司马睿于公元276年(咸宁二年)生于洛阳,290年(太熙元年)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313年(永嘉七年)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317年(建兴五年)称晋王,建元建武,318年(太兴元年)即帝位,为晋元帝。323年(永昌元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三.“王与马,共天下”解释

"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但天无二日,王导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太阳岂能与万物同辉,君臣名分是有区别的",晋元帝才没有勉强他。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历元、明、成三朝,王导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他还亲自驾临王导的府邸,礼敬王导的妻子。王导每次上朝,晋元帝都要起立相迎。所以"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有着实际的历史含意,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

四.东晋统治

1.侨置和土断政策

(1)侨置:是东晋王朝安置移民的重要措施。即在江南地区建立侨置郡县。当时北方士族与普通百姓大量南迁,多相聚而居。保持原有的籍贯。统治者因而设置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士族。东晋初期,稳定了社会内部不安定的因素,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2)土断:就是对侨州郡的设置和侨人户籍进行整理,在撤销、合并侨置机构的同时,将侨人的户籍由白籍改为和土著居民相同的黄籍,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侨人和土著之间的关系。东晋成帝(326—334)年间开始实行土断,其中桓温主持的“庚戌土断”最为有名。

2.门阀政治“垄断性和鼎盛特点”

(1)政治上:大族凭借资历和门第垄断仕途,权力中心的录尚书事,中书监(令),尚书令(仆射)等清职要官,几乎完全被高门华阀所把持,寒门庶族只能充任一些低官浊职。

(2)经济上:①东晋确立的“给客”制度规定,官吏依品荫客数量为:一、二品40户,三品35户,以下各品依次递减5户,直至九品5户,三品以下的均比西晋时有所增加。②门阀世族还可以霸占过去一直属于国家所有的山川林泽。

(3)其他:①门阀世族与寒门庶族的界限更加严格,“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政治准则,等于公开宣布大族不受法律约束。②谱学更加兴盛,孝武帝太元中,朝廷派人协助贾弼编成《十八州士族谱》,称为百家谱。而谱牒是吏部选官的重要依据,谱学也成为了维护门阀世族利益的工具。

3.东晋社会矛盾

东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错综复杂,有皇权和大族的矛盾,世族与寒门的矛盾,南北大族(即侨姓大族和吴姓大族)的矛盾,以及南渡大族之间的矛盾等。

在整个东晋以致南朝时期,长江下游的扬州地处政治中枢,长江中游的荆州为军事重心,荆州镇将往往凭借军事力量上的优势威逼扬州。荆扬之争虽然是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实际上也渗透着皇权与大族内部的斗争。

4.东晋北伐

(1)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军事家。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

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见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

(2)桓温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

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

桓温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实现。死后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宣武皇帝"。

(3)北伐过程

①祖逖北伐。祖逖上书司马睿,要求北伐。他说:“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他估计,只要南方的晋兵一出,北方人民必然群起响应,中原可以

收复。可是司马睿只想在江南建立他的统治,对北伐并无兴趣。因之给了祖逖以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名义,又给了一千人的口粮和三千匹布,作为军用物资,要他北伐;但却不给士卒和兵器,要他自行招募和打造。永嘉七年(公元313年),祖逖毅然率领自己原有的部曲百余家渡江北上。他在长江中流击楫、慷慨发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祖逖在淮阴(今江苏清江)冶铸兵器,招募士卒,队伍扩大到二千余人。他进军至今河南地区,联合当地的起义武装,大破石虎(石勒之侄)军五万余人,又连破石勒军,一时“黄河以南,尽为晋土”,“石勒不敢窥兵河南”。可是正当祖逖准备渡河北上,“扫清冀、朔”的时候,司马睿派来了戴渊为都督兖豫幽冀雍并六州诸军事、征西将军,以牵制祖逖。祖逖忧愤成疾,于公元321年(大兴四年)病死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北伐停止。后来祖逖收复的土地又相继失去。

②桓温北伐。公元347年(永和三年),他率军入蜀,灭了賨人李氏的汉国,声威大振,他后来曾三次北伐。第一次是在公元354年(永和十年),他亲率步骑四万余人,连败氐族所建的前秦,直抵霸上(今陕西长安东),当地居民“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桓温因军粮不继,未能攻克长安,退返襄阳。第二次北伐是在公元356年,桓温击败羌族贵族姚襄,收复洛阳。桓温向晋穆帝建议还都洛阳;又建议自西晋末年以来南迁的士庶人等,一律返回故乡。可是这时自皇帝下至达官贵人,均安于江南一隅,不愿北还。桓温的建议未被采纳。后来桓温返回江南,洛阳和其他已收复的土地又相继失掉。第三次北伐是在公元369年(太和四年),桓温率步骑五万人大破前燕军,进抵枋头(今河南浚县)。可是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援,截断了晋军的粮道,桓温只得退兵。在退兵途中,晋军遭到前燕骑兵的追击,死者三万余人。桓温北伐,虽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可是东晋统治集团内部却钩心斗角,破坏北伐,所以很难成功。

五.淝水之战

1.双方战前形式分析

前秦:先后灭掉代国、前燕、前凉统一了北方,休整了十年时间发动吞并东晋的一系列战役的同时还派了吕光进军西域

东晋:大权臣桓温的篡位的阴谋经过王谢两家的努力和平化解,并且谢安积极缓和士族之间的关系,稳定国民的情绪,并组建北府军,皇帝上台两年时年十九岁

2.战争准备

前秦:西线(益州巴西县)八万水军主帅为姚苌、裴元略,中线(荆州襄阳)二十余万兵力主帅为慕容垂,东线(主线)三十余万嫡系部队苻坚御驾亲征,民兵四十余万在路上未到(总决策总指挥:苻坚,后方:太子)

