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关键值及意义

血糖关键值及意义
血糖关键值及意义

血糖关键值及意义

1、血糖< 1.5 mm o l/L

多数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低血糖昏迷,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无法保持清醒,所以无法自救,后果会很严重。

2、1.5<血糖<3(2.8)m m o l/L

这个血糖值范围属于低血糖,有部分糖尿病患者神志会出现异常,有的表现为神志模糊。

3、血糖≤3(2.8)m mo l/L

这个血糖值关键点是低血糖的诊断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体内交感神经会开始兴奋,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如出汗、心慌等现象。

有些糖尿病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低血糖症状,不要因为没有症状就掉以轻心,该补充糖分就要补充糖分。

4、血糖 3.9 m mo l/L

这个值,是一个健康人空腹状态下正常血糖的下限,通常这个空腹是指睡一晚早上起床后没有吃东西的情况。比这个值更低的,就属于血糖异常的范围了。在这个血糖值下,身体负责升糖的激素,比如胰高糖素,糖皮质激素就开始分泌。

很多糖尿病患者凌晨3点左右出现血糖低于 3.9m m o l/L之后,早上起来的空腹血糖往往比较高,这种现象有个名字,叫做“苏木杰(S om o g y i)效应”。

5、血糖 4.6 m mo l/L

这是在空腹状态下,控制血糖比较理想的下限值,在这个血糖值下胰岛素会停止分泌。

6、血糖≥5.6m mo l/L

一般在空腹状态测出这个值的人,那也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超过 5.6m m ol/L,建议去医院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 G TT)。

7、血糖 6.1m mo l/L

这是健康人在空腹状态下,正常血糖值的上限。

8、6.1<血糖<7mm o l/L

这个血糖范围介于健康人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属于空腹血糖受损(糖调节受损期)。测出血糖值在这个范围的,属于糖尿病早期,依然是可以逆转的。

9、血糖≥7.0m mo l/L

如果重复两次,在空腹状态下测出血糖值在这个范围,即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0、血糖7.8m mo l/L

餐后2小时血糖的上限。

11、血糖8.9m mo l/L

健康人的正常肾糖阀,超过这个值就会有尿糖出现。

12、7.8<血糖<11.1m mo l/L

餐后2小时血糖在这个血糖值范围为糖尿病早期,属于糖耐量低减(糖调节受损期)的范围。

13、血糖>11.1mm o l/L

两次随机血糖,重复两次在餐后或者口服葡萄糖实验(O G T T)中测出血糖值高于11.1m m ol/L的,可以确诊糖尿病。

14、血糖≥13.9mmo l/L

体内的脂肪开始分解,产生少量酮体。这个值主要用于临床参考:通常用这个值来决定,临床输液治疗时,用盐水还是葡萄糖。

15、血糖≥16.7mmo l/L

血糖值在这个范围,说明体内胰岛素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血糖几乎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这个时候,有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身体明显消瘦,吃饭多,喝水多,小便多——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16、血糖值≥33.3mm o l/L

这是个非常危险的血糖值范围,因为体内细胞已经处于高渗状态,身体细胞处于这个状态时,会出现脱水和神经系统异常,有高渗性昏迷的危险。很多血糖仪在这个血糖值范围就无法显示数字,只会在屏幕上显示一个“H I G H”。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糖是指血液中各种的总称,包括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甘露糖等,但主要是葡萄糖。正常人清晨空腹时静脉血糖浓度为3.89-6.11 mmol/70-110美国/dL)。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很重要,全身各组织细胞都需要从血液中获取葡萄糖,特别是脑组织、红细胞等几乎没有贮存,必须随时由血液供给葡萄糖,以取得自身生存、代谢和功能所需要的能量。由于血糖浓度具有一定的生理性波动和正常人群对血糖的 耐受力有差异,临床上将浓度低于2.8 mmol/L(50 mg/dL)称为。低血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生化异常的表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糖浓度过低,影响各组织细胞尤其是脑细胞的能量供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如饥饿、疲倦、乏力、精神不集中、头晕、、脸色苍白、出冷汗、手颤等.严重时出现幻觉、躁动、惊厥、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低血糖休克)、死亡。其反应程度高低与不同原因、血糖下降程度和速度、个体反应性和耐受性有关。低血糖反复发作,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超过6 h,则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伤,即使以后血糖恢复正常。也常会遗留痴呆等症状…。对低血糖患者的处理,可给予或其他糖类如糖水或糖果等,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液和升血糖药物,以快速提升血糖浓度.供给基本能量需要。当症状改善后应询问

