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生胶 子午线轮胎橡胶生产工艺规程(标准状态:被代替)

天然生胶 子午线轮胎橡胶生产工艺规程(标准状态:被代替)
天然生胶 子午线轮胎橡胶生产工艺规程(标准状态:被代替)

子午线轮胎主要制造工艺样本

林國鈿4月( 23-27) 心得報告主講人: 備料各工序制造工藝 擠出:( 胎面、胎邊、墊膠、護唇膠、三角膠) 主要設備: 冷餵料擠出機 出作業重點: 擠出溫度、速度.擠出半製品的尺寸和重量.複合時的落差、段差和緊密性 胎面與胎側要受一定的負荷下承受衝擊振動磨損及伸張變型在陽光下應具有堅韌.耐磨耗,耐斯裂. 耐屈撓.良好 彈性.耐陽光.低生熱耐陽光合熱的老化性等. 胎面製作:胎面膠(316 306 317 808 317環保)使用200#冷喂機經口型板擠出壓出中間加色線以視別規格同時旁邊 加兩條過渡膠(136)使用上面兩台65#冷喂機貼合然後再將緩衝膠(531)經16吋開煉機細煉後使用壓延 機細煉後使用壓延機將緩衝膠與胎面膠貼合後經冷水冷卻後裁斷成規定的尺寸合格品裝上胎車不良品 另外隔離回收再密煉摻合用 擠出機作業重點:機頭機身六段溫度不能超過80度. 胎面擠出實際溫度不能超過125度 過渡膠(136)的作用:達到胎面耐曲橈的目的 緩衝膠(531)的作用:達到緩衝及隔熱的作用 過渡膠貼合要點:1.貼合胎面肩0-1mm 2.底部與貼面段差5±1mm3.肩下距離底部段差膠片必須左對稱 胎面膠的質量標準:1.各歸規格胎面斷面尺寸.總長總寬冠寬肩厚側厚尺寸重量都必須符合條件表要 2.胎面表面平整無焦燒疙瘩合雜物斷面無氣泡 3.胎面表面必須具有適黏著性從胎面光澤度表現出來對與緩衝層之間附著性有影響

4.复合胎面膠必須貼正壓實無氣泡無水迹 5.胎面接頭要平整不偏不鼓包 胎側製作: 胎側膠(148)經85#冷喂機使用口型板擠出兩條左右兩邊的胎側膠在上面使用兩台冷喂機兩條胎側膠各 各左右邊各加一條護唇膠(148)再經冷水冷卻後纏繞成捲 擠出機作業重點:機頭機身六斷溫度不能超過80度 護唇膠的作用:防止輪輞磨損胎唇 三角膠製作:三角膠(762 763環保)使用冷喂機三角形的口型板擠出 三角膠品質重點:高度厚度擠出溫度 鋼圈製作:鋼絲經電加熱後與膠料號( 704)經冷喂擠出機壓出經鋼絲圈機形成型鋼絲圈再與三角膠貼合再依條件表需不需要再加包布纏繞 鋼絲作業要點:內周長±1mm..列×層.寬度.高度.掛膠率.接頭大小 鋼絲圈產生質量問題 扭徑.掉膠.掉絲.排列不整齊 油皮製作:1.膠號(871 )經壓延機壓延後在經開煉機粗煉送油皮組經16吋開煉機細煉經壓延機壓成條件表所需的規格 再用布捲成綑一部分送AS課兩片壓延成鋼絲帶速層 2.膠號(639)經壓延機壓延後在經開煉機粗煉送油皮組經16吋開煉機細煉經壓延機壓成條件表所需規格 然後送成型課當內襯層 油皮膠熱煉操作要點 1.壓出規格與混煉膠號是否符合 2.熱煉搗合要均勻 3.熱煉機的底盤應保辭清潔.無雜物油污和雜

半钢子午线轮胎设计规范全解

一、本设计规范适用范围 二、轮胎设计依据的确认 1.目标市场、用户要求的确认 2.轮胎、轮辋设计标准、法规的确认 3.轮胎生产工装、模具及专用工器具、工艺条件的确认 4.轮胎预期成本的测算与分析 5.轮胎设计规格、花纹类别的确认 6.轮胎性能取向、性能指标的确认 7.轮胎试验条件的确认 8.轮胎专用内胎、气门嘴、垫带、硫化胶囊的配置 9.轮胎设计技术要求的确定 10.轮胎设计原则的确定 三、轮胎技术设计 1.新胎充气外缘尺寸的确定 2.轮胎模具型腔尺寸的确定 3.轮胎花纹的设计 4.轮胎花纹总图的绘制

5.轮胎字体排列图的绘制

四、轮胎施工设计 1.轮胎结构型式的确定 2.轮胎骨架材料规格的确定 3.轮胎各部位厚度的确定 4.轮胎成型参数(成型机头曲线、贴合鼓直径等)的确定 5.轮胎半成品部件的确定 6.轮胎材料分布图的绘制 7.轮胎生产专用工器具的确定 8.轮胎施工文件的编制 五、轮胎设计验证 六、轮胎设计文件的编制 七、轮胎设计更改

、本设计规范适用范围 半钢丝结构子午线轮胎(有内胎和无内胎子午线轮胎) 1.轿车子午线轮胎 2.公制、英制轻卡子午线轮胎 3.拖车、挂车子午线轮胎 4.农用子午线轮胎 二、轮胎设计依据的确认 1.目标市场、用户要求的确认 产品设计开发的优先原则:符合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通用化的产品优先(采标产品优先原则);优先满足具有市场普遍性的需求(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优先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及法规(先进标准覆盖落后标准原则);优先满足原配胎市场的需求(高性能满足低性能原则);优先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高质量取代低质量原则);优先满足高速级、高层级的需求(高指标涵盖低指标原则);优先满足轻量化、节能、环保、跑气保用、智能型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需求(换代产品优先原则)。 另外,对客户(尤其是原配胎市场)的更具体、更细化的要求应尽量满足。如遇到客户的要求不合理,可以通过解释、引导、替代的方法加以解决,最终让客户满意。 2.轮胎、轮辋设计标准、法规的确认 对客户无特殊要求的轮胎,设计首先要满足企业产品标准,企业产品标准