东晋:西线益州已失手,中线(荆州江陵)十万兵力主帅桓冲,东线(扬州广陵)北府兵八万主帅谢玄、谢石、谢琰,豫州刺史部(豫州淮南)七千兵力主帅桓伊(总指挥:谢安,后方:谢安,前线总指挥:谢玄)

3.战争经过

前秦先夺益州,再夺荆州江北重镇襄阳,然后苻坚从长安出发,东晋桓冲主动渡江北击,声援建康。谢玄、刘牢之在淮南以五千兵力大败前秦猛将梁成十万兵力。淝水之战前秦大败,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4.结果分析

(1)前秦错误估计了形势,对己方军事力量估计过高。

(2)前秦缺乏周密的作战计划,还犯了战略错误。

(3)前秦百万大军临时征调而来,战斗力不强。

(4)前秦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东晋内部团结。

(5)谢安等人战略战术运用成功,北府兵的英勇善战。

5. 意义

战后前秦的统治迅速瓦解,北方陷入更大规模的分裂割据,而东晋解除强敌的威胁,进一步稳定了它在南方的统治。此后,南北政权之间的对峙局面得以长期延续。

六.孙恩卢循起义

1.原因

(1)东晋后期,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内部矛盾剧烈,并加紧了争权夺利和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2)豪门世族肆无忌惮地大量兼并土地,使广大劳动农民,甚至中小地主日益破产,沦为佃客或奴婢。

(3)广大劳动农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越来越重,生活日趋痛苦。

2.经过

(1)399年(陵安三年),司马元显下令征发江东八郡“糜喃为客者”,以充兵役,结果引起骚动。孙恩便率领百余人登陆,很快发展到数万人,遂攻陷会稽,江东八郡很快为起义军所占有。东晋政府见起义军声势浩大,急忙派北府兵前往镇压。为了避免损失,孙恩率领群众二十多万人退回海岛。以后,孙恩先后三次登陆,大败晋军,曾兵逼建康。

(2)402年(元兴元年),孙恩最后一次登陆,攻临海,不幸失利,投水自杀。余众由其妹夫卢循率领。转战各地。404年,卢循率领义军由水路占领广州。

(3)410年,刘裕率军北进,攻击南燕,后方空虚。卢循乘机从广州出发,分两路北伐,起义军直逼建康。当刘裕率军南下镇压时,卢循接连失败,最后赴水而死。起义最终失败。

3.结果分析

(1)是中国历史上江南地区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基本上摧毁了东晋的统治基础,使其名存实亡。

(3)沉重的打击了门阀世族势力,南方的门阀世族失去了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开始走向衰落,寒门庶族地位得以上升。有利于政治结构的调整和政治上的革新。

(4)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原本极度紧张的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超详细的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 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 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 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实行赎 买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凯立得地图更新方法

以下是文件的说明,更换地图只需要更换4个主要地图文件和POI_DATA文件夹就OK,图示以3.5寸的P0019-C5003为例,其它版本方法相同 NAVIBG.CLD NAVIMAP.CLD NAVIPIO.CLD NAVIRD.CLD 以上就是4个主要地图文件 POI_DATA文件夹 是和地图配套的信息点文件夹 下面是凯立德的文件解释 ★主程序★-------------(必须同期更换) navione.dll CarelandNaviMain.dll ★常驻程序★ Loader.exe----全屏起动:点击此文件进入导航系统 Loader.ini----路径及横竖屏设置(旋转屏幕=0~4:0自动,1\3竖,2\4横) Navione.exe CNVFONT.BIN VOICEWAVE.VPK NaviColor.dll Phrase2.dll CareLandRWRS.dll----手写有关 [AddrBook]---------用家地址资料导出/导入存放位置 [IsRes4]方言 Resource_Cantonese.dat----广东话 Resource_Northeast.dat----東北话(暫沒有) Resource_putong.dat----标准普通话 Resource_Szechwan.dat----四川话 Resource_tw.dat----台湾话 vssver.scc [Res]地图主題设置 carelandnavirender_1.dll carelandnavirender_2.dll carelandnavirender_3.dll carelandnavisymbol_1.dll carelandnavisymbol_2.dll carelandnavisymbol_3.dll vssver.scc [Route]路径

东晋门阀政治

六.学员书评 本书名为《东晋门阀政治》,自然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这“门阀”二字,何为门阀。“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时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广义上的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狭义地讲,门阀制度特指魏晋时期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世家大族控制朝政所依附的制度。而本书作者田余庆所论证的门阀政治更偏向于狭义的门阀这一概念,但并不完全相同,作者认为门阀政治实际上只存在于东晋一朝,是皇权政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这与之前的学者所认为的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有所不同。作者在书中论证了其观点的合理性。在我阅读此书时同时查阅了其他冶史者的不同观点作为对比。 在论述门阀政治时从其认为的开端“王与马共天下”讲起,从两晋之间的社会大背景出发,阐述了门阀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王马结合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晋八王之乱后期司马越与王衍的关系。惠帝末年和怀帝时期的西晋朝廷,以司马越、王衍为核心操持政局,有士族名士装点其间,实际上是“王与马共天下”最早的一种组合。这种结合既有政治因素,又有一定的地域相系。不过此时的“共天下”并未达到东晋时期的局面,应该注意的是由司马越、王衍在洛阳的关系派生出司马睿和王导在徐州下邳的关系,这才是门阀政治的真正开端。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根本原因是东晋江左政权依赖于士族。西晋统治者进行的八王之乱以及随后的永嘉之乱毁灭了几乎全部的西晋王室,由于皇族劫余无多建邺的司马睿更不得不依靠具有号召力的士族琅琊王导。这即作者在书中所提起的东晋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之一皇权不振。 在对门阀政治的维持方面作者认为颍川庾氏起了很大的作用。庾亮在王导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巩固了门阀政治。其体现在,在王导受王敦之乱急于保护家族利益之时庾亮抵抗住了皇权对门阀政治的一次重大反抗。作为门阀政治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表格详细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关 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三元里人民进行 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杨秀清、萧 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先后参加拜上帝教,成为领导骨干。 1848年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文章,表现了要建立帝王事业的志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9月,周立春领导青浦人民赵义,刘丽川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北方捻党起义。 1855年捻党在雉河集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 方的友军。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爱珲条约》。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59年6月,英法公使到北京交换条约文本,蓄意挑衅,炮轰大沽口。中国守军开炮还击,击沉 击毁敌舰十多只,英海军司令受重伤。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 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2年陈玉成在安庆防御战中牺牲。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同中外反动军队激战。曾国藩统率反 动武装,在外国侵略者配合下围攻天京。太平天国军民进行天京保卫战。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不久,成立哲德沙尔国,自立为汗。俄、英侵略者先后承认这个伪 政权。 1867年美国借口美船水手被杀,派军队侵犯台南瑯王乔,被台湾人民击退。 1868年捻军失败。 1871年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区。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 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74年日本侵略军侵犯台湾瑯王乔,台湾军民坚决抵抗,日军惨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专条》。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 1881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伊犁条约》。 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 1884年8月下旬,法舰突然袭击马尾军港的福建水师。清政府下诏对法国正式宣战。10月,刘铭 传的清军击退进犯台北的法军。 1885年3月,法舰进犯浙江镇海。刘永福黑旗军和越南人民配合,在临洮大败法军,收复十多个 州县。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要地。 6月,《中法新约》签订。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要求变法。