病史,查明原因和诱因,进行对因治疗。引起低血糖的原因颇多,其发生机制复杂。兹概述如下。 1 饥饿性低血糖长时间饥饿或不能进食时,外源性血糖来源断绝,内源性的贮备有限,约为70-100g,10多小时即被耗尽,此时主要靠来维持血糖浓度。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当出现“供不应不求”时即发生低血糖。不吃早餐的人易发生低血糖,影响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效率。 2 运动性低血糖持续的剧烈运动或运动以后,由于能量消耗大,葡萄糖氧化分解迅速而量大,此时若未及时补充糖类食物,则可引起低血糖。 3 酒精性低血糖空腹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在肝内氧化,使NAD+过多地还原为NADH,造成乳酸转变为的反应受到抑制…,糖异生作用减弱。当有限的肝糖原被动用以后,即可发生低血糖。 4 反跳性低血糖是一种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而引起的低血糖。其机制可能是输注高渗葡萄糖液,刺激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其浓度可高出正常的4-6倍。若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液,由于胰岛素的持续作用而使血糖浓度迅速下降,出现低血糖。 5 特发性低血糖多见于的中年妇女。主要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过度。所致,为非,餐后2-3 h发作,系血糖利用过度性餐后低血糖。

快速血糖监测技术

中铁二局二处医院 快速血糖监测技术 血糖: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 血糖测定: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血糖情况的主要指标 血糖仪监测血糖的原理: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试纸中的葡萄糖氧化酶反应产生的电流量测量血糖。 采集末梢血:滴血式和吸血式 优点:较生化仪测量更快(30秒内)用血量更少(5微升以下) 血糖仪的特点:方便、快速、安全。 只适合日常检测,不能作为准确诊断糖尿病的工具,应进行及时校准和常规质控。 血糖值: 正常人:空腹:3.9~6.1mmol 餐后2小时:≤7.8mmol/l 糖尿病:空腹:≥7mmol/L 餐后2小时:≥11.1mmol/L 血糖危急值: 成人血糖低于3.9mmol/L 高于16.7mmol/L 择期手术者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11.1mmol/L 急诊手术者随机血糖应控制在13.9mmol/L以下。 如空腹血糖>10mmol/L、随机血糖>13.9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9%,应推迟非急诊手术。 眼科手术等一些精细手术对血糖要求更加严格,应控制在 5.8~

6.7mmol/L。 血糖异常: 1.生理性高血糖可见于摄入高糖饮食或注射葡萄糖后,或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分泌增加时。 生理性低血糖饥饿或剧烈运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过量。 2. 病理性高血糖 ⑴糖尿病: ⑵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过多:如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髓质功能亢进、腺垂体功能亢进、胰岛α-细胞瘤等。 ⑶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如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等)刺激血糖中枢,出现高血糖。 ⑷脱水引起的高血糖:如呕吐、腹泻和高热等也可使血糖轻度增高。 4. 病理性低血糖 ⑴胰岛素分泌过多:由胰岛β细胞增生或胰岛β细胞瘤等引起。 ⑵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腺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⑶严重肝病患者:肝贮存糖原及糖异生功能低下,不能有效调节血糖。低血糖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 低血糖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临床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 2.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HbA1c的临床意义1 1.糖尿病长期血糖的监测;观察饮食和药物治疗的效果,特别是怀疑口服药物失效而不得不用胰岛素治疗时HbA1c有较高价值。 2.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现和预防;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HbA1c水平密切相关,并发现HbA1c<7%时,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很小,而一旦HbA1c﹥7%时,则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显着增高。 HbA1c的临床意义2 3.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诊断: 大多数血糖高于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HbA1c增高;对空腹血糖正常而糖耐量下降的病人HbA1c也可增高。有报导HbA1c对糖尿病的诊断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1%。最近Peters 回顾性研究报告HbA1c的测定与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密切相关,且检测方便。并认为HbA1c>7%时,一般建议采用饮食和运动治疗处理。HbA1c的临床意义3 4.用于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 各种应激如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意外可使血糖升高,但这种高血糖、HbA1c不一定升高,若为糖尿病、HbA1c则升高。两者的鉴别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5.? 怀孕期间HbA1c是反映糖尿病控制的一个特别有用的指标。 怀孕期间血糖控制对母婴健康极为重要。糖尿病患者怀孕期间母亲的高血糖与

胎儿的发病率、死亡率上升都有关。保持严格的血糖控制,尤其是在胚胎发生的头3个月,母亲HbA1c结果对健康胎儿的孕育极大促进作用。 总之,HbA1c数据客观,稳定性好,能反映糖尿病患者2-3月左右的糖代谢情况,同时对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早期肾病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有很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血糖监测7点法和5点法

7点血糖和5点血糖都是指的血糖监测的时间点,俗称血糖监测7点法和5点法7点血糖(7点法)是指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或夜间的血糖,总共7个血糖监测时间点(也有就直接说是8个点的)。这里所说的早餐前血糖一般我们把它等同于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5点血糖(5点法)一般是指空腹、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和睡前或夜间的血糖,总共5个血糖监测时间点。另外,就2种方法而言,5点法是早前的提法,现在用的不多了,现在一般都是以7点法为主,这样用于监测的血糖图谱会比较全面。此外,对于血糖监测而言,在发生感冒等急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不稳定时及运动前后、妊娠阶段也是要加强血糖监测的频次。那么具体到各个时间点监测的意义则主要如下:1.空腹/早餐前血糖:反映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的水平,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此时血糖值可能正常。建议在静息状态(宜禁食/禁药,不宜过度消耗体力)下检测。空腹血糖间接反映在没有应激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机体自身的