顺丁橡胶生产工艺

第三节顺丁橡胶生产工艺 顺丁橡胶(BR):以13-丁二烯为单体,经配位聚合而得到的高顺式聚丁二烯高分子弹性体。 一、主要原料 1.单体 单体1,3-丁二烯 2.引发剂 Li系→组成简单,活性高、用量少,易控制,加工性能差。 Ti系→产物为线型结构,Rp快,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加工性能不好。 Co系→→支化度高 较好,顺式含量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易于加工。 Ni系→→可提高单体浓度和聚合温度,国内多采用。 Ni系引发剂组成:主引发剂→环烷酸镍Ni(OOCR)2 助引发剂→三异丁基铝Al(i-C4H9)3,外观浅黄透明,无悬浮物 第三组分→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BF3OC2H5 3.溶剂 溶剂:苯、甲苯、甲苯-庚烷、溶剂油(简称C6油或抽余油)等 ↓ 要求是馏程60~90℃,碘值<0.2g/100g,水值<20mg/kg。 影响:造成聚合体系的粘度不同,影响传热、搅拌、回收、生产能力等。 4.其他 终止剂:乙醇(纯度95%,含水5%,恒沸点78.2℃,相对密度0.81) 防老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简称264) 熔点69~71℃,游离甲酚<0.04%,灰分<0.03%,油溶性合格。二、原理与工艺 1.聚合原理与方法 配位聚合 采用连续式溶液聚合法。 2.顺丁橡胶生产工艺 (1)生产工艺配方与聚合条件

①工艺配方; 丁油浓度12~15g/ml 镍/丁≤2.0×10-5 铝/丁≤1.0×10-4 硼/丁≤2.0×10-4 铝/硼>0.25 醇/铝6 铝/镍3~8 防老剂/丁0.79%~1.0% 聚合温度:首釜<95℃,末釜<100℃ 聚合压力:<0.45Mpa 转化率:>85% 收率:>95% 每吨胶消耗丁二烯: 1.045t ②聚合条件的确定 1/单体浓度 门尼粘度是生产控制的主要指标,一般控制在(45~50)±5左右。 2/引发剂的陈化方式→引发剂的活性有很大影响 陈化方式: 三元陈化→(Ni、B、Al分别配制成溶液,再按一定次序加入) 双二元陈化→(将Al分成一半,分别与Ni、Al组分混合陈化) 稀硼单加→(将Ni、Al混合陈化,B配制成溶液后直接加入聚合釜)→应用最多一种方式 3/溶剂的选择 甲苯的溶解能力最好,但搅拌不利。 生产中选择:溶剂油为溶剂 优点:成本低,来源丰富,毒性小,易分离回收。 缺点;溶解性能不好,易产生挂胶。 4/聚合温度控制 现象:丁二烯聚合反应的反应热为1381.38kJ/kg,如不及时排除将会影响产物

橡胶生产工艺流程

【乳胶网- 配方设计】 1.基本工艺流程 伴随现代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其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制品,它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 原材料准备→塑炼→混炼→成型→硫化→修整→检验 2.原材料准备 橡胶制品的主要材料有生胶、配合剂、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其中生胶为基本材料;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纤维材料(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铜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配方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某些材料进行加工: 1.基本工艺流程 伴随现代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其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制品,它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 原材料准备→塑炼→混炼→成型→硫化→休整→检验

2.原材料准备 橡胶制品的主要材料有生胶、配合剂、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其中生胶为基本材料;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纤维材料(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铜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配方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某些材料进行加工: 生胶要在60--70℃烘房内烘软后,再切胶、破胶成小块; 块状配合剂如石蜡、硬脂酸、松香等要粉碎; 粉状配合剂若含有机械杂质或粗粒时需要筛选除去; 液态配合剂(松焦油、古马隆)需要加热、熔化、蒸发水分、过滤杂质; 配合剂要进行干燥,不然容易结块、混炼时旧不能分散均匀,硫化时产生气泡,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3.塑炼 生胶富有弹性,缺乏加工时的必需性能(可塑性),因此不便于加工。为了提高其可塑性,所以要对生胶进行塑炼;这样,在混炼时配合剂就容易均匀分散在生胶中;同时,在压延、成型过程中也有助于提高胶料的渗透性(渗入纤维织品内)和成型流动性。将生胶的长链分子降解,形成可塑性的过程叫做塑炼。生胶塑炼的方法有机械塑炼和热塑炼两种。机械塑炼是在不太高的温度下,通过塑炼机的机械挤压和摩擦力的作用,使长链橡胶分子降解变短,由高弹性状态转变

轮胎生产工艺及类型术语及图

轮胎生产工艺及类型 「炼胶—】 亠 _ [修整剪) [It 品拎血j 钢丝圈成型 用凸缘压出机在钢丝带束层外面形成橡胶涂层,然后针对不同轮胎的规格,按 不同的扎数和直径反复缠绕。 成型 把上述流程生产的部件送往成型区。在这里,把胎面、胎侧、胎体帘布和钢丝 带束层等各部件放在成型鼓上,组装成生胎(即尚未硫化的轮胎)。 碳黑、油料和化学添加剂混合在一起,制成橡胶片。 通过挤压成型,形成组装轮胎所需要的不同形状,比如 碳黑、油料和化学添加剂混合在一起,制成橡胶片。 炼胶 按固定的比例把橡胶、 押出 把橡胶片放进押出机, 胎面和胎侧。 成网和切割 按固定的比例把橡胶、