佳明导航地图升级方法

Garmin(佳明)地图在线下载升级方法 注意事项: 1、Garmin导航可有一次免费更新。 2、地图更新仅适用于已经预装了中国大陆导航电子地图的Garmin车载导航产品,如果第一次收星定位后使用60天内,Garmin网站有新版地图提供,除了60天内的免费更新,还享有一次免费地图升级。 3、由于地图信息量增加,致使地图数据变大,若在升级过程中出现内存不足的提示,需自备足够容量的存储卡(SD卡或TF卡)。 升级步骤如下: 1、首先打开佳明中国官方网站(.cn),在屏幕上方点击My Garmin, 2、在My Garmin中点击地图更新 3、在弹出的界面中选取进入在线下载地图,点击进入界面后会有一个地图升级步骤。 4、将导航开机,在工具设置里面查看地图信息,决定升级与否。 5、若有新版本地图需要升级,则按照要求将导航通过数据线连接电脑后,点下一步。 6、电脑会自动安装升级所用的插件。插件安装完毕,会提示用注册的帐号进行登陆。若没有帐号,则需要进行建立。 7、登陆后电脑会自动和导航进行连接。 6、正确连接后会出现地图信息,和该机所进行的升级记录。 7、点击获取解锁码,可以得到本次升级所用的一组25位的解锁码,该码具有唯一性。 8、解锁码记录后,将地图压缩文件下载到电脑硬盘内。 9、将地图文件解压。 10、解压后双击文件夹内的SETUP.EXE文件。

9、点击下一步 10、选取第一栏 11、输入刚获得的25位解锁码,在弹出的提示框中点击“是”开始安装地图到GPS主机(这里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12、安装过程需要1-2个小时。 完成安装后,点击“完成”退出地图升级工具。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超详细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详细). 时间重大事件 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时期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鸦片战争后,中国少数人有了民族觉醒的意识。 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林则徐编成了《四洲志》。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2年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协定关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享受领事裁判权),关税主权(协定关税)等等。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先后参加拜上帝教,成为领导骨干。 1848年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文章,表现了要建立帝王事业的志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评价: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要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这是一种空想,加上连年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9月,周立春领导青浦人民赵义,刘丽川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北方捻党起义。 4月23日沙俄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库页岛。 1855年捻党在雉河集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方的友军。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爱珲条约》。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

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更新方案

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更新方案 简要说明 为满足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需要,《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更新方案》(以下简称“更新方案”)在《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方案》(以下简称“专项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着重调整和完善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更新方案中设置了更新表和变更表两大类表式,其中更新表主要了解截止更新时点时,所有发生变化的乡(镇)、建制村和农村公路的现状,详见“乡(镇)、建制村、农村公路更新表”;变更表主要了解乡(镇)、建制村和路线的编码和名称变化情况,详见“乡(镇)、建制村、路线编码和名称变更一览表”。 2.在专项调查方案中,为掌握乡(镇)、建制村通达情况,制定全国农村公路统计标准,要求按通达路线的实际条数填写乡(镇)、建制村通达情况调查表。而在更新方案中,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调整了通达路线的填报原则,按照“一乡(村)一路”的原则,为每一个乡(镇)、建制村指定一条优选通达路线及其通达方向,并根据交通部对乡(镇)、建制村通达、通畅计算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确定乡(镇)、建制村的通达、通畅状况,详见“乡(镇)、建制村基本情况及通达现状更新表”。 3.在更新方案中增加“报部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审核要求”,进一步明确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的审核内容。 4.在更新方案中增设“变更原因”指标,用于了解乡(镇)、建制村和农村公路的变化原因。 5.在更新方案中,对路段的划分原则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出入村点”和“路线交叉”分段,增加了“城管路段”分段,并进一步明确了路段发生变化的填报

要求。 6.在更新方案中,增加以下指标内容: ①路段更新表增设4个指标,即3.7可绿化里程(公里)、3.8已绿化里程 (公里)、3.9养护里程(公里)、3.10是否城管路段。路面类型指标增 设一种分类:9.砼预制块。 ②桥梁更新表增设4个指标,即2.4跨径总长(米)、2.5单孔最大跨径(米)、 2.6桥面全宽(米)、2.7桥面净宽(米)。

