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一分钟》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一分钟》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一分钟》教案设计

《一分钟》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一分钟》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呈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

而迟到了二十分钟的事。在主线设计上,本课的特点是“以疑导究、由果溯因”,即先让学生阅读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引发“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

到二十分钟呢”的疑问,然后阅读经过部分,抓住具体的内容,真切地感受时

间的流逝,使学生经历“疑惑——解惑”的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朗读成

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

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想一想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并和父母、同学等展开讨论。

3.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2 课时。教

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1.设疑激趣(出示大大的钟表):你们知道一分钟是多长时间吗?(秒针走一圈是 60 秒,60 秒就是一分钟。)

2.活动体验: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能坚

持超过一分钟,切身体会一分钟的长短。

3.自由交流: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4.小结导入:一分钟可以说很短,因为它在 60 个“滴答”之后就过去了;一分钟也可以说很长,因为在一分钟之内可以完成很多事情。珍惜每一分钟,

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一分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使课堂充满情趣,同时增强学生对“一分钟”的形象感知,又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为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生词,读不准的要注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提醒学生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初步感知。引导学生说说读完课文后自己知道了什么,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读正确、读通顺”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体会思想感情。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组内轮流读课文。

2.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PPT 出示词语:“一分钟、丁零零、迟到、洗脸、背着、刚才、公共汽车、决定、已经”,鼓励学生自由读一读。

(2)指名开火车读词语。注意:“钟、迟”是翘舌音。

(3)多种方式读文。

设计意图:小学一年级处于为识字和朗读打基础的阶段,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加强指导。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钟、经、元、已”的书写动漫。

2.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注意在田字格中的每一笔的起笔与收笔之处。

3.指导书写。

(1)“元”的两横略向右上倾斜,竖弯钩从竖中线起笔,要写得舒展、到位。

(2)“钟”是左右结构的字,最后一笔竖要直。

(3)“已”的竖弯钩要半堵不堵。

(4)“经”的右上部不是“又”。

4.教师范写时,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6.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 4 个生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识写结合”的原则展开教学,即把识字与写字紧

密结合起来,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

识和经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闹钟迟到公共汽车决定后悔已经叹了口气。

(1)开火车读。

(2)全班齐读。

(3)选择一个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回顾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夯实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做

好铺垫。

二、阅读感悟,探究“晚起一分钟”的后果

(一)抓住起因、结果,引发学生质疑。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说出元元一开始是怎样看待这一分钟的。(满不

在乎。)

(1)引导学生做一个“满不在乎”的表情。

(2)指导学生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2.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片,用文中的一句

话说一说元元此时的心情。(非常后悔。)

(1)再读课文,找出能体现元元后悔的词语,理解“后悔”的意思。

(2)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才后悔的?找出能表现元元

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二)学习第二~四自然段,探究元元迟到的原因。

1.自由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说一说在上学路上,发生了哪些事让元元

迟到了。

2.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1)出示句段一:到了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①引导学生交流:元元为什么叹气?(因为红灯亮了,他过不了马路,时间被耽搁了。)

②引导学生思考:元元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他的心里会怎么想?

③指导学生读出元元着急的心情。

(2)出示句段二:他等了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

车跑去,眼看就要到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①等红绿灯大约一分钟,为什么元元会觉得很久呢?(因为他心里着急。) 引导学生从“一会儿”“才”中体会元元焦急的心情。

②指导学生用着急的语气读这句话。

③引导学生再度思考:这段话中还有哪个字也能体现出元元心里很着急?(跑。)尽管如此,车子还是开走了,这意味着什么?

④引导学生从元元“又叹了口气”这句话中感受当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⑤指导朗读这段话,读出人物的内心。

(3)出示句段三:他等啊等,一直不见公共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

去。

①引导学生从“等啊等”“一直不见”中体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元元越来越焦急。

②引导学生快速默读前文,体会元元最初觉得一分钟太短,一次次赶不及

之后才觉得一分钟太长。

3.小结:就这样,时间在元元等待红绿灯的过程中过去了,在等待公共汽车的过程中过去了,在元元一步步走向学校的过程中过去了,元元非常后悔多

睡了一分钟。

设计意图:“为什么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

来说是内容理解上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时间是在等红绿灯、

等公共汽车中一点点流失的,有了这样的真切理解,学生才会真正对一分钟的

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三、集体讨论,懂得惜时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

2.引导学生对元元说些什么,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3.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通过元元的故事,思考自己是如何看待一分钟的?

4.续编故事:第二天的元元。

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续编的故事。

设计意图:“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是本课教

学的一个目标,但是这样的目标不能通过说教的方式来实现,只能通过“问答” 的方式来实现。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对一分钟的

重要性的认识;第二个问题是通过学生的自我表述,达成对文本的进一步领悟;第三个问题是通过想象续编,借助阅读情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

四、回顾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课后会写字的书写动漫。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揣摩怎样把字写

得匀称、美观。

3.指导书写本节课要写的“丁、共、坐”三个字。

(1)“丁”竖钩从横的中部起笔,要挺直,写在竖中线上。

(2)“共”的第六笔是“点”,撇点要支好架子,不要缩得太小、太窄,要留

有空间。

(3)“坐”竖在竖中线上,两个小“”分别在竖两侧的横中线上。

4.学生进行写字练习。

5.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一

年级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一年级小学生要求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

整洁”,同时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使学生掌握硬笔书法的间架结构,写字更美观,让硬笔书法代代相传,弘扬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揣摩人物心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只有读懂人物心理,才

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人物心理,

成功地帮助学生体验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2.注重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扎实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做到正确、流利

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在的情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