硫化 对生胎进行处理后,送至硫化机,在特定的压力和温度下硫化一定的时间。本 阶段 形成轮胎的花纹。 修剪/成品检验 为保证轮胎的质量符合我们的标准,经硫化的轮胎最后需送至修整剪区进行修, 并进 行成品检测 轮胎的类型: 全钢子午线轮胎和半钢子午线轮胎具有符合动力学特征的胎面花纹,适用于良好路况下的高速运输车辆。全钢子午线轮胎的用户一般要求在高速运行条件下获得良好的牵引控制效果、节省耗油量、耐磨性以及更长的胎面寿命。 全钢子午线轮胎和半钢子午线轮胎的优点是胎面寿命长,并通过减小车轮在滚动中受到的阻力以达到降低耗油量的目的,使得车辆能对路面产生更大的抓力,从而在高速行使过程中增加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并提高胎面的耐磨性。 为保证全钢子午线轮胎和半钢子午线轮胎适应不同的功能,在胎面和胎体之间用钢丝带束层进行强化,并按照尺寸和胎体帘布的配置形式划分轮胎的类型。全钢子午线轮胎和半钢子午线轮胎的胎体由钢帘线织聚脂制成,胎体内可以容纳到四层钢丝带束层。 内衬层 胎面 肩垫胶 子口包布 全钢子午线轮胎和半钢子午线轮胎 胎侧 钢丝带束层 下三角腔 隔离胶

子午线轮胎设计、制造技术汇总

子午线轮胎设计与制造 第一节子午线轮胎结构特点 子午线轮胎是由米其林公司首次于1946年发明,其名因结构而得名,胎体材料(帘子线层)呈径向排列,垂直于轮胎行驶方向,类似于径纬线,因此形象的将其称为子午线轮胎。子午线轮胎胎冠结构和胎体结构是不同的,胎体具有良好的减震、散热、操控等性能;胎冠的结构比较强壮,抗冲击能力、稳定性能等比较好。目前轿车所用轮胎基本上为子午线轮胎。 由于子午线轮胎具有耐磨、节油、乘坐舒适,牵引性,操作稳定性及高速性能好等优点,使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国际上子午线轮胎占轮胎市场的80%。 子午线轮胎与普通斜交轮胎相比,具有许多斜交轮胎不具有的优点。而赋予子午线轮胎性能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子午线轮胎与普通斜交轮胎的结构不同。 图示为子午线轮胎的构造。它由1-胎圈,2-帘布层,3-带束层,4-胎冠;5-胎肩组成,并以带束层箍紧胎体。其特点是: 1. 帘布层帘线排列的方向与轮胎的子午断面一致。由于帘线如此排列,使其强度得到充分利用。子午线轮胎的帘布层数一般可比普通斜交胎诚少约40%~50%,胎体较柔软。 2.帘线在圆周方向上只靠橡胶采联系,因此,为了承受行驶时产生的较大切

向力,子午线胎具有若干层帘线与子午断面呈大角度(交角为70度~75并)、高强度、不易拉伸的周向环形的类似缓冲层的带束层。带束层通常采用强,度较高、拉伸变形很小的织物帘布(如玻璃纤维、聚酰胺纤维等高强度材料)或钢丝帘布制造。 子午线轮胎的优点是: 1.接地面积大,附着性能好,胎面滑移小,对地面单位压力也小,因而滚动阻力小,使用寿命长。 2.胎冠较厚且有坚硬的带束层,不易刺穿;行驶时变形小,可降低油耗3%~8%。 3.因为帘布层数少,胎侧薄,所以径向弹性大,缓冲性能好,负荷能力较大。 它的缺点是:因胎侧较薄,胎冠较厚,在其与胎侧的过渡区易产生裂口。侧面变形大,导致汽车的侧向稳定性差,制造技术要求高,成本也高。 由于子午线轮胎明显优越于普通斜交胎,因此在轿车上已普遍采用,在货车上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子午线轮胎,如东风EQ1090E型、EQ2080E型、解放CAl091型、黄河JNll82型等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上的轮胎,均为子午线轮胎。

子午线轮胎的质量检验

作为最后一道关卡,质量检验尤为重要,它决定着轮胎是否可以正常出厂,能否保证行驶安全的重要环节。 目前主要采取手触和目测的方法进行。外观检查后,要按照外观质量标准和等级标准对被检轮胎进行分类和分级。如果外观质量问题能够影响轮胎的使用和安全时,则会被判定为废品或降低使用等级;如果是属于制造中产生的纯粹的外观缺陷、稍加表面处理就可以改善的,则处理后可根据标准判定等级。轮胎外观质量主要有松软起泡、气泡、子口窄、子口上抽、缺胶裂口、子口露线缺胶、气泡、裂口、接头开花纹圆角、花纹沟裂口、缺胶、重皮裂口、气泡、花纹错位。轮胎红色和黄色圆圈表示均匀性和动态平衡达到标准,三角号则不符合标准。 成品胎出硫化工序后,要进行一系列的在线检测及修饰,如外观检查、外观修饰、X光检查、均匀性能检测、静平衡性能检测、动平衡性能检测、成品分类等项目,之后成品按规格入库储存。子午线轿车轮胎一般要经过X光、均匀性、静平衡或动平衡等性能的检查;全钢载重子午胎目前一般只X光检查,但有的制造厂正在考虑增加均匀性等项目。 成品外观检测项目: 胎圈部分:松软起泡、气泡、子口窄、子口上抽、缺胶裂口、子口露线; 胎侧部分:缺胶、气泡、裂口、接头开等; 胎冠部分:花纹圆角、花纹沟裂口、缺胶、重皮裂口、气泡、花纹错位; 胎体部分:脱空、气泡、欠硫、凸凹不平、胎里露线、气密层接头开裂等。 此外,还有轮胎里、外表面光洁度、杂质、损伤、变形以及标记错误等项目和内容。 成品外观修饰: 成品外观上出现的类似局部缺胶、重皮裂口、胎面及胎侧接头裂口等缺陷都可以进行修补。修饰后的轮胎经检查认为符合外观质量标准的,可进行下一个检查项目。 X光检查: X光机大体上有X射线发生器及配套装置、辊道、装卸胎机构、撑胎器等构成。轿车及轻卡子午胎一般进行充气检查;全钢载重子午胎则进行非充气检查。轿车及轻卡子午胎的某种规格在产品质量稳定期时一般按5-10%的百分率进行X光抽检;不稳定时期要增加抽查量,甚至100%检测。全钢载重子午胎必须100%进行X光检测。 载重子午胎X光检查内容一般为:带束交叉角度、差级、帘线密度、排列均匀性及是否弯曲;胎体帘线密度及排列均匀性;胎圈反包高度的对称性;胎面等部件接头质量;杂质及气泡的位置等。 均匀性检测:表示轮胎均匀性的指标包括径向力偏差(RFV)、侧向力偏差(LFV)、径向力偏差最高一次谐波(RFVH-IST)、侧向力偏差最高一次谐波(LFVH-IST)、正转时的侧向力偏移(LFD-CW)、反转时的侧向力偏移(LFD-CCW)、锥度、角度效应。 静平衡性检测:轮胎的静态不平衡是由于它的胎冠部位的不平衡造成轮胎的重心不在旋转轴上而产生的,用g-cm或g表示。 动平衡性能检测:动平衡试验机能够检测轮胎的静态、力偶、两平面的不平衡度(g-m)、角度位置。由于轮胎的动平衡较静平衡更能够全面的鉴定轮胎在使用中的动态性能,因此可以取代静平衡检测。主要介绍这几种情况,X光检查带束层1、缺陷描述:轮胎带束层内所存在的问题2、缺陷原因及纠正办法:1)带束层规格不对—检查装入硫化机的轮胎带束层是否在公差之内2)带束层定中有差错—检查1#和2#带束层定中,校正二段成型机带