东晋门阀制度书评

[一] 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以现代历史学家独有的眼光,重新审视了门阀政治的产生、兴盛与衰败的全过程,并提出了严格的门阀政治仅存于东晋一朝的新观点。全书以东晋几大门阀士族的兴衰为叙述基本,从中窥探门阀政治的内在模式与变化规律。这几大士族包括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与太原王氏。除了门阀士族,本书也大篇幅论述了京口重镇的经营与流民帅问题。笔者于前几日浅读此书,自觉个中观点新颖前瞻,学术价值极高,故而著文以概述本书观点,并欲略谈笔者浅识。 本书从门阀政治的开端,即“王与马共天下”讲起,从两晋之间社会大背景出发,阐述了门阀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王与马共天下”的雏形形成于西晋八王之乱末期成都王司马颖与东海王司马越对峙期间司马越与王衍的结合。东海王司马越与琅琊王衍的结合,既有地域相系的原因,又是政治结合的结果。不过应该注意到的一点是,此时的琅琊王氏只是司马越幕僚中重要士族之一,并未达到东晋“共天下”的局面。而从司马越阵营中分化出的司马睿与王导的结合,才真正成为门阀政治的开端。 继之而起的是颍川庾氏。以庾亮为代表的颍川庾氏是门阀政治的巩固者。书中着重描写了颍川庾氏与琅琊王氏在地方与中央权力上争夺的激烈状况,焦点在于江州的争夺。随后是谯郡桓氏和陈郡谢氏,这两者把东晋门阀政治推向高潮,着重表现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孝武帝时期,门阀政治逐渐衰落,表现为孝武帝与司马道子等皇族谋求皇权振兴并使皇权政治逐步走向正轨。随着太原王氏的衰落,门阀政治走向了终点,北府兵将领刘裕和道教徒孙恩、卢循成为其掘墓人。 田余庆先生在书中始终强调,门阀政治存在的一大条件是皇权不振。自琅琊王司马睿移镇江左,他急需依靠琅琊王氏在侨姓士族中建立声望,并且在吴地立住脚跟。司马睿本身的声望较卑微,对门阀士族的依赖性就更深。这就为东晋一朝皇权不振的局面买下了伏笔。而门阀士族通过与皇族的合作,提高了社会声望,增强了社会影响,更助长了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从这一点中可以窥见到皇权政治与门阀政治间微妙的关系。田先生把门阀政治称为皇权政治的变态,总体上仍然把它归结于皇权政治。这也是终东晋一朝皇权虽微,国鼎犹存的原因,门阀士族依然需要依靠微弱的皇权来维持家族地位。 门阀政治存在的另一个条件,即为士族专兵。书中用一章的篇幅专门讨论京口重镇的经营问题,并且始终可以窥见荆扬交锋对东晋政局的巨大影响。郗鉴经营的京口重镇成为士族之间全力争夺的焦点。而流民帅出身的郗鉴也很好的起到了士族之间、尤其是荆扬士族之间的缓冲作用,成为拱卫建康京师最重要的武装力量。而此后谢玄组织的、依靠京口兴起的北府兵,成为淝水之战的中坚力量,并且在刘裕的带领下成为晋朝的掘墓人。此外,荆州的军事力量主要依靠襄阳一带的流民武装,成为荆州与扬州中央相抗衡的重要砝码。从士族专兵中,我们可以看到流民帅与士族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东晋最重要的武装力量来自流民,最重要的政治角色属于门阀士族。士族为保持其在东晋朝廷的独特地位,必须手握重要兵权,因此有士族与流民帅的合作,如郗鉴与琅琊王氏的合作。同时,掌握兵权的流民帅与士族并非完全一个阵线,双方也不属于同一社会阶层,在共同利益上毕竟有所出入,因此两者又有相互猜忌甚至敌视的情形,比如苏俊祖约的叛乱。 本书中也着重强调的一点是,门阀士族一个重要的原则在于各种力量的相互平衡。构建这种平衡格局的关系主要包括皇族与门阀士族的关系,门阀士族与流民和流民帅的关系以及门阀士族之间的关系。皇族衰微,却依然维持,门阀士族依然顾及晋朝名位的存在,这从门阀士族反对桓温篡晋可见一斑。流民帅与门阀士族的平衡上文已简述。至于门阀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一种对内的激烈竞争和对外的共同对敌。内部的竞争体现为家族利益在国家政治格局层面中的矛盾。外部的团结对敌表现在对待北方少数民族与国内其余有碍门阀政治的政治

日本历史年表详细

日本历史年表 西元年天皇大事记 57 垂仁天皇 [BC.29-70] 倭奴国王朝贡后汉,光武帝授汉委奴国王印。 107 景行天皇 [71-130] 倭国王升入贡后汉,献奴隶160人。 146 成务天皇 [131-190] 倭国大乱,女王卑弥呼立。 192 仲哀天皇 [192-200] - 239 - 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遣使带方郡。魏明帝赐金印紫绶与亲魏倭王的称号。266 - 倭女王壹与遣使朝贡西晋。 300 应神天皇 [270-310] 古坟文化。大和朝廷统一大半国土。 [编辑]大和时代 西元年天皇大事记 367 仁德天皇 [313-399] 百济朝贡日本。 369 出兵朝鲜南部,前后任那成立。391 破百济、新罗。 404 履中天皇 [400-405] 与高句丽作战于带方。 406 反正天皇 [406-410] - 413 允恭天皇 [412-453] 倭王赞遣使朝贡东晋。 438 倭王珍遣使朝贡东晋,封安东将军。443 倭王济遣使朝贡宋朝。 453 安康天皇 [453-456] - 462 雄略天皇 [456-479] 倭王兴袭爵。 478 倭王武遣使入宋上表,封安东大将军。 480 清宁天皇 [480-484] - 488 仁贤天皇 [488-498] -