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空腹血糖还可体现降糖药的远期疗效,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的患者来说,空腹血糖的良好控制有重要意义。 2.午餐/晚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要摄入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的量。 3.餐后血糖:反映人体餐后胰岛素分泌的水平,增加糖负荷后机体追加胰岛素分泌的水平,在进行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期间等尤其需要观察是较重要的指标之一。代表进食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以及药物与饮食治疗的情况。对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有时比监测空腹血糖更重要,因为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可能并不高,但由于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而出现餐后高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还可以反映控制饮食和服药后的综合治疗效果,便于指导饮食和药物治疗。应注意,测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到满2小时为止,有些人吃完饭后才开始计时,其结果就有了明显的差别。 4.睡前血糖:防止出现夜间低血糖或清晨空腹高血糖。 5.凌晨(3点)血糖由于夜间3点左右血糖可能出现过高(黎明现象)或过低(苏木杰

危急值

什么是危急值? 危急值是以正常值做为标靶而适时制定的临床紧急救治数据,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师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当这种试验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因此把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试验数值称为危急值。 “危急值”报告制度 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心功能科等科室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应及时复核一次,同时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如两次复查结果相同,且确认仪器设备正常,标本采集、运送无误,方可将报告送到临床科室。 临床科室仅医务人员能接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对进一步的抢救的治疗措施(如用药、手术、会诊、转诊或转院等)做出决定;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检验科会将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 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 ?1) 重复检测标本,有必要时须重新采样。 ?2) 对于首次出现危机值的病人,操作者应 及时与临床联系。 ?3) 检验科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 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 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结果(包括记录重 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 人员和检验人员姓名等。 ?4) 必要时检验科应保留标本备查。 对危机值进行不定期的维护 ?1) 危急值具有条件可变性,临床科室如 对危机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机 值项目,请将要求书面成文。科主任签字 后交检验科修改。 ?2) 检验科按临床要求进行修改,并将申请 保留。 ?3) 如遇科室间标准、要求不统一,提交医 务科协商解决。 目前提供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常用危急值区间及其意义 ?一、钾(K): 参考值:3.5~5.5mmol/L ?危急值区间<3.0mmol/L;>7.5mmol/L ?低于 3.0 mmol/L,可能会出现头晕、发力、 虚汗、以及地高辛中毒和(或)心律失常, 应予以合适的治疗 5.8 mmol/L此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首先 应排除试管内溶血造成的高钾。若测定值高 于此值,应借助其他试验查找高钾原因,并 考虑是否有肾小球疾病。 高于 7.5 mmol/L时,可造成心律失常,故 必须给予合适治疗。(首先也应排除试管内 溶血造成的高钾) 常用危急值区间及其意义 ?二、钠(Na): 参考值135-145mmol/L 危急值区 间<115mmol/L;>150mmol/L ? 115mmol/L等于或低于此水平可发生精神 错乱、疲劳、头疼恶心、呕吐和厌食,在 110mmol/ L时,病人极易发生抽搐、半昏迷 和昏迷,故在测定值降至115mmol/L时,应 尽快确定其严重程度,并及时进行治疗。 133mmol/L此值稍低于参考范围下限,测 定值低于此值时,应考虑多种可能引起低钠 的原因,并加作辅助试验,如血清渗透压、 钾浓度及尿液检查等。 150mmol/L此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应认 真考虑多种可能引起高钠的原因 常用危急值区间及其意义 ?三、钙(Ca): 参考值:2.25~2.65mmol/L ?危急值区 间 <1.75mmol/L;>3.37mmol/L ? 1.75mmol/L血钙浓度低于此值,可引起 手足抽搐,肌强直等严重情况,立即采取 治疗措施 2.74mmol/L当测定值大于此值时,应及时 确定引起血钙升高的原因,其中的一个原因 是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所以要作其他试验, 予以证实或排除。 3.37mmol/L血钙浓度超过此值,可引起中 毒而出现高血钙性昏迷。 常用危急值区间及其意义 ?四、葡萄糖(Glu): 参考值:3.61~6.11mmol/L 危急值区间<2.2mmol/L;>10.8mmol/L ? 2.8mmol/L:禁食后12小时血糖测定值 低于此值,则为低血糖症,可出现焦虑、出汗、 颤抖和虚弱等症状,若反应发生较慢,且以 易怒、嗜睡、头痛为主要症状,则应作其他试 验,以查找原因。低于2.2mmol/L时,可造成 低血糖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7mmol/L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此值,可考虑 糖尿病的诊断,但应加作糖耐量试验。 10.8mmol/L饭后1小时测得此值或高于此 值,则可高度怀疑为糖尿病。 常用危急值区间及其意义 ?五、PH ?参考值:7.35-7.45 ?危急值区间<6.8;>7.8 ?血液的酸碱度实际上就是血液H离子浓度的 对数值,维持体内H离子浓度主要取决于碳酸 /碳酸氢盐缓冲对。 ?六、氧分压(pO2) ?参考值:动脉血10.64~13.3kPa ?危急值区间<4KPa (30mmHg ) ?氧分压是维持体内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与组 合的关键指标之一。在一个大气压下,正常体 内物理溶解的氧,100ml血液仅占0.3ml,因此 体内绝大多数的氧需求来源于血红蛋白化学 结合的氧。氧分压过高,容易造成氧中毒,氧 分压低,容易形成呼吸衰竭,当低于<4KPa (30mmHg )既有生命危险。