顺丁橡胶工艺流程

一、产品及原材料简介 1.1产品简介 产品为丁二烯橡胶(BR)9000,规格BR9O00. 丁二烯橡胶(BR)9000全名顺式-1,4-聚丁二烯橡胶(Cis 1,4Polybutadiene Rubber). 丁二烯橡胶(BR)9000为白色或浅黄色弹性体,性能和天然橡胶相近,是一种优良的通用橡胶,其结构式为: 顺式-1,4结构在聚合链中含量在90%以上的聚丁二烯才具有良好的弹性. 丁二烯橡胶(BR)9000与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相比,具有弹性高,耐磨性好,耐寒性好,生热低,耐屈挠性和动态性能好等特性,它与油类、补强剂、填充剂、天然橡胶以及丁苯橡胶等均有良好的相容性.丁二烯橡胶(BR)9000的主要缺点是抗湿滑性,撕裂强度和拉伸强度较低,冷流性大,加工性能较差。 表1-1 丁二烯橡胶(BR)9000产品质量指标(GB/T8659-2001)

1.2 原材料规格及性能 1.2.1 原料 1.2.1.1 丁二烯 纯度≥ 99.2% 水值≤ 25mg/kg 乙腈≤ 3mg/kg TBC ≤ 20mg/kg 二聚物≤ 300mg/kg 总炔烃≤ 20mg/kg(其中乙烯基乙炔< =5mg/kg) 含氧化合物≤ 10mg/kg 1.2.1.1 粗溶剂油 沸程: 60~90℃ 碘指: <0.1G/100g 水值:无游离水 硫化物:无 水溶物酸碱性:中性 1.2.1.3 环烷酸镍 含镍量:≥ 6%(m/m) 含水量: < 0.5%(m/m) 机械杂质: < 0.2%(m/m) 苯不溶物:微量 不皂化物:无 外观:绿色透明粘稠物 1.2.1.4 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

BF含量: 46.8~47.8%(m/m)3 比重: 1.120~1.127 沸点: 124.5~126℃ 油溶性:在250倍油中全溶,三小时后无沉淀含水量: <=0.5%(m/m) 外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 1.2.1.5 三异丁基铝 溶度: 2.0 ± 0.2g/l 悬浮铝;无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活性铝含量: >= 80%(m/m) 二异丁基氢化铝:≤15%(m/m) 1.2.1.6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防老剂)溶点; 68.5~70.0℃ 游离甲酚:≤0.03% 灰分:≤0.03% 外观:白色或浅黄色晶体 1.2.1.7 5A分子筛 吸水量: ≥200mg/ml 堆积密度: >0.6~0.7t/m3 1.2.1.8 活性氧化铝 粒径: 4~6mm 吸水率:≥100% 强度:≥13kg/个球 堆积密度: 0.63~0.78t/m3 外观:白色或微红色粒状固体 1.2.1.9 液碱 氢氧化钠含量:≥30% 水不溶物含量: <0.1% 1.2.1.10 聚乙烯薄膜 规格:宽700cm ,厚0.04~0.06mm 熔点: <100℃ 1.2.1.11 牛皮纸袋质量标准: 规格: 900×370×160mm