498 武烈天皇 [498-506] - 512 继体天皇 [507-531] 大伴金村割任那四县给百济。 522 司马达到日本后,在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原安置佛像。527 筑紫国造磐井叛乱 (磐井之乱)。 531 安闲天皇 [531-535] - 538 宣化天皇 [535-539] 佛教正式传日,百济圣明王献佛像经典。 552 钦明天皇 [539-571] 百济国圣明王遣使,赠日本国释迦牟尼佛金铜像一尊及幡幢和经论。 553 百济贡医易历等博士。562 新罗灭任那日本府。 584 敏达天皇 [572-585] 日本始有出家者。 587 用明天皇 [585-587] 苏我马子杀物部守屋。 592 崇峻天皇 [587-592] 苏我马子杀崇峻天皇。推古天皇即位。 [编辑]飞鸟时代 西元年年号天皇大事记593 - 推古天皇(女) [592-628] 圣德太子摄政。建四天王寺〈难波〉。 594 颁布兴荣三宝之诏。 599 初次派遣使者(遣隋使)到中国留学〈隋文帝开皇二十年〉。 603 制定官位十二阶。 604 日本开始采用历法。制定《宪法十七条》。 606 规定各寺每年四月八日〈浴佛会〉及七月十五日〈孟兰盂会〉设斋会。 607 派小野妹子入隋朝贡。建法隆寺〈为日本流传下来最早的木造建筑〉。第二次派遣使者到中国留学。 608 隋使斐世清来日,派小野妹子再次入隋,留学生高向玄理等随行。614 第三次派遣使者到中国留学。 622 圣德太子去世。 624 开始设立僧官制度〈分僧正、僧都及法头三等〉。 625 高句丽沙门惠观传入三论宗。 630 - 舒明天皇第一次遣唐使,派犬上御田锹等入唐。

四维图新秋季版地图升级内容及方法

]四维图新秋季版地图升级内容及方法(持续更新) Post By:2011-8-10 10:31:00 [只看该作者] 四维图新秋季版升级内容

升级方法与步骤: 一、普清(天下通S480,S490): 1,请到纽曼官网下载中心,查找“相应型号产品”,下载“四维图新_纽曼PND专用版完整地图PPW0-P110722-D11Q2(普清480*272)2001.8.1”和“旅行者-四维图新-双图引擎文件(普清480*272)” 2,删除原有四维图新地图(Navinfo目录),将官网下载文件解压后将“N avinfo”文件夹复制到本机磁盘的根目录下。 3,解压旅行者-四维图新-双图引擎文件(普清480*272),将“2engine_btn _pic.bin”“2engineEntry.exe ”“PATH_CFG.INI”三个文件拷贝到机器内置磁盘的根目录下。

4,将GPS导航仪开机,进行导航路径设置,选择“2engineEntry.exe ”为导航路径后,退回主界面,重新进入导航即可。 示例:S480地图升级步骤如下--- 1.进入纽曼官网下载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8112260755.html,/Page/Download_1.ht ml 2.选择对应机型,“高级搜索”选择“纽曼GPS”“纽曼天下通”“S480” 3.找到四维图新_纽曼PND专用版完整地图PPW0-P110722-D11Q2(普清480*272)2011.8.1点击下载 4.找到旅行者-四维图新-双图引擎文件(普清480*272)点击下载 5.解压旅行者-四维图新-双图引擎文件(普清480*272),将“2engine_btn_pic. bin”“2engineEntry.exe ”“PATH_CFG.INI”三个文件拷贝到机器内置磁盘的根目录下。 6.解压四维图新_纽曼PND专用版完整地图PPW0-P110722-D11Q2(普清480 *272)2011.8.1,将“Navinfo”文件夹复制到S480磁盘的根目录下。 7. 将GPS导航仪开机,进行导航路径设置,选择“2engineEntry.exe ”为导航路径后,退回主界面,重新进入导航即可。 二、高清 (天下通:Q71HD,Q8HD,S8HD,Q8TV,Q52TV,Q60HD,S760TV, S6000TV,

魏晋南北朝史学大家

魏晋南北朝史名家 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學術界所稱譽的“四大名旦”為:唐長孺、周一良、王仲犖、何茲全。被譽為“四小名旦” 為:田余慶、韓國磬、高敏、萬繩楠。 1、唐长孺(1911——1994 )教授。江苏吴江人。1932年上海大同大学文科毕业。毕业后在兰田国立师范、武汉大学等单位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并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主任,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早年从事中国辽、金、元史的研究。1944年后,专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并从事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整理和研究。 自1955年以来,三联书店、中华书局等先后出版他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至九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等学术专著。多次发表研究魏晋至隋唐时期历史和敦煌吐鲁番文书的论文。唐长孺广泛参加史学社会实践。1961年,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分册)》。从1963年起,主持并参加二十四史中北朝四史(《魏书》、《周书》、《北齐书》、《北史》)的点校工作。1975年,经他倡议,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组成“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组”,由他任组长主持整理工作,并主编出版了《吐鲁番出土文书》等书。1955年以来,唐长孺招收并培养了多批研究生。他领导成立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是一支学风严谨、成果显著的较完整的学术梯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

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并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隋唐五代部分)、《吐鲁番出土文书》(10册)等。 2、周一良:(1913——2001)中国历史学家。早年曾用字太初。安徽东至人,1913年1月19日生于山东青岛。民族资产阶级家庭出身。8岁入塾,习经、史、子书,后加日文、英文。周一良对日本史和亚洲史造诣尤深,1949年以前曾讲授日本史。建国后,创设亚洲各国史课程,培养了一批亚洲史及日本史的教学和研究人才。 1944~1946年任哈佛大学日语教员。1946~1947年回国任燕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47~1949年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49~1952年转任历史系教授,并曾兼系主任。1952年以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亚洲史(后改亚非史)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的《人类科学文化史》第三卷编委会编委、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 论著已结集者有《魏晋南北朝史论集》(1963)及《魏晋南北朝史札记》(1985)。《论集》包括关于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民族、典制、史学等方面问题的论述,《札记》则重在诠释史料。两书皆立论严谨,富于创见,往往从对具体问题的精当考辨中揭示出重要的历史问题,并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推重,如《乞活考》等文每为有关论著所援引。 3、王仲荦(1913——1986),教授。浙江余姚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曾任上海太炎文学院、中央大学、山东大学教授。