低血糖诊疗常规讲课教案

低血糖诊疗常规

低血糖症 【病史采集】 1.低血糖症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致饥饿感、恶心呕吐、心悸、出冷汗、手足震颤,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头痛、头晕、反应迟钝、精神异常、抽搐、大小便失禁、昏迷); 2.低血糖症发作特点:空腹抑或餐后出现症状,进食能否缓解,发作时间、程度、缓解情况; 3.有无诱因:剧烈运动、长期饥饿、腹泻、大量饮酒; 4.特殊用药史:降糖药、水杨酸等; 5.重症肝病史、肾衰及手术和某些内分泌疾病史:垂体前叶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6.有无上述疾病的症状:乏力、纳差等; 7.有无血糖检查结果; 8.体重有无变化。 【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 2.可能病因及相应体征:皮肤、毛发、甲状腺等异常变化。 【辅助检查】 1.空腹血糖:<2.8mmol/L; 2.葡萄糖耐量试验呈低血糖曲线; 3.血清胰岛素及C肽测定:如为胰岛素瘤所致,胰岛素释放指数>0.4(血浆胰岛素μIU/ml/血浆葡萄糖mg/dl); 4.肝、肾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测定; 5.腹部脏器B超检查,胸部X线片。 【诊断标准】 1.低血糖诊断: (1)空腹、运动致使低血糖症状发作; (2)发作时血糖<2.8mmol/L; (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2.病因诊断: (1)胰岛素瘤:胰岛素释放指数、胰腺B超、CT定位有助诊断。 (2)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 1)午餐后低血糖,可自我缓解,非进行性发展; 2)OGTT:服糖后2~4h血糖降至空腹水平; 3)能耐受72h禁食; 4)胰岛素释放指数正常。 【鉴别诊断】 1.癫痫:检查血糖可区别。 2.脑血管意外:血糖可因应激而升高。 3.Ⅱ型糖尿病早期表现:常在下次进餐前出现低血糖,OGTT及IRT峰值延迟。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1)胰岛素瘤:手术切除。

危急值处理

危急值处理 1.血小板: 血小板低于30×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此值,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等于或长于15分钟,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同时要查明导致血小板降低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1000×109/L高于此值常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一过性的,则应给予抗血小板药治疗,并针对导致血小板增高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2.PT延长: 常见原因: 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b)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c)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3.APTT时间延长:先天性因子Ⅷ、Ⅸ、Ⅺ缺乏,如血友病甲、血友病乙、Ⅺ因子缺乏症;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肝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使用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亢进、DIC;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抗体、狼疮抗凝物质等。 PT及APTT延长处理:根据病因行对症处理,积极处理原发病,必要时可输相应的凝血因子、冰冻血浆、血小板等。 4.血糖: (1)血糖小于2.2mmol/L: 1、早期低血糖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神志清醒时,可给病人饮用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 2、如病人神志已发生改变,应该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更严重时,可用10%萄萄糖持续静脉滴注。 3、胰高血糖素的应用有条件可用胰高血糖素1mg肌内注射,但胰高血糖素价格较高。需要注意的是,用拜糖平治疗的病人如发生低血糖则需用葡萄糖口服或静脉应用治疗。 (2)血糖大于22.2 mmol/L:补液——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1. 总量:按体重(kg)的10%估算,成人一般4~6L。 2. 补液及胰岛素——两条静脉通道: A.补液:前4h:输入总失水量的1/3~1/2;前12h:输入总量的2/3;其余部分于24~28h内补足。 B.胰岛素:NS 500ml+胰岛素20u以4-6u/h即30-50滴/min 的速度静滴。 每小时复查血糖、尿酮体等,