橡胶基本工艺流程

一、基本工艺流程 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橡胶制品的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6个基本工序。当然,原材料准备、成品整理、检验包装等基本工序也少不了。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性能这个矛盾的过程。通过各种工艺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再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使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 二、原材料准备 1.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以生胶为基本材料,而生胶就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橡胶树上通过人工割开树皮收集而来。 2.各种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 3.纤维材料有(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配方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生胶要在60--70℃烘房内烘软后再切胶、破胶成小块,配合剂有块状的。如石蜡、硬脂酸、松香等要粉碎。粉状的若含有机械杂质或粗粒时需要筛选除去液态的如松焦油、古马隆需要加热、熔化、蒸发水分、过滤杂质, 配合剂要进行干燥不然容易结块、混炼时若不能分散均匀硫化时产生气泡会影响产品质量。 三、塑炼 生胶富有弹性,缺乏加工时必需的可塑性性能,因此不便于加工。为了提高其可塑性,所以要对生胶进行塑炼,这样在混炼时配合剂就容易均匀分散在生胶中,同时在压延、成型过程中也有助于提高胶料的渗透性渗入纤维织品内和成型流动性。将生胶的长链分子降解形成可塑性的过程叫做塑炼。生胶塑炼的方法有机械塑炼和热塑炼两种。机械塑炼是在不太高的温度下通过塑炼机的机械挤压和摩擦力的作用使长链橡胶分子降解变短由高弹性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热塑炼是向生胶中通入灼热的压缩空气在热和氧的作用下使长链分子降解变短从而获得可塑性。 四、混炼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条件、获得各种不同的性能,也为了提高橡胶制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必须在生胶中加入不同的配合剂。混炼就是将塑炼后的生胶与配合剂混合、放在炼胶机中通过机械拌合作用使配合剂完全、均匀地分散在生胶中的一种过程。混炼是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如果混合不均匀就不能充分发挥橡胶和配合剂的作用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混炼后得到的胶料人们称为混炼胶它是制造各种橡胶制品的半成品材料,俗称胶料通常均作为商品出售购买者可利用胶料直接加工成型、硫化制成所需要的橡胶制品。根据配方的不同?混炼胶有一系列性能各异的不同牌号和品种?提供选择。 五、成型 在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利用压延机或压出机预先制成形状各式各样、尺寸各不相同的工艺过程?称之为成型。成型的方法有 1.压延成型 适用于制造简单的片状、板状制品。它是将混炼胶通过压延机压制成一定形状、一定尺寸的胶片的方法叫压延成型。有些橡胶制品?如轮胎、胶布、胶管等所用纺织纤维材料必须涂上一层薄胶在纤维上涂胶也叫贴胶或擦胶??涂胶工序一般也在压延机上完成。纤维材料在压延前需要进行烘干和浸胶烘干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纤维材料的含水量以免水分蒸发起泡?和提高纤维材料的温度以保证压延工艺的质量。浸胶是挂胶前的必要工序目的是为了提高纤维材料与胶料的结合性能。 2.压出成型 用于较为复杂的橡胶制品?象轮胎胎面、胶管、金属丝表面覆胶需要用压出成型的方法制造。它是把具有一定塑性的混炼胶放入到挤压机的料斗内在螺杆的挤压下通过各种各样的口型也叫样板进行连续造型的一种方法。压出之前胶料必须进行预热使胶料柔软、易于挤出从而得到表面光滑、尺寸准确的橡胶制品。 3.模压成型 也可以用模压方法来制造某些形状复杂如皮碗、密封圈的橡胶制品?借助成型的阴、阳模具将胶料放置在模具中加热成型。

丁基橡胶的生产工艺设计

丁基橡胶的生产工艺设计 B 线项目报告 丁基橡胶的生产工艺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引言....................................................................................................................... . (3) 摘要....................................................................................................................... . (4) 一、丁基橡胶的简介 (5) 二、丁基橡胶的发展史 (5) (1)世界史 (5) (2)中国史 (6)

三、丁基橡胶的生产状况 (6) (1)生产能力 (6) (2)国内生产主要牌号及质量指标 (7) 四、丁基橡胶的结构和特性 (8) 1、结构 (8) 2、特性 (8) 五、丁基橡胶的生产 (9) 1、生产工艺 (9) 2、反应机理 (9) 3、主要原料 (9)

4、工艺条件 (9) 5、主要生产技术特点 (10) 6、生产流程 (10) 7、反应影响因素 (12) 六、丁基橡胶的用途 (13) 七、生产安全问题 (14) 八、溴化丁基橡胶加工研究进展 (14) 九、我国丁基橡胶生产存在问题及建议 (15) 1、存在问题 (15) 2、为了使中国丁基橡胶工业快速健康发展,建议: (16)

参考文献....................................................................................................................... 17 引言 本设计主要对丁基橡胶的发展史,生产状况,生产工艺,以及用途和新发展做了简要的介绍,其中详细介绍了丁基橡胶的生产工艺,对丁基橡胶的淤浆法做了介绍,由于编写时间比较仓促,难免出现出错,恳请大家提出批评。 摘要异丁烯与少量异戊二烯共聚而成的一种合成橡胶,简称IIR。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最突出的是气密性和水密性。它对空气的透过率仅为天然橡胶的1/7,丁苯橡胶的1/5,而对蒸汽的透过率则为天然橡胶的1/200,丁苯橡胶的1/140。因此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内胎、蒸汽管、水胎、水坝底层以及垫圈等各种橡胶制品。 关键词:丁基橡胶异丁烯异戊二烯乙烯丙烯复迭制冷 一、丁基橡胶的简介 异丁烯与少量异戊二烯共聚而成的一种合成橡胶,简称IIR。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最突出的是气密性和水密性。它对空气的透过率仅为天然橡胶的1/7,丁苯橡胶的1/5,而对蒸汽的透过率则为天然橡胶的1/200,丁苯橡胶的1/140。因此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内胎、蒸汽管、水胎、水坝底层以及垫圈等各种橡胶制品 丁基橡胶是合成橡胶的一种,由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合成。制成品不易漏气,一般用来制造汽车、飞机轮子的内胎。丁基橡胶是异丁烯

橡胶生产工艺设计流程

【乳胶网配方设计】 1 ?基本工艺流程 伴随现代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其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制品,它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 原材料准备一塑炼一混炼一成型一硫化一修整一检验 2?原材料准备 橡胶制品的主要材料有生胶、配合剂、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其中生胶为基本材料;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纤维材料 (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铜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配方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某些材料进行加工: 1基本工艺流程

伴随现代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其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制品,它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 原材料准备一塑炼一混炼一成型一硫化一休整一检验 2?原材料准备 橡胶制品的主要材料有生胶、配合剂、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其中生胶为基本材料;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纤维材料 (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铜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配方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某些材料进行加工: 生胶要在60--70 C烘房内烘软后,再切胶、破胶成小块; 块状配合剂如石蜡、硬脂酸、松香等要粉碎; 粉状配合剂若含有机械杂质或粗粒时需要筛选除去; 液态配合剂(松焦油、古马隆)需要加热、熔化、蒸发水分、过滤杂质;