GIS地图更新项目建设方案

附件2 公司全国GIS地图更新项目建设方案 一、公司全国GIS地图更新项目建设背景 公司GIS地图应用3年来,为公司运输车辆的实时定位、运输全程监控等安全管控活动提供了信息可视化及空间分析基础,已经成为公司车辆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保证公司GIS地图准确性,公司进行了两次年度地图更新升级工作,公司地图现势性与2011年度真实世界地理信息是一致的。两年过去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基础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公路网、公路附属设施、城市建筑等基础设施不断增加,真实世界的地理信息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消除公司GIS地图与真实世界地理信息之间的偏差,以保障公司GIS地图能继续为公司安全生产活动提供高质量持续服务,2014年度公司GIS地图更新升级工作须提上日程。 随着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不断深入,公司全国GIS地图每年更新势必成为常态。 二、公司全国GIS地图更新项目建设目标 根据从图商处采购的2014年最新数据开展公司GIS地图更新升级工作,完成全国范围14个比例尺下新增、变更及废弃信息的更新升级,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完成

新增、变更及废弃道路等级、形状及名称的更新升级;二是完成公路网限速信息的增加;三是完成新增、变更道路附属设施及城市POI信息的更新及丰富。 三、公司全国GIS地图更新方案 (一)数据源简介 本次公司GIS地图更新数据源类型包括矢量地图数据与影像资料两类。 1.矢量数据源 矢量数据源包括多种不同比例尺的基础地图数据,分别是1:100万、1:20万和1:万三种比例尺地图数据,见下表。 2.影像数据源 影像数据源包括航空影像和卫星遥感影像:中国全域15米ETM影像、中国全域30米DEM和省会城市城区0.5m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或卫星遥感影像。 3.道路等级 (1).高速道路: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全封闭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和管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之王羲之和布偶猫.doc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之王羲之和布偶 猫 您的位置:>读书笔记>关于《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之王羲之和布偶猫的范文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之王羲之和布偶猫 :|发布:2016-07-0309:54 王羲之和布偶猫: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学到一个关于王书圣的成语,叫做“东床快婿”。这一段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世说新语笺疏雅量第六》: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妈的百度百科的断句也是醉了差点跟沟里)。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中小学的教科书一般都会说,郗太傅是听闻琅琊王氏子弟英俊才找人去挑女婿的,这就非常让人羡慕了。我字一向写的不好,对《兰亭集序》的十七个“之”字的写法没什么感觉,当时只觉得有性格就是屌啊,长得帅就是好啊,躺在床上就有老婆了,简直人生赢家。可惜自己就没这个长相…到大了多读些书,才知道这个事情其实没那么潇洒俊逸。 王丞相是王导,郗太傅是郗鉴,这是强势崛起的新门阀和南渡以来与司马氏“共天下”的琅琊王氏之间的妥协。郗鉴在京口任武职,刺江州,不但掌握了建康的上游门户,还在荆、扬对峙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京口在南北朝是什么地位自然不必再说,江州则供给建康食米和兵源,后来的历史一再证明,失去了京口重镇和江州,则南朝中枢令不出三吴,实力比方伯还不如。一旦江州倒向当时已不在王氏掌握中的荆州,对中枢的王导构成

致命的威胁;而郗鉴本人也需要保存实力以自重,他畏惧王氏的军事实力和声望,不可能彻底倒向荆州的陶侃、庾亮和流民帅。所以对于郗、王两大豪族来说,妥协是最好的决定。妥协的方式就是姻娅。 田余庆说得好,郗鉴嫁女,“先求族,再求人”。先选定了琅琊王氏,再从中择一子弟,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余地。实际上整个郗家,都是从琅琊王氏择取婚姻伙伴的。依我看郗鉴挑人的水平也就是个中平,王羲之书法自然没话说,可是政治水平就菜了一些。《郗愔传》“愔在临海,与姊夫王羲之、高士许恂并有迈世之风,俱栖心绝谷,修黄老之术”——我要是郗鉴,血都要吐出来了,娶了自己女儿的货,带着儿子一起玩儿旷达,修黄老之术。妈蛋玄学这东西拿来装点一下门面就可以了呀,郗愔将来至少要做个刺史,不干点正事怎么行呢? 说起来郗太傅是东晋人物里我比较佩服的一个,郗家南渡之前默默无闻,甚至修家谱的时候都只上溯三代,是司马越王府的长史。如此寒微的身世,又没有兄弟帮衬,他一个人在南朝闯出了偌大名头,非但掌控江州、京口,还一度过江入主中枢。这样的人在后来还有一个,他叫桓温。这两个人真是太不容易了,要知道即便是谢安也有同代的兄弟相互帮衬,并不是孤身建功立业的。所以说,郗鉴这货表面上弃儒从玄,实际是着力于事功,他会愿意嫡子郗愔跟着王羲之修黄老之术?见了鬼了。 有时候想想也觉得有趣,王羲之这个状态,其实很像是高级猫舍培养的布偶猫。本地就只有琅琊王氏这一家CFA认证的猫舍出品上等的布偶,郗家必须从这里选,于是郗坚选了看起来最好看的那一只,可惜王羲之虽然文采风流,却醉心黄老,他的几次政治判断我只能说……他也就是王导的侄儿,琅琊王氏的子弟,要不然这种只会和稀泥的老好人早就被人打死了。 布偶猫王羲之,参赛成绩不佳。 王献之和布偶猫: 琅琊王氏作为江左第一高门有多高,《世说新语·仇隙》说,“元帝用谯王司马承刺湘州,以遏王敦,为王敦弟廙所杀,多年以后,