血糖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用医技杂志2013年2月第20卷第2期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February2013,Vol.20,No.2 血糖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医院(353000)范丽芳牛晓健张昌红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客观依据,检测糖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对于糖尿病的检测手段多种多样,但只有血糖是糖尿病唯一可靠的诊断指标,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1]。 1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性 葡萄糖是脑细胞活动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但脑内糖原内储极少,每克脑组织约2.5~3.0mol/L,仅能维持脑细胞活动数分钟[2],要靠源源不断地从血中摄取,故对低血糖极为敏感,一旦发生低血糖,即可有脑功能障碍,严重或持久的低血糖将使脑细胞产生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一般认为>6h),甚至导致死亡。 高血糖与低血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都是相当严重的,因此,维持血糖平衡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基础研究证实:组织细胞对于稳定的高血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当处于反复波动的高血糖环境时,这种适应能力欠缺,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促进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临床研究证实: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 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2]。一般来说,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引起血糖大幅波动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内因是患者自身胰岛功能衰竭,体内胰岛素水平很低,对血糖调节能力很差,此类患者对药物非常敏感,只要有一点点的影响,血糖就会大起大落,临床常见于1型糖尿患者和晚期重症2型糖尿患者;外因是饮食和运动不规律、用药方案不合理、治疗依从性差、情绪激动、失眠、酗酒、感染发热等疾病状态,这些因素均可以引起血糖显著波动。 2防治血糖波动的方法 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波动性。①降低空腹血糖的波动性,使用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能够较好地模拟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使得没有明显的血药浓度高峰,作用平稳而持久,对于降低空腹血糖波动性效果较好;②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性:使用的药物有: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诺和龙)、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超 指数均不同,甚至同一品牌不同批号试剂的敏感指数亦有差别,因而会直接影响到PT的检测结果。故临床检验中心统计各家医院质量控制数据时,不但要按仪器分组,还要统计使用试剂的情况。所以尽量选用配套试剂,避免因小失大[6]。另外试剂配制过程中,水的质量也极为重要。有些试剂对水的pH值、离子浓度要求较为苛刻,所以配制试剂时应尽量使用去离子水。 5药物的影响 某些药物本身就具有影响凝血机制的功能或具有协同抗凝作用。如大剂量使用青霉素,血浆青霉素浓度达5000U/mL 时,PT、APTT明显延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时间延长;头孢哌酮具有甲硫甲唑环的侧链与前凝血酶原相仿,羧酶可错误地与抗生素结合而导致凝血酶原的形成减少,干扰肝脏中维生素K的代谢,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7]。同时由于新药的不断问世,而这些药物对凝血试验影响方面的报道也较少,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 6其他因素的影响 标本发生溶血后对凝血试验的结果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溶血标本中含有成熟红细胞膜破裂而释放出的磷脂,在凝血过程中磷脂是促凝物质,使得APTT和PT比非溶血标本的测定值偏低,因此实验室不应使用溶血标本[3]。我们在日常检测中经常遇到脂血标本,这类标本对于光学法的血凝仪影响很大,使得检测结果变异较大。对于这类标本,我们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同时在检验报告单上作出说明。对于一些特别异常的结果,首先要确定仪器、试剂等是否无误,质量控制是否在控。待确定无误后,才能将报告发出。笔者曾检测到一患者的APTT>120s,经确认仪器、试剂等均无误,质量控制在控,与临床医生联系发现此患者为一血友病患者,此结果符合血友病的特征。 综上所述,影响凝血试验的因素较多,它涉及到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问题,而且许多问题也不是实验室一个部门能解决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实验室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自身的质量控制工作以外,还应与医生、护理人员及患者多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凝血检验的质量,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郭笑如,黄浩南,肖婷.对凝血试验影响因素的探讨.血栓与 止血学,2011,17(4):186-187. [2]杨继明,张爱华,肖中华,等.标本采集量对凝血项目检测结 果的影响.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1):75. [3]王瑾.影响凝血试验测定结果的因素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5(16):1025. [4]程育春,赵燕霞,侯临平,等.血凝的影响因素分析.实用医 技杂志,2011,18(7):712-713. [5]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10-211. [6]陈晓燕.临床血栓与止血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探讨.实用医技 杂志,2011,18(5):527. [7]卢本亮,梁冰.影响凝血实验的几个因素.实用医技杂志, 2004,11(5):720-721. (收稿日期:2012-11-11) 163 ··

血糖危机值意义及处理

血糖危机值意义及处理 生命警戒低值生命警戒高值 成人空腹血糖L 25mmol/L 新生儿空腹血糖 mmol/L 血液中的糖份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英文简写Glu)。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L。空腹血糖浓度超过L称为高血糖。血糖浓度低于L 称为低血糖 低血糖 低血糖诊断标准为: 男:Glu<50mg/dl(

低血糖的预防 ① 按时进食,生活规律② 不可随便增加药量 ③ 每次用胰岛素均应仔细核对剂量④ 运动量恒定 ⑤ 常测血糖⑥ 随身带糖果以备用[1] 低血糖的治疗 (一).纠正低血糖。 (二).病因治疗。 (三)用药原则 1.轻者口服糖水或糖果。 2.严重及持久的低血糖需继以5-10%葡萄糖500-1000ml滴注几天。静注葡萄糖困难时,可给胰高糖素肌注。 3.特发性低血糖应予精神治疗和体育锻炼,调节饮食,适当提高蛋白质和脂肪量,减少糖食。 高血糖 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在一天之中是轻度波动的,一般来说餐前血糖略低,餐后血糖略高,但这种波动是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L