子午线轮胎行业发展状况

子午线轮胎行业发展状况 1、钢帘线产品?钢帘线是金属制品中的皇冠产品,加工程度深、(一)行业基本情况? 技术精度高。在国外,从 子午轮胎于上世纪20 年代末期由法国米其林公司发明至今,钢帘线生产在原材?料、加工技术、工艺装备等各方面都已比较成熟。我国从20 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钢帘线产品,规模较大的钢帘线厂家由最初的不足五家发展到目前的十多 家。经过40 多年的发展,国内钢帘线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能力有了大幅提高,生产工艺也开始逐步成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公路建设投资的增加,原来的斜胶轮胎已?不能满足汽车工业发展的要求,从而加大了对子午轮胎的需求。相比先进发达 的国家和地区90%以上的子午化率,我国轮胎子午化率仅50%左右,钢帘线是子?午轮胎的骨架材料,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2000-2005年我国钢帘线的市场需 求量及2006-2010 年需求量预测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钢帘线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速为42.74%,预计2010 年钢帘线需求量将达到70.3 万吨。 单位:万吨 2、镀锌钢丝、钢绞线产品 镀锌钢丝、钢绞线主要用途为吊架、悬挂、通讯电缆、架空电力线等,产 品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电气化铁路等领域。镀锌钢丝、钢绞线市场的生产企?业超过一百家,但主要的十余家企业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十五”期 间,电力电缆行业产品需求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发展,这极大地带动了钢 绞线等相关产品需求的增加。根据我国“十一五”电网发展规划,今后5年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 万亿元,是我国"九五"末到"十五"初进行的3 年大规 模城乡电网建设、改造总投资的2倍多,因此,镀锌钢绞线市场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行业管理体制及主管部门?本公司子午轮胎钢帘线、胶管钢(二)行业管理情况? 丝产品和镀锌钢丝、钢绞线产品均属于金 属制品行业中的线材制品子行业。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金属制品行业的经?营由原来的政府指令性计划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化,原行业主管部门的部分?职能也渐渐被

丁基胶塞的特点

丁基胶塞的特点、问题及使用注意事项 丁基胶塞气密性好、耐热性好、耐酸碱性好、内在洁净度高,很快取代了天然橡胶生产药用瓶塞。日本1957年开始生产丁基药用瓶塞,到1965年就实现了药用瓶塞丁基化,欧美各经济发达国家也均于20世纪70年代初实行了药用橡胶瓶塞丁基化。如今,世界上90%的医药包装用橡胶瓶塞是以丁基橡胶为基材生产的。 1.丁基胶塞的特性和优点丁基橡胶是由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3%)在超低温(一95℃)条件下聚合而成的合成橡胶,其特有的化学稳定性、优良的密封性保证了药品质量,提高了用药安全性,还减少了天然胶塞生产所需的烫蜡工序、垫加绦纶膜工序。丁基胶塞在产品标准、生产水平、使用性能、产品质量等方面大大优于天然胶塞。卤化丁基橡胶是在丁基橡胶分子结构中引入了活泼的卤素原子,同时保存了异戊二烯双键,使其不仅具备丁基橡胶的优良性能,还减少了抗氧剂的污染,提高了纯度,加快了硫化速度,更可实现无硫硫化、无锌硫化,大大地减少了有害物质对药物的污染和副作用。卤化丁基橡胶可分为氯化丁基橡胶和溴化丁基橡胶两类。溴化丁基胶与氯化丁基胶两者主要的不同在于溴化丁基胶中的c—Br键活性比氯化丁基胶中的C—Cl键活性大,这就决定了溴化丁基胶具有硫化速率较快、硫化效率较高、硫化程度高、硫化剂用量少、可实现无硫无锌硫化等特点,从而赋予了溴化丁基橡胶瓶塞更加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使其具有更低的吸湿性,同时因其化学性能指标可控制在一个更好的范围内,如锌离子≤23 I 2006.10.0o005%(Y BB标准≤0.0003%),不挥发物每lOOm1.晨取液≤1.Omg(YBB 标准为4.Omg),pH值变化小等,进而有力保证了与氨基酸、脂肪乳、血液制品等大输液产品的相容性,在冷冻干燥制品中应用也较好。附表1对几种用于瓶塞橡胶材料的特点进行了比较介绍。与天然橡胶比,丁基橡胶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1生物安全性好瓶塞所封装的药品要进入人体内,因此,药用瓶塞应无热原、无异常毒性、无溶血反应等,这样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天然橡胶有部分生物蛋白质残留在胶中,蛋白质既是活性过敏性物质,也易出现霉菌滋生,对生物体产生危害。人工加速生霉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天然橡胶只培养7天就会出现极为严重的生霉现象,而丁基橡胶培养21天也未见霉菌滋生。此外,天然橡胶需要硫化,在硫化过程中主要采用硫磺、噻唑类促进剂、秋兰姆类促进剂作为硫化助剂,这些配合剂有可能使皮肤过敏,造成器官畸形或致癌;硫化时生成的亚硝胺是一种致癌危险物;天然橡胶中的烟片橡胶由于采用了烟熏工艺,含有3,4一苯并芘等致癌物也容易致癌。氧化锌也是天然橡胶的必需活性剂,氧化锌对天然橡胶瓶塞的“洁净度”有影响,特别是对pH值变化较大的药液封装更为不利,大输液剂封装中,经酸碱处理的瓶塞其小白点明显增多即起因于此;并且氧化锌对某些药物有敏感性和配伍禁忌问题。丁基橡胶可以实现不用硫磺、促进剂硫化,也可不用氧化锌,使瓶塞无硫无锌。高品质瓶塞采用的是卤化丁基橡胶,以多元胺为硫化剂,其生物安全性更好。 1.2气密性和吸水性优经瓶塞封装后的药物,在贮存过程中气体和水蒸汽的渗入极为有害,它是造成药物发霉变质的重要原因。丁基橡胶的气透系数是天然橡胶的1/20,有较天然橡胶更优异的气密性。此外,瓶塞用橡胶及其配合剂在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残留一些杂质,如天然橡胶的亲水性蛋白质、树脂等,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吸水。丁基橡胶由于分子结构的特点,结构紧密,且自身的亲水杂质少,吸水性低,通常仅为天然橡胶的1/4-1/3。