东晋门阀制度

《东晋门阀制度》以时间为线,氏族为章,讲了影响东晋政局的六个门阀士族,在最后又谈及了门阀制度的终结。整本书的脉络可以说是根据时间顺序,也可以说是根据东晋门阀士族“上位”的家族顺序来写。与通常皇权至上的时期不同,东晋一朝出现了皇权与士族共天下的特殊政治局面。最开始是所谓“王与马,共天下”,即士族琅邪王氏与皇帝司马氏共治天下。由于士族并非一家,彼此间势力强弱有变化,所以王与马之后,还会有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等等的变化。同样,由于士族并非一家,彼此之间存在着制约的关系,所以任何一家也并不能轻易地取代皇权,由此,共天下的局面得以维持。读过以后让我觉得东晋真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这么多士族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上位,体会一下掌权的感觉,东晋又是个最坏的年代,哪个士族也没能顺利的一直掌权下去。你方唱罢我登场,就是这个时代门阀政治的最佳诠释了。 以下为对应门阀士族表: 在整本书中我重点阅读是的是:桓温的先世和桓温北伐问题,它分为: 一、桓温先世的推测 二、桓彝事迹杂考 三、永和政局与永和人物 四、桓温北伐与东晋政争 五、简文帝遗诏问题 五个部分,首先作者在开篇依旧是先考证桓温其人的身世。作者由桓温篡位之后执意只置一庙,庙祭及于父而不及于祖这一点和孙吴的庙制相类比,说明桓温的家族很可能是“孤微发迹”。并且根据比较可靠的《世说人名谱》中桓氏第六世中名讳缺失作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推测出第六世可能就是受刑被诛的桓范。并且从桓范的身份,才学,嘉平之狱事件以及桓范的名讳序次多方面考证,更加确定了其推断的合理性。同时又单写一节关于桓范郡望的问题,充分说明了桓范既出谯沛,又被曹爽所敬,所以被嘉平之变牵连也是必然的。 然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桓温的问题,而是从其宗族开始写起,一是考证了桓温的身世,二是也有助理解后来桓氏在门阀政治中的表现。先写桓彝身世,通过其在《名士录》、《群辅录》中没有记载说明了桓彝在西晋并没有令誉。同时作者又通过桓彝的身世和年龄等证据指出了文献中有可能误记的地方(当然作者在整本书中都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纠正

古代文学魏晋时期名词解释

1.永明体: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讲究声律与对偶,不同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发展倾向,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最大的诗人聚集之地是竞陵王萧子良的西邸,核心成员是“竟陵八友”。在这个诗歌创作中心,诗人们讲求声律,提出了“四声”、“八病”的声律说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诗文声律日益严格,声韵讲求日益精密,诗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2.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出现的以山水田园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是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裴迪等。王维、孟浩然成就最高,因而又称“王孟诗派”,这一派诗人注意反映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体物精细而风格淡远,把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想了高峰,影响极大。 3.魏晋风度:乃魏、两晋名士风度的总体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曹魏时积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晋士人心灵苦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的审美风度,以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赏竹养鹤等为风度的载体。 4.上官体:因初唐诗人上官仪而名。上官仪工于五言诗,讲究对仗精工,辞藻华丽、色调音韵之美,人们争相仿效,名噪一时,谓之“上官体”。“绮错婉媚”是其最主要特征。 5.韩孟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元白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韩愈、孟郊、贾岛、卢仝等,韩、孟成就最高,故名曰“韩孟诗派”。以不平则鸣为旗帜,奇崛险怪是其主要特征,与元白诗派的浅近通俗相对,对宋诗影响较大。 6.变文:文体名。它是唐代寺院中僧侣向听众作宣传的有说有唱、散韵结合的俗讲话本,用接近当时口语的通俗文字写成,其内容大致分佛教故事和世俗故事两大类。作为文体在唐代成就并不突出,但对唐以后的说唱文学影响很大。 7.正始文学”: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有了建安文学慷慨奋发的 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散文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诗风曲折含浑。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 8.玄言诗:魏晋玄学风盛。玄学对文学之影响,产生了玄言诗。诗人以玄言入诗,诗述玄理。西晋以玄言入诗者不多,玄言诗的代表诗人为东晋时期的孙绰、许询。《诗品序》评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但是玄言诗对后来山水诗的出现也有积极意义,如孙绰的《秋日诗》,借山水抒情,写自己逍遥林野的生活,已经没有多少玄味。 9.边塞诗派:盛唐时期出现的以边塞景物、边塞战争、边塞生活和诗人的独特感受为描写对象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高适、岑参成就最高,因而又称“高岑诗派”,多用七言歌行和七绝,多方面表现边塞生活和景色,往往笔力雄健,色彩浓烈,风格雄浑奔放,把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诗创作推向了高峰,影响极大。

三国大事详细年表

公元纪元中国 纪元 重要大事备注 公元166年延熹 九年 1.三月司隶、豫州等地发生饥荒 公元167年延熹 十年三月,夫余王夫台攻略玄菟郡(今辽宁沈阳附近),玄菟太守公孙域进兵大破夫余军,斩首千余级。五月,京师及上党地震 公元168年建宁 元年 1.刘宏即位为灵帝。 公元169年建宁 二年1.灵帝尊母亲董贵人为孝仁皇太后。 2.任董重为五官中郎将(皇家警卫指挥官) 3.大长秋曹节兴起第二次党锢之祸。 4.高句丽王伯固攻略辽东郡(今辽宁辽阳),玄菟太守耿临率军进讨,斩首数百级,伯固投降 公元171年建宁 四年 三月,瘟疫 五月,河东地裂 公元173年熹平 二年 正月,瘟疫 六月,北海地震,东莱黄县海啸 公元176年熹平 五年 刘辩出生 鲜卑对东汉进行掠夺战争。东汉边将大举南迁,时 年,吕布随父南撤到山西境内,归附为并州刺使丁 原部下。