检测血糖的时间和意义

检测血糖的时间及意义 血糖检测是了解病情、判定疗效、指导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据了解,我国糖尿病人自购血糖仪、自我检测血糖的不足3%,而先进国家达80%。能够自我监测或到医院检测血糖的病人,对各时段血糖的检测意义了解得也甚少。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检测血糖的时间及意义。 空腹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的基础功能,也就是在夜间不吃不运动,进行正常睡眠状态下,胰岛功能可将血糖控制在何等水平。是衡量胰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空腹指8~10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人。 早餐前血糖一般是测早6-7点的血糖。8点以后抽的所谓“空腹血糖”已经失去了早餐血糖的意义。检查的目的在于体现夜间基础状态的血糖,凌晨血糖升高的情况及降糖药远期疗效的综合结果。如果降糖药的中远期疗效差,此时的血糖可能比最低值要高。 查午餐前、晚餐前、睡觉前血糖其意义在于体现正常人的血糖的最低值及糖尿病病人良好控制血糖的最低值、降糖药的中远期疗效。如果远期疗效差,此时的血糖不是最低值。 查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血糖其意义在于体现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也是筛选糖尿病的方法之一,若大于或等于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若小于此值,需要做糖耐量试验(OGTT)来确诊。但要注意的是,餐后2小时指从吃第一口饭算时间;其次,既然体现治疗效果,故验血日吃饭、运动、用药等各种情况要与平常一样。 查夜间血糖其意义在于若早餐前血糖高,是夜间血糖一直在高还是;凌晨时才高的,两种情况的治疗不一样,故可以自行设计测测夜间血糖,如零点、2点、4点、6点的血糖。 随机检查血糖其意义在于捕捉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约10分钟之内)。当低血糖后机体中升血糖的激素马上释放,10分钟左右血糖就会升高,甚至高出平时的水平,所以当怀疑有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测血糖来捕捉低血糖的瞬间。若测血糖晚了,血糖正常或高血糖,则不能明确是低血糖后高血糖反应还是本来就没有低血糖,两种情况治疗完全相反。 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查血糖其意义在于如果吃了消化吸收特别快的食物,如粥、果汁、饮料、西瓜、葡萄等。血糖可能升高得更快,故需要测吃这些食品后短时间的血糖,如半小时的血糖。如果想了解吃普通食品或吃一般水果血糖最高时的情况,应测餐后1小时血糖。 血糖监测 百科名片 血糖监测也就是对于血糖值的定期检查,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 目录 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糖友出现10种情况赶紧测血糖 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糖友出现10种情况赶紧测血糖 展开 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值表示法有两种单位,一种是毫克/分升(mg/dl),为旧制单位;另一种为毫摩尔/升(mmol/L),为新制单位。现虽提倡用新制单位,但旧制单位仍在一定范围使用。所以,知道二者之间如何转换就很必要了。两种单位的换算公式为:mg/dl÷18=mmol/L;mmol/L×18=mg/dl。比如:120mg/dl换算成以mmol/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除以18,即120mg/dl÷18=6.67mmol/L;6.67mmol/L换算成以mg/d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乘以18,即6.67mmol/L×18=120mg/dl。

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血糖监测在时间安排上并不是随意的,这里面很有讲究。那么,临床上通常选择哪些时间点检测血糖?这些时点的血糖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血糖高低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及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把血糖监测简单地理解为定期查空腹血糖,这是非常片面的。理想的血糖监测应当是全天候实时监测,但在动态血糖仪(CGMS)临床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选择一天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若干时点进行血糖检测,来反映患者一天当中血糖变化的全貌。血糖监测在时间安排上并不是随意的,这里面很有讲究。那么,临床上通常选择哪些时间点检测血糖?这些时点的血糖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1.空腹血糖 1.1 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饮水除外)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1.2 检测空腹血糖的意义: 主要是为了了解基础状态(即非进餐状态)下的清晨血糖水平,用以评估头天晚上降糖药用量是否合适?此外,空腹血糖还可以间接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另外,空腹血糖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1.3 空腹血糖升高有三种常见情况: ①药量不足: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②黎明现象:与凌晨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后者可加重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导致清晨高血糖。"黎明现象"的特点是:患者凌晨4点到8点之间血糖突然明显升高,而之前未曾发生低血糖; ③苏木杰反应:是由于夜间发生低血糖以后引起空腹血糖反跳性升高,特点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于3.9mmol/L,而空腹血糖较高。 1.4 注意: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其结果可能偏高或偏低。偏高者主要见于"黎明现象"比较明显的糖尿病人;偏低者一般认为与空腹时间过久、肝糖元储备不足有关。 2.餐后2小时血糖 2.1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如果是正在治疗的糖尿病人,查餐后2小时血糖时要跟平时一样进餐、用药。 2.2 "餐后2小时血糖"的意义: ①可以反映患者进食及降糖药用量是否合适; ②可以反映患者胰岛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食后食物刺激胰岛细胞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③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这是因为许多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正常,而首先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 ④餐后高血糖还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一分钟教你看懂糖尿病化验单及检查项目的意义!