子午线轮胎的识别

子午线轮胎的识别 子午线轮胎与斜交轮胎的区别是在结构上不同。但是,这些内部结构的变化从轮胎的外表是看不见的,只有查看子午线轮胎识别标志。 1、子午线轮胎的各类标志 轮胎生产厂家在胎侧上都标有:“全钢丝子午线轮胎”、“钢丝带束层子午线轮胎(即半钢丝子午线轮胎)”、“全纤维子午线轮胎”等字样,以区别子午线轮胎的种类。国产出口轮胎或国外生产厂家的轮胎,上述三种字样一般用英文标明,如“全钢丝子午线轮胎”用英文“ALL STEEL RADIAL(子午线轮胎)TYPE”标出等等。 2、子午线轮胎标志 在轮胎的规格标志中加有“R”字样表示子午线轮胎。“R”是英文“RADIAL TYPE”的第一个大写字母。例如,斜交载重轮胎“9.00-20”,其同规格子午线轮胎则为“9.00R20”。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示法,有的还在使用,但都在逐渐采用统一标志。法国米西林用“X”表示子午线结构,如“9.00-20X”。俄罗斯则用“P”表示子午线结构, 第1章孙华福·子午线轮胎简介第3页 如260-580P。有的国家在轮胎规格下面直接标出“RADIAL TYPE(子午线轮胎)”。 3、不同品种、规格子午线轮胎标志 A、普通载重子午线轮胎规格标志 9.00 R20 轮辋(车轮周围边缘的部分)名义直径(英寸2.54cm`) 子午线结构标志 轮胎名义断面宽(英寸) 载重子午线轮胎的轮辋尺寸还有22.5英寸或24.5英寸等等,如“11R22.5”这类轮胎属于深轮辋无内胎子午线轮胎。 B、轻卡子午线轮胎规格标志 6.50R16TL104/102L 速度符号 负荷指数(单胎/双胎) 无内胎标志 轮辋名义直径(英寸) 子午胎结构标志 轮胎名义断面宽(英寸) C、轿车子午线轮胎规格标志 185/70S R1386 负荷指数 轮辋名义直径(英寸) 子午线结构标志 速度级符号 轮胎扁平系列 轮胎名义断面宽(毫米)

橡胶生产技术工艺

橡胶生产技术工艺 1 综述 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生胶、各种配合剂、以及作为骨架材料的纤维和金属材料,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 6 个基本工序。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矛盾的过程,通过 各种加工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在加入各种配合剂制 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是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 的橡胶制品。 2 橡胶加工工艺 2.1 塑炼工艺 生胶塑炼是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法,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生胶塑炼的目的是降低它的弹性,增加可塑性,并获得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亚衍、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制造、海绵胶制造等各种加工工艺过程的要求。掌握好适当的塑炼可塑度,对橡胶制品的加工和成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可塑度。随着恒粘度橡胶、低粘度橡胶的出现,有的橡胶已经不需要塑炼而直接进行混炼。在橡胶工业中,最常用的塑炼方法有机械塑炼法和化学塑炼法。机械塑炼法所用的主要设备是开放式炼胶机、密闭式炼胶机和螺杆塑炼机。化学塑炼法是在机械塑炼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品来提高塑炼效果的方法。开炼机塑炼时温度一般在80℃以下,属于低温机械混炼方法。密炼机和螺杆混炼机的排胶温度在120℃以上,甚至高达160-180℃,属于高温机械混炼。生胶在混炼之前需要预先经过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才能塑炼。几种胶的塑炼特性:天然橡胶用开炼机塑炼时,辊筒温度为30-40℃,时间约为15-20min;采用密炼机塑炼当温度达到120℃以上时,时间约为3- 5min。丁苯橡胶的门尼粘度多在35-60 之间,因此,丁苯橡胶也可不用塑炼,但是经过塑炼后可以提高配合机的分散性顺丁橡胶具有冷流性,缺乏塑炼效果。顺丁胶的门尼粘度较低,可不用塑炼。氯丁橡胶得塑性大,塑炼前可薄通3-5次,薄通温度在30-40℃。乙丙橡胶的分子主链是饱和结构,塑炼难以引起分子的裂解,因此要选择门尼粘度低的品种而不用塑炼。丁腈橡胶可塑度小,韧性大,塑炼时生热大。开炼时要采用低温40℃以下、小辊距、低容量以及分段塑炼,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2.2 混炼工艺

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

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 4.1 基本工艺流程 伴随现代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其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制品,它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 原材料准备→塑炼→混炼→成型→硫化→休整→检验 4.2 原材料准备 橡胶制品的主要材料有生胶、配合剂、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其中生胶为基本材料;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纤维材料(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铜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配方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某些材料进行加工: 生胶要在60--70℃烘房烘软后,再切胶、破胶成小块; 块状配合剂如石蜡、硬脂酸、松香等要粉碎; 粉状配合剂若含有机械杂质或粗粒时需要筛选除去; 液态配合剂(松焦油、古马隆)需要加热、熔化、蒸发水分、过滤杂质; 配合剂要进行干燥,不然容易结块、混炼时旧不能分散均匀,硫化时产生气泡,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4.3 塑炼 生胶富有弹性,缺乏加工时的必需性能(可塑性),因此不便于加工。为了提高其可塑性,所以要对生胶进行塑炼;这样,在混炼时配合剂就容易均匀分散在生胶中;同时,在压延、成型过程中也有助于提高胶料的渗透性(渗入纤维织品)和成型流动性。将生胶的长链分子降解,形成可塑性的过程叫做塑炼。生胶