公元180年光和 三年 1.灵帝封何贵人当皇后。 公元181年光和 四年1.王美人生子刘协。 2.何皇后毒死王美人。 3.鲜卑首领檀石槐死 公元182年光和 五年 1.黄琬被朝廷征召为议郎。不久提升为青州刺史, 接着调任侍中。 2.二月,瘟疫 3.夏四月,大旱 公元183年光和 六年1.张角以“太平道”传教已十余年,准备起义 2.夏大旱 公元184年光和 七年1.二月,黄巾起义爆发,何进任大将军。 2.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3.六月,右中郎交朱俊击破颍川黄巾军。 4. 八月,张角病死。皇甫嵩于广宗,打败张梁,张梁战死。皇甫嵩将张角“剖棺戳尸,传首京师”。 5.十一月,皇甫嵩乘胜进击,与巨鹿太守郭典大破张角弟张宝军于下曲阳,斩首十余万级,张宝战死。朱俊攻破宛城,平定南阳黄巾军。 6.高句丽故国川王亲自领兵在坐原打退辽东太守阳众率领汉军。 中平元年

教你怎么升级导航地图

教你怎么升级导航地图 有车就要出去玩,出去玩就要导航,有导航就要升级。呵呵。:office: 就像我车上的车载导航,每个段时间我也要为导航升级一次,下面我就提供一些导航升级的方法; 一、动手之前 1、了解导航仪 从宏观上直接能够辨别的,是车载机还是便携机;是正版机还是山寨机;是原装的还是加配的;是一体的还是分体的;...一般来说,车载原装导航很难自己升级,有的需用光盘及专用输入仪器升级,有的导航软件是在内置硬盘或存储卡中,并且软件固化加密,甚至有锁死端口的暗箱程序,若是这样的导航,劝君罢手,喜欢折腾就弄个山寨机玩玩.有的便携式正版导航,设有内卡和外卡,把主要参数固定在加密的内卡上,只允许升级原有地图,很难变更版本,这一类便携导航也不在自行折腾之列。除此之外,其它种类的导航仪,你都可以对它发号施令了.当然由于导航仪自身的系统方案、架构的特殊性,像个别的老款天派、科骏达和飞利浦mips架构等导航仪,对地图非常挑剔;甚至有的索菱机子对大卡和小卡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只认apacer品牌的大小合卡;遇到这样的机子在折腾时会给你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困难,下手前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2、了解自己 自己是否有一点电脑方面的基础知识(因为导航仪本身就是一台小电脑——单板机),是否知道什么是路径、根目录、批处理文件、可执行文件等一些名词;是否具备下载并安装一些工具软件以及修改文件名、启动路径的基本能力。 搞清了上述两个方面,就可以决定是否折腾你的导航了,如果心里没底,激流勇退也不失为上策,识时务者为俊杰嘛,我们就此拜拜! 二、磨刀不误砍柴工 既然想继续折腾,就先了解点升级导航的必备知识,有助于你查资料做对比,请教高手时能听明白对方的指导。 1、圈内行话 升级导航,一般是对软件的升级(硬件升级比较简单,就是购买+安装),而导航的软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地图数据,另一部分是主程序。 折腾导航者通常采用如下术语: ①.机油=GY(GPS之友)=升级导航者 ②.兔子=图资=地图 ③.种子=主程序 ④.O文件=OEM=破解文件 ⑤.带壳O文件=不能改动的破解文件 ⑥.去壳O文件=可以修改的破解文件 ⑦.去癍=去除地图界面上的额外印记 ⑧.漂=图上显示位置与实际地理位置时符时不符的现象 ⑨.搜星=搜索到卫星信号 ⑩.跳星=定位显示很不连贯,图标有“蹦”或者“迟滞”的现象。 ⑾.杂交=把不是同一个版本的主程序和地图结合在一起 2、专业名词的直白解释 ①.端口——接收卫星信号的通道,设置不对则不能搜星;

《中国通史》第六章门阀政治

门阀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史料总结 201411204姚大伟(中国近现代史) 对魏晋门阀制度的理解与梳理 前秦的统一376年——淝水之战(383年) 淝水之战后,姚苌回关陇,羌族反秦。“慕容垂擅兵河北,泓、冲寇逼京师,丁零杂虏,跋扈关、洛,州郡奸豪,所在风扇,王纲弛绝,人怀利己”。——《晋书》卷一一五《符丕载记》 北魏的统一439年——瓜步之战(450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423——452),先后灭掉匈奴族夏赫连氏、北燕冯氏、北凉的沮渠氏等,统一了黄河流域,与刘宋对峙,形成南北朝对立的局面。 450年瓜步之战后,刘宋的防线撤退到淮南,北攻南守的局面形成。 北周的统一577年——平陈之战(589年) 北周武帝宇文邕(560——578年在位),572年杀权臣宇文护后亲政,于建德六年(577年)征讨北齐,破其都城邺城,俘北齐后主,统一北方。 仕宦、大户之家门前记述功状的柱子,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阀阅“自先秦以来,阅仅指个人仕途中的功劳。东汉以后因世家大族兴起,一个家族中往往有多人出仕为官,于是出仕者的阀阅成为家族荣誉、声望的标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阀阅相当于门第。

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指出: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它的存在是暂时的;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步回归于皇权政治。……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存在并起着不同程度政治作用的历史时期,并不都是门阀政治时期。 东晋一代的政治史,大部分时间是表现为几个执政家族兴衰交替的历史。如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 关于这些大族的史料记载比比皆是。王导任侍中、司空、录尚书事、领中书监等职,王敦任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荆二州牧等职。可谓权倾天下。(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1 元帝(司马睿)正会,引王丞相(王导)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元帝)引之弥苦。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2 (王敦)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元)帝畏而恶之。 既入石头(南京),拥兵不朝,放肆兵士劫掠内外。官省奔散,惟有侍中二人侍帝。(元)帝脱戎衣,著朝服,顾而言曰:“欲得我处,但当早道,我自还琅琊,何至困百姓如此!“3 1《晋书》卷九八《王敦传》 2《世说新语.宠礼第二十二》 3《晋书》卷九八《王敦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