分钟教你看懂糖尿病化验单及检查项目的意义!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糖友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而相关的 化验检查又让很多糖友迷惑不解。本期的糖尿病监测知识课程,我们就此问题对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包括糖尿病人的血液、尿液、胰岛功能以及其他检查项目等)做一简单分析,希望大家能从中获益,并根据自身病情做相应的检测。 液检查糖尿病的血液系统检查对糖尿病的诊断、疗效判定都是有力的依据,因此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检查。根据临床 需要及时选择检查项目,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病情的 监测。1、血糖检测血糖,英文代号BS 。指血中葡萄糖的 浓度,代表进入和移出血液的葡萄糖的动态水平。血糖浓度受激素调节,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肝或肌糖原、甘油三酯及糖有氧氧化,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下降。升血糖的激素主要为胰高血糖素,可对抗胰岛素作用;肾上腺素在应激时发挥升血糖作用;糖皮质激素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和增加肝糖原;生长激 素也有升血糖作用。血糖是胰岛素分泌的主要调节因子,测 定血糖是了解糖代谢和胰岛功能最简便的方法。空腹血糖FPG )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没有加上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能较好地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水平。为了解胰岛的基础功能,判断病情变化,以及前一天晚间的用药剂量是否合适,应检测空腹血糖。 腹血糖是指在最后一次进食后8?10小时不再有热量摄入进 行血糖测定的数值。一般在清晨7?9 点空腹状态下抽血,空腹血糖重复性好,是糖尿病诊断必查的项目。测定空腹血糖时,要注意空腹的时间不能太长或太短,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判定,另外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空腹血糖正常值3.9 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P2hPG )反映胰岛P 细 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对胰岛P细胞产生刺

低血糖

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过2.8mmol/l的现象。此现象只能发生在服用某种药丸或注射胰岛素期间。还有一类是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HI),引起这个病的原因是氨基酸代谢的一个关键酶,谷氨酸脱氢酶(GDH)发生了基因突变。 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诊断标准为:男<50mg/dl(<2.78mmol/L),女<40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40mg/dl(2.22mmol/L)。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等);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 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病理分析 多数情况下,脑组织依赖血浆葡萄糖作为它的代谢能源。血脑屏障保护脑组织,避免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的游离脂肪酸接触,由于酮体转运至脑组织太慢太少,明显不能满足脑的能量需求,除非正常空腹血浆酮体水平明显升高。血糖在正常调节下维持一定水平,保证以足够速率转运至脑组织。

胰岛素不参与调节脑组织对葡萄糖利用。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中枢通过迅速增加肾上腺能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肾上腺素释放来调节血糖水平,并对潜在缺糖作出有效反应。其他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包括促进生长激素和皮质醇分泌,抑制胰岛素分泌。肝糖输出增多,非神经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减少。低血糖急性反应期,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和胰高血糖素起关键作用,而生长激素和皮质醇分泌反应较迟,作用较小,但这些激素长期缺乏可损害对低血糖的正常反向调节作用。如果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严重血糖缺乏,则高级中枢功能降低,以减少脑组织对能量需求。若意识丧失的低血糖病人未立即治疗,可导致癫痫发作及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低血糖分为药物诱导和非药物诱导 药物诱导低血糖症胰岛素,乙醇,磺脲类药引起的低血糖占住院病人的大多数。酒精性低血糖的特征是意识障碍,木僵,昏迷,发生在血酒精含量明显升高的病人,主要是由于低血糖造成的。肝酒精氧化作用引起胞质中NADH/NAD比值升高,抑制葡萄糖异生过程中血浆底物利用(乳酸,丙氨酸),从而使肝糖输出减少,血糖降低,后者可兴奋血浆FFA(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和血酮水平升高。常伴有血浆乳酸和血酮水平升高及代谢性酸中毒。该综合征发生在长期饥饿后饮酒的病人,使肝糖输出依赖糖异生。酒精性低血糖需立即治疗。快速静脉推注50%葡萄糖50ml,然后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及 应用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糖是指血液中各种的总称,包括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甘露糖等,但主要是葡萄糖。正常人清晨空腹时静脉血糖浓度为3.89-6.11 mmol/70-110美国/dL)。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很重要,全身各组织细胞都需要从血液中获取葡萄糖,特别是脑组织、红细胞等几乎没有贮存,必须随时由血液供给葡萄糖,以取得自身生存、代谢和功能所需要的能量。由于血糖浓度具有一定的生理性波动和正常人群对血糖的耐受力有差异,临床上将浓度低于2.8 mmol/L(50 mg/dL)称为。低血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生化异常的表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糖浓度过低,影响各组织细胞尤其是脑细胞的能量供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如饥饿、疲倦、乏力、精神不集中、头晕、、脸色苍白、出冷汗、手颤等.严重时出现幻觉、躁动、惊厥、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低血糖休克)、死亡。其反应程度高低与不同原因、血糖下降程度和速度、个体反应性和耐受性有关。低血糖反复发作,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超过6 h,则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伤,即使以后血糖恢复正常。也常会遗留痴呆等症状…。对低血糖患者的处理,可给予或其他糖类如糖水或糖果等,必