塑炼的方法有机械塑炼和热塑炼两种。机械塑炼是在不太高的温度下,通过塑炼机的机械挤压和摩擦力的作用,使长链橡胶分子降解变短,由高弹性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热塑炼是向生胶入灼热的压缩空气,在热和氧的作用下,使长链分子降解变短,从而获得可塑性。 4.4 混炼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条件、获得各种不同的性能,也为了提高橡胶制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必须在生胶中加入不同的配合剂。混炼就是将塑炼后的生胶与配合剂混合、放在炼胶机中,通过机械拌合作用,使配合剂完全、均匀地分散在生胶中的一种过程。混炼是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如果混合不均匀,就不能充分发挥橡胶和配合剂的作用,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混炼后得到的胶料,人们称为混炼胶,它是制造各种橡胶制品的半成品材料,俗称胶料,通常均作为商品出售,购买者可利用胶料直接加工成型、硫化制成所需要的橡胶制品。根据配方的不同,混炼胶有一系列性能各异的不同牌号和品种,提供选择。 4.5 成型 在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利用压延机或压出机预先制成形状各式各样、尺寸各不相同的工艺过程,称之为成型。成型的方法有: 压延成型适用于制造简单的片状、板状制品。它是将混炼胶通过压延机压制成一定形状、一定尺寸的胶片的方法叫压延成型。有些橡胶制品(如轮胎、胶布、胶管等)所用纺织纤维材料,必须涂上一层薄胶(在纤维上涂胶也叫贴胶或擦胶),涂胶工序一般也在压延机上完成。纤维材料在压延前需要进行烘干和浸胶,烘干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纤维材料的含水量(以免水分蒸发起泡)和提高纤维材料的温度,以保证压延工艺的质量。浸胶是挂胶前的必要工序,目的是为了提高纤维材料与胶料的结合性能。 压出成型用于较为复杂的橡胶制品,象轮胎胎面、胶管、金属丝表面覆胶需要用压出成型的方法制造。它是把具有一定塑性的混炼胶,放入到挤压机的料斗,在螺杆的挤压下,通过各种各样的口型(也叫样板)进行连续造型的一种方法。。压出之前,胶料必须进行预热,使胶料柔软、易于挤出,从而得到表面光滑、尺寸准确的橡胶制品。 模压成型也可以用模压方法来制造某些形状复杂(如皮碗、密封圈)的橡胶制品,借助成型的阴、阳模具,将胶料放置在模具中加热成型。 4.6 硫化

全钢丝载重子午线轮胎生产工艺及配方

全钢丝载重子午线轮胎生产工艺及配方 一、全钢子午胎配方设计原则轮胎配方设计,就是按照轮胎产品使用特点、有关国际和国家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根据橡胶原材料的性质和积累的经验,考虑橡胶原材料以及各组分之间如何配比的方案,然后通过试验验证设计目的,如能获得产品所需要的性能及各项要求,这种橡胶和各种助剂的配比方案,就是我们所设计的配方。我们大家都清楚,无论那一种橡胶,不可能各方面性能都能达到理想的水平,这种不足就可以通过配方设计来得到补偿,以期达到改善橡胶某些方面性能的目的(包括胶料的加工性能和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 1.1配方的设计原则 1、对轮胎产 品的性能要求、使用条件要求均要有充分正确的认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2、 对轮胎各部件的特殊性能要求和胶料的加工性能(加工过程中的温度、胶料流动性等)要求要有充分正确的认识,要与轮胎结构设计工程师进行交流,既要考虑各不 同部件在使用、加工过程的差异性,又要考虑它们的共性和相关性,确保各部位的胶料性能达到要求。 3、对轮胎的硫化条件包括硫化介质、硫化温度、硫化压力等 要了解,对轮胎整体配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个配方的硫化速度的匹配。 4、对 轮胎各部位的胶料物理性能的匹配,要在充分了解硫化速度的前提下,对胶料的强度、定伸等性能进行评价。 5、配方设计时,除考虑同一配方中各配合剂之间的内 在联系,同时要考虑相接触的胶料中的配合剂的联系。如,相邻胶料配方的硫黄、促进剂等。 6、配方设计人员在考虑选取配合剂时,要避免使用有毒原材料,尽力 不使用能导致职业病的配合剂和溶剂,减少污染和公害,加强劳动保护,确保操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清洁。 7、配方设计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一定要体现低成本 和材料简单化。 1.2配方设计程序根据配方的设计原则进行配方的设计,指定配方 的程序如下: 1、先要调查研究,确切了解产品的具体使用条件,诸如使用温度、 压力、接触的介质、受力情况等。根据这些调节,收集有关资料,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拟出一系列的性能指标。如:胶料的硫化速度、定伸模量、硬度、特殊要求等。 2、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制定出一些基本实验配方。具体配方有如下设计步骤: (1)生胶类别:根据主要性能指标确定主体材料,确定胶料含胶率、单用橡胶 或并用橡胶; (2)确定硫化体系及用量:根据胶种和胶料的加工及性能要求特点来 确定硫化剂、促进剂、活化剂、防焦剂的用量; (3)确定补强剂、填充剂的种类及 用量:根据胶种和胶料的加工条件 (4)确定软化剂、增塑剂种类及用量:根据产品 的使用环境条件 (5)确定防老剂品种及用量: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条件 (6)确定其他 专用配合剂(粘合剂等)的种类及用量:根据产品的特性要求 3、确定设计配方的变 量试验方法、变量范围及制定变量试验配方。4、确定能反映产品性能的测试方法。 5、通过实验市对基本配方进行变量试验,进而优选出性能较好的一个或几个配方,进行重复实验,选出最佳配方。 6、以最佳配方进行车间中试试验,试制产品,考 察胶料的加工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必要进行产品的成品试制,进行成品试验。 7、结合实验室小试、车间中试、成品侧室,进行配方修正,直至胶料配方完全达 到要求,最后确定出生产配方,胶料质量指标,各工序的工艺条件及检验方法等完整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