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液和升血糖药物,以快速提升血糖浓度.供给基本能量需要。当症状改善后应询问病史,查明原因和诱因,进行对因治疗。引起低血糖的原因颇多,其发生机制复杂。兹概述如下。 1 饥饿性低血糖长时间饥饿或不能进食时,外源性血糖来源断绝,内源性的贮备有限,约为70-100g,10多小时即被耗尽,此时主要靠来维持血糖浓度。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当出现“供不应不求”时即发生低血糖。不吃早餐的人易发生低血糖,影响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效率。 2 运动性低血糖持续的剧烈运动或运动以后,由于能量消耗大,葡萄糖氧化分解迅速而量大,此时若未及时补充糖类食物,则可引起低血糖。 3 酒精性低血糖空腹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在肝内氧化,使NAD+过多地还原为NADH,造成乳酸转变为的反应受到抑制…,糖异生作用减弱。当有限的肝糖原被动用以后,即可发生低血糖。 4 反跳性低血糖是一种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而引起的低血糖。其机制可能是输注高渗葡萄糖液,刺激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其浓度可高出正常的4-6倍。若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液,由于胰岛素的持续作用而使血糖浓度迅速下降,出现低血糖。

危急值培训试题及答案

危急值培训试题及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科室姓名职称成绩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肿瘤科 危急值报告制度培训考核试题 一、选择题) 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共40分 A危急值(crtical value)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会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B危急值就是急诊检验数值C危急值就是特别高或特别低的检验数值 D危急值就是处于正常范围的检验数值 2、内窥镜检查项目中的危急值不包括() A食管或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和/或明显出血点和/或红色征阳性和/或活动性出血; B胃血管畸形、消化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 C巨大、深在溃疡(引起穿孔、出血); D上消化道异物(引起穿孔、出血)。 E胃癌 3、检验科发现如果血钾> mmol/L时() A尽快向临床主管医生告知

B确认各个环节无误的情况下,确认“危急值”结果并立即向临床主管医生告知 C进行复查,结果一致后再向临床主管医生告知 D告知临床医生确认病人需要紧急抢救 4.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时,不合适的处理是() A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B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 C必要时,到上级医院进行复检; D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5、心电图检查“危急值”项目包括() A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发展期); B急性心肌缺血; C各种严重心率失常; D活动平板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心绞痛、血压下降等); E以上都是 6、超声医学科“危急值”项目不包括() A腹腔内、胸腔内大量积液,疑似肝脏、脾脏、肾脏或胸腔脏器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B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C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D急性梗阻性黄疸; 7、病理科“危急值”项目包括() A所有送检的冰冻标本; B恶性肿瘤; C A B均正确 D A B均不正确 8、呼吸系统放射科危急值报告:不包括() A气管、支气管异物; B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C肺栓塞、肺梗死

血糖(BS)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糖(BS)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糖是指血中的葡萄糖,血糖是临床上的习惯简称。血糖测定对糖尿病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测定方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已糖激酶法、葡萄糖脱氢酶法等。 —、正常参考值:3.88?5.99mmol/L。 二、临床意义 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1.生理性血糖升高 饭后1?2 小时,摄入高糖食物、紧张训练、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肾上腺分泌增 加。 2.血糖升高 (1)糖尿病,一般分两型,一是I 型,即胰岛素依赖型,可能与遗传因素或自身免疫有 关,多发生于青年时期。另一型为n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胰岛素细胞功能低下,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可能与遗传因素亦有一定关系。此型多见于40 岁以上成人,多数见于肥胖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或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应性低下,或胰岛素受体减少。此型临床症状较前者轻。 (2)慢性胰腺炎,由于炎症胰岛组织被破坏,使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而致血糖升高。 (3)内分泌腺疾病,例如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亢进,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血 糖升高。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柯兴综合征,因皮质醇分泌增多,促进糖原异生,并可对抗胰岛素作用而使血糖升高。又如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肝糖原转变成葡萄

糖,并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增高。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亦可使血糖升高,甚至发生

“药物性”糖尿病。 3.血糖降低 (1)内分泌腺病变血糖降低见于胰岛素瘤(胰岛3细胞瘤),因胰岛素分泌过量,使血糖分解加 强。亦见于拮抗胰岛素类激素分泌不足,如阿迪生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席汉综 (2)肝脏病变,急性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功能损害,使肝糖原分解障碍亦可有发生低糖血症的 可能。低血糖亦见于糖原累积症。 (3)某些肿瘤,如巨大纤维瘤或纤维肉瘤,可能分泌量胰岛素样物质,而致血糖降低。 (4)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如单纯性肥胖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可发生胰岛素分泌过多,而 致血糖降低。 (5)血糖降低亦见于胰岛素自身免疫性低血糖、胰岛素受体异常症(B 型)等,这可能由 于胰岛素抗体、受体结合的胰岛素急骤解离,致使血糖分解加强。 (6)暂时性低血糖亦可见于胃次全切除后所发生的颠倒综合征,这是由于进食后糖迅速 吸收,促进胰岛素急速分泌,引起暂时性低血糖。 (7)营养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或重症肾性糖尿病等都可出现血糖降低趋势。 (8)药物,如应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由于用量不当可引起低血糖。三、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 1.标本置室温中,全血中葡萄糖将会分解代谢,大约每小时降低5%。因此采血后应立即分离血浆或血清,置2?8摄氏度冰箱保存,可至少稳定3天。分离血清或血浆的时间,最好不晚于血液标本采集后的1 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